Ⅰ 寻访五行通背拳名家天津红桥人孙凤池师傅

他是我叔叔。好些年没有联系啦。在陵园路开小店时我那时跟他在一起。

Ⅱ 谁有武学书籍

通背拳
《白猿通背拳》胡绍光张贵增 著(内部资料1992年)
《祁家老门通背拳谱》张留圈 著(内部资料)
《祁门通背拳谱》李宝明 著手抄本复印)
《五行通背拳法势精要》修剑痴 著(手抄本复印)
《通背拳法》 武田熙 著 (民国再版?中国书店1984年)
《通背拳浅释》张殿华 著(民国再版?天津古籍1988年)
《五猴通背拳(草谱)》符懋昆 著(内部资料)
《纵横通背拳(草谱)》王之和 著
《东方大侠张策》香河政协(内部资料)
《徐氏通背掌法》徐永祥 著(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年)
《白猿通背拳》隋世国 著(内部资料)
《祁家通背拳》单长文 著(人民体育出版社)
《通背拳》辽宁挖掘组(人民体育出版社)
《通背拳连环秘技》任 刚 著(北京体育出版社)
《通背拳》刘 波 著(北京体育出版社)
《通臂二十四势》郭瑞祥 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通背拳术》青木嘉教 著(日本爱隆堂)
《通背缠拳》徐奎生 等著(山西科技出版社2000年)

《单刀法图说》程冲斗 著(明朝刻本复印)
《剑经注解》于大猷 著(江西科技出版社2002年)
《阴符枪谱》王宗岳 著(民国版本影印复印)
《昆吾剑谱》李凌霄 著 (民国再版?天津古籍书店1988年)
《贾氏青萍剑》郭长生 传授(牛增华整理 手抄复印)
《写真太师虎尾鞭》姜容樵 著 (民国再版?山西科技出版社2005年)
《双手剑》于承惠 著(内部资料整理)
《达摩剑》王云五 著 (民国影印?天津古籍1988年)
《龙行刀》刘志清 著(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4年)
《达摩剑》赵连合授陈铁生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年)
《三环套月鞭》曹志清 著 (山西科技出版社2005年)
《剑术》蔡龙云 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剑经注解》李良根 等注释 (江西科技出版社)
《紫霞剑》吴彬 程慧琨 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年)
《五轮书》宫本武藏 著(英文版复印)
《五轮书》宫本武藏著(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
《说剑》庄 子 著(吉林文史出版社)
《剑道》董子红 著(北京体育出版社)

这些书籍是可以在网上下载的..市面上也会有卖的,有图文指导...放心,绝对让您受益匪浅。!
忘点赞!!!!~~~~~~

Ⅲ 香河县的名人

张中行(1909.1.7—2006.2.24),原名张璇,学名张璿,字仲衡,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张策(1866—1934),字秀林,原香河县马神庙村人(今属天津市武清区),自幼习练家传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师承众家之长,把太极拳融于通臂之中,创编了“五行通臂拳”。因张策经常穿每只二十几斤重的铁鞋练功,故被武术界誉为“臂圣”、“铁鞋”,被民间誉为“东方大侠”。
袁懋功(1612—1671),34岁时考取进士,后官至户部待郎、钦差巡抚云南。康熙帝召见并慰问了他,既赞扬了他巡抚云南的功绩,还赐予了鞍马袍服。
郝寿臣(1886-1961),名瑞,字寿臣,乳名万通。京剧演员,为享誉剧坛的一代名净,与金少山有“南金北郝”之誉,与侯喜瑞被誉为“净行三杰”。
王乐亭(1895.10.19—1984.2.25),中医,使用针灸行医治病,人称“金针王乐亭”。曾任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委员、针灸委员会理事。

Ⅳ 郑剑锋的个人说明

天还没亮,家住沈阳皇姑区的郑剑锋就已经出了家门。他推着自行车,健步如飞地奔跑在宁静的街道上。时光尚早,街上行人稀少,白天熙攘往、热闹非凡的沈阳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偶尔驶来的汽车的轰鸣声会打破黎明前的寂静,除此之外,就只听见郑剑锋那“嗒嗒”的脚步声。
他跑出市区,来到十里外一个河边的树林里。这时东方既白,满天彩霞,沈阳郊外分外美丽。在漫天的霞光里,郑剑锋和他的徒弟们挥拳亮掌、舞枪弄剑,又开始了一天的晨练……
数十年如一日,郑剑锋就是这样刻苦地磨练着自己的通背拳;春风化雨,春华秋实,郑剑锋就是这样默默地传播着中华武术。
“我本武术一布衣”
郑剑锋是少祁派通背拳的第五代传人,1986年在徐州全国武术观摩表演赛中,他以一套冷弹脆快、刚柔相济的通背拳获得了金牌;他出版了《通背拳术》《秘传216绝命手》《中国武术器械大全》等专著,还在日本发行了三盘通背拳的录像带;他传授武艺二十余年,弟子中在有体育院校任教授的,有当警察的,其中一个徒弟是派出所所长,曾经赤手空拳擒获手执匕首的歹徒,因而荣立了二等功;他是国家一级裁判,曾经四次参加国家级比赛的裁判工作……
然而,郑剑锋却总是说:“我是一个普通百姓,是个业余的武术工作者,是个武林布衣。”在他的名片上,干干净净地写着“武林布衣郑剑锋”几个字。
“我最讨厌在名片上写上这个头衔、那个传人,以及什么大师、名家之类的。自己吹自己,让人看着脸红”郑剑锋是中国武术六段,虽然没有评上高段位,可是他却心态平衡。郑剑锋说,重要的不是这些虚名,重要的是能把中国武术传播下去。
1945年9月,郑剑锋出生在辽宁省本溪市。他的父亲17岁那年闯关东由山东来到本溪,给日本人当劳工。1947年,郑剑锋两岁,他的父母带着他来到沈阳。五岁那年,郑剑锋开始跟父亲的好友赵永华学习武术。“那时,我还不懂得什么是武术,只是觉得好玩儿。”赵永华当时也就二十多岁,是打把势卖艺的,他教郑剑锋练习劈叉、踢腿、翻跟头,从此,年幼的郑剑锋开始喜欢上了武术。八九岁时,他正式拜在沈阳武术名家王树璋老师的门下,学习少林埋伏拳,这一学就是十六七年。
那时,郑剑锋练功非常刻苦。“我十五六岁时正赶上困难时期,吃不饱饭。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就开始出去拉人力车。从我家里到干活的地方步行得一个小时,我每天早晨五点多出门,拉一天车,下午五点下班,再到师傅那里去练功,直到晚上九点多钟才回到家。”就这样勤学苦练,郑剑锋的武艺进步得很快。1960年,他被选入沈阳市武术集训队,准备参加省里的比赛,如果成绩好,就能够进入省武术队。可是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人都吃不饱饭,武术集训队训练一天,队员只能吃到一碗豆腐渣。万不得已,武术集训队解散了。等到1964年沈阳市武术集训队恢复,郑剑锋已经到沈阳化工厂工作了,再也不练武术了。这一别武术就是十年。
提起这一段往事,郑剑锋多少有些遗憾:“我这一辈子爱好武术,但是没有机会从事专业武术工作。等我想干武术专业时,已经晚了,我的年龄太大了,只能是个武林布衣。虽然我是业余的武术工作者,但是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把我的一生交给武术。”
探求通背拳真义
从1964年到1974年,郑剑锋整整离开了武术十年。
1973年,郑剑锋所在的沈阳化工厂组织文艺宣传队,多才多艺的他自然成了厂里的文艺骨干。郑剑锋自幼爱好广泛,吹、拉、弹、唱都能来上两手,还会编剧本、说相声、演杂技。“12岁那年,天津杂技团到沈阳演出,我的老师赵永华和他们中许多人是师兄弟,我就跟他们学了一段时间的杂技。”
郑剑锋参加了厂里的文艺宣传队,在练习杂技走钢丝这个节目时,郑剑锋发现自己这些年由于没有练功,功夫荒废得利害,腿上无力,蹲下去竟站不起来!
于是郑剑锋就想重新锻炼,找回丢失的功夫。可是,这时他的老师王树璋已经去世了。在朋友的介绍下,郑剑锋认识了他的第二个老师王嘉仪。王嘉储蓄是“燕北大侠”修剑痴的徒弟,在沈阳传授少祁派通背拳。
“在认识王嘉仪之前,我还不知道什么是通背拳,以为我练的埋伏拳就是通背拳。王树璋老师传的是老祁式通背,他的技击手法都是老祁式通背的手法,讲究弓马虚步的工整,比较刚硬。而王嘉仪老师练的是少祁派通背,比较柔和、快速,功架不像老祁派那么工整,就像书法中的行书、草书。”
原来,这通背拳发源于清朝雍正道光年间人祁信。祁信是浙江人,一个传说是祁信参加反清义军失败后,隐姓埋名来到北京琉璃河,在一家姓都的大户人家卖身为奴。有一年,都姓人家因争夺码头口岸,和另一家族发生械斗,一条大杆子上下飞舞,专挑人的虎口,转瞬之间就把众人手中的器械挑落,从而制止了一场械斗。从此,在琉璃河一带就留下了“杆子祁大战琉璃河”的传说。后来,祁信就开始在北京河北一带传授通背拳。这就是老祁派通背拳。
祁信的儿子祁太昌在学习了父亲的拳艺后,又遍游大江南北,遍访高人隐士,博采众家之长,把一些柔的、快的、技击性强的技术糅合到老派通背拳中,形成了崭新的祁式少派通背拳。祁太昌传拳于河北许天河,许天河又传给了修剑痴。修剑痴原来练习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拳,他把这三家拳术融合到通背拳中,丰富了通背拳技术。修剑痴被称做“燕北大侠”,在辽宁省大连一带广泛传播通背拳。
郑剑锋跟着王嘉仪老师系统地学习了通背拳及其器械。1981年,他在辽宁省体委参加了武术挖掘整理工作,“那几年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使我受益很大,我不仅拜访了许多老武术家,如沙国政、陈盛甫等人,向他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还得到了许多老通背拳谱,通过研究老拳谱,我验证了原来所学的通背拳。”
谈起通背拳,郑剑峰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武术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通背拳出现了老派和少派,这就是发展进步。到了修剑痴这一代,通背拳又有了发展。以前,通背拳是没有套路的,1953年为了参加全国武术汇演,修剑痴创编了通背拳套路,当时在武林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来的通背拳只有摔、拍、穿、劈、钻五种手法,修剑痴把拳击中的技术动作引入到通背拳中,还戴上了拳套,创出了明、暗、奇、绝的手激动,丰富了通背拳的技术。通背拳有人叫白猿通臂拳,是象形拳。可是修剑痴认为应该是通背拳,取力发于脊背的意思。这样‘通背’二字就变成了一种练法,解除了动物的局限性,人人都能够接受。这是修剑痴的一个贡献。”
郑剑锋在不断地探求着通背拳的真谛。
“武术来不得半点假!”
郑剑锋认为,武术不能讲玄的、神的,“武术不是法术,也不是神术,更不是魔术。武术是靠真正的科学的练习法,练就一招一式的真功夫,它是不能超出人体功能范围。”针对武术界对武术的神化现象和对某些人的神化宣传,早在1986年,郑剑锋就在一家武术杂志上发表了《武术来不得半点假》的文章。
为了揭露武术界的江湖骗子,2000年郑剑锋给沈阳电视台编了一个节目——《江湖骗术揭秘录》。在这个长达八集的电视节目中,郑剑锋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揭露了假武术、假气功骗人敛财的种种丑恶嘴脸。他的语言风趣、幽默,故事情节生动,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还在沈阳警官学校举行了一场揭露伪气功的现场表演,公开表演了钢锥刺目、铁条刺舌头等节目,然后当场揭露。
“我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人微言轻。可是,对武术界的不良倾向,对那些假武术、假传人,我是疾恶如仇。有一个人自己骗了一套武术,说是传自春秋战国初期,自己是多少多少代传人。可是按他的算法,他们家是一百年才传一代。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
“练武术的目的,不外乎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自娱自乐、防身制敌、赛场夺魁。武术没有什么神秘的,武术不是超出人体功能范围的神术。我还是那句话:武术来不得半点假! ”

Ⅳ 香河都出过什么名人呀,知道的说说吧,谢谢。

是不是以为那是名人发源地啊~听都没用说过的地方
你是说廊坊把?那倒是有些可以i叫的出名的人:
(1)历代王朝的名臣达官主要有:三国时期魏国中书监刘放、唐代工部尚书张仁宪和辽世宗宰相韩延徽、宋太宗宰相吕端、元朝开国宰相史天泽、明代吏部尚书施礼,以及清代五部尚书郝惟纳、浙江巡抚袁懋功、翰林院编修兼雍正侍讲学士陈仪。陈的第三子陈玉友曾任台湾知府,因政绩显赫人称“陈台湾” ,至今岛内留有纪念他的庙宇数座。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宋代大文学家苏洵、元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清代名吏彭鹏等外省籍历史名人也曾在廊坊地域供职或羁留。
(2)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有:北洋政府总理张绍曾、爱国将领张学良、国民党山东省大大韩复榘。
(3)著名的革命先烈有:曾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张采真、八路军一二零师独立二旅旅长魏大光、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黄诚、重庆地下党《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陈然。
(4)建国后任省军级以上职务的领导人有:孙毅、荣高棠、薛明、张勃兴、申健、张百发、刘卫东等,总数不下百人。
(5)文化艺术界名人有:戏曲表演艺术家郝寿臣、张云溪、李少春、朱大观、白云鹏、鲜灵霞、古文月和玉雕大师潘秉衡、国画大师刘凌沧,以及武术泰斗、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等。挖掘名人资源的意义在于,对名人故居、祠堂、家谱和业绩的寻访,历来是旅游业的热门项目.

当代名人
(1)雷金池。 河北徐水人,1940年出生于天津静海县,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廊坊市政协副大大,中国民主促进会廊坊市委主委,廊坊市美术家协会大大。
(2)张玉华。 1964年生于河北省大城县,毕业于河北省工艺美术学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97年中国画坛百杰,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河北省人物画研究副会长,廊坊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
(3) 袁爱民,别署行斋。1962生于河北安次,1998年毕业于华北石油教育学院美术系,2000年进修于天津美院国画系,书画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六、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获全国首届行草书画展铜奖,全国第二届楹聊展铜奖;世界华人书画展银奖;河北省第八届文艺振兴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协创作委员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石油书协副大大,廊坊市书协副大大。
(4)尚林德。 1952年出生于河南许昌。现工作单位河北省廊坊文文联。尤功书法,师承刘炳森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廊坊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大大秘书长,廊坊画院画师。
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华北五省市书法展获书法奖。河北省书法精品展获一等奖。美术作品入河北省美展等。近年来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书法作品曾赴日本、巴西、南韩、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参展并被收藏
(5)陈学义。男,1941年10月生,河北永清人,1970年8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河北杨村师范专科学校,现任廊坊市政协委员会副大大。文化交流团团长,现为廊坊市海外联谊会会长,廊坊书法家协会顾问。自幼学书,遍临名家字帖,尤擅颜字。1989年参加巴西书画展,作品被馆藏。
(6)南孝璞,字子玉,斋号墨香轩。1951年6月1日生于廊坊市安次区,1987年毕业于无锡书法艺术学院。现任职于廊坊市委统战部,时任廊坊市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文化交流团秘书长,廊坊市海外联谊会秘书长。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
1982年参加廊坊书法培训班,师承高鸿源先生,1987年参加无锡书法艺专学习,于89年毕业。习书期间曾受到刘炳森先生的亲自指导。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廊坊硬笔书法家协会副大大。
(7)刘德,字东灏,男,汉族。1954年11月出生,河北省大城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廊坊市政府机关工会大大。1971年7月参加工作,1972年12月参军,先后在国防科委、第二炮兵某部队服役。毕业于武汉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授少校军衔。1989年转业到廊坊市政府机关任秘书科副科长、机关工会大大等职。现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廊坊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戴志强啊~!世界第四男高音了~!~!~!~

Ⅵ 武术中的通背拳,通备拳,通臂拳,是不是一个东西,不明白,看书时见过这三种说法。不知道还有没其他说法

正规的说法只有以上三种,通常叫做通臂拳,是俺们老祁家的拳种,属于长拳类,是俺老祖宗祁信创编的,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可以提供资料

Ⅶ 祁家通背拳的代表人物

张策,字秀林,直隶香河马神庙村人,生于公历1866年,故于1934年。张公幼承家学,闻名桑梓。后至京师又学过内外各家拳术,后拜祁派通背拳名家祁信弟子陈庆学习通背拳,陈庆故后从师兄王占春习艺9载,艺臻大成,在清末民初华北东北一带数十年没有对手。在1934年南京国术大考,被中央国术馆聘为副总裁判长。张公在通背拳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世称之为臂圣。张公吸呐各家武术精华,对通背拳的改进提高起到了空前绝后的作用,独成一家。张公门人弟子遍及神州各地,多有成名成家者,其中最优秀者当属马熙春。 马熙春先生,生于1901年,故于1971年,汉族,河北安次县人。自幼喜好武术,学过少林、八卦等拳种,尤其擅长通背拳。先后投访老师19位,名家9位。后投到通背拳大师张策门下,一心专攻通背拳,数十年苦心专研,达到炉火纯青地步,在通辈拳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多次代表北京参加全国武术大赛,多次获奖。在2次全国武术擂台比赛中取得第一名。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市武术协会担任通背拳代表,为各地运动员讲解通背拳知识。拳法风格特点是以沉长力,快猛力,抖炸力和冷脆力为主,以柔化力,缠丝力,绵长力为辅。着法以滑快细腻,灵活多变而享誉武林。通背门枪、刀、手无不精通,集老祁、少祁之技于一身。一生严于律己,为一代通背名师。马熙春先生在世时,精心培育了他的得意弟子杨书洪。
杨书洪,北京人生于1944年5月自幼酷爱武术,11岁练武术基本功,14岁练中国式摔跤,16岁拜蒋廷信为师练少林拳硬气功,18岁拜杨茂盛为师练查拳及器械,19岁拜刘洪仲为师练绵粘拳,20岁拜通背拳名家马熙春为师练通背拳。杨书洪先生爱武练武一生,除长期随以上四位老师学艺外,还投访过京城各派名家十余名,均受益匪浅,他们是:清朝末科武举人赫寿岩、三皇炮捶李尧臣、少林名家何德全、长辛店镖师王老九、少林名家孔兆祥、牛街阿訇陈名禄、石派通背名家冯玉山、杨启顺等。杨书洪先生尊师重道,练艺刻苦,精益求精,几十年如一日,形成自己风格特点。杨书洪博采众家之长,摒弃门派之见,对技击上的各种绝技绝活视如珍宝,苦练勤修,所以技术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