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锣鼓杂戏的表演特征

锣鼓杂戏的唱腔为吟诵体,有少量曲牌,如越调、官调、油葫芦等。演唱不配丝弦,念多唱少,比较简单,有不被丝弦、锣鼓断句的特征。它的唱腔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耍句调,一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又分紧急调和常用调,是杂戏的主要腔调;一种为拧字调,一般为多字句,有时中间穿插耍句调和数板;一种为宫字调,唱时不加鼓点,谓之干唱,一般为七字句、十字句和多字句,根据悲伤和欢乐的不同情感,又有两种不同的唱法。锣鼓杂戏的道白很少,与蒲白相近,在每句话的尾后加锣声。
乐队由鼓、锣、唢呐组成,以大鼓主奏,同时承担乐队指挥之责,基本鼓点有擂鼓、战鼓、走鼓、刹鼓、列儿鼓、跌场鼓、行营鼓等八种。敲战鼓者为鼓师,指挥整个乐队。
锣鼓杂戏的演出有一套固定的仪式。演出前要挑选数名精干小伙,在寺前做跑马表演;戏班全体角色列队走街串巷,人称摆道;随后,分别到各自的宗族宗庙祭祖,再登台演出。演出时,由一名身穿长袍、头戴礼帽的打报者引着各种角色上台到左角入座。角色登场用念的方式自报家门,举手动步及唱、吟、念、白均配锣鼓。打报者还负责拉前场、传令、禀报,给观众解说剧情以及充当树木、石头道具,类似宋代杂剧中的竹竿子。现代的各种文艺节目主持人的雏形就是打报者。

⑵ 杂技表演的过程

(一)杂技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杂技就已经萌芽。原始人在狩猎中形成的劳动技能和自卫攻防中创造的武技与超常体能,在休息和娱乐时,在表现其猎获和胜利的欢快时,被再现为一种自娱游戏的技艺表演,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现代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若论哪个节目最精彩,要数单车杂技了。‘下面请欣赏单车杂技’报幕员的话音刚落,一位青年就拿着一辆独轮车来到了舞台中央,跨上了独轮车,绕场几圈之后,又骑到了舞台中心的梯子前。他低下头,轻轻一蹦,就连人带车蹦到了梯子的第一个台阶上,又用同样的方法蹦到了梯子的顶端。好戏在后头,他轻轻一蹦,又蹦下了梯子。接着,他让一个小女孩骑在他背上,又做出了许多高难度动作,最后,他又用一辆更高的独轮车将刚才的动作再做了一遍。集体杂技也十分有趣。所有演员来到舞台上,尽展各自的绝技,空翻、下腰,叫人目不暇接。演员们还一个牵一个,一个连一个,用身体来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由此来结束整次表演

⑶ 表演杂计的作文300字

星期六的晚上,我吃完晚饭,准备和妈妈去河边玩耍,刚走到桥上,就看见一群人簇拥在一起,把街道围得水泄不通,我们走上前去,原来是在表演杂技,随着一阵悠扬的音乐,忙着去河边逛的我,也融入了人群之……
一个小姑娘出场了,大约就3到4岁的样子,不知道她要给我们带来什么精彩的杂技,只见她站在木台上,先表演了一些基本的柔术,然后她双手撑地,那富有韧性的腰逐渐弯曲,像一只拉弯的弓箭,最后,手钩着脚,成一个球体,一个奶奶走上来,提着她的腰给大家看,哇!那么小的小女孩都可以做出这些高难度的动作,想必一定吃了不少苦吧!我打心底里佩服她!
第二个节目是武术,一个彪形大汉径直从后台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5、6米长的铁丝,一个大人将那铁丝紧紧的缠绕在那大汉脖子上,大汉蹲着马步,脸上没有一丝痛苦,观众们不由得齐声叫好。
中间还表演了许多节目,比如抖轿子、球技,滚杯、飞杆、空竹、绸吊、扛蹬伞、地圈、车技、软钢丝、顶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人蟒接吻了,彪形大汉从木柜中拿出一条接近4米长的巨蟒,将它缠绕在身上,还与蟒蛇嘴对嘴,并且将蟒蛇给大家抚摸,当他走到我这时,看着那不停吐着舌头的嘴巴,我早已吓得魂不守舍,但看着很多人都已经抚摸过,应该不会咬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我壮壮胆子上前摸了已下身子,天哪,看那有规律的纹理,壮实的肌肉,真让人胆战心惊。
再一次随着一阵悠扬的音乐,结束了这次杂技表演,这次让我深深感到,古人说的一

⑷ 元杂剧的戏班组织有哪些演出形式

元杂剧的戏班组织,有在大都或其他城市里演出的大班子,也有在各地流动演出的戏班回,称路歧,还有答农民在业余时间里组织的演出。其演出场所大致有三种:一为城市的勾栏;一为村镇的庙台演出,这里多是路歧班的演出场地;还有在广场坪地上聚众观看演出,叫“打野呵”。

⑸ 戏曲表演形式有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找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⑹ 戏曲表演的五种杂技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是:唱、念、做、打。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版性的念白,“权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唱念做打”这四种艺术手段是戏曲表演不可或缺的四项基本功,在戏曲界被习称为“四功”。

戏曲表演的五种技术方法是指:手、眼、身、法、步。
“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几种技术的规格和方法。

以上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和一种五种技术方法,在戏曲界被合称为“四功五法”。希望能为您解答

⑺ 什么是一项令人惊奇的表演艺术,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奇戏杂戏百戏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疆域扩大,对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版上以儒家思想一统天下;权对外连年用兵,并派张骞通西域,通过“丝绸之路”,加强了对外交往。西域诸国也不断派使者来长安,汉初虽说罢“角抵”,实际上“角抵”一直在民间流传,至武帝“复采用之”,统治者的提倡,使角抵百戏重新得到复兴和繁荣,并且吸收了不少外来的新技艺。如大宛国(今卡散赛)曾来献犁轩(即今埃及亚历山大港)眩人(即会玩幻术的表演家)。据《魏略》载:“黎轩多奇幻,口中吹火,自缚自解。”注家亦以为即“吞刀吐火,种瓜种树,屠人截马之术皆能之也”。汉代角抵百戏至此发展成为融舞蹈、杂技、幻术(魔术)、马戏、武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还远传到西域、大秦(罗马)。

⑻ 藏戏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⑼ 过年过节时,有哪些民间戏或杂耍

2月29日一大早,阆中市龙坪乡、老观镇、石滩滩、西山乡的农民就赶到龙蟠坪村,3000多人把个临时搭建的舞台围了个水泄不通———龙坪乡川北灯戏汇演将在这里举行。
川北灯戏,又称“喜乐神”,是川剧的前身,故有“活化石”之称。灯戏是在巴渝舞的基础上,借鉴端公戏和川北民间歌舞,发展衍化而成的一种歌舞小戏。灯戏取材于民间传说和人民生活,以喜剧、闹剧为表现形式。表演无固定套路,综合巴渝舞、杂耍、木偶、皮影、跳端公等形式,音乐则源于川北民间小调、神歌、嫁歌、圣喻谣等。舞曲朴实明快,悦耳动听,语言诙谐乐观,使人捧腹不已。
灯戏人物不多,道具简单,演出场地随便。每当丰收之后或过年过节,灯戏艺人在田头、院坝挂起写有“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字样的大红灯笼,打起锣鼓、拉起胡琴,表演滑稽逗趣的灯戏来。农民们便兴高采烈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戏。
阆中灯戏小品《亲家母上轿》、《闹隍会》都曾获优秀剧本奖和演出奖,《甜水井》曾获四川省一等奖、全国群星奖铜奖,还两次赴沪参加“上海国际喜剧艺术节”。
遗憾的是,参加灯戏表演的艺人均有60多岁,且能继续表演的人已不多,为了抢救这民间艺术“活化石”,阆中市文化宣传部门和相关乡镇作了大量工作,将能够继续表演的老艺人重新组织起来,进行挖掘、抢救、排练,并吸收新人参加学习表演。

⑽ 锣鼓杂戏的演出形式

锣鼓杂戏每在春节前后或秋收后农暇时演出。剧目是已经排练好的,说演就演,毫不误事。角色固定,是由村社原已分派好的,基本是“父死子继”,非遇特殊情况,概难变更。如某人自幼在某戏中演某角,即使后来教了学,或经了商或干了别的工作 (指在附近的),一说要闹杂戏,就得请假回村,参加演出。这叫做“门户差使”,人人恪遵,无敢违拗。 在锣鼓杂戏的流布区域中,临猗县的锣鼓杂戏是目前各地保留较全面、传承情况最好、最具代表性的。过去临猗县新庄、上里、高家垛三村正月十五齐集龙岩寺表演杂戏,是融傩祭、赛祭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民俗活动,一共分为七个环节:
杂戏入局:以龙岩寺为祭祀演出场所,新庄、上里、高家垛三村轮流当值,每三年轮换一次。去龙岩寺献演杂戏,这已经成为千百年来三村村民约定俗成的“盛事”。每当本村轮值“赛社”年份时,刚入腊月,村里就成立杂戏局,由村中社首和德高望重的杂戏老艺人负责筹办,召集本村青壮年男子入局排演杂戏,称为“杂戏入局”。
迎神摆道:每年的正月十五正式开赛,凌晨,杂戏演员由局头统一安排,按各自扮演的角色化妆,穿戴整齐,扮成历史人物或者神话人物,一个个装扮得高大威猛、英气十足的杂戏演员,在村民看来就是能给大家降福消灾的显世神
灵。村民毕恭毕敬地叩拜“各方神圣”,由社首为“众神”把盏饯行,送神上路,谓之“摆道”。目的是用天神的威猛驱赶吓走危害村庄的厉鬼妖气,保取四季平安,八方顺利。
分头祭祖:游遍全村后,扮杂戏者按不同姓氏分开,分头到各自的家庙祭祖。
杂戏进庙:分头祭祀各自祖先后,扮杂戏者在局头、社首带领下,列队向龙岩寺进发,村民紧跟其后,叫做“杂戏进庙”。
神马圆阵:乡人叫做“跑神马”。提前半个月,由当值村社在全村马匹中选拔出八匹膘肥体壮、高大威武的马做神马,由专门挑选出来的精干小伙子负责跑神马。原先龙岩寺舞台前有一个十亩大的跑马场,里面有专门的马道。跑神马时,台上乐队敲锣鼓助威,台下群众围在马道外面,呼啸喝彩、群情振奋。大家都争先恐后想到神马身上打一下,据说可以沾染喜气,?除邪祟。
祭台斋会:跑神马之后,由“报子”(相当于宋杂剧中的引戏)主持祭台仪式。先由乐队敲上一阵锣鼓,然后在台口焚化纸钱。“报子”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礼帽在前台绕一圈,烧香祷告,口中念道:“锣鼓喧天进庙堂,敬天敬地敬娘娘。保佑保佑实保佑,保佑全村永安康。”念毕,聚集在舞台上的杂戏演员也要跪祭天地,行三叩九拜之大礼。之后,由社首、村长带领乐队等全班人马进入龙岩寺,在住持僧人的接待之下,与地方知名施主共进素宴,名曰“斋会”。
杂戏演出:上述六项仪式活动全部进行完后,杂戏才正式开演。演出前,先敲十几通锣鼓,把村民聚集到台前,然后由“打报者”手持令旗,引领即将演出杂戏的所有角色出台亮相,“打报者”念致语,概述剧情大意之后,演出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