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1894.10.22-1961.8.8),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❷ 京剧谭派传人有哪些

  1. 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

  2. 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谭派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一些著名的京剧艺术流派都是先学习谭派艺术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谭派现在是六代嫡传,从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到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如果算上谭鑫培的父亲——老旦演员谭志道,共有七代从事京剧,这无论是在世界戏剧史还是京剧史上都是难得的。

  3. 在京剧历史上,谭派始终被认定为老生行当中的主流派。后来的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杨宝森等重要的老生流派,都是从谭派衍化出来的。甚至,连享誉中外的旦角“梅派”、“程派”的唱腔,也受到谭派的启发和影响。 谭派唱腔圆润柔美、巧俏多变,富表现力。谭派是京剧史上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枝叶最为繁茂的一个艺术流派,以唱、念、做、打技艺全面、精当,注重刻划人物性格为主要特色。

❸ 京剧分哪几派

京剧主要是有四个行当:生、旦、净、丑。
生行流派:叶、姜、刘、徐。
旦行流派:梅、尚、程、荀、王、宋、毛、李、张、杨、陈、筱、小李、大李、龚。
净行流派:郝、侯、袁、裘、金。
丑行流派:萧、叶、刘、马。。。
中国戏曲剧种 。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 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 ),是中国最大的剧种。
形成 清初,京师梨园的昆腔与京腔(又称高腔,源出弋阳腔)并盛。乾隆四十四年(1779)秦腔演员魏长生自四川进京,以《滚楼》一剧名动京师,京腔大为减色,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乾隆五十五年(1790)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四大徽班遂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原来的徽剧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待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融合,皮簧戏由此而得名。
皮簧戏的兴起,为剧坛带来了新气象,首先是原来以旦脚为主的戏班,一变而为生脚掌班,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就是其中的代表。其次是演出场所增多,宫廷、剧场演出频繁,由于晚清慈禧太后的偏爱,宫中民籍教习近百人,几乎网罗了北京所有的名角。再次是专门培养演员的科班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成就的演员,谭鑫培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对皮簧戏进行了全面大胆的革新 ,使之面貌一新。谭鑫培不仅丰富唱腔,而且改笛子为胡琴 ,统一伴奏乐器。他能文能武,长于身段做工,把老生的“安工”、“靠背”、“衰派”三功备于一身,成为一个真正的“文武昆乱不挡”的演员。谭鑫培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统一了当时舞台上所使用的字音,把原来的皮簧戏中京音、吴音、徽音、湖广音混杂局面,改革为以湖广音夹京音读中州韵的方法,成为后来京剧字音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谭鑫培正是京剧的创始者之一。
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 皮簧与同出一 源的安徽皮簧 声腔不同 ,更为悦耳动听,为把两者区别,遂称京班为京调。辛亥革命之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称京皮簧为京戏(一度称为平戏)。“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到北京。
行当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分、职业)外 ,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科为音乐、剧装、容妆、盔箱、剧通、交通、经励;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生行中有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 、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净行中有正净 (重唱功 ,称铜锤 、黑头) 、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丑行中有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 艺上各具特色 。京剧的行当 齐全为全国各剧种之冠。因此,在舞台上百花争妍,五彩缤纷,这也是京剧艺术趋于成熟完备的重要标志。
京剧音乐 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 。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 ,节奏紧凑 ,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以胡琴(又称京胡)为主奏乐器,伴以弹拨弦乐、吹管乐器,拉、弹、吹兼有;武场以鼓板为主,小锣、大锣次之,合文场的胡琴、月琴、三弦,向称“六场通透”。近年来各演出团体,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又增添了琵琶、中阮、扬琴及西方乐器中名目繁多的管弦乐器,使场面更加宏伟,对于渲染舞台气氛,加强戏剧节奏和烘托表演、美化演唱,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
剧目 京剧继承了皮簧戏的丰富剧目,不仅有属于二簧系统的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剧目 ,而且还包括昆腔、高腔、秦腔、罗罗腔、柳枝腔等声腔剧目。这类传统剧目,据粗略统计,不下200余种 ,丰富多彩 ,琳琅满目。其题材和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折子戏 、群戏 、本戏等 。如《宇宙锋》 、《玉堂春》、《群英会》、《挑滑车》、《拾玉镯》、《四进士》、《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数百年来,盛演不绝。在整理传统剧目的同时,又新编、改编、移植了一大批剧目,如《赵氏孤儿》、《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创作了一批现代戏,如《红灯记》、《芦荡火种》、《 智取威虎山 》、《 杜鹃山 》、《黛诺》等,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成就 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 、脸谱等各个方面 ,经过几辈优秀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大胆革新创造,构成了一整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创造舞台艺术形象既丰富多采,又用法谨严,使之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作为表演艺术的最大特色,在于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爆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所有这些成就,在世界表演艺术大花园里,不愧是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
随着京剧艺术的日臻完美,一大批京剧艺术家脱颖而出,除谭鑫培、王瑶卿二位为京剧诞生作出了贡献的代表人物外,老生行的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谭富英、周信芳、高庆奎、李少春等;旦行的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张君秋、言慧珠、关肃霜等;净行的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方荣翔、袁世海等;小生行的程继先、俞振飞、叶盛兰等;武生行的杨小楼、尚和玉、盖叫天等;丑行的王长林、萧长华、叶盛章等;老旦行的龚云甫、李多奎等,都能独树一帜,对京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并以他们的艺术才华,使京剧舞台熠熠生辉。
在各种艺术中形成不同的学派是很自然的。诸如表现派、体验派、抽象派、印象派、意识流等。而京剧中的学派都是以演员的名字命名的,所谓梅派,程派等等。这是因为京剧是以主演为中心的演员艺术,都是通过演员本人广泛学习与继
承前辈的表演技艺,结合本身的性格爱好、生理特征和艺术修养在艺术上所形成的不同的艺术见解,并据此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表演剧目、方式和手段,经过频繁的演出实践,得到观众的承认和欢迎,从而在京剧舞台上形成以主要演员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潮流和学派。

京剧流派的形成不外有三:一是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融合一身,而不是简单地继承某一流派创始人或传人的艺术衣钵。二是在表演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的,符合观众欣赏要求的理论根据和艺术创造,并在频繁的实践中得到观众的理解和熟悉,而不是通过评选、大赛和某位专家的批准。三是必须建立以主演为中心的创作和表演团体,从编剧、演员、作曲、乐队、服装上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例如四大须生的余、言、高、马,都是在继承谭、孙、汪等前辈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长期的演出中逐渐成了简约明快的余派,委婉俏丽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潇洒飘逸的马派。四大名旦的梅、尚、程、荀则是在继承陈德霖、孙怡云、王瑶卿等前辈艺术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本身条件发展成庄重深邃的梅派,矫健流畅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自然质朴的荀派。三大名净的金、郝、侯则是在学习何桂山、黄润甫、金秀山等前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以重唱工的金派铜锤、以"架子花脸铜锤唱"为特点的郝派架子花脸和以表现人物精气神为特征的侯派架子花脸。

❹ 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有哪些

1、叶盛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清末著名小生演员程继先之得意弟子。叶派小生艺术的开创者、创始人。原名端章,字芝茹,原籍安徽省太湖县,生于北京。

曾祖父叶廷科,清道光年间从太湖贩茶、笋至京,后定居。祖父叶中定始入梨园,学艺于老嵩祝班,后为四喜班净角台柱。父叶春善,创办著名的旧式京剧学校富连成社并终身任社长,是成就卓越的戏曲教育家。盛兰为其四子。

4、程长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市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历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5、谭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本名金福,字望重,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其对京剧艺术的革新,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❺ 京剧黄派有哪些传人

黄桂秋弟子很多,言慧珠、李玉茹、童芷苓、王熙春、曹慧麟、金素雯、顾正秋、新桂秋等,可现在旦角黄派没落了,好像没谁专工黄派,就算专工,名气也没有梅、程的名气大。曾经问过一位五十多岁搞戏曲化妆的,她都不知道有黄派。前些日子,王艳演出时还说曾经学过黄派。央视戏曲频道音配像演过《彩楼配》,是黄派的,但谁配得像没记住。

❻ 京剧旦角四大流派分别是哪些分别由哪个人物创立的

京剧旦角的四大流派: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四大流派的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也称“四大名旦”。

梅派:由梅兰芳创立。梅兰芳毕业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派:由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荀派:由荀慧生创立。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尚派:由尚小云创立。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❼ 京剧分哪几派

京剧主要分四个行当:生、旦、净、丑。

  1. 生行流派:叶、姜、刘、徐。

  2. 旦行流派:梅、尚、程、荀、王、宋、毛、李、张、杨、陈、筱、小李、大李、龚。

  3. 净行流派:郝、侯、袁、裘、金。

  4. 丑行流派:萧、叶、刘、马。

❽ 京剧各派传人

一、梅派

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是京剧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

“梅派”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著名梅派传人有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胡文阁、李胜素等。

梅葆玖,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幼子,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九日,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的梅宅,他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

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深得其父在艺术上的教诲和指导。

18岁开始与其父同台演出。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梅派艺术的弘扬来讲,梅葆玖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甚至对当今的京剧界来说也是举足轻重。

启蒙教师是王瑶卿之侄王幼卿,武功教师是陶玉芝,昆曲教师是朱传茗,后又师从朱琴心学习花旦。

常演梅派传统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

梅葆玖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扮相、演唱都近似其父。艺业精湛,基础扎实,在青衣、花衫、刀马旦、昆曲等诸行当技艺方面,均有较高造诣。

培养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等梅派后学。其中,胡文阁是其唯一的男旦弟子,而立之年投入梅派门下,苦学技艺。

多年来多次在国内外进行艺术交流和演出,为继承和弘扬京剧梅派艺术做出了一定贡献。1989年荣获美国纽约林肯美华艺术中心授予的亚洲杰出艺人奖。

二、俞派

俞派为清末武生三大流派之首,系俞菊笙所创立,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念、做和武打方面,以剽悍迅猛的风格著称。俞派的风格流传极广,影响大于其他武生派系。

俞派的风格流传极广,影响大于其他武生派系。所以后来的武生演员大多师法俞派。京剧泰斗杨小楼,武生宗师尚和玉都是俞门弟子。

杨小楼在继承家学(杨月楼)和俞派刚健灵敏特色的基础上,兼收谭鑫培、张淇林、杨隆寿、牛嵩山、姚增禄等名家的艺术特色,大力发扬“武戏文唱”的理念,形成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杨派艺术,被称为“国剧宗师”,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三大贤”。

尚和玉主张武生表演要做到脆、狠、率,反对不顾剧情,只为讨好观众而卖弄技艺。他的表演恪守俞派规范,风格威猛凝重,尤以勾脸武生戏见长。

在表演中一招一式,朴实无华,形成为后人所推崇的“尚派”,晚年曾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与王瑶卿、谭小培、郝寿臣等并称“十大教授”。

俞菊笙之子俞振庭,人称“小毛包”,承袭父业,主攻武生,以剽悍勇猛著称。但是技艺平平,唯有《金钱豹》颇具乃父风范,为抗鼎之作,风靡一时。

中年以后就不再登台,专门经营戏班,组建斌庆社,分大班和小班。大班遍邀名角,梅兰芳、尚小云、雪艳琴、裘桂仙、侯喜瑞、王少楼、王凤卿等等都曾搭斌庆社演出。

小班为科班,专门培养戏曲人才,名人辈出。计艳芬、朱斌仙、朱斌舫、孙毓坤、徐碧云、刘斌昆、毛庆来、谷玉兰、张永禄等都是斌庆社门下,李万春、蓝月春等也曾经在斌庆社带艺搭班。

俞振庭颇具戏曲组织天才,男女同班合演,开始演唱夜场戏都是由斌庆社首创的。

俞菊笙的外孙孙毓坤,为名武旦孙棣棠之子、杨小楼之义子、工武生,艺兼俞杨、扮相英武、技艺超群。被人称为杨小楼身后第一武生,晚年曾在北京戏曲学校任教。

电影《借东风》中曾饰赵云,虽然灵光一现,颇有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之意,令人赞叹。

三、程派

程派程砚秋创立,旦角,声情美永的艺术特色。程派的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

程砚秋大师创立的程派艺术在京剧界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现已传至第四代。从程砚秋大师到赵荣琛、王吟秋先生,再到当今京剧界有着重要地位的迟小秋、张火丁等优秀传人,使得程派艺术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生生不息。他们为程派的发展乃至京剧的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1、王吟秋(1925~2001)

男,京剧旦角演员,生于江苏苏州。

王吟秋在与程砚秋先生朝夕相处的几年里,受到程先生的悉心传授,深得程派艺术的真谛。他的表演严谨有法,恪守矩矱,精湛完美;身段舞蹈、做工分寸准确,举止有谱。

唱念吞吐考究,行腔刚寓于柔;四功五法头头是道。王先生特别着意于保持程派所独具的艺术风范,准确展现程派艺术特有的意韵,是程派艺术最具影响力的传人之一。

2、赵荣琛(1916~1996)

京剧旦角。安徽太湖人。

赵荣琛的嗓音亮而不失沉郁、凝重、清越高远;他的表演温文端庄、清淡静雅;他的唱念细致入微、凝重沉厚。对于纯粹程派戏,他唱得酷似乃师。

传统戏则能在严谨的规矩中表现出程派的艺术特色;至于自己创作演出的剧目,既保持了程派艺术的精华,同时还展示了他自己的艺术才能,创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3、江新蓉(1927~ 2016)

1927年生于北京,6岁登台。

她扮相秀丽、噪音甜润,代表性演出剧目有《窦娥冤》《红鬃烈马》《骂殿》等,并代表国家多次赴海外演出,为推动中国戏曲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江新蓉敬畏传统、勇于创新,排演了一大批京剧传统戏和新编历史戏,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京剧程派艺术进行改造提升,是程派艺术的坚定传承者。在教学方面,她对学生和蔼可亲,倾囊相授技艺。

四、谭派

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谭派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一些著名的京剧艺术流派都是先学习谭派艺术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

谭派现在是六代嫡传,从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到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如果算上谭鑫培的父亲——老旦演员谭志道,共有七代从事京剧,这无论是在世界戏剧史还是京剧史上都是难得的。

谭鑫培:改革京剧唱腔第一人

谭鑫培是当时著名的老旦演员谭志道的独生子,流转到天津时,才六岁。他七八岁开始练功,随父跑水陆码头,十一岁入天津金奎科班,十七岁拜在汉派老生余三胜的门下,其后长期在三庆班演武生,兼武行头目,又拜班主程长庚为师。

光绪五年,即一八七九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结识了张二奎的学生孙春恒,看了他不少戏,受到很大启发。谭鑫培得诸谭志道音乐天赋的遗传,有“小叫天”之誉,他饶有兴味地对老生唱腔进行了磨洗和改造。

早期的京剧唱腔以高亢的气势为主,谭鑫培把直腔直调改得婉转多姿。尽管我们今天听起来,仍感到那么硬朗古简,其遒劲程度无人堪匹,但那时却被视为“颓靡”的“亡国之音”。

光绪十六年,谭鑫培四十四岁时,被选入清宫内廷戏班“升平署”,开始享受“内廷供奉”的殊遇。慈禧太后最爱点他的戏,“无谭不欢”。演毕,常赏以重金,还曾“亲赐黄马褂”。

京剧到了谭鑫培时代,完成了从草创到成熟的过渡,真正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他文武不挡,腹笥极宽,是老生艺术的集大成者,并为京剧舞台语音的湖广音规范奠定基础,还拍摄了我国第一部戏曲电影《定军山》。梅兰芳后来评价道:谭鑫培(和杨小楼)代表了中国的京剧。

于是,一些商人就开始在“谭鑫培”三个字上做文章了。他们伪造谭鑫培的假唱片,行销于市,导致谬种流传。

直到解放后,还有一些国家电台以这些当年“胜利”、“物克多”公司出品的赝品为真,不时播放,弄得一些爱好者,对谭鑫培产生了是否“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疑惑,真是冤哉枉也。

当然,对于后人类似的评价,谭鑫培本人也应负一定的责任。大约在谭氏六十五岁左右之时,百代公司请谭鑫培灌第二批唱片,谭鑫培为使“肥水不外流”,就让儿子谭嘉瑞操琴,司鼓也未请“老搭档”担任。

结果,蹩脚的伴奏拖累了谭鑫培,使他的演唱水平未能发挥,使这批唱片大为减色。

谭鑫培虽然做成了“伶界大王”的辉煌业绩,但他死得很惨。一九一七年四月,广东督军陆荣廷到京,大军阀江朝宗假东城那家花园为他办堂会戏,坚约谭鑫培出演。

此时适逢谭鑫培有恙,卧床经月,便以此婉辞。谁知江朝宗竟派来大队警察,把谭鑫培生拉硬扯到那家花园。

那天恰恰演的是“洪羊洞”,描写杨六郎从重病到死亡的一段经历。谭鑫培感同身受,心力交瘁,演到悲愤处,禁不住眼泪真的流下来。演毕回家,没多久就死了,时年七十一岁。

五、汪派

汪派是京剧老生“新三杰”之一的汪桂芬创立的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汪桂芬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为老生“新三杰”、后“三鼎甲”。

他是程长庚的弟子,并为程氏操琴多年,继承了程长庚的艺术并有所变化、发展,形成了雄劲沉郁自成一格的汪派。

因汪派唱工要求嗓高、气足,所以传人不多,最有成就的是王凤卿,嗓虽略窄,但功底深厚,能较全面的继承汪派传统艺术。

老旦谢宝云、花脸刘永奎亦曾学汪。此外,北京票友邓远芳,天津票友刘叔度(兼学刘鸿升)、刘贯一(刘永奎子)等,也有一定成就。

没有特别好的嗓音,充实的气力,便学不到汪派。王凤卿虽然是其主要传人,但到了晚年因为气力的衰退,就很难使观众欣赏他那“实大声洪”的气势了。私淑汪桂芬的是汪笑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梅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俞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程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汪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谭派

❾ 京剧梅派都有那些传人

著名梅派传人有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胡文阁.李胜素等。

言慧珠(1919年,农历己未年-1966年9月11日,农历丙午年七月廿七日 ),原名义来,学名仲明;蒙族旗人,祖籍北京,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昆曲旦角女演员。

12岁从姜顺仙、程玉菁等学艺。1935年登台初演《扈家庄》,后相继在上海、天津演出,1943年在上海拜梅兰芳为师——能得梅兰芳实授真传者,只有李世芳与她二人;建国后备受排挤,1957年在上海戏曲学校执教,1960年同俞振飞再婚;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受到批斗;9月11日凌晨在卫生间悬梁自尽;代表作品有《西施》、《太真外传》、《生死恨》、《春香传》、《霸王别姬》、《凤还巢》、《墙头马上》等剧。

杜近芳(1932年,农历壬申年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女,1932年生于北京。她曾获第六届世界青年和平联欢节金质奖章。京剧演员,工旦行,师承梅兰芳,王瑶卿。从1951年起成为国家演员,在中国文化部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实验京剧团工作。与李少春、叶盛兰等固定合作,曾随团到多国演出。与李少春共同主演的新编历史(古装)京剧《野猪林》(饰演林冲妻子张氏)在1962年由崔嵬、陈怀皑合作拍成彩色京剧电影。

梅葆玖(1934年3月29日—2016年4月25日),祖籍江苏泰州,出生于上海思南路,京剧演员 ,国家一级演员。梅葆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派艺术传人,原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2016年4月25日上午11时许,京剧大师梅葆玖病逝,享年82岁。

胡文阁,1967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梅(兰芳)派青衣,第三代嫡传弟子。

李胜素,1966年2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中国国家京剧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衫。现任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京剧界领军当红名角,该团领衔主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拓展资料:

“梅派”艺术的特点是从不强调特点中来体现的。梅兰芳所创立的“梅派”,也和其他京剧流派一样,在承师前辈艺人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发展道路。梅兰芳从吴菱仙所学到的戏,基本都是京剧青衣应工的开蒙戏,从陈德霖、王瑶卿等所学到的也都是规规矩矩的传统老戏。梅兰芳不仅在唱、念、做、打方面,样样精通,在继承前辈艺人的艺术风格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京剧旦行流派--梅派,另外在表演、服装、音乐、化妆、舞蹈、舞台灯光等方面,也有改革与创造。

网络——梅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