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三登表演
⑴ 醒狮舞有什么特色
醒狮舞是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民间狮舞。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称之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狮舞以南拳马步为主,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
醒狮源于南海县,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聚集地。
在粤北乡村,醒狮被称为“大头狗”,不是主要流行狮种,多在城镇在舞。但近20年,许多乡村祖传的狮舞没继承,改学醒狮舞。
文武双全,雅俗共赏。
⑵ 醒狮的舞法有几种
连州的醒狮,还未达到现代踩梅花桩的水平,而是单纯表演从沉睡到觉醒的过程,一破唐僧取经的旧套,而寓意民族的觉醒。在舞狮表演中,武功表演很少,故在连州俗称“大头狗”,在众狮之中,排行最尾。
醒狮狮头同样用细竹篾编织,裱糊纸张,漆画五彩,配上玲珑剔透的小镜,闪光夺目。加上铜铃般的突眼,鹰嘴似的独角,血盆大口,髭须飘拂,威武勇猛。在醒狮当中,以髭须排列,黑须者居上,红须、白须者次之。狮头同样以犬牙状的五层五色布块缝就,狮被是用红底彩布缝上花边制成的。
醒狮的舞法亦分三种:一是出行在路上,由一人舞狮头,一人拉狮尾,前面由一大头佛手执大葵扇,逗狮引路;二是开坪表演,表演狮子的“出洞探测方向”、“仰视低顾”、“沉睡惊醒”、“搔首摆尾”、“翻滚”等动作;三是抢高青之时,或将八仙桌逐渐摆成梯级,引狮子上楼台,或在台上表演“沉睡惊醒”等动作,再到“见青”、“碎青”、“狂欢”等动作,将狮子的威武、勇猛、憨厚等姿态表演得栩栩如生。
醒狮的锣、鼓、钹等都大,击打之时声势浩大,用车拉,或抬着行走,适合城镇的大街、大道,故旧时醒狮只流行于连州城内和东陂镇(圩)。
⑶ 哪里的舞狮表演比较精彩
舞狮其实是分南派和北派的,北派的外形更加像狮子。南派的一般会比较轻便。尤其是广州这一带,舞狮表演几乎是在各种隆重场合都能看到。其中国龙醒狮文化算是当地名气最大的舞狮队了,舞狮表演的形式也是非常的多。
⑷ 舞狮都有哪些动作
传说在浙江金华县有一座奇灵山,山下有一条名叫「灵溪」的大溪流。人们每天都用灵溪的水来浇灌稻田。有一天,县老爷和随从正在巡视乡野的时候,忽然看见几名大汉扛著一个大笼子,上前一看,才知道笼中是一只大蛇,而且大蛇还在留著泪;县老爷看了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於是对几位大汉说:「壮士们,这只大蛇能否卖给我?」几位大汉见县老爷要买这只大蛇,连忙应允。县老爷将大蛇带回家中饲养,起初县老爷命人餵食生肉给大蛇吃,结果大蛇都不吃,后来才知道大蛇只吃米粮,和人类一样,让县衙府中的人啧啧称奇。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年夏天特别炎热,又不曾下雨,灵溪渐渐乾涸。百姓天天对神明祈祷,希望老天爷能够天降甘霖,以解乾旱之苦。县老爷见到这种情形,心中十分忧虑,天天对上苍祈祷:但愿上天早降甘霖,解我一县百姓乾旱之苦啊!......一天夜里,县老爷作梦梦到本县的土地公,土地公对他说:「由於你的善心感动了玉帝,明天中午把大蛇放入进灵溪,自然就会有雨水降临。」县老爷醒后,便马上派人到灵溪烧香祝祷,并将大蛇放入灵溪当中。过了几天,果然下起雨来了,解了百姓的乾旱之苦。 后来,人们为了答谢大蛇,不但烧香祭拜,还将大包大包的米丢进溪里,希望来年又有个大丰收。......就在人们用米祭拜大蛇的同时,天气变得很奇怪,不是一连几天出大太阳将人晒伤,就是大雨连绵不断,此景让百姓们忧心忡忡。
一天,县老爷这在书房为这几天来的怪天气烦恼时,忽然瞥见大蛇回来了,并对他说:「我原本是奇灵山的巨龙,也是掌管米粮的天神。由於不慎犯了天规,被玉帝贬到人间来;后来由於你的善心感动了玉帝,才让土地公放了我。......但是,大家都把米粮丢进溪中祭拜,糟蹋了粮食,玉帝知道后大怒,要罚金华县大旱两年。」县老爷一听,大吃一惊,连忙问说:「有没有补救的方法呢?」大蛇说:「只要今后祭祀只用清水便可,不要用鸡、鸭、鱼、肉,以免玉帝动怒。」县老爷听完之后,谢过大蛇之后,便下令全县老百姓照大蛇的话去祭祀。但是,县里还是有些人并不遵照大蛇的指示,依然用鸡、鸭、鱼等荤食祭祀。玉帝知道后,更加的震怒,说:「灵溪巨龙你不是说金华县的人民已经知道悔过了吗?金华县的人民还在继续糟蹋粮食!来人!将灵溪巨龙斩了!」......就在巨龙被斩后,金华县天天下红雨,简直和血一般;属下将这奇怪的现象禀告给县老爷,并说:「还有一件奇怪的事,就是在灵溪的岸边,从天上落下一条被分割的巨龙身体。」县老爷听完连忙赶到溪边,一看,大声惊呼:「这不是我的大蛇吗?只知道人间难辨忠奸,岂知天上也是是非不分,巨龙啊巨龙!都是我们害了你!」......
后来,人们知道后都十分后悔,所以每逢正月十五便舞龙,希望巨龙的身躯能接合起来,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
舞 狮
舞狮子,是我国
⑸ 醒狮做法一步一步的教
醒狮是融武来术、舞蹈、音乐等为源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遂溪醒狮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类。最高的桩接近3米,跨度最大达3.7米,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
⑹ 舞狮中踏狮棚有几个过程
“踏狮棚”,是在比较隆重的庆典或做神功(如农村的还朝、打醮、打大幡)时,狮子停留时间较长,或几个狮队同时庆贺而进行的。踏狮棚要花四个小时以上,同时要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地坪。不具备这些条件是谈不上狮棚的。其实,踏狮棚是一个狮队的舞狮艺术和武功表演的综合。如果这个狮队敢于踏狮棚,说明这个狮队有一定的舞艺和武艺,是一个较完整的狮队。按传统,狮队出队一定要具备兵器——双刀、木棒、快耙、虎球、大刀、长矛等各双件,经过村庄或街道时,兵器分排在狮子的两边。持兵器者个个精神抖擞,好不威武。这些兵器除了助威外,还要用于踏狮棚表演。近年来,兵器的失散,师傅的年老力衰,如今会表演兵器的狮队为数不多,只有舞艺尚可应付。
踏狮棚的整个过程包括拜、踩、斗、打四大部分。当锣鼓声从小响到大,之后又转入密锣紧鼓时,狮子从圈外大步跳入,到师傅前俯首贴耳。这时,师傅带领狮子进行第一项程式——拜四门。拜过四门,狮子便伏地“睡觉”。几次险些倒地后,锣声响起,狮子开始“苏醒”:先做开合眼睛摇动耳朵动作,紧接着眼看四面,耳听八方,当狮子第二次伸腰时,“大小面”便替狮子洗脸、抹头和掏耳。“大面”用力过猛,把狮子弄得疼痛难受,以为是“小面”所为,便追打“小面”……狮子苏醒后,开始踩棚。此时,狮子一反常态,接连三次高跳伸腰后,向华光神位的一边进行三进三退的舌拜和三次坐地整容(先左后右用舌整理左右脚、三次整理尾巴)。随后,狮子欲转向另一面进行舞拜,这时“大面”、“小面”出谋划策:“大面”要狮子向东转,“小面”却要狮子向西转;“大面”要狮子向下跨,“小面”却要狮向上跳……弄得狮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经过一番的撩弄,狮子不听“大小面”的摆布,自己转到背向一面,进行舌拜、整容。四面都拜完后,狮子欲坐下休息,又被“大面”牵着背毛、“小面”推着屁股,进行对角的跳跃。狮子累了,便坐下打瞌睡。“大小面”又来撩弄,狮子忍无可忍,出其不意地把“大面”卷入狮被内。“小面”为了整“大面”,摸狮子的屁股,狮子把“小面”捉住。在狮子伸腰捉“小面”时,“大面”趁机跳走。就这样,捉住一个,又走脱一个。最后,狮子佯装捉住“小面”不放,“大面”不知是计,不顾一切去救“小面”。说时迟那时快,狮子把“大面”也卷入自己的腹部。在锣声大震之中,狮子、“大面”、“小面”一起离开坪地,踩棚工作完成了一半。
刹时紧锣密鼓,武术表演开始了。首先是拳术表演,先由三五人热场;之后,由头徒(大徒弟)表演兴家拳108式;接着,由二徒表演蔡家拳54招;随后是“百花齐放”,有人表演“洪拳头蔡拳尾”,也有表演“蔡拳头洪拳尾”。个人表演后,散打开始:或一人对一人,或一人对两人、三人等。拳术刚结束,棍术表演马上进行:一般是选一两个比较精通棍术的人代表狮队进行表演。棍术表演的重点是“操合”:有两人对打,一人对两人打,也有一人对三人、四人打,看得令人提心吊胆。乍一看,真以为在打架,棍从上打下、从侧捅来,险象环生。其实,平时操练得熟,对打时按前后动作进行,怎样打,怎样防,怎样防中有打、打中有防,早已熟在身手,不会“失手”伤人。
棍术过后是刀术表演。首先是80厘米长刀身和一米刀柄的“难门刀”表演。这种刀术一般由个子中等的胖人表演。因为刀重,动作快,特别是耍花刀时,寒光闪闪,真有见刀不见人的感觉。虽然只有54个动作,但一般的瘦个子难以完成。之后,双刀出台了。所谓“双刀”,就是一个人拿着两把一尺五寸长的尖嘴弯刀。舞双刀者必是个子小而又灵活之人。舞双刀的动作是左防右攻,动作快、跳跃多、移步密。其中有三个动作是双脚不离地,利用前冲的惯性,一刹那前进四米多,行家叫“溜马”。这些动作非灵活的矮个子难以胜任。双刀表演过后,快耙、铁牛要登场了。快耙、铁牛都有十多斤重,要表演得好看,实在不易。这两种兵器是臂力过人者才能胜任,有64个动作,是衡量一个狮队武功是否完整的尺度,故舞铁牛、快耙者武功较好。铁牛、快耙表演完毕,是轻兵器的天下:长矛、凳、三节棍、散打表演等。最后,由师傅表演,散手表演后,一个完整的狮子踩棚在锣鼓声中结束。
⑺ 南海区西樵山何时有醒狮表演
春节期间,国庆期间就有了。
⑻ 国龙醒狮文化的舞狮表演怎么样有看过的吗
国龙形势文化的50表也很好看的,我看过。
⑼ 知道广州做醒狮表演的专业公司吗给我推荐下吧。
魔光演艺,醒狮演员都是专//业出生的,表演水平很高
⑽ 舞狮是如何表演的
狮子开坪表演——演狮脚演狮脚,要选好两个大面具(唐僧、沙僧),两个真假猴王面具(猴子),一个猪面具(猪八戒)和美女面具(妖女)的扮演者。
舞狮者一般由体力好、跳跃能力较强的青壮年担任,两个小猴一般由筋斗打得好的少年担任。其余扮演者任其爱好。
狮子的最后一个舞法是抢青。旧时官府往往将“青”高悬,任众狮子争抢,故历代都称为“抢青”。近代走向文明,主家亦不愿新年大吉之时在自家门口大打出手,一般指定由某狮团的狮子采摘,故改称为“采青”
按规矩,狮子把青菜吐给观众,叫“吐青”,“青”之菜头,狮团要用领谢帖包好,送还主家。
“青”主要分两种形式,一是“高青”,二是“平地青”。高青是将青挂在上空。青草狮是舞狮者用牙咬住狮头,以高超的轻功,纵身跃上高空,舞狮者用手将菜头拉断之后,放口中,下地后将菜叶吐向观众,将菜头用领谢贴红纸包好送还主家。
而斗牛狮就要用人以叠罗汉的形式取之。如四层人以上的,第一层要用12人,用藤牌加木棍搭好;第二层用八人;第三层用三人,一个藤牌,背靠背成一圆圈;狮子即是第四层,如还够不着,还再上一人登上肩而采青,另外还要搭架步级,狮子逐级舞上,登上高层之后,整个形态如宝塔。宝塔是佛家的术语,狮子又源于佛教,故称叠宝塔者为“罗汉”,整个叠人梯的过程,称为“叠罗汉”。在狮子吐青(带有把发财的意愿分给大众之意)之时,不但锣鼓喧天,还吹起海螺,其声势壮观,观众亦为之欢呼。
舞斗牛狮,不论武术,单就这一叠罗汉就难度较大,故斗牛狮抢青不如青草狮快,但其合众人之力,且能高空舞狮打花头,亦可称为一绝。故斗牛狮在额上同样画一“王”字,同样称为狮中之王。
旧时连州的醒狮抢高青,是以木架搭成一平台,狮子在上面表演入睡、醒、搔首等动作,故称“大头狗”。
平地青:主家将“青”放在平地上。平地青分动物青、静物青、文学典故青等形式。
动物青:主家把“青”摆成螃蟹、蝎子等形状。如螃蟹青,先用一竹箕,放在地上,盖着生菜等代表螃蟹背,然后用两个水果代表眼睛,再用稻草摆成大小钳和几条弯曲的小脚,整个形态摆成螃蟹状。带狮者用礼盒带狮舞拜三下“青”之后,狮子即围绕螃蟹青舞一圈,表演成狮子跟螃蟹的一场搏斗,每舞一次都将狮头伸向螃蟹青,然后一个小跳离开。“搏斗”一圈之后,狮子先除“大钳”,然后除“小钳”,再取“眼睛”、“小脚”;然后掀开竹箕,取出里面的“青”;然后碎青、吐青。欢舞一阵之后带狮者带狮叩拜三下,将菜头送还主家。
蝎子青:先用砖块堆砌成蝎的形状,用水果妆扮眼睛,用竹篾摆成脚,然后在尾部放一条甘蔗代表尾巴。采青时同样要表演成狮子与蝎子的搏斗,先解决尾巴,然后逐个解决。
静物青:如水盆青,场中放一盆水,里面放六枚或九枚硬币(六寓意“六合”,九寓意“长久”)和一棵生菜,其他利是、香烟放在盆边。如旁边放一条长凳,即代表河堤,长凳上再架一副梯子即代表木桥。采青时带狮舞拜三下,狮子在梯边舞动,表现出观看喜悦的心情,然后逐步舞上木梯;接近水盆后,低下狮头,将口对着水盆,用备在腰间的毛巾,将水吸干,拧干毛巾;然后从口中取完硬币,将“青”吞入口中,再表演碎青、吞青的动作,之后,从木梯上逐级舞下,向水盆方向拜三下即可。
文学典故青:主要根据历史上著名的传说,或文学经典中著名人物曾经用过的物件来摆青,如《封神榜》中姜子牙用过的钓鱼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三国演义》中关公用过的关刀;赵子龙用过的枪等。此类青均以“簪花”的形式采之。
例如,主家在场中立一直钩的鱼杆,就要想起《封神榜》中姜太公渭水旁直钩直钓的典故。先带狮朝鱼杆拜舞三下,指引狮子舞动一阵之后,将狮子按在青前蹲下,然后示意锣鼓停住吟出第一首“花”:
“日头一出放红光,一条钓杆渭水旁。八十姜公来垂约,直钩能把鱼钓上?”
一通锣鼓之后,停住锣鼓吟第二首“花”:“锣鼓打来闹洋洋,纣王无道实荒唐。文王四处访贤士,要把商朝一抒扫光。”
二通锣鼓之后,再吟:
“锣鼓打来闹洋洋,文王相召渭水旁。为救苍生扶贤主,收起钓杆见文王。”
狮子舞动一阵之后,采青、吐青,带狮者收起钓杆即可同样,如门口放一把关刀,即吟出关公单刀赴会的故事;如放一把缨枪,即吟出赵子龙长板坡单枪救主的故事;如放一棒,即吟出孙悟空扶助唐僧取经的典故。
总之,主家可根据文字典故随心所欲而摆青,狮团即要具体分析,随机应变以簪花的形式抢之。
2007年,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开幕式,群狮庆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