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
『壹』 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面某个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场面描写)【每个两段最好】回答
1,令狐冲得上官云赠“寿比南山,福泽无穷”四字,忍不住嗤一声冷笑,“委决不下”之心,“突然一片明亮,再无犹豫”,说出两件事:一是决不能将恒山一派带入日月教,二是求教主将其女儿盈盈许配给他。而任我行也是非常之人,竟然全部答应,眼看可以两全其美,令狐冲却还是拒绝加入日月教,并决心与任我行“誓死周旋”,说得斩钉截铁,绝无半分转圜余地。“一时朝阳峰上,群豪尽皆失色”。
2、【突然之间,众人只觉眼前有一团粉红色的物事一闪,似乎东方不败的身子动了一动。】听得当的一声响,童百熊手中单刀落地,跟著身子晃了几晃。只见童百熊张大了口,忽然身子向前直扑下去,俯伏在地,就此一动也不动了。他摔倒时虽只一瞬之间,但任我行等高手均已看得清楚,他眉心、左右太阳穴、鼻下人中四处大穴上,都有一个细小红点,微微有血渗出,显是被东方不败用手中的绣花针所刺。
3、令狐冲向地下童百熊的屍体瞧了一眼,心想:「你刚才不断赞扬童长老对你的好处,突然之间,对他猛下杀手。现下你又想对任教主重施故技了。他可不会上你这个当。」【但东方不败出手实在太过迅捷,如电闪,如雷轰,事先又无半分徵兆,委实可怖可畏。】令狐冲提起长剑,指住了他胸口,只要他四肢微动,立即便挺剑疾刺,只有先行攻击,方能制他死命,倘若让他占了先机,这房中又将有一人殒命了。
4、任我行、向问天、上官云、盈盈四人也都目不转瞬的注视著东方不败,防他暴起发难。【却原来东方不败出手之快,实在不可思议,在这电光石火的一刹那间,他已用针在令狐冲脸上刺了一下,跟著缩回手臂,用针挡开了令狐冲这一剑。】幸亏令狐冲这一剑刺得也是极快,又是攻敌之所不得不救,而东方不败大怒之下攻敌,不免略有心浮气粗,这一针才刺得偏了,没刺中他的人中要穴。东方不败手中这枚绣花针长不逾寸,几乎是风吹得起,落水不沉,【竟能拨得令狐冲的长剑直荡了开去,武功之高,当真不可思议。】
5、令狐冲大惊之下,知道今日遇到了生平从所未见的强敌,只要一给对方有施展手脚的馀暇,自己立时性命不保,当即刷刷刷刷连刺四剑,都是指向对方要害。 东方不败「咦」的一声,赞道:「剑法很高啊。」【左一拨,右一拨,上一拨,下一拨,将令狐冲刺来的四剑尽数拨开。令狐冲凝目看他出手,这绣花针四下拨挡,周身竟无半分破绽,】当此之时,决不容他出手回刺,当即大喝一声,长剑当头直砍。
6、东方不败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拈住绣花针,向上一举,挡住来剑,长剑便砍不下去。 任我行和向问天见情势不对,一挺长剑,一挥软鞭,同时上前夹击。这当世三大高手联手出战,势道何等厉害,【但东方不败两根手指拈著一枚绣花针,在三人之间穿来插去,趋退如电,竟没半分败象。】
7、上官云拔出单刀,冲上助战,以四敌一。斗到酣处,猛听得上官云大叫一声,单刀落地,一个觔斗翻了出去,双手按住右目,这只眼睛已被东方不败刺瞎。令狐冲见任我行和向问天二人攻势凌厉,东方不败已缓不出手来向自己攻击,当下展动长剑,尽往他身上各处要害刺去。【但东方不败的身形如鬼如魅,飘忽来去,直似轻烟。】
8、盈盈在旁观战,越来越担心:「不知他针上是否喂有毒药,要是有毒,那可不堪设想!」【但见东方不败身子越转越快,一团红影滚来滚去。】任我行、向问天、令狐冲连声吆喝,声音中透著又是愤怒,又是惶急。三人兵刃上都是贯注了内力,风声大作。东方不败却不发出半点声息。
满意请点赞
『贰』 急求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 郑玉虎朱建军这本书 的TXT版,很好的一本书。
百4度4搜 《社4会4纵4横4学》 (删掉4) 里面好像只有鹿鼎记的 你可以找一下
『叁』 金庸小说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论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本文尝试描述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三个基本特征,由此对金庸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男多女、众星捧月的爱情模式展开分析,并探求这一模式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揭示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没有真正获得独立人格这一事实的缘由。最后就新派武侠小说在两性关系问题上的困境进行初步思考。
金庸的十二部长篇、两部中部、一部短篇小说,除短篇《越女剑》和中篇《白马啸西风》外,主人公全部是男性,女性形象的数量、深度、厚度都远远不及男性形象。然而金庸仍然创造出了一系列呼之欲出、各具神韵的女性形象,这就为本文提供了合适的分析对象。
和其它文学种类相比,武侠小说是典型的男性写给男性看的书。在近年来越来越深入扎实的金庸小说研究中,探讨两性关系、爱情、女性的文章不多。最有收获的是三方面:一是探讨侠义进取精神和金庸小说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重塑;二是反思正统文学史对金庸和武侠小说的偏见,进而就“雅俗之辨”进行思考;三是归纳和评价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第一方面的研究收获最丰。陈墨在《金庸小说与汉民族的文化批判》巧妙地指出金庸,“往往不自觉地褒扬少数民族,贬抑中原汉人”,从早期“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中跳出来”,批判汉族文化中虚伪、柔弱的方面。严家炎的《论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指出,和传统武侠小说相比,其现代精神表现在否认“快意恩仇”、滥杀无辜;超越狭隘的民族观念,用平等开放的态度处理民族问题;放弃正邪两分观念,“以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考察各派斗争”;人生观兼顾“社会责任与个性自由”;特别可贵的是“潜藏独立批判意识”,尤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冷成金认为金庸小说“以充沛的现代意识为主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梳理和阐扬”,“暗合了我们民族重塑文化本体的百年祈盼”。与此相似,周宁发现众多男主人公的父亲“缺失”,他们的“身世之谜是民族命运的象征”,而“武侠小说创作和阅读使华人在幻想中完成文化认同式”。严伟英详细梳理了《金庸创作的思想历程》,顺时间考察金庸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情变化,推测写《侠客行》前金庸经历了骨肉惨剧,而李敖在《我的自白书》中提到金庸曾夭折一子,大恸——笔者佩服严伟英敏锐。
第二类题目有林焕平的《关于文坛重排座次问题》、孔庆东《金庸小说的文化品味》、刘炳泽《金庸的末班车与文学观念的变革》、陈墨的《金庸的产生及其意义》。总的来说,金庸小说的价值和地位正在得到越来越明确的肯定,传统的“学院研究”对金庸和整个通俗文学采取了越来越开放、理智的态度。
第三类题目数量较少,宗源把金庸与英国间谍侦探小说家勒卡雷进行比较,侧重艺术手法,认为二者都达到了“雅俗共赏”的高境界。《浅谈金庸古龙的创作方法和风格》侧重求二者之同,没有指出二人各自的特点。严家炎从金庸小说为什么吸引人切入,总结其情节上的继承、借鉴与创新。冯其庸借《论〈书剑恩仇录〉》,指出金庸小说的风格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现实主义基础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大写意的手法,重在塑造人物的精神气质。”作为红学专家、著名学者,冯先生著文本身就是对金庸小说的褒扬,证明学术界对金庸小说的接纳与肯定——当然,仍有不同意见,但不改变总的态度。
特别突出的是陈墨的金庸研究系列著作,《金庸赏评》、《金庸小说赏析》、《金庸小说之谜》、《金庸小说人话》、《金庸小说艺术论》和《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共近200万字的书稿”。此外金庸的散文和评论亦散见各处,如《韦小宝这家伙》,深入浅出论述了韦小宝和中国人的性格,《金庸论侠》是他在北大回答学生提问的记录。金庸一手写小说一手写政论,想来他的政论在大陆出版应该不会遥远,这将成为金庸小说研究的重要材料。
和本文一样专门论述女性形象、两性关系的专题文章甚少,主要散见于第一类论述“小说——文化”的文章之中。陈墨在《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观》里指出,金庸笔下爱情的特点是“广泛性多样性”和“深刻性独创性”,写出了“爱与人性、命运、道德、伦理”的关系。古代的郭靖、杨过和张无忌的形象中,实际上注入了现代意识。他举陈家洛、石清不敢爱“女强人”的故事为例,指出金庸揭穿了“男人强大的神话”,“写出了某种真相”。韦小宝娶了七个老婆则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男女关系的文化景观”。
严伟英紧密结合作品指出《神雕侠侣》的爱情描写表明当时金庸的“写作思想处于重要转折阶段”。师徒相恋、女方失身两个关键情节的设计有很强的叛逆倾向。胡一刀夫人的形象标志着1959年其“言情创作步入成熟”。严伟英独具慧眼地指出,在古代男人多妻,实际生活中丐帮帮主完全可能嫖妓,婚姻常常有金钱考虑等等,而金庸一概抹去这些“世俗特征,维护爱情童话的纯洁性,维护童话人物的更高尊严”。孔庆东指出“金庸写情不逊于任何人,广度、深度、力度均为大师级,是言情又超言情”。冯其庸一针见血地批判陈家洛献出香香公主“既无情又无义”,“表面上是陈家洛自己作出了牺牲,实际上是污辱了喀丝丽”,对才智武功兼备的美人霍青桐一掬同情泪。
本文试图在考察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对金庸小说的女性形象做相对集中全面的分析,分析对象以十二部篇的女主人公为主,她们是:《书剑恩仇录》——霍青桐、喀丝丽;《碧血剑》——夏青青;《射雕英雄传》——黄蓉;《神雕侠侣》——小龙女;《雪山飞狐》——-苗若兰;《飞狐外传》——袁紫衣、程灵素;《倚天屠龙记》——赵敏、周芷若;《连城诀》——戚芳、水笙、凌霜华;《天龙八部》——阿朱、王语嫣;《侠客行》——阿绣;《笑傲江湖》——任盈盈、岳灵珊;《鹿鼎记》例外,七个女子都不能算女主人公。
金庸赋与这些人物青春、美貌、聪敏和善良,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共同特征,真正的特征必须是人物的灵魂精髓和人格核心,是全书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性格基础”,渗透在人物的一切言行中,而且对全书思想寓义的最终形成不可或缺。按此标准,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具有如下特征:她们是“爱情动物”,有“仙化”倾向,以她们清纯的性情反衬男性世界的污浊。
爱情动物:“爱情动物”可以概括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最核心特点。
不但上述十余人,包括书中的大小配角,几乎无一例外。她们在书中最主要乃至唯一的功能是作为男主人公的追求者、追求对象、恋人或妻子。金庸笔下的母亲形象少而单薄。男主人公的母亲里,着墨最多的是张无忌之母殷素素。《倚天屠龙记》里前十回她实际上担任了女一号的任务,但她在书中主要是“张翠山的恋人、妻子”,而非“张无忌的母亲”。
她在张翠山自刎后毫不迟疑地殉情,当时张无忌只有十岁。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胡夫人,她殉情时胡斐尚在襁褓之中。刀白凤并没有为独子段誉选择生存。
这些“母亲”在男女爱情和母子亲情间倾向于前者,更加弱化了她们的“母亲”角色。《侠客行》后记中金庸称这部书中“我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但闵柔是否石破天之母不能完全断定,即使假定是,金庸对其母子之情的描写仍然很单纯,没有写出深厚的层次感来。
女性在小说可能担任的两种最常见角色其中的一种淡化得近于无,使得她们在爱情中的表现更加突出。离开爱情故事的框架,她们的美丽与善良无人能赏;她们的勇敢与多情也将失去“用武之地”;她们的才艺点缀在自己的爱情里,更点缀在书中。尤其是她们的去留行止紧紧追随意中人,并且常常是女性主动相随,这在古代的真实生活中不能发生,却在金庸小说中多次出现:《书剑恩仇录》中总兵千金李沅芷“霍霍青霜万里行”,仗剑追赶余鱼同;《射雕英雄传》里穆念慈一路偷偷追随杨康,只为在窗外偷偷看他一会儿;《天龙八部》里王语嫣这个标准闺秀竟跟着慕容复万里远赴西夏,钟灵离家寻找段誉竟至脸上微有风霜之色;《倚天屠龙记》里赵敏多次尾随张无忌,关键时刻就冒出来;《笑傲江湖》里仪琳和父亲不戒和尚下恒山上华山找令狐冲,而圣姑任盈盈以未嫁之身背一个青年男子到少林寺治伤,在中国古代简直匪夷所思。
为什么这种历史上乃至当代都有罕有的情形在武侠小说中并不让人感受到突兀和虚假?
诚如华罗庚所言,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武林(江湖)这一特定的、虚构的世界,固然非古代社会所能比,甚至也比当代社会自由。在这个亦真亦幻的世界里,作者和读者达成默契,对许多社会规范和现实限制忽略不计。然而言行自由度的超现实不等于人物性格和知、情、意的超现实。“霍霍青霜万里行”令人信服,不仅因为李余二人身在江湖,更由于它符合人性的真实。在古代里可以找到许多女子愿意随恋人、丈夫远行而不得的例子。李白的《长相思》:“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杜甫的《新婚别》:“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仓皇。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正是有这种深沉热烈的感情做基础,金庸笔下女性形象种种惊世骇俗追求爱情的言行,虽然违背历史的真实,却达到了人性的真实。
金庸笔下的男性形象不乏有情人,他们同样为爱情付出真诚和执着。
郭靖专一、杨过不羁于世俗只求真情实现、丁典的执着、段誉在爱情中的痴迷与无私……丝毫不比女性在爱情中的表现逊色。但男性形象在爱情之外还蕴含着国家政治、民族关系、社会规范与个性自由、理想人格、人生价值等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角色功能。女性形象显然远不如男性形象内容丰富。她们的整个身心投入爱情之中,她们的命运系于爱情中,她们的形象在爱情和婚姻中完成。如果可以粗略地把一个人物的结局归入“悲剧”或“喜剧”,那么女性形象不必考虑是否有事业、国家、人生等其它层面,她们只有爱情,两情相悦、得成佳偶便是“喜剧”,相思无望、遇人不淑便是“悲剧”。男性形象显然远不止此。《射雕英雄传》结尾:“两人一路上但见白骨散处长草之间,不由得感慨不己,心想二人鸳盟虽谐,可称无憾,但世人苦难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对国家命运的担心主要来自郭靖,而非黄蓉。《倚天屠龙记》结尾时,张无忌事业的失落、人格的大缺憾、他关心的百姓命运,一系列问题都没有答案,心满意足的只能是赵敏而非张无忌,更不是读者。所以,同是有情人,同在为情苦,女性形象的核心特征是“爱情动物”,男性形象则不是。
与善良纯情的女主人公们不同的是另一类型的女性:怨妇。《神雕侠侣》中的李莫愁,《侠客行》中的梅芳姑,《天龙八部》中的叶二娘、秦红棉、王夫人、康敏,《笑傲江湖》中仪琳之母哑婆婆。爱情的失败使她们变得乖戾、暴躁、自私,甚至狠毒。表面上的强悍独立,恰恰源于一种深刻的依赖心理和狭隘的人生境界。她们认为应该供自己依赖、欣赏自己、照顾自己的男性让自己失望了,所以她们有权不负责任、报复社会。菟丝草依附大树未遂,便变成了毒藤,终其一生也没能长成一棵树。
纵观金庸小说主要女性形象,唯一一个不能归入以上两类的例外,是《笑傲江湖》中的恒山派掌门人定闲师太。这位是得道高尼,胸怀宽广、勘破生死,坚持正义而又不拘泥礼俗,临死前将掌门人之位传给当时“声名狼藉”的令狐冲。这一惊世赅俗的选择意味着定闲师太超越了三重观念:一是门户之见——令狐冲不是恒山派弟子;二是正邪之分——令狐冲早已走上“邪路”;三是男女之别——让这个青年男子领导和管理一群尼姑。更难得的是做出这一选择时她是那么从容、自然,既无疑虑,也不自得。同为“反封建礼教先行者”,和杨过之“狂”、黄药师之“邪”相比,定闲师太无视礼教而不以为意,俯视人生而不以为傲,境界更高。囿于史实,金庸未能给定闲师太更高的声望和地位,但她的精神光辉完全不逊于《天龙八部》里的灰衣僧和《倚天屠龙记》里的张三丰。这一女性形象是罕有的不以爱情为生命的特例,她代表的人生境界和哲理寓意超越了日常生活层面,已经极少性别色彩。
仙化:金庸笔下女性形象的第二特点是“仙化”。
黑格尔认为:“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和第一个特征“爱情动物”相适应,金庸笔下的女子普遍美丽、健康、善良、纯洁,在刀光剑影、血腥权诈之中读来,更觉清新爽目。实际生活中女性的小器、自私、虚荣、乖戾,金庸很少写到。略有一点放到年轻女子身上,也都在可谅、可解、可怜甚至可爱的范围之内。黄蓉的小器刁蛮使人觉得是出于对郭靖的深爱;温青青吃醋吃得有些过头,但她因为自己是私生女一定很自卑,也可以理解;小龙女愿意帮蒙古人,因为他们赞成自己和杨过的婚事,有些人觉得是“不识大体”,有些人却恰恰爱她“不食人间烟火”;戚芳意志不坚,没能一直忠于对狄云的爱情,但她一生善良、命运不幸,让人叹她怜她不忍责怪她。
在对女性形象普遍进行“净化”之外,金庸营造了一系列情景交融的“美人出场”意境。每逢写到这里,文字如词赋般文雅典丽。
黄蓉第一次以女儿身出场是在梅林边的湖上,四周冰雪莹然。《天龙八部》里钟灵、木婉清、阿碧、阿朱、王语嫣,更是“美”不胜收。阿碧出场,紧接在鸠智摩和段誉的性命相博之后,气氛为之一缓。阿碧浑身上下散发着吴越文化的气息,人品与方言、山水、民俗高度浓缩在阿碧出场的这一段文字里。没有对家乡文化的深彻了解和深切眷恋,阿碧的出场不会这么精彩。《倚天屠龙记》里赵敏出场神秘而幻丽,旅途之中突然把男主人邀到秀丽的园林中喝酒。金庸此处写赵敏重在写神韵,她身上各种气质混杂,每一种气质都预示看这个人物形象的一个侧面。
仙化倾向最集中的表现在两部书的女主人公形象上。她们几乎被塑造成仙女,具有绝俗的美貌和风姿、内心纯洁天真、不知世事,心地和身上的衣服一样洁白无瑕。一是《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一是《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
香香公主的美被金庸用浪漫手法大加渲染,“那少女的至美之中,似乎蕴含着一股极大的力量,教人为她粉身碎骨,死而无悔。”香香公主的眼泪能让清军士兵愧疚自杀,让残忍鸷刻的清朝统帅兆惠“心肠竟也软了”。她的美被赋与了净化灵魂的力量,近于仙子。
香香公主的美来自她极端的纯真、善良,小龙女的美则来自她极端的冲虚、宁静。香香公主更多现实生活的气息,她有亲情关系,有政治立场,深刻地卷入了全书主要矛盾,即反清复明的红花会与清政府的矛盾。小龙女这一形象则显然是受《庄子》启发而创造出来的。“藐射姑之山,有神人居焉”。她没有亲人,与古墓外的世界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和感情联系。她唯一“有所求”的,是与杨过的爱情。正因为没有其它任何东西可为之分心,她的爱情特别强烈执着。
为什么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会如此“仙化”?首先,武侠小说的主要阅读对象是男性,而且是通俗作品。与高雅文学相对,通俗文学主要是追求普遍性而非精英气质,追求阅读中的认同感受而非独特的个人体验,追求对现存文化的认同而非对现有文化的反思(当然,金庸小说在许多地方已经达到了雅俗共赏进而溶解“雅俗之分”的境界。不过在“仙化”女性形象这一现象上,金庸更多地倾向于通俗)。不论男性读者的文化层次、生活经历、气质性格如何千差万别,对异性美的欣赏和向往却不会相差太多。美丽的女性形象为书中的主人公,更为读者,在紧张的生活和巨大的“事业压力”之外提供了使他们愉悦、放松的审美对象。金庸采取通俗的姿态把女人美化,但不堕入庸俗。写女性和情爱时绝不涉及本性,即使在香香公主裸浴、小龙女被奸污这样“有机可乘”的情节上,作家的分寸拿捏得仍然很准。这与金庸的家世和修养关系很深。海宁查家在清代号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进入本世纪,海宁查家仍然俊彦辈出。文学上有诗人、翻译家查良铮(穆旦),小说家、政论家查良镛(金庸),音乐上有歌唱家蒋英(钱学森的夫人、金庸的表姐),政界有查济民先生。金庸的作品是传统文化中诞生的奇迹,他本人亦是几百年传统家学熏陶出的“宁馨儿”。
和金庸恰恰相反,古龙把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现代西方观念中女性观的糟粕“兼容并包”,他笔下的女性风尘气重,他精心渲染的“林仙儿”恰恰毫无仙气。严伟英《辉煌掩不住的阴暗》对古龙小说两性观念的“恶俗”剖析得针针见血,不用我再废话。
金庸“仙化”女性的第二层原因是他在女性形象身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寄托着他对理想人性、对“人应该过什么样一种生活”的憧憬和设想。香香公主是生长于大漠的回族少女,小龙女是古墓里长大的孤儿。她们与现实生活、与汉族文化、与俗世中的“主流意识形态”相隔绝,保存着一片纯洁心田。这正折射出作者对自己所处的文化深刻的批判,对男性处境地的无可奈何——书中的男性很难摆脱两种选择:或失其本心成为“坏蛋”,或坚持真心成为“倒霉的好人”。
为什么金庸小说中没有仙化的男性形象?为什么金庸关于理想生存状况的设想没有寄托在着墨更多的男主人公身上?
男性主人公中人格高尚健全的不乏其人,但他们都很坎坷、艰难,甚至极为不幸。实际上仙化女性恰恰表明小说作者没能更深入地了解和剖析女性。金庸对男性的人格、男性的成长、男性在社会中的处境、男性的内心世界,显然远远比对女性把握得更准,体会得更透,思考得更多。这很自然,每个个体了解人类的心灵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体察自已的心灵。作家笔下的每一种情感和情境,都是他在心中经历过的。我们永远不会说出自已从未想过的言语。
小说史上一号主人公与小说家几乎总是同性别的,佳作更罕有例外。
因为不了解,所以才有幻想的空白。古今中外男性作家创造“完美的女性”,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不能像了解男性一样彻底地了解女性。神秘和无知成正比。他们总倾向于塑造女性形象来寄托和代表光明、爱、和平、智慧这些“圆满”的意象,大约是他们对男性、对自已失望之余,于是以为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可以开发的品种——女人。但丁的贝阿特丽采、歌德的“永恒之女性”、里尔克诗歌中潜藏的智慧沉静的女性听众,莫不如此。
反观女性作家,她们笔下女性的可笑、可鄙、可怜、可恶、可恨大多比男作家入木三分。当然女性作家也一直不断地重造人格美好的女性形象,但夏洛蒂.伯朗特的简.爱、简.奥斯汀的伊丽莎白和爱玛、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拉姆奇太太、乔治.桑的雅典娜、狄金森诗中的抒情主体,仍然是尘世凡人。她们除了明显的人格缺陷外,更和残酷纷繁的现实有着极紧密的联系。她们和男性一样在挣扎、在艰难地寻求、在被压迫、在妥协,绝不是生来完美、纤尘不染。女性比男性更清醒地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仙女。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香香公主魔法般的魅力在男性世界里不论回汉、长幼、正邪都所向批麾,可到骆冰、李沅芷、周绮、关明梅眼中,她的光环消失了,还原成一个极漂亮的少女而已。周绮看不惯她,为霍青桐打抱不平,关明梅本来准备杀她,她们都认为香香公主违背了道德准则。金庸或许没有明确意识到两性眼中的“仙女”何其不同,不过他忠于生活,透露出部分实情——对女性形象的仙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天然的两性吸引和男性对女性的无知。其实,男性的恶德和弱点,女性一样不少。
人性与性别没有联系,性别只不过和时代、地域、年龄、民族一样,使人性呈现出表面的多样性。仙化的女性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男性欲望和幻想的投射,而不是女性本身。
“清女”与“浊男”: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是她们组成的至情至真的女性群体与权利熏心的男性世界形成鲜明对照。
男女爱情为人类诸多感情中最强烈、最丰富、最有诗意的一种,它产生在人最敏感、最有活力的青春岁月,一直被作家们作为人类真性、真情、真心的代表和象征。文学中“爱情”的内涵几乎总是远远大于现实中的爱情。以“爱情动物”为人格核心的女性群体自然可能构成“至情至性”的载体。恰如曹雪芹把他的理想寄托在大观园里、女儿国中。
第一个特征“爱情动物”符合历史现实和中国女性的客观状况;第二个特征“仙化”则代表了作者对女性人格的主观评价。在这两个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的方法一看,我惊奇地发现金庸小说中“女清”“男浊”竟如此分明。
金庸揭露人性丑恶的代表作是《笑傲江湖》、《连城诀》。两部书都是寓言。《连城诀》写夺财,《笑傲江湖》写争权。人性的贪婪、自私、阴险、奸诈、凶残、虚伪集体亮相。然而,在这两个群魔乱舞的世界里,竟然找不到一个女性是奸邪之徒。《连城诀》里较重要的男性角色,除了狄云和丁典,全都是贪婪控制的魔鬼。书中女性形象很少:戚芳、凌霜华、水笙。
她们的家庭背景和武功学识各异,但不约而同地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保持着纯朴的心。 在未知人世险恶前,她们的纯洁善良不足为奇,动人的是在遭受邪恶欺骗和暴力迫害之后,知道了人世险恶仍然坚持着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最具有震撼力的情节是戚芳在马上就可以和狄云逃走前一刻,出于夫妻恩情去救丈夫,被泯灭天良的丈夫匕首刺胸而死。
戚芳缺乏赵敏、任盈盈那样的识人慧眼,也缺乏黄蓉、阿朱面临困难和障碍时的坚定意志,然而这个纯朴的乡下姑娘却用生命证明了她是多么无心机。《笑傲江湖》人物更多,规模更大,严伟英在《金庸创作的思想历程》中推测“几年后创作的《笑傲江湖》,基本框架就仿佛从《连城诀》脱化而来”。和《连城诀》一样,《笑傲江湖》也没有“坏女人”。书中有姓名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任盈盈、岳灵珊、仪琳、曲非烟、宁中则、定静师太、定闲师太、定逸师太、蓝凤凰、老不死、哑婆婆、王夫人。她们不争名利,不施阴谋,不害人。岳灵珊移情别恋也许让一些读者忿恨,然而金庸在书中安排了足够有力的理由,没有写明而已。
一、余人彦调戏扮成酒家女的岳灵珊,林平之仗义误杀了他,表面上这条人命成为林家灭门的缘由,但岳灵珊焉能不感激林平之?钦佩林平之?
二、令狐冲在林平之入华山门下之前已经结交“采花大盗”田伯光,中间夹进另一个美貌少女仪琳,这不可能不影响岳灵珊对令狐冲的印象。
三、岳灵珊负责直接指导林平之练剑,朝夕相处。恰恰此时令狐冲在山顶面壁一年。请注意:这两件事都是岳不群安排的。从后文岳不群使“冲灵剑法”诱劝令狐冲重归华山看来,他当时完全了解独生女与大弟子的感情进度。岳灵珊是岳不群手上的一颗棋子,用好了,全盘皆活。她若和林平之成亲,岳不群则可以父亲和师父的双重身份享有他早已垂涎的《辟邪剑谱》。后来令狐冲身价飚升,他又可以把已经与林平之订婚的女儿当作最有效的诱饵来钓令狐冲。
完全可以设想令狐冲面壁那一年,心思如此缜密的岳不群不会对岳灵珊和林平之的关系无所作为。所以岳灵珊实在是一枚可怜又可悲的棋子。这枚棋子至死痴情不改,一支福建山歌伴着她走向毁灭。
“男浊女清”的对比除了体现在对财富名利权势的不同态度上,也体现在男女对待爱情、两性关系的不同态度上。
金庸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都很纯洁、很现代化,男主人公爱情观高出传统才子佳人小说和旧武侠小说之处,陈墨在《金庸的产生及其意义》中归为四点:爱情关系一对一;美女不再是给英雄的奖赏,英雄一样经历爱情的磨难;女性及其爱情故事在书中占据中心地位;将女性、爱情、婚姻视为人生重要内容。
然而金庸的浪漫精神并未阻碍他揭露男性在两性观念上的阴暗面。小说中有三处情节颇耐人寻味。
一是《笑傲江湖》中岳不群与蓝凤凰在船上会面。蓝凤凰爽朗大方、霁月光风,正是“人”该有的样子,反而引得“君子剑“和弟子们心神不宁。我以为这里的假道学可以与鲁迅的《肥皂》对比着读。
二是《连城诀》中汪啸风决意抛弃水笙的心理过程。最初他考虑过接纳被血刀老祖“玷污”的水笙——实际上未成事实。这代表了传统道德对男性“高标准、严要求”的一面,要求他们承担一切,其中也不无自视甚高的成分。然而随即另一种想法占了上风,娶一个失贞女子岂不颜面扫地?前后两种观念完全相反,然而都不是叛经离道、荒谬绝伦,它们都在正统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允许范围之内。
汪啸风对水笙的抛弃含有一个前提:水笙不是人。推理如下:财产和物品没有知情意识,抛弃破损的财产不会使它们愤怒、恐惧或屈辱→抛弃水笙时不必考虑她的反应,水笙不具有知情意识→知情意识是人特有的→水笙不是人。社会道德体系很复杂,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层次适用于不同的范围,达成和平共处。尤其要注意,默许的而不是宣讲的、不成文的而不是成文的、下意识的而不是理智选择的道德规范,实际上在的生活中更有力地支配着我们的行动。一种规范、一种价值观如果常常被学者挂在嘴上,写入文章中,刊在头版头条,恰恰证明它尚未真正溶化成为支配社会的精神力量。几曾见过有人著文号召《我们中国人要讲面子》?
三是陈家洛在霍青桐,喀丝丽两姐妹之间陷入矛盾时的心理活动:“‘——唉,难道我的内心深处,是不喜欢她太能干么?’想到此处,矍然心惊,轻轻说道:‘陈家洛,陈家洛,你的胸襟竟是这般小么?’”另一方面
『肆』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给东方不败一个你喜欢的结局,并且谈谈她的人物特点,请问怎么写,找找灵感。
东方不败看透世俗争斗,决心归隐田园,金盆洗手,从此不问世事,返璞归真
『伍』 为什么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的结局被金庸先生写得如此之诡异
嫣然一笑,回味无穷嘛,嘿嘿,不然你又该说结尾平平了
『陆』 《笑傲江湖》在与金庸其他作品中对比,人物感情色彩怎么样
我觉得最出色的就是塑造了任盈盈这个角色。 《笑傲江湖》的任盈盈表面上与殷素素颇相似:同样是魔教教主女儿,同样貌美多才,同样杀人如麻,同样爱上正派子弟,但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她们在个性上有太大的分别。殷素素出身与遭遇不寻常,但个性则无甚突出之处,任盈盈最不寻常处,却是她的风度和真正尊重令狐冲的人格感情。
殷素素对张翠山一往情深,但她不可能容忍张翠山爱别个女子;任盈盈刚相反,她正是在令狐冲向她倾诉他对小师妹的苦恋之后,才开始对他“好生敬重”。
她对令狐冲作的决定,无论同意不同意,一律尊重,而且不是口头上说尊重,是用行动来支持;他与岳灵珊比武,被岳灵珊重创,任盈盈只是以最快手法去救他性命;岳灵珊被围攻,令狐冲伤重不能相救,任盈盈马上出手,并且为了顾全他的承诺,出手之前自报姓名,好让人人知道与五岳派无关。岳灵珊脱困谢她,她答道:“不是我救你,是你令狐师兄要救你。”岳灵珊自杀身亡,令狐冲急痛攻心而昏迷,任盈盈不但亲自殓葬岳灵珊,而且为她堆了个最精致的墓。这皆不是出于“大方”,而是她敬重令狐冲,敬重他的情操,不以自己能否占有他的角度出发。
『柒』 金庸武侠人物性格分析
周芷若人物形象探究 周芷若人物形象是金庸的全新创意。 在金庸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极具理想人格的艺术形象。诸如一身正气、高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正直豪爽的洪七公;成熟稳健、义薄云天、富含谋略的乔峰(萧峰)等等。这类英雄,心中所存,脑中所思,动辄拯救苍生,行则追求民族大义。而周芷若的出现,则荡尽了条条框框的世俗伦理,而更多的带上了平常人的感情,在金庸笔下,周芷若成为了自由而又率真的立体形象。 周芷若之聪明机智及心计演技 周芷若非常聪明,她可以很巧妙地帮助别人,也为自己解困,同时城府很深,演技也是一绝。张无忌望着周芷若的背影,见她来时轻盈,去时蹒跚,想起当年汉水舟中她对自己喂饮喂食、赠巾抹泪之德,心想但愿她受伤不重。那村女忽然冷笑道:“你不用担心,她压根儿就没受伤。我说她厉害,不是说她武功,是说她小小年纪,心计却如此厉害。”张无忌奇道:“她没受伤?”那村女道:“不错!我一掌斩中她肩头,她肩上生出内力,将我手掌弹开,原来她已练过峨嵋九阳功,倒震得我手臂微微酸麻。她哪里会受甚么伤?”上面说过,因为周芷若的善良,她没有伤害蛛儿和“曾阿牛”,她只好在丁敏君面前表演了这一出。芷若暗中帮情郎,不留痕迹(后来也被昆仑派点破),又不伤及峨嵋派的声誉,这个女人的确不简单。 举这个例子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两个人谈情说爱,何谈演技?其实也曾考虑过很久,但还是感觉有对张无忌下了套,明明是一场有预谋的杀戮,却说成是一时糊涂,是圣人也有可能犯的错误,同时要张无忌保证有错也不能杀她,在做了对不起爱人的事情后,仍如此泰然自若,想来一般人因为心虚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另外可以看出,在张无忌(之后还有韩林儿)眼中周芷若是永远不会犯错的,可见周芷若确实是表里不一。周芷若这一次的谋划有多个目的,一是听张无忌的真心话;二是离间张无忌和赵敏,让赵敏自动退出;三是要求张无忌的一个承诺而将其套牢;四是要蛛儿现身,向她忏悔(想要忏悔的人,还弄出这么多事,原本诚恳的道歉,参杂太多的阴谋,诚心与否,实在是让人怀疑,或者她就是两者可以分的很清楚)。但由于张无忌的真心话,周芷若最终只达到了两个目的,其实算算已经是很赚了。 周芷若之心狠手辣 周芷若杀死蛛儿、嫁祸赵敏这一招可谓一举两得,不仅得到了屠龙刀、倚天剑,也成了张无忌身边唯一的女人,从偷取赵敏身上的十香软筋散,到划伤自己的脸,想必周芷若一定计划周密。但周芷若低估了张无忌对赵敏的喜欢,如果张无忌回到中土见到赵敏时,杀了她为蛛儿“报仇”的话,周芷若就不会失败了(当然蛛儿活了下来是个意外),只可惜她不够了解张无忌。原著中说周芷若不杀赵敏是因为会留下尸体,无法嫁祸,当然作者既然最终是要成全赵敏,这也是剧情需要。但按当时的情况周芷若是会杀赵敏的,其实很希望像苏有朋版描述的那样,是下不了手,但是不对,赵敏与她有杀师之仇、民族仇恨,相反蛛儿在金花婆婆面前,为她说过不少好话,周芷若能对蛛儿下手,赵敏又有何不可呢?从赵敏之后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她当时是昏迷的,她并未看到周芷若做的一切,只是凭她的聪明猜到而已,因此放逐一个死人或中毒之人应该没什么差别,毁尸灭迹完全可能。所以最新版倚天中周芷若是将蛛儿和赵敏一同抛入了大海,只要赵敏的尸首不飘回岛来,一切就天衣无缝了,当然结果是蛛儿飘了回来,或许周芷若设想过可能会有此一劫,将蛛儿抛入大海之前划伤了她的脸,以此陷害赵敏,只可惜赵敏活了下来。 待得和那些采参客人分手,周芷若道:“义父,是否须得将他们杀了灭口?”张无忌喝道:“芷若你说甚么?这些采参客人又不知咱们是谁。难道咱们此后一路上见一个便杀一个么?”周芷若窘得满脸通红,张无忌一生之中,从未如此疾言厉色的对她说话。看来周芷若真的是不了解张无忌,要杀人就不能当着张无忌面。与之相反赵敏把张无忌看的很透彻(从赵敏没有在张无忌面前说过周芷若一句坏话就能看出这一点),注定周芷若要输给赵敏。 张无忌心下焦躁,叫道:“敏妹,你将周姑娘放在地下,别抱着她。”赵敏道:“我……我放不下。”张无忌奇道:“怎么?”赵敏道:“她……她背心……粘住了我手掌。”说话时牙关打战。身子摇摇欲坠。张无忌一惊更甚。只听得鹿杖客说道:“张教主,这周姑娘心好狠,她正在将体内寒毒传到郡主娘娘身上,郡主娘娘快要死了。她中了“玄冥神掌”后,本想将阴寒之气转入赵敏体内,待得张无忌出手相援,只觉全身暖洋洋地十分舒适,正感气力渐长,想要离开赵敏的手掌,一挣之下,竟似被一股极强的粘力吸住了,挣之不脱,自知适才赵敏的手掌被她背心粘住,此刻她背心反被赵敏手掌粘住,均是内力强弱有别之故,不禁大惊。张无忌驱寒毒,但觉自己的九阳真气送将出去,赵敏手上总是传来一股寒气与之相抗,他只道玄冥神掌的寒毒尚未驱尽,不住的加力施为,哪想到他每送一分九阳真气过去,便消去了周芷若苦苦练得的一分九阴真气。周芷若暗暗叫苦,却又声张不得,自知只要一张口说话,立时狂喷鲜血,真气泄尽而亡。赵敏体内融和舒畅,笑道:“无忌哥哥,我好啦,你专心去对付玄冥二老罢!”张无忌道:“好!”内力回收。周芷若如遇大赦,脱了粘力,自知这么一来,所中玄冥神掌的寒毒虽已驱尽,但自身的九阴内力却也损耗极重,眼见张无忌舞动屠龙刀专心攻敌,当即伸出五指,挥手疾往赵敏顶门插落。赵敏大叫一声:“啊哟!”只觉天灵盖上一阵剧痛,只道此番再也没命了,却听得喀喇一声响,周芷若痛哼一声,急奔而去。张无忌吃了一惊,忙回头问道:“怎么啦?”赵敏伸手一摸脑门,只吓得魂飞天外,说不出话来。张无忌只道她已为“九阴白骨爪”所伤,一般的魂飞天外,右手舞刀挡住二老,左手去摸她头顶,只觉着手处湿腻腻地,虽已出血,幸未破骨穿洞,心中一大块石这才落地,安慰她道:“皮肉之伤,并不碍事!”心道:“奇怪,奇怪!”却不知周芷若出手袭击之时,他输至赵敏体内的九阳真气尚未退尽,而周芷若自己却已内力大损,以弱攻强,非但伤对方不得,反而震痛自己手指。赵敏好心助周芷若运功抗御,周芷若先是将玄冥神掌的寒毒转入赵敏体内,后是直接出手杀赵敏,当然她不会成功,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周芷若如不在乎张无忌,杀得赵敏以泄恨,固然很好;但仍在乎的话,她应该庆幸没能成功,因为张无忌绝不可能跟一个凶手在一起,她将永远的失去张无忌(就张无忌的性格,他是下不了手杀周芷若的,这一点与赵敏在小酒馆约会时说过,‘你要是杀了周姑娘,杀了我手下任何一个亲近的兄弟,我便不再当你是朋友,我永远不跟你见面,便见了面也永不说话’)。
『捌』 对金庸笔下的令狐冲。岳不群。左冷禅形象进行分析
令狐冲比杨过多了几分随意,比韦小宝多了几分魄力,比乔峰多了几分潇洒,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一生潇洒自如,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自由自在的笑傲江湖。 笑,是一种心态;傲,则是一种骨气。心思细密、耿直明快,喜欢辨析和思考,如此的个性特质,当然也形成了令狐冲这典型的巨门独座的性格。面对江湖看到不对的人与事,热血一涌,话语便冲口而出。因为常常直言不讳,而且舌利如刀,难免显得吹毛求疵而得罪人。有一点机灵,也有一点胡闹,喜欢一切自由率性的令狐冲,表现出的更多是浪子般的机智与直言。说到此,也不难知道巨门星的令狐冲为什么会被所谓的“名门正派”排挤的原因了吧! 虽然因另学他派武功――独孤九剑,他和杨过一样被人冤枉;虽然因结识各路黑白两道的江湖豪客,他和萧峰一样曾经里外不是人……但这一切在巨门星的自信与豁达中,都变得淡淡的,深深印在脑海的,只剩下他在五霸冈、在少林寺、在黑木崖、在朝阳峰顶的纵情一笑。 巨门星尊敬倜傥不羁的性情中人,鄙视野心虚伪的自大之辈;巨门星追求卓越,想得多且深,最受不了虚伪奸诈的人。只因令狐冲的善恶标准与世俗不同,在正与邪之间,其实他分得清清楚楚。虽然江湖风波多险恶,但江湖中人却各有千秋:有采花大盗田伯光,有风情万千蓝凤凰,有杀人名医平一指,有潇湘夜雨莫大先生……他们不是江洋大盗,就是采花淫贼,不是旁门左道,就是魔教中人,虽然或正或邪,但起码有一点,他们都是性情中人。生来就不是谨小慎微的令狐冲和他们在江湖上一一相遇,不顾及出身,也不顾及背景,完全是凭着江湖男儿的那份豪气,倾盖如故、义结金兰,谱成一曲又一曲的笑傲江湖。
岳不群作为“伪君子”的塑像,早已深入民间,这是金庸创造人物技巧高明的有力例证之一,然而,岳不群这个人,空有举世无双的伪装本领,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身败名裂,或者,这是证明了“你可以暂时骗过一些人,但不可能永远瞒骗所有人”所言非虚吧。 岳不群有“君子剑”的美号,他的言行举止,无不得体大方,处处退让,能忍受别人所不 巍子饰演的岳不群
能而保持风度,教人佩服,谁知外表这样完美的人,才是最好恶贪婪的人,野心绝不在左冷禅、任我行之下,左冷禅明谋,岳不群暗夺,结果左冷禅空忙一场,竟落得为岳不群作嫁。这又印证了“伪君子”远较“真小人”可怕这个想法。 但想深一层,这位伪君子的祖宗,其实也是白忙一场,胜了左冷禅,除了在一段很短的时日享有五岳掌门之名之外,他一点好处也没有得到,反而失去了令狐冲对他的感情。封禅台一役之后,岳不群不久便为魔教所制,被任盈盈迫着服下“三尸脑神丹”,他一心除去洞察他的伪装的令狐冲,但最后正因为擒住了令狐冲,被令狐冲的“吸星大法”控制后“,被仪琳在情急之下误打误撞一剑刺死。 岳不群死时,妻女皆因他而亡故,连一直痴心敬慕他的弟子令狐冲也不齿他的行为。他出卖了灵魂,但同时失去全世界,实在是个可恨亦可怜的角色。 如果做伪君子做到像岳不群那样,努力做伪君子就真是太愚蠢了。不错,做伪君子,在真面目被揭穿之前,或可得到许多人尊敬,但这些尊敬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又不能兑现为真金白银,怎值得这么压抑自己去争取?“名”一字之累人真是太大、亦太浑不可解了。 我觉得岳不群不是个有趣的人物,这个人物值得玩味之处是他与令狐冲的关系。岳不群是个彻底虚伪的人,令狐冲是个彻底真诚的人,一个真诚的人对一个虚伪的人感情这样深,照说必然吃亏,但令狐冲的连连吃亏,到头来反而得到好报,这不是金庸太乐观,而是真确的道理。
左冷禅权力斗争的腥风血雨笼罩着整部《笑傲江湖》,其中最血淋淋的场面,都是由一个人策划——就是五岳盟主、嵩山派掌门左冷禅。 央视左冷禅形象
左冷禅的霸业野心是先使五岳合并为一派,由自己指挥,然后以此为实力,灭了敌对的 日月神教,达到“一统江湖”的目的。当然,一统江湖之后,他就是武林首领了。
为了这个目的,左冷禅布下庞大而长远的阴谋,包括多年前便秘密派弟子劳德诺投身华山派,作为卧底。华山派有卧底,其他各派自然都有。此外,他在每一派之中兴起分裂,协助服从他的一边夺权,例如华山派上代有剑宗、气宗之分,他就怂恿落败而被逐出派的剑宗传人,到华山向岳不群挑战。对其他派别,他当然也利用了相类的手段。 对于坚决不肯臣服于他的人,左冷禅采用的是杀戮手段,或借名目明杀,加以结交邪派 为名目,屠杀刘正风全家;或是乔装暗杀,例如蒙面拦途攻击岳不群夫妇及华山弟子;例如 假扮魔教教众,在二十八铺布下埋伏,月夜携杀恒山弟子,使定静师太力战而死。后来在铸剑谷围攻定闲、定逸及恒山弟子,则是由乔装斗至露出真面目。 总之,不能暗谋,便是明攻,务左冷禅相关图片(10张)要得手,左冷禅是个不择手段向目标迈进的人。 任我行称左冷禅为他“不佩服”的三人之中之首,他对左冷禅说:“你武功了得,心计也深,很合老夫脾胃,你想合并五岳剑派,才高志大,也算了不起,可是你鬼鬼祟祟,安排下种种阴谋诡计,不是英雄的行迳。” 英雄也好、不英雄也好,只要达到目的,左冷禅可不在乎。但他终于在心计阴谋上棋差一着,输了给岳不群,封禅台上,他
的假“辟邪剑谱”敌不过岳不群的真辟邪剑谱,惨然落败,落得为他人作嫁衣。 不过,左冷禅不愧是左冷禅,他惊怒一瞬即逝,虽败也极力保持风度。而且,他始终不死心,仍图谋他日卷土重来。但最终的结果证明,真小人斗不过伪君子,在岳不群的阴谋下,左冷禅最终命丧令狐冲剑下,左冷禅是个可怕亦是可悯的人物。
『玖』 金庸的《笑傲江湖》概括和人物
笑傲江湖是金庸1967年写的一部武侠小说。《笑傲江湖》属于金庸的后期作品,其叙事状物,已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所谓文有余思,笔无滞得,信笔所至,皆成妙谛。《笑傲江湖》所涉及的场景、人物以及各类武林人物交手搏斗的场面不可胜数,但历历写来,景随情转,变化无穷而皆能贴合生活,让你如同身临其境。例如第五回仪琳抱着重伤的令狐冲从群玉院逃出来到荒山里,为令狐冲摘瓜,又为令狐冲讲《百喻经》故事一段,简直如读第一流的回忆童年的散文。到第七回捉萤火虫的一段,更是文如秋水,情如童梦。《笑傲江湖》的中心是武林争霸夺权,为了达到目的,又夺取《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最后两派都政在《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上。《笑傲江湖》系海外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之一,其不仅靠跌宕起伏、波谲云诡的情节引人入胜,更能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数十个个性鲜明、生动可感的文学形象。若豁达不羁、舍生取义的令狐冲;娇美慧颉、挚情任性的任盈盈;阴鸷狡诈,表里不一的岳不群;桀骜不逊、老谋深算的任我行;冰清玉洁、相思痴恋的仪琳;虚怀若谷,萧条离寄的冲虚以及逃避纷争寄情于各自喜好的“江南四友”,打诨插科的“桃谷六仙”,皆可为武侠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异彩。作品所高扬侠义、仁爱、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精神对今人仍有强烈的感召力。
『拾』 分析金庸小说的一个人物(400字以上)
金庸小说人物评——包不同
在一部情节紧张的小说中,高明的作者常常会塑造一个或几个有趣的人物。
这种发噱的角色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憨大,如《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英烈传》中的胡大海,《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另一类人物以机智令人发噱,如《三侠五义》中的翻江鼠蒋平。《天龙八部》中的包不同也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包不同亮相在剑拔弩张的香水榭,当时云州秦家寨寨主姚伯当与四川青城派高手司马林正在慕容府斗殴,人称包三先生的包不同像耍小孩子一样,把两派武林高手戏弄一番。
读者看好包不同,不仅因为他武艺出众,而是他出口便是“非也非也”。包不同当然不是咬文嚼字的书呆子,他脾气刚烈,出手狠毒,但为人正直,“以彼之道,还施其身”。金庸写包不同让姚伯当、司马林大出洋相,是为了衬托出乔峰的拔俗超群,包不同在一般好手面前如鱼得水,但在乔峰手下,他精娴的武艺却一点也施展不出来,于是,学乖的包不同性子再怪,也自知与乔峰交手只是鸡蛋碰石头,自己多说一句话,就是多丢一分脸。他输得极为潇洒:“走罢,走罢,技不如人兮,脸上无光,再待十年兮,又输精光!不如罢休兮,吃尽当光!”包三先生高声而吟,扬长而去。可见包不同是一个表面上看起来鲁莽有趣其实却很有心机的睿智人物。
慕容复手下有四员大将:邓百川、公冶乾、包不同、风波恶。这四人的相貌也与其性格相仿:邓百川方面大耳,身形魁梧,身穿枣红长袍;公冶乾五十上下,青色儒巾,微眯眼睛,背了个酒葫芦;包不同瘦骨棱棱,身材极高,满脸病容,大有戾色;风波恶则身材瘦小,神色剽悍。这四个人的外貌与个性,大抵与《三侠五义》中的五鼠相似。邓百川宽厚,公冶乾风雅,包不同精怪,风波恶勇猛,金庸都写得恰到好处,其中写风波恶的喜欢打架与包不同的胡扯争闹最为传神。
包不同与人争辩,一是引经据典,常常搬出不相关的古人来与人胡缠;二是好开玩笑,嘴巴上占人便宜。正因如此,他的手上功夫还不如嘴上功夫厉害,没理也要说成有理,是个武林中有名的“铁嘴”。
邓、公冶、包、风四人随慕容复多年,一直以为慕容复是人中龙凤,直到慕容复认段延庆为父,他们才与主人绝交。其中以包不同最为大义凛然,痛斥慕容复那番话,令人肃然起敬,慕容复恼羞成怒,居然将这个看着他长大的包三先生一掌毙命。包三先生虽死犹荣,而慕容复则如行尸走肉。
摘自 曹正文 《金庸小说人物谱》
个人忠告:如果你是搜集资料素材的,我觉得这篇文章该很值得推荐,如果你是为了抄袭的,假如被人追究的话,我可不为你负责任的,因为我已经注明了文章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