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拍摄怎样拍春节民俗旱船,狮子舞

我的家乡是郧西,这里因为闭塞,所以保留了许多独特的风俗,春节大灯会就是其中一种人人喜爱的活动。
家乡的灯会不仅在于观看灯会,而在于参加灯会的过程。
山村人口本来不多,灯会从初一一直持续到十五之间,每天晚上进行,每次有三个小时左右,哪一天安排在哪几个院子,早早的都知道了消息,远近的人都打着灯笼陆续参加灯会,越黑之际,不时有一盏盏灯笼沿着山坡曲折的小径汇聚到一个地点。
首先是舞狮子。你看那时间一到,鞭炮齐鸣,之后狮子跪在喊彩人面前,点头摆尾,举灯人高喊,众人齐和:“狮子头上一点红哦,来到贵府大门上。贵府日子好又长哦,人财两旺喜洋洋。风水宝地出人才哟,代代都出状元郎。儿女健康当老板哟,五谷丰登赛银行。外有存款几千万哟,子辈上下把名扬。…”这贺词很有讲究,到了不同家庭院子,根据主东家庭不同,有不同的贺词。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就跟着“有啊”、“好啊”的和彩。你身在其中,不免就跟着大声地和起彩来。
狮子舞过之后是旱船,有时候舞狮子与玩旱船接踵而至。舞狮子是喊彩,玩旱船是唱歌。那旱船扎得好,竹骨布料,粉红船身,下搭水帘,漂亮大方,那姑娘玩得好,步幅轻盈,鼓点婀娜,真个如春风泛舟,微波荡漾。歌手们什么歌都唱,流行歌曲最受欢迎,场上的姑娘唱得好,场外的小伙子们小媳妇们就跟着和唱,歌声嘹亮,鞭炮锣鼓,热闹非凡。
家乡的灯会,参加的都是本村人,都是熟人,大家都可以参与进去,都是表演者,有个词叫重在参与,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当我到现场,都被热情洋溢的气氛所渲染,禁不住跟着大家和起彩唱起歌。

⑵ 《旱龙船》的表演情形是什么

《旱龙船》也叫《划旱船》《旱划船》。《西湖老人繁胜录》“清乐社”条和《梦粱录回》“元宵答”条所列舞队日录中,部有《旱龙船》的名目。《武林旧事》中称为“早划船”。这一种表演,在今天还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旱船”由竹子条、木条、彩绸等材料制成,船体中间留空,套在表演者的腰上,腰下以画着水纹的布帘遮挡。舞者边动双脚,往返游走,观众看去宛似船在水上飘荡。宋代《旱龙船》的具体表演情形究竟如何?今天的“划旱船”与宋代的相比又有何不同?由于史料的匮乏,已然无由得知。范成大在那首《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记载:“旱船遥似泛,水儡近如生。”在上句之后,原文自注:“夹道陆行,为竟渡之乐,谓之划旱船。”

⑶ 旱船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

旱船是我国许多地区都盛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演出形式大同小异。女子回双手持竹木制作的船形道具答,艄公持橹在旁做划船状,边行边舞。

似行于水上。辅之以乐人伴奏,表演诙谐,人见人爱。

有的单独表演,有的与“地秧歌”混同表演,有的与“小车会”混同表演。

⑷ 元宵节划旱船主要有哪些内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元宵节习俗活动之划旱船表演形式
旱船是由若干个旱船组织成一支表演队伍,前面有一个老翁拿桨(划船的工具)划行领航,前行后退地表演。旱船队的表演者是碎步随领航人前进。
领航人拿着浆,亮着划船姿态,弓步前行,他在左行右行和转弯时 还要作些亮相动作表演。船队的表演路线全靠他指挥来行进。
制作旱船是用细竹竿绑成船型的架子,旱船的大小不等,随人意而定。船形骨架的中间用竹竿绑个“井"字架,“井口”既是船舱的部位,也是表演者的部位,顺着船舱的四角竖4根竹竿,
为船舱的4个柱子,然后在上面绑制船舱的顶部。船舱的顶有平顶的,三角形顶的,较复杂的歇山顶式的瓦棱4出水的古建筑造型。船的骨架绑好后,用彩绸布围好各个部位。
船顶用红和黄的彩绸布裹好,船板用土黄色布绷面,船帮周围用绿色彩绸布围起,船舱内用一根红布条拴在仓的两边沿,演出时’表演者将红布条架在肩膀上,撑起旱船,两手握住 船仓的两边,表演时摆动旱船行进。
坐船姑娘(即表演者)的服饰是古典民间服饰,头部将发盘起大抢头插花即可,划船老翁是头戴毡帽或草帽圈,身穿老生古装,脸部淡彩挂白色长髯口(戏剧里用的胡子)。
旱船的表演步伐简单,但表演的形式不少,一般采 用: “水溜溜”、“绕八字”、“蛇脱皮”、“跑圆场”、 “二龙出水”、“双进门”等10余种。它的音乐伴奏,随 大队的表演队伍,一般是锣鼓乐队伴奏。

⑸ “旱船”的舞蹈道具是怎样的

“旱船”由竹子条、木条、彩绸等材料制成,船体中间留空,套在表演者的腰上,腰下以画着水纹的布帘遮挡。舞者边动双脚,往返游走,观众看去宛似船在水上飘荡。

⑹ 旱船会表演有哪些套路

旱船表演的套路很多

⑺ 划旱船是安徽太和县民间表演艺术,是传统文化吗

划旱船是在安徽濠州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旱船就是他们模拟人在陆地上行船的情景,用木夹子制作成船的形状,然后在周围套上布料遮住,在旱船的中间会留一定的区域供人类活动。人们为了旱船好看还会在上面放很多装饰物,根据记载旱船是为了纪念治水的功德,而我国文化的概念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物质和非物质的精神意识。所以划旱船是我国传统文化。

三、划旱船的历史意义

划旱船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现在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已逐渐走向没落,尤其是划旱船这种非物质的文化更要注重传承。划旱船的存在丰富了我国民族特色的独立性,让我们从划旱船中感受更深层的历史文化底蕴。

⑻ 民俗走旱船的制作方法

跑旱船是一种汉族民俗文化。跑时,表演者中有一名“艄公”划桨引船,在前头带路,做出各种各样的划船动作。而乘船者在表演中,往往是走快速碎步,这样能使船身保持平稳的状态前进,犹如在水面上漂动的船那样,颇为形象地塑造出水面行船的情景。
旱船多在乡村农民家中演出,每逢农历春节,它要从农历正月初一活动到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它调演的目的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旱船表演人数一般有6-7人,一位女演员立于旱船中,称为“船娘子”,两人手拿“连响”,相当于撑舵人员,还有一人饰演小丑,右手拿一把破蒲扇,左手拿一把桨,鼻子被抹上白色的粉,在旱船周围来回扇动蒲扇,从而引发观众的笑声,其余人在边上敲锣打鼓,伴奏乐器有:大锣、小锣、鼓、镲等,旱船便根据节奏的变化进行表演。开场的一阵锣鼓音乐结束后,拿连响的表演者会穿插表演唱,在旁的伴奏人员也会在每一段内容结束后的最后一个唱词附和着伴唱,但锣鼓声仍不停止。

乘船者不止一只船,三、五成群,一线儿排开,与“船公”默契配合,时起时伏,随着“波浪”旋转、颠簸,犹如是水上跑船时的生动画卷。
在表演中,一般是一个艄翁引多只船前进,也有的是双公划一只船前进,还有的是多船没有“艄公”而由一只船在前边领头前进。在前进中,要跑出各种平时训练好的套路,起伏波动、生动活泼,吸引着看“红火”和视节庆的人们。
近几年来,跑旱船在原有基础上又有发展。一些农村里,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摩托车装饰成“旱船”,也有的将自行车装饰成“旱船”,由人驾车,结队前进,在前进中跑出、表演出各种各样的活动图案,形成各种各样的套路,也十分吸引观众。
跑“旱船”时,一股使用的伴奏乐器是锣、鼓、钹等打击乐器,也有的地方加上一至两支喷呐伴奏、气氛热烈,情绪活跃,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色彩。

⑼ 什么是龙飞狮舞旱船飘

同治十二年(1873年)刊印的《陪都纪略》和光绪四年(1878年)刊印的《陪京杂述》书中不约而同,都记述了清代沈阳流行的三种民间舞蹈。

《陪都纪略》中所记的“龙灯”表演是:

二龙吸,一珠灯。

节节高,似活龙。

锣鼓振(震),响连声。

点腊(蜡)烛,一车净。

灯与月,映光明。

五谷丰登。

庙会上龙灯飞舞

舞狮

《陪都纪略》所记的“耍狮子”表演是:

耍狮子,耍蹿跳。

乡绒灯,中间绕。

看形式,神情瞟。

登高处,走天桥。

倒爬城,戏水妙。

却未学到。

《陪京杂述》中所记的“耍狮子”是:“以二人杂扮一狮,前后相随,绝无狼狈。并有二狮夺球之戏。”耍狮子,甲乙二人合扮一狮形。一般为一对狮子,另有一人手舞绣球。表演“狮子滚绣球”等。也上高桌表演,名为“走天桥”。此外,还有“倒爬城”等绝技,但是刘世英看到的这伙狮子舞,却没有此技,故结语说是“却未学到”。

《陪都纪略》中所记的“龙船”表演是:

跑旱船,两人悬,

青白蛇,遇许宣。

游西湖,借雨伞,

玻璃快,苏女□,(□脱落字)

虽然像,隔天渊。

锣鼓齐喧。

《陪京杂述》所记“龙船”是:“以二人杂扮渔婆坐船上,篙工二人在地演唱。村杂以鼓。船以纸为上有楼,四角悬灯。”常见的跑旱船,多是表演《白蛇传》的故事。有人扮成白蛇、青蛇、许宣(即许仙),下身是布制彩船,行走如飞。另有三人扮作划桨摆渡的老汉。民国后也有的旱船是扮演评剧《王少安赶船》中三个剧中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