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分流派
① 表演都分为哪几个流派呢哪个流派是最厉害的
我认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无可比性
② 川剧分为哪几个流派
在川剧历史长河中,舞台上曾涌现出一大批成就卓著,声名显赫的艺术巨匠和表演大师。他们在继承前人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勇于探索并不断改革创新,从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演唱特点,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艺术流派。
川剧中的流派一是以杰出的艺人的名字命名的。
如曹(俊臣,武生、武丑,有“曹大王”的赞称)派、旦行的浣(花仙)派、丑行傅(三乾)派。由于川剧是以主演为中心的演员艺术,演员本人广泛学习与继承前辈的表演技艺,结合本身的性格爱好、生理特征和艺术修养在艺术上所形成的不同的艺术见解,并据此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表演剧目、方式和手段,经过频繁的演出实践,得到观众的承认和欢迎,从而在川剧舞台上形成以主要演员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创造的不同艺术流派。
二是以河道,即流行地区不同而称派的,如:川西派(以高腔、灯戏为主),包括以成都为中心的温江地区各县,以胡琴为主,形成独特的“省调”;资阳河派(以高腔为主),包括自贡及内江地区和县市,以高腔为主,艺术风格最为谨严;川北派(以唱弹戏为主),包括南充及绵阳的部分地区,以唱弹戏为主,受秦腔影响较多;川东派(以唱胡琴为主),包括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一带,因重庆为四川商业中心,来此演出的外地剧种很多。特点是戏路杂,声腔多样化。
③ 影视表演理论分什么和什么两大表演体系
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即分别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Stanislavsky,苏联戏剧家),布莱希专特(属Bertolt Brecht,德国戏剧家),梅兰芳为代表的三种表演体系。二十世纪以来,有三个戏剧艺术家团体产生了世界性影响,这就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首的莫斯科艺术剧院,布莱希特领导的柏林剧团,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艺术家群体。这三个戏剧艺术家团体创造的戏剧艺术,各自自成一格,体现了现代三种不同的戏剧观或戏剧美学思想。
然而,最早提及该观点的孙惠柱先生是因为误引了黄佐临先生的论题,之后又被以讹传讹。上文所提及的三人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外,表演方式均不成体系(布莱希特的表演方式是沿袭了斯坦尼)。
详解
人们根据他们演剧方式、戏剧观念、美学思想的不同,把他们分别概括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艺术体系。
这三个体系,从舞台艺术实践看,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演剧方法;从戏剧理论上看,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戏剧观和戏剧美学思想;从戏剧艺术风格上看,是三种不同的戏剧艺术流派;从戏剧史的角度看,它们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形态。
④ 二人转有哪些流派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二人转的根,扎在东北农民的心里。有的农民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今天,不但在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镇中流传着,在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也有二人转的演出活动。
⑤ 音乐有哪些分流派
对表演艺术家的要求,因使用的表演手段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对指挥家的要求应包括能组织并激发乐队队员的情绪的能力,而钢琴伴奏家则要善于烘托独唱或发挥独奏家的特点等等。但从大的角度来看,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丰富的艺术修养,能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音乐的不同特征及特定的表现手法;二是掌握较高的演奏技巧,可以做到技随心出,挥洒自如。对具体作品则应做到不是机械地再现乐谱上的音符,而要能体现乐曲的丰富内涵,既有时代风格,又有个人的特点。
⑥ 有谁知道20世纪的表演流派
拜托,这三个“流派”基本都是20世纪的,实际上就代表了20世纪舞台表演的精华,当然,所谓“三大体系”的说法是不严密的。除了这三个代表人物和戏剧表演观及方法以外,还有世界著名戏剧大师波兰的葛罗托斯基(Jerzy Grotowski,1933 - 1999),他是二十世纪一位重要的戏剧大师。他的“贫穷剧场”(poor theatre)的理论和实践撼动了欧美前卫剧场界,奠定了他的崇高地位。还有法国著名戏剧家阿尔托,他的“残酷戏剧”观念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法国,对世界戏剧界产生巨大影响。这些都是已经去世的大师,我再告诉你一位一直活到21世纪,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的20世纪戏剧大师,他就是著名戏剧家,“环境戏剧”及“人类表演学”的倡导者,美国的理查德·谢克纳,我去年在上海戏剧学院观看了他导演的新版《哈姆雷特》,广受好评。
⑦ 电影表演流派主要有哪些
我不知道什么流派,反正现在大多的电视剧都是根据小说拍的。不过这点确实不错,本来很多年轻人就喜欢看小说,然而让小说上大荧幕,相信很多朋友都会看的,就比如斗破苍穹火的那段时间,如果拍一部电视剧出来,不知道火到什么程度。电影的话,没怎么看。
⑧ 戏剧流派有哪些
以一两个风格鲜明的戏剧家为标帜,一群风格相近的戏剧家自觉地以组织形式进行学术性、艺术性聚合;或者由于受某一历史时期社会风尚和艺术风尚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共同的创作倾向,互相呼应,从而构成有社会影响的戏剧流派。
⑨ 相声的各个流派
相声也有流派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过去有过,认为相声有五大派,分别是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苏文茂和马季。各自特点就不赘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可以说都够自成一派,但这里好像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形成派需要什么条件?一个风格独特的艺术家是否能成派?
首先,最起码的,派的基本条件就是风格独特,有别于其他。其次有门徒和继承人,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门派不计其数,和门派形影不离的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弟子。光杆一个人创不了派。再有门派必须和谐统一保持本门套路,武当就是武当、少林就是少林,不能什么功夫都练。京剧也是如此,各派唱腔都不同,而且某派传人必须持本派唱腔。京剧严谨的板眼格调无形中就具备了这个条件,它有规可循。相声则不同,口语化以内容为中心的表演艺术。这和京剧就有很大的不同。
京剧听的是唱腔,而不是唱词,相声听的是包袱,而不是语气。之所以会有人给相声分派正是借鉴了京剧的办法,因为上述几人的抖包袱都有自己的特点,只可惜都不足以成派。归根结底还是相声这门艺术形式外松内紧,而且以内容为中心,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比如说捧哏搭茬常用的几个词,嗯、哎、着、是,水平高的捧哏演员运用的恰到好处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也只能说谁用的更好,更恰当而没有流派间的,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也就是没有争议。
再有相声的流派没有可持续性,再以京剧为例,唱腔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样,一听就知道是马派还是麒派,但相声不行,你只能听出来是谁说,因为相声使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没有腔调。刘宝瑞的阴阳怪气以及马三立晚年说话的腔调勉强可以算是派吧,但相声的价值却不在这里,还是在作品。相声缺乏可持续性的原因就是它能够逗乐,但再好的包袱听多了也不乐。三爷最得意的《黄鹤楼》开篇说道“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相声就属书类,戏重过程书重结果。相声的垫话就是为包袱准备的,只有这样人才能乐。笑话都是一次性的,好笑话能多乐几回,戏则不然,好戏永远都是好戏。
相声不可分门别类还有一大原因,前面提到的,没有传人。没有传人也是因为没有流派,它没有可以继承的东西,说话的腔调、语气仅此而已,如苏文茂的徒弟崔金泉、刘宝瑞徒弟殷文硕皆是此类。马志明不能说继承了马三立,只能算遗传,风格并不一样。对比父子各自不同的作品就显而易见了。有人说马派相声善于细致入微地塑造小市民形象等等,我始终认为这只能说创作流派而不是表演流派。侯宝林的柳活没人继承,刘宝瑞留下来的只有阴阳怪气,马三立则是絮絮叨叨和晚年的毛病,苏文茂我认为勉强算是一派,如《文章会》等作品第一有自己表演上的风格,第二可以持续发展,第三暂且说有继承人。马季有创作流派,没表演流派。如果朝气蓬勃也算流派的话,继承人也挺多。
还有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即相声门派之间混乱无章的存在形式。没有一个人只学习本门的玩意,博采众长才是生存之道,况且门里也没什么独特的地方。如果严格要求的话,说不定还正能形成所谓的流派。
相声不适合分门别类原因在于其艺术特点,使用口语作为表达手段。口语和演唱不同在于腔调差别小,不易区分,也就不足以成派。说派的话也只能说是演员的二度创作,结合自身表演特点进行的创作,这一点在捧哏演员身上体现的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