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洋腔洋调是贬义词吗

—— 洋腔洋调,是指外国学生在用汉语进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语言语调错误。对於习惯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来说,汉语附在音节结构上的声调难以掌握,这是正常现象," 洋腔洋调 "与贬义无关。

2. 北方话“洋腔子”是什么意思

外地口音

3. 视频强烈建议用标准的普通话,洋腔怪调的叽里哇啦的听不懂,不能通过

清音要发出声就是要有送气,既然日文的か这类行如果接在其他词后,送的气肯定少,既然这样就只能靠震动声带来发出声,于是就成了が
日语的升降调很重要
不同的升降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思,虽然这类词不多
一般教程都会有音调注明
标日旧版和一些新教材只是在一些词类和动词用法的叫法上不同而已,只要按照那个体系学,一样不错的

4. 洋腔洋调的意思

就是怪腔怪调的意思,形容语言和说话不合乎逻辑,怪里怪气的

5. 郭德纲的《西征梦》台词是什么

郭德纲的《西征梦》台词:

表演者:郭德纲(以下简称郭),于谦(以下简称于)

郭:大伙来都是听相声

于:哎

郭:人不少啊,我很欣慰啊

于:老词

郭:多来啊,多捧啊,多捧咱们这些说相声的人

于:相声演员

郭:于。。。什么来着?

于:忘了?于谦

郭:哎,对了,对不起啊,我不怎么看这个法制进行时,你知道么

于:跟法制进行时有什么关系啊

郭:闹不清

于:于谦

郭:很有发展的一个相声演员,大伙多捧捧,我托付您了,谢谢各位

于:这位还真向着我

郭:我很喜欢你们这行的,相声好啊,弘扬真善美

于:对

郭:藿香正气

于:什么叫藿香正气啊?

郭:不是有那么句话,藿香正气什么的。。。

于:您说的不对,哪有药材什么事

郭:反正好,说相声好

于:好就完了么

郭:我作兴你们这行子

于:什么词啊您这,什么叫作兴我们这行子

郭:因为终归咱们这两者之间是有隔阂的

于:哦您不是干这个的

郭:不知道啊?

于:我哪儿知道啊

郭:嗨,你看我这身军装

于:您这是军装啊这是?

郭:我是一个军事家,您不知道

于:我不知道

郭:哎,都知道啊(上桌子)

于:下去,哪儿啊,上惯了炕了啊怎么着

郭:军事家

于:军事家上桌子干嘛啊

郭:你看(敬礼)

于:吗呀

郭:敬礼啊

于:您这是敬礼啊,我扔一块面包您看怎么样

郭:我今儿是没带着我那枪,我要是带着机关枪我早突噜你了我

于:你也得有那玩意啊

郭:手榴弹一块钱6个我先扔你一百块钱的

于:嗨,没那么便宜

郭:不尊敬军事家,我们这到哪儿去,这个,乓---(打步枪)

于:打枪

郭:嘡----(打手枪)

于:手枪

郭:砰----(打弹弓)

于:崩弓子都有啊,什么军事家

郭:不同的战况不同的兵刃,你不知道啊

于:不知道

郭:你知道我是哪儿的么?

于:没听说过

郭:我是老和部队的

于:什么部队您哪?

郭:老和部队

于:没听说过

郭:哎,你不看报纸啊?你没事买几斤报看看。

于:报纸有论斤的吗?

郭:旧报,你买九六年的。

于:那上面有您?

郭:有我们的消息啊!

于:有你们什么消息,你给我们讲讲得了呗!你们都是什么人啊?

郭:世界上的老和部队,听说过吗?

于:维和部队

郭:什么叫维和

于:维持和平

郭:老和呢

于:不知道

郭:老得维持和平哪

于:这部队怎么那么贫呢

郭:说实在的,我跟着外行没法说(提裤子)

于:哎--说相声在这,厕所在后面,您这是干吗啊

郭:紧紧我这武装带

于:武装带都刹里头?

郭:你不知道啊,1997年,世界上这些法人们啊,都聚在一块

于:什么叫法人呢,

郭:各国负责人哪

于:叫首脑

郭:对,都守着这碗豆腐脑啊

于:嗨,吃早点哪

郭:大伙聚了一蕞儿啊,大伙开会,世界上乱,有这么几个捣乱分子,得找这么一帮军事方面有才能得人,聚在一起,组成老和部队,维持世界和平。

于:哦,老得维持这世界和平

郭:哎,这不吗,其中就包括我

于:您就是那老和部队里的?

郭:有我,当时就订了,得找一地方培训,找一国家

于:找哪啊?

郭:瑞士,瑞士不干,说我们中立

于:不掺和

郭:法国,不成,法国忒浪漫,怕我们去了尽忙着搞对象

于:您上那干吗去了

郭:日本,吃生鱼片怕闹肚子

于:全毛病

郭:最后选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四季如春的国家

于:哪啊?

郭:通县

于:通县啊?通县那是国家吗?

郭:通县怎么了,不许你侮辱通县,通县永远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这都不挨着

郭:我喜欢在通县那个地方

于:喜欢就去吧

郭:我们都跟哪,大伙聚一块,全世界挑来的啊,我们这一百来人聚在一块

于:上通县了

郭:上课了,给我们上课这老师,美国五星上将詹姆斯下士

于:您先等会吧,这都五星上将了怎么还下士啊?

郭:他上完酱就下市场卖去呗

于:好嘛,卖大酱的啊

郭:卖大酱干吗,老师。早上都站齐了,大伙先做操,

于:练这个

郭:做眼保健操

于:全想起来了

(5)洋腔台词扩展阅读:

《西征梦》演员表:

1、郭德纲

男,出生于1973年1月18日,天津人,相声演员,电影、电视剧演员,电视脱口秀主持人。

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

1996年,创办北京德云社

2005年起,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

2006年于解放军歌剧院举办德云社相声专场,同年于天津人民体育馆举行德云社省亲相声专场,创下连续25次返场纪录。

2008年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相声专场,成为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专场演出的相声演员。

2009年,参演电影《建国大业》。

2010年主持《今夜有戏》。

2011年荣登美国《纽约时报》。

2012年出演电影《车在囧途》,同年获“亚洲最杰出艺人奖”与第七届华鼎奖中国最佳曲艺男演员奖。

2013年首次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持江苏卫视郭的秀。

2014年出演电影大话天仙;同年参演悬疑电影秘术。担任《我为喜剧狂》导师并留任第二季。

2015年郭德纲自导自演电影《我要幸福》。同年主持纲到你身边2016年举行“德云社成立二十周年”开幕式庆典,并展开全球相声巡演。2016-2019年四度担任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喜剧观察员。

2017年12月29日,郭德纲首档脱口秀网络综艺节目《一郭汇》每周五晚8点在西瓜视频与今日头条平台上独家播放。

2018年2月16日,郭德纲执导的喜剧电影《祖宗十九代》公映并斩获1亿票房。

2、于谦

于谦,汉族,1969年1月24日生于北京,祖籍陕西蓝田。相声演员、北京摇滚协会副会长、北京马术文化节儿童马术推广大使。

1982年考入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跟随相声演员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

199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系。

2000年开始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之后参与电视剧《九九归一》的拍摄,2001年出演电视剧《天下第一丑》,接着又参与电视剧《孙中山》的拍摄,2010年主演电影《三笑之才子佳人》,2013年与郭德纲搭档登上春晚舞台。

2016年1月,参加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同年5月,担任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第三季》导师。10月,加盟浙江卫视《喜剧总动员》。


6. 什么叫洋腔 什么叫京腔

京腔就是北京话的说法,另外是戏曲的一个剧种

  • 中文名

  • 京腔

  • 所属地区

  • 中国首都北京市

  • 别名

  • 京师片(亦称幽燕片京承小片)

  • 音系特点

  • 儿化、轻声、语流音变

  • 其他含义

  • 戏曲剧种、京丑使用官语

7. 怎样洋腔洋调说英语

本地口音是没办法完全复制过来的,但长时间处在一个英语母语者围绕的大环境中就会潜移默化了。建议你多收听BBC之类的广播,都是很地道的英语口语

8. 为什么洋腔百调 请从汉语和英语声调语调角度分析 要专业的 谢谢

首先,根据现行的汉语声调理论,汉语的声调与英语的语调是不能比较的,因为根据汉语声调学说,汉语的声调与英语的语调是不同的两类概念,因而它们是不可以比较的。如胡吉成教授就说“没有可比性!”,孙兰荃讲师也说“以汉语声调与英语语调来做比较是不妥当的:汉语声调针对词,英语语调对句子而言;汉语声调主要用来区别词义,而英语语调中的声音高低变化表义机制尚不象汉语声调严整”。

根据现行的汉语声调理论,不单单汉语的声调与英语的语调不可比,汉语各方言间的声调同样是互不相关的。而且即使是在同一种方言(包括普通话)内部的各个调型以及它们的变调之间同样是不可比的。如沈炯教授就痛斥提问的学生说“不存在‘上声变阴平’之说”。

更有甚者,根据现行的汉语声调理论,甚至同一个字(同一个声调)在不同的词组结构中的读音也是不可比较的,如沈炯教授就说,“......文字的读音与词的语音不是同一概念能够概括的现实。按照词汇扩散的说法,一定正则的推广会受到时间的考验,也就使例外有了生存的机会。它们都是历史的事实”。可以想象,根据这样的“汉语声调”定义,已经是完全割裂了声调作为音高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汉语声调”已经成为十分特殊的怪物,难怪老外会搞不清楚,在这样的声调理论的指导之下,中国自己的国民也无法确定一个字的准确读音。国民读音混乱如:“九比九”有人读“jiu214 bi214 jiu214”,有人读“jiu35 bi35 jiu214”,有人读“jiu22 bi22 jiu22”......不一而足!而我们的声调理论更没有一个框架标准对此作出统一的解释。

9. 形容老土的人又爱装洋腔的成语有哪些

【东施效颦】
【解释】: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出自】:《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示例】:若真也葬花,可谓“~”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