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绪敏的主要活动

CCTV-1雅安蒙顶山茶艺传人刘绪敏和妻子邹涛带领“龙行十八式”队员参与“综合频道”《春节大庙会》以刚劲有力,气势磅礴的爆炸性表演,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茶艺和茶技。给全国电视机前的观众带去惊喜。
2005年2月28日——山东卫视《快乐旅游365》旅游节目表演加专访20分钟。
2005年5月30日——中国四川国际旅游节开幕式表演。
2005年10月6日——上海汇丰银行宴请世界各地名流晚宴表演嘉宾(演出地点上海城隍庙豫园戏苑)。
2006年5月15日——旅游卫视《有多远走多远》栏目表演录制10分钟。
2006年6月02日——美国国家教育频道NGC6992全面报道。
2006年7月21日——菲律宾马尼拉文化交流演出。
2006年7月——四川绵阳房交会开幕式表演嘉宾。
2006年8月25日——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开幕式表演嘉宾。
2006年6月——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节表演嘉宾。
2006年9月1日——成都电视台《新闻全接触》专题报道10分钟。
2006年10月20日——第十六届中国厨师节暨顺德岭南美食文化节表演嘉宾。
2007年1月20日——北京把一电影制片厂录制节目。
2007年4月18日——天津电视《综艺食8街》嘉宾。
2007年9月27日——刘绪敏受上海软银外贸集团公司邀约,前往上海俏江南参加了上海软银外贸集团公司年会晚宴,并表演了雅安蒙顶山长嘴壶茶艺“龙行十八式”。
2007年9月——在雅安蒙顶山上收美国友人麦大卫为龙行十八式 海外传人,湖北卫视《为爱冲冲冲》见证。
2007年10月31日——做客山东卫视《阳光开车道》节目录制,节目现场韩国艺人南贤俊和香港艺人温碧霞现场学习中国传统茶道。
2007年11月8日——随同四川省旅游局赴广州,在广州《冬游四川》新闻发布会现场展示了四川独有的茶艺绝活长嘴壶茶艺。 2008年4月12日——受邀参加韩国仁川韩中文化馆主办的“中国茶文化专场”,活动现场刘绪敏现场向韩国观众推介了中国蒙顶山的高端绿茶-蒙顶甘露和浙江杭州的龙井茶。
2008年4月25日—— 韩国釜山金海市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加耶文化节”,刘绪敏受邀参加开幕式的表演 。
2008年7月 —— 福建厦门喜来登酒店举办名为“四川美食节”的活动特邀刘绪敏进行为期一个礼拜的四川雅安蒙顶山长嘴壶茶艺表演。
2008年8月—— 接到内蒙古卫视《老外来做客》栏目组的邀约,在节目中教授来自不同国家的8位外国友人中国蒙顶山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
2008年12月——上海“香港皇朝尊会”高级粤菜餐厅开幕,刘绪敏受邀在开幕式现场展示蒙顶山长嘴壶“龙行十八式”茶道,香港艺人任达华出席开幕式并观看演出。
2008年1月——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年会表演嘉宾。
2009年3月——上海龙之梦大酒店美食嘉宾。
2009年3月——浙江教育频道《全民演唱汇》节目现场,台湾艺人罗志祥品尝刘绪敏现场冲泡的蒙顶山茶。
2009年3月~5月——浙江宁波华侨豪生国际大酒店邀请刘绪敏在其中餐厅长期进行长嘴壶茶艺的展示。
2009年7月~8月——台湾省宜兰县向刘绪敏 邹涛夫妇发来邀请函,邀请二人赴台参加2009年台湾国际蓝雨节;夫妻二人在开幕式上做了精彩绝伦的长嘴壶茶艺“龙行十八式”的双人表演,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先生出席了开幕并观看了演出;刘绪敏 邹涛 夫妻二人也是整个中国大陆,最早将长嘴壶茶艺表演进宝岛台湾的茶艺师。夫妻二人在台湾期间共演出96场,走遍了台湾的山山水水,并收了台湾的徒弟-潘靖龙 先生,刘绪敏将跟随自己多年的长嘴壶赠予这位宝岛的徒弟。
2009年10月15日——中东-巴林王国文化交流表演嘉宾,中国驻巴林王国大使李志国出席并观看了演出。
2010年6月11日——随同国家大大胡锦涛总书记出访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为哈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演中国雅安蒙顶山龙行十八式茶艺。
2010年9月18日——湖南电视台《越策越开心》栏目组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嘉宾-来自茶文化发源地,大熊猫故乡,四川雅安蒙顶山的茶艺师刘绪敏 邹涛夫妻二人,在节目中表演了雅安蒙顶山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并与主持人汪涵、马可有精彩搞笑的互动,汪涵更是对雅安的“三雅”了如指掌,更是吟出了“扬子江中水 蒙顶山上茶”的诗句。 2011年2月——刘绪敏接到CCTV-1“综合频道”春节特别节目《春节大庙会》栏目组的邀请,带领妻子在内的六位队员一同进京,进入摄影棚进行三天的紧张忙碌的彩排和一天的节目录制。节目于大年初三中午12点35分播出。
2011年5月20~23日——参加2011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展期中向国内外500多家参展商展示中国蒙顶山传统茶艺、茶技、茶道。
2011年5月25日——前往浙江杭州浙江卫视录制《天下达人秀》节目,在节目中由于未能完成设定的环节,所以被三位评委 刘刚 ,李慧珍 杨扬 一直认为未能通过达人的标准。主持人李晨现场品尝蒙顶山茶,三位嘉宾喝过刘绪敏冲泡的雅安蒙顶山茶表示很好喝。
2011年5月31日——湖北卫视《综艺大满贯》节目现场,刘绪敏和徒弟睢小波现场展示雅安蒙顶山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主持人更是现场学艺,刘绪敏顺势介绍起家乡雅安的熊猫和蒙顶山的茶叶。
2011年6月— 刘绪敏 邹涛 夫妻二人又飞往东北沈阳,参加了辽宁卫视【让快乐飞】节目录制,节目主持人竟然是每年都会来雅安主持“熊猫与自然电影节”的主持人李彬,彬哥与刘绪敏有精彩互动,李彬嘴里叼根吸管,刘绪敏直接往吸管里倒茶,而且精准度很高,得到了李彬的认可。
2011年8月21日— CCTV-3大型情感综艺节目《向幸福出发》,邀请了刘绪敏参加,并展示了家乡雅安蒙顶山的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主持人李咏 王冠 悄悄的把刘绪敏的父母亲请到了节目现场,刘绪敏由于常年在外从事茶艺师的工作,很少和父母见面。在央视的舞台上刘绪敏和父母见面,相拥痛哭。刘绪敏现场还演唱了歌曲《念亲恩》送给父母亲。
2011年8月12-13日 “第26届深圳大运会”在中国经济特区美丽的深圳举办;在运动员们居住的大运村里名为“生态天堂 熊猫首都”的旅游推介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只听见雅安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在介绍着雅安的茶叶,介绍了蒙顶山的茶技,这时候只见刘绪敏 邹涛和另外两位男队员同时登台展示了气势磅礴的独具雅安特色的-雅安蒙顶山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 2012年3月23日雅安市芦山民俗文化节在芦山“龙门洞”景区举办,开幕式现场刘绪敏 邹涛等四位茶艺队员展示了雅安蒙顶山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
2012年3月27日 号称全世界最贵的茶叶“熊猫茶”首次上市品鉴会在金沙一家茶艺馆举办,来自大熊猫故乡的“龙行十八式”传人刘绪敏力挺“熊猫茶”创始人安琰石,创作了极具雅安特色“熊猫茶道”,并在“熊猫茶”首次上市品鉴会的现场展示,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的媒体做了报道。
2012年5月3日 雅安蒙顶山“龙行十八式”传人刘绪敏和邹涛决定回乡创业,在表演“龙行十八式”茶艺的同时销售蒙顶山茶,于是一家名为“圣香玉叶”的茶业有限公司在刘绪敏的家乡雅安市名山区城东乡平桥村一组成立了,开业庆典当天,雅安市茶业协会的秘书长陈书谦亲自为茶业界的新人刘绪敏 邹涛 主持开业典礼,蒙顶山茶学专家杨天炯和蒋昭义两位前辈也前来传授茶经,雅安市著名书法家吴洪武老师亲自为夫妻二人创办的雅安市“圣香玉叶”茶业有限公司题字,来自宝岛台湾的资深媒体人-郑文华先生送上来自宝岛台湾的祝愿,祝愿夫妻二人“圣香玉叶”茶业有限公司将雅安的蒙顶山茶香飘五洲。
2012年5月10日 日本NTV电视台《去到天涯海角》摄制组远赴四川拍摄日本艺人手越佑也拜师刘绪敏学习长嘴壶茶艺全过程。
2012年9月18日 2012年是中国与德国建交40周年之际,蒙顶山“龙行十八式”传人刘绪敏与妻子邹涛二人,代表四川出征德国北威州,参加了科隆中国节活动,将雅安“蒙顶山茶带到了德国北威州科隆大教堂前,刘绪敏和妻子邹涛亲手将‘蒙顶山茶’赠予北威州州长和科隆市市长手中,再次将‘蒙顶山茶’推向世界,并穿上熊猫服装为前来四川展位的北威州州长,科隆市市长和中国驻德国大使等贵宾们表演起来额独具中国雅安的特色的“熊猫茶道”,北威州中国节开幕式上刘绪敏和妻子邹涛再次向德国民众表演了经典四川茶道蒙顶山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德国当地的《莱茵日报》,我国的新华社,凤凰卫视,华商报等媒体做了报道;此次德国北威州之行,大大的提高了雅安“蒙顶山茶”在德国的知晓度。
2012年11月22日 刘绪敏和妻子邹涛,儿女刘芯瑜 一家三口 来到深圳卫视【大娱乐家】节目现场,与主持人戴军 李波儿一起聊中国茶文化,最后刘绪敏向全国的观众介绍了雅安蒙顶山的四款茶叶(一)传承1400年的蒙顶甘露 (二)2万多个芽头才能挑出500克的蒙顶石花 (三)通过昆虫的排泄物生物发酵的老鹰虫屎茶(四)尽显贵族气质的蒙顶黄芽 深圳卫视晚间21:30分播出,节目中刘绪敏向全国的观众推介了家乡蒙顶山的四款最经典的茶叶。
2012年12月7日 刘绪敏邹涛刘芯瑜一家三口参加录制的【挑战女人帮】节目在湖北卫视晚间22:00播出。
2012年12月15日刘绪敏邹涛刘芯瑜一家三口参加录制【乡约四川雅安】节目首播时间为2012年12月15日晚间21:17分首播,重播时间:次日(12月16日)13:22分 播出频道:CCTV-7。欢迎多提宝贵意见。节目播出后,您也可登陆《乡约》栏目官网查看节目视频。
2013年1月16日参加马东老师主持的《知根知底》栏目展示熊猫茶道。
2013年1月25日参加福建卫视《超人来了》节目展示四川青城山派茶艺。
2013年4月20日参加湖南都市频道《我看你有才》节目直播表演茶艺,结果当天四川雅安发生7级地震,湖南都市频道将直播节目改为录播。
2013年8月17日参加CCTV-3《越战越勇》节目展示四川长嘴壶茶艺。
2013年10月26日 受邀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举办的茶文化晚会,担任表演嘉宾,展示四川长嘴壶茶艺。
2014年4月22日-4月26日 和徒弟六人赴北京铁路局动车维修车间,参加五一大型晚会《“中国梦 劳动美”---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节目录制,与徒弟六人共同表演长嘴壶茶艺。
2014年8月14日 赴香港参加香港国际茶展,在四川名优产品推荐会上表演了四川青城山派长嘴壶功夫茶艺。
2014年8月19日参加CCTV-3《综艺盛典-笑摆龙门阵》节目录制,在节目中展示四川青城山派茶艺,并推荐四川茶。
2014年8月22日参加澳门茶艺人协会在澳门茶博物馆举办的字艺茶香活动上展示四川长嘴壶茶艺,澳门莲花卫视记录下了一切精彩镜头。
2014年10月18日,受邀赴韩国仁川参加中韩贸易文化博览会展示中国四川长嘴壶茶艺。
2015年2月10日 受邀赴台北,和妻子邹涛在台北市君悦酒店宴会厅展示四川青城山派长嘴壶茶艺。
2015年7月22日 和大女女刘芯瑜小朋友参加贵州卫视《爸爸请回答》节目录制。
2015年8月14日 一家三口受邀赴香港参加香港国际茶展,并来四川名茶推荐会上表演家庭长嘴壶茶艺。
2015年9月13日,国家文化部长雒树刚在四川蒙顶山茶马古城观看了刘绪敏 邹涛 刘芯瑜小朋友一家人表演的长嘴壶茶艺。
2015年10月16日 刘绪敏和妻子邹涛受邀赴韩国釜山参加茶文化交流活动,并展示四川长嘴壶茶艺。

2. 盘点央视的女主持人,谁是颜值担当

据我所知,央视的女主持人中,李梓萌、董卿、李思思的长相都不错,都属于颜值担当。

最后再说一下李思思,她是一位央视美女主持李思思,她是央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可以称为主持人中的后起之秀,最近几年李思思开始主持了央视春晚,有观众说李思思是继董卿之后又一位当家的花旦,她是从2012年至2006年主持春晚,她连续五次担任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可以看出李思思的主持功底是非常好,深受大家喜爱!

文章结束了,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大家留言点赞转发啊!

3. 谁能具体介绍一个十八式长嘴壶茶艺每一招的名字呀

“龙行十八式”被称为“中国茶道艺术的活化石”。相传“龙行十八式”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结庐清修时所创,流传至清末,便逐渐失传。它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和易理为一炉,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充满玄机妙理。
过去,作为僧人修行的一门功课,“龙行十八式”只在蒙顶山僧人中流传,直到清代才逐渐传入民间。“龙行十八式”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于一炉,充满玄机妙理,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式式龙兴云动,招招景驰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蒙顶山龙行十八式

第一式 蛟龙出海 第二式 白龙过江 第三式 乌龙摆尾

第四式 飞龙在天 第五式 青龙戏珠 第六式 惊龙回首

第七式 亢龙有悔 第八式 玉龙扣月 第九式 祥龙献瑞

第十式 潜龙腾渊 第十一式 龙吟天外 第十二式 战龙在野

第十三式 金龙卸甲 第十四式 龙兴雨施 第十五式 见龙在田

第十六式 龙卧高岗 第十七式 吉龙进宝 第十八式 龙行天下

4. 有谁知道茶技龙行十八式、凤舞十八式

“龙行十八式”:第一式蛟龙出海第二式 “琢过江第三式乌龙摆尾第四式飞龙在天第五式青龙戏珠第六式惊龙回首第七式亢龙有悔第八式玉龙扣月第九式祥龙献瑞第十式潜龙腾渊第十一式龙吟天外第十二式战龙在野第十三式金龙卸甲第十四式龙兴雨施第十五式见龙在田第十六式龙卧高岗第十七式吉龙进宝第十八式龙行天下 “凤舞十八式”: ----第一式:玉女祈福----第二式:春风拂面----第三式:回眸一笑----第四式:观音沾水----第五式:怀中抱月----第六式:织女抛梭----第七式:蜻蜒点水----第八式:木兰挽弓----第九式:贵妃醉酒----第十式:凤舞九天----十一式:孔雀开屏----十二式:单凤朝阳----十三式:凤凰点头----十四式:反弹琵琶----十五式:借花献佛----十六式:喜鹊闹梅----十七式:鲤鱼翻身----十八式:百鸟朝凤

5. 专硕研究生,真的不能考博士吗

专硕研究生可以考博士,学位国家也是认可的,有双证是肯定的,第一年培养方案是一样的,只是第二年,学硕主要在学校,专硕可能要进相关专业的企业实习,实行双导师(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但三年(半年或一年)都是写论文。

各学校专硕学制不同,有的2年,有的 2年半,有的3年,要跟你自己报考学校的研招办咨询。

拓展资料

博的报考条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得硕士学位(在国外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须是国家统招硕士生,且最迟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或满足同等学力报考条件的其他人员(注:单证的专业学位考生报考须在报名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报考医学专业学位者,还必须具有相应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

4.身体健康;报考博士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有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6. 有关雅安的佳句美文

四川雅安,以雅鱼、雅女、雅雨知名;而雅安还有一享誉中华的物产,论影响,远在前三者之上,那就是——茶。
有着传奇色彩的茶马古道出发地在哪里?——雅安是其中之一。雅安产的砖茶称为边茶,数百上千年来经人背马驮翻越二郎山或小相岭进入藏区直至印度、尼泊尔,交换马匹、药材等,既是贸易大宗,也是安定边疆的必须。

史料记载,公元前53年,西汉药农吴理真移栽野生茶树于今日雅安名山县的蒙顶山,开创世界人工种茶之先河。吴氏被尊为茶祖,雅安即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自唐代起祭天祀祖的皇茶产自哪里?——雅安。唐天宝年间始以蒙顶山茶极品,作为祭祀天地祖宗和圣人的贡品,连皇上也没有资格享用。蒙顶山茶的皇茶身份一直沿袭到清代皇权没落之时。

古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之说,誉雅安蒙顶山茶为茶中极品。诗人白居易晚年忆及一生钟爱:“茶中故旧是蒙山。”虽然现在雅安茶的名气逊于东南省份的名品,但好品质自是有人识。在上海召开的茶叶博览会上,蒙顶山茶却在行家品后得到“不下于四大名茶”的评价。

雅安茶中精品历来是皇家祭祖贡品,产量极少,因此世人少有了解;加之雅安偏于西蜀,相对闭塞,因为历史原因落后于当代市场竞争。但是,论地理、气候、土壤条件,雅安都是最佳茶产地;更因少有工业污染,茶之品质纯净,虽江南佳茗也不让其先。

四川蒙顶山古老茶文化

文/陈程 韩京

自古以来,四川就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产茶而著称于世。蒙顶山为蜀郡种茶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名茶的发祥地。蒙顶山古名蒙山,坐落在四川盆地边缘的雅安市名山县境内,它久负盛名,从唐朝“蒙顶茶”作为贡茶时而闻名遐迩。爱茶的人,最能品味吟唱千年绝句“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蒙山茶史

四川雅安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追溯蒙顶山茶的历史,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公元前53年,西汉药农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吴理真种植的七株茶树,被后人称作“仙茶”,而他是世界上种植驯化茶叶的第一人,被后人称为“茶祖”。

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即被列为中央朝廷祭天祀祖与皇帝饮用的专用贡茶,直到公园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长达1164年。成书于公元813年的唐代地理志代表作《元和郡县志》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日本慈贵大师园仁从长安归国,唐朝皇帝赠给他的礼物中,就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作为天子礼物,蒙顶山茶成为了国家礼茶。

蒙山仙茶

蒙顶山素有“仙茶之乡”的美誉。蒙顶茶是四川蒙山各类名茶的总称,主要品种有甘露、黄芽、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五种传统名茶,及特级绿茶,各级烘青、炒青,各种茉莉花茶,沱茶,南路边茶等,它们是贯穿我国茶史的名牌茶。

蒙顶茶之所以享有经久不衰的盛名,首先在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古籍记载:“蒙山上有天幕复盖,下有精气滋养”,“蒙山之巅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蒙顶山由上清、玉女、井泉、甘露、菱角等五峰组成。诸峰相对,形状似莲花,山势巍峨,峻峭挺拔。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常年细雨绵绵,烟霞满山。这种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最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芳香物质的合成。

另外,蒙顶茶有两千余年的加工经验,从采摘、制作、拼配、包装等各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做工考究,因而品质上乘,别具风味。它们形美色绿,汤碧清沏,味醇鲜爽,香郁幽长,内含物质丰富。色、香、味俱全,实有饮茶解闷,闻香爽神的功效。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中说:“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蒙山茶诗

蒙顶茶文化的人文精神,当属茶中之最,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盛赞蒙顶茶的文章有几百篇之多。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中有:“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咏叹,“渌水”是古代名曲,白居易将其与蒙顶茶相提并论,足见白居易对蒙顶茶的喜爱。黎阳王在《蒙山白云岩茶诗》中,高度评价蒙顶茶说:“若教陆羽持公伦,应是人间第一茶”,表达了他对蒙顶茶酷爱至深的感情。唐代以后,蒙顶山被封为圣山,专门种植贡茶,只有达官显贵才能饮到蒙顶茶。当时诗人孟郊,官位较低,只有向在朝廷为官的叔父要蒙顶茶,就吟出“蒙茗玉花尽,越瓦荷叶空……幸为先寄来,救此劣病躬”。刘禹锡对皇朝急催贡茶的作法不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唱道:“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在《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中唱道:“饮囊酒翁纷纷是,谁尝蒙山紫笋香”。

蒙山茶贡

蒙顶茶从唐朝开始被列为“贡茶”,一直沿袭到清末。我国研究茶史的专家惊叹:这在中国茶史上也是罕见的。蒙顶贡茶分为“正贡”与“陪贡”。

“正贡”茶是皇帝用来祭祀天地、宗庙的,每年在蒙顶山“皇茶园”采摘。“皇茶园”始建于唐代,先称贡茶院,后称仙茶园。明孝宗弘治十三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它是用石栏围起的面积仅3.5平方米的肥土沃壤,位于蒙顶山五峰之间的凹地,因地势低凹,每次遇到降雾天气,这里的雾气总是最后散去,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是山中最适于茶叶生长的地方,而它也是吴理真选择种植七株仙茶的地方。

在每年春茶采摘的时候,地方官择吉祥之日,率领乡绅僧众,祭拜神灵,然后由12名采茶僧(象征一年12个月),在“皇茶园”采茶。在这里,采茶僧沐手、薰香,采茶时每人采摘30个芽头,12人共采茶360芽(象征一年),这些采摘的皇茶将被送往古代僧人专制皇茶的地方——智矩寺加工精制。在智矩寺,僧人们用最传统的制茶方式制茶,他们利用竹剪选裁茶叶,然后焙炒、揉搓成形、摊凉、微火慢焙、摊凉、皇茶入银瓶、装箱盖印,最后交付送茶使者送往京都进贡。

“陪贡”茶则制28斤,只供皇帝享受。这28斤贡茶是在“皇茶园”外的百亩茶地中采摘的。古时因皇帝要求喝道原味的蒙顶茶,就让数名16岁处子之身的童女,在禁食辛腥,吃斋一个月之后,用嘴唇一个个将芽头采摘下来,以此避免指甲对芽头的破坏,保证芽头的新鲜。采摘下的芽头再送往智矩寺,由制茶高僧经过多道工序加工为“陪贡茶” ,然后同“正贡”茶一道送往京都。

蒙顶山制作贡茶的寺庙——智矩寺,也有一段传说:寺内塑有两条石龙,一条称干龙,一条称湿龙。干龙一年四季朴朴生灰,雨过风吹,浑身无水迹;而湿龙则相反,一年四季龙身含水欲滴,晴天潮湿,雨来前更见湿润。因而老百姓奉为“神龙”,终年香火不断,也成了蒙顶山古代的“气象台”。

蒙山茶道

宋代,在蒙顶山结庐修行的禅慧大师在总结蒙顶茶文化历史的基础上,创立了蒙顶茶技、茶功、茶艺三绝。

“龙行十八式”是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为一炉,因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充满玄机妙理而得名。它从宋代留传至清朝末年,后因历史战乱,逐渐隐迹消声而失传。“龙行十八式”茶技包括神龙抢珠、玉龙扣月、飞龙在天等18个不同姿式的掺茶动作。掺茶者手提长嘴铜茶壶(1米多)时而在头顶飞舞,时而又在腰间盘旋,尔后又准确无误地将茶壶抓在手里,从头顶、从腰间、从肩上、从背后……万无一失地把热茶掺到茶碗里,动作刚健有力,变化多端,让人不由的产生饮茶的欲望。

“风行十二品”茶艺讲的是如何泡茶、闻茶、送茶、饮茶的奥妙,它包括玉壶蓄清泉、甘露润仙茶、迎客凤点头等12式。表演者按照每一式将茶叶泡好,然后将热气腾腾、香气怡人的蒙顶茶献于品尝者。看着优雅的表演,品尝着蒙顶仙茶,让人有一种身心放松,心旷神怡的感觉。

7. 白居易写蒙顶山茶的诗

蒙顶山茶文化
自古以来,四川就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产茶而著称于世。蒙顶山为蜀郡种茶的发源地,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是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茶文化的圣山。蒙顶山古名蒙山,坐落在四川盆地边缘的雅安市名山县境内,是蜀中一大名胜,与著名的峨眉山、青城山齐名,并称四川的三大名山。它久负盛名,以夏禹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而"蒙顶茶"自唐始作为贡茶便闻名遐迩,"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绝句吟唱千年。
蒙山茶史
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追溯蒙顶山茶的历史,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公元前53年,当地药农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吴理真种植的七株茶树,被后人称作"仙茶",而他是世界上种植驯化茶叶的第一人,被后人称为"茶祖"。
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茶即被列为中央朝廷祭天祀祖与皇帝饮用的专用贡茶,直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长达1169年。蒙顶茶不仅是"贡茶",还是最好的国家礼茶,成书于公元813年的唐代地理志代表作《元和郡县志》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日本慈贵大师园仁从长安归国,唐朝皇帝赠给他的礼物中,就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作为天子礼物,蒙顶茶成为了国家礼茶。1958年毛泽东大大品蒙山茶后指出:"要让蒙山茶走进千家万户,要恢复蒙山茶的历史面目。"蒙山茶正式开始列为国家级礼茶,作为中南海接待外宾所用。近10年来,蒙顶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仅为国内人民所喜爱,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深受日本、韩国、泰国、斯里兰卡、瑞士、美国等国人民青睐。
蒙山茶还是最早输入藏区的茶,是备受藏族同胞喜爱的"边茶",因此,雅安通常也被看作是中国南路边茶茶马古道的起始地。自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被称为最早的"茶马古道"的"牦(旄)牛道"开始,到唐朝随着藏族对茶叶需求的增加,伴随茶马互市、茶马贸易的兴旺而开通的商道,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茶马古道形成,再经历五代、宋、元、明、清,蒙山茶都是历代王朝与藏族、回鹘、羌族等少数民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成为汉族人民同藏族、回鹘、羌族等各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蒙山仙茶
蒙顶山素有"仙茶之乡"的美誉。蒙顶茶是四川蒙山各类名茶的总称,主要品种有甘露、黄芽、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五种传统名茶,及特级绿茶,各级烘青、炒青,各种茉莉花茶,沱茶,南路边茶等,它们是贯穿我国茶史的名牌茶。
蒙顶茶之所以享有经久不衰的盛名,首先在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古籍记载:"蒙山上有天幕覆盖,下有精气滋养","蒙山之巅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蒙顶山由上清、玉女、井泉、甘露、菱角等五峰组成。诸峰相对,形状似莲花,山势巍峨,峻峭挺拔。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常年细雨绵绵,烟霞满山。这种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最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芳香物质的合成。
另外,蒙顶茶有两千余年的加工经验,从采摘、制作、拼配、包装等各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做工考究,因而品质上乘,别具风味。它们形美色绿,汤碧清沏,味醇鲜爽,香郁幽长,内含物质丰富。色、香、味俱全,实有饮茶解闷,闻香爽神的功效。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中说:"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蒙山茶诗
"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蒙顶仙茶品质高,引无数文人竟折腰。千百年来,蒙顶茶以优异的品质、特殊的地位、精湛的制作工艺,引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赞颂的诗篇。蒙顶茶文化的人文精神,当属茶中之最,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盛赞蒙顶茶的文章有几百篇之多。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琴茶》诗中有:"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咏叹,"渌水"是古代名曲,白居易将其与蒙顶茶相提并论,足见白居易对蒙顶茶的喜爱。黎阳王在《蒙山白云岩茶诗》中,高度评价蒙顶茶说:"若教陆羽持公伦,应是人间第一茶",表达了他对蒙顶茶酷爱至深的感情,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文同以"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诗句,赞美蒙山茶为茶中之最。唐代以后,蒙顶山被封为圣山,专门种植贡茶,只有达官显贵才能饮到蒙顶茶。当时诗人孟郊,官位较低,只有向在朝廷为官的叔父要蒙顶茶,就吟出"蒙茗玉花尽,越瓦荷叶空……幸为先寄来,救此劣病躬"。刘禹锡对皇朝急催贡茶的作法不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唱道:"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在《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中唱道:"饮囊酒翁纷纷是,谁尝蒙山紫笋香"。清代名士赵恒的《拭蒙茶诗》,对蒙山茶则更生动,更形象地加以称道:"色淡香长品自仙,露芽新掇亲手煎,一壶沁入诗脾后,梦醒甘回两颊涎"。至于"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更是有口皆碑,无人不知。
蒙山茶贡
蒙顶茶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的贡茶,是中国封建王朝祭天祀祖唯一的专用茶。蒙顶茶从唐朝开始被列为"贡茶",一直沿袭到清末。我国研究茶史的专家惊叹:这在中国茶史上也是罕见的。蒙顶贡茶分为"正贡"与"陪贡"。
"正贡"茶是皇帝用来祭祀天地、宗庙的,每年在蒙顶山"皇茶园"采摘。"皇茶园"始建于唐代,先称贡茶院,后称仙茶园。明孝宗弘治十三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它是用石栏围起的面积仅3.5平方米的肥土沃壤,位于蒙顶山五峰之间的凹地,因地势低凹,每次遇到降雾天气,这里的雾气总是最后散去,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是山中最适于茶叶生长的地方,而它也是吴理真选择种植七株仙茶的地方。
在每年春茶采摘的时候,地方官择吉祥之日,率领乡绅僧众,祭拜神灵,然后由12名采茶僧(象征一年12个月),在"皇茶园"采茶。在这里,采茶僧沐手、薰香,采茶时每人采摘30个芽头,12人共采茶360芽(象征一年),这些采摘的皇茶将被送往古代僧人专制皇茶的地方--智矩寺加工精制。在智矩寺,僧人们用最传统的制茶方式制茶,他们利用竹剪选裁茶叶,然后焙炒、揉搓成形、摊凉、微火慢焙、摊凉、皇茶入银瓶、装箱盖印,最后交付送茶使者送往京都进贡。
"陪贡"茶则制28斤,只供皇帝享受。这28斤贡茶是在"皇茶园"外的百亩茶地中采摘的。古时因皇帝要求喝到原味的蒙顶茶,就让数名16岁处子之身的童女,在禁食辛腥,吃斋一个月之后,用嘴唇一个个将芽头采摘下来,以此避免指甲对芽头的破坏,保证芽头的新鲜。采摘下的芽头再送往智矩寺,由制茶高僧经过多道工序加工为"陪贡茶",然后同"正贡"茶一道送往京都。
蒙山茶道
据史书记载,蒙顶山茶技、茶道、茶艺有上千年历史,被尊为中国茶道的祖庭。"蒙山派"始于宋代蒙顶山永兴寺禅慧大师,他采众家之长,融为一体,成为中华茶文化第一派--蒙山派。其茶技"龙行十八式"和茶道"天风十二品",分属刚健派和典雅派。两派一刚一柔,一武一文,一动一静,乃蒙山派的"技"、"艺"双绝,堪称蒙顶山"双璧",被誉为中国茶文化艺术的两座里程碑。
"龙行十八式"是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为一炉,因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充满玄机妙理而得名,式式龙兴云动,招招景驰浪奔,令人目不暇览,心动神驰。过去,作为僧人修行的一门功课,"龙行十八式"只在蒙顶山的僧人中流传,直到清代才逐渐传入民间。"龙行十八式"茶技包括神龙抢珠、玉龙扣月、飞龙在天等18个不同姿式的掺茶动作。掺茶者手提长嘴铜茶壶(1米多)时而在头顶飞舞,时而又在腰间盘旋,尔后又准确无误地将茶壶抓在手里,从头顶、从腰间、从肩上、从背后……万无一失地把热茶掺到茶碗里,动作刚健有力,变化多端,让人不由的产生饮茶的欲望。
"天风十二品"茶艺属典雅派,讲的是如何泡茶、闻茶、送茶、饮茶的奥妙,表演者须沐焚香后才可表演。表演过程气氛肃穆,优雅庄重,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一丝不苟。它包括玉壶蓄清泉、甘露润仙茶、迎客凤点头等12式。表演者按照每一式将茶叶泡好,然后将热气腾腾、香气怡人的蒙顶茶献于品尝者。看着优雅的表演,品尝着蒙顶仙茶,让人有一种身心放松,心旷神怡的感觉。
现在,"蒙山派"茶技、茶道表演和新挖掘、整理的"茶马古道"茶艺表演,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艺术内涵在全国的茶技、茶道和茶艺表演中影响轰动,令人耳目一新,曾在成都、南京旅交会和广州茶文化博览会上表演,在众多国内外媒体上亮过相。
昔日,蒙顶山有着辉煌的历史,深厚的茶文化;今天,蒙顶山迎来了茶叶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蒙顶山茶文化将借此走向世界!

8. 长嘴壶茶艺的长嘴壶茶艺招式

1、蒙顶山 世人誉为“仙茶故乡”、“茶文化圣山”。“龙行十八式”被称为“中国茶道艺术的活化石”。传说早在宋代,高僧禅慧在蒙顶山修行悟道,与蒙山茶结下不解之缘并渗透茶禅一味之真谛,为以茶示道,亲创蒙山铜壶茶技十八式,流传至清末,便逐渐失传。龙行十八式,它融合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和易理于一炉,每一式模仿龙的动作,充满玄机和妙理。式式龙兴云动,招招景驰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2004年,在雅安中国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由108人的表演引起轰动,享誉世界。
2、凤舞九天
玉女祈福——玉女轻纱舞和风,寻芒漫步意悠悠
春风拂面——巍峨蒙顶春意浓,蒙山滴翠漾春风
回眸一笑——蒙山仙女笑颜开,白云满碗花徘徊
怀中抱月——疏星淡月渐生晕,悟彻元始妙无形
观音掂水——闲观玉碗腾云篆,漫理玄思逐海帆
蜻蜓点水——羌江河上雾茫茫,蒙顶茶香韵味长
织女抛梭——玉女闻香纱起舞,霓裳雾里捧香茶
凤舞九天——五峰飞策云生袖,雾罩茶行笼薄纱
喜鹊闹梅——唯有蒙茶掩众芳,清香四溢满厅堂
木兰挽弓——木兰坠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丹凤朝阳——朝阳露面笑声华,灿烂文化铸辉煌
孔雀开屏——仙茶独数蒙山好,五大淑茗放异花
借花献佛——露芽新摄手亲煎,散花随手便成春
反弹琵琶——薄肤纤涩春欲脆,朝夹初凝露华酽
凤凰点头——玉女捧茶迎远客,五洲四海齐声赞
贵妃醉酒——色淡香长品自仙,梦醒甘回两颊涎
百鸟朝凤——奇竹交萌鸟飞翔,而今甘露溢清香
鱼跃龙门——蒙山雀舌土争尝,玉蕊当时处处香
3、茶禅一味
自古名寺出名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名茶——蒙顶石花,就是由蒙顶山寺庙的僧人采制的,种植茶的祖师吴理真也被宋孝宗敕封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蒙山施食仪》中记载:“蒙山雀舌茶,普供养释迦”。佛教和茶有着不解之源,为以艺示道,蒙山僧众有着一套完整的茶艺。

9. 四川雅安蒙顶山有什么吸引人的特色风光呢

提起中国的茶文化,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茶圣”陆羽。尤其是他所写的《茶经》,更是备受人们推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最小的御赐茶园就在中国。


皇茶园中所种的茶树为汉代蒙茶祖师吴理真所植的“灵茗之种”,共有七株,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种植的茶树。茶园以精致的石栏围绕,正面有双扇石门,门上有一副石刻对联为“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横额书“皇茶园”。据考证,皇茶园的名字是宋考宗时期所定下的,只有七株茶树,使它成了当之无愧的最小茶园。来蒙顶山旅游,在欣赏山水之时,也不要忘了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小的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