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的台词
1. 武如意给徐慧手镯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一直以来,由于徐慧是唯二被列入后妃传的唐太宗后妃,所以往往被人夸张成是唐太宗在长孙皇后死后最喜欢的女人。不过历史上的徐慧在唐太宗的后宫中究竟拥有怎样一个地位,在唐太宗的感情世界里,徐慧又是怎样一个存在,而让徐氏一族飞黄腾达的究竟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我们不妨一起去看看史实真相究竟如何。
根据史书的记载,徐慧因为才名远扬而被召进唐太宗的后宫,被册为正五品的才人。又因“其所属文,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不久便升为了正三品的婕妤,其父徐孝德也因此升了一级官,由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被升为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继婕妤之后,徐慧又被晋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这便是她在贞观一朝的最高封号了。
不过充容虽然位列九嫔,但仅为九嫔中的倒数第二级,只比最末一位的充媛高一级,也就说仍只算是个下嫔。想想贞观二年的时候,唐太宗听闻郑仁基的女儿“容色绝姝”便要聘为充华(即充媛),而郑氏的出身与资历比起徐慧并无任何特别之处,仅仅是因为容貌出众便能一举成为九嫔之一,反观徐慧在后宫十二年,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才一步步坐到了下嫔之位,也无怪乎徐慧自己也要感慨“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了。
至于徐慧和唐太宗之间的关系究竟能亲密到何种程度,从李治与晋阳公主的事情中便能略窥一二。
众所周知,李治与晋阳公主自幼是被唐太宗亲自抚养长大的,特别是李治,直到被立为太子,唐太宗仍舍不得让他搬出自己的寝殿住到东宫去。所以即便是贞观十八年刘洎上疏,恳求让太子搬回东宫居住,唐太宗也不过是令其与岑文本马周等人“递日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却绝口不谈让李治搬离自己寝宫的事。一直到贞观二十年褚遂良再次上疏,唐太宗这才让李治每隔半个月到东宫一次。
若是徐慧到了能够常伴君王侧的程度,唐太宗又怎么会如此舍不得已经成年甚至都已经当了父亲的李治离开自己的身边呢?更何况如果徐慧真的与唐太宗的关系亲密无间到了一定程度,那么能够在唐太宗发怒时为大臣们徐徐辩解的,能够让朝中大臣多蒙其惠的,就不会是晋阳公主而应当是徐充容了。
而徐慧出众的才华虽然颇得唐太宗的赏识,与唐太宗之间的互动也看似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奉诏应和或是解围之作,比如《奉和御制小山赋》,便是徐慧与许敬宗等人在随同唐太宗游翠微宫时共同奉诏写下的作品。再比如徐慧在挥就《进太宗》一诗时,面对的是唐太宗召她前来觐见时等得十分不耐烦的情绪,所以“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句诗的本质不过是徐慧为了解围而作。
而说到这首《进太宗》,则又是令人心生好一番感慨。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的后宫中同样以文采出名的嫔妃大有其人,比如晋武帝的左贵嫔左芬就是其中一例。只是左芬虽然才华横溢但长相丑陋,而晋武帝本人又十分好色,所以史官直白地记载了左芬因为“姿陋无宠”。但就是这样一个“姿陋无宠”的左芬,光凭自己的文采,就做到了仅次于皇后杨艳和有着亚后待遇的宠妃胡芳的正一品贵嫔之位。而晋武帝纵然不过是个好色平庸的皇帝,但也经常亲自前去拜访左芬,主动到左芬的住处去,再反观唐太宗这里,不过是难得召见了徐充容一次,徐充容不过是稍微来得迟了点,唐太宗都要忍不住发火,以至于徐充容不得不急中生智,当场做了《进太宗》这首解围诗以化解这种难堪的境地。
再看那篇让徐慧名垂青史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这篇文章的出现,标志着徐慧已经达到了其一生中最为巅峰的时刻,因为无论是从文章的立论还是辞藻的修饰来看,能够出自一后宫嫔妃之手实非易事,所以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不厌其烦地在徐慧的列传中大段大段乃至整篇收录了这份谏表,然而此文读罢之余又不禁令人为之叹息,这不仅仅是因为徐慧的谏言并未取得任何效果,更是因为从这篇谏疏中所得出的结论。
唐太宗的后宫中,能够大胆上谏的只有长孙皇后与徐慧二人,然而此时此刻看来,这二人又是有着极为明显的差距。长孙皇后的娓娓道来在徐慧这里变成了骈散相间的工整;长孙皇后的言简意赅演变成了徐慧的长篇大论。徐慧与长孙皇后同处后宫,明明可以像她和魏征一样直接进谏,却偏偏选择了同房玄龄那样上表谈论。房玄龄是因为病重无法面见皇帝才上表的,那么徐慧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才选择了上表而不是直接面圣进言?
甚至徐慧在上书里重点提到的修建玉华宫一事,实际上唐太宗早在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就开始兴建玉华宫,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又下发了诏书反省自己应当更加节俭,而徐慧早不上疏晚不上疏,偏偏要等到唐太宗下诏反思后这才上书劝谏——如果徐慧只是为了劝说皇帝节省民力轻徭薄赋,为何不在唐太宗要建玉华宫时就上谏劝止,而是非要等到唐太宗自己开始反省了,这才跟风上书?
所以徐慧此举一出,更多的是让人感觉到她是意在表现自己的才华以借机搏取唐太宗的注意与赏赐,而徐慧精心挑选在这样时机向给皇帝上书,颇有刻意做作之感。
不过作为一名善于纳谏的皇帝,无论臣子是出于什么目的进谏唐太宗都会予以优容的态度,所以面对徐充容的这篇奏疏,唐太宗是毫不吝惜地表达了赞赏与赏赐,但随后又丝毫不受影响地继续与皇太子李治及文武百官游玩起玉华宫来,甚至兴致还颇为高昂地亲自做了一篇《玉华宫铭》,并令大家应和。
而徐慧通过这样生硬刻意的上书方式进行劝谏,更加让人察觉到只属于君臣之间的那种拘束与拘谨。这也恰恰说明了,徐慧到底还是没能真正地走近唐太宗,更无法以一种自然而亲密的姿态融入到唐太宗的生活中。也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晚年的诗作中多有流露悲秋伤怀之情,倘若徐慧真能了解到唐太宗这种落寞寂寥的心境,以她的文采与聪慧心性不可能不加以宽慰,然而却不见其诗文中有任何的劝慰之作。
等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徐慧身为无子嫔妃按照惯例被送进崇圣宫出家为尼,自此“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事死如事生。不过这种再无出头之日的守陵生活对于正值盛年的才女徐慧来说打击太过沉重,于是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徐慧在生了重病后拒绝服药,留下“得先狗马侍园寝”——在祭祀所用的狗马之前先去侍奉陛下的陵庙这样谦卑的遗愿后,病逝了。
尽管此时距离唐太宗的驾崩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徐慧也并没有选择在唐太宗死后立即绝食的方式,而是渐渐等到生了重病后这才不喝药,但唐高宗李治依然对徐慧此举大加赞赏,不仅将其追赠为四妃之一的贤妃,还允许她陪葬昭陵石室。
不仅如此,徐慧的家人也就此飞黄腾达起来。徐慧的父亲徐孝德更是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级提拔,被李治擢为了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连升6级,卒于任上时,李治还“优敕令官造灵举,别加赙物,具给傅乘,资送还京”。而徐慧的弟弟徐齐聃也被任命为沛王李贤的侍读,徐慧的妹妹徐氏同样因为才名出众被李治召进宫,封为正三品的婕妤。
纵观徐慧在唐太宗后宫中的境遇,可以得出的结论便是:对比唐太宗后宫中其他只因生子而被记载了一笔的嫔妃,因为出众的文采而拥有更多事迹的徐慧自然算是比较有存在感的。但即便不和宠倾后宫的武惠妃,礼数实同皇后的杨贵妃,嬖幸专房的独孤贵妃这些顶级宠妃相比,徐慧的“得宠”仍旧十分有限。
毕竟徐慧在唐太宗的后宫十多年,受封的最高封号也仅仅只是个下嫔,而徐家除了徐孝德因为女儿文采斐然被升了一级官外,再没有因为徐慧的进宫得到任何好处。直到徐慧在唐太宗驾崩一年多后病逝在了崇圣宫,徐慧本人及徐家的待遇这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所以就更不用说徐慧能对唐太宗有什么影响了,因为通观徐慧的列传以及留下来的诗文,都未见其对唐太宗的思想或决策产生过任何影响。更甚至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徐慧刚上疏劝谏过唐太宗要爱惜民力勤俭节约,唐太宗在两个月后就亲自下诏为爱妻长孙皇后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这座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总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与徐慧在上疏中所强调的节俭精神完全截然相反——所以又何来“影响巨大”一说呢?
2. 有一句话叫宁愿要徐慧那样的,,,
也不要你这样的
3. 徐慧 武则天里念的是哪两句李世民的诗
【初夏】: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佩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4. 家有喜妇第42集徐慧中在法庭台词
网络查查看
5. 武媚娘传奇里面徐慧说了一句关于佛的话是什么
历史上的徐慧在唐太宗的后宫里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身份存在?受宠?无视?从她被列入后妃传似乎可以把她纳入唐太宗宠妃一列,但是结合看她一生,却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徐慧出身长城徐氏,是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孙女,几次改朝换代到她这辈,徐家固然还是诗书传家,但早已经没落了。
据说徐慧五个月说话,四岁读《论语》等,八岁就自己懂得写文章了,文章被广为传播,才华横溢的她被征入唐太宗的后宫,被封五品才人。因“其所属文,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不久便升为了正三品的婕妤,她的父亲徐孝德也因此升了一级官,由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被升为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继婕妤之后,徐慧又被晋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换句话说,充容是九嫔中的倒数第二级,是下嫔。
打拼十多年,才得个下嫔,怎么着都不象是宠妃的模式。如果有人觉得我是在黑唐太宗的话,可以对比着看贞观八年的一件事。
贞观八年,唐太宗听闻郑仁基的女儿“容色绝姝”便要聘为充华(即充媛),郑氏的出身与资历比起徐慧并无任何特别之处。虽然事被魏征等人给搅黄了,但仅仅是因为容貌出众便要给郑氏九嫔之一的身份却是事实。这同人不同命啊,连她自己都感叹:“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有人说名分这东西有什么要紧的,只要两个人感情好就行了,这话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徐慧和唐太宗真的很亲密吗?
两人怎么亲密,史书没提,但是可以从其他的事情上得到验证。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亲自抚养晋阳公主,而对于李治,也同样是关怀倍至,始终把他放在身边,直到立为太子,仍然舍不得让他搬出自己的寝殿住到东宫去。即便是贞观十八年刘洎上疏,恳求让太子搬回东宫居住,唐太宗也不过是令其与岑文本马周等人“递日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却绝口不谈让李治搬离自己寝宫的事。一直到贞观二十年褚遂良再次上疏,唐太宗这才让李治每半个月回东宫一次。唐太宗真的宠徐慧,让这个已经成年的孩子住在身边有多不方便,大家都懂,不用明说。
历代后宫中有才华的妃嫔不少,就拿司马炎身边的左芬(也做棻)来说,写得一手好文章,却长得特别丑,但是好色的司马炎还都常常去她住处坐坐,聊聊天,在提拔后宫妃嫔的等级时,不忘提她,最终做到了正一品贵嫔。
看看同样才华出众的徐慧,难得召见。有一次,他让徐慧前来觐见天颜,徐慧来得稍晚了些,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就发火了,徐慧小露一手“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啥情况?不是唐太宗去她宫里吗?写的那一手好诗是啥意思?我想多半有抱怨吧?见天地和太宗见面的人,用得着来首诗解围?一颦一笑不就让太宗骨头都酥了吗?
再看让徐慧名垂青史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写得真是好。事情源于贞观末年,李世民多次兴兵攻打四方少数民族,在多处修建宫殿,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徐慧上疏,文采斐然,切中事理,唐太宗大为赞同,并且给了不少赏赐。似乎是听从了,但是事实上也是看上去很美。
唐太宗后宫只有长孙皇后和徐慧会大胆上谏。但是对比会发现,长孙皇后说,徐慧写;长孙皇后简单说,徐慧长着写,为什么要长着写,不和长孙皇后魏征等人一样直接进谏,反正常常见面,聊着聊着,不就好了吗?还得费脑费力地去赞千古贤君啊,什么什么的这不能做,那做了不好?
不说方式看出生疏,就拿重点说事。徐慧重点提到的修建玉华宫一事,实际上唐太宗早在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就开始兴建,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又下发了诏书反省自己应当更加节俭,而徐慧上疏的时间是唐太宗下诏反思后。什么意思?真要劝,早劝了,这会子来跟风,啥情况?里面透出的拘谨可想而知!早先不敢啊,说了也没用啊……这会说干嘛?引起注意罢了。
徐慧得了赞赏与赏赐,但随后唐太宗又丝毫不受影响地继续与皇太子李治及文武百官游玩起玉华宫来,甚至兴致还颇为高昂地亲自做了一篇《玉华宫铭》,并令大家应和。
两个月后唐太宗亲自下诏为爱妻长孙皇后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这座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总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说白了,上疏完全没被当回事。大家都乐呵下,如此而已。
谁都不是谁的宠爱,唐太宗对徐慧而言也是如此,唐太宗晚年的诗作中多有流露悲秋伤怀之情,徐慧也没有任何劝慰之作。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徐慧身为无子嫔妃按照惯例被送进崇圣宫出家为尼,自此“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事死如事生。不过这种再无出头之日的守陵生活对于正值盛年的才女徐慧来说打击太过沉重,于是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徐慧在得了重病后拒绝服药,留下“得先狗马侍园寝”——在祭祀所用的狗马之前先去侍奉陛下的陵庙这样谦卑的遗愿后,病逝了。
徐慧没有选择在唐太宗死后立即绝食的方式,而是渐渐等到生了重病后这才不喝药,求生本能,可以理解,我们也没有权力要求她那么做。但是真的对唐太宗有感情的话,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怎么着也会有点诗文上的表示吧?非要等生了重病快不行了才写个诗,扬言自己不吃药是为了唐太宗,来这么一出为了啥,大家都懂,就是给新帝李治看的。
不管怎样,人死为尊吧,唐高宗李治成全了徐慧的这点小心思,将她此举视为殉葬,并大加赞赏,不仅将其追赠为四妃之一的贤妃,还允许她陪葬昭陵石室。不仅如此,徐慧的家人也就此飞黄腾达起来。徐慧的父亲徐孝德被李治擢为了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连升6级,卒于任上时,李治还“优敕令官造灵举,别加赙物,具给傅乘,资送还京”。而徐慧的弟弟徐齐聃也被任命为沛王李贤的侍读,徐慧的妹妹徐氏同样因为才名出众被李治召进宫,封为正三品的婕妤。
徐慧在唐太宗的后宫十多年,受封的最高封号也仅仅只是个下嫔,徐家除了徐孝德因为女儿文采斐然被升了一级官外,再没有因为徐慧的进宫得到任何好处。直到徐慧在唐太宗驾崩一年多后病逝在了崇圣宫,徐慧本人及徐家的待遇这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宠妃只是个好听的词汇而已,徐慧的一生仍然只是个悲剧,一个后宫的摆设。
6. 在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中,徐慧真表达的“宽恕自己”,你怎么看待
很赞成徐慧真所说的宽恕就是原谅自己。好吧,贺永强确实负了徐慧真,贺永强自私、狭隘、大男人主义、小心眼、目光短浅,他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对徐慧真的鸿鹄之志一无所知,你说两个人可以在一起吗?
人活着,哪有那么多爱恨情仇,是原谅别人还是原谅自己,这是徐慧真对大家说的至理名言!这么多的恨,也许你们根本就不在一个领域,或者一个频道,当你试图说服别人的时候,却不知他的眼界是有井口那么大,纵然你怎么还海阔天空,可他永远都看不见,所以你的恨永远都在天空,如果一放下就觉得所有的恨都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已…
7. 我要一首 我爱徐慧 开头的一首诗
我愿一生长相依,
爱子临风吹玉笛。
徐徐魂梦春风里,
慧看清风明月夕。
8. 武媚娘传奇手游贤妃徐慧的台词
一直以来,由于徐惠是唯二被列入后妃传的唐太宗后妃,所以往往被人夸张成是唐太宗在长孙皇后死后最喜欢的女人。不过历史上的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宫中究竟拥有怎样一个地位,在唐太宗的感情世界里,徐惠又是怎样一个存在,而让徐氏一族飞黄腾达的究竟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我们不妨一起去看看史实真相究竟如何。
根据史书的记载,徐惠因为才名远扬而被召进唐太宗的后宫,被册为正五品的才人。又因“其所属文,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不久便升为了正三品的婕妤,其父徐孝德也因此升了一级官,由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被升为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继婕妤之后,徐惠又被晋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这便是她在贞观一朝的最高封号了。
不过充容虽然位列九嫔,但仅为九嫔中的倒数第二级,只比最末一位的充媛高一级,也就说仍只算是个下嫔。想想贞观二年的时候,唐太宗听闻郑仁基的女儿“容色绝姝”便要聘为充华(即充媛),而郑氏的出身与资历比起徐惠并无任何特别之处,仅仅是因为容貌出众便能一举成为九嫔之一,反观徐惠在后宫十二年,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才一步步坐到了下嫔之位,也无怪乎徐惠自己也要感慨“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了。
至于徐惠和唐太宗之间的关系究竟能亲密到何种程度,从李治与晋阳公主的事情中便能略窥一二。
众所周知,李治与晋阳公主自幼是被唐太宗亲自抚养长大的,特别是李治,直到被立为太子,唐太宗仍舍不得让他搬出自己的寝殿住到东宫去。所以即便是贞观十八年刘洎上疏,恳求让太子搬回东宫居住,唐太宗也不过是令其与岑文本马周等人“递日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却绝口不谈让李治搬离自己寝宫的事。一直到贞观二十年褚遂良再次上疏,唐太宗这才让李治每隔半个月到东宫一次。
若是徐惠到了能够常伴君王侧的程度,唐太宗又怎么会如此舍不得已经成年甚至都已经当了父亲的李治离开自己的身边呢?更何况如果徐惠真的与唐太宗的关系亲密无间到了一定程度,那么能够在唐太宗发怒时为大臣们徐徐辩解的,能够让朝中大臣多蒙其惠的,就不会是晋阳公主而应当是徐充容了。
而徐惠出众的才华虽然颇得唐太宗的赏识,与唐太宗之间的互动也看似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奉诏应和或是解围之作,比如《奉和御制小山赋》,便是徐惠与许敬宗等人在随同唐太宗游翠微宫时共同奉诏写下的作品。再比如徐惠在挥就《进太宗》一诗时,面对的是唐太宗召她前来觐见时等得十分不耐烦的情绪,所以“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句诗的本质不过是徐惠为了解围而作。
而说到这首《进太宗》,则又是令人心生好一番感慨。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的后宫中同样以文采出名的嫔妃大有其人,比如晋武帝的左贵嫔左芬就是其中一例。只是左芬虽然才华横溢但长相丑陋,而晋武帝本人又十分好色,所以史官直白地记载了左芬因为“姿陋无宠”。但就是这样一个“姿陋无宠”的左芬,光凭自己的文采,就做到了仅次于皇后杨艳和有着亚后待遇的宠妃胡芳的正一品贵嫔之位。而晋武帝纵然不过是个好色平庸的皇帝,但也经常亲自前去拜访左芬,主动到左芬的住处去,再反观唐太宗这里,不过是难得召见了徐充容一次,徐充容不过是稍微来得迟了点,唐太宗都要忍不住发火,以至于徐充容不得不急中生智,当场做了《进太宗》这首解围诗以化解这种难堪的境地。
再看那篇让徐惠名垂青史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这篇文章的出现,标志着徐惠已经达到了其一生中最为巅峰的时刻,因为无论是从文章的立论还是辞藻的修饰来看,能够出自一后宫嫔妃之手实非易事,所以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不厌其烦地在徐惠的列传中大段大段乃至整篇收录了这份谏表,然而此文读罢之余又不禁令人为之叹息,这不仅仅是因为徐惠的谏言并未取得任何效果,更是因为从这篇谏疏中所得出的结论。
唐太宗的后宫中,能够大胆上谏的只有长孙皇后与徐惠二人,然而此时此刻看来,这二人又是有着极为明显的差距。长孙皇后的娓娓道来在徐惠这里变成了骈散相间的工整;长孙皇后的言简意赅演变成了徐惠的长篇大论。徐惠与长孙皇后同处后宫,明明可以像她和魏征一样直接进谏,却偏偏选择了同房玄龄那样上表谈论。房玄龄是因为病重无法面见皇帝才上表的,那么徐惠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才选择了上表而不是直接面圣进言?
甚至徐惠在上书里重点提到的修建玉华宫一事,实际上唐太宗早在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就开始兴建玉华宫,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又下发了诏书反省自己应当更加节俭,而徐惠早不上疏晚不上疏,偏偏要等到唐太宗下诏反思后这才上书劝谏——如果徐惠只是为了劝说皇帝节省民力轻徭薄赋,为何不在唐太宗要建玉华宫时就上谏劝止,而是非要等到唐太宗自己开始反省了,这才跟风上书?
所以徐惠此举一出,更多的是让人感觉到她是意在表现自己的才华以借机搏取唐太宗的注意与赏赐,而徐惠精心挑选在这样时机向给皇帝上书,颇有刻意做作之感。
不过作为一名善于纳谏的皇帝,无论臣子是出于什么目的进谏唐太宗都会予以优容的态度,所以面对徐充容的这篇奏疏,唐太宗是毫不吝惜地表达了赞赏与赏赐,但随后又丝毫不受影响地继续与皇太子李治及文武百官游玩起玉华宫来,甚至兴致还颇为高昂地亲自做了一篇《玉华宫铭》,并令大家应和。
而徐惠通过这样生硬刻意的上书方式进行劝谏,更加让人察觉到只属于君臣之间的那种拘束与拘谨。这也恰恰说明了,徐惠到底还是没能真正地走近唐太宗,更无法以一种自然而亲密的姿态融入到唐太宗的生活中。也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晚年的诗作中多有流露悲秋伤怀之情,倘若徐惠真能了解到唐太宗这种落寞寂寥的心境,以她的文采与聪慧心性不可能不加以宽慰,然而却不见其诗文中有任何的劝慰之作。
等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徐惠身为无子嫔妃按照惯例被送进崇圣宫出家为尼,自此“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事死如事生。不过这种再无出头之日的守陵生活对于正值盛年的才女徐惠来说打击太过沉重,于是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徐惠在生了重病后拒绝服药,留下“得先狗马侍园寝”——在祭祀所用的狗马之前先去侍奉陛下的陵庙这样谦卑的遗愿后,病逝了。
尽管此时距离唐太宗的驾崩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徐惠也并没有选择在唐太宗死后立即绝食的方式,而是渐渐等到生了重病后这才不喝药,但唐高宗李治依然对徐惠此举大加赞赏,不仅将其追赠为四妃之一的贤妃,还允许她陪葬昭陵石室。
不仅如此,徐惠的家人也就此飞黄腾达起来。徐惠的父亲徐孝德更是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级提拔,被李治擢为了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连升6级,卒于任上时,李治还“优敕令官造灵举,别加赙物,具给傅乘,资送还京”。而徐惠的弟弟徐齐聃也被任命为沛王李贤的侍读,徐惠的妹妹徐氏同样因为才名出众被李治召进宫,封为正三品的婕妤。
纵观徐惠在唐太宗后宫中的境遇,可以得出的结论便是:对比唐太宗后宫中其他只因生子而被记载了一笔的嫔妃,因为出众的文采而拥有更多事迹的徐惠自然算是比较有存在感的。但即便不和宠倾后宫的武惠妃,礼数实同皇后的杨贵妃,嬖幸专房的独孤贵妃这些顶级宠妃相比,徐惠的“得宠”仍旧十分有限。
毕竟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宫十多年,受封的最高封号也仅仅只是个下嫔,而徐家除了徐孝德因为女儿文采斐然被升了一级官外,再没有因为徐惠的进宫得到任何好处。直到徐惠在唐太宗驾崩一年多后病逝在了崇圣宫,徐惠本人及徐家的待遇这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所以就更不用说徐惠能对唐太宗有什么影响了,因为通观徐惠的列传以及留下来的诗文,都未见其对唐太宗的思想或决策产生过任何影响。更甚至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徐惠刚上疏劝谏过唐太宗要爱惜民力勤俭节约,唐太宗在两个月后就亲自下诏为爱妻长孙皇后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这座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总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与徐惠在上疏中所强调的节俭精神完全截然相反——所以又何来“影响巨大”一说呢?
9. 徐慧说给武媚娘的话 以色侍人 色衰而爱弛
以色侍人 色衰而爱弛:靠美貌得来的爱,人老了,爱也就淡了。
以色侍人,色衰而爱弛。
这句话看似箴言,其实却不然。爱弛未必因于色衰。白起,杨贵妃,他们又何尝是因色衰而爱弛?只不过是为帝王讳为了转嫁矛盾罢了。白起何罪?坑杀百万事为国。杨贵妃何罪?她何德何能引来天灾人祸?白起之死一为功高震主赏无可赏,更重要的是为了以正秦王的“仁”名。杨贵妃之死不过为了转移视线以平民愤。别说什么杀一人可平天下腥风血雨,死得其所。天下的血腥从来都是权利而起因权利而转移。要平天下血腥,除非人害灭亡了!飞鸟尽,良弓藏本是帝王之术无可厚非,不过有些人学不到家弓藏得太早了话该被鸟啄就怪不得他人。至于那些“为国为民”的圣人之言就不须装清高了。虽因圣人之言导致世人皆愚,可惜既然世人皆愚,同愚的圣人自然也做不到“遍及全民”了。
说什么对事不对人,世事本无黑白之分,有黑白的不过是世人。前之董贤,后之弥之瑕,非事之异也,君之爱憎异也。正所谓“已溺之,乃恶其溺而杀之,彼何罪?使其复有嬖,将不胜其杀矣。”说白一点,就是遇人不淑。遇人淑,则色衰了,命丧了,爱也不弛,遇人淑,则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便与天下为敌又何惧?悠悠之口,又与已何干?遇人不淑,则风吹草动皆会将你掷出以消弭祸患,便是无风吹草动,亦可因喜恶改变而见杀于人。“伺其酣寝,刺杀之”,再说透一点,使用你时百般的许诺听听也就罢了,谁让你还真信了?用了即甩,过了即拆,识人不清,待事不明,你能怨谁?
可叹人心之难测,难于上青天。事实上,人已上太空多年,测谎仪的发展可还迟迟跟不上速度啊。但尽信者,生难,尽不信者,生亦难。便只好择一固而从之,从此,听,天,由,命,罢了。
10. 武媚娘传奇徐慧经典台词
媚娘 你怎么回来了 不要怪我 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