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陈亢问于伯鱼》反应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

春秋·孔子《陈亢问于伯鱼》反应了孔子“有教无类”教育原则。讲的就是教育的平等。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

原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白话释义:

陈亢问伯鱼:“你有受到老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走过,他说:‘学《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说不好话。’我就回去学《诗经》。

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走过,他说:‘学《礼记》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记》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就回去学《礼记》。我只了解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学《诗》的意义,知道了学《礼》的意义,还知道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1)伯鱼十往台词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鲁襄公二十四年,孔子3岁时,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㈡ 伯鱼十往读后感400字

伯鱼十往
内容简介:汉朝有个双姓第五名伦的,表字伯鱼。他为人正直无私,做太守的时候,就清正廉洁出了名。后来做到了司空官,有人问他说:先生这样的正直无私,有时候也有私心的事么?伯鱼回答道:哪里敢说没有呢!从前有一个人,送了一匹千里马给我,我虽然谢却了不受,但是每每朝廷里的三公有选举的时候,我的心里总不能忘怀这个人,不过终于不用他吧了。有一次, 我哥哥的儿子有了病,我在一个晚上,去看望他有十次。回到寝室里的时候,就很安然地睡着了。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看他,可是整个夜里,总是睡不着。照这样看来,我怎么可以说是没有私心的呢?

㈢ 孔子训子忠诚村为什么会问伯鱼子亦有异闻乎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 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季氏第十六》
陈亢是孔子的学生,和伯鱼算同学。他问伯鱼“子亦有异闻乎”,大概是想知道老师有没有给自己的儿子什么特别的教导吧。伯鱼的回答很有分寸:“未也”:我父亲没给我“开小灶”,更非言行不一之人。不过我跟父亲单独相处自然比你这个一般同学多,所以你会有此一问。好吧,就告诉你一点:我两次“趋而过庭”的时候(注意,不是专门去,也不是被专门教。),父亲曾如此这般教导我……话说得很是得体而诚恳。

㈣ 中华德育故事——李秀忠烈观后感怎么写

您好 中华德育故事第一部故事内容挺多:这是目录:第一部 1、江革负母 黄香温凊 陆绩怀桔 孝绪得参 2、郑均悟兄 伯鱼十往 许武教弟 敬女代嫁 3、冯谖焚券 李秀忠烈 赵柔一言 魏征妩媚 4、孙晷温恭 尹陈童训 楼护养吕 元振济窆 5、汉宾惠人 査道博施 进之救友 妙聪井负 6、彦谦官贫 李勉葬金 刘宽多恕 弘景异操 7、张李丐养 菊花无怨 吴孙劝夫观后感的话您是要全部故事内容的观后感吗?

㈤ 孔子曾对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这里诗是指

列国的方言土语当然是有的,而且相差也很大,甚至只有本地人才能听懂。被称为南蛮的楚和被称为东夷的齐的语言与中原诸国的语言不同。
一般说来,吴、越两国地域相近,风俗、文化、语言比较接近。中原各国的语言也略有不同,但同属于一个语系。况且,还有著名的《诗经》。孔子曾对自己的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意即:“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诗经》里有十五国风,融合了各国语言。《诗经》的语言也被称作“雅言”。后来,《诗经》成为学子们的启蒙书籍,在各国广泛传播。虽然各国的老百姓在语言上有一定的障碍,但于当时的贵族和士阶层来说,根本就不需要为语言交流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