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焦德海的师傅是谁呀

穷不怕朱绍文,相声祖师爷。相声八德,马德禄(马三立父亲),周德山(周蛤蟆,马三立师傅),裕德隆(大师兄),焦德海,刘德智,张德全,李德祥,李德钖(万人迷)。打小儿听相声,纯手打望点赞。
焦德海,师傅
穷不怕朱绍文,相声祖师爷。相声八德,马德禄(马三立父亲),周德山(周蛤蟆,马三立师傅),裕德隆(大师兄),焦德海,刘德智,张德全,李德祥,李德钖(万人迷)。打小儿听相声,纯手打望点赞。

⑵ 相声起源于山东吗

起源于北京,兴盛于天津。已经在论了。

德云社德字辈云字辈都有谁

德云社那几个人,只是名字有德字,并不是德字辈,
德字辈,指的是第三代相声艺人,他们都是1870~80年左右出生的,140年前的清朝人,不可能现在还活着。
第四代是寿字辈,他们年龄最大的几乎是120年前的人,比如张寿臣1899年,郭启儒1900年生的,比较小的比如马三立是1914年生的,但是如果能活到现在,起码也得有104岁了,所以寿字辈现在几乎也都没有活着的了。
第五代是宝字辈的,这一辈的年龄差距比较大,大点的比如侯宝林1917年生的,他早就去世了,活到现在也得101岁了,小点的比如常保丰,马志明,现在70多岁,依然健在。这一辈人还有一小部分依然活着,应该是目前相声界还活着的辈分最高的一代了。

第六代是文字辈,这辈人也有不少80多岁的,比如已经去世的张文顺,还活着的比如邢文昭,李文山等等,像范振钰1927年生的,如果老爷子能活到现在,都90多了。年龄小的也有不少,比如去世了的侯耀文,石富宽其实年龄都不算大都60多岁左右。甚至50多岁的也有。这一辈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活着的,但是基本上也都步入老年了。
第七代是明字辈的,就是郭德纲 于谦 姜昆这一辈人,目前是相声界的主力,年龄普遍都是40~50岁的中年人。
再往下就是比如德云社的栾云平,岳云鹏 这一代了,属于新生代,都是年轻人。

⑷ 李德扬1908年的录音是最早的相声录音吗

这段又叫收租子,天津文艺台有录音,老不舍得放,估计钢丝带都快烂了!!!

⑸ 相声八德是哪吧个人,他们各自的师傅是谁,他们的弟子是谁

相声八德:李德钖、李德祥、张德泉、裕德隆、焦德海、刘德智、马德禄、周德版山。实际上德字辈的老先生还权有许多。

师——徒
范长利——周德山
春长隆——马德禄
徐长福——焦德海、刘德智
桂 祯——裕德隆
恩 绪——李德钖、李德祥、张德泉(张德全)

师——徒
裕德隆——王兆麟、陶湘如、李少卿、张云武、张绍堂、吴景春
李德钖——马桂元、玉小亭、焦葆奎、郑仲衡
焦德海——张寿臣、李寿增、富寿严、李寿清、叶寿亭、于俊波、常连安、朱阔泉、汤金澄、于堃江、尹凤岐、彦授辰、路彩祥、白葆亭
周德山——马三立、刘桂田、李桐文、连秀全、宝寿华、魏常玉
马德禄——高寿亭、高桂清、杨闻华、尹寿山、郭荣起
李德祥——马寿岩
刘德智——郭启儒、张春奎
张德泉(张德全)未有弟子的记录

⑹ 相声辈分是按哪些字排下来的

比如德云社的字,字辈排名是以“云鹤九霄,龙腾四海”这副对子排的名。

相声辈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德寿立仁义,一种是德寿宝文明。

德字辈由是“相声八德”得来的。寿字辈由单是张寿臣先生所承师门时的排行。

宝字、文字则是得到相声界普遍承认、使用的排行。七代相声演员应排“仁”字,但却以“文”字排名者为广。

张三禄是第一代相声祖师爷,但相声界仍尊朱绍文为祖师爷。

第一代:张三禄——朱绍文、阿彦涛、沈春和

第二代:朱绍文——春长隆、冯昆治、范长利、桂祯、徐长福、沈竹善。还有阿彦涛、沈春和的弟子等。

第三代:“德”字辈。

第四代:“寿”字辈。

第五代:“宝”(立)字辈。

第六代:“文”(仁)(心)字辈。

第七代:“义”字辈。

第八代:郭德纲,侯振鹏等。

第九代:岳云鹏,李云杰等。

拓展回答:

相声八德: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活跃于京津一带著名的八位相声大师。

马德禄(马三立的父亲,高寿亭、郭荣起的师父),师从春长隆;

周德山又名瑞山(马三立的师父),艺名周蛤蟆,师从范有缘;

裕德隆,德字辈大师兄,艺名瞪眼玉子,师从富有根;

焦德海(张寿臣、朱阔泉、常连安的师父)师从徐有禄;

刘德智(郭启儒的师父)师从徐有禄;

李德钖艺名万人迷(马桂元的师父),师从恩绪;

李德祥(马寿岩的师父)师从恩绪;

张德全艺名张麻子,师承恩绪。

⑺ 相声演员的辈分是怎么排的

虽然不是朱少文发明的相声
之前有张三录等老先生
但是是他最早把相声专的各种手法,技属巧总结出来的
而他和张先生之间虽有请教,但不是拜师.
所以现在说相声的都拜他为祖师爷
郭德纲当初引起人们关注的段子:论相声50年现状.就是在纪念穷不怕朱少文专场的时候演出的.
不过,当初朱少文开山门手徒弟的时候,是拜的东方朔

⑻ 北京的相声名家都有哪些

北京近代著名的相声名家(俗称八德):
1、马德禄,原名马恩禄,马三立的父亲专,相声前辈“八德”之属一。
2、李德钖,相声艺人,原名李佩亭,绰号“万人迷”。
3、焦德海,徐有禄的徒弟,他深得师傅的艺术精髓,从单口相声发展成对口相声。
4、裕德隆,德字辈大师兄,艺名“瞪眼玉子”,师从富有根。
5、周德山,又名瑞山,艺名“周蛤蟆”,师从范有缘(马三立的师父)。
6、李德祥,师从恩绪(马寿岩的师父)。
7、张德全,艺名张麻子,师承恩绪,常与李德钖同台表演,互为捧逗,有张谐李庄之称。
8、刘德智,师从徐有禄(郭启儒的师父)。

相声名家八德:
“八德”尚未形成突出的个人风格。只是根据他们的功底和擅长,略有不同的拿手节日。而这些节目依然具有传承、变异、集体、口头的特点,不仅为大家所共有,也常常因人而异。“八德”的共同特点是会的多,使得活多。一个演员至少会几十段,甚至上百段。“八德”是北京相声界耕云播雨的开拓者,是相声初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⑼ 说相声的老艺人的名字

穷不怕朱绍文,相声祖师爷。相声八德,马德禄(马三立父亲),周德山(周蛤蟆,马三立师傅),裕德隆(大师兄),焦德海,刘德智,张德全,李德祥,李德钖(万人迷)。打小儿听相声,纯手打望点赞。

⑽ 相声八德是哪8个

相声八德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活跃于京津一带著名的八位相声大师。 马德禄,师从春长龙(马三立的父亲,高寿亭,郭荣起的师父); 周德山又名瑞山,艺名周蛤蟆,师从范有缘(马三立的师父); 裕德隆,德字辈大师兄,艺名瞪眼玉子,师从富有根; 焦德海师从徐有禄(张寿臣,朱阔泉,常连安的师父); 刘德智师从徐有禄(郭启儒的师父); 李德钖艺名万人迷,师从恩绪(马桂元的师父); 李德祥师从恩绪(马寿岩的师父); 张德全师从恩绪。 刘德智(?—1952)一作刘德治,北京人。清末,其父在清廷如意馆任职。他早年即在御膳房当差,为人机警。后清室逊位,他为求生计,便投在徐有禄门下,作为卢德俊带拉培养的师弟,学说相声。年轻时与焦德海合作在北京天桥等处“撂地”说相声,并曾在观音寺青云阁献艺,当时有很多喜庆堂会也请他俩演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还为百代公司灌制过相声唱片,是为当时活跃于京津一带著名的“相声八德”之一。民国二十四年(1935)焦德海猝然病故后,刘德智出面为之募化殡葬。自己仍在天桥说相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曾在天桥说单口相声,生活贫困;后参加北京启明茶社相声大会的演出,演过相声《掏沟》、《女招待》等,并串演过小戏《马思远》。刘德智爱好文学,喜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他创作的相声《批三国》,从关公屯土山降曹起,批讲关公在曹营生活,得知刘备下落后,挂印封金,保着两位皇嫂,过五关,斩六将,直“批”到古城会为止,独具一格。他还创作了一篇相声,说一厨房学徒读《红楼梦》入迷,不好好学手艺。师傅问他:“你净看《红楼梦》,你还想干不想干了?”徒弟说:“自从林黛玉一死我就不想干了。”所表痴态惹得听众大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他参加了北京举办的戏曲界讲习班学习。1950年初,他参与创建北京相声改进小组,被选为改进小组副组长,积极投身于相声改革工作,并说单口相声。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为志愿军指战员演出相声。归国后,随抗美援朝后方宣传队赴西藏演出过.刘德智亲传弟子有张振魁、郭启儒等人。 马德禄,原名马恩禄,马三立的父亲.(1882-1935),北京人,相声前辈“八德”之一。幼年刻苦攻书,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十三岁时随恩绪学艺,后拜春常隆为师,长期在京津一带演出,深受观众欢迎。曾与焦德海、玉德龙、周德山、张寿臣、焦少海等共同开辟相声场地,以稳健、细致、严实、谐趣的艺术特点在同行中获得了很高的威望。一九二○年前后为李德钖捧眼,颇为李所倚重,曾说“我有几块活是德禄给捧起来的”。马德禄表演相声注重刻画人物,语言形象、幽默。他演对口《倭瓜镖》、《粥挑子》,单口《古董王》、《怯跟班》、《五兴楼》、《君臣斗》等,都体现了自身的艺术特点。他不仅是知名的前辈演员,也是相声艺术的组织者与教师,晚年曾主持天津东兴市场连兴茶社的相声大会,通过言传身带,造就不少人才,如马三立、高桂清、郭荣起、刘宝瑞、赵佩茹、孙少林等均曾在那里学艺实习。马德禄擅长白沙撒字,能在地上撒双钩的“福禄寿喜”、“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 全国“大腕”级相声名家来济南演出人数众多,除马三立、常宝堃、刘宝瑞、侯宝林等外,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相声名师李德钖,是他将相声艺术最早传入济南。 李德钖,相声艺人,北京人。原名李佩亭,绰号“万人迷”.自幼随父李广义在北京天桥学艺幼年从祖父万人迷李广义学说相声,人称“小万人迷”,祖父逝世后承艺名为“万人迷”。十岁时拜恩绪(后改名恩培)为师,以“小孩哏”在听众中享有声誉。十五岁拜徐有禄为师,在单口表演方面颇受教益,后又拜桂祯(艺名富有根)为师,学到一些文字游戏内容的段子。21岁时他名声大振,曾赢得“笑话大王”、“滑稽大王”等绰号,被同行敬列“相声八德”之一。清光绪二十八年起在天桥市场爽心园前边撂地演出,后进入四海升平等杂耍园子演出,渐渐红遍京城。光绪三十二年肃亲王善耆任九门提督后,下令禁止相声演出,李德钖流浪到保定等地献艺。清宣统二年(1910)善耆离任后才回到北京。民国初年,李德钖在北京石头胡同四海升平茶社演出时。后因得罪袁世凯被撵出北京,去天津演出,并在那里沾染上赌博恶习。欠赌债,他只好挤出时间重新撂地演出,挣钱弥补亏空。后来奉系军阀张宗昌常让他出堂会,他才不再撂地。之后辗转天津、上海、沈阳、济南、开封等地演出,时人誉之为“相声大王”,与其他七位“德”字辈著名相声艺人并称“相声八德”。 民国十五年冬天,李德钖往沈阳演出,一病不起,竟倒毙在小河沿一个壕沟里。沈阳的亲友们为他下葬时雪飞风吼,相声艺人朱凤岐主祭,所诵祭文诗云:“风神爷吹起喇叭,七仙女天上散花,众亲友前来送行,罕王爷派人接他。”送葬者莫不潸然泪下。 他有四句定场诗自赞说:“滑稽昔说东方朔,后世遗传贾凫西,由清末迨及民国,称王唯我万人迷。”“万人迷”来济献艺时在1920年前后,最初在趵突泉边的“望鹤亭”茶社演出。此人相貌古怪,高身阔脸,大眼高鼻,嘴唇外噘。他擅长单口相声,其表演特点为“不笑场”,观众们被逗得前仰后合,他却面孔呆板,若无其事一般,故享“冷面滑稽”之口碑。据济南相声前辈黄景利讲,“万人迷”在望鹤亭演出,上台后愣怔怔毫无表情地看观众许久,直将观众看得大笑不止,他这才开始表演。“万人迷”语言风趣,口才极佳,他不仅会的节目多,且极善当场抓哏,所表演的段子多是针砭时弊、讽刺封建制度之内容。 “万人迷”在济南很受各届人士欢迎。那时,奉系军阀张宗昌早在天津时就听过“万人迷”的相声,对他持有较高评价。听说“万人迷”正在济南演出,张宗昌忙派人将他邀至府上演堂会。几段演罢,张宗昌大喜,竟将打麻将刚赢的千枚大洋一子不留全部赏给“万人迷”。 焦德海(1878~1935)是徐有禄的徒弟。他深得师傅的艺术精髓,从单口相声发展成对口相声。他对相声艺术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他人长得精瘦,细长挑,剃光头,脸上皮包骨、骨顶皮。他说相声不使怪脸,没有夸张表情,可是甭管什幺段子,从他嘴里说出来,观众都忍不住要笑。他说的段子主要是自己编的,他的许多徒弟后来成了名家. 中国相声艺人。北京人。幼年时学唱竹板书,后改行说相声,拜徐有禄、魏昆志为师。与万人迷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还与刘宝全、白云鹏、德寿山等名家同台献艺。他善于吸取各家之长,在相声内 容及 语言净化等方面多有贡献。(他的相声艺术特色是活路宽,能说近200段传统相声 。代表作有《打白朗》、《财迷回家》、《老老年》(等对口相声,还有《五人义》、《吃饺子》、《假行家》等单口相声。有的段子曾录制唱片。( 为他捧哏的以刘德智最佳。弟子有张寿臣、常连安等10余人。 裕德隆 德字辈大师兄,艺名“瞪眼玉子”,师从富有根. 周德山 又名瑞山,艺名“周蛤蟆”,师从范有缘(马三立的师父),经常在天津一带说相声;在周蛤蟆之前, 相声是撂地摊儿卖艺的营生,是周蛤蟆把相声带进了剧场,这是相声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李德祥 师从恩绪(马寿岩的师父). 张德全 艺名张麻子,师承恩绪,常与李德钖同台表演,互为捧逗,有张谐李庄之称! “八德”尚未形成突出的个人风格。只是根据他们的功底和擅长,略有不同的拿手节日。而这些节目依然具有传承、变异、集体、口头的特点,不仅为大家所共有,也常常因人而异。“八德”的共同特点是会的多,使得活多。一个演员至少会几十段,甚至上百段。“八德”是京津相声界耕云播雨的开拓者,是相声初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麻烦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