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相声的一
《说相声》台词:
A:你这是在做什么?
B:说相声
A:哪一段?
B:报菜名
A:您贵姓?
B:免贵姓郑
A:怎么称呼?
B:郑健
A:郑健?(若有所思)
B:是我~
A:没听说过…
B:我是新人!
A:你要照这个方法说下去说到99岁你肯定还是新人。
B:为什么呀?
A:你这样处理这段台词这叫淡而无味,这叫缺乏感情的内涵。
B:啊…我应该怎么说呢?
A: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不知当讲否?
B:您请讲…
A:你刚才说的那几样菜肴呢是真转加修,凝聚着多少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哪能这样随便说说呢?
B:我…应该怎么说呢?
A:说好这相声你得有一种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你要想到泱泱古国源远流长,你要想到你是在向全人类展示中华文明,你得以黄中大屡之声,气吞山河之势,用最美的语感传达出历史的沧…桑…
B:我来来?
A:你试试…
B:(摆好架势看了A一眼,然后运气,嗥叫)我请您吃~!!!
A:(坐到地上)
(1)说相声的一扩展阅读:
《说相声》演员表:
1、郑建
郑健,出生于1961年,相声演员。
1978年进入天津曲艺团,1979年师从于天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伯祥。
先后与王平和戴志诚合作。
1987年电影《笑破情网》中饰演谢林;后在央视《欢聚一堂》做主持人。
1990年春节联欢晚会与戴志诚表演相声《二重唱》。
2011央视春节联欢晚上与姜昆、戴志诚、周炜、李伟建演出群口相声《专家指导》,口音较重的收藏专家,一句“埋起来”让观众记忆犹新。
2、郭德纲
郭德纲,男,出生于1973年1月18日,天津人,相声演员,电影、电视剧演员,电视脱口秀主持人。
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
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
1996年,创办北京德云社。
2005年起,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
2006年于解放军歌剧院举办德云社相声专场,同年于天津人民体育馆举行德云社省亲相声专场,创下连续25次返场纪录。
2008年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相声专场,成为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专场演出的相声演员。
2009年,参演电影《建国大业》。
2010年主持《今夜有戏》。
2011年荣登美国《纽约时报》。
2012年出演电影《车在囧途》,同年获“亚洲最杰出艺人奖”与第七届华鼎奖中国最佳曲艺男演员奖2013年首次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主持江苏卫视郭的秀。
2014年出演电影大话天仙;同年参演悬疑电影秘术。
担任《我为喜剧狂》导师并留任第二季。
2015年郭德纲自导自演电影《我要幸福》。
同年主持纲到你身边。
2016年举行“德云社成立二十周年”开幕式庆典,并展开全球相声巡演。
2016-2019年四度担任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喜剧观察员。
2017年12月29日,郭德纲首档脱口秀网络综艺节目《一郭汇》每周五晚8点在西瓜视频与今日头条平台上独家播放。
2018年2月16日,郭德纲执导的喜剧电影《祖宗十九代》公映并斩获1亿票房。
Ⅱ 怎么说相声有什么技巧
首先知识面要很广才行
Ⅲ 一个人相声笑话大全
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姓吹,叫吹破天,您们听我的名字多么伟大,一般人谁敢叫这名字啊!。司马光七岁砸刚,我三岁就能砸刚;曹直七步成诗,我五步成诗。五岁时父母领我去听戏,第二天那戏院就散伙了,那时专家给我综合评估的评语是:前无先人,后无来者。古今中外,惟此一人。
谁知好景不长,我七岁时由于社会运动,从此我随母亲回到农村家乡。
到了家乡我心中不悦就唱,什么歌曲戏曲,凡听过的我就唱,唱来唱去就唱到十几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唱出了单门独派的唱腔叫吹腔,这个吹腔比任何一个剧种都好听。那真是软如棉,烈如钢,干是干,汤是汤,臭不臭,香不香,那个好听劲,在词海上也找不出能表达的名词。
我这个吹腔随时随地都能唱,唱着戏什么活都能干。叫我唱一段,那好,我唱前先说明以下,吹腔可利用各剧种的的唱腔、唱词来演唱,我现在用豫剧马金凤老师的“斩门外三声炮”唱一唱,凡跟马老师唱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吹腔,可不是我不着调。“斩门外三声炮,如同雷……大家听着怎么样?凡是听着好的观众都坐着不动,愿鼓掌就鼓掌,不愿鼓掌就不鼓掌,我不像别的演员非得要求掌声。凡是听着吹腔不好的观众都站起来,面朝后三十分钟,来表示不赞成。谢谢大家一个面朝后的也没有,全赞成,全认为我的吹腔好。
吹腔还有特异功能。有一次我出远门没钱了,这怎办,我唱了段吹腔,全车的人多都给我塞钱,边塞边说,别唱了,在唱回不了家了,。
有一个人病的马上要死了,各大医院都看不好,唱了段吹腔,他起来吃了两碗饭就去干活去了。
有个人死了三天,要去火化场了,叫我一唱,活了。
天大旱,我一唱就能下雨。天涝我一唱就能晴天,找不到对象的我一唱就能结婚,总的来说我只要一唱吹腔,天下无有不顺心的事,无有办不到的事。有一次一个巨大的彗星要跟火星相撞,我们地球与火星的关系是唇失齿寒、肝胆相照,我得马上去救火星,我唱着吹腔一跳,跳到了彗星前面,打了个“停”的手势,彗星“嘎噔”一声停下了,给火星打了个“通过”的手势,火星“吱留”过去了,, 彗星才开始运行,免去了星球相撞的灾难,地球也能正常生存,这我才放心回家。
回家后不久,接到上级的通知,叫我去联合国领奖,因我救火星有功。那位说什么?赶快买飞机票去联合国?你忘了,我会吹,不不,吹腔,我一吹就到了联合国,我一看那场面呀,是真够隆重的,从没见过,那可真是宋丹丹说的那样,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那个过瘾就不用提了。就好像大米、小米、高梁米、地瓜、土豆、大白菜、花椒、胡椒、小茴香掺在一起搽粥,一喝是啥味都有,啥味也尝不出来。一个字有一人高的大红标语上写着:感谢吹破天救了火星。我一到场,这些人“啊”的一声把我给围上了,围的那是里三层,外三层,风雨不透,有人给我献花,我说OK,有人让我签名,我也说OK,大家一看我到了一齐高呼“欢迎吹破天的到来,这时响起了二十响迎宾炮。有人把我领进了会议室,会议室里坐满了,有人把我领到领奖台亲切的说,你的能力大大的,好好干的,干活,要发扬的,光大的,后继有人的干活,我说:“一定一定的干活。这时东队奉起了中国国歌,升起了中国国旗,我肃立在领奖台上,心中激动,高兴愉快,那就不用提了,并叫我做一段简短发言。我也不能给中国人丢脸,在联合国这人山人海的各国人中,我得露一鼻子,那位说什么?我会外语吗?我现在上,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个金杯,迈着健壮的步子来到领奖台前,庄重的把金杯递给我,我的十多岁了,哪能一点外语不会,我这么大岁数所学外语全用上了。普其逢卡卡马拉非开,欧开,欧开,咕嘟白。(手有力的一挥)八哥牙路,米西米西,死了死了的,(手又有力一挥)最后任命我为星球交通警察,从此我一天天的奔忙在各星球之间,以免星球相撞。
在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为了发扬光大吹腔,使吹腔后继有人,我在各大城市办了培训班,那位说什么:工作忙没时间,这个不要紧,每周的周一到周五你们工作,周六周日休息,周八周九周十,这三天为新生日,我用新生日开课,每年的一到四季度您们工作,第五季度为新生季,这一季天天开课,怎么太累了,不要紧,第五季我利用新生时开课,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二十五时到三十二时这八个小时我开课,那位说什么?没有新生日、季、时,哈哈,你难道忘了,我会吹,我一吹这些新生的东西就都出来了。
学期一年,学费两万五,一年后能达到我这个程度。为了方便大家,我在门口设了个报名点,报名费二百五,什么?不好听,那就二百六,您们为学吹腔也不差那十元八元的。咱为了吉利,您吃点亏,我贴点便宜都没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人数有限,去晚了就没有名额了,赶快去。
儿童单口相声 老师好,同学们好,我叫**,今天我来给大家说段单口相声。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 说,我最在行,先来个成语接龙“一心一意、意气风发、发奋图强、强词夺理、理屈词穷、穷山恶水、水深火热、热火朝天、天天向上、上天入地、地久天长、长驱直入、入木三分、分久必合、合家欢乐”。 再来段颠倒歌“黄昏后做早操,看见老鼠抓个猫,狗吃草,马长角,吓的板凳满街跑,吃牛奶,喝面包,背着汽车上书包,你说颠倒不颠倒”。这还不过瘾吧,再说段新鲜的,叫做“开字几”,就是把我学的生字连起来背诵,开始“开数一三五七九,二四六八十拍手,首先猫找小白兔,哥俩哗啦浇树木,目光低看弯着腰,吃草为了长肥膘,标明方向奔前途,驱蹄远征垦荒芜,无腿蝌蚪蛙泳练,蛤蟆伸舌窜条线,限制调皮不消停,总想蹦跳没正形,行为机警勿笑笨,课余劳动巧用劲,尽到职责爱服务,各行工作都接触,处置问题别灰心,懒惰多疑积后悔,挥迎锦秀万年长,黄灿玉米排金垛,秋收割稻镰闪烁,硕士挥毫雁翎抹,篇章墨迹画卷裹,果汁乏味浅杯盛,畅游智海喜洋盈”! 逗和学已经穿插在以上的表演中,接下来该唱了,先来首流行歌曲,刀郎的 “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你象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在白雪飘飞的季节里摇曳。你象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在白雪飘飞的季节里摇曳”。再来首大家熟悉的儿童歌曲《哪吒》主题曲,“说一段神话,话说那么一家,这家夫妻俩,生了个怪娃娃……. 要问他的名字叫什么,哪吒,哪吒,小哪吒”。要问我的名字叫什么,**,**,**,我的表演完了,祝大家新年好,谢谢!
http://tieba..com/f?kz=905884329
东门官银号,北海楼,龟甲胡同,万寿宫,北大关,河北大街,大红桥儿,西于庄子,丁字沽,南仓,北仓,走蒲口、汉沟,桃花口,杨村,蔡村,河西务,安平,码头,张家湾,走通县,过八里桥,进北京齐化门,东四牌楼,北新桥,交道口,出德胜门,走清河,沙河,昌平县,南口,青龙桥,康庄子,怀来县,沙城,保安,下花园,辛庄子,宣化,沙岭子,宁远,张家口,柴沟,西湾,天镇,阳高县,聚乐堡,周氏庄,大同,孤山,丰镇,集宁,平地泉,三岔口,十八台,卓资山,三道营,旗下营,陶卜齐,呼和浩特,萨拉齐,西包头,过乌拉素海,石嘴山,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过中宁,走甘肃兰州,西宁,凉州,永昌,临泽,九泉,玉门,猩猩峡,新疆,哈密,巴里昆木,乌鲁木齐,达阪城,库来氏,马齐库车,温宿,泽堡,昆仑山,进西藏。聂拉木,扎什,伦布,多拉本,天泉,柴达木,齐木,沙尔到拉萨,墨竹工卡,拉里,柴多木,是巴塘、理塘、雅砻江,大渡河过泸定桥,四川成都市,走简阳,资阳,荣昌,永川,到重庆,贵州省遵义贵阳市,云南省昆明市,文山,燕山到广西,南宁,柳州,阳朔,桂林市,湖南省,衡阳,株洲到长沙。湖北省,沙市,汉阳,汉口,武胜关,河南孝感,信阳,驻马店,郾城,许昌,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陕西,灵宝,潼关,华阴县,西安,咸阳,岳县到延安。由龙门过黄河,山西省榆次县,太原市,寿阳,平定州,阳泉,井陉,河北石家庄,新乐,望都,保定市,深,武,饶,安,河间,沧州,南皮,东光,德州,平原,禹城,山东济南市,党家庄,张夏,万德,界首,泰安,东北坡,大汶口,吴村,曲阜,兖州,固镇,新桥,曹老集,是蚌埠,门台子。由白关,小溪河,石门山,张八岭,担子街,花旗营,浦口过江南京市。龙潭,下蜀,镇江,昆山,陆家滨,无锡,苏州到上海。走松江,浙江,嘉兴,绍兴,杭州,金华到江西,永丰瑞金到福建。走青州,连城,三元南平,福州,泉洲,金门,厦门,奔山口、广东省,广州雷洲,海南岛,过了九龙,香港到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泰国曼谷,缅甸仰光,孟加拉印度,加尔哥达,孟买新德里,过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安卡拉,过黑海,到苏联,乌克兰,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莫斯科,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地海到芬兰。瑞典斯德哥尔摩,挪威,丹麦,德国柏林,波兰华沙,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布达佩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索非亚,希腊,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意大利,瑞士,瑞马,法国巴黎,马赛,地中海,直布罗陀,葡萄牙,西班牙,马德里,过英吉利海峡到伦敦。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冰岛过了大西洋到美洲。走加拿大魁北克,纽芬兰,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墨西哥,中亚美利加,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维多利亚,圭亚那,巴西,秘鲁,乌拉圭,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智利,圣地亚哥,麦哲伦。澳大利亚摩尔本,过大洋州,走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莫桑比给,马达加斯加,到南洋群岛,苏门达腊爪洼,西里安,马来西亚,菲律宾,马尼拉,过吕宋到日本九州,门次,下关,长崎,广岛,东京大阪,名古屋,北海千岛,库页岛,勘察加半岛,过日本海到朝鲜。釜山,大邱,汉城,平壤新义洲。过鸭绿江,回到丹东,走通化梅河口,吉林省长春市,延吉,双河镇,宁安,牡丹江,林口,佳木斯,木兰巴页,哈尔滨,齐齐哈尔,内蒙古,巴克图,海拉尔,满洲里,呼伦贝尔,阿里山,乌兰浩特,开源铁岭,乱石山,走新城子,文官屯,沈阳,皇姑屯,新民县,柳河沟,白旗堡,大虎山,高山子,青堆子,赵家屯,沟帮子,大凌河,双羊店,锦州,女儿河,高桥,塔山,韩家沟,兴城,白庙,沙后所,前所,山海关。走秦皇岛,北戴河,昌黎县,到栾州,古冶,开平到唐山。芦台,汉沽,塘沽,新河五十街坊,东新庄,军粮城,新河,张贵庄,辗庄子,第二文化宫,钱庄,大家沽,无轨车厂大王庄。过了解放桥,滨江道,和平路,南市,这才到长城影剧院。
Ⅳ 中国第一个说相声的人是谁他说的第一个相声叫什么名字
相声历史
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摹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20世纪20年代,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1949年后,相声普及很快,成为中国全国性、全民性的曲艺形式。
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根据相关记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的道光年间。
著名演员
第一代相声演员:张三禄
第二代相声演员:朱绍文(穷不怕)、阿彦涛、沈春和 等(插句嘴:虽然张三禄是最早的相声演员,但是在朱绍文这一代正式把相声作为一种曲艺来表演,所以相声界公认的祖师爷是朱绍文)
第三代相声演员:恩绪 等
第四代相声演员:李德钖(万人迷)张德泉(张麻子)、周德山(周蛤蟆)、马德禄 等 (再差句嘴:所谓的相声八德就是指这一辈儿老前辈。这是“德”字辈儿)
第五代相声演员:马三立、郭启儒 、常连安、张寿臣等(这是“寿”字辈儿)
第六代相声演员: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高英培、王凤山、马志明 、常宝堃、常宝华、常宝霆、杨少华等 (这是相声人才辈出最繁荣的时期,“宝”字辈儿)
第七代相声演员:马季、苏文茂、唐杰忠、李伯祥、杜国芝、高英培、师胜杰、常贵田、侯耀文、牛群、赵振铎、范振钰、杨仪等
第八代相声演员: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黄宏、尹卓林、李金斗、巩汉林、郭德纲等
经典剧目
传统相声
《大保镖》 《文章会》 《夸住宅》 《开粥厂》 《当行论》 《报菜名》 《地理图》 《黄鹤楼》 《八大改行》 《八扇屏》 《三近视》 《白事会》 《扒马褂》 《论捧逗》 《绕口令》 《关公战秦琼》 《蛤蟆鼓》 《打牌论》 《君臣斗》 《珍珠翡翠白玉汤》 《山东斗法》 《贾行家》
新相声
《似曾相识的人》 《如此照相》 《多层饭店》 《五官争功》 《虎口遐想》 《宇宙牌香烟》 《小偷公司》 《买猴》 《钓鱼》 《夜行记》
Ⅳ 说相声要注意什么
http://hi..com/xiuble/blog/item/cd62783e218bbf3d70cf6c93.html
相声的表演技巧-侯宝林2006-12-19 08:57“说相声,说相声,”可见相声主要是靠说话。平常说话,没有说清楚,可以再说;对方误会了,可以解释,而说相声是绝对没有这个机会的。相声不管是叙述一段故事,描写一个人物,都是通过说话。因此,相声演员的话要说得更真切,更具有表现力。
一、语言
说话声音有长有短,有轻有重,长短轻重不同,给人的印象也就不同。我们说话的时候,往往把一句话的主要部分,在声音上加以适当的强调,使人一听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个被强调的地方就是这句话的重音。
比方,“夜行记”里有这么几句对话:
“乙说:人家知道你是谁呀?
甲说:是呀,我知道他喊谁哪?
乙说:那就是喊你哪!”
第一句话把重音加在“是”字上:“人家知道你是谁呀”,这句话就说明了,马路上那么多的人,警察不可能全认识。第二句话把重音加在“喊”字上:“我知道他喊谁哪”,这句话就表达出甲蛮不讲理,明明是他违反了交通规则,交通警察喊他,他不认帐。第三句话把重音加在“就”字上,“那就是喊你哪”,就把甲乙两个人刚才的对话全部弄清楚了。“没别人,就是喊你,因为就是你不遵守交通规则。”
如果把重音的位置变化一下,意思也就变了。
重音还有加重语气的作用:
比如“夜行记”里:
“您说这不是呕气吗?这不是受限制吗?”
这句话里有两个“这不是”。这两个词由于轻重音的不同,语气就不同。第二个“这不是”比第一个重一点儿,因为第一个“这不是”多多少少还带一点商量的语气,感慨、不满、的情绪还不太重;第二个“这不是”就是完全肯定的了,而且感慨,不满的情绪也特别重了。
重音在相声表演里还有特殊的作用,在一定的语句里强调一定的字或者词,是为了使这些字或者词给观众特别深的印象。
比如有一段相声有这么一段对话:
甲:老太太把份旧的烧了以后,从纸店又买了一份新的,很尊敬地抱着往回走.碰见街坊一个小伙子。年轻人见着上岁数的谁不得关照两句呀?
乙:是呀!
甲:“大娘,上街了?买佛龛了?”
这不是好话吗?
乙:啊!
甲:老太太不愿意听啦!“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得说请!”
乙:请!
甲:“大娘我不懂,您那个多少钱请的?”
“就他妈这么个玩艺,四千!”
这段对话再三强调“买”字和“请”字,是为了表达老太太对神佛虔敬的心理,使观众对老太太的这种心理状态产生比较深的印象,后边问到钱数,老太太心疼钱,冲口说出了对神佛特别不客气的话:“就***这么个玩艺要四千!”前后对照,对老太太的迷信发生了此较强烈的讽刺作用,激起了观众的笑声。如果观众对前边的“买”字和“请”字印象很淡漠,后边的讽刺作用就不可能发生了。
我们日常生活里说的话也都有重音,不过不像舞台上演员说的那样显著。掌握这方面的技巧,仔细研究人们说话,对于说相声会有很大的帮助。
表演相声,说话光有轻重音还不够,还必须掌握说话的“迟、紧、顿、挫”。
“迟,紧”是说话的速度,“顿,挫”是说话的口气,所谓“迟、紧、顿、挫”,就是指的说话的节奏。
要想把一句话,一段话说的层次分明,意思清楚,就需要把这句话或这段话根据话的意思,划分成若干段落,段落之间耍有停顿,这样才能把事情叙述清楚。
比如在“医生”这个段子里有一段话,叙述医生给人开刀的过程:
“助手拿过来——刀子——剪子——药棉——纱布。——我哥哥——拿起刀来——割开肚皮——用镊子夹好。——找着盲肠——把腐烂的地方割去——放归原处——这里边——可不能有污血——有污血——它就化脓——”
这段话中间有很短的停歇,这样做一方面是演员要利用这短短的停歇来做形象化的表演,同时,是利用这个停歇表示开刀手术进行的不同的程序。
要是一鼓气地说出来“助手拿过来刀子、剪子,药棉、纱布,我哥哥拿起刀来,割开肚皮用镊子夹好。找着盲肠,把腐烂的地方割去,放归原处,……”演员没有办法表演,观众也听不明白。
说话的“迟、紧、顿、挫”和说话速度上的变化,可以促使观众注意下边比较重要的话。
比如“戏剧杂谈”里有一句笑话:
“甲说:……
乙说:您这论文的题目是什么?
甲说:是戏剧和水利的关系。”
如果甲说话的时候,不注意语言上的速度和顿挫,最后的这句话就不可能引起观众的笑声。这句话必须这样说:“是——戏剧——和水利的关系”。观众就会哄堂大笑。这是汁久原因呢?因为“是”字以后的稍一停顿,是使听众注意力集中;在“戏剧”两个字以后的停顿是为了引起听众猜想:“是戏剧和什么的关系呢?”当甲说出“和水利的关系”,听众完全意想不到,这样就产生极好的效果。
又比如“戏剧杂谈”里还有一段:
甲今年只有三十五岁,可是吹嘘自己研究戏剧五十多年。乙问他:“您今年三十五岁,倒研究戏剧五十多年……”甲接着说:“啊! 他这个……”“啊”字说得理直气壮,脱口而出,“他这个”说的吞吞吐吐,声音也比较轻,很紧凑的对话,到这儿突然缓和下来了,这促使观众思索其中的的原因,接看,甲自相矛盾的说出“就这个差点儿!”出乎观众意料之外。
总而言之,“迟紧顿挫”在相声演员说话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相声演员说话如果囫囵吞枣,缺乏“顿、挫”观众就不容易明白,也就不会有好的艺术效果。
“迟、紧、顿、挫”虽说是非常重要,但是并不等于说每句话都得划分成最小单位,把话说得一字一板的,这样反而会说的很不流利。有时候还故意在应该停顿的地方不停顿。比如“医生”里最后一段:
医生给病人开刀割盲肠,动完手术,刚缝好,想起把纱布丢在病人肚子里头了。又鹂 撸 焉床既〕鰜恚 旌靡院笥窒肫鸢鸭糇佣 嚼锿妨恕W詈蠹子姓饷醇妇湓~:“把线拆开,把剪子找出来,刚要给缝,病人说:“你甭给缝啦!你给安个拉锁吧,再落进东西,拉开随便拿吧!’”
这段话,说到“你给安个拉锁吧!”应该是一个段落,但是在这儿稍一停顿,观众就会大笑,这样就听不清下边的话了,即或勉强说出来,也容易松劲,所以在这儿决不能给观众任何一点儿思索机会,一气贯穿把这句话说出来,再叫观众笑个痛快。
说相声音调还得有变化,要根据内容所规定的情景和情绪,在音调上适当地有所上升或下降。这就是我们相声演员们通常说的“高矮音儿”。
“高矮音儿”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巧,说话不分高矮音儿,必然是平淡无味,一个相声演员说话平淡无味,他的相声也就没人听了。
“高矮音儿”主要是根据人物精神上的紧张和松弛,内心节奏的变化来决定的。比如着急、生气、吵架,在一般情况之下,情绪都是紧张的,说话也就不能四平八稳,声音自然就高;反过来,懒惰、疲倦,失望,在一般情况之下,情绪都是比较消沉的,说话也就是懒洋洋的,无精打彩的,声音自然此较低一点儿。
比方前头举的破除迷信的一个例子:
小伙子对佛龛不太恭敬,引起老太太不满,赶到小伙子问到佛龛多少钱,老太太嫌佛龛贵,对卖佛龛的特别不满意,有点儿愤慨的情绪,她说:有时候为了求得舞台上的效果,突然把音调提高,使人感觉有些可怕“嘿!”“豁!”“吁!”“我呀!”“走!”“瞧本儿!”“赔啦!”这都是不应该的。
刚才我们谈了相声演员说话的“重音”,“迟、紧、顿、挫”和“高矮音儿”的问题,现在再谈谈说话的语气。
语气反映着说话的人的思想感情。人的精神活动是非常丰富、复杂的,因而语气也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候说话人的情绪完全是靠着语气来表达。
比方“夜行记”里说到甲夜里骑车不点灯,买个纸灯随便凑和,走着走着,马路上有人喊“灯!灯! ”这时候乙在旁边接着问:“不是着的吗?”甲说:“是呀!连袖子都着啦!”乙说:“你看怎么样?推车走吧!”
乙说“你着怎么样”这句话,不但是表示对甲的关心,而且还有一点埋怨的情绪。“……怎么样?纸灯笼着了吧?它根本就有危险吗?刚才我说什么来?是不是出错啦?”这些都是乙内心的话,都包含在“你看怎么样”这五个字里头,这些意思都要靠这句话的语气表达。
比如在“医生”这个段子里,甲乙两人对话,甲说相声可以治病,“将来医院里都得增加相声科!”乙说:“那么将来每一个医院都得增加相声科,演员不够分配呀?”甲说:“那可以把大夫和护士都组织起来,……成立相声训练班。”
上边由于甲非常幽默地说相声可以治病,引出了一些难题,没法解决,虽然是开玩笑,仍然非常郑重其事的说出:“那可以把大夫和护士都组织起来,……成立相声训练班。”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一边郑重思索,一边说出并不怎么高明的办法。郑重思索的态度和说出的这么不高明的办法,这两者是非常不调和的,因为不调和,它才可笑。有的演员单纯追求笑料,不顾内容,不管语气,看到这儿有笑枓,就特别加以强调,这佯反倒削弱了这句话的可笑。
又比如“夜行记”,甲说交通警察看他走马路,就对他喊:“喂!便道走,便道走!”“喂!我有名有姓没有哇?”
因为甲觉得这样对他很不客气,所以“喂!”也学民警的口吻,然后把“有名——有姓——没有哇?”说的一字一板的,表示出一种不满的语气。
“夜行记”里还有这么几句:乙建议甲买车灯,甲说:“甭说没钱,有钱我也不买呀!”乙说“是呀!你有钱竟留着修理车啦!”
“是呀!你有钱竟留着修理车啦!”这句话从字面上解释,是一种肯定的意思,可是这实际上是对甲的一种讽刺、讥诮,所以这句的语气应该非常俏皮。
由此可见,相声演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情感,说话的时候,要表现出不同的语气,具体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关于相声演员说话方面的技巧,我就谈这么几点。这些都是日常生活里可以见到的,没有什么奥妙。不过要想真正掌握这些技巧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必须经过比较长期的锻炼,还得随时随地注意观察、体验生活。
二、动作
相声表演中的动作是语言的辅助,它和戏剧演员的动作不同。
相声的动作第一重要的是“手势”。在很多时候演员是借着手势,把语言所不能完全表示出来的东西表达出来。
比如“夜行记”里,甲骑车太快,车又没有闸,把一位老大爷给撞着了。甲赶紧下车给老大爷赔不是。“哟!老大爷,这怎么说的,碰着您啦吧?您瞧我家里有点儿急事,我……给我爸爸请大夫去,我一急就把您撞啦,这下子更耽误事啦!”
这段话的中心目的是甲撞完人以后,企图逃避责任,先发制人地编造了一些理由,来博得老大爷的同情。因此,说这段话的时候,根据情绪,手势前后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说话的时候双手抱拳,好似在道歉,又装得很可怜的样子;第二段,说话的时候表现很着急,两手掏着心窝,好像心里有许多东西要掏出来;第三段,说话的时候双手作揖,表示恳求的意思。
又比如“戏剧杂谈”里有这么一段,甲和乙谈到京剧的表演。
甲说:“真吃有什么意思呀?真来四菜一汤,炒肉片,红烧海参,老生把胡子摘下来吃海参。吃完了嗓子也哑了,甭唱啦!”
甲说老生把胡子摘下来吃海参的时候,一边说一边比手势。双手抓一下耳朶,表示摘胡子。甲做这个动作多少夸张了一点,使观众印象深刻,借以帮助表达“京戏在舞台上不能真吃、真喝”的意思。
由此可见,手势在表演上是起一定的重要作用的。但是手势用得不恰当或者是无目的的乱动,反而会把观众视线搅得非常乱,而影响了语言。另外还需要注意,说话的时候,手势不能太多,太大。
表演相声还得注意地位,地位的变化可以帮助观众了解内容。
通常表演相声,演员都是站在“场面桌儿”的后面。捧哏在左边儿,逗哏在右边儿,在一般的情况下,演员地位变化是不大的。过去也有一些节目,根据内容需要,捧哏和逗哏互相变化表演地位。
我个人认为演员的地位变化,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不要墨守成规,死板着不动。但也不要乱动,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其次,还需要注意一下“捧哏”和“逗哏”之间的距离,要站的合适,远了观众视线不集中,近了妨碍表演。并且“捧哏”和“逗哏”前后距离也不要相差太远,远了出容易使观众视线不集中。
三、设景和视线
设景就是假设出人物和故事发生地点的景象。
由于相声演员在表演上具有两重特性,一会儿进入剧情表演人物,一会儿又可以退出剧情做客观的叙述。一个演员要叙述许多事情和表演许多人物,如果想把当时的地点、环境、以及人物的活动都说得清清楚楚,事先设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比如前面举过的例子。
甲:老太太把那份旧的烧了以后,从纸店又买了一份新的,很尊敬的抱着往回走。碰见街坊一个小伙子。年轻人见着上岁数的谁不得关照两句呀?
甲:“大娘,上街了?买佛龛了啊?”——这是年轻的小伙子说的。 ‘
“这不是好话吗?”——叙述人。
甲:老太太不愿意听啦!——叙述人。
“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得说请!”——老太太。
甲:“大娘我不懂,您那个多少钱请的?”——小伙子。
“咳!就他妈这么个玩艺儿,四千!”——老太太。
上面这段对话,同一时间有三个人物出现:一会儿做叙述人,一会儿扮演小伙子,一会儿又扮演老太太。如果把这三个人物的身份都说的清清楚楚,就必须“设景”把人物的表演位置设计一下。我过去表演,常把叙述人的位置放在中间,老太大的位置放在叙述人的左前方,小伙子的位置放在叙述人的右前方。这样,小伙子和老太太互相对话,叙述人进入退出的表演,都可以让观众看清楚。
其次,相声演员通过视线的变化,来表示表演位置的转换。所谓视线就是演员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甲在扮演小伙子的时候,眼睛要向左看,表示和老太太对话。扮演老太太的时候,眼睛要向右看,表示老太太和小伙子对话。甲做为叙述人叙述故事的时候,眼睛要向前看。这样,演员的地位不需要很大的栘动,就可以把上面一段对话中的人物,表演得清清楚楚。
比如:“夜行记”里,甲骑自行车追汽车,汽车猛一停,甲的自行车撞到汽车上了。
甲说:开车的示讲理——叙述人。他说:“谁叫你往我车上撞啦!”——司机。
甲说:我们俩一嚷嚷,警察过来啦——叙述人。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警察。
我说:“您看他把我车给撞坏啦!”——甲。
“你是在汽车头里走?是在汽车后头走?”——警察。
我说:“我……在汽车头里走。”——甲。
“你在汽车头里走!他怎么把你前轱辘给撞坏啦?”——警察。
“啊……是啊,……那谁知道他怎么撞的?您问他去吧。”——甲。
甲说:警察说:“甭问人家啦,这事儿我全看见啦!你说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吧?”——警察。
“那怎么解决呀?……他……我自己修理车不就完啦!”——甲。
上面的这一段对话,同时有四个人物出现:一个是叙述人,一个是司机,一个是警察,一个是甲,并且在现场上还有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演员表演时候,要把环境、地点、事件、人物,完全交代清楚,单凭左右眼神的变化,是不足应付的。所以我们把现埸情况及人物的位置,设计成这个样儿:汽车在甲的右边儿,司机在甲的左边儿,警察从对面跑来,并且假设警察的个儿比甲高一点。司机同甲对话,可以采取左右不同的方向。警察和甲的对话,可以采取高低不同的角度,这样处理不但人物的位置不容易互相混淆,并且警察低头和霭的讲理,甲抬若头(把面目全部向观众)张口结舌的说不出话来,也便于刻划人物。
四、表情
介绍了相声表演的说话和动作,现在再谈谈表情。我们相声演员平常把表情叫做“神儿”和“象”。
相声演员说相声的时候,除了说话和做一些手势以外,“神儿”和“象”也是很主要的问题。一段相声表演是不是传神,“神儿”和“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相声演员对周围事物所给他的刺激都茫然无所感觉,不论表达什么内容都是一个神情一个外貌,那么这个演员就必然的是在毫无生命的死背台词儿。通常的习惯把这样演员的表演叫做“一付脸儿”。
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夜行记”,“逗哏”的叙述甲追鞋回来,不按顺序站队,为了先上车而采取另外的方式和人对付:
甲对排队的乘客说:“同志!您在这儿等车呀?挺幸运,头一个。因为您来的早吗。可我来的也不晚,等车应该您先上。刚才我追鞋去了,等车来了无论如何可得让我先上。”
可以看出,甲这一段对白,实际上是和乘客对话。甲是根据这乘客所表示出来的不同的态度,逐渐试探的和他对付。而这乘客最先看见了甲追鞋的窘态,接着就遭遇到了甲突如其来的“对付”。当乘客听完甲的“说明来意”以后,不由的被气的乐了,厌恶的说:“后边去!”因此,“逗哏”的在表演这段的时候,首先不但要把甲当时的心里和情绪表达出来,而且从甲的“神儿”和“象”当中把乘客的情绪也要表示出来。其次“逗哏”的迅速的转换表演的位置,从第一人称的表演换到客观的叙述:“嗯,我说完这话,这位同志冲我一乐……”随后又进入剧情表演乘客“后边去!”这一段“神儿”和“象”。从轻松到紧张,如果脸上死板板的就一点风趣也没有了。
比如说前边举的一个例子,当提到“特别是老太太迷信”“捧哏”的觉得不太妥当,往台下一瞅,观众马上就注意到了。“逗哏”赶紧进行解释,一直到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这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很自然的表情。但是我们反对有些演员故意向台下去找,或者是“挤眉弄眼”强迫观众产生反应。
这种和观众直接交流的方式,用得巧妙、恰当,所产生的效果就好,假如用得不当,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Ⅵ 两人说的相声叫什么
两人说的相声叫“对口相声”
对口相声,粤语亦俗称为唱双簧,是中国传统艺术相声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对口相声中,一个人为甲方,称作“逗哏”的,另一人为乙方,称作“捧哏”的。对口相声是在单口相声的形式上加以升华,给人笑料。相声形式之一,曲艺的一种,两人交替说些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1、逗哏
逗哏,曲艺名词,对口相声演出时不断地说出笑料以让人发笑的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即相声中的“主角”。在传统相声中,逗哏犯贫的笑料应远多于捧哏。对口相声中,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逗哏与捧哏合作,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
2、捧哏
捧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én,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又称“量活儿的”。
(6)说相声的一扩展阅读:
一、表现形式
1、平哏
一般以叙述某事或谈论某一事为主,一般都是一头沉的叙述方式,捧哏起辅助作用。中间没有大段的贯口,也没有捧逗子母哏类的激烈冲突,主要依靠铺平垫稳的叙述来推进情节,展开包袱。
2、文哏
以文学作品为基本内容的段子,说起来比较文雅,含有知识性,马三立、苏文茂的很多作品都属文哏,如《批三国》等, 著名相声演员苏文茂因擅长文哏相声被称为“文哏大师”。
二、其它形式
1、单口相声
单口相声是中国传统艺术相声的一种形式,由一名演员于台上表演。单口相声是最早的相声表现形式,并且流传至今。直至今日,单口相声还出现在舞台中。
2、群口相声
群口相声是中国传统艺术相声的一种表现形式,相比单口相声和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使用多于两位相声演员并说出笑料。
Ⅶ 一人说的相声叫什么
一人说的相声叫单口相声。
简介:单口相声是相声中的一种形式,一个人说称为单口相声,两个人为对口相声,三个人以上为群口相声 。 单口相声是在民间笑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既有相声的特点也继承了民间笑话、故事、评书的艺术手法。它故事性强,情趣横生,因而在社会上也得到广泛流传。
Ⅷ 相声界的祖师爷是谁第一个说相声的是谁
东方朔是相声界的祖师爷,最早叫做“参军戏”,人物不可考证。马三立先生回忆,在拜周德山为师的仪式中,供奉着东方朔的牌位。
一、相声发源历史:
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以讽刺逗笑为职业的艺人,他们活跃在民间,后来走进宫廷,时人称之为“俳优”。这种以语言为载体,以讽谏和娱乐为目的的艺术形态到了唐代又发展为“参军戏”,即由一个演员扮成参军官人,另一个演员在一旁讽刺戏弄他,演员以即兴表演为主,并经常跳入跳出于情节和所扮角色,有不少学者认为“参军戏”是相声的滥觞。
二、东方朔轶事:
西汉的东方朔学识渊博,谈吐幽默,算得上是相声一行的祖师爷了。因他号“曼倩”,过去有人称相声是“曼倩艺术”。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年轻时还给东方朔的塑像磕过头呢。
在东方朔的诸多轶事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和汉武帝之间的故事。有一次,东方朔跟随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见到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汉武帝问他是什么树,东方朔顺口说树叫“善哉”。汉武帝暗中派人削掉树的枝干,并在树身上做了记号。
两年后君臣二人又路过此树,汉武帝故意问东方朔:“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又顺口说叫“瞿所”。汉武帝沉下脸说:“同一棵树过了两年,怎么名儿就不一样了?你竟敢欺骗我!”东方朔沉着回答:“小马叫'驹',大了才叫'马';小鸡叫'雏',大了才叫'鸡';小牛叫'犊',大了才叫'牛';人生下来叫'儿',老了才叫'老头',这棵树也是一样啊!”汉武帝呵呵乐了。
注:东方朔(生卒年不详),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人。 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的名篇。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明人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
Ⅸ 说相声有什么技巧
一、要知词意。 相声演员在学说一段相声之前,要知道这段相声作品的意义。要知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思想。
二、要吐字真 。作为一个相声演员,要有伶俐的口齿。相声是笑的艺术,也是语言艺术。什么段子也离不了说唱哏、学哏,也离不了说,因此它要求演员吐字要真,字字要送到观众耳朵里去。
三、要发音准。 相声演员发音要准确。发音主要指的是唇、齿、牙、舌、喉五音要准。
相声演员是用丹田发音,虽不象戏曲演员那样要求好嗓子,但也得能说能唱,丹田气足,声音要美,说出来好听,唱出来够味儿。
四、要气口匀 。相声表演艺术,没有鼓板伴奏,看起来好象没有节奏。其实不然,相声表演艺术无论是说什么哏,都有节奏。相声是以气口为节奏,气口要均匀,使观众听着顺耳爱听。
五、要语气对。 语气是表达感情的,分为高低、快慢、轻重。同样一句话,语气不对,意思就变了。
六、要动作稳 。相声是表演艺术,它要求演员动作沉稳准确。相声表演人物,动作是辅助面部表情的。
用手势动作,是为把听众的眼神,引导到演员的面部表情上来,让听众看见演员面部表情的神儿(眼神)和像儿。
七、要工模拟。 模拟就是“学”。相声表演艺术是叙述中穿插着人物对话,人物对话中穿插着叙述。这一艺术特点,决定了相声表演离不开模拟表演。
一段相声有几个人物,相声演员不化装,恁着语言和神儿、像儿,要把人物说活。
八、要包袱儿寸。 包袱儿寸,是说相声演员用艺术技巧抖包袱儿时,要掌握好寸劲儿。相声表演艺术要掌握迟疾顿寸,迟是慢,疾是快,顿是停顿,寸是寸劲儿。
九、要捧逗合。 捧逗合是捧逗合作。甲为逗哏,乙为捧哏。甲乙二人要配合好,才能说好一段相声。
十、要风格新。 相声表演艺术的风格、流派多种多样。不论哪种风格、流派,都要给观众清新之感。
(9)说相声的一扩展阅读:
相声的四大基本功
基本功-说
讲故事,说话和铺垫的方式。包括说、批、念、讲四种手法。
说,指吟诗、对对联、猜谜语、解字意、绕口令、反正话、颠倒话、歇后语、俏皮话、短笑话、趣闻轶事等。
批,批的曲目主要有《批生意》、《歪批三国》、《批聊斋》等。
念,指”贯口”,曲目主要有《菜单子》、《地理图》、《洋药方》等。
讲,讲的曲目主要有《讲帝号》以及单口相声《解学士》、《化蜡扦儿》等。
基本功-学
模仿各种人物、方言和其他声音,学唱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跳舞。各种口技、双簧,摹拟方言、市声以及男女老幼的音容笑貌、风俗习惯礼仪。
摹拟方言,又叫“倒口”,过去也叫“怯口”,是为表现人物的愚昧憨厚。
基本功-逗
制造笑料,抓哏取笑。甲、乙二人,一宾一主,一智一愚,以滑稽口吻互相捧逗,褒贬评论,讽刺嘲谑。
基本功-唱
“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词”。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本功唱。演唱”发四喜”、”弦子书”、”太平歌词”以及”农家乐”等以间小调,还有学唱各种戏曲、曲艺,统称之为”柳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