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相声tv
『壹』 求<<钓鱼>>和<<纠纷>>相声TV,谢谢
我来帮帮你 相声TV 纠纷 视频 (天津)http://www.tjol.tv/qssk/2005-09/23/cms1557article.shtml
钓鱼找不到。
问题补充:下载地址 mms://60.28.30.90/vod4/相声/mzm/1/纠纷.wmv 用网络快车或别的工具能下。自己要学会摸索寻找地址,地址现成的在属性里啊~你复制到视频扩展名wmv处(后面的不用复制了,是防止盗链的代码)然后就能下了。(补充问题就跑到二楼了~我晕啊)
『贰』 马三立相声<钓鱼>的台词谁有
甲 相声啊,就是语言的艺术。
乙 哎,对啦。
甲 作为一个相声演员可不简单。首先来说,得具备几种条件。
乙 都要什么条件?
甲 要求我们演员呢,五官相貌得端正。最主要的呢,是眼睛,必须要眼神好,口白还得要清,而且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
乙 得明白。
甲 因为它是个综合性的艺术,我们这个工作很不简单。
乙 是啊。
甲 可是有人把我们这工作看得很简单。
乙 谁呀?
甲 我们街坊有一位,就是这样。他是天津人,说话天津口音,没事儿老跟我聊天儿,“哎,高英培,我有工夫儿,咱们掺和掺和,行吗?”
乙 什么叫“掺和掺和”呀?
甲 我就跟他说啦,“您可掺和不了,我们这是艺术。”“得啦!别来这劲儿啦!嘛艺术啊,你们那玩艺儿有嘛?”
乙 好嘛,太轻视我们啦。
甲 哎,他这个人就这样:看什么工作都容易,看什么工作都简单。
乙 实际呢?
甲 把他搁在哪儿,哪儿不行。
乙 嘴把式!
甲 对啦。我们院里西屋住着两家儿,在钢厂里工作,业余的时候儿有个共同的爱好。
乙 爱好什么呀?
甲 爱好钓鱼。这个钓鱼是个慢性子活儿。买个鱼竿儿,来个鱼钩,一根鱼弦,来个漂儿;下好了鱼食,也许搁着,抽烟,这儿看着鱼漂儿。多咱鱼漂儿往下一沉,一甩竿儿,就钓上来啦。
乙 对,是这个意思。
甲 慢性子活儿,急脾气行吗?急脾气到河边上一呆:走!咦?怎么没上来?走!嗯?走!咦,怎么上不来呢?走!好,上不来没关系,我下去吧!
乙 他下去啦!这是钓鱼吗?
甲 摸鱼呢!人家西屋两家老钓鱼去,回来在院里熬鱼吃。他爱人看着眼馋啦,就跟他说:“唉,我说二个他爸爸!”
乙 谁?什么“二个他爸爸”呀?
甲 他们有个孩子,小名儿叫“二个”。
乙 噢,指着孩子叫的。
甲 对啦。“唉,我说二个他爸爸,你看人家西屋俩大哥呀,没事老钓鱼去,回来就熬鱼吃,这玩艺多哏儿!”
乙 看着哏儿啊?
甲 “咱们甭说熬鱼啦,哪怕咱们来顿鱼汤呢!”
乙 呵,她还够馋的!
甲 他可就接过来啦,“嘛玩艺儿?老钓鱼呀?我也不是吹,我不去就完啦。我要去呀,我到那儿,闭着眼拿个百儿八十条来!”
乙 拿多少?
甲 这钓鱼有钓百八十条的吗?
乙 没见过。
甲 他爱人一听高兴啊,“唉哟,二个他爸爸,你要能钓,明钓点多好!”“行啦,你甭管啦,明儿我盯着钓去吧!”可真不含糊,出去之后花六块钱买个鱼竿儿。
乙 还真下本儿。
甲 一进门儿,“哎,谁?二个他妈妈,你给我烙个糖饼!”
乙 烙糖饼干吗?
甲 “我钓鱼去!”
乙 噢,饿了好吃。
甲 “嗯,拿面口袋给我改个兜子。”
乙 那干吗呀?
甲 “搁鱼。”
乙 面口袋搁鱼呀?
甲 “对啦!没告诉你嘛,闭着眼拿个百八十条来!”
乙 有把握!
甲 还真不简单。早晨七点半走的,下午四点半他回来的。
乙 钓多少?
甲 一条没钓来。
乙 好嘛,白去啦。
甲 一进门儿他爱人就问他:“唉哟,二个他爸爸,你钓来了吗?”“钓嘛呀!别提啦,咱去晚啦!我到那儿一看哪,好家伙,这拨儿过去啦。”
乙 什么过去啦?
甲 这鱼有论“拨儿”的吗?
乙 没听说过。
甲 “这拨过去啦,归其我一打听啊,明儿还一拨呢。我给你钓明儿那拨去吧。有嘛事儿明早起再说吧,你先睡觉吧。”第二天早晨,“哎,二个他妈妈,你给我烙俩糖饼。”
乙 俩啦!
甲 “今儿我多搁点功夫。”还是那钟点走的,又是那钟点回来的。
乙 这回钓多少?
甲 一条没钓来。
乙 还是白去。
甲 一进门儿,他爱人又问啦:“哎哟,二个他爸爸,你钓来啦吗?”“钓嘛呀!别提啦,到那儿还真赶上这拨儿啦,我呀下好竿儿啦,来了几个小孩儿洗澡,噼里啪啦一扑通,没啦。”
乙 这个寸劲儿啊。
甲 “急得出了一身汗,归其我一打听:好家伙,明儿还来一拨啦。”
乙 又一拨儿。
甲 “明儿这拨儿太好了,我给你钓明儿这拨去。明儿我要钓不来,听了没有,你到河里盯着捞我去!”
乙 要自杀呀!
甲 他要跳河!正在这阵儿,同院有个姥姥在他们屋里串门儿,打算借这个机会劝劝他:“大哥,我劝你吧!你看人家西屋俩大哥老钓鱼呀,你可钓不来呀!你说你在院儿里说了多少大话啦!哪样事儿你办成的?往后像这类话少在院里说,约不来多寒碜哪!”
乙 哎,这可是好话。
甲 他倒跟人急啦!“姥姥,您这怎么啦?他们约得来!我钓不来?我告诉您:姥姥,就冲你了这话我钓去,明儿我钓去!明儿我钓不来,我不在这门口住啦,我冲你搬家!我,哎……那谁,二个他妈妈,你给我烙仨糖饼!”
乙 又改仨啦?
甲 他爱人一边烙着饼,一边就琢磨啦,“哎哟,二个他爸爸,你可真哏儿啊!鱼呀你是一条没钓来,你饭量可见长啊!”
乙 嗐!可不仨饼了吗!
甲 第三天七点半走的,八点半他不钓啦。
乙 不钓啦?
甲 扛着鱼竿儿奔鱼市儿啦,上鱼市儿踅摸去啦!一进鱼市儿,把卖鱼的吓了一跳:“哟!怎么这位钓我们这儿来啦?”他过来还问哪:“掌柜的,这多少钱一斤?”卖鱼的一瞧,这位怎么扛着鱼竿儿买鱼呀?“您问这个,两毛五一斤,一块钱四斤。”“两毛五……活吗?”“您看,个个活。”还真不含糊,个个活。“嘛,你啦,您给我来四斤,来一块
钱的。”人家给他称四斤鱼,“给您搁哪儿?”“别搁哪儿,分量够吗?”“您看,四斤高高的。”“嘛四斤高高的?你再给饶一个,再烧一个。”
乙 这叫什么人格呀?
甲 没办法,四斤高高的,人家又饶一个,“给您搁哪儿?”“倒兜子里头。嘿,这拨就算我赶上啦!”
乙 还赶上啦!
甲 拿着鱼可就回家啦。到家进门就这一嗓子,把同院的全喊出来了,“我说二个他妈妈,你把大木盆给我拿出来呀!好家伙,我可赶上这拨儿啦!”
乙 这嚷什么呀?
甲 为的是让同院的知道知道他钓来啦。
乙 这是卖派。
甲 一嚷嚷呢,同院都出来啦。姥姥也出来啦。木盆往院里一搁,一放水,一倒,这鱼真不含糊。
乙 怎么呢?
甲 这鱼一见水,个个活。他可就忘了一样。
乙 什么呀?
甲 买的鱼跟钓的鱼不一样:钓的鱼有大有小,什么鱼都有;买的鱼一般大。
乙 对呀!
甲 姥姥越看这鱼越纳闷儿,“大哥,你这鱼都一般儿大呀?”“对啦,姥姥,这拨都一般儿大。这叫技术,不一般大咱也不钓。没告诉您嘛,闭着眼也拿个百儿八十条来。”“不对吧,大哥,你这可别是买的吧?”就这句话,他可急啦!“哎,姥姥,你看这怎么叫买的?我告诉您哪,姥姥,咱们在一院儿住这么些年啦,咱们都是老街坊啦。照您这样说,我来个半身不遂,您在我身上可缺了大德啦!”
乙 嗐!
甲 他爱人一看,在这院里栽这跟头干吗呢,打算给打个圆盘,“唉哟,姥姥,您可别这么说话呀,这么大年纪,说话可真不是地方。这怎么是买来的,怎么是买来的?是钓来的,是钓来的。二个他爸爸,你甭着急啦,是钓来的。这鱼可能有二斤多。”他接过来啦,“嘛玩艺儿,二斤多?四斤还高高的啦!你不信你问去,就这样儿,掌柜的还给饶一个啦。”
乙 还是买的!
『叁』 谁有高英培相声《钓鱼》的台词
甲: 相声这门艺术不好搞,因为它讲究说、学、逗、唱,得全能来。
乙: 对。
甲: 可是有人把我们这工作看得很简单。
乙: 是啊?
甲: 我们街坊有一位,他就是这样。他是天津人,说话天津口音。没事儿老跟我说:“唉,XXX,等着我有工夫儿,跟你们掺合掺合,行吗?”
乙: 什么叫“掺合掺合”呀?
甲: 我跟他说啦:“您可掺合不了,我们这是艺术。”他说啦:“得啦!别来这劲儿啦!嘛艺术啊,我看透啦,你们那玩意儿没嘛!”
乙: 好嘛!太轻视我们啦。
甲: 哎,他这人就这样儿,看什么工作容易,看什么工作都简单。
乙: 实际呢?
甲: 把他搁在哪儿,哪儿不行。
乙: 嘴把式!
甲: 对啦。我们院里西屋住着两家儿人家,在钢厂里工作,业余的时候儿有个共同的爱好。
乙: 爱好什么呀?
甲: 爱好钓鱼。您看,钓鱼有学问,可得懂。这是个慢性子活儿。买个鱼竿儿,来个鱼钩儿,一根儿鱼弦,来个漂儿;下好了鱼食,也许搁着,(比划手势)抽着烟,这儿看着鱼漂儿,多咱鱼漂儿往下一沉,一甩竿儿,就钓上上来啦。
乙: 对,是这意思。
甲: 慢性子活儿急脾气行么?急脾气到河边上一呆,(以下学钓鱼甩竿动作,用天津口音)走!咦,怎么没上来?走!嗯?走!咦,怎么上不来啦呢?走!好,上不来没关系,我下去吧!
乙: 他下去啦,这是钓鱼吗?
甲: 这是摸鱼哪!人家西屋两家老钓鱼去,没事在院里熬鱼吃。我说的这位他爱人看着眼馋啦,就跟他说:“唉,我说二个他爸爸!”
乙: 谁?什么叫二个他爸爸呀?
甲: 他们有个孩子,小名儿叫二个。
乙: 噢,指着孩子叫的。
甲: 对啦。“唉,我说二个他爸爸,你看人家西屋那俩大哥呀,没事老钓鱼去,回来就熬鱼吃,这玩意儿多哏儿呀。咱们甭说熬鱼啦,那怕咱们来顿鱼汤呢!”
乙: 好么,她还够馋的!
甲: 是啊,他可就接过来啦,“嘛玩意儿?我也不是吹,我不去就完啦,我要去呀,到那儿闭着眼拿个百儿八十条来!”
乙: 拿多少来?
甲: 百儿八十条来。这钓鱼有钓百儿八十条的吗?
乙: 没听说过!
甲: 他爱人一听高兴啊,“唉哟,二个他爸爸,你要能钓,明儿钓点儿来多好!”“行啦,你甭管啦,明儿我钓去吧!”还真不含糊,出去之后花六块钱买个鱼竿,一进门儿,“二个他妈妈,你给我烙个糖饼!”
乙: 干嘛?
甲: “我钓鱼去!”
乙: 噢,饿了好吃。
甲: “嗯,拿面口袋给我改个兜子。”
乙: 那干嘛呀?
甲: “搁鱼。没告诉你么,闭着眼拿个百儿八十条来!”
乙: 有把握!
甲: 还真不简单。早晨七点半走的,下午四点半回来的。
乙: 钓多少来?
甲: 一条没钓来。一进门儿他爱人就问他:“唉哟二个他爸爸,你钓来啦吗?”“钓嘛呀!别提啦,咱去晚啦!我到那儿一看哪,好家伙,这拨儿过去啦!一打听啊,明儿还来一拨啦。”
乙: 噢,明儿有一拨儿。
甲: “有嘛事儿明儿再说吧。”第二天早晨,“二个他妈妈,你给我烙俩糖饼.”
乙: 俩啦!
甲: 还是那钟点走的,又是那钟点回来的。
乙: 这回钓多少?
甲: 一条没钓来。一进门儿他爱人又问啦:“二个他爸爸,你钓来啦吗?”“钓嘛呀!我到那儿还真赶上这拨儿啦,我呀下好竿儿啦,来了几个小孩儿洗澡,噼里啪啦一扑通,又弄没啦!把我急了一身汗。我一打听,明儿还来一拨儿啦。”
乙: 好,又一拨儿。
甲: “明儿这拨儿太好了,这拨儿落到解放桥。明儿我钓去;我要钓不来,你呀挂甲:寺捞我去!”
乙: 他要自杀呀!
甲: 他要跳河!这阵同院有个姥姥正在他们屋里串门儿,打算借这个机会劝劝他:“大哥,我劝你吧!你看人家西屋俩大哥钓鱼呀,人家懂啊,人家是个慢性子。像你这急脾气,钓不来呀!你说你在院儿里说了多少大话啦!哪样儿办成啦!往后像这类话少在院儿里说,钓不来多寒碜哪!”
乙: 哎,这可是好话。
甲: 他倒急啦,“姥姥,您这怎么啦?他们钓得来我钓不来?我告诉您:明儿我钓去,明儿我钓不来,我不在这门口住啦,我搬家!我……那谁,二个他妈妈,你给我烙仨饼!”
乙: 嗐!是啊,仨饼啦吗!
甲: 第三天七点半走的,八点半他就不钓啦。
乙: 不钓啦?
甲: 扛着鱼竿儿奔鱼市儿啦,上鱼市儿去踅摸去啦!一进鱼市儿,把卖鱼的吓了一跤:“哟!这位跑我们这儿钓来啦!”他过来还问哪:“掌柜的,这多少钱一斤?”卖鱼的一看,这位怎么扛着鱼竿儿买鱼呀?“您问这个,两毛五一斤,一块钱四斤。”“两毛五……活么?”“您看,个个活。”还真不含糊,个个活。“您给我来四斤,约一块钱的。”
乙: 噢,买四斤。
甲: 人家给他称四斤。“给您搁哪儿?”“先别搁哪儿,分量够么?”“您看,四斤高高的。”“嘛四斤高高的!你再给饶一个,再来一个。”
乙: 这叫什么呀!
甲: 没办法,人家又给添一个。“给您搁哪儿?”“倒口袋里。这拨儿就算我赶上啦!
乙: 还赶上啦!
甲: 拿这鱼可就回家啦。到家就这一嗓子,把一院的全喊出来了,“我说二个他妈妈,你把大木盆给拿出来呀!好家伙,我可赶上这拨儿啦!”
乙: 这是干什么呀?
甲: 为的是让同院的知道知道他钓来啦。这么一嚷嚷呢,同院都出来啦。姥姥也出来啦。木盆往院里一搁,一放水,一倒,这鱼还真不含糊。
乙: 怎么呢?
甲: 这鱼一见水,个个活,他可就忘了一样。
乙: 什么呀?
甲: 买的鱼跟钓的鱼不一样。钓的鱼有大有小,什么鱼都有;买的鱼一般儿大。
乙: 对呀!
甲: 姥姥越看这鱼越纳闷儿,“大哥,你这鱼都一般儿大呀。”“对啦姥姥,这拨儿都一般儿大。没告诉您么,闭着眼也拿个百儿八十条么!”“不对吧?你这个别是买的吧?”就这句话,他可急啦!“嘛玩意儿,您哪?他们都钓的,到我这儿买的?我告诉您,姥姥,咱们在一院这么些年啦,咱们都是老街坊啦,照您这样说,我来个半身不遂,您在我身上可缺了大德啦!”
乙: 嗐!
甲: 他爱人一看,在这院里栽这跟头干嘛呢,打算给打个圆盘,“唉哟姥姥,您可别这么说话呀,这么大年纪,说话可真不是地方。这鱼是钓来的,是钓来的,二个他爸爸,是钓来的。这鱼可能有二斤多。”他接过来啦:“嘛玩意儿,二斤多?四斤还高高的啦!不信你问去,就这个,掌柜的还给饶一条啦!”
乙: 还是买的!
『肆』 请问高范两位的《钓鱼》的相声tv中饰演二子他爸爸的演员是哪位有没有相关介绍,谢谢
记得好像是刘德印
『伍』 网上哪里可以下载相声《钓鱼》TV就是《杨光快乐生活》中夏利她二姑出演的那个钓鱼tv
你说的是高英培、范振钰说的钓鱼吧
http://podcast.cctv.com/media.do?operation=detailmediaID=8280agMode=1这里有啊
『陆』 一个相声的名字,钓鱼的那个
名字就叫 《钓鱼》
高英培相声《钓鱼》
这里有他的视频
http://www.neacn.com/tv/play.php?id=96
甲: 相声这门艺术不好搞,因为它讲究说、学、逗、唱,得全能来。
乙: 对。
甲: 可是有人把我们这工作看得很简单。
乙: 是啊?
甲: 我们街坊有一位,他就是这样。他是天津人,说话天津口音。没事儿老跟我说:“唉,XXX,等着我有工夫儿,跟你们掺合掺合,行吗?”
乙: 什么叫“掺合掺合”呀?
甲: 我跟他说啦:“您可掺合不了,我们这是艺术。”他说啦:“得啦!别来这劲儿啦!嘛艺术啊,我看透啦,你们那玩意儿没嘛!”
乙: 好嘛!太轻视我们啦。
甲: 哎,他这人就这样儿,看什么工作容易,看什么工作都简单。
乙: 实际呢?
甲: 把他搁在哪儿,哪儿不行。
乙: 嘴把式!
甲: 对啦。我们院里西屋住着两家儿人家,在钢厂里工作,业余的时候儿有个共同的爱好。
乙: 爱好什么呀?
甲: 爱好钓鱼。您看,钓鱼有学问,可得懂。这是个慢性子活儿。买个鱼竿儿,来个鱼钩儿,一根儿鱼弦,来个漂儿;下好了鱼食,也许搁着,(比划手势)抽着烟,这儿看着鱼漂儿,多咱鱼漂儿往下一沉,一甩竿儿,就钓上上来啦。
乙: 对,是这意思。
甲: 慢性子活儿急脾气行么?急脾气到河边上一呆,(以下学钓鱼甩竿动作,用天津口音)走!咦,怎么没上来?走!嗯?走!咦,怎么上不来啦呢?走!好,上不来没关系,我下去吧!
乙: 他下去啦,这是钓鱼吗?
甲: 这是摸鱼哪!人家西屋两家老钓鱼去,没事在院里熬鱼吃。我说的这位他爱人看着眼馋啦,就跟他说:“唉,我说二个他爸爸!”
乙: 谁?什么叫二个他爸爸呀?
甲: 他们有个孩子,小名儿叫二个。
乙: 噢,指着孩子叫的。
甲: 对啦。“唉,我说二个他爸爸,你看人家西屋那俩大哥呀,没事老钓鱼去,回来就熬鱼吃,这玩意儿多哏儿呀。咱们甭说熬鱼啦,那怕咱们来顿鱼汤呢!”
乙: 好么,她还够馋的!
甲: 是啊,他可就接过来啦,“嘛玩意儿?我也不是吹,我不去就完啦,我要去呀,到那儿闭着眼拿个百儿八十条来!”
乙: 拿多少来?
甲: 百儿八十条来。这钓鱼有钓百儿八十条的吗?
乙: 没听说过!
甲: 他爱人一听高兴啊,“唉哟,二个他爸爸,你要能钓,明儿钓点儿来多好!”“行啦,你甭管啦,明儿我钓去吧!”还真不含糊,出去之后花六块钱买个鱼竿,一进门儿,“二个他妈妈,你给我烙个糖饼!”
乙: 干嘛?
甲: “我钓鱼去!”
乙: 噢,饿了好吃。
甲: “嗯,拿面口袋给我改个兜子。”
乙: 那干嘛呀?
甲: “搁鱼。没告诉你么,闭着眼拿个百儿八十条来!”
乙: 有把握!
甲: 还真不简单。早晨七点半走的,下午四点半回来的。
乙: 钓多少来?
甲: 一条没钓来。一进门儿他爱人就问他:“唉哟二个他爸爸,你钓来啦吗?”“钓嘛呀!别提啦,咱去晚啦!我到那儿一看哪,好家伙,这拨儿过去啦!一打听啊,明儿还来一拨啦。”
乙: 噢,明儿有一拨儿。
甲: “有嘛事儿明儿再说吧。”第二天早晨,“二个他妈妈,你给我烙俩糖饼.”
乙: 俩啦!
甲: 还是那钟点走的,又是那钟点回来的。
乙: 这回钓多少?
甲: 一条没钓来。一进门儿他爱人又问啦:“二个他爸爸,你钓来啦吗?”“钓嘛呀!我到那儿还真赶上这拨儿啦,我呀下好竿儿啦,来了几个小孩儿洗澡,噼里啪啦一扑通,又弄没啦!把我急了一身汗。我一打听,明儿还来一拨儿啦。”
乙: 好,又一拨儿。
甲: “明儿这拨儿太好了,这拨儿落到解放桥。明儿我钓去;我要钓不来,你呀挂甲:寺捞我去!”
乙: 他要自杀呀!
甲: 他要跳河!这阵同院有个姥姥正在他们屋里串门儿,打算借这个机会劝劝他:“大哥,我劝你吧!你看人家西屋俩大哥钓鱼呀,人家懂啊,人家是个慢性子。像你这急脾气,钓不来呀!你说你在院儿里说了多少大话啦!哪样儿办成啦!往后像这类话少在院儿里说,钓不来多寒碜哪!”
乙: 哎,这可是好话。
甲: 他倒急啦,“姥姥,您这怎么啦?他们钓得来我钓不来?我告诉您:明儿我钓去,明儿我钓不来,我不在这门口住啦,我搬家!我……那谁,二个他妈妈,你给我烙仨饼!”
乙: 嗐!是啊,仨饼啦吗!
甲: 第三天七点半走的,八点半他就不钓啦。
乙: 不钓啦?
甲: 扛着鱼竿儿奔鱼市儿啦,上鱼市儿去踅摸去啦!一进鱼市儿,把卖鱼的吓了一跤:“哟!这位跑我们这儿钓来啦!”他过来还问哪:“掌柜的,这多少钱一斤?”卖鱼的一看,这位怎么扛着鱼竿儿买鱼呀?“您问这个,两毛五一斤,一块钱四斤。”“两毛五……活么?”“您看,个个活。”还真不含糊,个个活。“您给我来四斤,约一块钱的。”
乙: 噢,买四斤。
甲: 人家给他称四斤。“给您搁哪儿?”“先别搁哪儿,分量够么?”“您看,四斤高高的。”“嘛四斤高高的!你再给饶一个,再来一个。”
乙: 这叫什么呀!
甲: 没办法,人家又给添一个。“给您搁哪儿?”“倒口袋里。这拨儿就算我赶上啦!
乙: 还赶上啦!
甲: 拿这鱼可就回家啦。到家就这一嗓子,把一院的全喊出来了,“我说二个他妈妈,你把大木盆给拿出来呀!好家伙,我可赶上这拨儿啦!”
乙: 这是干什么呀?
甲: 为的是让同院的知道知道他钓来啦。这么一嚷嚷呢,同院都出来啦。姥姥也出来啦。木盆往院里一搁,一放水,一倒,这鱼还真不含糊。
乙: 怎么呢?
甲: 这鱼一见水,个个活,他可就忘了一样。
乙: 什么呀?
甲: 买的鱼跟钓的鱼不一样。钓的鱼有大有小,什么鱼都有;买的鱼一般儿大。
乙: 对呀!
甲: 姥姥越看这鱼越纳闷儿,“大哥,你这鱼都一般儿大呀。”“对啦姥姥,这拨儿都一般儿大。没告诉您么,闭着眼也拿个百儿八十条么!”“不对吧?你这个别是买的吧?”就这句话,他可急啦!“嘛玩意儿,您哪?他们都钓的,到我这儿买的?我告诉您,姥姥,咱们在一院这么些年啦,咱们都是老街坊啦,照您这样说,我来个半身不遂,您在我身上可缺了大德啦!”
乙: 嗐!
甲: 他爱人一看,在这院里栽这跟头干嘛呢,打算给打个圆盘,“唉哟姥姥,您可别这么说话呀,这么大年纪,说话可真不是地方。这鱼是钓来的,是钓来的,二个他爸爸,是钓来的。这鱼可能有二斤多。”他接过来啦:“嘛玩意儿,二斤多?四斤还高高的啦!不信你问去,就这个,掌柜的还给饶一条啦!”
乙: 还是买的!
『柒』 相声钓鱼是哪年创作的
相声《钓鱼》
50年代初期,相声大师郭荣启先生根据天津市井流传的一个小笑话儿整理创作为相声《钓鱼》,50年代初、中期由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张庆森先生合作加工改编成对口相声(录音留世)。1958年,相声名家高英培先生、范振钰先生对这个段子进行深度改编和再创作,推出经典版相声《钓鱼》(1962年录音)。
相声名家王世臣先生、马季先生等等也说过该段。
『捌』 相声《钓鱼》台词
甲: 相声这门艺术不好搞,因为它讲究说、学、逗、唱,得全能来。
乙: 对。
甲: 可是有人把我们这工作看得很简单。
乙: 是啊?
甲: 我们街坊有一位,他就是这样。他是天津人,说话天津口音。没事儿老跟我说:“唉,XXX,等着我有工夫儿,跟你们掺合掺合,行吗?”
乙: 什么叫“掺合掺合”呀?
甲: 我跟他说啦:“您可掺合不了,我们这是艺术。”他说啦:“得啦!别来这劲儿啦!嘛艺术啊,我看透啦,你们那玩意儿没嘛!”
乙: 好嘛!太轻视我们啦。
甲: 哎,他这人就这样儿,看什么工作容易,看什么工作都简单。
乙: 实际呢?
甲: 把他搁在哪儿,哪儿不行。
乙: 嘴把式!
甲: 对啦。我们院里西屋住着两家儿人家,在钢厂里工作,业余的时候儿有个共同的爱好。
乙: 爱好什么呀?
甲: 爱好钓鱼。您看,钓鱼有学问,可得懂。这是个慢性子活儿。买个鱼竿儿,来个鱼钩儿,一根儿鱼弦,来个漂儿;下好了鱼食,也许搁着,(比划手势)抽着烟,这儿看着鱼漂儿,多咱鱼漂儿往下一沉,一甩竿儿,就钓上上来啦。
乙: 对,是这意思。
甲: 慢性子活儿急脾气行么?急脾气到河边上一呆,(以下学钓鱼甩竿动作,用天津口音)走!咦,怎么没上来?走!嗯?走!咦,怎么上不来啦呢?走!好,上不来没关系,我下去吧!
乙: 他下去啦,这是钓鱼吗?
甲: 这是摸鱼哪!人家西屋两家老钓鱼去,没事在院里熬鱼吃。我说的这位他爱人看着眼馋啦,就跟他说:“唉,我说二个他爸爸!”
乙: 谁?什么叫二个他爸爸呀?
甲: 他们有个孩子,小名儿叫二个。
乙: 噢,指着孩子叫的。
甲: 对啦。“唉,我说二个他爸爸,你看人家西屋那俩大哥呀,没事老钓鱼去,回来就熬鱼吃,这玩意儿多哏儿呀。咱们甭说熬鱼啦,那怕咱们来顿鱼汤呢!”
乙: 好么,她还够馋的!
甲: 是啊,他可就接过来啦,“嘛玩意儿?我也不是吹,我不去就完啦,我要去呀,到那儿闭着眼拿个百儿八十条来!”
乙: 拿多少来?
甲: 百儿八十条来。这钓鱼有钓百儿八十条的吗?
乙: 没听说过!
甲: 他爱人一听高兴啊,“唉哟,二个他爸爸,你要能钓,明儿钓点儿来多好!”“行啦,你甭管啦,明儿我钓去吧!”还真不含糊,出去之后花六块钱买个鱼竿,一进门儿,“二个他妈妈,你给我烙个糖饼!”
乙: 干嘛?
甲: “我钓鱼去!”
乙: 噢,饿了好吃。
甲: “嗯,拿面口袋给我改个兜子。”
乙: 那干嘛呀?
甲: “搁鱼。没告诉你么,闭着眼拿个百儿八十条来!”
乙: 有把握!
甲: 还真不简单。早晨七点半走的,下午四点半回来的。
乙: 钓多少来?
甲: 一条没钓来。一进门儿他爱人就问他:“唉哟二个他爸爸,你钓来啦吗?”“钓嘛呀!别提啦,咱去晚啦!我到那儿一看哪,好家伙,这拨儿过去啦!一打听啊,明儿还来一拨啦。”
乙: 噢,明儿有一拨儿。
甲: “有嘛事儿明儿再说吧。”第二天早晨,“二个他妈妈,你给我烙俩糖饼.”
乙: 俩啦!
甲: 还是那钟点走的,又是那钟点回来的。
乙: 这回钓多少?
甲: 一条没钓来。一进门儿他爱人又问啦:“二个他爸爸,你钓来啦吗?”“钓嘛呀!我到那儿还真赶上这拨儿啦,我呀下好竿儿啦,来了几个小孩儿洗澡,噼里啪啦一扑通,又弄没啦!把我急了一身汗。我一打听,明儿还来一拨儿啦。”
乙: 好,又一拨儿。
甲: “明儿这拨儿太好了,这拨儿落到解放桥。明儿我钓去;我要钓不来,你呀挂甲:寺捞我去!”
乙: 他要自杀呀!
甲: 他要跳河!这阵同院有个姥姥正在他们屋里串门儿,打算借这个机会劝劝他:“大哥,我劝你吧!你看人家西屋俩大哥钓鱼呀,人家懂啊,人家是个慢性子。像你这急脾气,钓不来呀!你说你在院儿里说了多少大话啦!哪样儿办成啦!往后像这类话少在院儿里说,钓不来多寒碜哪!”
乙: 哎,这可是好话。
甲: 他倒急啦,“姥姥,您这怎么啦?他们钓得来我钓不来?我告诉您:明儿我钓去,明儿我钓不来,我不在这门口住啦,我搬家!我……那谁,二个他妈妈,你给我烙仨饼!”
乙: 嗐!是啊,仨饼啦吗!
甲: 第三天七点半走的,八点半他就不钓啦。
乙: 不钓啦?
甲: 扛着鱼竿儿奔鱼市儿啦,上鱼市儿去踅摸去啦!一进鱼市儿,把卖鱼的吓了一跤:“哟!这位跑我们这儿钓来啦!”他过来还问哪:“掌柜的,这多少钱一斤?”卖鱼的一看,这位怎么扛着鱼竿儿买鱼呀?“您问这个,两毛五一斤,一块钱四斤。”“两毛五……活么?”“您看,个个活。”还真不含糊,个个活。“您给我来四斤,约一块钱的。”
乙: 噢,买四斤。
甲: 人家给他称四斤。“给您搁哪儿?”“先别搁哪儿,分量够么?”“您看,四斤高高的。”“嘛四斤高高的!你再给饶一个,再来一个。”
乙: 这叫什么呀!
甲: 没办法,人家又给添一个。“给您搁哪儿?”“倒口袋里。这拨儿就算我赶上啦!
乙: 还赶上啦!
甲: 拿这鱼可就回家啦。到家就这一嗓子,把一院的全喊出来了,“我说二个他妈妈,你把大木盆给拿出来呀!好家伙,我可赶上这拨儿啦!”
乙: 这是干什么呀?
甲: 为的是让同院的知道知道他钓来啦。这么一嚷嚷呢,同院都出来啦。姥姥也出来啦。木盆往院里一搁,一放水,一倒,这鱼还真不含糊。
乙: 怎么呢?
甲: 这鱼一见水,个个活,他可就忘了一样。
乙: 什么呀?
甲: 买的鱼跟钓的鱼不一样。钓的鱼有大有小,什么鱼都有;买的鱼一般儿大。
乙: 对呀!
甲: 姥姥越看这鱼越纳闷儿,“大哥,你这鱼都一般儿大呀。”“对啦姥姥,这拨儿都一般儿大。没告诉您么,闭着眼也拿个百儿八十条么!”“不对吧?你这个别是买的吧?”就这句话,他可急啦!“嘛玩意儿,您哪?他们都钓的,到我这儿买的?我告诉您,姥姥,咱们在一院这么些年啦,咱们都是老街坊啦,照您这样说,我来个半身不遂,您在我身上可缺了大德啦!”
乙: 嗐!
甲: 他爱人一看,在这院里栽这跟头干嘛呢,打算给打个圆盘,“唉哟姥姥,您可别这么说话呀,这么大年纪,说话可真不是地方。这鱼是钓来的,是钓来的,二个他爸爸,是钓来的。这鱼可能有二斤多。”他接过来啦:“嘛玩意儿,二斤多?四斤还高高的啦!不信你问去,就这个,掌柜的还给饶一条啦!”
乙: 还是买的!
『玖』 钓鱼相声
第一天带了一个糖饼,第二天带了两个糖饼,第三天带了三个糖饼,鱼没钓着饭量见涨。
我和别人打听了,明天过一拨大鱼。
姥姥说:你钓的鱼都一边大,别是买的吧。
每次听完这段相声我都捧腹大笑,但是仔细琢摩之后,又为主人公感到不平,相声的包袱在不会钓鱼的人看来的确可笑,不但饭量见涨,还说明天过一拨大鱼,最后还骗人,把买的说成钓的。但是这些包袱却经受不住仔细推敲,为此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于糖饼的看法
在这部作品发表的时候,我国还在实行粮食配给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有定量的,北京市的待遇比较好,百分之四十的白面,百分之四十的大米,百分之二十的杂粗粮。当时作者所在的天津如何配给就不大清楚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在钓鱼的时候带着糖饼已经是比较奢侈了。食用油和肉在当时也是有定量的。
第一天带了一个糖饼,第二天带了两个糖饼,第三天带了三个糖饼,鱼没钓着饭量见涨。
钓鱼是一种体育活动,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补充能量和水分是非常必要的。许多平日不大运动的人在参加运动之后,都会有饭量增加的体会。所以,第一天带了一个糖饼,第二天带了两个糖饼,第三天带了三个糖饼,饭量见涨,这应该是很正常的现象。
那个时候出行钓鱼,生活水平比较高的人带着糖饼或葱花饼,许多人就是两个窝头加一块咸菜,当时在家里吃饭也是这些食品,最多也就增加一两个缺油少肉的炒青菜。在运动以后增加饭量应该是一种好事,也是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在那个低营养的年代,很难吃到其他营养品,就只能增加饭量了。
糖饼除了吃以外还有什么作用
记得1987年4月初,我在北京平谷县西峪水库钓鱼,那时水库刚刚解冻不久,水边还有许多残留的冰茬,据说是水库里的网箱破了,跑了许多鱼。
今天的收获真不错,鱼饵只要一落底,就会被鱼群围住,往往在你绷紧海杆钓线的时候,鱼竿就弯腰了。我携带的窝头鱼饵已经快要用完了,水库周边又没有卖窝头的,(那个时候商品鱼饵还没有问世)鱼饵用完了怎么办呢?
那天我用的鱼饵很简单,就是窝头加白糖,经过仔细搓揉增加黏度以后挂在鱼钩上,我用的是海杆加爆炸钩组,在每一个鱼钩上挂上鱼饵,俗称打葡萄珠。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一边咬着糖饼,一边为缺少鱼饵发愁,我该怎么办呢?无意识的撕下一块糖饼在手里揉搓着,看到手里的面球,我意识到有了答案。先不吃饭了,把几个糖饼面球挂在鱼钩上打进水里,试一试它的效果如何。鱼竿弯腰了,一竿钓上来两条鲤鱼。
试验成功了,我的心里边这个美劲就不用提了,糖饼我不吃了,都留给鱼吃,只要能上鱼,我饿一两顿没关系。
太阳已经到了山顶上,天快要黑了,我回家还有三个多小时的路程,该回家了。当我把鱼护费力的从水里拉出来以后,我又开始发愁了,这一百多斤鱼我该怎么处理呢?用我的50摩托车是很难带回家去的。
遇到了索食性洄游的鱼群
我和别人打听了,明天过一拨大鱼。
姥姥说:你钓的鱼都一边大,别是买的吧。
钓鱼的时候有成拨的鱼吗?相声的作者是天津人,他垂钓的大多为天津附近的自然水域,面积都不太大,水也不太深,估计还有大量的水生植物,所以鱼群摄食主要受时间限制,一过时间就不爱吃食了。由于水面窄小,鱼群很难形成索食性洄游,所以赶拨的问题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钓到的鱼一般大小,这可能吗?看完下面的故事,您就会有新的体会了。
在大型水域中生活的中上层鱼类,大多有索食性洄游的习惯,它们按照自己的不同习性,在水域的周边做不定期的洄游。每群鱼的个体大小基本上一致,每个鱼群的主体都是同一种鱼。
以前在北京密云水库钓鱼,的确有论“拨”的现象发生,假如您没有赶上这一拨,就只能钓到那些具有长期户口的鱼,如果您赶上了那一拨具有流动户口的鱼,您就抡圆了玩儿吧,直到您厌烦和疲劳到极点再停止。
1975年,我的几位同事到密云水库去玩儿,就赶上了一拨索食性洄游的鲂鱼,每条都有一斤左右。这群鱼有多少条呢?谁也查不清楚。这群鱼路过的时候,水体改变了颜色,从水底到水面都有鱼在游动。只要鱼钩上的鱼饵一落在水面上,鱼钩就会被鱼吃进嘴里,从用海杆改用手竿,从钓底改为钓浮,一直到累得拉不动鱼竿为止。
他们是星期六晚上在密云火车站下的火车,又步行了二十里路到水库,原打算星期天下午返程,结果第二天早上就遇到了鱼群。浩大的鱼群啊,鱼多得不计其数,钓啊!快钓啊!可赶上这拨了,大家高兴到了极点。鱼漂已经失去了作用,鱼漂变成了耽误时间的废物,只要把鱼钩抛到水面上就能上鱼,谁还使用鱼漂呢。那个时候,市场上没有现在的这种直径半米的鱼护,大家的鱼护也就一米多长,装个三五十斤鱼,所以鱼护很快就满了。没办法,只能先把鱼护里边的小一些的鱼放掉,然后一边钓一边放,钓一条放一条,只是把最大的鱼留下。
好过瘾啊,好高兴,总算赶上这拨鱼了。时间到了,该收竿了,没有人张罗收竿,好容易赶上这个机会,先过足了瘾再说。
天块黑了,鱼护里边没有地方了,就把裤子脱下来放鱼,所有能放鱼的容器都放满了,所有的人也累趴下了。再想回家已经不可能了,只有等明天上午的火车了。
天黑了,鱼群依旧在游动着,水边已经没有人钓鱼了,大家疲倦的躺在地上和帐篷里,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没有人做饭,所有的人都懒得起床,浑身上下每块肌肉都在疼痛,抬起胳膊已经变成了一件令人非常痛苦的事情,浑身上下没有不难受的部位,每走动一步都回使人感到难受。该回家了,到火车站的路程变得那么遥远,何况还要背着那些鱼和渔具,但愿老天保佑,能够搭到一部顺风汽车。水里边的鱼吗,就留给别人钓吧。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怎么才能顺利地回家。
在那个年代,在城市里打出租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在远郊区根本没有出租车可打,“打的”这个名词过了多年以后才出现。
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再也找不到这种机会,再也不能梦幻似的垂钓了。
几十年过去了,相声的主人公一直在蒙受着不白之冤,虽然他不大会钓鱼,但是他所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拾』 请问大家,谁知道那个相声TV叫什么名字内容:轧我脚了 应该压你嘴。。。最好提供FLASH,谢谢
马志明抄最经典的作品之袭一,相声<<纠纷>>
还是这个地址更快一些:http://www.7751.com/yy/list/8894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