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行二
『壹』 郭德纲和于谦的辈分关系
郭德纲和于谦在德云社成立之前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辈分,和进德云社没有关系。98年郭德纲、李菁、张文顺三个人合作成立了北京相声大会。一直到2003年,北京相声大会才更名为德云社。有了属于自己的社团,总归是要收徒弟的。为了便于区分收徒的时间,张文顺给了郭德纲八个字“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来代表每一科。这样算来,一共是八科的学员。
而相应地,之所以于谦能够引荐郭德纲认识侯耀文,原因是于谦的师父是石富宽。
而石富宽和侯耀文则是一对儿有名气的老搭档。石富宽在相声门里面和侯耀文是同辈分。则于谦和郭德纲自然也是同样的辈分。都属明字辈。
『贰』 于谦明明是一位忠臣,可为什么明英宗还是要杀掉他呢
明英宗朱祁镇在明朝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奇葩皇帝,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俘虏的皇帝,曾两次登基,第一次当皇帝后宠幸大太监王振。非要听从王振的意见,御驾亲征去跟蒙古人死磕,结果悲剧了,遇到了土木堡之变。不但自己的二三十万人马全军覆没,而且自己成了阶下囚。瓦剌首领也先这可逮到宝贝了,拉着明英宗到处发号施令,敲诈勒索。也先也是深入研究了大明王朝子民的心理动态的,反正皇帝在我手里面,如果你们不听从皇帝的命令,那就是欺君罔上之罪。
明英宗急急忙忙杀掉了才能卓越的大臣于谦,曾对着自己的大臣们说,于谦是一个正直的大臣,死后没有多余的财产,如果于谦活着的话,北面的蒙古人也不会那么嚣张,可见他是很后悔自己杀了于谦的,但是当时的情况他不杀是不可能的。于谦当时已经没有了政治势力,朱祁钰已经不可能重新来抢皇帝,朱祁钰还没有儿子,只能说朱祁镇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借杀掉于谦甩锅给石亨等三人,进一步收拾掉石亨等三人,为其儿子继位铺路修桥。厉害,果然厉害!
『叁』 于谦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
古语有云:“忠臣不事二主。”但如果一位智勇双全的大臣发现他所尊奉的是一个不辨忠奸的昏君,他就会陷入难以抉择的两难境地。在国难当头之际,于谦作出了坚定的选择,由此保全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而等待于谦的又是什么呢?
在美丽如画的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安息着两位中国古代著名的人物,他们虽处不同朝代,但有颇多共同之处:同样品性高洁,赤胆忠心;同样功高盖世,名震四方;也同样功高不赏,惨死在“莫须有”的冤狱之下。其中一位就是宋代著名的抗金将领,曾以“岳家军”驰骋中原,令金朝军队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岳飞。另一位便是明代大臣于谦。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即今杭州市)人。他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行文泉涌,为诗清丽。他仰慕古代正气凛然的仁人志士,特别钦敬钟爱南宋名臣文天祥,立志为国家兴亡赴汤蹈火而在所不惜。他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考取进士,从此踏上宦途。在任御史期间,曾出按江西,平反冤狱数百起,赢得明宣宗的信任,超迁兵部右侍郎,出巡河南、山西等地。所到之处,延访父老,体恤民间疾苦,变革害民弊政,威惠流行,远近称颂。离职之时,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于谦者以千数。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一场突发事变使明王朝濒于崩溃的边缘,于谦正是在这场变乱中力挽狂澜,名震中外,立下不世之功。这就是“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的缘起要从宦官王振专权说起。王振为蔚州(今河北蔚县)人,儒士出身,曾为教官。后自行净身进入皇家内书院,得到明宣宗的赏识,遣往东宫侍奉英宗读书。明宣宗去世后,即位的英宗年方9岁。朝中大事由先朝重臣主持,王振善于伪装,使“三杨”(即杨士奇、杨溥、杨荣)等阁臣对其人颇有好感,而年幼的英宗在其恩威并施的训导下,不免对他畏惧三分,只呼“先生”而不敢称其名。后来,“三杨”等重臣因年迈体衰,难以继续总揽大权,便给王振造成了广植私党、干预朝政的时机。一次,英宗大宴群臣,按祖训“宦官不得出席朝宴”,没想到王振在内宫大发雷霆。英宗心惊肉跳,赶忙大开宫门、请他参加,文武百官也起身相迎。王振在朝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明代宦官独擅专权,正是从王振开始的。
王振擅权最重要的方式便是控制年幼的英宗,从英宗即位伊始,王振就通过暗中唆使来影响朝政。为了让朝臣感到他的作用,王振时常指使英宗苛责群臣。如兵部尚书王骥奉诏议边疆之事,因故5日没有答复,王振就让英宗召来王骥训斥道:“卿等欺朕年幼耶?”即下令逮捕入狱。朝中言官为讨好王振,经常无端弹劾百官,“自公侯驸马及尚书都御史以下,无不被劾,或下狱,或荷校,至谴谪殆无虚岁”。王振专权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利用锦衣卫的淫威。他任命其侄王山为锦衣卫指挥同知、王林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对那些不满其擅权蠹政的官员,凭空捏造罪名,残酷迫害,使得文武百官惊恐不已,更有一些趋炎附势的大臣拼命向其献媚讨好,以避一死。公侯勋戚均感自身难保,恭称王振为“翁父”。
王振专擅使朝野充满乌烟瘴气,而此时北方边界形势日益紧张起来。蒙古瓦剌部强盛,经常向明朝边境发动袭击。本来,明朝初年,政府在击溃元朝残余势力之后,曾在北部及西北部设置由少数部族首领管辖的卫所,瓦剌部崛起后,便逐渐向这些卫所发动进攻,而英宗及王振等人反应迟缓,使得瓦剌部占据了北方及西北部大片区域。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瓦剌掌权太师也先借口明朝皇帝失信,不许与之联姻,统率各部向明朝内地大举进犯。其中也先亲率一路人马进攻明朝“九边”重镇大同,结果明朝守军不敌,雁门关外城堡纷纷陷落。
王振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大喜功。面对边关严峻的形势,他不是统筹部署,调集各路军队组织强有力的反击,而是盲目轻敌,以为“边夷”小敌,不堪一击。为建立不朽之奇功,他极力怂恿英宗亲统大军北征。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与其他文武百官力谏:在没有弄清敌情之前,“六师不宜轻出”。但英宗与王振却一意孤行,仓促准备之后,他们于七月十六日率五十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北上。这暂时凑集的乌合之众多是京中守御之兵,久无训练,出师后又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常常内部自相惊扰,士气低落。路过居庸关时,群臣就开始劝谏英宗缓行,英宗惑于王振之言,执意不听。至宣府后,风雨交加,前线屡报也先大军步步进逼,王振不仅不听群臣劝解,反而大发雷霆,责辱上谏者。但到邻近大同的阳和(今山西阳高县)境内,看到被也先杀戮的明朝士兵尸横遍野,救援军士惊恐不已,再加上准备不足,军中已经乏粮,人心大为涣解,毫无战意。
明军进到大同后,狡猾的也先主动后撤,试图引诱明军深入。王振以为也先因胆怯而后退,想乘势追击。但其同党原大同监军郭敬向他详细汇报了也先大军的凶猛,明确指出此系也先的诱兵之计。王振不禁内心惊惧,同意撤军。但在撤军路线上又起风波。王振起先想让英宗至其故乡蔚州,藉此光耀门庭,故决定从紫荆关退兵,但行至中途,王振又担心大军路过,践踏了他家地里的庄稼,临时改道宣府,军士迂回奔走,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而此时,也先已率大军追袭而来。明朝断后阻敌之兵均遭惨败,局势愈来愈危急。当明朝残军仓皇逃至土木堡之时,王振却坚持暂时屯驻。而此地距怀来县城仅20里,王振刚愎自用,不听大臣劝谏,结果被又中也先之计,蒙古大军团团包围。明军无水,饥渴难耐。王振妄图趁也先稍退时移营就水,便离开了刚刚筑就的壕堑。没料到也先大军乘机四面杀来,明军崩溃,一发而不可收拾。50万大军灰飞烟灭,死尸遍野,惨不忍睹。明英宗被俘,王振被怒不可遏的护卫将军樊忠以锤击死。这场惨败就是明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英宗与王振出征之时,特命其弟朱祁钰留守京师,其实乃太皇太后张氏主掌朝政。“土木之变”发生后,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英宗北征所带50万人为京师守御之精锐,当时北京城内所剩疲卒赢旅不足10万,人心骚动不安,大臣徐理(后改名徐有贞)等人倡言迁都,于谦身为兵部侍郎,留守北京,闻听此言,厉声喝道:“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前朝南渡之事乎?请速召勤王兵,誓以死守。”其余文武及太监也赞同于谦之言。张太后这才打消了迁都的念头,决意坚守北京。消息传出,京城官民才开始恢复平静。张太后命郕王朱祁钰总制朝政。
谁也没有想到,朱祁钰摄朝第一日,风波骤起。不少朝臣痛定思痛,对王振的专断胡为切齿仇恨,右都御史陈镒等人在朱祁钰上朝之时,上前失声痛哭,请求族诛王振,以谢天下。王振死党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叱令群臣退下。给事中王骇扑上前去抓住马顺的头发,张口咬其肉,并骂道:“汝倚王振作威作福,今日还敢如此!”怒不可遏的文武百官忍无可忍,一涌而上,围住马顺,拳脚齐下,马顺立即毙命。当时场面混乱已极,马顺手下卫士与群臣对峙,如不制止,将无法收拾。郕王朱祁钰手足无措,欲起身回宫。在场的于谦挺身而出,上前护住朱祁钰,请他宣谕群臣道:“马顺罪当加诛,殴击者不加追究。”闻听此谕,文武百官才镇静下来。混乱之中,于谦袍袖均被撕裂。紧接着,朱祁钰又命捕来王振死党王山,押至刑场处死,下诏将王振家族无少长皆斩,籍没其家私,抄得金银六十余库,珠宝无数。京师官民无不欢悦,奔走相告。
在这一系列突发事变中,于谦正义凛然,当机立断,受到朝野人士的崇敬。当时德高望重的吏部尚书王直拉住于谦的手,感慨万千:“国家危难之时,正赖于公辈支撑。今日之事,虽有百个王直,又有何用!”众望所归,于谦也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数上守御之策,郕王朱祁钰全部点赞。于谦预计,也先在“土木之变”后,俘持英宗,必定借中原混乱之际,长驱南犯。京师兵寡,必须四出募兵增援。另一方面,北京要做好一切防御准备。缮器甲,修战具,分兵把守京师九门,在城郭之外屯扎,将附郭居民迁人城内。同时,选用一批有才干的文武官员以充重任。于谦慨然承诺:“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之罪。”这种临危不避艰难的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朱祁钰,因而对于谦言听计从。
其实,在“土木之变”英宗被俘后,一件最敏感、也最棘手的问题已摆在文武百官面前。“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中,国君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是国家一切权力与利益的化身与主宰。而明英宗的被俘就使得明王朝陷于极度尴尬之中,国君与王朝实体发生了分离。英宗被掳,在蒙古人的逼迫下,频频向明朝各地索要财物,甚至要求守军开关相迎,使得明朝官民无可奈何,左右为难。如瓦剌军拥英宗到大同城外,守将郭登闭关不纳,英宗遣人口谕郭登道:“朕与汝有姻亲之谊,为何拒朕如此?”郭登慨然回奏道:“臣奉命守城,不知其他。”英宗深恨之。可见,明朝诸臣已陷入忠于君王还是捍卫社稷的困惑之中,郭登刚烈,拒而不纳,其实就是做出了舍君主保江山的选择,这当然承担了极大的风险,英宗还是王朝的皇帝,抗旨不遵、欺君犯上均是大逆不道的罪行。
另一方面,张太后在得知英宗被俘之后,意识到“神器不可无主”,为了稳定百官情绪及避免发生皇位之争,抢先定议立英宗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令廊王朱祁钰辅政。朱见深年仅2岁,朱祁钰并无大权在握,指挥调动力不从心,各地守军均处于观望之中,无所适从。而也先挟持英宗四处索要财物后北归,暂事休息,但不久定会卷土重来,如英宗被胁持同征,将会使于谦等人的努力付之东流。北京只能拱手相让。随从英宗的宦官喜宁被俘后,不仅将中原机密军情泄露给也先,而且为也先出计,教其奉英宗至边关,胁迫守将开关,并下诏命总兵官出迎,趁机擒捉,这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占据北部中国。也先大喜过望,决定依计而行。
残酷的现实逼迫明朝文武做出明确的抉择,于谦等人审时度势,斟酌利弊,终于在九月初一联合奏请张太后道:“英皇被掳,皇太子年幼,古人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定大计,以安社稷。”主张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张太后应允,于谦等群臣便以太后之命谕告朱祁钰,令登大位。据说,朱祁钰惊慌之下再三谦让,甚至逃回自己的府邸。于谦等文武大臣苦苦恳求,于谦道:“吾等并非出于私心,欲冒拥戴之功,而是为社稷的安危着想。”恰巧此时都指挥岳谦出使而还,口传英宗之旨,因廊王贤明老成,命即皇位以继奉祀。朱祁钰这才答应下来,于九月六日登基,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帝,以次年为景泰元年(1540年),朱祁钰是为景泰皇帝(或称代宗)。
事实证明,于谦等文武百官的估计是完全正确的,景泰帝的及时登基挫败了也先等人的阴谋。十月初一,也先果率瓦剌大军拥挟英宗再临大同城下,谎称奉送上皇返京,令郭登等守将开关迎接。郭登严命军卒戒备,并遣使告也先道:“赖天地宗社之灵的佑护,国家已有帝王矣。”也先不敢强攻,只好绕过大同继续南进。郭登立即派人往北京告急,京师闻讯,全城戒严。朱祁钰一方面下诏令诸位藩王遣兵入京勤王,另一方面命于谦提督诸营将士,全权负责节制,都指挥以下不听命者,可以先斩后奏。当时也有人不满朱祁钰给予于谦太大的权力,太监兴安辩解道:“为国分忧,如于公者宁有几人!”确实,“土木之变”后,于谦临危受命,日夜操劳,不仅为朱祁钰及朝中文武所依赖,而且对鼓舞京中军民士气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被于谦弹劾的一些不称职的大臣,自然对于谦非常嫉恨。当朱祁钰与满朝文武商议防御对策之时,于谦又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总兵官石亨建议尽闭京城九门,不出城迎战,藉此来拖垮瓦剌军队。于谦表示反对,认为也先气焰嚣张,如不出战,更使其感到有恃无恐,因此主张明朝守军全部到城外迎敌。这一对策得到了朱祁钰及文武大臣的支持。
根据这一对策,于谦将京城守军二十余万全部列营于京师九门之外,尽闭城门,表示誓死一战,决不后退之意。于谦与石亨等人驻扎于德胜门外,正当兵锋之处。同时下令:“临阵之时,将领先退,斩其将;军卒不听指挥先退,后队斩前队。”身为主帅的于谦全副甲胄,处处身先士卒,亲至阵前,慷慨陈词,声泪俱下,晓谕三军将士以忠义报国。明朝守军极为振奋,士气高昂,发誓要与瓦剌军死战,与京师共存亡。
就在明朝守军严阵以待之时,瓦剌大军也进逼到北京城外。十月十一日,也先等人挟持英宗登上土城,叛敌宦官喜宁唆使也先令明朝大臣出迎圣驾。景泰帝朱祁钰无奈,派王复、赵荣等人出城朝见。也先嫌这二人官小,要求于谦、石亨、王直等大臣出面,且索要金帛以万万计。景泰帝与一些大臣慑于也先等人的蛮横,有心议和,但于谦坚决反对,誓与之决战。当瓦剌骑兵进攻德胜门时,于谦设伏兵,诱敌深入,然后出其不意,合围痛击,瓦剌军伤亡惨重。其他各处明朝军队也取得了胜利。当瓦剌军士回到土城一带,这一带居民登上屋顶,以瓦片痛击敌军,明朝援军又及时赶到,瓦刺军队被迫后撤。
与此同时、攻打居庸关的瓦剌军队也遭重挫,消息传来,也先惊惶不已。又听到明朝各地援军也将赶到,也先已无心再战,拔营起寨,撤围北遁。明朝的北京保卫战获得了重大胜利,为了奖励于谦、石亨等人的功劳,特封石亨为武清侯,于谦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的失败引发了瓦剌内部固有的矛盾。可汗脱脱不花不满也先的专权。遣使与明朝通好,景泰帝依从大臣之议,厚加赏赐以图离间。也先虽有此败,实力并无大耗,在喜宁的撺掇之下,又向明朝边境发动攻击。没想到在大同,明朝守将郭登出奇计,以800骑大破瓦剌军,以功封定襄侯。身陷敌营的英宗也十分痛恨喜宁诱敌寇边,设计使其至北京索要财物,密信谕边臣擒之,结果,喜宁被诛。从此也先因不明各地军情,不敢轻举妄动。脱脱不花等人与明朝通好后,先后撤回了所部兵马,也先在频频受挫之后,也无心再战,于是开始以归还英宗为条件,与明廷进行和谈。至此,应该说,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明廷上下来不及庆功行赏,就在和议及迎取英宗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起先,也先以英宗为要挟,常以和议为敲诈的方式,明朝君臣多次予以坚决回绝,但这次也先遣使奉书前来议和,显然是有一些诚意,这倒使明朝君臣着实为难。大臣王直率群臣上言:“也先请还上皇,与我和议,确为转祸为福之机,请应允其请,迎回圣驾。”没想到这一席话正好触痛了景泰帝的心病。“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迎回英宗必然引起皇位之争,景泰帝为英宗之弟,理应让出大位,可这当然是景泰帝极不情愿的事。因此,景泰帝以也先多次借和议相欺诈为由,加以拒绝。可是不久,瓦剌使者又至,王直等人又上奏道:“太上皇蒙尘朔北,理应迎回,莫贻他日之悔。”景帝顿时不悦道:“朕并非贪恋大位,当初是诸位拥戴,固非朕本意。”此言一出,在场的文武百官瞠目结舌,不敢再言语。
显然,景泰帝是将迎英宗回銮与迎英宗复位等同起来,这是最敏感又最棘手的问题,景泰帝是在逼迫群臣对这一根本问题作出答复,文武百官自然语塞,不敢妄言。在一片寂静之中,于谦当机立断,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词矣。”景泰帝闻听此言,喜上心头,不觉和颜悦色地说道:“从汝,从汝。”至此才议定奉迎之事。于谦的抉择无疑是明智而可行的,如果没有明确景泰帝的合法合理地位,片面强调奉迎英宗,必将导致新的皇位之争,以弟让兄,顺情合理,这当然是景泰帝所无法接受的。而另一方面只顺从景泰帝之意,拒绝奉迎英宗,于情理不合,必遭天下吏民耻笑。故而,于谦首先承认景泰帝的合法地位不可动摇,令景泰帝消除疑虑,同时指出奉迎为情理中事,不得不行,这使得景泰帝也无法拒绝。
于谦的建议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案,但其倾向性也是相当明显的。自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后,于谦便一直主张“社稷为重,君为轻”,这是敦促景泰帝即位的重要理由,根据这一观点,社稷高于一切,君王可以更改。正是在这一主张的支持下,于谦等人拥立景泰帝,保卫北京,彻底粉碎了也先、喜宁等人以英宗为要挟的图谋。在国家危难之时,作出明确的选择,力挽狂澜,使大明王朝逃过了自开国以后最大的一场劫难,于谦居功甚伟,其临危不乱的抉择也是无可挑剔的。这也是导致也先放归英宗的最主要的因素。
但是,英宗有望回銮之时也正是于谦等人更为尴尬之日。社稷安然无恙,而君王却只能有一位,于谦毅然选择了景泰帝,也就将自己的命运与景泰帝联系在一起了。其他文武大臣犹豫不决,首鼠两端,在这两难的选择中徘徊。以刚烈著称的于谦自然不会作此妇孺情态,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鲜明的态度虽然无可厚非,但他本人必须承担由此招来的风险。英宗就对于谦“社稷为重,君为轻”之言一直耿耿于怀。
景泰帝不愿意其兄回归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就在廷议完毕之后,还使太监兴安出面声色俱厉地斥责群臣:“公等欲报使塞上,谁能担当此任,难道他想以此成为文天祥与富弼吗?”在场的老臣王直忍无可忍地回答道:“臣等既食国家俸禄,难道能够临难退缩?”兴安这才无话可说。礼科都给事中李实慨然请行,景泰帝下诏升李实为礼部侍郎,与罗绮、马显等人一同前往。但李实拿到景泰帝致也先敕书后,发现其中并无迎取英宗之言。大惊失色,急请入宫求见。途中遇到兴安,兴安斥责道:“你只管奉敕前往,其余事体休得干预!”李实无可奈何,索然而返。
李实等人到达瓦剌大营之后,也先即命前往参见英宗。君臣相见不免感泣不已,尔后,朱祁镇迫不及待地询问:“我在此已有一年,为何朝廷不迎我回?”又道:“你们回复当今皇帝并文武群臣,我回去之后,看守祖宗陵寝也可,做一百姓也可。”这表明朱祁镇当时一心只想回到北京。李实见到也先后,也先也讲道:“皇帝敕书中只讲和议,并无奉归太上皇之意。他留在这里,只是一个闲人,我还你们,也好图一个千载美名。请回去奏知当今皇帝,务差太监及老臣来接。”可见,也先交还朱祁镇的态度是相当明确的。李实自然有苦难言。
在群臣的推动下,景泰帝无奈,又派杨善领衔出使。而这次敕书之中依然没有奉迎英宗之语。杨善见到也先后,也先不免困惑,幸而杨善机智巧辩,他解释道:“吾君乃欲成就阁下之美名。若敕书明载。公等就是无奈迫于君命而为之,如何能显现公等求和的诚心?”也先闻之大喜,同意放归朱祁镇。可见,英宗朱祁镇的回归并非景泰帝之意。明清史专家孟森曾精辟地分析道:“(《明史》)以此归功于(杨)善之辞令,辞令特实力之外表耳!不有主战之君相。戮力之诸将,敌岂口舌所能挫?此古今论交涉之标准也!”
英宗回归可谓是历经磨难,不幸之中的万幸。本应该是“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皆大欢喜之事,但由于景泰帝的度量狭小,猜忌过甚,使明廷迎接太上皇之事一波三折,这必然使落难的朱祁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英宗被瓦剌人放还,其身为太上皇,理应隆重相迎,而景泰帝传旨以“一舆二马”迎于居庸关,至北京安定门再易法驾。给事中刘福上言此礼太薄,景泰帝回答说:“昨得太上皇书信,要求迎驾礼从简,朕岂能违背其意!”满朝文武吓得不敢出声,恰巧此时千户龚遂荣上书,再请厚待英宗,王直等人将书呈上,再次进言,景泰帝极不高兴地加以拒绝。
英宗朱祁镇好不容易回到北京之后,日子并不好过,景泰帝十分担心他争夺皇位,迎回之后,使居南宫,开始了实际上的软禁。景泰帝不许朝臣拜见英宗,也不许英宗与大臣私自往来。在“土木之变”之前,朱祁镇毕竟已做了14年的皇帝,在瓦剌军中只有一年左右的光景,“虎走威犹在”,他对群臣的影响是难以忽视的,景泰帝不得不防。景泰帝的另一桩心事便是英宗长子朱见深犹为皇太子,因而他一心想易储,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贴身太监知道景泰帝之心,便向诸大臣进行试探。恰巧,有一位广西土官因犯杀人罪,害怕朝廷处置,便上书谴责朱祁镇误国,请易东宫以安天下。景泰帝闻之大喜,召集群臣进行商议。在场群臣默不作声之时,太监兴安倡言同意者签名,群臣不敢公开反对,一一签名,名正言顺地立朱见济为太子,原太子改封为沂王。
当时,于谦作为景泰帝仰赖的重臣之一,努力加强京师防御力量,以确保北京的安全。他集中力量改革京营兵制。其中创立的“团营”,是对明朝军事建设的重要贡献。明朝京师守军分为五军、三千、神机等三大营,由于创置年代各异,自成体系,互不相属。于谦在三大营中选出10万精兵,分5营团操,后扩为10营。组织严密,层层节制,10营设一总兵官,直属兵部统辖。于谦的改革大大增强了明军的战斗力。
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景泰帝似乎稳坐大明天下了,由“土木之变”引发的困厄似乎也烟消云散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另一场灾难悄然而至。景泰帝四年(1453年),新立太子朱见济忽然病死,皇储之事再次让景泰帝大伤脑筋。因为他只有这一个儿子,有些不知趣的官员即上疏请求复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不由得使景泰帝恼羞成怒,下旨严刑拷讯。另一方面更加强了对南宫朱祁镇的监视与控制。时至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一病不起,东宫太子还未确定,这引起了群臣的焦虑,景泰帝坚持不肯放弃帝位。于谦率文武大臣日日上疏请求尽早决定东官储位,可景泰帝迟迟不予答复,只答应正月十七日上朝时定议。而就在十七日早朝之前,发生了明史上有名的“夺门之变”,深居南宫的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人密谋下重登皇位,故又称“南宫复辟”。
事前,石亨曾至景泰帝病榻前探视,看到景泰帝并无康复希望,又风闻王直等重臣有复立朱见深之意,便与张杌、杨善及太监曹吉祥等人密议,认为复立东宫不如使太上皇(朱祁镇)复位,可邀功赏。他们将此议谋于太常卿许彬,许彬深表赞同,并推荐“善奇策”的徐有贞。徐有贞得知此事后,要求石亨等人必先取得朱祁镇本人的同意,至正月十六日,石亨等人又找到徐有贞,告知已得到太上皇的首肯,徐有贞在观看天象之后,决定当夜动手。
景泰帝早已决定十七日上朝,于谦、王直等朝臣也联合写好奏疏,请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就在此时,石亨、徐有贞等人抢先一步,采取了行动。他们率家兵混在守御军士之中,趁暮色进入大内,到南宫门外,门锢不开,便指挥兵丁悬巨木毁墙而入,用辇将朱祁镇抬至东华门,守门者拒而不纳,朱祁镇宣言道:“我太上皇也。”守门者畏惧,开门放行。徐有贞等人进入奉天殿之后,鸣鼓开门。当时,等待早朝的百官正在班房等候,忽闻殿上大乱,震愕不已,徐有贞大声宣布:“太上皇复位矣!”令百官朝贺。朱祁镇也宣谕群臣各就其位如故。徐有贞被命入内阁,参与机务。
“夺门之变”后,于谦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其实于谦并没有公开反对英宗复位,但是英宗复出自然要小试牛刀,杀一儆百,以重现往日的威严,策划“夺门之变”的几个人既为了证明自己行动的正当,也为了震慑文武百官的不满情绪,于是,于谦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牺牲者。这次“夺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徐有贞。就是在“土木之变”爆发后倡言迁都的翰林侍讲徐理,这一建议遭到以于谦为首的文武大臣的一致痛斥,并当场被太监金英等赶出朝堂。这莫大的羞辱使得他万分难堪,恼羞成怒,对于谦等人怀有切齿的仇恨。景泰帝对徐理也十分鄙薄,这自然就影响了徐理本人的升迁。一次,徐理极想得到祭酒的官位,景泰帝审阅卷宗时说道:“此人就是那位主议南迁的徐理吗!朕看此人为人奸诈,包藏祸心,以其为祭酒,将败坏诸生的心术。”予以断然拒绝。而当时景泰帝特重于谦,尤其在官员的任免选拔上更是言听计从,徐理以为是于谦从中作梗,对于谦的怨恨与日俱增。尔后,徐理巴结大臣陈循,陈循劝其更名以瞒过景泰帝,徐理便改名为徐有贞,果然瞒过了景泰帝,方得到擢用。“夺门之变”后大权在握的徐有贞为雪耻报仇,自然首先拿于谦开刀。
“夺门之变”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石亨,本是于谦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于谦对其有知遇之恩,按理说,他对于谦应知恩图报,但因于谦性格过于刚直无私,与石亨的关系也相当紧张。如在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石亨被封武清侯,总制京师兵马;而于谦居功第一,只是官加少保,由二品进至一品。石亨不免心中有愧,便有意推荐于谦之子于冕为官,于谦坚决拒绝。他说:“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臣子不能顾及私恩。石亨虽位至大将,但没有为国家举荐人才,而单独推荐臣之子,必遭非议。臣对于军功力避侥幸,绝不敢对亲子滥行功赏。”“纵然臣想为子求官,也应亲自向圣上求情,何必假石亨之手。”于谦的这些话义正辞严,掷地有声,但石亨听后却极为恼怒,因为于谦不仅不领情,却反过来在景泰帝面前揭他的老底与不良用心。石亨本人虽为武将,但禀性贪鄙,于谦并非不知,只是国家用人之日,不好求全责备,且于谦素来功过分明,不树私恩。后石亨侄子石彪贪暴不法,于谦上奏弹劾,石彪被斥谪守大同,石亨更加恼怒不已,早欲伺机报复。
于谦忧国忘家,特别是在瓦剌大军南侵之时。常常以朝房为寓舍,不回家休息。他曾与太监
『肆』 郭德纲相声于谦捡行
北京你好~ 这是于谦家的家规~~
『伍』 郭德纲和于谦最后说了一段行酒令的是哪段相声啊
是十五周年庆典的是吗? 说的是小偷偷东西没人举报 艺术团长吃饭不要钱和说相声的不会说相声?
『陆』 于谦有什么主要事迹
1 于谦
于谦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将。
于谦少年时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习读八股制艺,还努力研讨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十六岁入府学为诸生。永乐十九年(1421),二十三岁时考中进士,原为会试第一名,却因“策语伤时”被置于三甲第九十二名。不久,以江西道监察御史,至湖广执行公务。他深入瑶民居住区进行调查,揭发官军滥杀无辜,初步显示了他那廉正的风骨。
于谦相貌英伟,善谈吐,声音宏亮,每次奏对,极有条理,引起了明宣宗的注意。宣德元年(1426)八月,汉王朱高煦在山东乐安发动叛乱,宣宗御驾亲征。高煦兵败投降,跪于军前。于谦秉承宣宗之令,以高亢的嗓音,历数高煦之罪行。高煦浑身战栗,顿首称:“臣罪万死!”宣宗对于谦的表现十分满意,赏赐与诸大臣相同。当时,顾佐为都察院都御史,严明廉直,对诸御史管理极严,唯独看重于谦,认为于谦的才能比自己强。
宣德五年(1430),明廷设立巡抚。宣宗亲点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二省,一下子把于谦从七品升至三品,这是对于谦的极大信任。于谦也不负重望,足迹遍历所部,延访父老,视察政事的利弊兴革,一年之间,连续数次上疏,兴利除弊。内阁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也都极看重于谦,对于谦的论奏朝上夕准,使于谦尽展所长,作出了很大的成绩。
于谦不同于一般高高在上的官僚,他看到民生疾苦,总是千方百计地为民解除痛苦。他创行平粜条例、义仓、平准仓、惠民药局,无偿贷给贫民大量粮食,加筑黄河堤岸,允许百姓到巡抚衙门申诉冤枉,并以其精干才能迅速解决问题。为了加强边防,他建议加设御史,巡按大同,并将被军官霸占的官府空闲土地夺回,改作屯田,以资边用。
于谦任两省巡抚九年,威惠流行,百姓拥戴之如同父母,呼之为“于龙图”,二省流行着一首长达一百五十四字的歌谣,歌颂“天遣恩官拯二方”。贪官污吏听到于谦的名字则胆破心寒,就连盗贼响马也为之避匿。
正统七年(1442),张太后病逝。此后“三杨”也相继老死。皇帝年幼,宦官王振逐渐专权。他广收官员们贿赂,可是于谦每次入京,从不送礼,更不去拜见王振。有人劝他送些礼给京中权贵,哪怕是带些合芗(线香)、蘑菇、裹头(手帕)也行,于谦则举起大袖笑道:“带有清风!”随后,他又写诗一首自勉:
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一时传为佳话。但这却引起了某些权贵的不满。正统十一年(1446),于谦入京奏事,荐举参政王来、孙原贞可任河南、山西巡抚。王振遂借机诬蔑于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应下法司论斩。河南、山西两省百姓闻知,纷纷入京上书,请求释放于谦。王振迫于压力,将于谦释放,但将他降为大理寺少卿。两省百姓恐怕继任者是个贪官污吏,又集合一万多人伏阙上书,要求于谦仍任两省巡抚,身在两省的宗室周王、晋王也提出相同的请求。王振无奈,只得将于谦官复原职。
正统十三年(1448),明朝边防日益吃紧,兵部事务日加繁忙,于谦奉命入京,任兵部左侍郎。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王振挟明英宗亲征瓦剌。朝中大臣虽然极力反对,但王振一意孤行,率领临时调集的大军匆忙出征了。当时于谦被命留守京师,代兵部尚书邝野管理兵部事务,辅佐留守的■王朱祁钰。
八月中旬,英宗率领的出征队伍全军覆灭于土木堡(参见土木之役),皇帝也被俘虏。败报传到明廷,立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命■王监国,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侍讲徐珵首先出来,倡议南逃,群臣竟面面相觑,无人敢言战守。这时候,于谦挺身而出,厉声斥责徐珵,一语唤醒了满朝文武大臣,得到孙太后、■王的支持,明廷因而把抗击瓦剌、保卫北京、捍卫明朝的重任交给于谦。于谦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尽心竭力,迅速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集中大批人力物力,充实北京地区的防御力量,很快就安定了人心。
作者: 天使的画具 2005-5-25 17:32 回复此发言
--------------------------------------------------------------------------------
2 于谦
十月,也先挟英宗率瓦剌大军再次大举南犯,兵临北京城下。于谦面对强敌,毫无所惧,沉着冷静,指挥若定,有勇有谋,与敌军激战五昼夜,终于打败瓦剌,迫使也先退回塞外,使明朝转危为安(参见北京保卫战)。
明廷获胜后,论功行赏,于谦功劳最大,景帝特加授他少保,仍总督军务、兵部尚书。石亨则被封为武清侯,其余文臣武将也有升赏。面对封赏,于谦却诚心辞让,他说:“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名利地位,而是国家的安危。他把胜利归功于将士们,自己却开始考虑如何去加强北边的防务了。
于谦首先加强京师的防卫力量。他调辽东和宣府的部分兵马入京,调名将杨洪和守居庸关有功的罗通回京,操练京军。然后,他放眼全国,派佥都御史萧启等镇守保定、河间、真定诸府,命刑部侍郎耿九畴去南直隶整顿江南江北卫所军,招徕流民进行屯种,荐左都督朱谦代杨洪镇守宣府,王竑守居庸关,派顾兴祖、刘安、刘聚等修筑北边关塞要隘。
当时,投降瓦剌的太监喜宁和降军小田儿屡次导引也先南下侵扰,甚至建议也先拥英宗至南京,另立朝廷,与景帝对抗,或夺取山东临清,截断漕运,卡住明廷的咽喉。于谦对此深恶痛绝,密令大同将领擒住喜宁,授计兵部侍郎王伟诱斩小田儿于阳和城外,并力劝景帝杀掉喜宁。
面对也先的骚扰,于谦从容镇定,运筹帷幄,多次击败敌人。于是,也先改变策略,派三名使者至大同,要求明廷遣使讲和。大同参将许贵将此事报告给了朝廷后,明廷发生动摇。于谦坚决主张采取强硬态度,反对议和。他说:“前遣指挥季铎、岳谦往,而也先随入寇。继遣通政王复、少卿赵荣,不见上皇而还。和不足恃,明矣。况我与彼不共戴天,理固不可和。万一和而彼肆无厌之求,从之则坐敝,不从则生变,势亦不得和。贵为介胄臣,而恇怯如此,何以敌忾,法当诛。”随后,他又移檄切责许贵。从此,边将人人只知战守,没有再敢主张讲和的了。
于谦对也先的诱降、胁和、反间等种种阴谋诡计,一一予以击破,捍卫了明朝。瓦剌军则因屡次失败,死伤人数不断增加,厌战情绪日益滋长,也先与脱脱不花、阿剌知院之间也因分赃不均而导致原有的矛盾不断加深。也先见明朝无机可乘,求和之心日盛。
景泰元年(1450)六月,阿剌遣使者来议和,表示也先愿归还上皇议和。明朝大臣对此反应很热烈,纷纷要求景帝派使臣迎还上皇。但景帝唯恐失去帝位,不愿迎请英宗,对群臣说:“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于谦则从容回答说:“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听到于谦的话,景帝才放下心来,顾而改容道:“从汝,从汝。”不久,英宗终于被接回北京。但景帝对此仍深怀戒心,将英宗软禁在皇城内的南宫中。
于谦对当时的形势并未掉以轻心,他担心明廷偷安,就上疏景帝:“上皇虽还,国耻未雪”,“和议难恃”,要求不要懈怠。他还提出一系列措施,继续强化国防。一方面,加强宣府、大同、辽东及北京附近的防务,增加军马,修缮城堡关隘,收复独石八城;另一方面,整肃军纪,严惩犯法的石亨、郭亨、杨俊等军官。同时,他还对与军事有关的马政、阵法、战车、军器、军功制度等进行改革,采用新式火器。更重要的是,他对明军主力——京营作了一次大改革。景泰二年(1451),他从京营中选出十万人,编成十营操练,称作团营。次年,他将团营增加到十五万人。未选入团营的军士仍归三大营,称为“老家”。团营十营中,每营一万五千人,由一名都督(称坐营都督)统帅,其下有都指挥三人、把总十五人、指挥三十人、领队官一百五十人、管队三百人。十团营设一名总兵官,由武清侯石亨担任,受兵部尚书于谦节制,景帝又派太监曹吉祥、刘永诚为监军。于谦规定,自他本人以下大小将官,都要亲到教场操练阵法武器,下级军官必须熟悉军士及卫所番号。遇有战事,京军出征,各级将领随队而行,不再另派将领。经此整顿,京军改变了兵将不相习、互不统属的旧弊,战斗力大大提高,也节省出大量军饷,有明京营军制至此发生很大的变化。
作者: 天使的画具 2005-5-25 17:32 回复此发言
--------------------------------------------------------------------------------
3 于谦
经过数年的整顿,明朝的国防力量大大加强,胜利地击退瓦剌的侵扰,边境上较前大大安定。相反,瓦剌军失败后,也先的威望大损,但他却日益骄横,逼死脱脱不花,于景泰五年(1454)自立为可汗,虐待蒙古诸部。不久阿剌袭击也先,也先败走,为其部下所杀,蒙古又陷入分崩离析之中。
明廷击败瓦剌军,于谦立下了盖世功勋,但他却口不言功。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嫉妒他,拼命抹杀他的功绩。例如,罗通受于谦荐举守居庸关,立下了功劳,却阴诋于谦等人:“若今腰玉珥貂,皆苟全性命保爵禄之人,憎贤忌才,能言而不能行,未足与议也。”这当然与事实不符。
景帝并没有为这些恶毒的攻击所动,反而更信任于谦,对他的建议无不依从,每用一人,必密访于谦,征求其意见,于谦也每每据实相告,无所隐讳,不避嫌怨。于谦一直有痰疾,当他因劳累而疾发时,景帝便派太监兴安、舒良轮番去探望,听说他所服用的药不好时,便诏令上方制赐,甚至专门为他备下饭菜,还亲自到万岁山,伐竹取沥以赐。有人说景帝宠谦太过,兴安等说道:“彼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即彼去,今朝廷何处更得此人?”一句话说出了朝廷对于谦的倚仗。御史顾■等弹劾于谦:“太专,请六部大事同内阁奏行。”这虽遭到于谦和户部尚书金濂的驳斥,但却仍不断有人鸡蛋里挑骨头,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这些御史背后有人主使。
于谦性格非常刚直,轻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因此遭到这些尸位素餐者的反对。每遇事不如意,于谦就拊胸叹道:“此一腔热血,竟洒何地!”他对官场恶气、士大夫们的自私自利、妒贤忌才、争权夺利、贪婪无耻等丑陋面目非常了解。
景帝朱祁钰是个心胸狭隘的人,他当了皇帝后,便盼望帝位能传给亲生儿子朱见济,但他无法自己提出更换太子,孙太后和大臣们也不会答应这么做。景泰三年(1452),景帝终于想出了收买大臣的“妙计”:赐给内阁陈循、高谷白金各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鎡、商辂白金各五十两,白银百两,并升了他们及都御史杨善、王文的官职。不久,广西土官黄■犯法当死,他为保命,情急生智,竟密奏景帝,请求更换太子。景帝正发愁无人提此建议,览奏大悦,说道:“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急令礼部会同群臣集议。陈循等很快签字画押,并迫使吏部尚书王直、于谦、御史左鼎等人签了名,终使景帝以合法程序废掉英宗之子、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做太子,大臣们也因此被加官晋级,拿双份俸禄。对此,群臣按惯例推辞,唯于谦再三辞让,这引起了景帝的不满,景帝因此逐渐疏远了于谦,始终未让于谦进入内阁。
当时,徐有贞因倡议南迁受到于谦的斥责,始终痛恨于谦。总兵官石亨功劳不如于谦,却被封侯,因而内心有愧,便上疏举荐于谦长子于冕,遭到于谦的痛斥:“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石亨面对于谦的正气的批评,不思愧侮,反而痛恨起于谦来。同时,石亨掌京营兵,屡欲兴风作浪,却因于谦而不能得逞,对于谦痛恨之情与日俱增。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等也都痛恨于谦。群小很快勾结在一起,日夜筹谋算计于谦。
景泰八年(1457)正月,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英宗复位,即日于朝班中逮捕了于谦和王文,并以“意欲”迎立外藩为帝的罪名傅会成狱,诬判二人谋逆,处以极刑。法司对二人严刑拷打,王文极力进行辩解,于谦却笑道:“亨等意耳,辩何益?”当案件提交给英宗时,英宗尚感犹豫,说:“于谦实有功。”徐有贞马上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二十二日,于谦、王文同日被杀。在籍没于谦家产时,未发现他家中有什么值钱之物,只有正室关锁甚固。打开看时,里面除去景帝所赐的莽衣、剑器,别无他物。
据说于谦被杀时,阴霾四合,天下冤之。人们对明廷这种恩将仇报的做法非常愤慨,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于谦。曹吉祥部下指挥朵儿拿酒到于谦被杀之地,恸哭致祭。曹吉祥怒而鞭打之,但次日他酹奠如故。都督同知陈逵冒死收殓于谦,裴太监秘密护送于谦少子逃往河南。天顺三年(1459),于谦之婿、千户朱骥扶送于谦灵柩回到故乡,葬于西湖三台山麓。
于谦死后,继任的兵部尚书陈汝言攀附石亨,贪污纳贿,使于谦整顿国防之前功俱废,英宗则忧形于色。后来西北有警,恭顺侯吴瑾对英宗说:“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英宗听罢,默默无语。
成化二年(1466)八月,遇赦回乡的于冕,上疏为父讼冤,明宪宗这才亲自为于谦昭雪,将崇文门内西裱褙胡同的于谦故宅,改为“忠节祠”,遣官祭奠英魂。宪宗亲自撰写诰语:“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持,为群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弘治二年(1489),明廷赠于谦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从此于谦与岳飞并卧于风光秀丽的西子湖畔,后人才有“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的诗句。
『柒』 郭德纲和于谦夜行记剧本剧本
《夜行记》
郭:节目是一场接着一场让
于:是
郭:他们下去休息一下,把于谦老师请上来
于:您客气
郭:大家都非常喜欢于谦老师
于:您捧我
郭:今天据说,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在门口等着
于:人家喜欢相声
郭:我看见一个小伙子和他女朋友还聊你来的呢
于:哦,还聊我来的?怎么说的?
郭:那男孩问他女朋友“你知道武(和谐)藤兰吗?
于:这是谈我呢吗这个
郭:小女孩儿一脸的茫然感
于:不知道;不知道不就完了吗
郭:你知道苍(和谐)井空吗?不知道
于:女孩很单纯
郭:你知道小泽(和谐)玛利亚吗
于:干嘛呀他这是要
郭:(摇头)不知道,你知道于谦吗
于:说到我了
郭:女孩儿愣了
于:嗯
郭:他也演那个了?
于:还是知道呀!没装到底这女孩儿
郭:可见您在群众当中有多大的影响
于:什么影响呀!我都入那个流了
郭:入哪个流了
于:您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吗
郭:主流的吗
郭: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可不可以开心?
于:谁都有开心的权利
郭:我觉得人家要是欺负我,我是不是也可以说几句
于:当然可以。谁欺负您了?
郭:其实我不爱说这些话
于:是吗
郭:但最近确实。。。。。唉!
于:你说说出什么事了?
郭:北京市有二环,三环,四环,五环都有,以前没那么方便,当然了有时候也堵车
于:这怎么了
郭:那我就有一个小问题,拿二环来说吧,是不是谁都可以走二环
于:当然谁都可以走二环了
郭:我就要你这句话
于:啊
郭:谁都能走二环是吗?
妈:对!谁都能走二环!
郭:你们可都听见了!他可说了
于:我说了不管用呀,我又不是交通部的!谁都知道都能走二环!
郭:跟身份有关系吗?
于:没有
郭:跟学历有关系吗?
于:这都不挨着
郭:跟钱有关系吗?
于:这都两码事!
郭:(紧接着)好!!!
于:吓我一跳!干嘛呀你要?
郭:我就要你这句话~!
于:这句话管什么呀?
郭:举个例子啊,有一个世界首富,趁好几百个亿
于:啊
郭:他走在二环上可以不可以?
于:不收费可以走!
郭:好。来一个家里就趁十块钱的主,穷的都不行了的一主,也走二环可以吗?
于:不让他交钱照样走
郭:可以啊!好!地,部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走二环,为什么我不能走二环?
于:这,您不能走二环?
郭:这是不是就算欺负人?
于:那是有点过分了!
郭:我凭什么不能走二环?对不对?我能躲着车走呀,你开你的
于:您等会儿等会吧
郭:撞死是我的事儿
于:别说了
郭:我就乐意走个逆行道你管得着吗!
于:什么乱七八糟的!
郭:咱说理!知道吗
于:还说理那!你先等会儿吧!哦,您自己走着上二环呀?
郭:我一直说我能不能走二环
于:您这不是绕得人嘛这个!
郭:我乐意,我早说啦!
于:你乐意不成,人家要撞着你人家也有责任呀!
郭:我想当“二环十三郎”!怎么不可以?
于:“二环十三郎”是开车的!
郭:我争取十三天走一圈!
于:那您非累死不可
郭:欺负我!
于:这不是欺负您!
郭:不让我走?开车行吗?
于:那你要开着车就让走
郭:开车行不行?
于:可以!
郭:可以是吧,我还瞧见过开摩托上二环的呢
于:也能上!
郭:我行不行?
于:你也卡摩托也可以!
郭:好!好!算我没白疼你!
于:这叫什么话呀!
郭:您这句话说到我心缝里了!
于:您别老那我说话
郭:支持我吗?
于:你要开车我就支持你!
郭:开摩托你支持吗?
于:没有问题!
郭:罢了!亲儿子又能怎么样?对吗?
于:不像话!你爱怎么着怎么着,别拽上我!成不成呀?
郭:我买摩托!
于:你买呀
郭:我买摩托!哈哈哈
于:你买去呀,花多少钱、
郭:花多少钱?那不能跟你说
于:那什么牌子?
郭:什么牌子?还没起呢,不是,我没学过外语!我叫不出来人家怎么拼的那个!就是进口的那个!
于:哦,国外的
郭:对!进口的那个,都是外国字儿。这咱不懂,这咱实话实说,没上过什么学,这不丢人吧?
于:这没关系,你有钱你随便买
郭:国外进口的一个摩托车
于:哦
郭:人说好的摩托车比汽车不便宜
于:那当然了
郭:我这是一个,反正挺好的一个车
于:嗯,那不错
郭:也是类似别人收藏的那种车
于:哦,还是个老爷车!这是什么时候的车?
郭:好像是苏联专家撤退时候留下的
于:嚯!!!这都多少年了这车!
郭:这车拉来之后,呵!这车摆了一地,你知道吗
于:零件儿呀!您买的是,散的?
郭:散的散的!
于:那您怎么弄呀?
郭:攒!往一块儿攒
于:拧上它
郭:有的那螺丝,拧上;有的拿铁丝,鳔上;
于:呵
郭:有的拿鞋带儿,拴上
于:哎呀!那能结实得了吗?
郭:差不多差不多。拼完了搁在这儿,有朋友来串门来“嚯,变形金刚?”
于:唉,什么眼神这位!
郭:看看,摩托车!
于:嗯,摩托车
郭:说完他也乐了,
于:嗯
郭:哎呦,呵呵呵真是的,你这一介绍还真像!
于:好吗,不说都不知道是什么
郭:哎呀,太好了!这算行啦
于:这就能上了?
郭:我就有摩托车了
于:什么车呀这是
郭:但是据传说,摩托车也得有个牌子
于:什么车不得有牌照呀
郭:我找他们去了,找警察叔叔
于:上牌子
郭:您给一牌子
于:好
郭:人家乐了,上不了!
于:怎么呢?
郭:你撞死了没事,
于:嗯?
郭:你这车散了容易伤着老百姓
于:诶,好吗!一撞都往出飞东西,这玩意
郭:别溅着我们。哎呀,你说这不是欺负人嘛!
于:这不叫欺负人,您知道吗,您那车都碎了!
郭:没有牌子,我找人画一个可以吗?
于:画一假牌子?
郭:咱有朋友!
于:谁给你干这事呀?
郭:有一个人叫!就老爱这样的那个!
于:唉,行了行了!我知道是他!
郭:哎!!爷!好画画,给我画过一张画像!好多人看完都说相金正银!
于:什么人呀这是?
郭:(摆姿势)
于:行行行了!您再说下去就又有人要欺负您了
郭:这行吗
于:画一拍照怎么能成呢?
郭:张爷?来一这个行吗?这哪行呀?
于:人家得劝劝你
郭:不是,您受累给画一个,就当玩儿了呗。爷想了想(机器猫)
于:机器猫呀?!
郭:好这个被
于:好什么不好呀
郭:画一个吧,。画了一牌子,又给花了一驾照
于:您也没有执照呀
郭:啊!这俩给一块要了我200块钱
于:真便宜倒是
郭:哎呀,真心疼呀!
于:啊
郭:比买车还贵!
于:嚯。。。您那车还不到200块钱呢?
郭:八毛钱一斤
于:按着废铁收来的!
郭:140来块钱,你知道吗
于:欧
郭:画好了,都弄得了。嘿!我成功了!
于:这就成功了?
郭:我有摩托车了!上街!噗噗噗
于:踩火呢
郭:扑扑扑扑扑扑扑扑扑
于:您这摩托车肠胃可不好
郭:讨厌!我这车是烧豆油的
于:没听说过
郭:噗噗噗噗噗噗噗!成功了!
于:那是!痛快了
郭:开着我这大摩托,上街!
于:真敢出去呀
郭:闲人闪开呀!天黑请闭眼呀!
于:好吗,杀手出来了!
郭:嘟嘟,吴。。。。。补补
于:还有点残存的
郭:你知道开着车打心里多痛快?
于:那是
郭:走,上街!你看咱这车次啊,汽车我都不让他!
于:这您还飙车那?
郭:多新鲜!体现我的价值
于:什么价值?140多块钱
郭:这时候旁边过一小汽车,好像比我值钱似的
于:废话!过一自行车都比您那值钱
郭:指着于,吥。。。
于:行了行了,你调理调理吧
郭:小汽车大我这过,我能让你把我比过去?
于:您要。。
郭:抹他!
于:着玩命那
郭:我加大油门,打他头前过
于:嚯
郭:我得喊一嗓子
于:喊什么呀?
郭:呶(大,怪)
于:嚯!车不出声人出声!
郭:笑傲江湖!
于:什么乱七八糟的
郭:呶。。。。
于:纯粹咗死!
郭:心里痛快
于:啊,过去啦
郭:前面交警拦我。站站站主!过来过来!
于:是得拦您
郭:咱捏闸!
于:还有闸
郭:十分钟
于:嗯
郭:车停下来
于:这么长时间
郭:警察就站我身边
于:你还真准
郭:说!什么事?
于:问问他
郭:俩事儿,
于:您说
郭:第一,你压我脚了(低头看看)
于:真沉得住气
郭:你怎么不喊疼呀
于:说的是
郭:我鞋大
于:哎呀,好吗,一看就是发的
郭:第二呢?第二,不是我让你停的,
于:谁呀
郭:那个路口那交警
于:好吗!过了多少了您?!
郭:我成功了!
于:成功什么了?
郭:唉,你上来我带你咱俩找他去!
于:行行了,人家找他干嘛呀?
郭:(摆手)我刚上班,另外我刚结婚,犯不上!
于:就说是!
郭:你赶紧去吧,那边等你呢!啊,谢谢啊!扭过来,噗噗。。。又成了
于:该吃点药了
郭:开车回来,啪,停在这。交警这等着我呢
于:是
郭:嗬,您可回来了,等您半个多钟头了。
于:是,回来就不易。
郭:什么事?你刚才抹人家车来的吧?
于:就是呀
郭:你蹩过去那车到现在都没动
于:出事了
郭:司机也没下来
于:哎呦
郭:你跟我过来看看吧
于:赶紧瞧瞧吧!
郭:过来,一来开门,司机趴在方向盘上不动
于:你瞧这事闹的
郭:副驾驶坐着司机的媳妇,在那哭
于:出事了
郭:出什么事了?警察同志,您不知道,我们俩开着车好好的,我给他正讲聊斋的故事呢。
于:嚯
郭:打着车头里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一个黑影“嗷”一声就过去了
于:哎呀,好吗,闹了鬼了!
郭:我老公的胆儿最小,吓死过去了
于:开车能吓死。
郭:这不错啊!这是个玩笑
于:谁跟你开了
郭:你们先忙着,我得走了!
于:您这就走了?
郭:等等,你别走。把你驾照拿出来
于:唉,给人看看吧
郭:(给人东西)
于:拿出一张画来,仔细看看这张作品吧
郭:你这,你这相片上怎么还有一个张凤阳的人名章呢?
于:嗨。
郭:我当初也没看,太相信他了!
于:啊
郭:得了,您别走了!后来才知道,这样上街不可以。
于:多新鲜呀!
郭:人家说得拘留我
于:是!是得拘留你
郭:长这么大我没上那里边去过
于:头回见者
郭:哎呀,其实说句良心话我挺懊恼的!
于:后悔?
郭:他不画那个章没事!
于:行了,懊恼这章呀?您没驾照就不应该开车出来
郭:哎呀,在拘留所里呆着
于:嗯
郭:心里挺郁闷。悔过吧,以后别改人名章
于:没琢磨到准地方
郭:门开了,警察又送进来一人
于:谁呀?
郭:进来还不服气那!(做机器猫装)
于:好吗,哥俩关一屋了
郭:呦,哥哥,来啦?这座这座!
于:您就别客气了
郭:你怎么进来了?不知道!警察说我伪造证件
于:查出来了
郭:警察说我画车牌子!我就知道你得出事,你都给谁画过?
于:嗯
郭:我就给你画过
于:唉,得!
郭:哦,那就是我说的!生气的机器猫
于:行了!
郭:当然了,没有在拘留所里呆一辈子的,时间到了他得放我走
于:对呀
郭:敢不让我走吗?
于:你还横,人家还养着你怎么着?
郭:还是得,出来之后我心情挺好。
于:出来了吗
郭:老话说,否极泰来。
于:嗯
郭:净倒霉了,过些日子腾楞一下子你就好了
于:转运了
郭:出来之后有一好事
于:什么好事?
郭:有人给我介绍一女朋友
于:那倒是好事
郭:还挺好看
于:是是
郭:那样的头发,戴个美瞳,
于:哦
郭:乍一看长得跟哈士奇似的
于:好吗,长得跟狗似的?
郭:怎么说话呢这是
于:那不跟哈士奇是的嘛?
郭:哈士奇不是赞美的词吗?
于:哈士奇是一狗的品种!知道吗?
郭:嗨,我还以为是英文美丽的意思呢
于:嗨!你当汉语拼音也品不出美丽这俩字来呀
郭:好吧好吧,聊了一会儿,很投脾气
于:是吗
郭:我说我很喜欢你,人家孩子也是我也挺喜欢你的!
于:你瞧瞧
郭:我们交往下去吧?我说好!我希望我们做一辈子的朋友!
于:好啊
郭:一辈子的朋友???
于:这有什么可笑的?
郭:一辈子的朋友,一床被子的朋友!
于:嚯!您那人家当什么人了?
郭:你看!
于:哪有这么理解的?
郭:我是想,感情越来越好吧!是这个意思!
于:那倒也可以
郭:女孩突然间问我“你有汽车吗”?
于:要条件了。
郭:一下把我问住了,这要说没有这事就算吹了。
于:人家要的这个么
郭:有!哈哈哈
于:咬牙说有!
郭:有有,有有
于:真有吗?
郭:那天你开车来接我,咱们出去玩吧
于:得!
郭:他走了
于:啊
郭:我这要了亲命了!
于:没车?
郭:我就有一辆我那个(笔画摩托车)
于:(摆手)哪都散了!
郭:这怎么办呢?那我就开汽车吧
于:你哪来的汽车?
郭:开汽车还用驾照吗?
于:废话!汽车也得有驾照呀!
郭:呦!那还得等个五六天呢!
于:干嘛呀还得五六天?
郭:五六天以后张爷才能放出来呢!
于:还画呀?还不长记性
郭:因为他画得像!我试过别人不行!
于:那是,戳盖错了也不成呀
郭:那我可以提醒的,这样的话有驾照了,我可以借一辆车!
于:借谁的?
郭:呦,那还得等五六天!
于:为什么?
郭:等张爷出来
于:车也借人家的?
郭:他有一辆车,他有一辆菲亚特126P
于:就那种小车!
郭:对对对,那车了不得!据说在八几年那车只好几千块!
于:对!那车现在一分都不值了!
郭:张老师有这么一辆,等着吧。
于:那就等着吧
郭:等他出来之后一说这事,您那车呢?车在房上呢!
于:房上呢??
郭:你琢磨单反好车能搁放上吗?
于:就是呀
郭:我一抬头,嚯!那我要把!
于:你还真要呀?
郭:把那车弄下来,摊了一地呀
于:他这车都平面的!
郭:那三轮车,拉了四十多趟,都拉回去了!
于:唉,不易!
郭:从新规制,规制车咱可不外行!
于:您会?
郭:我会能摩托车!
于:摩托车就不怎么样!
郭:规制好了都落在一块,把漆喀叱了!
于:重新上漆
郭:喀叱干净了,车前面写“北京东兴堂。。。。。
于:行行行!再说还得有人找你!
郭:反正我有新车了!我可以开车了!
于:这就能开了吗?
郭:但是还走不了。
于:为什么?
郭:没有发动机
于:这不废话吗!汽车没有发动机就能走??
郭:没发动机怎么办呢?
于:啊
郭:唉,可以组装一下吗!
于:您本身这就是组装的,着发动机还怎么组装呀?
郭:我那摩托车可以不用了,对吧?
于:嗯
郭:我把那个灵魂和这个躯壳揉合在一起!
于:哪有灵魂你这个?
郭:这几个朋友一块帮忙,一个摩托车三自行车都毁了
于:啊
郭:攒着一辆汽车!
于:好吗,没有一样正经东西!
郭:都弄好了,呵!打电话叫我女朋友
于:请她
郭:别扭,别扭诶!
于:你女朋友叫别扭?
郭:对!我找别扭!
于:您是找别扭!
郭:小名!
于:大名叫?
郭:是非!
于:好吗,又是非又别扭
郭:别扭唉,快来吧!咱们出去玩去!
于:嗷
郭:一会儿工夫就来了!嚯!这车有点意思!
于:恩?
郭:没见过这个!这,迷你的!
于:对!
郭:上车吧!他都傻了
于:那是没见过
郭:他都傻了,这车里边呀前边俩,后边俩,都是脚蹬子!
于:啊?!对呀!自行车改的吗!
郭:您想呀,仨自行车一摩托车改的!那脚底下都是脚蹬子!
于:那您不如骑自行车!
郭:我这前面能发动!
于:发动管什么?不还得登吗!
郭:她都傻了,这,这车怎么回事?这车低碳环保!
于:嗷
郭:概念车!
于:就剩点概念了!
郭:来吧上车吧!预备开始!
于:嗨
郭:我只说咱说好了啊,白天咱就别发动了,警察都认识我!
于:是!
郭:咱俩先登着
于:哦
郭:你也登,我也登。你还记得咱们上游乐园玩那鸭子船吗?
于:这一样吗这?这都不挨着!
郭:好,五环一日游!
于:这车跑五环是得一天!
郭:喀喀喀!大半天我们俩累得跟孙子似的!
于:那是!辈儿下来了!
郭:我说亲爱的,你看五环风光多好呀!
于:哪有风光呀?
郭:咱这车上五环有好处
于:怎么呢?
郭:查大车的不拦咱!
于:那是,都看不见
郭:哗哗哗,到下午四点来钟
于:嗯
郭:我实在骑不动了!
于:是呀
郭:要不咱歇会吧?是是,我也说咱歇会儿,咱吃点什么吧!
于:骑饿了!
郭、:顺主路出来,唉!
于:嗯?
郭:有一西餐店!
于:哦,吃西餐!
郭:写着幸福村西餐店!
于:这好得了好不了?
郭:怎么好不了?
于:村里开的西餐店?
郭:我爱吃西餐,我习惯吃西餐!
于:哦
郭:左手刀右手叉
于:反啦!您还爱吃?反啦!
郭:我左撇子!
于:您就聪明在这地方了!
郭:对脸儿坐好了,来(打响指)
于:打不响
郭:(用嘴配音)
于:嘿,好吗,满带配音的!
郭:(个)动作(噗)动作
于:您带着发动机来的?
郭:讨厌,快来快来!给她来个可乐,胶圈,咸菜丝儿
于:这是西餐吗?
郭:牛扒,你捡好的上!吃!
于:嗯嗯
郭:先生您喝酒吗?嗯,开着车呢,就别喝了?
于:不应该喝酒!
郭:开车别喝酒了
于:对对
郭:我要找一代架的回头他受不了这罪也是个事!
于:您这破玩意儿还要代架的那?
郭:要是不管我可以喝一点
于:你还真喝?
郭:来一点啤酒吧好吗?
于:啤酒就不是酒吗?
郭:喝一瓶啤酒!唉,不要凉的!
于:为什么?
郭:不能喝凉的,
于:怎么呢?
郭:我大姨夫来了!
于:什么乱七八糟的!!您别胡说八道行不行?
郭:这有什么不能说的?我大姨的丈夫我大姨夫,上家来找我喝酒。说好了晚上一块喝酒,我和凉啤酒一喝喝的特多,晚上没法跟人喝了!
于:嗷。。。您大姨夫晚上请你喝酒?
郭:你以为呢?
于:我以为让你大姨妈炒菜呢!
郭:这人哪,脏心烂肺!
于:没有没有!
郭:来一瓶不凉的
于:不凉的吧
郭:不能喝凉的
于:那是!
郭:我大姨夫来了!
于:别嚷!
郭:等吃完啦,把这烩饼的盘子一推
于:嗨,烩饼呀?
郭:亲爱的!登吧!
于:唉,接茬吧!
郭:我估计天亮能到家
于:那肯定的!
郭:俩人出来,坐好了。来吧,你来吧!
于:唉,您先起步!
郭:我说那个别扭,行行了,别喊我了。我跟你商量点事吧
于:嗯
郭:天也快黑了,你这不是能发动吗?
于:嗯
郭:咱低碳环保一天了
于:呵呵
郭:这回咱们享受一回吧,好吧?
于:你瞧瞧
郭:您的意思同发动机?
于:啊
郭:你等会儿,我下车踩去!
于:还是摩托车那套
郭:别动啊,扶着门噗,噗,噗。。。。。着了!
于:真能着!
郭:上车,坐好,关门,灭了
于:嘿,好!
郭:噗,噗,嘟。。。。。。
于:真响了
郭:成功了!0.1的排气量!
于:唉,还不如一屁声大!
郭:你很龌龊呀
于:废话!0.1的排气量呀?点一炮争都比这劲儿大!
郭:我这不给你学吗,你老想这么肮脏!
于:哪呀?0.1的排气量?
郭:我就不能跟你在一块呆着!反正我们这车就,就吥(三声)
于:唉,对!您这车改蔫的了!
郭:回家!
于:回去吧
郭:开车!这开起来可快了
于:是吗?
郭:你想这道理呀
于:怎么呢?
郭:累一天了,到这会儿怎么也比骑着块!
于:省心那!
郭:开车啊,跨跨跨
于:于呀?是怎么着?
郭:不是有点颠地
于:那一手在前一手在后也不对呀!
郭:啊。。。。跑吧!
于:真快!
郭:嘿!这车太棒了
于:怎么个棒法?
郭:我们来时走的主路啊,回去说别走主路了
于:啊
郭:主路都是大车,
于:嗯
郭:哪车咣一下给我们对廊坊去也不是事儿!
于:对!
郭:咱们走辅路
于:走小路
郭:天堂有路儿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
于:怎么呢?
郭:辅路上来一老头儿
于:呦
郭:走过来了,
于:嗯
郭:哎呀!
于:这是?
郭:扎线崩了!
于:哪来的扎线儿呀?汽车有扎线儿?
郭:窗户摇开,大爷!
于:嗯
郭:你别动啊!
于:干嘛呀
郭:你可别动啊!
于:千万别动!
郭:噗!
于:撞上了??!!
郭:把老头对出去了!
于:好吗!
郭:老头身手真利落!站起来,我说不让动呢!
于:嗯
郭:他这瞄准呢!
于:嗨!但凡动一点都能躲开!
郭:我赶紧下来了!大爷,没事吧?没事没事没事!你给点钱吧!
于:额点钱!
郭:我说您不没事吗?
于:嗯
郭:一说没事他坐下了!哎呦。。。。。
于:嗨,还碰上碰瓷儿的了!
郭:人心怎么都这样了呢?
于:嗯
郭:大爷您开个价!一万!
于:嚯!!
郭:一万?一万我就攒飞机了!
于:到不了!
郭:你算,八毛钱一斤对不对?买点零件儿我窜一飞机了!
于:你胆子太大了
郭:没有!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于:嗷
郭:不给钱!
于:就是不给
郭:老头急了,老头揽着我,不行,不给钱你走不了!咱们打官司!
于:嗯
郭:这边一说要钱,车里边别扭吓坏了!呦!还要钱那?
于:啊
郭:打他那边挪到我这边
于:啊
郭:吐。。。。。。。
于:她倒是挺利落
郭:走了!
于:你瞧瞧!
郭:呵!这娘们!真义气!
于:这是义气吗?
郭:一咘噜老头我去你地呀!
于:啊
郭:站起来我就跑
于:走了?
郭:老头站起来趟,趟,趟,趟
于:老头没事
郭:两步楞跑我前面去了
于:好吗!
郭:唉,大爷过去了?
于:什么事也没有
郭:我这边吧
于:又改这边了?
郭:我掉头,老头又回来了
于:嗯
郭:穿大街越小巷没把我急死!
于:赶紧跑吧
郭:进胡同出胡同
于:好
郭:也不知道谁把那地沟盖儿掀起来了
于:啊?
郭:地沟盖儿在旁边隔着,这儿这么大一井口,我这眼神又不济!
于:晚上
郭:连蹦带跳咕噔一声,我就掉这井里边来了!
于:得!你瞧瞧!
郭:也不赖,我在这等着吧!
于:那就等着吧
郭:说时迟那时快老头过来了!
于:哦
郭:要说人上岁数还是有好心眼儿!
于:嗯?
郭:不管他怎么恨我
于:嗯
郭:走到跟前一伸手
于:把您搀上来了?
郭:把盖儿盖上了!
于:活该!
『捌』 于谦在德云社什么职务。 很喜欢于谦,, 喜欢于谦的大家请来百度贴吧 谦哥吧
于谦,男,满族,1969年1月24日出生于天津大港油田,老家是蓝田县冯家村,著名相声演员 相声演员于谦
,1982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曾跟随相声名家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 夫人:白慧明(有一子) 徒弟:郭麒麟(郭德纲之子)、冯阔洋。2000年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深受观众喜爱。 199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系大专班。参加诸多影视作品拍摄,参演过的作品有《九九归一》、《天下第一丑》、《编辑部的故事》、《小井胡同》、《人虫》、《新刀马旦》、《李卫当官》、《新京华烟云》、《小龙人》、《海马歌舞厅》、《我是大侦探》等,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地方台的长期栏目中担任节目编导及主持人。2002年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深受观众喜爱。 于谦极善现挂,反应非常敏捷,郭德纲的很多包袱都是靠他的“捧”而爆响全场,是郭德纲的亲密搭档。观众普遍反映“只有于谦才能捧住郭德纲”,于谦自己也表示,永远不会离开“德云社”。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小龙人》里于谦饰演唐朝书生。 《编辑部的故事》于谦饰演武警班长(第三集《我不是坏女孩》)。 1993年《海马歌舞厅》客串
图片集(14张)《燕衔泥》于谦饰演大矿主李二威。 参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演出 《九九归一》于谦饰演包小三。 刘晓庆版的《武则天》于谦饰演某李姓亲王。 《北平小姐》于谦饰演贪财、油嘴的小市民。 《清官巧断家务事》中饰演:于小怀于师爷。 2000年和郭德纲有过几次简单的合作经历,后来正式加入德云社,成为当今屈指可数的相声大家之一 电影《金猪贺岁》中饰演:出租车司机,与潘长江搭档。 小品《何必如此》中饰演:老同学小朱, 与巩汉林、金珠搭档。 小品《真诚情缘》中饰演:婚介所老刘,与巩汉林、金珠搭档。 2002年电视剧《李卫当官》中饰演:知府魏敏中、郎中 2005年电视剧《京华烟云》中饰演:曾府管家罗同。 2009年贺岁剧《天生我才》中饰演财神。 《郭县令轶事》饰演: 于小怀。 《县长老叶》饰演:蔡万。 《窦天宝传奇》(原名《相声演义》)饰演:梁大元。 2009年电影《越光宝盒》(客串:手语老师) 导演:刘镇伟。 2010年电影《三笑之才子佳人》饰演:华夫人(反串) 导演:郭德纲、刘观伟。 2010年电视剧《我是大侦探》饰演:贾耀祖。 2010年电视剧《单行线》饰演﹕大勇 2011年电视剧《梦回唐朝》饰演﹕李淳风 2010年12月24日郭德纲圣诞平安夜相声专场晚宴。
编辑本段于谦相声十大经典台词
1.多新鲜哪?! 2.这跟那不挨着! 3.嚯~ 4.怎么听着那么别扭…… 5.没听说过! 6.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7.这又轮到我了…… 8.我怎么就是弄不明白…… 9.这是人话吗? 10. 行了,行了,您等会儿吧…….
编辑本段引经典语录
《我这一辈子》:1、她看不见自己那份! 2、你不愧是你爸爸的儿子! 《梦中婚》:诶呀呵!打死你都不多知道吗!太喇糊了您这个! 《西征梦》:这直升飞机也是柴油的。 《我要幸福》:我爸爸缺心眼吧? 我也很欣慰呀!.... 照您那么一说是先有的你...后有的你爸爸. 《黄鹤楼》里那句最经典的:"...我跟他唱戏我饿呀!早知道这样下回王海咱俩唱!" 《学聋哑》你活动活动吧~ 《论捧逗》:其实我爸爸也死了,我忘说了! 这么跟您说吧,为了跟您说这场相声,我们家上上下下全都死绝了。郭:你这个挑费太大了 《文武双全》:寡闻?刮人您这是! 《白事会》----不够火烧钱 《文武双全》:我这就要看见和尚卖粽子。 《我这一辈子》攒底,郭德纲临时加料,说在草坪上练游泳一次都没溺水过,谦儿哥闪电般回应道:没把自己活埋了?(可能不完全准确,大概是这个意思),台下的几位老粘子当时乐喷! 《我要幸福》:郭:这时候我就看见我女朋友跟她男朋友从内边儿拉着手儿过来了。多可乐啊这个。 于:这太可悲了! 谦哥最经典的一句莫过于去年夏天的一场专场,和舵主第二次合作,舵主使到"偏见小姐把我从睡梦中推醒......" 谦哥量了一句"她推的是你么?" 台下爆笑,舵主恶狠狠地盯着谦哥怒道:"后台对词儿有这个么?!" 谦哥量:"你多咱按词儿说呀?" 台下笑成一团,用拉芳的话说----所有的人都不行了! 郭:于谦爸爸找我来了,说有个谜语想了很久都不知道。远看侯耀文近看洗脸盆…… 于:我爸爸没听过相声 给云伟量活《找堂会》 云伟(倒口):一人一坛你们喝的了吗? 于:怎么个一坛呀? 云伟(倒口):拿手指头沾一下酒,往你们嘴里就这么一弹 于:喝得了,喝得了!喝不喝得着还另说着呢! 当时台底下就疯了! 《怪治病》 郭:新娘子摘下假腿砍你! 于:我也拿我的砍他呀! 《西征梦》里有一句,“您这是敬礼哪?你瞧我给你扔块儿面包怎么样?” 记得一次谦哥给郭爷量活 好像是窦公训女吧 返场时 郭:这活可真累 要不你站我这边逗两段 让我歇会儿? 谦哥立马回了一句:别 别 别 这我可来不了 我不会往这边儿转身 郭爷也快:立马往边上搓了一步 那我在这边接着你 当时台底下 一成一片了 那天录实话实说的时候,由于录影棚太热,郭先生拿纸巾擦汗 主持人说,这段播出的时候可以掐去 郭先生说可以打上马赛克嘛 谦儿哥跟了句,打上马赛克谁知道你擦哪儿呢 后半场我都在捉摸这句,太牛X了 《卖吊票》郭:什么来着,什么套?三字儿! 于:这您好好想想吧!! ——100。——你要疯,你要疯,30! ——50。——我石富宽的徒弟!——行,那给老艺术家面子吧。 《托妻献子》德纲说:“我一天一天的不进去”于谦说:“你还一晚上一晚上的不出来呢” 德纲说:“我的顾全这个”于谦说:“您那这个还不如我这个呢” 22回反场那次,老拿于谦说事。郭:“大伙不了解阿,于谦小时候。” 于:“你这么介绍大伙了解得差不多了!” 相声名家于谦
《我要幸福》,郭“我跟超人的唯一区别就是他把裤衩儿穿外边儿” 谦:“那你下回把裤衩儿穿外边儿试试” 二手科学家,发明声控灯,于:你可看得见他脸呀! 你对我媳妇满脸跑眉毛 我要幸福中--郭德纲在女厕所中对着镜子鼓励自己“你一定会成功的”于谦接了一句“念喜歌呢~~~” 《我要旅游》,老郭要偷木乃伊卖到潘家园去,于谦告诉他说不行人家那都有数的,郭:“对我卖出去一个那就少一个是吧?你闲着呢吧?”于:“干嘛啊?”郭:“我把你缠上白布搁那躺着”于:“不行,您忘了,我和我爸爸还在兵马俑那站着呢!”当时全场笑翻了~ 《我要闹绯闻》,郭:“你看你们都大红大紫的,我怎么就不行呢?要不我改个名字吧”于:“改成什么呢”郭:“我就说我是韩国影星,我叫嫖人勇怎么样?”于:“您这名字不能把性格带出来。” 《锵锵四人行》,李菁说何云伟:“这孩子原来老在我们剧场听相声,原来张的不是这样”何:“原先我大高个,能耐太大坠的”于:“老在剧场门口走,磨下半截去” 《锵锵四人行》,本来都是坐着说的后来何云伟站起来了,于:“别站起来,一会坐下又该费劲了,这孩子底盘低,脚够不着地。”郭:“谁说够不着的,给他够个看看”于:“你这当师傅的够着都费劲呢,你还说他呢” 《我要反三俗》郭:“深夜无人的时候,你左手一瓶酒右手一只鸡嘴里叼根烟,兹喽一口酒,啪啦两口菜,扑扑两口烟扪心自问你反三俗了吗?”于:“我还扪心自问什么,这三样就够我忙活的了。” 郭:“四大名著吗,三国、水浒、哈利波特、郭德纲相声选”于:“这里还有郭德纲相声选?”郭:“有”于:“藏秘排油的说明书没有啊?”郭:“藏秘排油?”于:“挣完钱就忘了?三国、水浒有,后边整个都没有”郭:“凭什么你说没有就没有呢?你以为你电视台的呢?”于:“电视台的说没有就没有啊?电视台的说不让卖就能不让卖” 郭:“我有个外号”于:“您说”郭:“善人”于:“这是您的名字啊还是工作啊?” 《秦琼卖马》于:“我不赊,不赊不欠是不算店。赊了欠呐是不见我的面,他在前街走我在后街转,有朝一日我们二人可就见着了面,他倒说腰里头没钱不大方便,咱们改日在给咱们改日再。。”(此时何云伟鼓掌把于打断)于:“我用你给我拍着板来了”何:“哪来这么一位啊?”于:“哎呀,开的是店呐卖的是饭”何:“还挺合辙”于:“一个人吃半斤三个人吃斤半”何:“不错”于:“是儿不死啊是财不散”何:“什么乱七八糟的?”于:“在下王老好的便是”何:“这是你的名字”于:“在这潞州天堂县开了一个小小的店房”何:“住店的”于:“要不咱换过来怎么样?” 《黄鹤楼》郭:“刘玄德?什么身份?”于:“皇上啊”郭:“皇,皇上?”于:“刘皇叔”郭:“留黄书?好书你都卖了?黄书你都留下了?有盘么还?”于:“我告诉你啊,再说,我没逮起来,你可快逮起来了”郭:“我没留黄书啊”于:“谁啊?你没留黄书,你这惦记着买黄书呢”郭:“你要卖我不就卖么?”于:“谁卖啊,刘备刘皇叔”郭:“刘皇叔啊,我怎么着我留谁?”于:“您要喜欢你把这盘留下” 《你得锻炼》郭:“奥运会时候,中国队有个什么击得奖了?”于(想了想):“您上哪看的奥运会?”郭(笑了笑):“你很央脏,你问的哪天” 郭:“奥运你知道吧?”于:“您拿我当傻小子了,奥运我再不知道。”郭:“哦,那时候放出来了。”于:“在里头都应该知道这事儿!” 郭(上场抬话筒):“这什么演员这么低。”于:“您也没抬高了多少” 德云社十年的时候,那时候应该是中非论坛吧,郭:“你像今天这个日子我们要由衷的感谢公安干警,不容易啊,长安街上多晚都跟那站着”于:“跟你没关系”郭:“为了德云社搞庆典”于:“没有”郭:“我是这么认为的”于:“没有,非洲人一走人就撤了”郭:“是吗?我涂黑了出去一趟”于:“哎呀嗨,甭涂就差不多了” 郭:“这都11点了,我们还在舞台上说相声,这就是我们与主流相声演员的不同,这个时间点儿,人家主流相声演员都从“那个”地方回来了,你看看我们……”于:“我们还没去呢”郭:“我们今天不去了” 《我要旅游》郭说到上飞机过安检,不能带武器过去,脱裤子检查,郭:“万一你带着狼牙棒呢!”于:“这主意也就您能想的出来” 《你得娶我》郭:“我的感情经历很失利,我感情经历失利的次数都快赶上中国足球队失利的次数了”于:“您这么一比喻就是一会都没成过是吗?”郭:“你会得罪人的!你会被人告的”于:“不能,我害怕这个跟您在一块” 《学西河》:再敲,我把鼓给你彻喽 我不知道他爱听这科学家还是爱听这二手的 关于偏见小姐的:纲子说“她一勺一勺吃光了我跟前这份儿”,谦儿哥说“是呀,她跟前那份她看不见哪。” (郭德纲学奥巴马讲话) 郭德纲:感谢大家给我一个人嘞掌声 于谦:这孙子没少听相声。 (郭德纲吃面吃到蟑螂) 郭德纲:依着你呢? 于谦:夹出去啊 郭德纲:你有病啊 于谦:你有药啊
『玖』 望着圆月,我不禁想起了于谦的两行诗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