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么评价杨振华的相声

杨振华先生是相声界的一股浩然正气。耄耋之年的杨先生目前居住在沈阳,在一些曲协或民间曲艺团体的活动中还能见到老人家的身影,偶尔登台时,老先生还能使上一段近半个小时的大单口,节目居然还是近两年的原创新作品,内容多为自嘲,观众们的反响依然很强烈……沈阳,曾经一度是与北京、天津鼎足而三的“相声窝子”,不是因为沈阳有多么悠久的相声传统,涌现过多少大师、大蔓儿,而是当时沈阳的相声在全国别具一格,全国的曲艺团都愿意跟沈阳团一块演出,因为这里有大量新作品,因为这里有一位与众不同的相声演员——杨振华。杨先生,一位集创作、表演于一身的优秀相声表演艺术家,曲协颁发的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而这样一位老先生在年轻时并不受领导待见,因为他的相声过于辛辣,一段《好梦不长》,令他享誉全国,却被某些领导恨之入骨,广下封杀令,禁止了杨老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的一切演出。杨先生并没有放弃他热爱的事业,他转战各地,把很多新形式,新内容加入到作品当中去,他不畏权贵,并没有舍弃刺痛权贵的作品风格精髓——讽刺。斗转星移,当杨先生再次登上沈阳相声舞台时,他已错过了寻常演员最宝贵的年华,但杨先生重整旗鼓,与金牌搭档金炳昶先生紧随时代,加紧创作,再度掀起沈阳相声热潮,留下了许多新的辉煌篇章——《动物世界》、《醉酒司机》、《假氏秘笈》、《如此大款》、《常回家看看》等一系列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② 谁知道98-99年辽宁电视台中午有个单口相声

什么内容阿?这个线索太少点儿了~~

③ “假大空”是什么意思

假大空,抄常用词汇,"假话、大话、空话"的缩语。

④ 用方言模仿《追捕》台词的相声叫啥

相声《下棋》,表演者:杨振华、金炳昶。
杨振华,辽宁省曲艺家协会顾问、著名相声表版演权艺术家。他创作和演出的相声《假大空》等,曾在全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他以《如此大款》等一批新相声轰动曲坛。他的表演自成一派,辛辣锐利,是东北三省相声界的代表人物。
金炳昶,辽宁省曲艺家协会顾问、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1931年出生于北京,1950年参军,1961年转业加入营口说唱团,1962年调到沈阳曲艺团,1959年拜杨海荃为师,学习捧哏艺术。沈阳曲艺团一级演员,曾当选沈阳曲协大大,沈阳市文联副大大。创作演出了许多现代和传统相声节目,比如《十姐妹》、《勤俭持家》、《好梦不长》、《下棋》、《千方百计》、《假大空》等经典段子。2013年1月5日,金炳昶因心脏衰竭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2岁。

⑤ 假,大,空是谁说的因为什么事说的

杨振华有段相声《假大空》79年拿了一等奖

至于谁最先说的就没得追了,因为这个是现实状况,谁都可以体会到

⑥ 杨振华的一段相声里丶有这样几句台词:美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我呢我是拿大家的……这段相声

是不是《假大空》?

⑦ 杨振华的相声情缘

一提起杨振华,人们就会想到他的经典名篇《假大空》和《特殊生活》,其实杨振华的作品很多很多,网上能听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仔细研究你会发现,杨振华的相声艺术,不仅独树一帜,而且博大精深。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命运多舛的艺术之路
杨振华1936年生于沈阳,自幼喜欢相声,1957年拜杨海荃为师,62年进公安部的文工团搞专业,因机构精简66年转业到沈阳曲艺团,文革中被下放到甘肃的天水当工人,72年回到重新组建的沈阳曲艺团,粉碎四人帮之后放开手脚挽起袖子大干了一场。《特殊生活》、《假大空》、《好梦不长》、《油水大》、《春回大地》、《砍主任》等佳作迭出,一发而不可收拾。看到这里也许您会觉得这样的经历很平常,不错,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相声名家大都经历了这样的曲折之路,跟高英培、刘文亨艺术之路十分相似,再往下看就不一样了,杨振华的经历非常传奇。
81年杨振华辞职单干打破大锅饭,不要国家一分钱成立了张家口杨振华相声艺术团,为什么这么干?媒体上有很多说法,综合起来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1、杨振华对艺术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不愿与一些艺术平庸者同流合污;2、同行的嫉妒、排挤,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也。应该说这个意识在当时来说不是十分超前而是过分超前,这也使得当地的主管领导颇为不解,当然不排除有大裤衩子的残渣余孽对他干绕和阻挠的可能性。这也就是他为什么把相声团建在河北省的张家口,而不建在沈阳的原因。饶是这般沈阳文化局的主管领导依旧不依不饶,一路追杀,凡是红头文件能伸到的触角、能起作用的省市,均收到了对杨振华的封杀令。当时的情况是:电视里没影儿,匣子里没声儿,报纸上没动静儿,一年后这个全国第一家私人艺术团宣布解散,可以想象这一年他干得很不顺心。
因为是辞去了公职,杨振华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流浪艺人,七、八年间他先后签约了大连市演唱团、北京曲艺团和牡丹江市曲艺团,辗转腾挪、到处流浪,88年,又回到了沈阳。
93年应黄一鹤之邀参加春晚,以一段《八字迷》(原作崔立君)出山,重铸辉煌,迎来了杨振华相声艺术的第二个春天!
《你以为你是谁》、《动物世界》、《常回家看看》、《富了以后》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这时的合作伙伴又换成了金炳昶,金炳昶的捧哏艺术很有特色,有点像郭启儒。有他站旁边你心里有底,不会担心被抢戏。金先生捧起人来不遗余力,恪尽职守。
这段不同平常的人生经历、特殊的生活,成就了杨振华的艺术风格,那就是--
二、一以贯之的讽刺锋芒
杨振华的相声以讽刺为主,这是相声界的共识。
杨振华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相声的创作和表演,截止到目前共写了一百多段相声,这是据不完全统计,可能还不止。路子比较宽,题材涉猎得比较广泛,有歌颂型的、知识趣味性的,但更多的是讽刺型的相声,占大多数,他的讽刺相声写得最多,写得最好,最有特色。
讽刺是相声艺术的生命,没有讽刺的相声很可能成为痒痒挠,杨振华深知其中的奥妙。可以说他的讽刺源于本能、源于自觉,源于一个艺术家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为什么这么说哪?因为他重新回到沈阳以后,沈曲并没有接纳他,总是一拖再拖,(近况不详)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还是一个个体户,流浪艺人。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要求他讽刺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如果他仅仅是为了糊口,他随便说点儿什么都能换来饭,要知道他的传统相声功底亦相当深厚。他为什么干这种劳心费神得罪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哪?哎,没错儿,答案只有一个:良知,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胡锦涛在话剧百年接见艺术家时发表讲话勉励艺术家要牢记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反映人民心声……。话剧界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点儿我不知道,但相声界能做到这点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杨振华是其中之一,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曾经一度被称为人民的代言人。

⑧ 谁能告诉我相声演员杨振华老先生住在哪吗

杨振华和他的相声艺术

一提起杨振华,人们就会想到他的经典名篇《假大空》和《特殊生活》,其实杨振华的作品很多很多,网上能听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仔细研究你会发现,杨振华的相声艺术,不仅独树一帜,而且博大精深。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命运多舛的艺术之路

杨振华1936年生于沈阳,自幼喜欢相声,1957年拜杨海荃为师,62年进公安部的文工团搞专业,因机构精简66年转业到沈阳曲艺团,文革中被下放到甘肃的天水当工人,72年回到重新组建的沈阳曲艺团,粉碎"四人帮"之后放开手脚挽起袖子大干了一场。《特殊生活》、《假大空》、《好梦不长》、《油水大》、《春回大地》、《砍主任》等佳作迭出,一发而不可收拾。看到这里也许您会觉得这样的经历很平常,不错,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相声名家大都经历了这样的曲折之路,跟高英培、刘文亨艺术之路十分相似,再往下看就不一样了,杨振华的经历非常传奇。

81年杨振华辞职单干打破"大锅饭","不要国家一分钱"成立了"张家口杨振华相声艺术团",为什么这么干?媒体上有很多说法,综合起来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1、杨振华对艺术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不愿与一些艺术平庸者"同流合污";2、同行的嫉妒、排挤,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也。应该说这个意识在当时来说不是十分超前而是过分超前,这也使得当地的主管领导颇为不解,当然不排除有"大裤衩子"的残渣余孽对他干绕和阻挠的可能性。这也就是他为什么把相声团建在河北省的张家口,而不建在沈阳的原因。饶是这般沈阳文化局的主管领导依旧不依不饶,一路追杀,凡是红头文件能伸到的触角、能起作用的省市,均收到了对杨振华的"封杀令"。当时的情况是:电视里没影儿,匣子里没声儿,报纸上没动静儿,一年后这个全国第一家私人艺术团宣布解散,可以想象这一年他干得很不顺心。

因为是辞去了公职,杨振华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流浪艺人,七、八年间他先后签约了大连市演唱团、北京曲艺团和牡丹江市曲艺团,辗转腾挪、到处流浪,88年,又回到了沈阳。

93年应黄一鹤之邀参加春晚,以一段《八字迷》(原作崔立君)出山,重铸辉煌,迎来了杨振华相声艺术的第二个春天!

《你以为你是谁》、《动物世界》、《常回家看看》、《富了以后》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这时的合作伙伴又换成了金炳昶,金炳昶的捧哏艺术很有特色,有点像郭启儒。有他站旁边你心里有底,不会担心被抢戏。金先生捧起人来不遗余力,恪尽职守。

这段不同平常的人生经历、特殊的生活,成就了杨振华的艺术风格,那就是--

二、一以贯之的讽刺锋芒

杨振华的相声以讽刺为主,这是相声界的共识。

杨振华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相声的创作和表演,截止到目前共写了一百多段相声,这是据不完全统计,可能还不止。路子比较宽,题材涉猎得比较广泛,有歌颂型的、知识趣味性的,但更多的是讽刺型的相声,占大多数,他的讽刺相声写得最多,写得最好,最有特色。

讽刺是相声艺术的生命,没有讽刺的相声很可能成为"痒痒挠",杨振华深知其中的奥妙。可以说他的讽刺源于本能、源于自觉,源于一个艺术家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为什么这么说哪?因为他重新回到沈阳以后,沈曲并没有接纳他,总是一拖再拖,(近况不详)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还是一个个体户,流浪艺人。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要求他讽刺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如果他仅仅是为了糊口,他随便说点儿什么都能换来饭,要知道他的传统相声功底亦相当深厚。他为什么干这种劳心费神得罪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哪?哎,没错儿,答案只有一个:良知,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胡锦涛在话剧百年接见艺术家时发表讲话勉励艺术家要"牢记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反映人民心声……"。话剧界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点儿我不知道,但相声界能做到这点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杨振华是其中之一,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曾经一度被称为"人民的代言人"。

杨振华的讽刺已成为习惯,他饱尝世态炎凉,看惯人间冷暖,这使得他的讽刺意识已经充满了整个视野,犀利、辛辣,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招待科的"杨科长";吃老、坑老的"张驴子";飞扬跋扈的"四基本"等等,一概笑倒,鞭辟入里,嬉笑怒骂。难能可贵的是,他揭露和嘲笑的并非是一时一地的个别人的丑陋,而是人性的丑恶、社会的弊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劣症、痼疾。比如《假大空》中刻划的"贾主任",这是揭批"四人帮"时期的"艺术典型",但是这种人我们到现在还可以在报纸上、电视里天天见,假话说得如此正经,空话说得不着边际,牛皮吹得嘎嘎直响,可一旦间出了问题、捅了篓子,立马拍屁股走人,跑得比兔子还快。《油水大》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是一种丑陋,一种邪恶。我们现在在社会上看到的是它的"升级版",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那种。打开电视,新闻或法制频道,你就会看到形色各异的"权钱交易";大大小小的"官商勾结"以及黑白颠倒的"警匪一家"等等,这些虽不能说是社会主流,但它仍旧是一种现实存在。贰拾年前的作品,今天看来仍不过时,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由此不由得让人惊叹、钦佩杨振华老师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的理解感悟和近乎于看穿、看透的能力!

杨振华的讽刺相声还有一个特点,视角独特、手法新颖。比如《动物世界》采用了"寓言体"的拟人化手法,言此意彼、说是若非,手法非常高明。通过"丑类的自白",使其存在于当今社会上一些人一类人身上的丑陋自我暴露,活脱一幅中国社会现阶段的"百丑图",让观众在欢笑声中释放和发泄憋闷胸中已久的东西。作者也通过这种寓言的形式巧妙地说出了他想说而又不敢直说的真话,我以为杨振华的《动物世界》还有其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在这个沉渣泛起、物欲横流的年代,有些人真的不如动物!

三、艺术形式的探索创新

杨振华传统相声的功底深厚,熟悉、继承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不仅掌握传统的技法,更主要的是领悟把握传统的精髓,即它的批判意识。这种批判意识和喜剧精神贯穿在他新相声的创作之中,有了传统的东西"垫底",他才能做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马季对杨振华的创新意识颇为欣赏,八十年代在沈阳一次相声座谈会上他谈到了这点:

"杨振华不仅是一个相声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改革家!

如何在传统相声的技巧上适应时代的需要,创造新的相声包袱的规律,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不然的话,内容怎么更新,还是这套技巧,恐怕想把格调提上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想杨振华同志也在考虑这些问题。我觉得杨振华同志有些相声有所创新,不仅作品题材跟得上时代,而且在很多包袱的处理上不同于过去。如《豪言壮语》这个小段,若按传统的包袱规律往上套的话,是写不出来的。他说的内容正符合观众的心理,一个一个的对比,最后弄出一个邪的来,这个小段的气氛就全出来了。这究竟是三翻四抖哪?还是属于别的那个规律,恐怕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但是它响了,响得很厉害。"

——摘自马季在辽宁相声座谈会上的发言

杨振华的相声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老百姓关心什么他说什么,老百姓看什么他就跟着演什么,关注生活,贴近百姓。几乎他的每一个段子都记录反映了那一阶段的历史。从《下象棋》中你可以知道当时电影《追捕》和《三笑》造成的轰动,从《拉兹之歌》、《摩登时代》也可以想象当时《流浪者》和卓别林喜剧影片系列正在热映,《懒猫》记录了举国上下关于"黑猫白猫"提法的理解和讨论,《你以为你是谁》则产生于"国有企业"改"股份制"的年代……喜百姓之喜,忧百姓之忧,贴近生活,提出回答反映百姓的关注和忧虑。

说到杨振华相声艺术的创新,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吉他相声。81年年底,杨振华与崔福祥的《笑语欢歌》,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北方片)的演出,获得了二等奖。由于是相声演员第一次抱着吉他上台连说带唱,人们管这种形式叫"吉他相声",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支持者很多,反对者也不少。对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如何界定与规范那是理论家的事儿,相声演员可不管那套,凭着他们的职业敏感马上意识到:这东西不错,这东西能换钱!于是乎模拟仿效者甚众,杨议、杨进明啊,谦祥、增瑞啊,小戴、郑健哪,包括冯巩、郭冬临,都能够学以致用,而且有的用得还不错,比如冯巩郭冬临,从《旧曲新歌》到《台上台下》经过不断地充实和实践,使得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升华和完善。

杨振华在相声界的地位有些特殊,全国的一些相声演员除了对杨振华艺术形式的模仿还有内容上的借鉴。人们都知道相声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演员一般情况下不说别人说过的相声,指相声演员自己创作的作品,不包括相声作家的作品,象何迟的《买猴儿》,马三立可以说,刘宝瑞也可以演。而相声演员自己创作自己表演的段子则是属于自己的,别人不会去演,或者很少去演。要想要别人演你的段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自少表明了一种态度,即他对你的艺术是认可的、推崇的。相声界能享此殊荣的不多,马季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杨振华。好多知名著名的相声演员都演过杨振华的作品,马季演过他的《富了以后》,改名《如此大款》;师胜杰演过他的《常回家看看》和《醉酒歌星》;高英培演过他的《豪言壮语》;王平演过他的《十等司机》……为什么?因为杨振华的作品,内容深刻,形式火爆,因此深得同行的青睐。作品好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态度、姿态问题,你让师胜杰去演姜昆的作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他将来穷得要了饭,他也不会拿姜昆的东西去换钱,这不仅仅是版权问题,这是原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