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讲的相声很低俗么接地气和低俗之间要怎么区分呢

其实不止是德云社的相声低俗,整个相声界现在很多相声都讲的非常低俗,不是说沾了黄赌毒,那是违法了,而是说老是打一些擦边球,然后就是喜欢讲人性的一些小缺陷拿出来放大,本来就是很小的问题,可是让他们反复的拿来玩梗,就是他们说的“包袱”,其实有的时候我听的非常反感,因为我总觉得他们来错了地方,不应该来到这么大的舞台讲相声,因为他们的内容并不适合这个舞台。

德云社如果再不对他们的相声进行创新,改掉以前相声身上低俗的某些缺点,那德云社永远就是讲的天桥相声,难登大雅之堂,除非社会价值观扭曲,认为德云社的相声就应该登上大舞台。

❷ 急求合适的相声!!!

[相声]《我要变坏》

甲:哎,小王,你可是咱们公司公认的大好人呀!
乙:你什么意思?凭什么说我是好人啊,我是好人吗?
甲:你当然是好人,大家公认的嘛。
乙:以后别再说我是好人,再说我跟你急啊!
甲:说你是好人,你跟我急什么啊?
乙:别提了,这不,前段时间我去相亲,前面聊得挺好,可后来我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把好事给搞砸了。
甲:你说一句什么啊?
乙:我说我是公司公认的大好人。
甲:这是句好话啊。
乙:什么好话呀?倒霉就倒霉在这句话上了!
甲:怎么回事?
乙:人家姑娘说了,公认的大好人,十有八九是个窝囊废,找对象怎么能找个窝囊废呢?!
甲:这是什么逻辑啊?
乙:你甭管什么逻辑,既然姑娘不喜欢,我就必须得改,我不做好人了,我要变坏,看来男不坏女不爱还真是有些道理的。
甲:你是怎么变坏的呢?
乙:首先,我剃了个光头,大家知道,电视上的坏人一般都是光头,光头能使我看起来更加彪悍。
甲:其次呢?
乙:其次,我文身,左青龙,右白虎,我老牛在腰间,为了让人们看见我的文身,我决定以后不穿上衣了,我天天光着膀子上街。
甲:夏天光膀子可以,冬天呢?
乙:冬天?管他夏天冬天呢,为了变坏我豁出去啦!
甲:好么,不要命啊!
乙:光改变外形我觉着还不够,我觉得语言上也有必要进一步改进,文明语言软绵绵的没有力度,脏话说着才够痛快啊!
甲:可你不会说脏话啊?
乙:我是不会,但我可以学嘛,为了学脏话,我准备效仿一位古人。
甲:谁呀?
乙:蒲松龄。我在街边摆一个茶摊,喝茶免费,但有个条件。
甲:什么条件?
乙:必须得教我一句脏话。
甲:你就折腾吧你。
乙:没出一个月,你再看看我,光头,文身,满嘴脏话,走路横着,眼睛斜着,嘴巴撇着,见了我人家都躲着。
甲:能不躲吗?整个一个痞子流氓啊!
乙: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算了,可连我老爸也不理解我了,竟然要赶我出门,说什么没我这样的儿子。
甲:你这样一副德行老爷子能不气吗?
乙:我不管他老人家了,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他儿子的良苦用心。
甲:学坏了,你该接着找对象了。
乙:对呀,这不前天,又有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我叼着烟卷,戴着墨镜,光着膀子就去了,我心想,这下好了,保管是马到成功啊!
甲:还挺有信心。
乙:我来到约定的咖啡屋一看,嘿,姑娘正拿着本杂志在那等着呢。我大大咧咧地往姑娘对面一坐,张嘴就说:妞儿,长的挺俊啊,愿意陪哥哥耍耍不?
甲:这脏话还真学会了。
乙:姑娘一句话没说,站起来就走。
甲:不走才怪呢。
乙:我一看急了,赶紧追上去说:姑娘,你可看清楚了,我可不是好人啊!
甲:谁都能看出来。
乙:姑娘撒腿就跑,我是紧追不舍,我一边追一边喊:我不是个好人,你说你跑什么啊?
甲:瞧这话说的。
乙:跑着跑着,姑娘不跑了。
甲:回心转意了。
乙:哪呀,前面一个警察正虎视眈眈地瞪着我呢。

❸ 古代人真有街头卖艺的艺人吗

街头艺人带有艺术性,他们的表演纯粹只是为了艺术。也就是说,看他们的表演不一定要付钱。而卖艺的人档次相对就要低一些了,看他们是一定要付钱的,就算你不愿意,他们也会厚着脸皮问你要的。

❹ 沟通 相声

传统相声与公共场合的人际沟通
03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齐云飞
“相声啊,讲究说学逗唱,一个人说是单口相声,俩人说是对口相声”,今天各位您看,我一个人站在台上了,这可不是要说单口相声,单口相声不是人人都能说的,今儿啊,我们来讨论一下传统相声。
相声是我们国家的一项传统曲艺艺术形式,演员表演以“说”为主,用“讲笑话”的方式,再加上戏曲、歌唱、武术等其他艺术形式一起表演,旨在“逗乐”,想方设法让观众发笑。
相声起源于街头路旁,简单地说就是街头卖艺以养家糊口,演员往街边或者天桥低下这么一站,或者叫“撂地”,和今天地下通道里面唱歌的歌手表演略有不同,相声演员要等到观众围拢过来,才开始讲笑话,这一形式似乎和西方国家的街头演讲非常相似,只不过相声演员的目的不同,根本目的,在当时当然还是“请各位老少爷们捧个钱场”,外在的表现呢,就是想方设法的逗观众发笑。
后来相声也渐能“登大雅之堂”,演员在茶楼、戏园子里表演,表演场所规模不会太大,演员和观众离得很近。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相声开始脱离舞台上直接面对观众的表演,大规模的转向电视、广播,只有少数地方还能看得到传统相声的“现场”表演,本文主要针对广播电视之外的相声表演进行讨论,所使用的相声文本均为传统段子
1. 人际传播还是大众传播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分析传统相声的人际传播要素,我们首先应当对传统相声的传播属性做一个界定。根据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一书,“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而“大众传播,就是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
人际传播是一种多渠道多意义的传播方式,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性高,非制度化;而大众传播的传播者一般是专业化媒体,运用先进的媒介进行传播,受众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传播的单向性特别强。
传统相声在传播方式上介于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之间,绝对趋近于正式的人际传播。
传统相声的场地随意,表演者和观众之间是面对面的交流,在表演的过程中,能直接得到来自观众的反馈(掌声,笑声,喝彩,喝倒彩),并且能够及时的根据反馈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一点将在后文提及)。相声表演的观众,一般来说是北方人,或者,更精确的说是对说唱曲艺感兴趣的人,愿意在“场子里”花钱听相声的观众,在规模上来说比较固定,而且比较“小众”。这样看来,传统相声更贴近于人际传播的样式。
但是传统相声很明显是“一对多”的传播方式,这又不符合人际传播的一般要求:个体与个体的面对面的沟通。笔者认为,这里可以这样理解:传统相声在公共场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人际传播,传播者和公共空间中每一个“收听者”都构成了人际传播,而在整个公共场合中形成了一个人际传播的集合。
在相声走进大众传媒(广播、电视)之后,传统相声的人际交流关系被大众传播媒介所消磨,逐渐混同于其他的舞台艺术形式,成为一种大众传播方式。
2. 传统相声与沟通
传统相声的表演本质上一种演员与观众的沟通或者交流。演员通过自己的表演(语言)试图与观众间建立一种沟通的渠道,并使观众被“劝服”而呈现一种预期的状态(笑或者鼓掌)。
在《有效沟通》一书中,作者认为“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括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
从这个定义来看,沟通是一个分享的过程,传统相声正是这样一个交流和分享的过程,演员通过营造一个临时的虚拟的语境来和观众分享相声中角色的感受。同时沟通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的双方完成某种或多种社会资源的相互交换 。当相声演员使观众发笑时,观众付出了笑声而得到了快乐,演员则得到了演出成功的信号,并确认自己正在正确的进行表演。

作为一种相互作用的沟通方式,传统相声的表演必须要符合相互作用的沟通的三个原理 :
第一,进行沟通的人连续的同步地发出信息。在相声的表演过程中,相声演员不停的表演向观众发出信息,同时观众不停的进行反馈——无论这种反馈是积极的鼓励还是沉默的不认可;
第二,所有沟通都有过去、将来和现在。过去的印象给了观众演员的地位认同,也同时给了演员观众地位的认同;在“现在”的维度上,观众和演员互相依赖完成整个演出;在“将来”意义上,观众期待或者不再期待演员的下一次演出,演员则为将来充满或者丧失信心;
第三,所有的沟通者都扮演角色。在相声表演中,这一点毋庸置疑,观众台下或站或坐,演员台上或静或动,角色已经自然划分清楚。
最常见的沟通种类有五种 ,分别是自身内沟通、人际沟通、小组中沟通、公共场合沟通和大众沟通。如前文所论证,传统相声应当属于公共场合的沟通。在公共场合的沟通中,“发送-接收(演讲者)者向听众发送某种信息”,在传统相声中,演员在在公共场合(街头、剧场、茶楼、戏园子等)向听众(观众)发送信息(表演内容),这是一种扩大了的人际传播或者人际沟通。
3. 传统相声与公共场合的沟通
这部分的分析内容出自相声表演内容的本身,很遗憾这部分并没有直接可用的合手的理论来进行分析。已有的沟通理论将演讲或者宣传作为公共场合沟通的直接应用,相声这种表演方式并没有在被包括在现有理论的考虑范围之内。既然我们无法在已有的公共场合的沟通方式中找到相应的理论进行完全匹配的分析,我们将利用传播研究的其他理论结合传统相声的文本特点来对传统相声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相声表演中的各种元素,其全部目的在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并使观众发笑。
(1) 定场诗——注意力的获取
和评书一样,传统相声的表演从定场诗开始。定场诗,“说单口相声,一般的习惯,一上场,先说几句‘开场白’。有时候哪,也说几句‘定场诗’,又叫‘书词儿’。就仿佛唱单弦,上场先来段‘岔曲儿’;或者评弹,先唱段‘开篇’。” 现在我们在电视上广播上听到的相声已经没有了定场诗的设计。
街头也好,戏园子也罢,在演员开始表演之前,观众总不可能是安安静静的,街头自不必说,戏园子里面可是备着茶水瓜子,都不是安静的环境,观众的注意力也比较分散,没有集中的焦点。演员在开始之前,先“讲”一个定场诗,就很直接的起到了提请注意,吸引关注的作用。与其作用相应,定场诗轻松幽默,令人开怀,但是未必与相声作品有直接的关联。比如:
“天地玄黄宇宙浑,有一年八月十五打了春。
那一年的事情好奇怪,提将起来吓坏人。
种茄子愣接独头蒜,老窝瓜变成狗头金。
杨八姐游春骑着一辆自行车,眼望着南店,哈哈大笑,可又泪纷纷。
她一只眼哭,一只眼笑,哭了声,小白脸儿的丈夫--程咬金!
只皆因大破天门阵你死得苦,那本是刘伯温害你命归阴。
心中恼怒黄三太,决不该手榴弹炸死了潘巧云。
乱七八糟大杂烩,到下面,三堂会审——窦尔墩!”
(2) 违反常理——幽默的源泉
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应用有很多潜在的规则,比如“根据格赖斯的含意(Implicature)理论,人们使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守一个原则,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以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从而使谈话目标得以实现。 ”但是,在相声表演的过程中,相声演员之间,或者相声演员所描述的角色或者情节之间,往往会违反已有的原则以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比如:
“甲:当时我是骑着扁担抱着牛,大喝一声,好贼啊好贼!
乙:啊?骑着扁担抱着牛啊?”
再比如:
“甲:好贼啊好贼,我放下武器,你饶我不死!
乙:啊?还没打就投降啦? ”
(3) 反复强调——营造拟态环境
根据李普曼的观点,大众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为受众营造了一个介乎世界与人之间的拟态环境。在这个拟态环境中,媒介掌有话语权。传统相声介于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样式之间,也具有某些大众传播的作用效果。传统相声在表演时努力为现场观众营造了一个故事化的拟态环境,演员的角色变换和语言上的不断强化使观众逐渐完全融入到情节当中,以便演员最后“三翻四抖”、“抖包袱”之用。
比如在相声《肉烂在锅里》中,逗哏演员自始自终都没忘了说一句“肉烂在锅里”,以强调演员所营造的拟态环境。

以上只是简要分析了传统相声的传播沟通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相声作为一种公共场合的人际传播手段,通过各种反常规的手段进行成功的诱发式的人际传播,以达到使观众发笑的目的,传统相声中所使用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手段,完全可以应用于其他目的的公共场合的人际传播,换言之,传统相声处理公共场合受众或议题的手法对现实生活有着相当的借鉴意义。另外,相声走向现代走向大众传媒,实际上是失去了过去特有的若干种传播手段或技巧,在相声艺术没有更新的更适合大众传媒的表现方式之前,相声的逐渐没落是必然的。

❺ 相声界都有哪些“富二代”呢

相声界有哪些“富二代”呢?

相声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说起相声就不得不提,现在最火的德云社,是由郭德纲一手创办起来的。经历了几次“生离死别”之后才迎来了高光时刻,现在手下的德云弟子,个个都是说相声的好手,每每演出也都是爆满。

在古代很多人都是因为穷,或者被家里送到戏院里的,但是现在的德云社却不相同,里面的弟子细数起来,不少都是家里资金雄厚的。今天就带领大家来深扒一下德云社的“富二代”们吧!

四、杨九郎

杨九郎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穿的衣服随随便便都是几万起,他穿的衣服根本就买不了同款,因为容易破产,真的太贵了。带的小饰品你以为是街边买的?其实都是价值好几万,想去英国读书就去英国读书,想出国玩就出国玩,根本就不带考虑的。家境真的不错,对说相声就是热爱,所以自己就花心思去学,因为有钱所以根本不会为了钱去生活,而是对什么感兴趣就做哪一行。

❻ 求一段古代街上的吆喝声。

北京有个“吆喝大王”———已是古稀之年的臧鸿老先生,会吆喝100多种老北京用的、玩的、吃的、喝的叫卖声。但凡老字号重张,他都得去给老买卖吆喝两嗓子。1993年,南来顺重新归置了100多种京味小吃,他专去捧场。有口卖高桩柿子的词儿他是这么吆喝的:“嘞———高桩儿的嘞———柿子嘞———不涩的嘞———涩的还有换嘞!”
卖心里美萝卜的吆喝:“萝卜赛梨哎———辣来换!”卖冰糖葫芦的吆喝:“蜜嘞哎嗨哎———冰糖葫芦嘞!”卖金鱼的吆喝:“一大一条,二大一条,我不是卖黄瓜的,我是卖大小金鱼的!”卖蟠桃的就更吆喝出个花儿:“这不是大姑娘扎的,也不是二姑娘绣的,这是三姑娘逛花园一脚踩下一个扁盖儿桃!”……
吆喝也非京华仅有,而是遍及各地都市的街头巷尾。比如徐州,笔者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听见过“炕鸡嘞嗨———炕鸡哎!”的吆喝;“刮子篦子———刮子篦子!”的吆喝,经指点原是常州人在叫卖梳子篦子;还有早市上“大米小米豇绿豆,白面一勾五碰头的稀饭嘞———糖包豌豆包!”的吆喝声,秋冬夜色中远处传来的“烤白果嘞———白果!”“里外青的萝卜嘞!”的吆喝声,声声入耳。
两年前,一位专回徐州探望的华侨王老先生,在当年住过的老巷子里忽地听见一蹬三轮者用电喇叭吆喝“臭豆干!”老先生听了摇着头说:“没那味了。50多年前的吆喝像唱曲一样。现在要想再听,只有去听相声了。”
不错,这种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抑扬顿挫生动风趣出自小商小贩之口的吆喝,确实走进了艺术殿堂,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传统相声《卖估衣》里就有吆喝的活儿。现代京剧《红灯记》里的磨刀人也吆喝了一句:“磨剪子嘞———抢菜刀!”前文提到的吆喝大王前些年还为反映老北京的《城南旧事》、《四世同堂》等影视剧配过吆喝声,而十多年前有个小品中的吆喝“卖大米嘞———卖大米!”也着实火了一把。
沿街串巷的五行八作的贩夫走卒,将贩卖货物用曲艺清唱或口技形式吆喝出来,他们不愧为韵味十足的吆喝艺术家。而时下有些艺术家的“吆喝”却没那味了。不信?你打开电视瞧瞧,那些歌星笑星影星视星……众多的星星艺术家在荧屏里面对着亿万观众“吆喝”着“我爱××”、“用了真的好舒服”、“谁穿谁精神”、“实惠,看得见———不到一块钱”……都什么味儿?

❼ 谁有郭德纲说的《红事会》相声的台词

我只有这个版本的,不知是不是您要的。

[相声文本] 红事会_郭德纲、邢文昭
邢文昭, 郭德纲, 红事
甲:我发现一个规律
乙:什么规律?
甲:你看侯耀文为什么相声说得好?
乙:为什么?
甲:他爸爸是说相声的,侯宝林
乙:大师
甲:天津的杨仪为什么相声说得好?
乙:为什么?
甲:他爸爸是说相声的,杨少华
乙:没错
甲:天津的马志明为什么相声说的好?
乙:为什么?
甲:他爸爸是说相声的,马三立
乙:是啊
甲:你为什么相声说的好?
乙:哎,等会儿等会儿,我爸爸不说相声
甲:对,你爸爸是听相声的(指观众)
乙:哎你这怎么说话呢?
甲:没错啊,你爸爸是说相声的吗?
乙:不是啊
甲:那就是听相声的
乙:怎么那么别扭
甲:你可了不起啊,为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优点说不过来
乙:你过奖
甲:没有这些个优点想当初跟兔子赛跑他就赢不了
乙:我是那乌龟是怎么着
甲:不许美化自己
乙:这是美化吗?
甲:这人真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同学堆里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能找到跟你一块儿站这着的人吗?没有了
乙:我有这么高吗?
甲:得到古人里边去找
乙:哪一位古人?
甲:宋朝的李师师
乙:李师师
甲:宋徽宗最爱李师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美艳惊人。有一句话说不说在我,听不听在你
乙:你说
甲:把名字改了吧
乙:叫什么啊?
甲:邢师师
乙:我改叫邢师师了
甲:就一个李师师把你比完了吗?
乙:还没完呢?
甲:没有
乙:哦
甲:这人性情刚烈,而且注重感情,同学当中挑不出来,只有一位古人跟你相比
乙:哪位?
甲:杜十娘
乙:杜十娘
甲:有一句话说不说在我,听不听在你
乙:你说
甲:把名字改了吧
乙:改什么?
甲:邢十娘
乙:改这名字了
甲:这还不算,你这人民族气节很重。比方说现在绍兴城有灾难了,你要是死了能把全绍兴城的老百姓都救了,你愿意去死吗?
乙:我当然可以死啊
甲:好,死去吧。我这救痛快多了
乙:这什么人呢!
甲:只有一位古人能跟你相比
乙:谁啊?
甲:赛金花
乙:啊?
甲:有一句话说不说在我听不听在你,把名字改了吧
乙:改什么?
甲:邢金花
乙:咳,像话吗!
甲:为什么你那么了不起啊,那是你祖上积德
乙:是啊
甲:他爸爸在北京城有名,一打听北京邢八爷
乙:有名
甲:邢八爷
乙:是
甲:北京八爷
乙:哦
甲:京八啊
乙:狗啊
甲:有名气啊
乙:那你把那爷字带出来行吧
甲:邢八爷可是一位大善人,心地特好
乙:是
甲:街上有一群孩子围着在打一只缺胳膊瞎眼的猫,那猫掺啊,求生不得,求死也不得,谁管啊?
乙:谁管啊?
甲:你爸爸
乙:我爸爸
甲:邢大善人,打这过:住手,都走开,谁家的缺德孩子,拿过那只猫,啪,脑浆都出来了
乙:啊?给打死了
甲:安乐死嘛
乙:这是安乐死吗?
甲: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对面过来一个老太太,蓬头垢面,脖子上挂一个布口袋,缺胳膊断腿,可怜啊,谁管啊?
乙:谁管呢?
甲:没人管啊,你爸爸过来了,掏出一把零钱,一块的,五毛的,一分的,五厘的,唰,放到老太太的袋里
乙:啊
甲:带出一张五十的
乙:损不损啊
甲:换零钱嘛
乙:这人的零钱也换啊
甲:邢大善人
乙:这是善人吗?
甲:邢大善人,北京城一打听没有不知道的,就是有一点,这么好的人,没结婚
乙:等会儿等会儿,我爸爸没结婚,我打哪来的?
甲:你是后来的事
乙:哦,开始没结婚
甲:结婚晚,净上街干善事去了,哪有时间管自己的婚事啊
乙:哎呦
甲:北京媒婆界都轰动了,要给你爸爸说媒,说有一家挺好的,也就是你姥姥家,你爸爸答应了
乙:恩
甲:媒婆赶紧来到你姥姥家,正瞧见你大舅站在门口,你大舅可了不起啊,是北大的高才生啊
乙:对啊,大才子啊
甲:那会儿放假,正站在门口看书,1米78的大个
乙:帅气啊
甲:剃一大光头,穿一大裤衩,光着膀子,胸口一撮毛,还纹着两条带鱼
乙:带鱼,那是二龙戏珠
甲:好看,还滴着血呢
乙:啊?
甲:头天刚纹的
乙:这是文人吗?
甲:站在门口拿着《金瓶梅》,还看画
乙:还有画啊,这是什么文人啊!
甲:媒婆一说是来说婚事的,你大舅赶紧让里边请。媒婆把来意一说,你姥姥乐啊
乙:是吗
甲:给你添麻烦,姑娘大了不能留,留来留去结冤仇,金莲这会儿出嫁我就放心了
乙:我妈叫金莲啊
甲:我没说你姥爷姓潘
乙:还是潘金莲,你看
甲:客气吗,金莲一出门我就放心了,以后芍药啊,牡丹啊,还得你多费心
乙:这都谁啊?
甲:你那几个姨
乙:我哪来那么些姨
甲:一说好这事,赶紧给你父亲道喜。你父亲高兴啊,叫人准备迎亲了
乙:哦
甲:到了迎娶那一天,你父亲是八抬大轿来到你姥姥家。屋里头你母亲顿足捶胸,我不去,我才不去,我就讨厌结婚,这些年净结婚了
乙:啊,象话吗
甲:姥姥也生气啊,别胡说八道,都几点了,别误了好时候,你真不去啊,我去吧
乙:回来,你去象话吗
甲:热心肠知道吗
乙:没有这热心肠的
甲:大伙儿都劝,去吧去吧。把你母亲扶上轿。这时你姥姥突一下子窜出来了
乙:比猫还利索。舍不得啊
甲:对啊,女儿是娘的心头肉啊,舍不得啊,你姥姥拿出一字条贴在轿子上:货已售出概不退换
乙:象话吗,撕了去
甲:轿子抬到你爸爸家,你爸爸把门一关,不要了。打街边过来四个流氓,你不要我们要了
乙:谁要给谁是吧!
甲:工夫不大是门分左右,鞭炮齐鸣,八抬大轿往里走,中间有一个盆,里面有火苗子,茶房手里端着酒,往上一泼,讲究日子红红火火。要泼还没泼,你父亲过来了,等会儿,那点火苗子算什么,我屋里有汽油
乙:嚯
甲:大伙儿拦着你别胡来。把新人掺进来,满院的亲友啊。老爷子真高兴啊,把衣服全脱了
乙:啊
甲:换一身新衣裳
乙:那上屋里换去
甲:换了一身新衣裳来到院里,你爸爸脸一下子红了
乙:怎么了?
甲:没穿裤子

❽ 求一段郭德纲和于谦和说的相声。

《北京你好》——郭德纲和于谦

郭:谁认识我呀?

于:恩!

郭:郭,相声界的无名小辈

于:您也别太客气。

郭:没人知道呀!

于:不能。

郭:除了我们家里人没人认识我。

于:是呀?

郭:你就不一样了!

于:哦我怎么样呢?

郭:这个演员叫于。

于:挨是我!

郭:了不起呀!

于:没什么了不起的!

郭:有腕!

于:嘿有什么腕呀!

郭:我们行内管这叫大腕!

(8)街边说相声扩展阅读

《北京你好》表演者

1、郭德纲

1989年,拜时任红桥区文化馆馆长、作家杨志刚为师学相声,学习了《九艺闹公堂》、《打灯谜》、《八扇屏》、《大保镖》、《吃元宵》等传统相声段子。

1995年,创建德云社,郭德纲开始闯荡北京,对外称白全福的徒孙,杨志刚的徒弟。

2、于谦

1996年,出演电视剧《小井胡同》,扮演角色肥子,同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地方台的长期栏目中担任节目编导及主持人。1997年,出演电影《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片中饰演傻庆。1997年,于谦与郭德纲在几次演出场合中相识。

❾ 曾经落魄时流落街头没饭吃的张云雷,如今怎么样了

现在发展的非常好,商业活动也很多,代言也很多,还经常发歌曲,有很多很多粉丝喜欢着他。

❿ 街头相声艺人开场白和收尾词

你所说的“开场白”如果是指相声里的垫话,那就简单了,因为每一段相声都有固定的垫话,完全可以照搬或者按照结构添加一点与时俱进的元素;如果指的是类似主持人所说的报幕词,那一定要和电视或晚会的形式区分,要能起到一个引人(即圆粘儿)的效果,具体的可以类似《大相面》里“画山难画山高”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或者正儿八经念定场诗、门柳儿,甚至可以白沙撒字如果你会的话……
收尾词也就是纲口(即拢粘儿)。“纲口儿”主要有以下几种:

仁义“纲”,就是用仁义之词说服观众留下。一般说的话是:“各位,您刚听的这场买卖不错吧下边换上我们哥儿俩(或爷儿俩)伺候您一段儿。唉,那位爷您别走啊!如果您有钱,就请您帮个钱忙,没钱也没关系,您就帮个人忙。您口袋儿不方便的话,就当给我们哥儿俩(或爷儿俩)站脚助威了,我这儿也谢您捧场啦!”艺人的这段话讲完,想走的人羞于面子,大多都会留下。

人情“纲”,即和观众靠近乎套人情,以此留下观众。比如说:“哦,张二爷,李二爷,还有刘四爷都到了,今儿个来看我的大多可都是老街近邻,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您来了就是捧我场来的。既然是捧场,那您就往这场子里扔几个小钱儿,反正您掏上一两个钱儿也不当回事。可几位这么一帮忙,我们全家就有饭吃啦。一个人要是帮大家伙儿,难。反过来,要是大家伙帮一个人,那可就容易多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凡帮助过我的,我们全家都不会忘了您,得记您一辈子。”

乞怜“纲”,就是把自己比成小猫儿、小狗儿、小鸟儿、欢喜虫儿什么的,会给观众带来笑。然后再说自己正饿着,而且家里还有几口儿有多长时间没吃饭了,请观众赏几个钱儿,能买碗粥喝。

“钻纲”,也就是靠“骂人”来“拢粘儿”。但也不是真骂,没有“脏口儿”(就是脏字),而且不存在实际骂的对象。因为艺人一贯把观众视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怎能对观众出口不逊呢一般艺人会这样“骂”:“众位,把我们哥儿俩(或爷儿俩)换上场来,应该一上来就给您‘使活’说相声。可是先不能说。为嘛我得先跟您说一个秘密(用眼睛环视观众),今儿个的人可不少,可就是在各位中间,有一位是这个(用手比划“王八”状)。您一定会问‘是哪位呀’我现在可不能说。怎么您琢磨呀,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嘛!再说我干吗得罪这个人也犯不上。您说是不如果您一定要知道是哪位,这好办,一会儿等这位走啦,我一准儿告诉您他是谁。”试想,如果哪位观众想走,听完这段话后,还能走吗一走,就会被观众认为是“王八”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