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于谦相似
⑴ 商鞅和明朝的于谦在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商鞅抄(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但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桐乡)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与他最有名的事是“土木堡之变”。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19年(1421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他们都是当时他们所效力的王朝的有用之才,并都有做出一番功绩的,也都是因他人的陷害而冤死的,他们的性格上的相同之处就是刚正不阿,都是秉公执法的人,就是因他们在做事时太大意、太马虎了,才会在细节的处理上考虑不周,也因此给那些个看不惯、不认同的人留下了可攻击的借口,招来了这等无妄之灾。
⑵ 中国现代有像明朝于谦那样的英雄吗
到国家危亡时侯,很可能有象于谦那样的人物出现,现在说说不准。
⑶ 宋朝与明朝的相似之处,这难道是巧合吗
疆域都长期龟缩在长城以南18省范围内,都是中国当时的一个地方割据政 权。皇帝都成为游牧民族的俘虏:宋有钦、徽二帝;明有英宗。都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欺凌。
对外抗敌的中流砥柱之忠臣良将下场悲惨:宋朝有岳飞;明朝有于谦和袁崇焕。明朝、宋朝的灭亡大都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尽管明朝是被李自成推翻的,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明朝与建州女真的战争当中大大消耗尽了明军的实力。
两者都是:在朝 政里都是以文制武,文人主导国 政。文官威信比武官大,重文轻武。不同之处在于明朝军队战斗力不算特别弱。两个朝代都出现了太上皇。而且都是被少数民族俘虏的那两位。只不过是一个是害怕把自己儿子当做傀儡,一个是被自己弟弟囚禁了。
两个朝代都没有出现过类似于唐太宗的流传千古的皇帝。但是都有一些有作为的皇帝,比如说朱棣。两个朝代都出现了性格十分相似的人,一个是宋徽宗,一个是明武宗-朱厚照。两人有一个爱好,就是玩,并且都好大喜功。
两个朝代都出现了以姓氏命名的军队,并且都流芳百世。一支是抗金名将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一支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两人都取得过9战9捷的好成绩。
都在中国南方建立过延续的政 权:南宋与南明。而且到了末期两个朝代都有流亡的小朝廷。被蒙古灭掉之后,南宋出现了流亡小朝廷,明朝出现了南明小朝廷。最后都是被游牧民族灭掉。
⑷ 胡宗宪和于谦同样明朝的中流砥柱,结局有何不同
水至清则无鱼,同样是明朝的中流砥柱,结局相同却又不尽相同?
“千磨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首《石灰吟》流传千古,而诗句的作者于谦——在土木堡事变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抗击瓦剌,保住大明,最终青史留名,被誉为能臣廉吏的典范。
嘉靖皇帝
两者相同的:最终陷入权力的漩涡中被无辜牵连,不得善终,但二人盖世之功,必将万古流芳。不同之处在于,同样的深处奸佞当道,胡宗宪肯放下自己的名节,注重实际而不务虚名,既然改变不了这个世界,那就改变自己,去适应它,让它为我所用,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于谦太过正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悲剧是必然的。不知道大家对我的观点有什么看法?欢迎指正。
⑸ 以明朝清官于谦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大明王朝1449》
故事梗概
宫廷叛乱,当朝天子遁入空门,全景式展示明朝两代帝王阴谋与情仇,功高震主,救时宰相暴尸荒野,大手笔揭密于谦残酷被害千古之悬疑。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历经数代长达八十余年的励精图治,天下太平,边疆一统,至明英宗皇帝登基期间大明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英宗正统年间,太监王振把持朝政,诛灭异己,逼迫“垂帘听政”的孙太后还政于英宗,并陷害忠良,使奸计将兵部侍郎于谦打入死牢,直至朝纲不振,社会腐败之风日盛。
蒙古瓦剌军侍机大举入侵,边关军情危急,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困于“土木堡”,五十万大军土崩瓦解,满朝文武百官死于战场,英宗被瓦剌军生擒……
危难中,孙太后下旨免去于谦死罪,回朝主持危局。于谦力挽狂澜,为对付瓦剌挟天子攻城略地的毒计,不顾后患,立英宗同父异母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并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以智谋大败瓦剌军,迎回英宗,然而,一场明争暗斗的皇位之争又在代宗与英宗之间展开……
一心想重振大明的于谦,铁心整肃朝纲,力推新政,追查私钱,铲除腐败,结果遭到权贵们的极力反对,一挫再挫……
及至景泰七年,石亨等奸党密谋迎复上皇,一出“夺门之变”上演,英宗复位,代宗被害至死,于谦也被贯以“意欲迎立外藩”的罪名再次下狱……
⑹ 明朝于谦的故事
于谦一生都在家里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遗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于家的祖先一样,甚至比供奉自家的祖先还要虔诚。据传于谦出生前的那个晚上,他的父亲于仁做一个梦,梦见一个绯袍金幞的神对他说:我感动于你们于家对我的供奉,也感动于你们于家一门忠义,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转世投胎,来做你们于家的子嗣。
于仁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赶快口称逊谢,说不敢当。但梦中那位金神说完转眼就不见了。于仁醒来不久,于谦就出生了。而于仁之所以给孩子起名叫“谦”,就是“以志梦中逊谢之意”。就是说对于文丞相的盛意,他心里还一直惴惴受之不安。
(6)明朝于谦相似扩展阅读:
人物简介
于谦(1389~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初任御史,历官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为瓦剌俘去,于谦拥立明景帝,击退瓦剌的侵扰,捍卫了北京,功炳史册。
后徐有贞、石亨等迎明英宗复位,将他杀害。明孝宗追谥肃愍,明神宗改谥忠肃。其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有《于忠肃公集》。
后世纪念
北京祠
北京于谦祠在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原有门匾书“于忠肃公祠”。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万历十八年(1590年)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清顺治年间,像毁,祠也废。
清光绪年间又重建。祠坐北朝南,东为于谦故宅,院内东侧建有奎光楼,为两层小楼。上层为魁星阁,悬“热血千秋”木匾,正房5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内供于谦塑像。1890年,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坛。1976年魁星阁在地震时被震毁,小楼亦被拆除。祠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⑺ 明朝于谦大都表现什么
明代于谦是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曾以《咏石灰》为题的诗,表述自己的志向:“千锤万回凿出深山,烈答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光明磊落的一生,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正如他诗中表述的那样,名垂千古,受人敬仰。《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⑻ 像明代于谦这种品格的人有哪些
屈原,林则徐,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