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加重音
1. 相声结尾及相声字数
你好,求问,1100字你当时大概说了多久啊
2. 句子“我知道你会讲相声”与不同的词句搭配,说话的重音不同,请用“*”标出下列句子中前半句的重音
知道
会
我
相声
3. 求《说相声》台词
《说相声》台词:
A:你这是在做什么?
B:说相声
A:哪一段?
B:报菜名
A:您贵姓?
B:免贵姓郑
A:怎么称呼?
B:郑健
A:郑健?(若有所思)
B:是我~
A:没听说过…
B:我是新人!
A:你要照这个方法说下去说到99岁你肯定还是新人。
B:为什么呀?
A:你这样处理这段台词这叫淡而无味,这叫缺乏感情的内涵。
B:啊…我应该怎么说呢?
A: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不知当讲否?
B:您请讲…
A:你刚才说的那几样菜肴呢是真转加修,凝聚着多少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哪能这样随便说说呢?
B:我…应该怎么说呢?
A:说好这相声你得有一种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你要想到泱泱古国源远流长,你要想到你是在向全人类展示中华文明,你得以黄中大屡之声,气吞山河之势,用最美的语感传达出历史的沧…桑…
B:我来来?
A:你试试…
B:(摆好架势看了A一眼,然后运气,嗥叫)我请您吃~!!!
A:(坐到地上)
(3)相声加重音扩展阅读:
《说相声》演员表:
1、郑建
郑健,出生于1961年,相声演员。
1978年进入天津曲艺团,1979年师从于天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伯祥。
先后与王平和戴志诚合作。
1987年电影《笑破情网》中饰演谢林;后在央视《欢聚一堂》做主持人。
1990年春节联欢晚会与戴志诚表演相声《二重唱》。
2011央视春节联欢晚上与姜昆、戴志诚、周炜、李伟建演出群口相声《专家指导》,口音较重的收藏专家,一句“埋起来”让观众记忆犹新。
2、郭德纲
郭德纲,男,出生于1973年1月18日,天津人,相声演员,电影、电视剧演员,电视脱口秀主持人。
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
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
1996年,创办北京德云社。
2005年起,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
2006年于解放军歌剧院举办德云社相声专场,同年于天津人民体育馆举行德云社省亲相声专场,创下连续25次返场纪录。
2008年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相声专场,成为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专场演出的相声演员。
2009年,参演电影《建国大业》。
2010年主持《今夜有戏》。
2011年荣登美国《纽约时报》。
2012年出演电影《车在囧途》,同年获“亚洲最杰出艺人奖”与第七届华鼎奖中国最佳曲艺男演员奖2013年首次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主持江苏卫视郭的秀。
2014年出演电影大话天仙;同年参演悬疑电影秘术。
担任《我为喜剧狂》导师并留任第二季。
2015年郭德纲自导自演电影《我要幸福》。
同年主持纲到你身边。
2016年举行“德云社成立二十周年”开幕式庆典,并展开全球相声巡演。
2016-2019年四度担任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喜剧观察员。
2017年12月29日,郭德纲首档脱口秀网络综艺节目《一郭汇》每周五晚8点在西瓜视频与今日头条平台上独家播放。
2018年2月16日,郭德纲执导的喜剧电影《祖宗十九代》公映并斩获1亿票房。
4. 请问有全的相声注意事项答案么
相声的表演技巧-侯宝林2006-12-19 08:57“说相声,说相声,”可见相声主要是靠说话。平常说话,没有说清楚,可以再说;对方误会了,可以解释,而说相声是绝对没有这个机会的。相声不管是叙述一段故事,描写一个人物,都是通过说话。因此,相声演员的话要说得更真切,更具有表现力。
一、语言
说话声音有长有短,有轻有重,长短轻重不同,给人的印象也就不同。我们说话的时候,往往把一句话的主要部分,在声音上加以适当的强调,使人一听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个被强调的地方就是这句话的重音。
比方,“夜行记”里有这么几句对话:
“乙说:人家知道你是谁呀?
甲说:是呀,我知道他喊谁哪?
乙说:那就是喊你哪!”
第一句话把重音加在“是”字上:“人家知道你是谁呀”,这句话就说明了,马路上那么多的人,警察不可能全认识。第二句话把重音加在“喊”字上:“我知道他喊谁哪”,这句话就表达出甲蛮不讲理,明明是他违反了交通规则,交通警察喊他,他不认帐。第三句话把重音加在“就”字上,“那就是喊你哪”,就把甲乙两个人刚才的对话全部弄清楚了。“没别人,就是喊你,因为就是你不遵守交通规则。”
如果把重音的位置变化一下,意思也就变了。
重音还有加重语气的作用:
比如“夜行记”里:
“您说这不是呕气吗?这不是受限制吗?”
这句话里有两个“这不是”。这两个词由于轻重音的不同,语气就不同。第二个“这不是”比第一个重一点儿,因为第一个“这不是”多多少少还带一点商量的语气,感慨、不满、的情绪还不太重;第二个“这不是”就是完全肯定的了,而且感慨,不满的情绪也特别重了。
重音在相声表演里还有特殊的作用,在一定的语句里强调一定的字或者词,是为了使这些字或者词给观众特别深的印象。
比如有一段相声有这么一段对话:
甲:老太太把份旧的烧了以后,从纸店又买了一份新的,很尊敬地抱着往回走.碰见街坊一个小伙子。年轻人见着上岁数的谁不得关照两句呀?
乙:是呀!
甲:“大娘,上街了?买佛龛了?”
这不是好话吗?
乙:啊!
甲:老太太不愿意听啦!“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得说请!”
乙:请!
甲:“大娘我不懂,您那个多少钱请的?”
“就他妈这么个玩艺,四千!”
这段对话再三强调“买”字和“请”字,是为了表达老太太对神佛虔敬的心理,使观众对老太太的这种心理状态产生比较深的印象,后边问到钱数,老太太心疼钱,冲口说出了对神佛特别不客气的话:“就***这么个玩艺要四千!”前后对照,对老太太的迷信发生了此较强烈的讽刺作用,激起了观众的笑声。如果观众对前边的“买”字和“请”字印象很淡漠,后边的讽刺作用就不可能发生了。
我们日常生活里说的话也都有重音,不过不像舞台上演员说的那样显著。掌握这方面的技巧,仔细研究人们说话,对于说相声会有很大的帮助。
表演相声,说话光有轻重音还不够,还必须掌握说话的“迟、紧、顿、挫”。
“迟,紧”是说话的速度,“顿,挫”是说话的口气,所谓“迟、紧、顿、挫”,就是指的说话的节奏。
要想把一句话,一段话说的层次分明,意思清楚,就需要把这句话或这段话根据话的意思,划分成若干段落,段落之间耍有停顿,这样才能把事情叙述清楚。
比如在“医生”这个段子里有一段话,叙述医生给人开刀的过程:
“助手拿过来——刀子——剪子——药棉——纱布。——我哥哥——拿起刀来——割开肚皮——用镊子夹好。——找着盲肠——把腐烂的地方割去——放归原处——这里边——可不能有污血——有污血——它就化脓——”
这段话中间有很短的停歇,这样做一方面是演员要利用这短短的停歇来做形象化的表演,同时,是利用这个停歇表示开刀手术进行的不同的程序。
要是一鼓气地说出来“助手拿过来刀子、剪子,药棉、纱布,我哥哥拿起刀来,割开肚皮用镊子夹好。找着盲肠,把腐烂的地方割去,放归原处,……”演员没有办法表演,观众也听不明白。
说话的“迟、紧、顿、挫”和说话速度上的变化,可以促使观众注意下边比较重要的话。
比如“戏剧杂谈”里有一句笑话:
“甲说:……
乙说:您这论文的题目是什么?
甲说:是戏剧和水利的关系。”
如果甲说话的时候,不注意语言上的速度和顿挫,最后的这句话就不可能引起观众的笑声。这句话必须这样说:“是——戏剧——和水利的关系”。观众就会哄堂大笑。这是汁久原因呢?因为“是”字以后的稍一停顿,是使听众注意力集中;在“戏剧”两个字以后的停顿是为了引起听众猜想:“是戏剧和什么的关系呢?”当甲说出“和水利的关系”,听众完全意想不到,这样就产生极好的效果。
又比如“戏剧杂谈”里还有一段:
甲今年只有三十五岁,可是吹嘘自己研究戏剧五十多年。乙问他:“您今年三十五岁,倒研究戏剧五十多年……”甲接着说:“啊! 他这个……”“啊”字说得理直气壮,脱口而出,“他这个”说的吞吞吐吐,声音也比较轻,很紧凑的对话,到这儿突然缓和下来了,这促使观众思索其中的的原因,接看,甲自相矛盾的说出“就这个差点儿!”出乎观众意料之外。
总而言之,“迟紧顿挫”在相声演员说话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相声演员说话如果囫囵吞枣,缺乏“顿、挫”观众就不容易明白,也就不会有好的艺术效果。
“迟、紧、顿、挫”虽说是非常重要,但是并不等于说每句话都得划分成最小单位,把话说得一字一板的,这样反而会说的很不流利。有时候还故意在应该停顿的地方不停顿。比如“医生”里最后一段:
医生给病人开刀割盲肠,动完手术,刚缝好,想起把纱布丢在病人肚子里头了。又鹂 撸 焉床既〕鰜恚 旌靡院笥窒肫鸢鸭糇佣 嚼锿妨恕W詈蠹子姓饷醇妇湓~:“把线拆开,把剪子找出来,刚要给缝,病人说:“你甭给缝啦!你给安个拉锁吧,再落进东西,拉开随便拿吧!’”
这段话,说到“你给安个拉锁吧!”应该是一个段落,但是在这儿稍一停顿,观众就会大笑,这样就听不清下边的话了,即或勉强说出来,也容易松劲,所以在这儿决不能给观众任何一点儿思索机会,一气贯穿把这句话说出来,再叫观众笑个痛快。
说相声音调还得有变化,要根据内容所规定的情景和情绪,在音调上适当地有所上升或下降。这就是我们相声演员们通常说的“高矮音儿”。
“高矮音儿”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巧,说话不分高矮音儿,必然是平淡无味,一个相声演员说话平淡无味,他的相声也就没人听了。
“高矮音儿”主要是根据人物精神上的紧张和松弛,内心节奏的变化来决定的。比如着急、生气、吵架,在一般情况之下,情绪都是紧张的,说话也就不能四平八稳,声音自然就高;反过来,懒惰、疲倦,失望,在一般情况之下,情绪都是比较消沉的,说话也就是懒洋洋的,无精打彩的,声音自然此较低一点儿。
比方前头举的破除迷信的一个例子:
小伙子对佛龛不太恭敬,引起老太太不满,赶到小伙子问到佛龛多少钱,老太太嫌佛龛贵,对卖佛龛的特别不满意,有点儿愤慨的情绪,她说:有时候为了求得舞台上的效果,突然把音调提高,使人感觉有些可怕“嘿!”“豁!”“吁!”“我呀!”“走!”“瞧本儿!”“赔啦!”这都是不应该的。
刚才我们谈了相声演员说话的“重音”,“迟、紧、顿、挫”和“高矮音儿”的问题,现在再谈谈说话的语气。
语气反映着说话的人的思想感情。人的精神活动是非常丰富、复杂的,因而语气也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候说话人的情绪完全是靠着语气来表达。
比方“夜行记”里说到甲夜里骑车不点灯,买个纸灯随便凑和,走着走着,马路上有人喊“灯!灯! ”这时候乙在旁边接着问:“不是着的吗?”甲说:“是呀!连袖子都着啦!”乙说:“你看怎么样?推车走吧!”
乙说“你着怎么样”这句话,不但是表示对甲的关心,而且还有一点埋怨的情绪。“……怎么样?纸灯笼着了吧?它根本就有危险吗?刚才我说什么来?是不是出错啦?”这些都是乙内心的话,都包含在“你看怎么样”这五个字里头,这些意思都要靠这句话的语气表达。
比如在“医生”这个段子里,甲乙两人对话,甲说相声可以治病,“将来医院里都得增加相声科!”乙说:“那么将来每一个医院都得增加相声科,演员不够分配呀?”甲说:“那可以把大夫和护士都组织起来,……成立相声训练班。”
上边由于甲非常幽默地说相声可以治病,引出了一些难题,没法解决,虽然是开玩笑,仍然非常郑重其事的说出:“那可以把大夫和护士都组织起来,……成立相声训练班。”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一边郑重思索,一边说出并不怎么高明的办法。郑重思索的态度和说出的这么不高明的办法,这两者是非常不调和的,因为不调和,它才可笑。有的演员单纯追求笑料,不顾内容,不管语气,看到这儿有笑枓,就特别加以强调,这佯反倒削弱了这句话的可笑。
又比如“夜行记”,甲说交通警察看他走马路,就对他喊:“喂!便道走,便道走!”“喂!我有名有姓没有哇?”
因为甲觉得这样对他很不客气,所以“喂!”也学民警的口吻,然后把“有名——有姓——没有哇?”说的一字一板的,表示出一种不满的语气。
“夜行记”里还有这么几句:乙建议甲买车灯,甲说:“甭说没钱,有钱我也不买呀!”乙说“是呀!你有钱竟留着修理车啦!”
“是呀!你有钱竟留着修理车啦!”这句话从字面上解释,是一种肯定的意思,可是这实际上是对甲的一种讽刺、讥诮,所以这句的语气应该非常俏皮。
由此可见,相声演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情感,说话的时候,要表现出不同的语气,具体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关于相声演员说话方面的技巧,我就谈这么几点。这些都是日常生活里可以见到的,没有什么奥妙。不过要想真正掌握这些技巧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必须经过比较长期的锻炼,还得随时随地注意观察、体验生活。
二、动作
相声表演中的动作是语言的辅助,它和戏剧演员的动作不同。
相声的动作第一重要的是“手势”。在很多时候演员是借着手势,把语言所不能完全表示出来的东西表达出来。
比如“夜行记”里,甲骑车太快,车又没有闸,把一位老大爷给撞着了。甲赶紧下车给老大爷赔不是。“哟!老大爷,这怎么说的,碰着您啦吧?您瞧我家里有点儿急事,我……给我爸爸请大夫去,我一急就把您撞啦,这下子更耽误事啦!”
这段话的中心目的是甲撞完人以后,企图逃避责任,先发制人地编造了一些理由,来博得老大爷的同情。因此,说这段话的时候,根据情绪,手势前后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说话的时候双手抱拳,好似在道歉,又装得很可怜的样子;第二段,说话的时候表现很着急,两手掏着心窝,好像心里有许多东西要掏出来;第三段,说话的时候双手作揖,表示恳求的意思。
又比如“戏剧杂谈”里有这么一段,甲和乙谈到京剧的表演。
甲说:“真吃有什么意思呀?真来四菜一汤,炒肉片,红烧海参,老生把胡子摘下来吃海参。吃完了嗓子也哑了,甭唱啦!”
甲说老生把胡子摘下来吃海参的时候,一边说一边比手势。双手抓一下耳朶,表示摘胡子。甲做这个动作多少夸张了一点,使观众印象深刻,借以帮助表达“京戏在舞台上不能真吃、真喝”的意思。
由此可见,手势在表演上是起一定的重要作用的。但是手势用得不恰当或者是无目的的乱动,反而会把观众视线搅得非常乱,而影响了语言。另外还需要注意,说话的时候,手势不能太多,太大。
表演相声还得注意地位,地位的变化可以帮助观众了解内容。
通常表演相声,演员都是站在“场面桌儿”的后面。捧哏在左边儿,逗哏在右边儿,在一般的情况下,演员地位变化是不大的。过去也有一些节目,根据内容需要,捧哏和逗哏互相变化表演地位。
我个人认为演员的地位变化,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不要墨守成规,死板着不动。但也不要乱动,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其次,还需要注意一下“捧哏”和“逗哏”之间的距离,要站的合适,远了观众视线不集中,近了妨碍表演。并且“捧哏”和“逗哏”前后距离也不要相差太远,远了出容易使观众视线不集中。
三、设景和视线
设景就是假设出人物和故事发生地点的景象。
由于相声演员在表演上具有两重特性,一会儿进入剧情表演人物,一会儿又可以退出剧情做客观的叙述。一个演员要叙述许多事情和表演许多人物,如果想把当时的地点、环境、以及人物的活动都说得清清楚楚,事先设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比如前面举过的例子。
甲:老太太把那份旧的烧了以后,从纸店又买了一份新的,很尊敬的抱着往回走。碰见街坊一个小伙子。年轻人见着上岁数的谁不得关照两句呀?
甲:“大娘,上街了?买佛龛了啊?”——这是年轻的小伙子说的。 ‘
“这不是好话吗?”——叙述人。
甲:老太太不愿意听啦!——叙述人。
“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得说请!”——老太太。
甲:“大娘我不懂,您那个多少钱请的?”——小伙子。
“咳!就他妈这么个玩艺儿,四千!”——老太太。
上面这段对话,同一时间有三个人物出现:一会儿做叙述人,一会儿扮演小伙子,一会儿又扮演老太太。如果把这三个人物的身份都说的清清楚楚,就必须“设景”把人物的表演位置设计一下。我过去表演,常把叙述人的位置放在中间,老太大的位置放在叙述人的左前方,小伙子的位置放在叙述人的右前方。这样,小伙子和老太太互相对话,叙述人进入退出的表演,都可以让观众看清楚。
其次,相声演员通过视线的变化,来表示表演位置的转换。所谓视线就是演员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甲在扮演小伙子的时候,眼睛要向左看,表示和老太太对话。扮演老太太的时候,眼睛要向右看,表示老太太和小伙子对话。甲做为叙述人叙述故事的时候,眼睛要向前看。这样,演员的地位不需要很大的栘动,就可以把上面一段对话中的人物,表演得清清楚楚。
比如:“夜行记”里,甲骑自行车追汽车,汽车猛一停,甲的自行车撞到汽车上了。
甲说:开车的示讲理——叙述人。他说:“谁叫你往我车上撞啦!”——司机。
甲说:我们俩一嚷嚷,警察过来啦——叙述人。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警察。
我说:“您看他把我车给撞坏啦!”——甲。
“你是在汽车头里走?是在汽车后头走?”——警察。
我说:“我……在汽车头里走。”——甲。
“你在汽车头里走!他怎么把你前轱辘给撞坏啦?”——警察。
“啊……是啊,……那谁知道他怎么撞的?您问他去吧。”——甲。
甲说:警察说:“甭问人家啦,这事儿我全看见啦!你说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吧?”——警察。
“那怎么解决呀?……他……我自己修理车不就完啦!”——甲。
上面的这一段对话,同时有四个人物出现:一个是叙述人,一个是司机,一个是警察,一个是甲,并且在现场上还有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演员表演时候,要把环境、地点、事件、人物,完全交代清楚,单凭左右眼神的变化,是不足应付的。所以我们把现埸情况及人物的位置,设计成这个样儿:汽车在甲的右边儿,司机在甲的左边儿,警察从对面跑来,并且假设警察的个儿比甲高一点。司机同甲对话,可以采取左右不同的方向。警察和甲的对话,可以采取高低不同的角度,这样处理不但人物的位置不容易互相混淆,并且警察低头和霭的讲理,甲抬若头(把面目全部向观众)张口结舌的说不出话来,也便于刻划人物。
四、表情
介绍了相声表演的说话和动作,现在再谈谈表情。我们相声演员平常把表情叫做“神儿”和“象”。
相声演员说相声的时候,除了说话和做一些手势以外,“神儿”和“象”也是很主要的问题。一段相声表演是不是传神,“神儿”和“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相声演员对周围事物所给他的刺激都茫然无所感觉,不论表达什么内容都是一个神情一个外貌,那么这个演员就必然的是在毫无生命的死背台词儿。通常的习惯把这样演员的表演叫做“一付脸儿”。
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夜行记”,“逗哏”的叙述甲追鞋回来,不按顺序站队,为了先上车而采取另外的方式和人对付:
甲对排队的乘客说:“同志!您在这儿等车呀?挺幸运,头一个。因为您来的早吗。可我来的也不晚,等车应该您先上。刚才我追鞋去了,等车来了无论如何可得让我先上。”
可以看出,甲这一段对白,实际上是和乘客对话。甲是根据这乘客所表示出来的不同的态度,逐渐试探的和他对付。而这乘客最先看见了甲追鞋的窘态,接着就遭遇到了甲突如其来的“对付”。当乘客听完甲的“说明来意”以后,不由的被气的乐了,厌恶的说:“后边去!”因此,“逗哏”的在表演这段的时候,首先不但要把甲当时的心里和情绪表达出来,而且从甲的“神儿”和“象”当中把乘客的情绪也要表示出来。其次“逗哏”的迅速的转换表演的位置,从第一人称的表演换到客观的叙述:“嗯,我说完这话,这位同志冲我一乐……”随后又进入剧情表演乘客“后边去!”这一段“神儿”和“象”。从轻松到紧张,如果脸上死板板的就一点风趣也没有了。
比如说前边举的一个例子,当提到“特别是老太太迷信”“捧哏”的觉得不太妥当,往台下一瞅,观众马上就注意到了。“逗哏”赶紧进行解释,一直到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这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很自然的表情。但是我们反对有些演员故意向台下去找,或者是“挤眉弄眼”强迫观众产生反应。
这种和观众直接交流的方式,用得巧妙、恰当,所产生的效果就好,假如用得不当,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说相声应该注意声情并茂,表情不要太过生硬;
千万不能笑场
5. 谁告诉我这是什么相声
王平郑健《新说相声》
B:朋友们,相声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参赛的节目是一段传统相声“报菜名”,今天呢,跟大家汇报汇报,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给您报报南北大菜,满汉全席的菜名。我请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烧花鸭,烧雏鸡,烧仔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凉肉香肠,什锦酥盘麻酥油卷清蒸八宝猪浆米酿鸭子,红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氽丸子,还有一品肉,樱桃肉马牙肉,红焖肉,黄焖肉坛子肉,红肉扣肉肉…肉…(看到A上台开始语无伦次)肉…肉…
A:你这是在干什么?
B:说相声
A:哪一段?
B:报菜名
A:您贵姓?
B:免贵姓…
A:怎么称呼?
B:…..
A:……?(若有所思)
B:是我~
A:没听说过…
B:我是新人!
A:你要照这个方法说下去说到99岁你肯定还是个新人。
B:为什么呀?
A:你这样处理这段台词这叫淡而无味,这叫缺乏感情内涵
B:啊…我应该怎么说呢?
A: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不知当讲否?
B:您请讲…
A:你刚才说的那几样菜肴呢是真转加修(音近,哥们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凝聚着多少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哪能这么随便说说呢?
B:我…应该怎么说呢?
A:说好这相声你得有一种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你要想到泱泱古国源远流长,你要想到你是在向全人类展示中华文明,你得以黄中大屡(还是音近)之声,气吞山河之势,用最美的语感传达出历史的沧…桑…
B:我来来?
A:你试试…
B:(摆好架势看了A一眼,然后运气,嗥叫)我请您吃~!!!
A:(坐到地上)
B:老师…恩?老师…(找A)
A:你这不是要请人吃…
B:我这是…
A:要吃人…气吞山河之势不是嗥叫…
B:那我应该??
A:自己揣摩一下
B:我请您吃…
A:毛病找到了!这个人说话没有逻辑知道什么叫逻辑吗?你逻辑表达不清对方不知道你要表达的意思。知道什么叫逻辑重音吗?说一遍你那话是怎么说的?
B:我请您吃…
A:谁请人吃?
B:我呀
A:好了,逻辑重音应该放到“我”上
B:好了 我明白了 我请您吃…
A:你要干吗?
B;请客呀
A:请字也是重音
B:我请您吃…
A:请谁啊?
B:请您呀
A:您 对象 还是重音
B:我请您吃…
A:你要请人家干吗?
B:吃饭
A:吃 仍然是重音
B:我请您吃
A:噎着啦?!怎么没吃呢就噎着了?好好好…这个太深奥,下台自己揣摩,往下来…
B:往下来就是,蒸羊羔
A:注意共鸣…
B:蒸熊掌
A:低下去
B:蒸鹿尾
A:扬起来~
B:烧花鸭烧雏鸡…
A:顿!!(指挥)
B:烧…仔….鹅…
A: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我故往说之你故往听之
B:您说的太对了
A:祝您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B:谢谢谢谢…
A:再见…我没骑摩托车来吧?
B:没有…您慢走…(A一瘸一拐的下台,重复刚才教的)
A:(换装上台)稍微稍微等一下嘿~你这干吗呢这是?
B:哎呦 您可不知道 刚才有一位高人指点了我一下,正练着报菜名呢。烧仔鹅…
A:(掐住B的嘴)这报菜名朗诵是哪混蛋给你出的注意啊?
B:怎么了这是?
A:你这是糟改我们民族艺术啊
B:我?
A:相声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啊
B:是啊…
A:你刚才那是什么做派呀?完全是伪话剧的装腔作势啊!
B:什么叫伪话剧啊?
A:于是之像你这么演出?!XXX像你这么说话?!
B:那我应该怎么表演哪?
A: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不知当讲否?
B:当讲当讲
A:就算是相声要从戏剧中借鉴东西那也得是我们的国粹京戏呀!世界三大XX之中有我们的京戏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兰西特,梅兰芳,你干吗非的学假洋鬼子?!无宗无派左道旁门哪!往小了说你这是崇洋媚外,这要往大了说你这跟汪精卫是一个罪过啊!
B:我这就成汉奸啦…
A:打算把它说好了吗?
B:打算哪!
A:满功满调,有板有眼,最好再加上咱们中国戏剧独有的身段,迎风杨柳眉目生情,那才能够出乎其内,拔乎…其粹。
B:我这报菜名加身段?
A:你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河螃蟹…
B:(吧几嘴)怎么加呀这个?!加哪啊?
A:说到哪加哪啊!比方说说到蒸羊羔,加羊的身段
B:羊是什么身段?
A:我请您吃蒸羊羔(作动作,一腿翘起,两手作犄角状)
B:啊~~我明白了!!我来来啊!我请您吃蒸羊羔!(金鸡独立势,手张的很大)
A:这是水牛…哪有那么大犄角啊?!哎!!这就对了!!(纠正姿势)
B:哦..这是蒸羊羔…那您看我下一个是不是这么来?蒸熊掌!!(弓步,舔左手)
A:就这还鼓掌哪?!这掌算废啦!!你舔这么脏谁还敢吃啊?!换只掌!突出掌位高一点,对!!
B:哦…这样啊!
A:这就差不多了!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我说的也不一定对,我故往说之你故往听之。
B:您说的挺有道理的!
A:得了,祝你大赛圆满成功!我没戴帽子来吧?
B:好象你也没骑摩托车…
A:再见~~
B:这个得改成…(重复刚才教的)
A:(换装上)停停停!!不要再演了!你这样演跟耍猴子有什么区别?!
B:什么叫耍猴子呀?!
A:谁让你这么表演的?!
B:这不是….(无奈)怎么了这是?!
AB: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不知当讲否?
B:我就知道是这句!!
A:首先声明我不懂艺术…
B:啊?!
A:但我是个善良的人!我知道人类吃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不应该仅仅为了吃!人类变的越来越贪婪,美食的欲望变的越来越无耻!天真可爱的小羊羔说蒸就蒸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的尾巴也上了餐桌了?!熊掌敢吃鱼翅敢咽,你非但没有羞愧之意反而面生喜悦之情!!良心何在?!天理何在?!这段相声是相声前辈对残害动物行为的一篇声讨书!只可惜你们这些相声后人没有一个能理解这篇相声的真谛!!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跟我们息息相关,情同手足!!怎么能说吃就吃说炸就炸了哪?!所以你要说好这段相声,你应该满怀悲愤,强压怒火,心怀愧疚,无限酸楚的说…
AB:(逐渐带哭腔)我请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烧花鸭,烧雏鸡,烧仔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啊….哈哈…(跺地三下,捶胸三下)凉肉香肠…
A:他要这么说就对了…(被B打断,几次欲言又止)
B:(痛哭)哎呀….
A:有点过…收点收点…
B:哎呀….
A:坏了,这位进戏了…
B:不是演戏我这是真的!!!
A:那你干吗这么伤心哪??
B:我这段相声…可怎么说啊….
A:(推B,B停,鞠躬下台)
B:(刚走两步突然大哭,把A下跑 下台。完。)
6. 说相声要注意什么
http://hi..com/xiuble/blog/item/cd62783e218bbf3d70cf6c93.html
相声的表演技巧-侯宝林2006-12-19 08:57“说相声,说相声,”可见相声主要是靠说话。平常说话,没有说清楚,可以再说;对方误会了,可以解释,而说相声是绝对没有这个机会的。相声不管是叙述一段故事,描写一个人物,都是通过说话。因此,相声演员的话要说得更真切,更具有表现力。
一、语言
说话声音有长有短,有轻有重,长短轻重不同,给人的印象也就不同。我们说话的时候,往往把一句话的主要部分,在声音上加以适当的强调,使人一听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个被强调的地方就是这句话的重音。
比方,“夜行记”里有这么几句对话:
“乙说:人家知道你是谁呀?
甲说:是呀,我知道他喊谁哪?
乙说:那就是喊你哪!”
第一句话把重音加在“是”字上:“人家知道你是谁呀”,这句话就说明了,马路上那么多的人,警察不可能全认识。第二句话把重音加在“喊”字上:“我知道他喊谁哪”,这句话就表达出甲蛮不讲理,明明是他违反了交通规则,交通警察喊他,他不认帐。第三句话把重音加在“就”字上,“那就是喊你哪”,就把甲乙两个人刚才的对话全部弄清楚了。“没别人,就是喊你,因为就是你不遵守交通规则。”
如果把重音的位置变化一下,意思也就变了。
重音还有加重语气的作用:
比如“夜行记”里:
“您说这不是呕气吗?这不是受限制吗?”
这句话里有两个“这不是”。这两个词由于轻重音的不同,语气就不同。第二个“这不是”比第一个重一点儿,因为第一个“这不是”多多少少还带一点商量的语气,感慨、不满、的情绪还不太重;第二个“这不是”就是完全肯定的了,而且感慨,不满的情绪也特别重了。
重音在相声表演里还有特殊的作用,在一定的语句里强调一定的字或者词,是为了使这些字或者词给观众特别深的印象。
比如有一段相声有这么一段对话:
甲:老太太把份旧的烧了以后,从纸店又买了一份新的,很尊敬地抱着往回走.碰见街坊一个小伙子。年轻人见着上岁数的谁不得关照两句呀?
乙:是呀!
甲:“大娘,上街了?买佛龛了?”
这不是好话吗?
乙:啊!
甲:老太太不愿意听啦!“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得说请!”
乙:请!
甲:“大娘我不懂,您那个多少钱请的?”
“就他妈这么个玩艺,四千!”
这段对话再三强调“买”字和“请”字,是为了表达老太太对神佛虔敬的心理,使观众对老太太的这种心理状态产生比较深的印象,后边问到钱数,老太太心疼钱,冲口说出了对神佛特别不客气的话:“就***这么个玩艺要四千!”前后对照,对老太太的迷信发生了此较强烈的讽刺作用,激起了观众的笑声。如果观众对前边的“买”字和“请”字印象很淡漠,后边的讽刺作用就不可能发生了。
我们日常生活里说的话也都有重音,不过不像舞台上演员说的那样显著。掌握这方面的技巧,仔细研究人们说话,对于说相声会有很大的帮助。
表演相声,说话光有轻重音还不够,还必须掌握说话的“迟、紧、顿、挫”。
“迟,紧”是说话的速度,“顿,挫”是说话的口气,所谓“迟、紧、顿、挫”,就是指的说话的节奏。
要想把一句话,一段话说的层次分明,意思清楚,就需要把这句话或这段话根据话的意思,划分成若干段落,段落之间耍有停顿,这样才能把事情叙述清楚。
比如在“医生”这个段子里有一段话,叙述医生给人开刀的过程:
“助手拿过来——刀子——剪子——药棉——纱布。——我哥哥——拿起刀来——割开肚皮——用镊子夹好。——找着盲肠——把腐烂的地方割去——放归原处——这里边——可不能有污血——有污血——它就化脓——”
这段话中间有很短的停歇,这样做一方面是演员要利用这短短的停歇来做形象化的表演,同时,是利用这个停歇表示开刀手术进行的不同的程序。
要是一鼓气地说出来“助手拿过来刀子、剪子,药棉、纱布,我哥哥拿起刀来,割开肚皮用镊子夹好。找着盲肠,把腐烂的地方割去,放归原处,……”演员没有办法表演,观众也听不明白。
说话的“迟、紧、顿、挫”和说话速度上的变化,可以促使观众注意下边比较重要的话。
比如“戏剧杂谈”里有一句笑话:
“甲说:……
乙说:您这论文的题目是什么?
甲说:是戏剧和水利的关系。”
如果甲说话的时候,不注意语言上的速度和顿挫,最后的这句话就不可能引起观众的笑声。这句话必须这样说:“是——戏剧——和水利的关系”。观众就会哄堂大笑。这是汁久原因呢?因为“是”字以后的稍一停顿,是使听众注意力集中;在“戏剧”两个字以后的停顿是为了引起听众猜想:“是戏剧和什么的关系呢?”当甲说出“和水利的关系”,听众完全意想不到,这样就产生极好的效果。
又比如“戏剧杂谈”里还有一段:
甲今年只有三十五岁,可是吹嘘自己研究戏剧五十多年。乙问他:“您今年三十五岁,倒研究戏剧五十多年……”甲接着说:“啊! 他这个……”“啊”字说得理直气壮,脱口而出,“他这个”说的吞吞吐吐,声音也比较轻,很紧凑的对话,到这儿突然缓和下来了,这促使观众思索其中的的原因,接看,甲自相矛盾的说出“就这个差点儿!”出乎观众意料之外。
总而言之,“迟紧顿挫”在相声演员说话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相声演员说话如果囫囵吞枣,缺乏“顿、挫”观众就不容易明白,也就不会有好的艺术效果。
“迟、紧、顿、挫”虽说是非常重要,但是并不等于说每句话都得划分成最小单位,把话说得一字一板的,这样反而会说的很不流利。有时候还故意在应该停顿的地方不停顿。比如“医生”里最后一段:
医生给病人开刀割盲肠,动完手术,刚缝好,想起把纱布丢在病人肚子里头了。又鹂 撸 焉床既〕鰜恚 旌靡院笥窒肫鸢鸭糇佣 嚼锿妨恕W詈蠹子姓饷醇妇湓~:“把线拆开,把剪子找出来,刚要给缝,病人说:“你甭给缝啦!你给安个拉锁吧,再落进东西,拉开随便拿吧!’”
这段话,说到“你给安个拉锁吧!”应该是一个段落,但是在这儿稍一停顿,观众就会大笑,这样就听不清下边的话了,即或勉强说出来,也容易松劲,所以在这儿决不能给观众任何一点儿思索机会,一气贯穿把这句话说出来,再叫观众笑个痛快。
说相声音调还得有变化,要根据内容所规定的情景和情绪,在音调上适当地有所上升或下降。这就是我们相声演员们通常说的“高矮音儿”。
“高矮音儿”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巧,说话不分高矮音儿,必然是平淡无味,一个相声演员说话平淡无味,他的相声也就没人听了。
“高矮音儿”主要是根据人物精神上的紧张和松弛,内心节奏的变化来决定的。比如着急、生气、吵架,在一般情况之下,情绪都是紧张的,说话也就不能四平八稳,声音自然就高;反过来,懒惰、疲倦,失望,在一般情况之下,情绪都是比较消沉的,说话也就是懒洋洋的,无精打彩的,声音自然此较低一点儿。
比方前头举的破除迷信的一个例子:
小伙子对佛龛不太恭敬,引起老太太不满,赶到小伙子问到佛龛多少钱,老太太嫌佛龛贵,对卖佛龛的特别不满意,有点儿愤慨的情绪,她说:有时候为了求得舞台上的效果,突然把音调提高,使人感觉有些可怕“嘿!”“豁!”“吁!”“我呀!”“走!”“瞧本儿!”“赔啦!”这都是不应该的。
刚才我们谈了相声演员说话的“重音”,“迟、紧、顿、挫”和“高矮音儿”的问题,现在再谈谈说话的语气。
语气反映着说话的人的思想感情。人的精神活动是非常丰富、复杂的,因而语气也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候说话人的情绪完全是靠着语气来表达。
比方“夜行记”里说到甲夜里骑车不点灯,买个纸灯随便凑和,走着走着,马路上有人喊“灯!灯! ”这时候乙在旁边接着问:“不是着的吗?”甲说:“是呀!连袖子都着啦!”乙说:“你看怎么样?推车走吧!”
乙说“你着怎么样”这句话,不但是表示对甲的关心,而且还有一点埋怨的情绪。“……怎么样?纸灯笼着了吧?它根本就有危险吗?刚才我说什么来?是不是出错啦?”这些都是乙内心的话,都包含在“你看怎么样”这五个字里头,这些意思都要靠这句话的语气表达。
比如在“医生”这个段子里,甲乙两人对话,甲说相声可以治病,“将来医院里都得增加相声科!”乙说:“那么将来每一个医院都得增加相声科,演员不够分配呀?”甲说:“那可以把大夫和护士都组织起来,……成立相声训练班。”
上边由于甲非常幽默地说相声可以治病,引出了一些难题,没法解决,虽然是开玩笑,仍然非常郑重其事的说出:“那可以把大夫和护士都组织起来,……成立相声训练班。”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一边郑重思索,一边说出并不怎么高明的办法。郑重思索的态度和说出的这么不高明的办法,这两者是非常不调和的,因为不调和,它才可笑。有的演员单纯追求笑料,不顾内容,不管语气,看到这儿有笑枓,就特别加以强调,这佯反倒削弱了这句话的可笑。
又比如“夜行记”,甲说交通警察看他走马路,就对他喊:“喂!便道走,便道走!”“喂!我有名有姓没有哇?”
因为甲觉得这样对他很不客气,所以“喂!”也学民警的口吻,然后把“有名——有姓——没有哇?”说的一字一板的,表示出一种不满的语气。
“夜行记”里还有这么几句:乙建议甲买车灯,甲说:“甭说没钱,有钱我也不买呀!”乙说“是呀!你有钱竟留着修理车啦!”
“是呀!你有钱竟留着修理车啦!”这句话从字面上解释,是一种肯定的意思,可是这实际上是对甲的一种讽刺、讥诮,所以这句的语气应该非常俏皮。
由此可见,相声演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情感,说话的时候,要表现出不同的语气,具体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关于相声演员说话方面的技巧,我就谈这么几点。这些都是日常生活里可以见到的,没有什么奥妙。不过要想真正掌握这些技巧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必须经过比较长期的锻炼,还得随时随地注意观察、体验生活。
二、动作
相声表演中的动作是语言的辅助,它和戏剧演员的动作不同。
相声的动作第一重要的是“手势”。在很多时候演员是借着手势,把语言所不能完全表示出来的东西表达出来。
比如“夜行记”里,甲骑车太快,车又没有闸,把一位老大爷给撞着了。甲赶紧下车给老大爷赔不是。“哟!老大爷,这怎么说的,碰着您啦吧?您瞧我家里有点儿急事,我……给我爸爸请大夫去,我一急就把您撞啦,这下子更耽误事啦!”
这段话的中心目的是甲撞完人以后,企图逃避责任,先发制人地编造了一些理由,来博得老大爷的同情。因此,说这段话的时候,根据情绪,手势前后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说话的时候双手抱拳,好似在道歉,又装得很可怜的样子;第二段,说话的时候表现很着急,两手掏着心窝,好像心里有许多东西要掏出来;第三段,说话的时候双手作揖,表示恳求的意思。
又比如“戏剧杂谈”里有这么一段,甲和乙谈到京剧的表演。
甲说:“真吃有什么意思呀?真来四菜一汤,炒肉片,红烧海参,老生把胡子摘下来吃海参。吃完了嗓子也哑了,甭唱啦!”
甲说老生把胡子摘下来吃海参的时候,一边说一边比手势。双手抓一下耳朶,表示摘胡子。甲做这个动作多少夸张了一点,使观众印象深刻,借以帮助表达“京戏在舞台上不能真吃、真喝”的意思。
由此可见,手势在表演上是起一定的重要作用的。但是手势用得不恰当或者是无目的的乱动,反而会把观众视线搅得非常乱,而影响了语言。另外还需要注意,说话的时候,手势不能太多,太大。
表演相声还得注意地位,地位的变化可以帮助观众了解内容。
通常表演相声,演员都是站在“场面桌儿”的后面。捧哏在左边儿,逗哏在右边儿,在一般的情况下,演员地位变化是不大的。过去也有一些节目,根据内容需要,捧哏和逗哏互相变化表演地位。
我个人认为演员的地位变化,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不要墨守成规,死板着不动。但也不要乱动,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其次,还需要注意一下“捧哏”和“逗哏”之间的距离,要站的合适,远了观众视线不集中,近了妨碍表演。并且“捧哏”和“逗哏”前后距离也不要相差太远,远了出容易使观众视线不集中。
三、设景和视线
设景就是假设出人物和故事发生地点的景象。
由于相声演员在表演上具有两重特性,一会儿进入剧情表演人物,一会儿又可以退出剧情做客观的叙述。一个演员要叙述许多事情和表演许多人物,如果想把当时的地点、环境、以及人物的活动都说得清清楚楚,事先设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比如前面举过的例子。
甲:老太太把那份旧的烧了以后,从纸店又买了一份新的,很尊敬的抱着往回走。碰见街坊一个小伙子。年轻人见着上岁数的谁不得关照两句呀?
甲:“大娘,上街了?买佛龛了啊?”——这是年轻的小伙子说的。 ‘
“这不是好话吗?”——叙述人。
甲:老太太不愿意听啦!——叙述人。
“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得说请!”——老太太。
甲:“大娘我不懂,您那个多少钱请的?”——小伙子。
“咳!就他妈这么个玩艺儿,四千!”——老太太。
上面这段对话,同一时间有三个人物出现:一会儿做叙述人,一会儿扮演小伙子,一会儿又扮演老太太。如果把这三个人物的身份都说的清清楚楚,就必须“设景”把人物的表演位置设计一下。我过去表演,常把叙述人的位置放在中间,老太大的位置放在叙述人的左前方,小伙子的位置放在叙述人的右前方。这样,小伙子和老太太互相对话,叙述人进入退出的表演,都可以让观众看清楚。
其次,相声演员通过视线的变化,来表示表演位置的转换。所谓视线就是演员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甲在扮演小伙子的时候,眼睛要向左看,表示和老太太对话。扮演老太太的时候,眼睛要向右看,表示老太太和小伙子对话。甲做为叙述人叙述故事的时候,眼睛要向前看。这样,演员的地位不需要很大的栘动,就可以把上面一段对话中的人物,表演得清清楚楚。
比如:“夜行记”里,甲骑自行车追汽车,汽车猛一停,甲的自行车撞到汽车上了。
甲说:开车的示讲理——叙述人。他说:“谁叫你往我车上撞啦!”——司机。
甲说:我们俩一嚷嚷,警察过来啦——叙述人。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警察。
我说:“您看他把我车给撞坏啦!”——甲。
“你是在汽车头里走?是在汽车后头走?”——警察。
我说:“我……在汽车头里走。”——甲。
“你在汽车头里走!他怎么把你前轱辘给撞坏啦?”——警察。
“啊……是啊,……那谁知道他怎么撞的?您问他去吧。”——甲。
甲说:警察说:“甭问人家啦,这事儿我全看见啦!你说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吧?”——警察。
“那怎么解决呀?……他……我自己修理车不就完啦!”——甲。
上面的这一段对话,同时有四个人物出现:一个是叙述人,一个是司机,一个是警察,一个是甲,并且在现场上还有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演员表演时候,要把环境、地点、事件、人物,完全交代清楚,单凭左右眼神的变化,是不足应付的。所以我们把现埸情况及人物的位置,设计成这个样儿:汽车在甲的右边儿,司机在甲的左边儿,警察从对面跑来,并且假设警察的个儿比甲高一点。司机同甲对话,可以采取左右不同的方向。警察和甲的对话,可以采取高低不同的角度,这样处理不但人物的位置不容易互相混淆,并且警察低头和霭的讲理,甲抬若头(把面目全部向观众)张口结舌的说不出话来,也便于刻划人物。
四、表情
介绍了相声表演的说话和动作,现在再谈谈表情。我们相声演员平常把表情叫做“神儿”和“象”。
相声演员说相声的时候,除了说话和做一些手势以外,“神儿”和“象”也是很主要的问题。一段相声表演是不是传神,“神儿”和“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相声演员对周围事物所给他的刺激都茫然无所感觉,不论表达什么内容都是一个神情一个外貌,那么这个演员就必然的是在毫无生命的死背台词儿。通常的习惯把这样演员的表演叫做“一付脸儿”。
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夜行记”,“逗哏”的叙述甲追鞋回来,不按顺序站队,为了先上车而采取另外的方式和人对付:
甲对排队的乘客说:“同志!您在这儿等车呀?挺幸运,头一个。因为您来的早吗。可我来的也不晚,等车应该您先上。刚才我追鞋去了,等车来了无论如何可得让我先上。”
可以看出,甲这一段对白,实际上是和乘客对话。甲是根据这乘客所表示出来的不同的态度,逐渐试探的和他对付。而这乘客最先看见了甲追鞋的窘态,接着就遭遇到了甲突如其来的“对付”。当乘客听完甲的“说明来意”以后,不由的被气的乐了,厌恶的说:“后边去!”因此,“逗哏”的在表演这段的时候,首先不但要把甲当时的心里和情绪表达出来,而且从甲的“神儿”和“象”当中把乘客的情绪也要表示出来。其次“逗哏”的迅速的转换表演的位置,从第一人称的表演换到客观的叙述:“嗯,我说完这话,这位同志冲我一乐……”随后又进入剧情表演乘客“后边去!”这一段“神儿”和“象”。从轻松到紧张,如果脸上死板板的就一点风趣也没有了。
比如说前边举的一个例子,当提到“特别是老太太迷信”“捧哏”的觉得不太妥当,往台下一瞅,观众马上就注意到了。“逗哏”赶紧进行解释,一直到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这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很自然的表情。但是我们反对有些演员故意向台下去找,或者是“挤眉弄眼”强迫观众产生反应。
这种和观众直接交流的方式,用得巧妙、恰当,所产生的效果就好,假如用得不当,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7. 相声的台词
朋友们,相声大赛呢,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参赛的节目是一段传统相声,叫“报菜名”,今天呢,在这里给 大家汇报汇报,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给您在这报报南北大菜,满汉全席的菜名。我请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烧花鸭,烧雏鸡,烧仔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凉肉香肠,什锦酥盘麻酥油卷清蒸八宝猪浆米酿鸭子,红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鲜虾丸子鱼腹丸子各着丸子豆腐丸子篡丸子,还有一品肉,樱桃肉马牙肉,红焖肉,黄焖肉坛子肉,红肉…肉…肉…肉…(看到A上台开始语无伦次)肉…肉… A:你这是在做什么? B:说相声 A:哪一段? B:报菜名 A:您贵姓? B:免贵姓郑 A:怎么称呼? B:郑健 A:郑健?(若有所思) B:是我~ A:没听说过… B:我是新人! A:你要照这个方法说下去说到99岁你肯定还是新人。 B:为什么呀? A:你这样处理这段台词这叫淡而无味,这叫缺乏感情的内涵。 B:啊…我应该怎么说呢? A: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不知当讲否? B:您请讲… A:你刚才说的那几样菜肴呢是真转加修,凝聚着多少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哪能这样随便说说呢? B:我…应该怎么说呢? A:说好这相声你得有一种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你要想到泱泱古国源远流长,你要想到你是在向全人类展示中华文明,你得以黄中大屡之声,气吞山河之势,用最美的语感传达出历史的沧…桑… B:我来来? A:你试试… B:(摆好架势看了A一眼,然后运气,嗥叫)我请您吃~!!! A:(坐到地上) B:老师…恩?老师…(找A) A:你这不是要请人吃… B:我这是… A:要吃人… B:我因该怎么表演呢? A:气吞山河之势不是嗥叫… B:那我应该?? A:自己揣摩一下 B:我请您吃… A:毛病找到了!这个人说话没有逻辑,知道什么叫逻辑吗?你逻辑不清楚,对方听不懂你要表达的意思。知道什么叫逻辑重音吗?说一遍你那句话怎么说的? B:我请您吃… A:好啦,谁请人吃? B:我呀 A:逻辑重音应该放到“我”上 B:哦,我明白了,您看啊 我请您吃… A:你要干吗? B;请客呀 A:请字也是重音 B:我请您吃… A:你要请谁? B:请您呀 A:您 对象 还是重音 B:我请您吃… A:你要请人家干吗? B:吃饭 A:吃 仍然是重音 B:我请您吃 A:噎着啦?!这还没吃呢你怎么先噎着了?好好好好…这个太深奥,下台之后自己揣摩,往下来… B:往下来就是,蒸羊羔 A:注意共鸣… B:蒸熊掌 A:溢下去 B:蒸鹿尾 A:扬起来~ B:烧花鸭烧雏鸡… A:顿!!(指挥) B:烧…仔….鹅… A:大致就是这个意思,话又说回来了,我说得也不一定对,我故往说之你故往听之 B:哎呦你说得非常有道理 A:祝您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B:谢谢谢谢… A:再见…(A一瘸一拐的下台) B:(练习刚才A教的) A:(换装上台)嘿,稍微稍微稍微等一下嘿~你这干吗呢这是? B:哎呦 您可不知道 刚才有一位高人点拨了我一下,正练着报菜名呢。烧仔鹅… A:(掐住B的嘴)这报菜名朗诵是哪混蛋给你出的主意啊? B:不是,怎么了? A:你这是糟改我们民族艺术啊 B:我? A:相声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啊 B:是啊… A:你刚才那是什么做派呀?完全是伪话剧的装腔作势啊! B:什么叫伪话剧啊? A:于是之像你这么演出?!人姜昆像你这么说话?! B:那我应该怎么表演哪? A: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不知当讲否? B:当讲当讲 A:就算是相声要从戏剧中借鉴东西那也得是我们的国粹京戏呀!世界三大XX之中有我们的国粹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兰西特,梅兰芳,你干吗非的学假洋鬼子?!无宗无派左道旁门哪!往小了说你这叫崇洋媚外,这要往大了说你这跟汪精卫是一个罪过啊! B:我这就成汉*啦… A:打算把它说好了吗? B:打算哪! A:满功满调,有板有眼,最好再加上咱们中国戏剧独有的身段,迎风杨柳眉目生情,那才能够出乎其内,拔乎…其粹。 B:我这报菜名加身段? A:你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河螃蟹… B:(吧几嘴)怎么加呀这个?! A:说到哪加哪啊! B:不明白 A:比方说说到蒸羊羔 B:我呢? A:加羊的身段 B:羊是什么身段? A:我请您吃蒸羊羔(作动作,一腿翘起,两手作犄角状) B:啊~~我明白了!!您看我来一回!我请您吃蒸羊羔!(金鸡独立势,手张的很大) A:这是
8. 相声语言表达语言技巧在哪里
一、要知词意
相声演员在学说一段相声之前,要知道这段相声作品的意义。要知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思想。主题思想就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要说明的问题。人物思想是指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的思想,作者在作品里塑造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有性格的。
演员不仅要知道主题思想和人物思想,还要知道每句台词的意义。这是说好一段相声的首要问题。
二、要吐字真
作一个相声演员,要有伶俐的口齿。相声是笑的艺术,也是语言艺术。什么段
子也离不了说唱哏、学哏,也离不了说,因此它要求演员吐字要真,字字要送到
观众耳朵里去,观众听得清楚,才能发笑。观众听不清楚,就笑不了啦。不能叫
观众一边听,一边问别人:“他说的是什么?”那位回答:“我也没听真。”这
样就影响效果了。吐字不真,如“钝刀割肉”。有人主张“咬字要狠”。我觉得
咬字不能狠,咬字过狠,也使人听着不舒服。相声演员为什么练习《绕口令》?
就是为锻炼唇、齿、牙、舌、喉,要把平、上、去、入四声字说准确。
三、要发音准
相声演员发音要准确。发音主要指的是唇、齿、牙、舌、喉五音要准。相声演员
是用丹田发音,虽不象戏曲演员那样要求好嗓子,但也得能说能唱,丹田气足,
声音要美,说出来好听,唱出来够味儿。过去有好嗓子的不多,因为唱是竖音,
说是横音,再加上那时生活所迫,一天要说七、八段,这样就把嗓子说横了,也
就是累坏了。在三、四十年代只有几位有好嗓子的,学戏曲、学唱大鼓、杂曲,
学唱歌曲,唱哏并不多。现在很多段子是又说又唱,它就更要求演员有好嗓子。
学说相声不但要锻炼吐字,还要练习发音。声音要美,要注意轻重音儿、高矮音
儿,尽量要把语气说对,把话说得悦耳动听,避免怪声、怪调儿、尖音儿、炸音
儿,别使观众听着不舒服。说唱出来,要使观众爱听。
四、要气口匀
相声表演艺术,没有鼓板伴奏,看起来好象没有节奏。其实不然,相声表演艺术
无论是说什么哏,都有节奏。相声是以气口为节奏,气口要均匀,使观众听着顺
耳爱听。
说贯口段子,更要气口均匀,象《地理图》一段一百多个地名,要连续不断说完,主要得会用气,偷气,换气,把气口掌握均匀,说出来如断线珍珠,珠落玉盘,这样观众才能叫好。一段贯口有一段贯口的内容。如《维生素》这段相声有三段贯口,第一段是服务员报菜名,说的是鸡、鸭、鱼、肉的菜名,这段是按照《报菜名》来说。第二段是二哥想吃的家庭炒菜,这段必须说得要美,让大家听着想听、爱吃。第三段是说这些菜有什么营养,介绍给观众。观众觉得说这些吃的很有学问,听着又顺耳,这样就叫起好来了。这三段贯口是根据内容设计气口。贯口是如此,不是贯口的活也要把气口设计好。气口不匀,说得快了,使观众心忙,说得慢了,使观众截气。吐字要真,发音要准,气口要匀,三者都要给观众以美的感受。
五、要语气对
语气是表达感情的,分为高低、快慢、轻重。同样一句话,语气不对,意思就变
了。比如:乙摔碎一个茶碗。甲问:“这茶碗是你摔的吗?”乙答的音调低,说
得慢,重音在我字上;
“是我摔的。
”这茶碗是他摔的。如果乙音调高,说得快,重音在摔字上,就成了反问语气“是我摔的?”这茶碗就不是他摔的了。
相声演员各有各的语气,但说相声时必须是说相声的语气,不然说出来就不象相声了。
相声里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人物的感情也多种多样。
相声演员模拟人物说话,要把语气说对,也就是要把人物的感情表达准确。语气不对,人物的感情就变了,包袱儿也就响不了啦。
比如《一贯道》的结尾:
甲:幸亏老太太死啦,要再病俩月,儿媳妇非剐了不可!老太太死了,儿媳妇这
个哭哇!
乙:还哭她哪?
甲:哪儿呀,她(指腿)疼啊!
最后这句疼字重音一改轻音,语气一慢,包袱儿就抖不响了。所以说演员必须要把语气表达准确。
相声早在宋代就有,原来的名字叫"象生"或"像声",是仿学口技滑稽表演的意思。相声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把口技中的"杂学"、全堂八角鼓中的"逗哏"、评书中的"贯口"、莲花落中的"太平歌词"和滑稽二黄中的诙谐表演等等,加以吸收融化,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这种特色按照相声演员们习惯的说法,就是讲究"说"、"学"、"逗"、"唱"。
9. 求一段相声
像是对春联
甲 做一个相声演员也不容易,首先说得有文化。
乙 那是呀!你看我们天天都在学习嘛!
甲 你念过书吗?
乙 我念过两天。
甲 什么学校毕业?
乙 嗐!我念的还是过去那个经书哪。
甲 “五经”、“四书”、“十三经”啊。
乙 是呀!
甲 那些书我也念过,什么“三字文”、“百家经”、“千家姓”……不是……三眼井儿(北京地名)。
乙 还三里河儿哪!
甲 对啦!三里河儿(北京地名)。
乙 什么呀?“三百文”“百千姓”……我也乱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甲 对啦!你说念完这几部书念什么?
乙 念念《大学》。
甲 念完大雪念小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
乙 叫你在这儿背历书哪!
甲 你不是说念大雪吗?
乙 我说念《大学》。
甲 对……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嘛!念完《大学》念什么?
乙 《中庸》。
甲 念完中用念不中用,等你念到废物点心就算毕业啦。
乙 那我就没用啦。我说念《中庸》。
甲 念完《中庸》念《论语》、《孟子》、《礼记》、《春秋》。
乙 对了。
甲 这些书光念不行,得会讲,不会讲就不能开笔做文章。比如你吟个诗,对个春联,都要从书中寻章摘句才行。
乙 那倒是。
甲 你看我这个人没了事儿最喜欢对春联,最近在家中我搜集到几副绝对儿。
乙 绝对儿?
甲 就是有上联没下联,谁也对不上来,我走过多少个地方,访问过多少个大文豪,结果一个对上来的也没有,这几副绝对儿太好了,我准备登报。
乙 登报干吗?
甲 征求下联儿。
乙 你这绝对儿是什么词句呀?
甲 怎么?你打算对呀!
乙 我不是打算对,我想听听。
甲 大文豪都没对上来,就阁下您听了有什么用啊?
乙 你可不能那么说,绝对儿碰巧了对得才妙呢!
甲 好,我说一说你听听,你可别胡对呀!
乙 当然啦。
甲 不明白就问我。
乙 当然向你请教。
甲 第一副,“买卖兴隆通四海。”
乙 完啦!
甲 啊。
乙 我当什么绝对儿呢?(故意假谦虚)我给你对对行吗?
甲 我这儿正找不着下联呢?
乙 可我对得也不一定恰当。
甲 没关系你对吧!
乙 你那上联是什么?
甲 “买卖兴隆通四海。”
乙 我给你对“财源茂盛达三江。”
甲 哎呀,高才。
乙 这也不是我的高才,过去我们家对过儿煤铺就贴这么一副对联儿。
甲 好,你再听这第二副,“根深叶茂。”
乙 “本固枝荣。”
甲 嗯。“开市大吉。”
乙 “万事亨通。”
甲 你听最后这一副。
乙 你说。
甲 “忠厚传家久。”
乙 “诗书继世长。”
甲 (无可奈何)我完啦。
乙 就这个呀,这叫什么绝对儿哪?满都是对子本儿上的。
甲 这是开玩笑,我真喜欢对春联。
乙 对春联的规矩你懂吗?
甲 那我懂,对春联讲究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对万事亨通。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苏东坡有一句话:“天下无语不成对。”
乙 当什么讲。
甲 任何一句话都可以做对联,只要你对得恰当巧妙,那再好也没有了。
乙 是是!
甲 譬如有这么两句俗语就是一副对联。
乙 哪两句?
甲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就是上联。
乙 下联呢?
甲 “上梁不正底梁歪。”哎!你听这两句虽然不够工整(摇头),可是很好玩。(读玩念重音,表达出文诌诌的)
乙 咱们两人联联句怎么样?
甲 可以呀。
乙 我出个上联儿。
甲 我对个下联儿。
乙 譬如我说“上”。
甲 我对“下”,有上就有下嘛!
乙 我说“天”。
甲 我对“地”。“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万事亨通。”
乙 “言”。
甲 我对“醋”。(甲把“言”误为“盐”了)
乙 醋?
甲 啊!油盐酱醋,五味调和,你那是咸的,我这是酸的。
乙 “好”。
甲 我对“歹”,好好歹歹得清楚。
乙 “事”。
甲 我对“炮”。(甲把“事”误为“士”了)
乙 炮!那对得上吗?
甲 你支土我拨炮,你跳马我出车。
乙 咱们这儿下象棋来啦!
甲 联句有什么啊!
乙 这五个字凑在一块儿是对子的上联:“上天言好事。”
甲 那我给你对:“回宫降吉祥。”
乙 你等等,你刚才不是这么对的。我说“上”。
甲 我对“下”。
乙 我对“天”。
甲 我对“地”。
乙 我说“言”。
甲 我对“醋”。
乙 我说“好”。
甲 我对“歹”。
乙 我说“事”。
甲 我对“炮”。
乙 我就是:“上天言好事。”
甲 我这是:“下地醋歹炮。”
乙 你这当什么讲啊?
甲 谁叫你不一块儿说啦?你要说“上天言好事”,当然给你对“回宫降吉祥”。你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我可不给你对“下地醋歹炮”吗?
乙 这还怨我啦。
甲 当然啦。
乙 好,你听这两个字的:“笔筒。”
甲 在桌上放的笔筒。
乙 对啦。
甲 我给你对:“箭囊。”
乙 就是装宝剑的那个。
甲 不!那是剑匣,我说的是拉弓射箭的那个皮囊子。
乙 我这笔筒是文的。
甲 我这箭囊是武的,一文一武咱们二位文武全才。
乙 我可不敢当,再听这个:“羊肉。”
甲 我给你对“萝卜(luo bo)”
乙 那对得上吗?
甲 羊肉氽萝卜焖干饭……
乙 这位没吃什么哪!“绸缎。”
甲 “萝卜。”
乙 萝……我们这是绸缎你也对萝卜?
甲 啊!绸缎包萝卜。
乙 没听说,我那是穿的绸子和缎子。
甲 是呀!我说的也是穿的,绫罗绸缎的罗,呢绒布匹的布。“罗布。”
乙 噢!罗布听不出来就是萝卜,再听这个:“钟鼓。”
甲 “萝卜。”
乙 我说是撞的钟打的鼓。
甲 我是敲的锣打的钹,“锣钹。”
乙 行了行了!你再听这个。
甲 (顺口而出)萝卜。
乙 我还没说呢?
甲 我先说下搁着。
乙 急性子。“马牙枣。”
甲 “大萝卜。”
乙 我这是仨字的啦。
甲 我这也仨字。“大萝卜。”
乙 我要四个字呢。你”好大萝卜“,我五个字,你”好大个萝卜“,你这筐萝卜全卖给我啦?不行。重对。
甲 你刚说的什么?
乙 “马牙枣。”
甲 我给你对:“羊角葱。”
乙 我这儿有“马牙”。
甲 我这儿有“羊角”。
乙 “枣”。
甲 “葱”。
乙 我能加字。
甲 我能添字。
乙 “马吃马牙枣。”
甲 “羊啃羊角葱。”
乙 我这儿吃。
甲 我这儿啃。
乙 好哇!我这马牙枣是八月当令。
甲 我这羊角葱是二月当令。二八月春秋题,“虽不中不远矣!”
乙 你就别犯酸了。
甲 怎么样?
乙 行!听这个:“山羊上山。”两头儿山。
甲 我给你对:“水牛下水。”两头儿水。
乙 我能加字。
甲 我能添字。
乙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甲 碰脚啦?
乙 不!犄角。
甲 “水牛下水水没(mo)水牛腰。”没腰啦。
乙 我还能加字。
甲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学羊叫)咩呀!”
乙 这是怎么回事儿?
乙 碰疼啦。
甲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学牛叫)哞儿!”
乙 (学羊叫)咩呀!咩呀!
甲 (学牛叫)哞儿!哞儿!
乙 咱们到屠宰场啦。
甲 谁叫你叫唤来着?
乙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甲 “五台山后五层台,台、台、台。”(学打小锣声音)
乙 他又开戏啦。“大大妈大模大样骑大马。”
甲 “老姥姥老夫老妻赶老羊。”
乙 “姥姥喝酪,酪落(lao)姥姥捞酪。”
甲 “舅舅架鸠,鸠飞舅舅揪鸠。”
乙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甲 “妞妞轰牛,牛拧(ning)妞妞拧(ning)牛。”
乙 啊!绕口令也来啦。
甲 你说什么我给你对什么。
乙 我说“南”。
甲 我对“北”。
乙 我说“东”。
甲 我对“西”。
乙 我说“上”。
甲 我对“下”。
乙 你听这个:“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甲 你怎么都给占上啦。
乙 这叫抻练抻练你。
甲 好!你听下联:“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乙 你对得上吗?
甲 当然对得上。
乙 “北雁南飞。”
甲 “前车后辙。”
乙 “双翅东西。”
甲 “两轮左右。”
乙 “分上下。”
甲 “走高低。”高低即是上下,上下即是高低,“虽不中不远矣”!
乙 嘿!这份儿酸哪。
甲 这叫气气你。
乙 咱们不定谁气谁哪,听这个:“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基浅。”
甲 嗬!我给你对:“林内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乙 好!你再听这个:“空树藏孔,孔进空树空树孔,孔出空树空树空。”
甲 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乙 这是个孔子的典故,又是个对子上联儿。
甲 还有这么一个典故哪!
乙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天走到某处,忽然天降大雨,上不着村,下不着店,没处躲,可巧道旁有一棵树里面是空的,孔子一想这里可以藏藏躲躲,这就叫空树藏孔。
甲 孔进空树呢?
乙 孔子进了空树啦,孔进空树。
甲 空树孔?
乙 空树里面有孔子,空树孔。
甲 孔出空树?
乙 雨过天晴,孔子由空树里面出来啦,孔出空树。
甲 空树空?
乙 空树里面就没有孔子啦,这就叫:“空树藏孔,孔进空树,空树孔,孔出空树空树空。”(做喘不上气来的样子)我差点儿没放炮。
甲 听我的:“柔(rou)、叭哒、当、哗啦、扑腾腾、哎哟哟、嗖嗖嗖、吱吱吱。”
乙 我说你这是什么呀?
甲 你那是什么呀?
乙 我这是列国典故。
甲 我这是本人实事。
乙 典故可以对实事,可是你那有多少字啦?
甲 你那多少字啊?
乙 我这是十八言。
甲 咱们数数。
乙 “空树藏孔,孔进空树空树孔,孔出空树空树空。”十八个字儿。你呢?
甲 我这也十八个呀。
乙 我听着有三十多啦。
甲 不信你数着,“柔、叭哒、当、哗啦、扑腾腾、哎哟哟、嗖嗖嗖、吱吱吱”。
乙 也十八个字,可是当什么讲啊?
甲 那年北京打仗,我正在床上躺着哪,就听柔……飞过来一个枪子儿。
乙 叭哒?
甲 撞墙上啦,叭哒。
乙 当?
甲 落院里一个炮弹,当。
乙 哗啦?
甲 房塌啦,哗啦。
乙 扑腾腾?
甲 我由床上掉下去啦,扑腾腾。
乙 哎哟哟?
甲 碰了我腰了,哎哟哟。
乙 嗖嗖嗖?
甲 当时掉了三根头发。
乙 吱吱吱哪?
甲 压死仨老鼠。
乙 嘿!对我有帮助
0回答时间:2010-10-29 23:55 | 我来评论 | 检举
向TA求助 回答者: 苏为文 | 三级点赞率:6%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太感谢啦
相关内容
2010-8-11 郭德纲 于谦 曹云金 大双簧的台词 2009-5-7 高分求曹云金的《对春联》视频,曹云金专场的视频,4月26张一元晚场的录... 6 2010-5-30 【高分】求曹云金、刘云天090102《对春联》 4 2010-1-26 曹云金于谦 香水无毒下载 2009-2-24 我想知道辽宁卫视郭德刚主持的<到底是谁>有于谦 何云伟,李菁,曹云金那期... 4 查看同主题问题: 曹云金 对春联 于谦 台词
等待您来回答del0回答嘻哈包袱铺有什么好笑的相声del0回答急需 节目串词 大学生元旦晚会 节目有 小品《午夜有约》 吉他弹唱 《...del1回答5元旦快到了 我想准别一段相声 可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能个帮助一下吗 少...del0回答10求有关“孝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的主持词和有关孝的小品和相声。del1回答郭德纲于谦做嘉宾的娱乐节目有哪些?del1回答嘻哈包袱铺相声剧本del2回答10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练习六,有趣的倒顺词,补充相声中省略掉的内容! 急...del1回答急求2010春晚相声大话捧逗的主持人串联词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
其他回答 共1条
给你一个我刚做的笔记。。也许有用。。。你跟楼上的综合一下就好了
【这可是我亲自做的笔记啊!】
曹:今儿个很高兴,能和于老师合作。
于:嗯
曹:心情非常的忐忑
于:干嘛呀这是
曹:您是老先生
于:谈不到
曹:老演员
于:诶,那倒是
曹:从小曲艺团坐科
于:对
曹:今天能跟您站在一块儿,三生有幸
于:不敢当
曹:为什么您给我捧啊
于:为什么呢
曹:于老师,有份!
于:他们夸人有这么说的
曹:轻易不给别人捧,为什么给我捧
于:您说说
曹:咱爷俩的关系不一样
于:那是
曹:他们管您叫大爷,我管您叫干爹
于:对对对
曹:就是爸爸(指自己)和儿子(指于谦)的关系
于:你这个,手势有点儿乱
曹:哦,儿子(指于谦)和爸爸(指自己)的关系
于:咳!还是调过来吧!
曹:反正是爷儿俩
于:哎,是爷儿俩呀
曹:住着也进,街坊,能跟您合作,高兴。
于:诶
曹:在任何演员当中我就爱看您
于:喜欢我?
曹:喜欢您,为什么跟您走的近呢,爱看!熟悉,相当熟悉!
于:非常的熟
曹:于老师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我都知道
于:哎!
曹:你有什么缺点?你有什么(重音)优点?!
于:我没优点呐?!到底有没有优点呐?
曹:你看你看,你有什么优点,你有什么缺点,我都知道
于:诶
曹:你有什么缺点?你有什么(重音)优点?!
于:我还是没优点呢?
曹:行,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于:我这就是优点?
曹:有优点,仔细找能找着
于:不仔细找就没有?
曹:好演员,最爱看您(裤衩的脸云云……)这么多演员您最好
于:太捧我了
曹:您比他们都有深度!
于:我还有深度?
曹:他们太肤浅
于:哦
曹:没学问!没学问的人我不爱理
于:你呀?
曹:那当然
于:我是上过两天学
曹:我也爱学习,所以咱们能走到一块儿
于:那就有共同语言
曹:那是啊,我是好学习,没事在家就充实自己
于:怎么充实自己呢?
曹:读书看报啊
于:哎,这是充电呢
曹:最爱看书,中国的古典名著,四大名著,我都读透了!
于:四大名著都读透了?!
曹:金瓶梅,一二三四。四大名著,哎呀……四大本儿
于:就一本儿金瓶梅呀?!
曹:潘金莲……哎呀……大本儿彩图,哎呀……夜里睡不着觉!
于:你上弦了是怎么的?你就这一本儿书熟是吗?这本儿书不在四大名著之内
曹:在
于:什么呀在?您这一本书就包含四大名著了?金瓶梅一二三四?那不对!
曹:你说你说
于:首先,四大名著,三国!
曹:三国看啦!
于:读过吗?
曹:当然啦!刘关张啊!刘备关羽张飞,哥儿仨,一个头磕地上,保着唐三藏西天取经,半路途中,刘备经常欺负关羽,唐三藏教训他:“你这泼猴!”“你这泼刘备!”
于:泼刘备像话吗?!
曹:姓刘名备字玄德,法号悟空嘛!
于:哎,这都哪儿的事儿啊?
曹:八戒!
于:诶咳!您这书都读乱了知道吗?
曹:三国嘛!
于:三国哪儿有悟空啊!
曹:看啦看啦……
于:看啦?那就是……水浒?
曹:水浒也看啦!水浒就是金瓶梅!
于:诶,谁说的!?
曹:你算,人物都一样!你看水浒里边儿,武大郎武二郎潘金莲西门庆,王婆。还有一个跟武大郎一块儿练摊儿的哥们儿。
于:练摊儿!?
曹:走街串巷,武大郎卖烧饼,然后他卖梨,烧饼!脆梨!调门儿倍儿高
于:你说那是郓哥
曹:对对对……就那哥们儿
于:什么就哥们儿,哪儿论的!
曹:武大郎武二郎潘金莲西门庆王婆,脆梨
于:脆梨干吗呀,水浒里边儿多
曹:水浒也是那些人啊,武大郎武二郎潘金莲西门庆王婆,脆梨
于:您都不看,就看这一章是吗?就看水浒里边这一节,人那还有宋江呢,你那儿有吗?
曹:那是金瓶梅的延伸版!我这是区间的
于:你这里还有公共汽车的事儿!什么呀你说的!
曹:看啦看啦……
于:又看啦?那就是……红楼梦?
曹:切!红楼梦都看烂了!我都看乱了
于:诶,是看乱了您前边那俩也看乱了
曹:看烂了,电视剧翻来覆去的看。电视剧主题歌我都会唱(主题歌云云……)哪位站起来说曹云金你们没看过红楼梦……
于:干吗这么说呀,你看过电视剧不行
曹:问你一个问题,林黛玉、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吧?
于:对呀
曹:红楼梦主要讲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
于:是啊
曹:这爷们儿和这娘儿们儿……
于:什么呀!您怎么净是粗口呀!
曹:爱情故事,对吧?
于:对
曹:林黛玉、贾宝玉,头一面儿,哪儿见得!
于:头一面儿……还真记不起来。
曹:切!完了吧?完了吧?!我知道!
于:嗯,你说说,他们俩哪儿见得?
曹:有那么一回,林黛玉早晨起来梳洗打扮完毕,捯饬的好看,开窗户,过去那个窗户啊,拿竹竿儿支着,一下没拿住掉下去了,贾宝玉正打楼底下过(扇扇子)
于:这是贾宝玉吗?
曹:砸脑袋上了。“嗨!谁呀!哟!妞儿!”
于:“妞儿”?!行行行……不是,您又跟金瓶梅串了!又串了!说半天又是金瓶梅啦!
曹:没错,王婆旁边儿都看见了
于:什么呀
曹:有王婆,王熙凤,都看见了
于:哪儿呀!王熙凤是王婆啊?!您说那又是西门庆跟潘金莲儿啊
曹:你也看过
于:诶,咳!
曹:暴露了
于:这有什么可暴露的
曹:你也这个
于:咱别勾肩搭背的,咱少来这个(摇扇子的动作)还有最后一部,西游记
曹:西游记,主要讲的是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西天指的是哪儿啊
于:西天?你说是哪儿
曹:婆(爆破)罗门国!
于:好嘴
曹:这是梵文,你不懂,你够烦人的了
于:烦人干吗呀,梵文!
曹:西天取经,玄奘法师,得道高僧,为了普度众生,千山万水万水千山,求取真经啊~~~~不容易啊~~~~~~~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知道吗?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一路之上艰难险阻,多少诱惑呀!女儿国,国王,好看
于:他就记得这事儿了
曹:是个娘儿们儿
于:又来了
曹:这娘儿们儿,看上玄奘法师的美色,非要留在身边儿当妃子!玄奘法师不干,毅然决然:“不行~~~~~”娘儿们儿不愿意:“御弟哥哥留下吧!”
于: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曹:“不行有事儿!”(挠肚子)(重复御弟哥哥。)
于:说谁都跟西门庆似的
曹:毅然决然“不行!”
于:不行就不行吧,干嘛这样
曹:四大名著都读透了!
于:一说还是真看过!
曹:读书看报,没事儿买报纸看
于:看报
曹:50斤报纸。
于:论斤看报纸?
曹:旧报纸便宜
于:旧报纸?
曹:新闻啊
于:那还叫什么新闻啊?
曹:废话,干吗啊?旧报纸怎么啦?奥运会你比我提前知道不就完了吗?我还比你多快乐俩月呢
于:这人什么思想这是?!你这脑子里怎么想的这是?
曹:便宜,看报纸怎么,旧报纸不行啊?读书看报,操琴舞剑!在家没事儿就弹琴!(动作)
于:哦(动作)弹琴?
曹:在家,舞剑!(动作)
于:真贱!
曹:指谁谁贱
于:好么,台上俩贱人
曹:操琴舞剑,吟诗作对!
于:哦,还……
曹:吟诗!我写了很多淫诗
于:啊?!
曹:国家不给我出版!
于:多新鲜呢!
曹:我送你一本?
于:咳!还写淫诗,你没拍照片儿啊?
曹:吟诗!吟诗!吟诵之吟!
于:对呀
曹:一口一个今
于:对呀
曹:你以为呢
于:我以为。。。那个。。
曹:吟诗作对!作对联儿!
于:哦,写对子
曹:那当然!张嘴一来就来一对联!
于:哦,写的多
曹:能neng好些个!
于:neng?好些个?
曹:好些个对联
于:爱写这个
曹:有上联对下联!
于:哦
曹:没上联自个儿写上联!
于:自个儿再给自个儿对下联?
曹:对啊!
于:这不撑的吗!
曹:难度多大!对联儿!这都是我写的!(指花篮上的条幅)曹云金专场演出成功
于:啊
曹:诶?这字儿怎么对不上呢?
于:甭说这个了,你呀既然能写对联儿,能作对联
曹:坐!坐!一大厚叠对联儿,拿过来我就坐!
于:坐屁股底下呀?
曹:怎么啦?
于:什么叫拿过来就坐呀
曹:你不说作对联吗?干嘛呀不拿屁股坐拿脸坐?你倒行,裤衩脸
于:行啦,既然你喜欢作对联,我也喜欢作对联,今天咱们两个这儿作几副对子,连连句
曹:谁呀?我跟你?!
于:我呀
曹:你疯了吧?我这么大文学家,我这人才,我跟你作对联儿?
于:怎么啦?
曹:一说相声臭捧哏的!
于:诶这叫什么话呀!
曹:(鄙视捧哏的)
于:这捧哏这是专业呀
曹:我跟你……对对联儿规矩你懂吗?
于:对对联儿还有什么规矩?
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开市大吉,万事亨通;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会吗?说出来跟小贯口是的,哎,你行吗?
于:您这身段就把上下联带出来了,还仄仄平……
曹:你懂吗!
于:这……谁作对联儿都懂这个
曹:你跟我对,对对联儿规矩你懂吗?
于:对对联儿……
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开市大吉,万事亨通;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于:好!您再说一遍我就懂了
曹:看着点儿!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于谦拦,拦不住)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开市大吉,万事亨通;(一起做动作)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看见么!无声胜有声!
于:还无声呐?!说的都快吐了!
曹:我还是个优秀的指挥家!小泽谦尔!
于:咳!!既然您把这都弄这么清楚,这跟我们对对子也没什么关系
曹:谁说的,对对子规矩你懂吗!
于:又来了!
曹:刚学的!
于:咱们连连句可以不可以?
曹:你行吗?
于:对对子的规矩我懂!!怎么样?我要说个上联儿,能给对上来吗?
曹:当然!当然能对!
于:可以?好好好。那比如说啊,我出个上联儿。我说一个“上”!
曹:“下”呀!(天对地……仄仄平)(于谦拦不住)
于:大伙儿都熟了,我要说“天”?
上天言好事,下地醋歹炮
回宫降吉祥
对对联儿没有一个字一个字来的,少说得俩,你不能一个一个来,你得二!
羊肉、钟鼓、绸缎、岳飞(小萝卜孝顺大萝卜 动画片儿看多了)
萝卜
仨字儿 大萝卜
四个字儿 好大萝卜
五个字儿 好大个儿萝卜
山羊上山 大白话
两头是山
水牛下水
添字 加字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上山把脚崴了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咩 碰疼了
哞 呛着了 你说你水牛呛着了,你要是奶牛……(于:连批带讲,什么呀,你等会儿吧,我跟你对对联老能想起动物世界呀!)
我说南你对什么?北
东 西
上 下 没拦住又回去了!
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我不玩儿了 耍无赖
分、上、下!
南雁北飞双翅西东分下上
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空树藏孔
列国的时候,孔子
孔仲尼,姓孔明丘字仲尼
怎么老有批语呀
收了俩徒弟,一子路一颜回
是是是
颜回死得早 二徒弟
就你这角儿
周游列国,走的半道上
仲尼叹颜回
听我的解释
上不着…… 才高命短
你还听不听了?一会儿得对下联!走的半道儿上上不着村下不着店,下起雨了,孔子没办法,一看路边儿上有一棵树,树那儿有个大窟窿,孔子就上那儿避雨去了,这叫空树藏孔
什么玩意儿?孔子这么大圣人上树里避雨去?他妈没教过他?!下雨离树远点儿!大雷在劈着你!皮卡丘云云。。。
孔子进去避雨了 孔进空树
空树里有孔子了 空树孔
雨过天晴不下了,孔子由树里边出来了 孔出空树
空树里没有孔子了 空树空了
这就是“空树藏孔……”
没把你憋死
rou吧嗒tuang哗啦咔嚓噗通哎哟卜卜卜吱吱吱
18言,数手指
10. 求相声太平歌词练声喊嗓方法!
1、“喷口”。也就是要练嘴劲,有嘴功出字才有力。戏曲念白中的每一个字不是随便念出来的,要咬得真,吐得重,使发出来的字音既清又圆,还要有力量,才能送的远,这就要练就“崩、打、粘、寸、断”等基本功。
崩,是用重读出字音;打,是把字音打响;粘,是把字音窄的字,慢慢扩大;寸,是把排句念得字连而意不断,断,是顿住字音。
2、色彩。既要训练基本声音,如真音、假音、高音、低音、长音、短间、响音、轻音等,还要训练有情感色彩的声音,如虚音、实音、悲音、喜音、笑音、怒音、重音、柔音、狠音等。
3、重音。戏曲舞台上念白听不清字义,除了咬字不清之外,还由于演员对台词的重点(逻辑重音)没有弄清,以致使台词的内容不鲜明,有的甚至使意思表达反了。要使念白字义鲜明,就要注意声音垢高低抑扬的调配。
(10)相声加重音扩展阅读:
通过对话组织包袱,是相声中运用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不仅在“子母哏”类型的相声中是如此,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也是如此。
不仅在对口相声中是如此,在单口相声中也是如此。例如在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中,那个攒底的包袱就是由皇帝朱元璋和他的群臣之间的对话构成的,这类利用对话构成的包袱在相声作品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对话不仅体现于包袱的组织方法上面,而且体现于各种相声艺术手段的运用上面。“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段,“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语言,以及模仿各地方戏曲。
“逗”是抓哏逗笑,“唱”专指唱太平歌词。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只有纳入对话的范围才是符合相声创作艺术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