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语言美
『壹』 相声的语言的三大特点
相声的语言有这样的特点(第一,通俗易懂,明快动听),(第二,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第三,用词广泛,丰富多彩).
『贰』 相声语言表达语言技巧在哪里
一、要知词意
相声演员在学说一段相声之前,要知道这段相声作品的意义。要知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思想。主题思想就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要说明的问题。人物思想是指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的思想,作者在作品里塑造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有性格的。
演员不仅要知道主题思想和人物思想,还要知道每句台词的意义。这是说好一段相声的首要问题。
二、要吐字真
作一个相声演员,要有伶俐的口齿。相声是笑的艺术,也是语言艺术。什么段
子也离不了说唱哏、学哏,也离不了说,因此它要求演员吐字要真,字字要送到
观众耳朵里去,观众听得清楚,才能发笑。观众听不清楚,就笑不了啦。不能叫
观众一边听,一边问别人:“他说的是什么?”那位回答:“我也没听真。”这
样就影响效果了。吐字不真,如“钝刀割肉”。有人主张“咬字要狠”。我觉得
咬字不能狠,咬字过狠,也使人听着不舒服。相声演员为什么练习《绕口令》?
就是为锻炼唇、齿、牙、舌、喉,要把平、上、去、入四声字说准确。
三、要发音准
相声演员发音要准确。发音主要指的是唇、齿、牙、舌、喉五音要准。相声演员
是用丹田发音,虽不象戏曲演员那样要求好嗓子,但也得能说能唱,丹田气足,
声音要美,说出来好听,唱出来够味儿。过去有好嗓子的不多,因为唱是竖音,
说是横音,再加上那时生活所迫,一天要说七、八段,这样就把嗓子说横了,也
就是累坏了。在三、四十年代只有几位有好嗓子的,学戏曲、学唱大鼓、杂曲,
学唱歌曲,唱哏并不多。现在很多段子是又说又唱,它就更要求演员有好嗓子。
学说相声不但要锻炼吐字,还要练习发音。声音要美,要注意轻重音儿、高矮音
儿,尽量要把语气说对,把话说得悦耳动听,避免怪声、怪调儿、尖音儿、炸音
儿,别使观众听着不舒服。说唱出来,要使观众爱听。
四、要气口匀
相声表演艺术,没有鼓板伴奏,看起来好象没有节奏。其实不然,相声表演艺术
无论是说什么哏,都有节奏。相声是以气口为节奏,气口要均匀,使观众听着顺
耳爱听。
说贯口段子,更要气口均匀,象《地理图》一段一百多个地名,要连续不断说完,主要得会用气,偷气,换气,把气口掌握均匀,说出来如断线珍珠,珠落玉盘,这样观众才能叫好。一段贯口有一段贯口的内容。如《维生素》这段相声有三段贯口,第一段是服务员报菜名,说的是鸡、鸭、鱼、肉的菜名,这段是按照《报菜名》来说。第二段是二哥想吃的家庭炒菜,这段必须说得要美,让大家听着想听、爱吃。第三段是说这些菜有什么营养,介绍给观众。观众觉得说这些吃的很有学问,听着又顺耳,这样就叫起好来了。这三段贯口是根据内容设计气口。贯口是如此,不是贯口的活也要把气口设计好。气口不匀,说得快了,使观众心忙,说得慢了,使观众截气。吐字要真,发音要准,气口要匀,三者都要给观众以美的感受。
五、要语气对
语气是表达感情的,分为高低、快慢、轻重。同样一句话,语气不对,意思就变
了。比如:乙摔碎一个茶碗。甲问:“这茶碗是你摔的吗?”乙答的音调低,说
得慢,重音在我字上;
“是我摔的。
”这茶碗是他摔的。如果乙音调高,说得快,重音在摔字上,就成了反问语气“是我摔的?”这茶碗就不是他摔的了。
相声演员各有各的语气,但说相声时必须是说相声的语气,不然说出来就不象相声了。
相声里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人物的感情也多种多样。
相声演员模拟人物说话,要把语气说对,也就是要把人物的感情表达准确。语气不对,人物的感情就变了,包袱儿也就响不了啦。
比如《一贯道》的结尾:
甲:幸亏老太太死啦,要再病俩月,儿媳妇非剐了不可!老太太死了,儿媳妇这
个哭哇!
乙:还哭她哪?
甲:哪儿呀,她(指腿)疼啊!
最后这句疼字重音一改轻音,语气一慢,包袱儿就抖不响了。所以说演员必须要把语气表达准确。
相声早在宋代就有,原来的名字叫"象生"或"像声",是仿学口技滑稽表演的意思。相声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把口技中的"杂学"、全堂八角鼓中的"逗哏"、评书中的"贯口"、莲花落中的"太平歌词"和滑稽二黄中的诙谐表演等等,加以吸收融化,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这种特色按照相声演员们习惯的说法,就是讲究"说"、"学"、"逗"、"唱"。
『叁』 相声语言有哪些特点
相声的特色
相声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把口技中的"杂学"、全堂八角鼓中的"逗哏"、评书中的"贯口"、莲花落中的"
太平歌词"和滑稽二黄中的诙谐表演等等,加以吸收融化,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这种特色按照相声演
员们习惯的说法,就是讲究"说"、"学"、"逗"、"唱"。
(1)说。说灯谜、对联、酒令、字意、绕口令、俏皮话、反正话、笑话等。
(2)学。学人言、鸟语、市声、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各种表情姿态。
(3)逗。甲、乙二人装成一客一主、一智一愚或一正一反,插科打诨,抓哏逗趣。
(4)唱。演唱无伴奏的弦子书、民间小调、太平歌词;学唱京剧、地方戏并作滑稽表演。
表演对口相声时,甲是逗哏的,乙是捧哏的。逗哏的主要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摹拟各种人物,发表
褒贬评论;捧哏的对逗哏的叙述,不断提出疑问,展开辩论,或加以发挥补充,以增加喜剧气氛,使听众
发出笑声。相声的结构是三段体。一般分为"垫话"(即开场白)、"正话"(主要正题)、"攒底"(结尾)。"攒
底"应该在酣畅的笑声中嘎然而止。"编筐织篓,全在收口",相声中"攒底"是很重要的。相声的"包袱"
相声里引人发笑的艺术语言叫"包袱"。它是相声演员沿用的术语,实际上它和笑料、噱头的意思完全
一样。运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过程。
一般说一段笑话,有一两个"包袱"就可以了。一段相声则至少得有四五个"包袱",否则容易一温到底
,影响演出效果。从笑话发展成相声的过程,是不断丰富内容、增加"包袱"的过程。如侯宝林整理、表演
的《关公战秦琼》,有将近三千字,而原来的笑话仅有三百多字。传统相声中有不少曲目都是由小"垫话"
铺衍成的。
相声的主要艺术手段就是逗笑。因此没有"包袱"就不成其为相声。笑,应该是有褒贬的笑,有爱憎的
笑。要使笑者有所感奋,有所启发,有所醒悟,有所警惕。不能只是哈哈一笑,开开心而已。说笑话贵在
自然。应该做到"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写相声、说相声也是这样。除了要端正创作态度外
,还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不断探索"包袱"产生的规律,用自然、健康的笑声,去丰富人民群众的
精神生活。
"包袱"应从相声中一些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中产生。它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运用精练、概括的语言
,巧妙安排的结构和前后呼应的情节等各种手段,产生艺术上的效果。
"包袱"必须风趣而不粗俗,幽默而不油滑,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脱颖而出,给人以美的享
受。同时,演员也要善于标新立异,不拘泥于老一套。
组成"包袱"的十种手法
在相声中安排"包袱",要善于借鉴传统技巧,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需要。组成"包袱"的手法很
多,最主要的有重复、否定、反常、错觉、双关、夸张、打岔、曲解、谐音、争辩等十种。
(1)重复法
把矛盾的假象重复三遍,第四遍时巧妙地加以突变,揭示事物的真象。例如《友谊颂》: 甲:外国能
听懂相声吗?
乙:听不懂没关系,有翻译呀!(为制造假象铺垫) 甲:噢!一个演员旁边站一个翻译,说一句,翻一
句?乙:那多好哇! (继续铺垫)
甲:现在我们开始说段相声。 乙:威诺比根,柯劳斯套克。(第一遍) 甲:相声是中国的民
间艺术。
乙:柯劳斯套克,耶包克阿特齐洽纳。(第二遍) 甲:相声这形式,形式活泼,战斗性强。
乙:伊太斯来夫,力安密勒腾特。(第三遍)
甲:这个形式是绱鞋不使锥子--真(针)好!狗撵鸭子--呱呱叫。乙:这…… 甲:翻哪!
乙:我翻不过来了,俏皮话怎么翻哪?!(第四遍抖"包袱") 这种手法演员称它"三番四抖"
。
(2)否定法
表里不一的人,说一套,做一套,经常自我否定,不能自圆其说。例如《买佛龛》: 乙:
年轻人说什么?
甲:"大娘,上街了,买佛龛了啊!"这不是句好话吗? 乙:啊! 甲:老太太不愿意听啦!"
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得说请!"
乙:请。 甲:"大娘,我不懂,您那个多少钱请的?" 悖退枵饷锤鐾嬉斩目椋 乙:怎么
…… 甲:一心疼钱骂上啦!
(3)反常法
把违反常规的事物,按照符合常规来讲。例如《爱优点》: 甲:两个人谈恋爱都是爱对方
的优点。 乙:那是啊!
甲:男方向女方征求意见都这么说:"小张,我们俩接触这么长时间了,你谈谈还有什么意
见吗?"
乙:征求意见。女方怎么说?甲:"我没什么意见了,我很喜欢你,我感觉你有很多优点值
得我学习,你品行端正,办事认真,尤其喜欢你的是你肯帮助人,能做到舍己救人,大公无私。"
乙:这多好哇! 甲:有专爱对方缺点的吗? 乙:没听说过。 甲:男方征求意见:"小张,
你究竟爱我哪点呢?" 乙:小张说什么?
甲:"爱你那点儿?第一,我爱你会说谎话,我们认识这么长时间,你一句真的没有!" 乙:
嚯! 甲:"第二,我爱你胆子大,谁的钱你都敢偷。"
乙:瞎! 甲:"尤其最爱你的是你不讲卫生,三个月不洗一回脚。" 乙:没听说过。
(4)错觉法
由于错觉而造成误认为正确的假象。例如《女队长》: 甲:我领着记者出了村,老远就看
见戴红边草帽的了。 乙:那就是你爱人。
甲:我赶紧跑过去:"桂英!记者找你说说,桂……大爷!" 乙:为什么叫大爷? 甲:留着
两撇胡子哪!
(5)双关法
一语双关,产生误解。例如《老站长》: 乙:你家住哪? 甲:河北上海。 乙:河北上海
? 甲:啊!河北省上游公社海子大队。河北上海。
乙:这谁听得懂啊!
(6)夸张法
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予以夸张分析。例如《哭笑论》: 甲:常言说笑一笑少一少。 乙:不
,应该是笑一笑十年少。
甲:一笑就年轻十岁,那谁还敢听相声。 乙:怎么不敢听啊?甲:你今年多大岁数?乙:
四十。
甲:笑一回剩三十,笑两回剩二十,笑三回剩十岁,说什么也不敢再笑了。 乙:怎么?
甲:再一笑没啦!来的时候骑着自行车,走时候抱走啦!剧场改托儿所啦!("包袱")
(7)打岔法
用打岔的手法,故意岔说,使人发笑。例如《赛足球》: 乙:这场我来表演。
甲:表演赛,那可精采呀!是单打还是双打?乙:谁打呀?甲:我跟你对付一盘儿,让你先
开球。 乙:开球?!我会弹球儿。
甲:弹,你弹过来我给你挡回去。 乙:我得接的着啊!甲:接不着,那算出界,你先输一
分。("包袱")
乙:这就一分呀?你先等等吧!甲:等等,出去了,又输一分。("包袱") 乙:嘿!怎么叫
我碰上啦!
甲:碰上啦?!那叫不过网,又输一分。("包袱")
(8)曲解法
把人们熟悉的一些普通知识,故意加以曲解歪讲。例如《诗歌与爱情》: 乙:诗经上"君子
好逑"这句还真听懂了。 甲:怎么讲?
乙:凡是君子人都好踢足球。("包袱") 甲:那……"窈窕淑女"呢? 乙:那时候他们踢的不
好,净输(淑)给女的。("包袱")
甲:你这都什么呀?
(9)谐音法
对同音词巧妙运用,可以妙趣横生。例如《棒打与溺爱》: 乙:小孩儿们住哪儿啦? 甲:
都在河边"公馆"里住着呢。 乙:公馆?
甲:……嚯,还真不错,一排四间,上下两层。乙:简易楼房? 甲:洋灰管子。 乙;那叫
公馆哪?甲:管子是谁的? 乙:公家的。
甲:公管(馆)嘛!("包袱") 乙:嘿!
(10)争辩法
固执己见,强词夺理,穷追猛问,振振有词。例如《小抬杠》: 乙:听相声好处大啦!
甲:噢!能免三灾去八难,虱子不叮,虼蚤不咬,耗子不来,没钱来钱,没面来面,不渴不
饿,不病不愁。("包袱")
乙:没有那么大好处,有点小好处。 甲:给我买双鞋?乙;不管买东西。甲:那还有什么
好处啊? 乙:比如您,心里有点不痛快。
甲:我干嘛不痛快呀! 乙:比方说您心里有点烦。 甲:我不烦哪! 乙:您有点儿别扭。甲
:我跟谁别扭哇?
乙:我哪儿知道哇!("包袱")您来到这儿进了门一听相声,把这碴儿可就忘了。甲:噢!是
这么回事,那我听完了一出门儿,又想起别扭事儿来了怎么办?!
乙:那……你就别走啦!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笑是一把火,它可以把一切肮脏污秽的东西烧掉。"相声"包袱"的作用
正是这样。
『肆』 相声的语言特点是
你好!
1、通俗易懂上口顺耳
相声是说给观众听的,所以要求语言必须通俗易懂,上口顺耳。
“上口”,就是要求语言能流畅地表达出要说的意思;“顺耳”,就是让人一听就懂。
这就要求相声的语言必须是运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语言有“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之分。供人们阅读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大多使用书面语言,在阅读之中让人体味着文字运用的美,得到一种文学上美的享受。但相声是供人听的,无论单口相声还是对口相声,表演者如果像是在朗读文章一样,观众肯定不爱听。只有像聊天一样,说一些人们熟悉的口头语言,才会产生上口顺耳,幽默风趣的效果。
请看,相声《夜行记》中的一段:
甲 (“我”叙述)穿好鞋,回来上车吧?嘿,那儿又站上八个人了。
乙 噢!汽车站上有八个人啊!那你就顺序往下排吧。
甲排第九个?
乙嗯。
甲我这鞋就白追了?
乙谁让你追鞋去啦?
甲排也不能排第九。
乙那你排第几呀?
甲头一个。
乙那人家答应吗?
甲得跟他解释呀。
乙怎么解释?
甲“同志,你在这儿等车啊?”
乙啊!
甲“哎呀,你很幸运啊,头一个,车来了,你……先上。”
乙怎么呢?
甲“因为你来得早嘛。实际上我来的也不晚,这不我刚才是追鞋去了。车来了,你应该让我头一个。”
乙这不像话。
甲我说完,那人冲我一乐:嘿!嘿嘿!
乙同意啦?
甲(学等车人,不耐烦状)“后边儿去!”
乙还是排着去吧!
这一段的语言,听起来就像是在聊天,都是人们熟悉的口头语言、通俗易懂,顺畅简洁,生活气息很浓。当然,口头语言运用在相声中也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另外,要想使相声语言通俗易懂,必须说普通话。相声发源于北京,是属北京的地方曲艺品种,所以,在普通话的基础上,适当带一点具有地方色彩的北京味儿(如“儿化音”等),就显得更有相声味。
例如单口相声《化蜡扦》中的一段:
……老头儿去世以后,老婆儿受苦啦!因为这位老太太拿不起放不下,儿子当家,哪个儿子当家呀?全要当家。妯娌不和,天天吵,厨房的火老着着,大爷要吃饺子,二爷就要吃干饭,三爷想吃馅儿饼,大奶奶嚷嚷吃馒头,吃完饭坐屋里骂街,有孩子骂孩子,没孩子骂猫。这哥儿仨跟仇人一样,谁见谁眼就红,不能在一块几过了,只好分家。
到了分家这天,把亲友全请来,吃散伙面,房子一家分几所,银行的存款均分,屋里的摆设,厨房的家具,丁是丁卯是卯,一点不舍糊,亲兄弟犯了心,比仇人厉害,吃饭的筷子剩一根儿,分三节儿,都分完了,多一个铜子儿,谁也不能要,买一个子儿的崩豆儿,数数儿,仨人分,多一个扔房上。连鸡鸭猫狗都分了,可就是这妈没人管。
这是刘宝瑞老先生表演的单口相声.京味儿特浓,语言形象生动、琅琅上口,却又通俗易懂。
2、简洁明快短小精炼
相声语言不仅要像生活中的语言,而且还要对口头语言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使其达到简洁明快、短小精炼。
我们知道口头语言很复杂,有的很粗俗,有的很啰嗦.拿到相声中必须进行提炼和加工。只有经过提炼加工才能简洁明快、短小精炼。而只有简洁明快、短小精炼才能达到“说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的艺术效果。
侯宝林老先生被尊称为语言大师,生前是客座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他对相声语言的研究很有见地,请看他对几段相声语言拖沓、重复、繁琐毛病的批改:
例一:
“事情不得有个特殊情况和例外嘛!”——相声《开会迷》中的一句。
“有一天,我出差才由外边回来。”——相声《买猴儿》中的一句。
侯先生认为:第一句的“特殊情况”和“例外”两个词意思相同应该删掉一个。第二句的“出差”就是到外边去了的意思,显得啰嗦,应当改成“有一天,我出差才回来。”
例二:
“别不嫌寒碜啦!这不怎么样!还光荣哪!”——相声《飞油壶》中的一句。
侯老先生认为上面三个短语,是用来表现捧哏者不同意逗哏者所叙述的内容,但这三个短句互相重复,只需用“这不怎么样!”一个短句,完全可以了。
例三:
“我准知道它不敢撞人,扭头一看,离我不远啦,仗着我小时候练过武术,腰腿灵便,一哈腰来了个燕子三抄水,噌!噌!噌!总算是……”——相声《夜行记》中的一句。
侯老先生认为:这一段是用来描写一个非常紧张的场面,汽车“嘀”的一声,已经到了跟前了,所以在这紧急时刻,是来不及“扭头一看,离我不远啦!”并且由于“仗着我小时候练过武术”,“来了个燕子三抄水”冗长的描写,会影响当时紧张的环境气氛,也显得语言繁琐无力,他改成“准知道它不敢撞我,仗着我腰腿灵活,垫步拧腰,噌……”
从以上侯老先生批改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相声的语言越短小精炼、简洁明快越好。而这些都需要相声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经过反复提炼、加工才行。
3、形象生动 丰富多彩
相声是以“说”为主,以表演为辅的,这就要求说得让人感觉身临其境,真有其事一样:说龙龙飞,说凤凤舞,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相声的语言就要丰富多彩、形象生动。
(1)善于抓住事物的鲜明个性,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例如单口相声《赞马诗》中一段:
“到大门以外,有人把马牵过来,大伙一看这匹马,头至尾丈二,蹄至背八尺,细蹄寸儿,大蹄碗儿,竹签儿耳朵,浑身一堂紫,一根杂毛没有,就是脑门儿上有块白,这匹马上谱,叫玉顶紫花骝。”
这样一说,让人听后,真的好像看见了一匹紫色骏马一样。
(2)运用一些象声词,把景物的活动、形态,用声音具体地描绘出来。例如《夜行记》的结尾:
甲下来?趁他没瞧见我,抹回头来一拐弯儿,“吱溜”一下子,他再想找我都找不着啦。
乙你到家啦?
甲我掉沟里啦!
上面例子中由于“吱溜”这个象声词清晰地使人意识到一个动作的发生,所以在这段话里起着重要作用。听众以为他迅速地逃跑了,而一抖“包袱儿”才知道,他掉到阴沟里了!这样就产生意料之外令人发笑的效果。
(3)相声语言中经常使用一些重叠的形容词。如“热腾腾”、“香喷喷”、“红彤彤”、“绿油油”、“黑乎乎”等。这类重叠形容词能够把事物的一些外部特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使语言感染力更强。例如,相声《保镖》中,用“黄澄澄”这一重叠形容词,制造了一个“包袱儿”:
甲一会儿老达官让我们后边验镖,我一看,是没人敢保,丢了可赔不起呀!这么大的个儿,黄澄澄,好几十个……
乙金元宝?
甲老窝瓜。
“丢了可赔不起呀!”这句话包括的范围很广泛,而“黄澄澄”这一重叠形容词,具体地规定了这是一种贵重物品的外部形象特征,使人意识到,这贵重的东西一定是金元宝了,但是“包袱儿”一抖,却是不值钱的老窝瓜。这也同上面提到的象声词“吱溜”一样.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强烈效果,听后使人发笑。
(4)广泛地使用一些活跃在人民群众口头的、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谚语、歌后语,也能收到诙谐、幽默、简洁、生动的语言效果。
例如,单口相声《化蜡扦》中的一段:
第二天,早晨起来沏上茶,老太太当中一坐,儿媳妇给点上烟,儿子往旁边一站。“你坐下!”“是,我不能坐,虽然您疼我,亲友来了不好看。还有件事,跟您商量,您要不愿意,我就不说啦。”“什么事啊?”“您让我说,我就跟您说啦!”“你说吧”“您愿意我露脸?您愿意我现眼?”“这是什么话呀!十个手指头,咬哪个都疼,我愿意你们都露脸!”“露脸?不好露哇!在一块过,不理会,不洒汤、不露水。这一分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就得由牙齿上往下刮,您一个月才在这儿住十天,给您做点儿好的,足够您吃的。您别给孩子吃,您别看我们吃棒子面着急,哪怕我们吃半顿儿哪,您也别管。”
上面这段对话中,“十个手指头,咬哪个都疼”、“不洒汤、不露水”、“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些句子,都是口头常用的成语、名句,使用起来既形象生动,又琅琅上口,对刻画人物性格又十分有利。
又如,儿童相声《煮鸡蛋》中的一段:
甲我这次可是刚学理发的,就碰上个大络腮胡子——
乙什么意思?
甲难题(剃)!
乙叫我说,这是茶馆里开除的小伙计——
甲怎么讲?
乙哪壶不开,提哪壶!
甲叫我说,这是土地爷掏耳朵——
乙什么意思?
甲崴泥啦!
乙咱俩在这儿说上俏皮话啦?
这段里,甲乙两人说了三个歇后语,既表达了叙述的内容,又给人以诙谐、幽默的感觉。
由于相声的语言有上述的一些特点,所以诙谐风趣,留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久久难忘。有的还在人们生活中传用,例如,五十年代创作的相声《买猴》中,被讽刺的主人公,由于他平时办事“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所以人称“马大哈”。这个相声演出后,影响很大,一直到今天,凡是对待工作马马虎虎、不负责任的人,大家都会称他是“马大哈”。可见,相声语言的魅力有多么大呀!
『伍』 中国相声的语言艺术是什么
相声是民间艺术中绚丽的花朵,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形式,以其较强的口语化特点形成一些与书面语言相异的艺术特色。它必得让观众笑,在笑声中惩恶扬善,得到美的享受,所以动用一切手段,创造出幽默与讽刺的语言风格。在此基础上,又因其语言的特殊性,相应地产生一些只在相声语言里才能出现的修辞手段,本文撮举出的省略与故意说错即是其中两种,借以提炼笑料构成包袱,在听众的笑声中完成讽刺针砭丑恶社会现象、昭示人物性格缺陷来促人改正,以及弘扬民族文化的任务。
相声并非简单的"语言艺术"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相声注重"相"和"声"的结合,戏剧表演技法是其主要手段。相声源于滑稽戏并最终回归滑稽戏,像生是相声源头,体现了相声的艺术特性。
相声基本简介:相声,英文翻译crosstalk或 cross-talk,TALKSHOW脱口秀,或CHINESE COMIC DIALOUGE,曲艺形式之一,用诙谐的说话,尖酸、讥讽的嘲弄,以达到惹人“捧腹大笑”而娱人的目的。它最早形式是由“俳优”这种杂戏派生出来的。在这些笑料中,艺人们往往寄托了对统治者的嘲弄和鞭挞。相声是所有说唱艺术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品种,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组织包袱逗观众哈哈一笑。包袱又称“哏”,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笑点”。相声按照演员人数多少,可分为三种: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
『陆』 相声的语言的特点有哪些
相声的语言特色
1、通俗易懂
如果说,通俗易懂是曲艺语言的共同特色,那么,对相声来说,恐怕应当冠之以“更加”二字。不论对口相声还是单口相声,都采取聊天、话家常的表现形式。相声必须口语化,才会有亲切感和幽默感。相声语言口语话的特色,单口相声表现得特别突出。通俗易懂归根结底还是语言问题。句子简洁干净,绝少拖泥带水的附加成分,反映了口语话的特色。
2、生动明快
语言生动的精髓在于形象化,切误抽象笼统。不论刻画人物还是表现事物,精心选择富于形象的细节,并通过确切的语言加以表现,是至关重要的。语言的生动与细节的精巧密切相关。语言明快,就是痛快淋漓,常常运用高度夸张的手法。但因扣紧人物性格,给人以明快犀利之感,体现了语言运用的技巧和魅力。
3、朴实含蓄
朴实含蓄,就是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于平淡中显神奇。皮厚的“包袱”内涵较为深邃,表现形式又较为曲折,曲径通幽,溅入佳境,讲究余音、回味,属于通常意义的朴实含蓄。
4、灵活多样
相声语言灵活多样有着多方面的表现,诸如同音谐音、同义近义、语义对立、一词多义等汉语语言现象的运用,对方言、土语、外国话的运用以及对其他曲艺形式和文学形式语言的运用等等。如引入土语与普通话加以对比,利用二者之间的差异,抓哏取笑。这种艺术手法是有典型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