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于谦享年
① 明朝的于谦是怎么死的
被杀的
明宣宗去世后,刚满九岁的皇长子朱祁镇即位,史称英宗。英宗宠信太监王振,酿成了土木之变,自己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兵部侍郎于谦为了断绝瓦刺利用明英宗进行政治讹诈的阴谋, 建议皇太后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帝升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布署保卫北京的各项事宜。
当时北京守军不足十万,而且尽是老弱。于谦号召京城男儿捍卫京城,许多青壮年自带武器投军效力,很快使兵额增加到二十万。
军仗局和盔甲厂的工匠几天内就赶制出大批盔甲。军器局的工匠生产了大量的军器、火炮和战车。居民几天内就挖成了护城的防御掩体五千一百余丈,并自发地帮助军队将通州粮仓中储存的粮食运进京城,共计百万石,足够守军食用一年。
于谦宣布了造成“土木之变”的祸首王振的罪状,请旨查抄了王振的家产。把王振党羽马顺的尸体拖到街头示众,军民视之,无不切齿痛恨,争着拥上前去鞭尸,以解心头之愤。有力地打击了宦官集团的气焰,鼓舞了全体军民的斗志。
在于谦的领导下,北京军民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瓦剌败退出长城之后,觉得继续扣留英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把他放了回来。景泰把这位“太上皇”安置在南宫“颐养天年”。景泰八年(1457年),景泰帝突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而太子这时已经早逝,皇位继承权发生了问题。武清侯石亨、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野心家勾结了起来,在正月十六日凌晨发动政变。石亨带领亲军一千余人,借加强防守之名,混入皇城(紫禁城外,地安门、安天门以里的城区),推倒南宫的宫墙,拥着英宗登上御辇到东华门外。守门禁军见是太上皇,不敢阻拦,石亨挥军直入东华门,扶英宗入奉天殿。这时天已启明,群臣进宫早朝,见英宗已端坐在宝座上,均大吃一惊。英宗安抚群臣说:“景泰帝病重,大家迎我复位,你们各安其事,各安其位吧。”
早朝的钟鼓声惊动了病榻上的景泰帝,他得知英宗复辟的消息后已无计可施了。英宗废景泰帝为郕王,又过了一个多月,景泰帝病故,享年三十岁。
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复辟功臣,紧接着又捏造了于谦“意欲迎立外藩”的“谋逆罪”,将于谦逮捕入狱。天顺元年(1457年)正月二十二日,于谦被押往刑场,北京百姓闻之,夹道痛哭,行刑之时,巧逢阴云蔽天,可谓天怒人怨。
抄查于谦私宅时,什么值钱的东西和谋逆的罪证也没有查出来,于谦的住室仅遮风雨,四壁萧然,除了书籍之外,家无余资。锦衣卫的士兵见之,不禁潸然泪下。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为于谦平反昭雪,将他的故宅改为“忠节祠”,1984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忠节祠”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② 明代于谦的故事
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
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叮属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谈得十分投机,管家进来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送来了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那盆万年青,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晚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不赂,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个罪名,罢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③ 明朝诗人:于谦简介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版十九年进士。权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中文名: 于谦
别名: 廷益,节庵,于少保
国籍: 明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398年5月13日
逝世日期: 1457年2月16日
职业: 少保
主要成就: 北京保卫战
代表作品: 《石灰吟》
④ 明代于谦是谁
网络: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于谦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祠堂巷)。祖居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程庄镇于庄村)。太祖于伯汉先居山西后迁至苏州,高祖于夔仕元为官。于谦的曾祖父于九思任杭州路大总管,遂迁居杭州钱塘县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祖父于文明洪武年间任工部主事,父亲于彦昭隐居家乡钱塘不仕。
于谦
别称
于忠肃、于肃愍、于少保
字号
字廷益
号节庵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杭州府钱塘县
出生时间
1398年5月13日
去世时间
1457年2月16日
主要作品
《石灰吟》《节庵诗文稿》
主要成就
组织北京保卫战;改革军制
官职
少保、兵部尚书
追赠
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
谥号
肃愍→忠肃
称号
民族英雄
⑤ 明朝的于谦谁来介绍一下
于谦,明代名臣,是“西湖三杰”之一,字廷益,号节庵,因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祖籍为河南考城,级今天的民权县。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于谦生于1398年5月13日,于1421年中进士,1426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随明宣宗朱瞻基亲征。同年,明宣宗下令派于谦巡按江西,之后又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后又升任左侍郎。
正统十一年,于谦遭王振等人迫害下狱论死。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太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于谦以“谋逆”罪被冤杀。
于谦死后被葬于杭州西湖旁边,并为他建造了于谦祠,因于谦祖籍为河南民权,所以至今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建有于谦故里。
于谦不仅是一位高风亮节的官员,在诗词方面还特别有才华。
于谦的诗:《除夜太原寒甚》、《荒村》、《平阳道中》、《观书》、《暮春遇雨》、《入京》、《石灰吟》、《咏煤炭》、《岳忠武王祠》、《北风吹》、《望雨》、《入塞》。
于谦诗《石灰吟》全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令我们难忘,让我们多多学习他简朴的精神。
⑥ 明 于谦 最后是怎么死的
1、天顺元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2、明宪宗成化初年,将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
3、明孝宗弘治二年,点赞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
4、万历十八年,改谥为忠肃。
(6)明代于谦享年扩展阅读:
1、于谦主要作品:《除夜太原寒甚》、《荒村》、《平阳道中》、《观书》、《暮春遇雨》、《入京》、《石灰吟》、《咏煤炭》、《岳忠武王祠》、《北风吹》、《望雨》、《入塞》、《到泽州》。
2、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
3、《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⑦ 明朝于谦的故事
于谦一生都在家里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遗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于家的祖先一样,甚至比供奉自家的祖先还要虔诚。据传于谦出生前的那个晚上,他的父亲于仁做一个梦,梦见一个绯袍金幞的神对他说:我感动于你们于家对我的供奉,也感动于你们于家一门忠义,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转世投胎,来做你们于家的子嗣。
于仁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赶快口称逊谢,说不敢当。但梦中那位金神说完转眼就不见了。于仁醒来不久,于谦就出生了。而于仁之所以给孩子起名叫“谦”,就是“以志梦中逊谢之意”。就是说对于文丞相的盛意,他心里还一直惴惴受之不安。
(7)明代于谦享年扩展阅读:
人物简介
于谦(1389~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初任御史,历官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为瓦剌俘去,于谦拥立明景帝,击退瓦剌的侵扰,捍卫了北京,功炳史册。
后徐有贞、石亨等迎明英宗复位,将他杀害。明孝宗追谥肃愍,明神宗改谥忠肃。其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有《于忠肃公集》。
后世纪念
北京祠
北京于谦祠在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原有门匾书“于忠肃公祠”。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万历十八年(1590年)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清顺治年间,像毁,祠也废。
清光绪年间又重建。祠坐北朝南,东为于谦故宅,院内东侧建有奎光楼,为两层小楼。上层为魁星阁,悬“热血千秋”木匾,正房5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内供于谦塑像。1890年,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坛。1976年魁星阁在地震时被震毁,小楼亦被拆除。祠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⑧ 明朝于谦是怎么死的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其实就是因为明英宗这个气量小的昏君在一班奸臣的极力鼓舞之下杀害的。
⑨ 明朝名臣于谦的生平简介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生于1398年5月13日,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但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
公元1421年,即永乐十九年,23岁的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
1426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以御史身份随明宣宗朱瞻基征讨高煦。高煦出降后,明宣宗让于谦数落他的罪行。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朱高煦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被骂得抬不起头,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明宣宗大悦,当即下令派于谦巡按江西;
1430年,宣宗越级提升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1448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1449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立下保卫京师之功;
1450年3月,于谦任总兵;同年8月主持兵部工作;
1457年正月壬午,明朝发生夺门之变,于谦被诬陷制造不轨言论,被逮捕入狱。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斩决。于谦被杀之后,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家无余财。
明宪宗成化初年,于谦沉冤昭雪,追谥为“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