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赞扬老师的相声

关于教师的相声剧本《我的老师》
常佩业 金炳昶

常:每个人都有老师。
金:哎,一个人这辈子也离不开老师。
常:就拿您来说吧,您小时候对谁印象最深
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那说是我妈妈
常:怎么你妈呢?
金:哎,我小时候没奶啊,你说我妈妈把我拉扯这么大容易吗?
常:哦,你说那是小时候
金:啊
常:我说你稍微大一点儿
金:稍微大一点儿,那就该说是老师了
常:是不是?
金:哎,你看老师帮助我学习,还给我辅导,饿了的时候呢,净给我馒头吃
常:是吗?你老师对你这么好,你报答了吗?
金:总想报答啊,没机会
常:怎么呢?
金:找不着
常:打听打听啊
金:没法打听
常:为什么
金:老师姓什么我都忘了
常:大家听听啊,自己养得又白又胖了,把老师名儿给忘了
金:你甭说我,你报答了吗
常:当然报答了
金:啊
常:去年春节,我花了那么多钱呐,
金:哦
常:这么跟你说吧,
金:怎么着
常:买公共汽车票的七分钱我都没留,给老师买了那么多东西送去了
金:是啊,行了,老师收了没有?
常:原先不收,后来我好说歹说的老师才把这东西收下
金:收了就不错
常:临走时候又给我五十块钱
金:没收一样!
常:你不知道老师对我们多好啊
金:是吗
常:下雨了老师给我们送到家
金:哦
常:有病了老师领我们上医院
金:嗯
常:我们学习有困难了,老师利用节假日给我们补课
金:多好啊
常:有一回老师为了给我们补课,自己都累病了
金:是啊,那应该照顾照顾老师
常:就是啊,我回家一说啊,我妈妈给我煮了几个鸡蛋,让我第二天给老师送去
金:表示学生的心意
常:第二天我到学校一天啊,全班五十多同学一人带一份来
金:都有这份心意
常:老师也感动啊
金:是吗
常:“我谢谢同学们,谢谢你们的家长,只要你们把学习搞好了,我比什么都高兴”
金:是么
常:“至于这些东西我不能吃,再说这么多东西我也吃不了”
金:那可不
常:关键时刻我说话了
金:你说什么来着
常:我说:“老师没关系,您吃吧”
金:怎么着
常:您吃不了不还有我呢嘛
金:你干什么去
常:您说我们为什么对老师那么好?
金:因为老师对你们好
常:是不是?
金:哎
常:所以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的老师
金:不应该忘了老师
常: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老师已年近花甲了
金:快六十了
常:就是,当了一辈子小学老师,是毫无怨言呐
金:哦
常:把自己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孩子身上
金:你看看,太好了
常:是不是,老师工作相当辛苦啊
金:是吗
常:特别是给学生辅导
金:啊
常:有一次我到老师家去了,
金:怎么回事
常:正赶上老师给学生辅导
金:哦
常:老师一字一句教得那个耐心啊,这学生就是听不进去
金:这可不好啊
常:当时连我都着急了
金:哦
常:“小同学,你过来,你过来,老师这么耐心辅导你,你怎么就听不进去啊?”
金:对啊
常:“你叫什么名儿啊?”
金:叫什么呀
常:你看这学生,“我叫王小明”
金:怎么这样啊?
常:“你怎么这么说话啊,跟我这个年龄的人说话啊,必须加上叔叔两个字。”
金:哎,得讲文明懂礼貌
常:“记没记住?”
金:嗯
常:王小明一听
金:啊
常:“怎么着?”
金:应该加上叔叔俩字
常:“啊,我记住了”
金:记住了
常:“哎,记住就好,现在回答我吧,你叫什么名儿啊?”
金:叫什么名儿啊?
常:“我叫王小明叔叔”
金:对了。。他成叔叔了??
常:你说可气不可气?
金:是
常:可是我老师不生气,
金:是吗
常:老师说了
金:啊
常:教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要有母亲一样的慈心,阿姨一样的耐心,护士一样的精心,雕刻家一样的匠心
金:体会多深啊
常:老师说到做到啊
金:是吗
常:就说王小明吧,不仅多次的辅导他,
金:怎么着?
常:上他们家家访就去多少次啊
金:要把家庭办成学生的第二学校
常:可是有的家长他不理解这个
金:怎么啦?
常:就说王小明吧,老师一进他们家门,发现王小明坐在沙发上正抽烟呢
金:那么点儿小孩就抽烟
常:老师一愣啊
金:嗯
常:这时候他妈妈在家呢
金:哦
常:一看见老师来了,冲着孩子喊上了
金:说什么了?
常:“傻孩子,没看见老师来了吗”
金:是吗
常:“光知道自己抽,快给老师点一根啊!”
金:什么家长这是!
常:当时老师什么也没说
金:哦
常:只是把白天的情况跟他妈妈介绍一下
金:白天怎么了?
常:白天上课,老师提问“嗯,王小明同学,你知道圆明园是谁烧的吗?”小明一听脸儿都吓白了
金:是啊
常:“老师,你说什么?”
金:圆明园谁烧的?
常:“那。。那不是我烧的!”
金:什么?
常:“确实不是我烧的!”
金:好么,越问越糊涂
常:老师说了“您瞧王小明同学,居然说圆明园不是他烧的”。他妈妈听到这,当时把脸就撂下来了
金:怎么啦
常:“哟老师啊,我说话可不怕你不爱听啊,我们家孩子一贯诚实,他说不是他烧的,就肯定不是他烧的!”
金:这位更糊涂
常:正说着呢,
金:啊?
常:他爸爸回来了
金:跟他爸爸说说吧
常:他爸爸听完以后乐了
金:乐了?
常:“哈哈哈哈,老师啊,小孩子嘛,烧就烧了吧!”
金:烧就烧了吧?!
常:“那玩意儿值多少钱,我们赔你行不?”
金:赔得起吗?
常:把老师弄得哭笑不得啊,后来耐心地跟他们家长讲
金:哎
常:要配合学校搞好对学生的教育,
金:对了
常:把家庭建成第二学校
金:是吗
常:特别是哪怕仅仅为了孩子,自己也应该多学一点东西
金:嘿,你们老师多好啊
常:可是家长他不理解
金:真的?
常:老师一走,他爸爸来劲儿了
金:来劲儿了?
常:哟哟哟嘿,瞧她内酸劲,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小学老师吗?
金:小学老师怎么了?
常:谁干不了!?
金:这什么话啊。
常:有能耐当大学教授去!我说,
金:啊…
常:以后小学老师再到我们家来你甭理他啊
金:这什么态度啊
常:他这么一说连他媳妇都不乐意了
金:不乐意了?
常:哟~~~怎么了?怎么了?小学老师怎么了,哪得罪你了?
金:啊…
常:我告诉你说啊:下个礼拜天小学老师还上我们家来呢。
金:嗯
常:我做八个菜招待他
金:哎?她的态度怎么这么好呢?
常:能不好吗?
金:啊…
常:她娘家爸爸就是小学老师
金:我说的呢!
常:后来经过我们老师多次耐心地帮助、启发、教育和走访,后来不仅王小明有进步了,连他的爸爸妈妈都念了工厂的夜校。
金:看起来你们老师连家长都教育。
常:是不是?
金:嗯
常:要不说,我们老师教那些学生能成材吗
金:成材?
常:嗯,你不知道?
金:你给介绍介绍
常:对越反击战,著名的爆破英雄赵英成
金:嗯
常:(是)我们老师学生
金:够光荣的
常:国外留学生首先获得博士学位的钱锋
金:啊
常:(是)我们老师学生
常:值得骄傲!!
金:深圳特区无人不知的改革家孙伟
金:怎么样?
常:(是)我们老师学生
金:值得自豪
常:经常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相声演员常佩业
金:恩?!!
常:我们老师学生!!
金:提你干什么啊?
常:提我干嘛?
金:啊?
常:说明我没忘了老师
金:哦
常:不像有的人——自己养的又白又胖,把老师名忘了
金:我说咱别提这茬行不?
常:我跟你说啊
金:啊
常:党和政府一直在惦记着老师啊
金:这我可知道啊
常:是啊
金:就说咱们政府吧
常:嗯
金:拿了很多钱,专门解决老师的困难
常:我们老师高兴啊
金:是啊
常:我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金:哦
常:我什么都不需要
金:是吗
常:可那些最困难的同志解决
金:喝,风格多高啊
常:我一听我着急了
金:是啊
常:我说老师那可不行啊,起码给您房子您得要
金:嗯
常:您要是不要房子,连我都不让您
金:怎么呢?
常:甭说我,连我媳妇都不让您
金:那为什么呢?
常:您腾下内间房子好借我啊
金:你还想房子哪!?
常:跟您说啊,没过多少日子我们老师房子真下来了
金:是啊
常:两水,两气,亮亮堂堂一大套
金:喝~~!
常:啊
金:你看看
常:好不好
金:应该庆贺庆贺啊
常:我们都去了
金:是啊
常:老师教的历届学生都去了!
金:哦
常:最让人想不到的
金:啊
常:连市长都到了
金:市长也来了?!
常:市长也是我们老师学生
金:是啊
常:市长说了,
金:啊
常:第一庆贺我们老师乔迁之喜
金:嗯
常:第二祝贺老师桃李满天下
金:喝
常:第三祝贺老师执教三十八周年
金:市长对你们老师了解的挺详细啊
常:当时老师激动的手直哆嗦啊
金:哦…
常:市…市长同志,
金:嗯
常:嗯…唉(做鞠躬状),
金:不知道怎么好了
常:市长一看,赶紧把老师扶住了
金:对啊
常:哎呦,老师,您可别这样啊,您呕心沥血把我们培养成人,给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宝贵人才,我应当感谢您啊
金:对了
常:应当给您鞠躬
金:哎
常:说着话市长把老师扶到椅子上,
金:嗯
常:深深地给老师鞠了一躬
金:市长给老师鞠躬。
常:后来我们这些历届毕业生依次走到老师跟前恭恭敬敬地都给老师鞠了一躬
金:喝!
常:老师好!
金:这场面太感动人啦,看这意思我也得扫听扫听我们老师姓什么
常:哈,有进步啊
金:是不是
常:后来在市长的提议下我们每个人都讲了几句感想和体会
金:都说了?
常:都说了。
金:你说了没有
常:我是以朗诵诗的名义说的。
金:怎么朗诵的?
常:你想听听?
金:哎,我想听听
常:可是你也别白听,给提点意见
金:别客气
常:那地方不成熟,你给提一提啊
金:太客气了
常:我是这么朗诵的
金:啊
常:啊!…………给提提,你提提哪地不好
金:提什么呀?我啊
常:提你在啊……
金:就提这一个字啊
常:啊~~~!!
金:提什么啊
常:看感情……
金:接着来吧
常:接着来啊
金:嗯
常:啊,老师,辛勤的园丁……呵呵呵,提提,提提怎么样
金:就这词啊
常:啊
金:前六十年就有,说点新鲜的
常:下面还有
金:啊
常:下面还有
金:新鲜词儿
常:啊,老师,辛勤的园丁,啊,园丁,辛勤的老师!!
金:哎,这两句一样!
常:下边还有呢
金:你接着来吧
常:着急呢这人呢
金:好
常:老师,如今您两鬓如霜,您,您这么大岁数,您教了这么多学生,如今这么学生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可是您却老了。。。。老,老师,你,你是多么不容易啊!!
金:这是诗吗?这个
常:我这不是心情嘛?
金:喝
常:老师,如今您两鬓如霜,却有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
金:嗯
常:您从不索取什么,因为伟大的祖国在您的心中,不然,您怎么会有春天一般的温柔,高山一样的气概,大海一样的深情,蓝天一样的胸怀
金:嗯
常:啊,老师,请您张开双手,接受人们献给您的鲜花吧,请您接受您的学生对您无献深切的爱吧,啊,老师!!

搞笑相声剧本

保持通话
A:观众朋友们
B:大家晚上好
A:都吃饭了吗?
B:都
A:哈哈哈哈
B:有这么问的吗?
A:都这么问,您吃了吗?您吃了吗?你吃饭了吗?
B:我吃了啊
A:啊哈哈,吃饱了
B:吃饱了
A:呵呵呵,撑得慌吗?
B:我,我是吃饱了撑的啊?
B:不是,你吃饱了以后你是不是也出去溜达溜达什么的
A:那是,我有着饭后散步的习惯
B:哦呵呵,也捡点儿什么
A:是,也捡个烟头什么的
A:那你跟我差不多呀
B:你也捡烟头儿
A:我捡了个老头儿
B:老,老头儿?啊
A:对
B:不是,大街上这么多老头儿,你捡谁谁不揍你啊?
A:他揍我干嘛?他揍我干嘛?他在那儿趴着,能揍我吗?
B:趴着呢?
A:他不光趴着,
B:嗯
A:一边捂着胸口,一边还喊呢!
B:喊什么呀
A:救命呀,救命啊
B:呦,这老头八成是犯了心脏病了
A:这一喊可了不得了
B:啊
A:周围的老百姓都哗~哗哗~
B:嚯
A:哗哗哗
B:这涨潮呢这是
A:可都围上了
B:这得救这老头儿啊
A:哟,坏了
B:怎么了?
A:哗~哗~哗哗
B:这怎么回事儿
A:退了潮了
B:全走啦?
A:你说这都什么人啊?这都是,这老头,他都躺在那儿,怎么就没人管啊?
B:是啊
A:他们不管啊
B:你管?
A:我也走了
B:回来,这事儿你得上去
A:我往老头儿那个方向走了
B:真过去了
A:哎,当时我就拨打120了
B:嗯,
A:紧接着救护车就来了。我把这老头送到医院,老头进了急救室,坏了
B:怎么了
A:我犯难了
B:你怎么犯难了呢?
A:这老头儿姓什么叫什么家住在那儿我都不知道啊
B:嗐,行
A:怎么了
B:我给你出个主意好不好
A:什么主意?
B:你看这老头儿有没有手机啊?
A:在兜里揣着呢
B:哎,你把那手机拿过来,翻翻他的那通讯录,你给他家人打电话呀
A:各位,各位,要不说着说相声的脑子好使,就在这儿啊,对不对,我要有你这二两脑子,我告诉你,我,我给他垫什么医药费啊我?
B:你还给他垫钱啦?
A:可不是吗?我也不乐意垫啊
B:是吗
A:我本来就像给他垫一挂号费,没想到一刷卡,噌
B:怎么了?
A:一万多块钱都没了
B:一万多块钱呢,那得买多少切糕啊?
A:我卖切糕干什么啊?卖切糕干什么啊?
B:啊
A:我心疼着钱啊
B:你赶紧给他家人打电话不完了
A:对,找不到他家里人我可不能走
B:对
A:周围没人,我过去悄悄地就把手机从他兜里拿出来了
B:是呀
A:呵呵呵,哎?这里头人我也都不认识啊
B:你认识不认识没关系啊
A:嗯?
B:别人认识这老头儿就行啊
A:你说我打过去,我怎么说呢?
B:实话实说啊
A:实话实说?
B:啊
A:我说老头儿犯了心脏病
B:是
A:倒马路上了
B:对
A:我给送医院了,医药费什么的都是我给垫上的
B:是呀
A:你拿点儿钱赶到医院来一趟
B:啊
A:搁谁谁能信啊?
B:谁能不信啊,,你别忘了,你那这老头儿的电话打得啊
A:那咱先试试
B:试试
A:我给谁打啊
B:随便来一个
A:就打这个,喂,你听我说啊,是这么回事儿,有个老头儿犯了心脏病了
B:是
A:在路上摔倒了,让我给救了
B:对
A:这医药费什么的都是我给垫上的,哎呦,那边儿也说话了
B:说什么
A:呵呵呵,你救了个老头儿啊?那这个老头儿是打哪边来的呢?
B:这老头儿啊,他打南边儿来的
A:是啊,他留没留白胡子啊?
B:有点儿白胡子
A:他手里拄没拄拐棍儿啊?
B:拄着个拐棍儿啊
A:那就对了,那就是打南边儿来了个白胡子老头儿,手里拄着个绷白的白柺棒棍儿对上了,对上了,打南边儿来了个白胡子老头儿,手里拄着个绷白的白柺棒棍儿
B:还碰上一个说相声的,再换一个有没有这老头的直系亲属?
A:什么是直系亲属?
B:就是这老头儿的儿子,闺女,你看有没有
A:儿子没发现,这有个老疙瘩
B:老疙瘩,一般都管这小儿子叫老疙瘩
A:这保不齐啊,咱给他打一个试试
B:你给他打打
A:喂,老疙瘩吗?
B:那边怎么说?
A:呵呵呵,你先听我说啊,这个在路上啊,我碰见一个老头儿,这老头儿犯了心脏病,我给救了,送到医院来了,医药费什么的都是我给垫上的,
B:对呀
A:你看能不能赶紧把这钱拿到医院来呀
B:是啊
A:呵呵呵,别,别,
B:别急
A:别来这套
B:不信哪
A:没,他这没法儿信,哥们也不看看今儿是,什么日子?
B:这还看日子吗?
A:四月一号
B:是啊,您瞧您赶这日子
A:今天我接了八,啊啊啊八个这电话了
B:太寸了这
A:再者说,这事儿我都干过
B:你也干过
A:干过,去年愚人节,我给一哥们打一个电话,说他儿子在乌鲁木齐就就就出事儿了,二话没说他就去了
B:真去啦?
A:到那儿找了仨月,身上没钱啦,要着饭回来的
B:你说你损不损啊你
A:不是,哥们别弄这个,咱都是一个山里头的狐狸,你给我讲什么《聊斋》啊?
B:他把你啊,当成恶作剧了
A:我说人家不信吧,你非让我打着电话
B:看来这老疙瘩呀,不是这老头儿的儿子
B:也是
A:这么着
B:嗯
A:我呀,最后再打一个电话,行就行,不行我走我的了
B:那你给谁打啊
A:就给他
B:谁啊
A:母老虎
B:母老虎?
A:一接上电话,那边儿就嚷嚷上了
B:嚷嚷什么啊?
A:糟老头子,大半夜不回家睡觉,你死哪儿和去啦?
B:看来这电话打对了,这是这老头的老伴儿
A:哎,这回准没
B:准了
A:坏了
B:怎么坏了?
A:我不敢说呀
B:这有什么不敢说的?
A:母老虎啊,得,我也豁出去了,她爱信不信
B:就这么着了
A:对,我说老太太啊,你可看清楚了啊,我用的可是你老头儿的手机,给你打的电话,你老头现在在我手上啊,生命垂危,已经昏迷了,就等你拿钱过来救他了!当然你爱信不信啊,信不信由你,我告诉你啊,你要是不拿钱过来,那好,这钱我也不要了,你老头儿是死是活我也不管了
B:你这么一说,那老太太能信吗?
A:我信
B:真信?
A:我信了
B:还是这两口子感情深啊
A:那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哪,我能不信吗? B:啊 A:小姑娘
B:啊
A:我可得劝你两句啊
B:劝你?
A:我知道现在这工作都挺难找的,咱可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吃着盆里的望着锅里的,你可年轻啊,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得走正道,我知道你有压力,可话说回来,现在谁没压力呀?我可告诉你啊,就算是迫不得已,你也不能铤而走险,你这么做对得起你爸爸妈妈的培养,对得起老师的教育吗?不过你放心,就咱俩人保持通话,我绝对不报警,你可千万别撕票啊
B:啊,哈哈哈哈,把你呀,当成这绑票的了
A:哎呦
B:别叹气了,你啊,还得接着打
A:我打什么啊,我再给谁打啊?让你们各位说说,这电话都打了一圈了,到底也没信我的啊,你说现在这人都怎么了?这是,信我一句话怎么就这么难哪?啊?叫谁谁不来,问谁谁不信?我以后还敢去做这好事儿去吗?
B:行了行了,你别在这发着牢骚了
A:怎么了
B:就刚才你打着电话啊
A:啊?
B:搁我我也不信哪
A:干嘛啊?
B:你连这老头儿叫什么名字你都不知道啊
A:我没别的办法啊
B:我给你出个主意
A:什么主意
B:你看,这手机上不是有摄像头儿吗?你给这老头儿啊,拍张照片,下面在写上在哪个医院住着,你花了多少钱,你把这照片当彩信一发,他们能不信吗?
A:各位,还是这说相声的脑子好使,我要是有你这二两,你再给我一两,三两脑子,我给他点什么医药费啊我这
B:你到这打酒来了,你这
A:这主意太好了,当时我就把手机给掏出来了
B:是
A:我就叽哩喀拉,叽哩喀拉,叽哩喀拉,我把这老头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拍了有十几张,最后在写了编,编了写,写了编,编了写,把这彩信一按群发,发送成功,
B:你还群发干嘛?
A:那当然,谁让刚才他们都不信我呢!!这回我让你们都看看这照片,我把你们都折腾到医院里来
B:他们来没来啊?
A:人没来,电话先来了
B:谁来的啊?
A:哥,哥们
B:这位老疙瘩
A:刚,刚,刚才是你打的电话啊?
B:是我打的
A:这人我就认识啊,一看这照片,我就………………吓我一跳啊
B:你早干嘛去了你?
A:哎呀,在,在那儿等着啊,,马,马上就到
B:这就来了
A:咱这随时就保持通话啊,要是哥们你这人,我真是,,谢………………
B:别谢了,有这功夫你就到了
A:小姑娘,刚才是你打的电话啊
B:这是那老伴
A:大妈老糊涂了,刚才街坊跟我说啊,我老头儿啊,在楼下犯了病摔倒了,让一小姑娘给救了可巧你这照片就来了,哎呦,大妈还把你当成绑票的了,这怎么话说的,你在那儿等着啊,我跟我儿子马上就过去,咱俩随时保持通话,到时候花多少钱,你给我儿子说啊
B:呦,这些人来没来啊?
A:说话的功夫这些人可就全到了医院了,老疙瘩,老太太和他儿子,全都来在了我的跟前,这时候老大爷爷醒过来了
B:醒了?
A:他儿子不但把这钱还给我了,而且拉着我的手热泪盈眶,对我感激不尽
B:是得谢谢你啊
A: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我说,嗨,这叫什么事啊?这都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
B:对
A:再者说了,老头儿也没事儿了,这要有什么事儿有我们大伙呢,您工作那么忙,您还往这跑风尘仆仆的,您这是大那边来的
B:你打哪边儿来啊
A:小伙子一说话我乐了,
B:他说什么啊?
A:我这是打南边来的,感谢你救了个白胡子老头,手拄着个崩白的白柺棒棍儿啊
B:你啊

Ⅲ 相声 谈美的台词

视频http://www.56.com/u77/v_MjU1OTkyNjY.html
甲 最近我有个发现。
乙 什么发现?
甲 您看现在家家户户,甭管住得多窄,家里多挤,都愿意养几盆花儿,拜在窗台上。
乙 对,我们家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我还养了两盆刺儿球呢!
甲 噢,就那圆圆的,有棱儿?
乙 对。
甲 香不香?
乙 我没敢闻。
甲 怎么了?
乙 有刺儿,怕扎鼻子。
甲 像话吗?
乙 不是为香,就是为好看。
甲 可这就说明个问题。
乙 什么问题?
甲 每个人都爱美。
乙 对,尤其你们年轻人。
甲 上岁数也一样。您就挺爱美的。
乙 我这岁数还美什么?
甲 您甭乐,我还不了解您?您是不是爱美?
乙 嘻......其实,我也美不到哪儿去。
甲 我可以举例子证明我的话。
乙 什么例子?
甲 上台前,您那儿冲着镜子,又梳头,又拍衣服,还一个劲儿地抹脸蛋,这是干嘛呢?
乙 嘻......要演出了,我叨尺叨尺。
甲 按说您年过半百,青春已过,可一看您照镜子那劲头儿......
乙 说明对自己那么有信心。
甲 在举个例子,拿您这身条儿来讲,从健美的角度要求,可显得有点单薄。
乙 我就是一直没胖起来。
甲 可是您有好几身又可体又漂亮的衣服,穿出来给人感觉不一样。
乙 这瘦人穿着合身,看着短小精悍。
甲 您说,这说明了什么?
乙 这说明......我是挺爱美的。
甲 这叫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乙 人人都喜欢美。
甲 可是怎么样才算美呢?
乙 是呀。
甲 美有个普遍的特征——和谐。
乙 和谐?
甲 就是什么都得合适,让人看着舒服,才能产生美感。
乙 您能不能详细说说。
甲 您就拿着人长的五官来说吧,要说一个人好看,怎么讲?
乙 五官端正。
甲 要是说不好看,就说五官不正。
乙 那就是没摆准地方。
甲 五官在人的头上都是对称的,耳朵左边一个,右边一个。
乙 对。
甲 眼睛这边儿一个,那边儿还一个。
乙 不错。
甲 鼻子这儿一个......
乙 嗯?
甲 您那儿还一个。
乙 我这也算?鼻子嘴,就是一个。
甲 可长的是地方,在正中间。
乙 左右居中。
甲 这样的对称产生了和谐,就好看。把鼻子长在下巴颏底下,把耳朵儿长在脑门儿上。
乙 嘿,成小兔子了!
甲 不好看。
乙 说悄悄话还得找板凳。
甲 干嘛?
乙 要不够不着你耳朵呀!
甲 自然当中的美告诉我们,对称的和谐,给人以美感。
乙 让人看着好看。
甲 于是,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美时,就注意到了和谐。
乙 怎么注意的?
甲 比方穿西服,您打算扎领带,必须里面衬上带领儿的衬衫。
乙 要是穿圆领的和尚衫呢?
甲 那就得把领带拴在脖子上了,上边逛荡着,底下拖拉着。
乙 成脖锁了。
甲 也不敢跑哇。
乙 怎么?
甲 一跑一转圈儿,领带上后脊梁上了。
乙 对,那下楼也得注意。
甲 注意什么?
乙 有钉子一挂,脚下一出溜,就上吊了。
甲 这说明领带、衬衫得和谐,才让人看着干净、潇洒。
乙 我看现在青年人,服装颜色、样式,都挺注意搭配了。
甲 那就是讲究了方方面面的和谐。比方服装与体型就得配合好。
乙 看起来舒服。
甲 拿裤子讲,一些伙伴喜欢穿喇叭裤,裤脚像个小喇叭,想下面稍微延展一下,给人一种挺拔的感觉,看着很漂亮。
乙 别弄的怪样子,其实不错。
甲 可这种样式,得分人穿。腿长、比较瘦的人,穿上后线条清晰,看着好看。要是长得矮,腿再粗点儿,也穿个喇叭裤,一走出来这样(动作),还挺拔吗?
乙 不好看了!
甲 裁缝也不好裁。
乙 怎么呢?
甲 那么短的腿,在裤腰那就斜下去。
乙 这喇叭太大了!
甲 当然,什么都不能过。
乙 那喇叭腿儿太大也不好看。
甲 有人不同意:丝路花雨里的英娘,那大喇叭腿有三尺,那也好看哪。
乙 那是在舞台上。
甲 对,舞台上有它独特的表现方法,与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英娘的服装,尼龙纱的衫裤,宽大的裤腿,在轻歌曼舞中,给人一种飘然若仙的感觉。它与舞台上的布景、灯光、色彩、任务,有一种和谐的美 。
乙 要是生活中也穿这身儿呢?
甲 上公共汽车麻烦了。挤上以后,人上车了,裤腿还没进来呢。还得请求售票员:“您等会儿关门,我先倒倒裤腿儿。”
乙 快倒吧!
甲 倒完以后也走不动。
乙 怎么?
甲 那么宽的裤腿儿,不是这儿踩着,就是那儿夹住。别人不明白还问呢:“这是谁穿降落伞上来了?”
乙 当降落伞了!
甲 谁要是图新鲜:“我看看,这是什么料子的?”用手一拽,穿裤子这为准趴下。
乙 好嘛,快找根麻绳捆上吧!
甲 尼龙纱的喇叭裤,底下还得捆麻绳,卷好了绑腿肚子上。知道的是怕踩着......
乙 不知道呢?
甲 以为下河捞鱼虾的呢!
乙 好嘛!成打渔的了。
甲 在穿着打扮上注重和谐,产生了美。可这种美又要和一个人的举止言谈一致。
乙 让人看着全美才行。
甲 有的人,衣服笔挺,色彩也不错,就是走路没样,大街上这么走。(动作)
乙 好嘛,横着膀子。
甲 逮谁撞谁,不留神撞电线杆子上,自己能疼一星期。
乙 这图什么?
甲 连他穿的漂亮衣服都显不出美了。
乙 全耽误了。
甲 说他他还有理:“这叫运动型,运动员式的。”
乙 运动员就跟你似的?
甲 其实运动员有时比他动作还大,可人家分什么地方。
乙 对,分场合。
甲 比赛上场的时候,有的还蹦着上呢!
乙 那是活动。
甲 大家看着舒服。
乙 人家是运动员。
甲 平常人上班也蹦着上,蹦十五分钟。
乙 蹦一分钟看着也别扭。
甲 您看刚才在后台,舞蹈演员跟咱们说话,腿脚一点不闲着,往那儿一站(手动作):“李老师您来啦 !”

乙 啊,您也忙着哪?
甲 “最近排新节目了吗?”(踢腿)
乙 新排了两个!
甲 “真有意思,下回多说几个......我该上场了,您忙着,拉斗米......”
乙 嚯!
甲 您看飞着就走了。看着什么感觉?
乙 挺自然的。
甲 咱把它改在公共汽车上。(做动作)“李老师,您也坐车哪?”
乙 啊,我上班儿去。
甲 “您可得抓紧,时候不早啦!”
乙 你也上班吧?
甲 “可不是,今天走得晚点儿。我也得快下。”
乙 怎么下了。
甲 “后边这人老捅我后腰!”
乙 你杵人胸口了呢。
甲 “好了,我走,拉斗米......哎哟!”
乙 怎么?
甲 “胳膊夹门里了”。
乙 有你这样下车的吗?
甲 所以服装、打扮、举止言谈,都有点讲究。人们发现了自然中和谐能产生美,又人为地通过和谐美来点缀生活。在大家追求心灵美的时代中,我们有意识地讲究和研究形式美。我们的生活就能在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多彩多姿。
乙 也丰富了生活。
甲 不注意研究,生活起来还容易有矛盾。
乙 这还有矛盾?
甲 比如说我父亲,他是个老工人。
乙 我知道,他是前年退休的。
甲 今年过生日,我想送给他一件礼物。
乙 给买身好衣服?
甲 他不好穿。
乙 买生日蛋糕?
甲 他吃不惯。
乙 那你买什么?
甲 我想,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生活也得丰富一点儿,让我们老头也美美,给他买了一个石膏的维纳
斯像。
乙 维纳斯?
甲 就是没胳膊的那个。
乙 噢,光脊梁那小人儿。
甲 咳!那是雕像。
乙 我知道,古希腊的艺术佳作。
甲 对,传世的珍品。我买好,往老头那桌子上一摆,我父亲那眼睛就直了。
乙 欣赏呢?
甲 运气呢:“嘿,可真有你的,大冬天的给我买一个光脊梁小人儿摆着,你倒不怕她冻着。”
乙 你父亲看不惯了。
甲 “孩子,受累,你把她请走吧!”
乙 不要。
甲 “我怎么要?我这屋八仙桌,硬木椅子,大条案,掸瓶边上有帽镜,你让她光着身子站边上儿,合适 吗?”
乙 跟这些东西是不适衬。
甲 我没想到这点,我送礼他不要,我也生气了:“爸爸,您这脑筋真旧,这有什么,这是人体美。动不动就不合适,您这儿摆什么合适?摆兔儿爷合适,我哪儿给您买去!”
乙 谁让你买兔儿爷了?
甲 为了让他收下,我就得讲我的理由哇:“爸爸,您这上岁数的人,就得学着点儿。”
乙 一个老年人儿,学什么?学她别着腿儿站着?
甲 您在家不来客人哪儿?
乙 她也不能管沏茶倒水呀!
甲 不是,您这屋有了她呀,这环境......
乙 她就给收拾了。
甲 她会扫地吗?
乙 还是的!
甲 我是说您万一有个头疼脑热......

乙 她能治感冒?
甲 ......我......他......您腿脚不利索呀......
乙 她能扶我还是能搀我?
甲 您怎么老让她干活呀?
乙 你不是说有用吗?
甲 我是说您要在家没事......
乙 我能根她聊天儿?
甲 谁让您跟她说话呀!
乙 它也得听的懂啊!
甲 最后急得我父亲嚷嚷起来了:“这是我送您的礼物,为的你这屋里好看!”老头一听:“咯......”
乙 乐了。
甲 “孩子,这东西是好东西,我是说搁我这屋不合适。可以放你家里。你是搞艺术的,这石膏像,和你那套家具能配上。我这个岁数有我的乐趣儿,摆个宜兴泥茶壶哇,找人写两副对子啊,着我看着舒服 ,别人也不格楞。也搭着我眼光老点儿,我看着她穿那么少,露半大膀子,我心里凉的慌”。
乙 嘿!老人家说得有道理。
甲 我一琢磨,老人要求屋里的摆设美,是和他的情趣、他的生活习惯相和谐的美。
乙 对,符合他家庭的特点。
甲 虽然这件雕塑很美,可和具体的环境与要求不和谐,就产生不了应有的美感。
乙 你瞧,这就就通了,快拿走吧!
甲 等我一想拿,哎,奇怪!
乙 怎么了?
甲 着维纳斯找不找了。
乙 哪儿去了?
甲 我父亲也纳闷儿呀:“哟,别看他却俩胳膊,她这腿儿还挺勤快!”
乙 维纳斯跑了?
甲 我赶紧就找,正忙活呢,我妈进来了:“别找了,我拿走了!爷俩来吵吵,就不动手!这东西一收拾,不是摆哪儿都合适吗?”
乙 收拾?
甲 我一看我妈手里的维纳斯,我就乐了。
乙 怎么了?
甲 我妈找了点碎布。
乙 干什么?
甲 缝一小砍肩给穿上了。
乙 咳!
[ 完 ]

Ⅳ 有关语言的搞笑相声

相声《戏剧与方言》

在线听:
http://club.tingxs.com/searchs.asp?stype=Music&q=%CF%B7%BE%E7%D3%EB%B7%BD%D1%D4

文本:

甲:做一个相声演员啊,可不容易。

乙:怎么?

甲:起码的条件儿,得会说话。

乙:这个条件倒很容易呀,谁不会说话呀?

甲:说话跟说话不同啊。

乙:怎么着?

甲:你看一般人说话:只要把内容表达出来,让对方领会了就行啦。

乙:哦,那么说相声的呢?

甲:相声它是艺术形式啊,就得用艺术语言。

乙:噢。

甲:它这个艺术语言跟一般人说话有很大的不同。

乙:是啊?

甲:相声的语言哪,它必须得精炼。

乙:哎。

甲:您看我们表演,说的是北京话。

乙:是啊。

甲:我们说的北京话不是一般北京话,是精炼的北京话,是经过了提炼,经过了艺术加工。

乙:相声台词儿啊,就是语言精炼。

甲:哎,相声语言的特点呢,就是短小精干而逻辑性强。

乙:对。

甲:您看我们说的北京话,外埠观众他也听得懂。

乙:噢。

甲:这怎么回事?经过了艺术加工了。

乙:哦。

甲:不像一般北京人说话那么啰唆,什么名词、副词、代词、动词、语气词、感叹词用得那么多,啰里啰唆一大堆。

乙:那么您给举个例子,要用这啰唆的北京话怎么说?

甲:啰唆北京话?那比如说吧,哥儿俩,住一个院里,一个在东房住,一个在西房住。夜间都睡觉啦,忽然间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两个人一问一答,本来这点儿事几个字就能解决,要用老北京话能说得啰里啰唆一大堆。

乙:怎么说?

甲:比方说夜间了,都睡觉了,忽然间那屋屋门一响,这屋发觉了,“哟嗬!”

乙:“哟嗬”?

甲:啊!先来个感叹词。

乙:你瞧瞧这个。

甲:“哟嗬?那屋‘咣当’一下子门响,黑更半夜,这是谁出来啦?一声不言语呀,怪吓人的。”

乙:嗬!这一大套啊。

甲:这回答也这么啰唆啦!“啊,是我,您哪,哥哥,您还没歇着哪?我出来撒泡尿。没有外人,您歇着您的吧,甭害怕,您哪。”

乙:这位比他还啰唆。

甲:这位还关照他呢。

乙:还要说什么?

甲:“黑更半夜的穿点儿衣裳,要不然就冻着可不是闹着玩的,明儿一发烧就得感冒喽。”

乙:嗬!

甲:这说:“不要紧的,哥哥,我这儿披着衣裳哪,撒完尿我赶紧就回去,您歇着您的吧,有什么话咱们明儿见吧您。”

乙:这够多少字啦?

甲:三百多字。要用精炼的北京话,说这点儿事情,分成四句话,用十六个字就解决问题。

乙:一句话用四个字?

甲:哎。

乙:怎么说呢?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啦,一问:“这是谁呀?”

乙:四个字。

甲:回答也四个:“是我您哪。”“你干吗去?”“我撒泡尿。”

乙:哎!这个省事多啦。

甲:您听这个省事啊?还有比这省事的呢。

乙:哪儿的话?

甲:山东话。山东人要说这点儿事情,同是四句话,用十二个字就行啦。

乙:十二个字……噢!三个字一句啦?

甲:哎。

乙:怎么说呢?

甲:山东话啊。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这是谁?”(学山东话)

乙:嗯,三个字。

甲:回答也三个字:“这是我。”“上哪去?”“上便所。”

乙:嘿,这个更省事啦。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哪儿的话?

甲:上海话。

乙:上海?

甲:上海人说话呀,八个字就够了。

乙:噢,两个字一句。

甲:哎。

乙:那怎么说呀?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上海话)“啥人?”“我呀。”“啥去?”“撒尿。”

乙:嘿!这有点儿意思,省事多喽。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哪。

乙:还有比这省事的?哪儿的话?

甲:河南话。

乙:河南?

甲:哎,河南人说话,说这点事情,四个字就解决。

乙:一个字一句?

甲:哎,

乙:那怎么说?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河南话)“谁?”“我。”“咋?”“溺!”

乙:嗐!您说的是各地的方言。

甲:哎,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艺术。

乙:是啊。

甲:说相声就用北京话。

乙:那是啊,相声是北京的土产嘛。

甲:对,可是不归土产公司那边儿卖。

乙:地方剧的一种。

甲:是嘛。北京的地方戏曲:相声、单弦、京戏。

乙:京戏,就带着地名儿哪嘛。

甲:是嘛,京戏。它不管剧中人是什么地方人,他唱出来也是按照北京音,北京味儿。

乙:是!

甲:比如说京剧唱《空城计》。

乙:主角儿是诸葛亮。

甲:诸葛亮念白是这味儿,“把你这大胆的马谡哇!临行之时,山人怎样嘱咐与你,叫你靠山近水,安营扎寨,怎么不听山人之言,偏偏在这山上扎营,只恐街亭难保!”

乙:嗯!是北京味儿。

甲:原来诸葛亮不是北京人。

乙:诸葛亮是山东人呢。

甲:山东人说话什么味儿?

乙:什么味儿?

甲:山东人说话都这味儿:(学山东话)“喂,我说三哥,你上哪儿去啦?”“哎,我上北边儿。”“上北边儿干什么去啦?”“上北边那个地场找个人。你没事吗?咱一道去要吧。”

乙:这就是山东话呀。

甲:可京戏里的诸葛亮,一点儿这味儿也没有。

乙:那是怎么回事啊?

甲:有这味就不好听啦!诸葛亮坐大帐,拿起令箭一派将,山东味儿的,(学山东话)“哎,我说马谡哪去啦?马谡上哪个地方去啦?哎,马谡听令。”马谡过来,“啊,是!”

乙:也这味儿。

甲:“叫你去镇守街亭,你可敢去呀?”“丞相你说什么?不是镇守街亭吗?小意思,没大关系,告诉你说吧,交给我你就X(左贝右青)好吧!”“哎,马谡我告诉你说,那个街亭虽小,关系重大!街亭要是一丢,咱们大家全都玩完啦!”

乙:这像话吗?

甲:是嘛,要这味儿就不行了嘛!

乙:要这么唱就不叫京戏啦。

甲:哎,京戏不管剧中人是山东的,山西的都不管。

乙:剧中人也有山西人哪。

甲:有啊,关云长。

乙:是啊。

甲:你比如京戏唱这个《古城会》。

乙:啊,关公戏。

甲:关公唱这个“吹腔”,唱起来是这个味儿。

乙:怎么唱啊?

甲:(学唱)“叫马童,你与爷忙把路引,大摇大摆走进了古城。”

乙:京字京韵。

甲:一点儿山西味儿也没有啦。

乙:对。

甲:叫板也是这样,“马童,抬、刀、备、马!”

乙:有劲。

甲:可是山西人说话没这么硬。

乙:山西人说话什么味儿啊?

甲:说出来那么温柔、那么缓和、那么好听,山西人说话都这味儿,(学晋中话)“老王,你上哪儿啦?近些来生意很好吧,没有事到我们家去吃饭吧!”

乙:哎,这个语言呢,非常的柔和。

甲:哎,京戏里头关云长要这味儿,可就没劲儿啦。

乙:那是啊。

甲:一叫板,(学晋中话)“马童,抬刀带马,咱们一块儿出去吃饭吧。”

乙:嗐!也没有这么唱的呀。

甲:是吧?

乙:啊。

甲:各地的地方戏呀,都是按照当地的方言去发展。

乙:是。

甲:北方的这些地方戏呀,我们北方人都听得懂。南方人有时候听着差一点儿。

乙:是啊?

甲:它是语言关系。

乙:对呀。

甲:到南方啊,有很多剧种,我们北方人听不懂。

乙:是吗?

甲:到上海,有沪剧呀。

乙:上海本滩的。

甲:哎,沪剧!你要不懂上海话,你就不知道他那儿说的什么话。

乙:是吗?这沪剧您会唱吗?

甲:会唱啊。

乙:您可以唱几句。

甲:这儿唱两句?这儿唱两句有人听得懂吗?

乙:您唱两句。

甲:南方人听得懂。

乙:对。

甲:北方人听不懂。

乙:您唱。

甲:唱出来这味儿:(学唱)“我与你是两……”这什么词儿这是?

乙:我不知道。

甲:你不懂上海话。

乙:对,这听不懂。

甲:我去过上海,刚一到那儿的时候,我也不懂。

乙:是啊。

甲:不知道他唱的是什么,慢慢学,就行啦。你要是不学上海话,在上海呆着,那可别扭啦。

乙:是啊?

甲:说话就闹误会,人家说是这么一个意思,你体会呢,另外一个意思。我刚到上海那儿,我到理发馆去刮刮脸,洗洗头吧。哎,闹笑话啦。

乙:怎么?

甲:它名词不一样啊。

乙:刮脸?

甲:刮脸,他们叫“修面”。

乙:修面。

甲:哎,到上海我修面。

乙:修面?

甲:就是刮脸。

乙:洗头呢?

甲:洗头啊?那你一听就得害怕!

乙:怎么?

甲:他们叫“汰头”。

乙:打头?

甲:洗什么东西都叫“汰”。咱们说“洗一洗”,他们说“汰一汰”。

乙:洗什么就叫“汰”。

甲:哎。

乙:咱们洗洗手绢儿。

甲:叫“汰汰绢头”。(学上海话)

乙:什么?

甲:“汰汰绢头”。

乙:噢,汰汰绢头。洗洗大褂?

甲:叫“汰汰长衫”。(学上海话)

乙:汰汰长衫。

甲:哎,长衫。我刚一到上海的时候,我想我得刮刮脸呢,我就到理发馆去啦。我说:“掌柜的,你给我拾掇拾掇这个。”(指头)

乙:你干吗还比划着说呀?

甲:我怕他听不懂啊。

乙:人家怎么样?

甲:乐我啦。(学上海话)“好格,侬坐屋来呀。”我说,“什么?”“让侬坐屋来。”我坐屋里?我说,“我没在街上啊?是在屋里哪。”他说,“是要侬坐屋来。”

乙:怎么句话呀?

甲:喔,是让我坐下。坐下怎么叫“屋里”呀?

乙:言语不同嘛。

甲:哎。给我刮脸。刮完脸呢,把椅子推起来,我在前边这儿坐着。

乙:是啊。

甲:他在后边儿站着啊,他指着我脑袋问我。

乙:问什么?

甲:(学上海话)“喏!侬汰一汰好不哦?”

乙:要打你。

甲:我一想解放以后不准打人啦!在这儿刮刮脸还得打我一顿哪?

乙:你可以问一问他呀。

甲:是啊,我很不高兴地问他了,“你是就打我一个呀?还是来的几位全打呀?”

乙:他说什么?

甲:他说啦,“一样了,统统汰了。”

乙:统统打?

甲:我一想统统全打呀?

乙:您怎么样?

甲:咱也别给破坏这规矩呀。“哎……那就打吧!”一会儿给我洗头、吹风,临完拿镜子一照,告诉我,“好啦!”

乙:好啦?

甲:我说:“好了您怎么不打我呀?”

乙:他说什么?

甲:(学上海话)“汰过啦!”

乙:打过啦?

甲:“打过啦,我怎么一点儿不疼啊?”

乙:嗐。

甲:你说闹多大笑话。

乙:说的是啊。

甲:他不懂话嘛。

乙:对,这就要吃亏。

甲:慢慢学就行啦。你要不懂南方话,越剧多好啊,你听不懂啊。

乙:越剧是绍兴戏。

甲:绍兴戏呀,那唱出来那调子多好听啊。

乙:是啊。

甲:哎,可是非得懂话。唱出那味儿可好听。

乙:越剧?

甲:越剧呀!唱出这味儿。

乙:你唱两句。

甲:(学越剧)“天花传播快如飞,传到东来传到西,空气之中能散布,一经染病便难医。”

乙:哎,好听!

甲:后来我喜欢学。我最爱听的就是《梁祝》。

乙:梁山伯、祝英台。您会唱吗?

甲:会唱。

乙:您唱两句儿。

甲:一个人儿唱没意思。

乙:怎么?

甲:梁山伯、祝英台得俩人儿啊。

乙:那我帮您唱,唱吧?

甲:那可以啦。你来小生。我唱那个女的——祝英台。

乙:我这儿梁山伯。

甲:哎。“侬两个在这儿唱啊。侬是梁山伯,我是祝英台。”(用绍兴方言)

乙:对对,咱们唱哪点儿啊?

甲:咱们就唱“吊孝”那点儿。

乙:给谁吊孝啊?

甲:给梁山伯吊孝啊。

乙:那……这幕里头没有我啦?

甲:也可以有你呀。

乙:有我?

甲:啊,你在那床板上停着。

乙:噢!死的?

甲:啊。(用绍兴方言)“侬也来戏唱。”

乙:那我还唱个什么劲儿啊?去活的呀?

甲:活的?你连话都不懂,一句也不会唱,你活的了吗?那个!再者说,真要唱你这模样?唱小生也不好看哪。你就来死的吧。

乙:那么就听你这段唱。

甲:哎,你就来这道具。

乙:我就来那死梁山伯?

甲:对。

乙:那我得躺这儿吧?

甲:哎,别躺下呀?

乙:我不死了吗?

甲:那你也立在这儿。

乙:死了还立着?

甲:因为咱们这不是“立体艺术”嘛。

乙:哎,特别。唱吧!

甲:(学唱)“梁兄,梁兄,梁兄啊!”你这死人,你还晃悠啊?

乙:这是咱们两个人的感情。

甲:噢,死人还有感情啊?没有。

乙:没有动作?

甲:哎!

乙:那您唱吧。

甲:(学唱)“一见梁兄魂魄消,不由英台哭号啕。楼台一别成永诀,前世无缘同到老。我只望天从人愿成佳偶,谁知道姻缘簿上名不标。”

乙:嘿嘿!

甲:你乐什么呀,你别乐啊。你听这个字啊,你听不懂。

乙:哎。

甲:它非得用人家这个方言,唱出来才好听。

乙:是啊。

甲:你比如说这句词。

乙:哪句呀?

甲:“我还当笙箫管笛来迎娶,”那人家唱起来呢,字就变啦。

乙:怎么唱?

甲:(学唱)“我本当笙箫管笛来迎尺。”

乙:不是娶吗?

甲:哎,要唱这个“来迎尺”。

乙:啊,得这么唱。

甲:哎,唱出来好听啊。

乙:噢!

甲:你用北京字唱出来不好听啊。

乙:是吗?

甲:(用普通话唱)“我还当笙箫管笛来迎娶。”

乙:是不好听。

甲:它南方的艺术就得用南方话。

乙:对喽。

甲:还有一种弹词。

乙:弹词是苏州的地方剧呀。

甲:非得用苏州话才好听。

乙:是啊。弹词你也会吗?

甲:会唱。

乙:那你唱两句儿。

甲:我这儿唱?有人懂吗?

乙:也许有人懂啊。

甲:北方人多。这样,先把词儿介绍一下。

乙:对,把词儿介绍介绍。

甲:我唱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乙:啊,什么故事?

甲:《林冲发配》。

乙:野猪林?

甲:哎。回头我一唱这字可就变了,大家听不出来啦。懂南方话的能听出来;北方人就听不懂了。我先用北方话把这个词儿介绍一下。大家注意听啊,要记住啊。啊,最好能记录的尽量记录,那么听完以后咱们就分组讨论啦!

乙:嗐!这不是听报告哪?

甲:啊?

乙:这有什么讨论的呀?

甲:没必要讨论?

乙:没有必要讨论。

甲:那好吧,那听完了就自由活动吧。

乙:嗐。您把这词儿介绍出去。

甲:《林冲发配》。

乙:哎。

甲:林冲刚一出东京,第一句词儿,

乙:什么词儿?

甲:“无端受屈配沧城,好一似虎落平阳鸟失群。一别东京何日返?我此仇不报枉为人。”

乙:这么四句。

甲:哎,唱出来是这样。(学唱评弹)“无端受屈配沧城,好一似虎落平阳鸟失群,一别东京何日返?我此仇不报枉为人。”哎?鼓掌的人不多呀?鼓掌的人都是南方人!北方人还是没听懂。

乙:哎。

甲:南方人听着好。哪一点不对,请南方朋友提提意见,哪点儿不对您尽管说。啊,是腔调是韵调?哪点儿不对您告诉我,别客气!哪位要说我唱的不对!

乙:怎么样?

甲:那……你来唱。

乙:啊?

甲:管保比我唱的好。

乙:是喽!就咱们唱。

甲:啊,我们唱啊,很困难。我们是北京人呢,

乙:是啊。

甲:学的是苏州话呀,难啦。我们这个嘴呀,很吃力的。

乙:喔,用劲。

甲:哎,还学着不完全像,吃力呀。

乙:是啊。

甲:您比如说这句词儿吧,

乙:哪句呀!

甲:“可恨高俅用毒谋”。你要用北京话说,我们嘴上一点儿也不吃力——“可恨高俅用毒谋”;要唱这弹词用苏州字,我们嘴上就吃力了。唱出来得这个样。

乙:怎么唱?

甲:(学唱)“可恨高桔(俅)”。

乙:不是“俅”吗?

甲:“不是,桔!”(学唱)“用毒谬(谋)”。

乙:谋啊!

甲:“谬”!“害得我,披枷戴锁配沧揪(州)”

乙:州啊!

甲:是“揪”。

乙:嗬。

甲:非得这样它才像那个字。

乙:是啊?

甲:北方人学南方的就这么费劲。可是南方人你让他学京戏呀,也很费劲。

乙:费劲?

甲:上海人唱京戏?他也不好听。

乙:我听着也有唱的不错的呀。

甲:上海的名演员,名票?

乙:啊。

甲:那功夫大啦。

乙:噢。

甲:他得学北京话。按照北京音唱京戏,他才好听。要用上海话唱京戏那绝对不好听。

乙:上海话好听啊?

甲:上海话?有的人讲话好听。妇女讲话好听。有时候你走街上,看见两个上海妇女,人家在那儿说话,你在旁边听着,对话也是很美。

乙:是吗?

甲:不但是发音美,你在旁边看着,连她那个表情显得那么活泼。

乙:喔?您来来。

甲:两个人碰到啦,(用苏州话)“你到啥地方去啦?”“大马路白巷白巷!”“依到我此地来吃饭好啦!”“我勿去格!”你听这话蛮好听吧?

乙:哎,音调蛮美的。

甲:那你要用这话唱京戏,它就不好听啦。

乙:是啊?

甲:念出白来不是味儿啊。你比如说唱《朱砂痣》。

乙:这是老生戏呀。

甲:老生叫板有一句白。

乙:什么词儿?

甲:“丫环掌灯,观看娇娘。”用北京话说就是“丫头,点个灯来,看看新娘”。

乙:是啊。

甲:要用上海话一说,这字就变啦。

乙:喔,字音就变啦?

甲:变啦。丫头啊,上海话叫“乌豆”。

乙:什么?

甲:(学)“乌豆”。

乙:乌豆!

甲:“乌豆”干吗呀?(轻声地)“乌豆”。

乙:掌灯。

甲:掌灯?上海话说“拿一把灯火来呀!”

乙:噢,拿一把灯火来。

甲:“看看”,上海人说“觑觑”,“觑觑”,“觑觑”!

乙:噢。

甲:比如说念这京白。

乙:怎么念啊?

甲:是这味儿,(学京戏道白)“丫环,掌灯观看娇娘!”这好听,

乙:好听。

甲:你要用上海话它“觑觑”就不好听了。

乙:还念这句白。

甲:这味儿啦!(用上海话)“乌豆!侬格拿盏灯火来,阿拉觑觑小娘子啥格面孔啊!”

乙:嗐!

相声剧本:

一些相声剧本,你看看可以吗

http://hi..com/%BF%EC%B2%CD%D5%E6%C8%CB
http://www.tingxs.com/Article/xstw/xswb/index.htm
http://www.gongwen123.cn/html/zhcl/index.htm

Ⅳ 求真向善寻美的相声

生活即为真善美 相声反映人生 无需刻意寻找

Ⅵ 相声 文字版

对口相声
《讲礼貌》 (马季 唐杰忠)

马:这个,现在提倡呀讲礼貌。
唐:讲礼貌反应了一个人修养,反应了一个民族的文明。
马:对人呢要用尊称。
唐:嗯。
马:说话呢要讲文明。
唐:这样才和咱们这个文明国家相称。
马:比如说我见着您了。
唐:你见着我了。
马:我得跟您这么说话。
唐:怎么说呀?
马:哎,同志劳驾,我跟您打听点事。
唐:你瞧这多客气呀。有什么事,你就事吧。
马:我跟您问一个人。
唐:你要问谁呀?
马:我问的这个同志呀。
唐:嗯。
马:长的是高大魁梧、浓眉大眼。
唐:哦。
马:听说他是一位相声演员。
唐:哦,你说的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呀?
马:他叫唐杰忠同志。在您这单位吗?
唐:哦,在在在。
马:啊!
唐:在在在。
马:您给我请出来,我跟他见见面。谢谢您呀。
唐:别谢了,我就是。
马:哎呦,您就是唐杰忠同志。
唐:哎。
马:哎呦,太抱歉了。
唐:嗯?
马:这么半天没看出来你。对不起呀!
唐:这有什么呀。
马:你听这话你心里?
唐:我听着舒服呀。这多谦虚多客气呀。
马:你看看,抱歉、对不起、谢谢、您、请。
唐:客气话。
马:这不是客气话。
唐:嗯?
马:这表示了对对方的尊重。
唐:哦。
马:自己的谦虚、自己的讲礼貌。
唐:是呀。
马:哎,都得这样说话。
唐:哦哦。
马:你要换一种方法,没有这些客气话。你听这你心里不是滋味。
唐:那怎么说呢?
马:就这么说呀。
唐:嗯。
马:嘿!我说。
唐:这叫什么称呼呀。
马:我跟你打听个人。
唐:你要问谁呀?
马:这个人呀。
唐:嗯。
马:长的比武大郎高一点,脑袋跟茶盘子是的,听说是个说相声的。叫什么名字,大伙叫唐稀松呀。
唐:嗨,你干吗叫外号呀。
马:啊?
唐:我就是,有什么事吗?
马:你就是!
唐:嗯。
马:别逗了。
唐:什么叫,别逗呀。我就是唐杰忠,有什么事吗?
马:有事呀,没事能找你来吗?
唐:有事你就说吧。
马:说呀,别说了,两头都不乐意。说什么呀?
唐:你干吗来了?
马:我说你,别瞪眼,别瞪眼。一瞪眼比骺还难看。
唐:喝!
马:你看,这模样干吗呀,别,不至于这样。别介,行不行,干吗呀这样。你看看,回头你一生气你回头得病,一病回头哏屁着凉了,麻烦了吧,你不愿意告诉我,我找别人打听,别介,傻老爷们

Ⅶ 要一个简短.有趣的相声

马季和赵炎 相声《吹牛》
甲 我们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乙 头一回。
甲 但是跟大家也是老朋友了。
乙 怎么呢?
甲 因为在电视里经常见到我们。
乙 大家经常看我们的节目。
甲 就是没有面对面瞧见过。
乙 没有这样的机会。
甲 所以大家很有兴趣,想弄张票看一看:这马季长的什么模样啊?
乙 都挺关心的嘛。
甲 现在借这个机会,公开在这儿展览一下。
乙 啊?展览哪?
甲 欢迎参观,请勿拿走!
乙 哎!谁抱的动啊?
甲 前边都是表演的节目。
乙 对。
甲 咱们俩人呢,在这儿来个别开生面的节目。
乙 什么节目?
甲 咱们在这儿进行一次体育比赛。
乙 在哪儿?
甲 就在这舞台上。
乙 这舞台上能运动的开吗?
甲 咱不搞大型的比赛项目。
乙 那咱比赛什么呀?咱们下棋?
甲 下棋不行,下棋大家看不清楚。
乙 那,咱俩拔河。
甲 拔河是集体项目哇。
乙 那,咱俩拳击。
甲 拳击?咱俩谁打谁都不合适。
乙 那咱俩比赛什么呀?
甲 咱俩比赛吹牛吧。
乙 哎!吹牛?
甲 啊。
乙 说大话呀?
甲 哎,这是一种新兴的比赛项目,古今中外吹牛的人是大有人在呀。
乙 是吗?
甲 吹牛的方式还多种多样。
乙 都有怎么吹的?
甲 直截了当吹的、拐弯儿抹角吹的、互相对着吹的、捧着吹的、海阔天空吹的。
乙 嘿哟!花样还不少。
甲 咱们通过今天这场友谊比赛,把一个个吹牛的嘴脸勾划出来,推荐给大家。
乙 啊?
甲 您爱学哪样学哪样。
乙 有学这个的吗?
甲 咱们就是让大家看一看。
乙 可以。不过我在吹牛上可没什么经验呐。
甲 不要紧哪,一回生两回熟,熟中生巧哇。只要你不断地吹、经常地吹、刻苦地吹、用不了多久,你能吹出亚洲,走向世界。
乙 啊?我吹出亚洲啊?
甲 你应该有信心,你条件确实好哇!
乙 我什么条件好哇?
甲 脸皮比较厚实。
乙 哎……谁呀?
甲 怎么样?
乙 既然这样,我就吹吹试试。
甲 好,那我们吹牛比赛开始了。
乙 行,行。
甲 请大家都坐好了。在座的哪位,如果对吹牛有兴趣,我欢迎您上来咱一块儿吹。
乙 这队伍就别扩大啦。
甲 好,现在吹牛比赛开始,双方运动员入场。
乙 还有入场式?
甲 (学吹奏)
乙 这什么乐队呀?
甲 吹管乐伴奏。
乙 好嘛,全吹一块儿去了。
甲 首先,由种子队员赵炎开吹!
乙 好!我呀!
甲 啊?
乙 我还真没吹过这玩艺儿。
甲 要吹咱就铆足了劲儿吹。
乙 那当然了,咱还想破纪录哪。
甲 对。
乙 要想吹牛啊!
甲 嗯?
乙 在座的谁也不如我!
甲 这属于直截了当吹。
乙 我吹牛有十几年的历史了。
甲 不简单呀!哈哈,吹了十几年啦?
乙 啊。
甲 我吹二十多年啦。
乙 他比我还厉害。我现在吹牛上可有绝招啊。
甲 我在吹牛上有祖传秘方啊。
乙 我能把方的吹成圆的。
甲 我能把短的吹成长的。
乙 我能把丑的吹成美的。
甲 我能把死的吹成活的。
乙 嘿,你可太厉害啦。
甲 吹呀!
乙 我告诉你呀,我们家是吹牛世家。
甲 我告诉你呀,我们家是吹牛门里出身。
乙 我们家是吹牛作坊。
甲 我们家是吹牛工厂。
乙 我们家是吹牛股份有限公司。
甲 我们家是吹牛大托拉司。
乙 我们家是世界吹牛中心。
甲 我们……你们这中心是我们家吹出来的。
乙 嗐!比不了。你可真能吹呀!
甲 吹呀!
乙 比不了!
甲 吹呀!开局你就失利啦!不行吧?咱再来。
乙 来。
甲 咱们换样吧。
乙 什么样?
甲 咱们绕着吹吧!
乙 什么叫绕着吹呀?
甲 你吹我,我吹你,吹来吹去,目的还是为了抬高自己。
乙 嗬!吹牛的名堂还真不少。
甲 吹牛人全是这样嘛!来,吹吧!
乙 哎哟!马季同志。您的相声说的太好啦。
甲 哪里哪里,赵炎同志!您的相声比我说的好啊。
乙 不行,不行,您可以称的上是名家高手,权威大师啊!
甲 不能这么说,您可以说是新星新秀、新的潮流的代表。
乙 哪里,哪里!您的相声是高雅而不粗俗哇。
甲 您的相声是幽默而又含蓄呀。
乙 您的相声真是脍炙人口啊!
甲 您的相声可以说是当代佼佼者。
乙 您的相声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啊。
甲 您的相声可以说是世界幽默宝库里面的精品哪。
乙 您的相声让人是前仰后合呀!
甲 您的相声那真是山崩地裂啦!
乙 啊?要地震哪?您的相声社会作用太大了。
甲 您的相声社会效果极佳呀。
乙 上回东郊一个工厂着火啦,全城的消防队都去了,没救灭呀!没办法把您请去了,您站在那儿嘚啵嘚啵来段相声,眼看着那火苗子出溜出溜、吧叽就灭了。您这作用太大了。
甲 好,我这相声管救人哪。
乙 好哇。
甲 要说您的相声作用更大啦!
乙 怎么哪?
甲 西郊奶牛场那个牛哇,不下奶了。后来把您给找去了,你是风尘仆仆,不顾疲劳,对着奶牛您就吹上啦!
乙 吹上啦?
甲 您就说上啦!
乙 哎。
甲 说了一段相声,感动的那牛啊,顺着眼睛往外流牛奶呀!
乙 您瞧瞧!
甲 哗!……
乙 行啦!这儿开闸啦!您不光相声说的好哇!您那笔头子厉害呀!
甲 您那笔头子比我厉害多啦!
乙 昨天我听说:您一晚上写八篇文章啊。
甲 我听说昨晚上,您写了仨电影剧本儿啊。
乙 您那国画也好哇!
甲 您的书法真是一绝呀!
乙 您的国画,荣宝斋都不敢公开出售哇。
甲 您的书法……海关都不让出口哇!
乙 那为什么呀?
甲 怕丢人哪!哈哈。
乙 像话吗?你不光文学上有所成就哇!您还是一位出色的运动员。
甲 您……我还运动员哪?
乙 您瞧,您这体形,没怎么运动就先圆啦!运——动——“圆”。
甲 我什么运动员哪?
乙 您是体操运动员呢。
甲 对,我要不是体操运动员,我能有这线条吗?
乙 嘿!他还承认啦!
甲 对对!
乙 嘿哟!前些日子你编了套高难度的动作,什么童非、李宁,根本做不了哇。
甲 你怎么知道的?
乙 体育界这点事儿,能瞒得了我吗?
甲 您给大伙儿介绍介绍。
乙 说一说?
甲 啊。
乙 那套高难度的动作呀!那是鞍马上的托马斯全旋,然后蹿到高低杠上,一个佳妮腾越,在单杠上来个单臂大回环,最后掉到地毯上,来个旋转七百二十度,然后从怀里头变出个大火盆来。
甲 哎呀,你可太能吹啦!
乙 行行,你也太能吹呀!
甲 我吹不过你。
乙 怎么?
甲 你不愧是吹坛上的新秀。
乙 哪里,哪里!那我也比不了您这吹坛上的老将啊。
甲 哎,你是青出于吹胜于吹啦!
乙 哎!您是老将吹马,一个吹俩呀!
甲 不能这么说,您是长江后吹吹前吹啦!
乙 您是……?我都没词儿啦!
甲 又完了吧?
乙 再来,再来!
甲 还来呀,又换样啦。
乙 又换什么样啦?
甲 借吹啦!
乙 什么叫借吹呀?
甲 借别人的嘴吹嘘自己!
乙 好嘛!这名堂还真不少。
甲 来吧!
乙 要讲借吹呀,你马季可就不行啦!
甲 马季?
乙 啊。
甲 等会儿!马季来了吗?马季在哪儿呢?找找!马季也来啦?
乙 嘿!这位吹牛吹的,连自己都找不着啦!你不是马季吗?
甲 不,我不是马季。
乙 你是谁呀?
甲 我不值一提。
乙 你是哪位?
甲 我是小小的“赵炎”。
乙 嘿,“赵炎”就小小的呀?那你是“赵炎”,我哪儿去啦?
甲 我哪知道?
乙 我是谁呀?
甲 哎哟!你就是德高望重的马老先生。
乙 好嘛!我俩换个啦!
甲 哎呀,马老先生真是了不起呀。你是博学多才。您称为活的网络全书。马老先生!
乙 这位借别人的嘴吹自己呀!不行,不行,我“马季”比你“赵炎”可差远啦。你“赵炎”,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啊。
甲 不能那么说。我小小的“赵炎”见了您是小巫见大巫啦。
乙 哪里,哪里!我“马季”见到您退避三舍呀!
甲 我赵炎不行
乙 我马季不行
甲 我赵炎不是个东西
乙 啊!我马季不是个好鸟
甲 我赵炎是装疯卖傻
乙 我马季吹牛撒谎
甲 我赵炎……不是好人
乙 怎么骂上了这
甲 怎么样?又完了吧?又不行啦!
乙 再来呀。
甲 这回咱们海阔天空吹。
乙 海阔天空?
甲 想吹什么,吹什么。
乙 来吧。
甲 你来吧。
乙 告诉你呀!我这个人能耐太大啦!
甲 有什么能耐?
乙 我这人能用耳朵看书,能耐大。
甲 你没问问我有什么能耐吧?
乙 你有什么能耐?
甲 我经常用鼻子吃饭。
乙 那我能用胳肢窝找矿。
甲 我能用嗓子眼儿发电。
乙 我隔着墙能看见人。
甲 我隔着你衣服能看见你钱。
乙 我留神吧!告诉你呀!昨天晚上我发高烧啦!
甲 昨天晚上我也发高烧啦!
乙 我高烧六十七度。
甲 我高烧九十四度。
乙 你也不怕烧死啊!”
甲 烧吧!
乙 烧的这厉害哟!手里摸个玉米粒儿,一张手成爆米花了。
甲 我烧的也太厉害啦。
乙 怎么啦?
甲 今天早晨出被窝一睁眼呢,那被子烧了四个大窟窿啊!
乙 你可太能烧啦!
甲 你也够能烧的啊。
乙 昨天晚上我请人吃饭啦!
甲 我昨天晚上也请人吃饭啦!
乙 我怎么吹,他怎么吹呀!
甲 来吧!
乙 吃着吃着坏啦。我把筷子咽下去啦!
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把勺子咽下去啦!
乙 我吃着吃着又坏啦!我把盘子咬下一块来。
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把大碗咬下一块来!
乙 我吃着吃着又坏啦!我把那桌子给咬下来啦!
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咬……我把自己鼻子咬下来啦!
乙 啊?你够得着吗?
甲 我跷着脚咬的!你管得着吗?
乙 像话吗?我告诉你呀!我这个人少年老成。
甲 我告诉你呀,我这个人成熟得过早。
乙 我十岁就考上大学啦。
甲 我九岁就大学毕业啦!
乙 我八岁就结婚啦!
甲 我七岁我们那孩子十三啦。
乙 好嘛!像话吗?
甲 反正吹牛也不上税不是,来吧!
乙 我跟你说呀,我六岁就长老人斑啦!
甲 我五岁就有抬头纹啦!
乙 我四岁就驼背啦。
甲 我三岁就留胡子啦!
乙 我两岁就谢顶啦!
甲 我刚生下来我退休啦!
乙 这不边儿啦!
甲 来吹呀,吹呀!
乙 跟你说呀,我这人可高。
甲 跟你说呀,我比你高得多。
乙 我两米六九。
甲 我三米六九。
乙 你有那么高吗?
甲 你有那么高吗?
乙 我热胀冷缩抽抽啦!
甲 我热胀冷缩胀出来啦。
乙 那你也没我高,我跟北京白塔一般高。
甲 我比白塔高一头。
乙 还是我高。
甲 我高。
乙 飞机从我腰中飞。
甲 卫星打我脚下过。
乙 我高。
甲 我高。
乙 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不能再高啦!
甲 我……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乙 啊?!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甲 啊!
乙 那你的脸哪儿去啦?
甲 我们吹牛的人就不要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