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这个导演和演员叫什么名字

张纪中
编辑词条
张纪中

目录
制片人张纪中
电影作品
电视作品
相关网址
相关内容
[编辑本段]制片人张纪中

姓 名:张纪中
生 日:1951年
籍 贯:北京
职 业: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高级经济师。曾任《三国演义》制片主任、《水浒传》总制片主任、《笑傲江湖》制片人等。
获奖情况:多次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
简介 山西原平解村公社插队。煤矿中学历史教师。27岁时,被山西省话剧团正式录取,成为一名话剧演员。1979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看拍电影,却意外的获得了扮演《当我们年轻的时光》的男一号的机会,他就这样走上了银幕。1987年,担任制片主任的张纪中和导演张绍林合作拍的第一部电视剧《百年忧患》。。。。。。夫人樊馨蔓
[编辑本段]电影作品

1982年《台岛遗恨》演员
[编辑本段]电视作品

1990年《三国演义》制片主任
1996年《水浒传》总制片主任
1999年《蓝色妖姬》制片人
2001年《激情燃烧的岁月》
2001年《笑傲江湖》制片人
2002年《青衣》
2003年《射雕英雄传》
2003年《关西无极刀》制片人
2003年《永乐英雄儿女》制片人
2004年《天龙八部》
2006年《神雕侠侣》
2006年《民工》制片人
2006年《碧血剑》制片人
2007年《吕梁英雄传》总制片人
2008年《鹿鼎记》
2008年《倚天屠龙记》
[编辑本段]相关网址

张纪中电视剧论坛:与天共武 http://www.estarsky.com/cgi-bin/leobbs.cgi
[编辑本段]相关内容

最近活动
张纪中要重拍《西游记》,并透露他这次重拍《西游记》计划投资1个亿,共55集每集成本高达200万。“相信应该是近几年来投资最高的电视剧。”张纪中表示。新版西游记的导演选定曾执导《三毛从军记》,《贞观之治》的著名导演张建亚。
张纪中制作的每部武侠电视剧,都以其独特的构思,美轮美奂的画面,耳熟能详的配乐,在网络掀起一股狂潮,并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全面解密张纪中
黑脸,高个,魁梧的身材,一头雄狮般的须发,这是我们看到的张纪中。在他背后树着《三国演义》、《水浒传》、《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激情燃烧的岁月》……一部部电视剧巨作。
在日渐扰攘纷乱的大众传媒空间,有多少可供茶余饭后咀嚼的新闻,就有多少被喧嚣假象遮蔽的事实。也许只有廓清这些迷雾,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张纪中。
《大众电视》孙庆、王蕾的文章较为全面的讲述了张纪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1992年春天,张纪中和他的老搭档张绍林正在上海拍摄一部家庭系列剧,忽然听到一个消息:央视将拍《三国演义》,准备分五个组来拍摄。
三国群英乱世群雄,这个大题材太吸引他了。他和张绍林放下手头的工作,由上海匆匆赶到北京。这次争取成了奠定他此后创作基调的出发点。《三国演义》全剧拍摄难度最大的第四部分——— “南征北战”一共十三集的制作权就这样被电视剧行业的“外省人”张纪中握在手中。
从诸葛亮七擒孟获开始,到卧龙秋风五丈原———中国观众太熟悉这一段烽烟往事了。三国群英战乱中的豪情与智慧如何体现?张纪中必须拿出个“说法”。十几辆大卡车,上百号人,张纪中第一次率领这么庞大的剧组开始了长途跋涉,从云南瑞丽到青藏高原、日月山,再到内蒙古草原,一万多公里中国土地的跨越,他交出了一张让央视和观众都满意的答卷。
《三国演义》的成功激发了张纪中“做大”的瘾头,也打下了他“做大”的基础。于是他一发而不可收:《水浒传》、《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激情燃烧的岁月》、《天龙八部》、《神雕侠侣》……他在荧屏上尽情挥洒他的英雄激情。
“自小以来对于英雄的渴慕,是大多数男人深藏心底的一个秘密,我们渴望英雄,但我们没有本事去找到英雄,也没有机会亲自成为英雄,但是我有可能在电视屏幕上塑造一个英雄。”张纪中说出了他心底的英雄情结。1999年4月,《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金庸时,他笑称若中央电视台要拍他的作品,他只要一元的版权费就行了。张纪中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前景,他赢了!
《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目前大陆的四部金庸大戏,不同的投资老板,却都出于张纪中之手。
圈内有人说,现在几千万元的电视剧,只有张纪中敢接。或许,这话也可以倒过来说:几千万元的电视剧,只有交给张纪中,这钱才敢投下去。
张纪中的“英雄剧”还有很多,但他制作的电视剧片名——— 《激情燃烧的岁月》、《永乐英雄儿女》、《吕梁英雄传》,无不透露了其定位。无论武侠、古典名著还是战争主旋律,只要与“英雄”有关,张纪中就愿意接。
大场面大制作
张纪中挑选剧本的眼光素来被圈中同行形容为“毒辣”。
作为制片人,张纪中的工作从选择项目开始,这是国外成熟的制片人的工作惯例,但在国内特别是电视剧行业,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似乎只有张纪中。
《笑傲江湖》是张纪中选择吃的金庸系列的第一只“螃蟹”。在金庸的全部作品中,《笑傲江湖》最集中地体现了武林中人的江湖精神,小说原著从艺术水准和思想意蕴等方面衡量均堪称上品。张纪中就给剧组定下了拍摄方向:突破港台模式,追求浑然大气、高格调的武侠片。
为了达成这一理想目标,张纪中抓紧时间调度资金,全线包围,加大了硬件投入。这部拍摄周期长达181天的剧,投资3200万,可谓“家大业大”。奉行明星路线,网罗了许晴、李亚鹏、巍子、苗乙乙、茅威涛等人,阵容豪华,声势浩大。
在场景设置上,张纪中同样不惜血本,用时60天,耗费木材40多立方米,在摄影棚内搭建起一座巨大的 “思过崖”,尽可能地制造逼真的外景效果。
实景拍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张纪中遍踏全国高山名川寻找景地,并在合适的外景地不惜血本搭建摄影棚,这一独特的张氏“传统”成就了以后的一系列影视基地。
在拍《笑傲江湖》时,张纪中斥资20万元,在悬崖峭壁上,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
一座 “悬空寺”,这种实景拍摄使演员很快找到了感觉入了戏。在外景地的选用方面,也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神仙居、永康岩、射雕村、桃花岛、张家界、九寨沟……对于拍摄的需要,张纪中花起钱来很少心疼。为了《天龙八部》建成的“大理天龙八部城”,耗资一亿两千万,在国产电视剧制作史上,算得上是空前的大手笔了。而张纪中的聪明在于,他能“借势”。他超前地看到了电视剧在开发旅游上的作用,并让当地政府也看到了那光辉的前景。一部《笑傲江湖》让浙江新昌成了旅游胜地,以后,浙江各地的地方政府都热情邀请张纪中去自己的地盘拍戏。《射雕英雄传》
在舟山桃花岛拍摄时,当地政府全力配合,没有收一分钱的费,还提供一千多万的资金搭建了一座“射雕城”。“大理天龙八部城”的巨额建设费也是由当地政府埋单。这种拍摄与旅游的双赢思路其实是张纪中对今天影视事业的一大贡献。
张纪中知道如何不滥烧投资商的钱。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民币源源不断地供他随意“挥霍”。张纪中要的是“好钢使在刀刃上”——尽最大的力量,拍成最大的场面,让令狐冲、郭靖、萧峰、杨过们最大限度地体验英雄感觉,扬英雄威风,也让守着电视机的观众实实在在地做一场真英雄的江湖梦。
2005年3月25日,《神雕侠侣》中场面最大、气势最盛的“襄阳大战”在宁波象山“神雕侠侣城”开始拍摄,电视台一个半小时的现场直播使全国观众一起目睹了“张式大戏”的诞生过程。
亢龙有悔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射雕英雄传》中这句点破禅机的谒言,颇可解悟张纪中的生命状态。北丐洪七公开导郭靖:“‘亢龙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有发必须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好比陈年美酒,上口不辣,后劲却是醇厚无比,那便在于这个‘悔’字。”而张纪中一路走来,莫不是在“亢”的凌厉与“悔”的适时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当如今被称作“中国第一电视制片人”的张纪中回首往事时,一种雪藏多年的英雄情结便浮出水面——— 从小的争强好胜,“身上长个虱子都是双眼皮的”;少年时对舞蹈、溜冰、跳伞、舢板、击剑的迷恋,制作大提琴以自娱自乐;人生中最好的岁月留给了在边远矿区的讲坛,而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富含激情的表演;为了接近心中的圣殿,把呆在文工团卖门票当作事业理想的前站——— 个中的曲折传奇,甚至不逊色于一部情节峰回路转的武侠剧。
因为特殊政治气候的影响,张纪中连同他那一代人,不得不面带微笑去承受命运的嘲弄并豁达地自嘲——— 而他人生梦想的几次谢幕,莫不与所谓“出身问题”扯上了关系。而他少年时代的英雄梦却没有在这场劫难中泯灭,反倒于幽暗处“顽固”地滋生着。
一旦介入电视制片领域,这个纠缠了40年的心
结马上被打开。而张纪中在“亢”的同时,也有所“悔”。当年,投资方与众多知名导演普遍不看好《激情燃烧的岁月》——— 出于对播出市场的惯常性考虑。而他却坚持要拍。结果,这一决定出人意料地改变了整整一年的电视剧收视格局。
就这样,四年之内,从《笑傲江湖》到《神雕侠侣》——— 中间穿插了 《青衣》、《民工》等社会生活剧的拍摄——— 张纪中的电视剧似乎一夜之间就 “遍地开花”了。金庸的武侠剧,数数还剩十余部,而曾经的电视作品在张纪中看来也只是差强人意,更不要说拍摄难度系数较高的武侠电影了,张纪中又给中国观众留了个大悬念。
电视界“江湖老大”在中国影视界,导演一直是圈中老大。我们习以为常——— 导演就是导演,老大就是老大。但张纪中打破了这种状态,改变了一种习惯。
好像是从《笑傲江湖》开始,张纪中的名气大过了导演。今天提起《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一系列金庸剧,可能好多人都说不清导演是谁,但都知道张纪中。所以,今天很多人称张纪中为“张导”,尽管张纪中屡屡纠正:我不是导演。
有一点很清楚,在他制作的剧里,他是剧组里的绝对老大。
“老大”的牛气
采访张纪中,他最喜欢和你谈的是关于剧的创作。
“《神雕侠侣》,我希望拍的是它的这种浪漫主义,那我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浪漫?什么是浪漫?你能告诉我吗?”他盯着记者。
“《鹿鼎记》既不是武侠,也不是历史,但又有很多历史的东西。这个怎么拍?”
“一个武侠故事,历史感的分量应该占多少?”
一个制片人,他考虑的不仅仅是资金、进度、剧组的后勤,他还考虑作品的艺术风格、拍摄角度,选择导演、定夺演员,关心作品的音乐……这在今天中国的影视制片行业里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好的制片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商人,但是一定是一个好的当家人,懂创作的要求,也懂得生产的要求。”张纪中认为这是他拿出好作品的保证。因此他不仅懂,还有着绝对的掌控权。常常,出面回答记者提问的,不是导演,而是他。当然,这并不是他有意为之,而且只有他的手机像“110”般永远24小时开机的。于是记者采访他越来越多,明星效应越来越浓,他的“炒作”恶名也就由此背上
了。
他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他关注的永远是作品,“拍得好看才是硬道理”。
这里是一个粗略的统计:《三国演义》至今海外版权已卖了600多万美元,《水浒传》首轮广告收入为10700万,《射雕英雄传》首轮卖了3600多万,《笑傲江湖》首轮广告卖了5000多万,海外版权2000多万,《天龙八部》首轮卖了3400多万。
2000年4月,各家电视台为了争夺由张纪中制片的电视剧《蓝色妖姬》的播映权,展开了一场火药味极浓的争抢。该剧最终以1500万元成交,凭借着每集70万元的高价,打破了《还珠格格》创下的50万元一集的纪录,也由此成为了电视市场劲吹的“哄抢”风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剧。
2002年,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是——— 几乎全体中国人都在为一部激情四溢的理想主义大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而彻夜难眠。这部曾被中央电视台断然拒之门外的电视剧,在地方电视台一播出,立刻如巨石击水,在社会上引发了核爆般巨大的影响,从年头熊熊地燃烧到年尾,颇似当年的《渴望》。该剧一年内在同一电视台应观众的要求重播了5次,首播收视率达到了12%,重播收视率平均也达到了4.7%。作为制片人的张纪中没有因为这部剧而获一分钱的酬劳,但他赚来了口碑。
《青衣》、《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收视率的节节攀升,在一定程度上,给不景气的电视剧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其他剧组望尘莫及。买下播出权的各地电视台,广告收入都赚到了百分之二百以上,最高的赚取了百分之四百的利润——— 张纪中的剧成了很多媒体发家致富的绝对保证。
“张纪中”三个字叫响之后,好事的媒体与观众总忍不住将他的作品与港台电视剧相比。前面的“祖师爷”徐克俨然是一座高山,而1983版《射雕英雄传》又深得人心,黄日华、翁美玲的经典组合看似无法超越——— 怎么办?然而,仅仅四年之后,看张纪中的武侠剧,已然成了中国人的新时尚。电视剧武林盟主的大旗,就这样被张纪中扛在肩上。
其实,比这些数字、奖项更重要的是:张纪中的实践,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业开拓了一种新模式,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制片方式——— 制片人中心制。
无论是哪个老板投资,只要让张纪中做制片人,就意味着制片人把握创作大权,从头至尾具有绝对的掌控权。
所以,他对导演的任用、演员的选择、资金的运用,都有着绝对的决定权,对创作,他也有重要的发言权,导、摄、美、音乐、造型……他无一不管。当然,他在接过权力的同时,也背上了所有的责任和风险。
换导演,换演员,摄影棚烧成火海,摄像机掉进大海,群众演员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每天,他都在面对着莫测的危机,换成别人,可能早就被压力压垮了,可他越战越勇。问他:“累吗?”“累!”“想过不干吗?”“没有!累的时候,哎呀,怎么这么累啊!嘶!哎,下一部拍什么呢?尽想这。”这就是老大。
老大的“霸气”
换人!
《笑傲江湖》开拍十几天了,可男主角“令狐冲”迟迟进入不了状态,且调教无望。张纪中召集三位导演连夜开会,果断决定,撤人!舆论大哗!当时已拍了十几天,两集,60多场戏,全部重来,意味着近百万的资金付之流水。而且一时没有合适的男主角人选,四百多号人的剧组可等不起,每天的开销都在十万以上!连历经风浪的黄健中都犹豫了,可张纪中十分强硬:“现在是我们剧组最危险的时候了,无论冒多大的风险,都要撤换男主角,我们不能将来自己抽自己的嘴巴……撤换男主角,我们的损失可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不换,损失也许是上千万,我们的戏就对不起观众。”
几天后,张纪中和黄健中商定,李亚鹏补缺演“令狐冲”。反对的声浪几乎要把张纪中给掀翻了,不仅外界骂声一片,内部也是一片反对。此时,张纪中再现了他“老大”的霸气:“令狐冲就由李亚鹏来演,无论谁,无论什么理由,都不准反对!”
几年后,拍《射雕英雄传》,拍《天龙八部》,张纪中再次遇这样的考验:戏拍了一部分,导演不称职,不仅大大拖后了进度,而且质量不到位。于是,换人风波重演!戏拍到中途换导演,这在中国的影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被换人喊屈申冤要打官司,各媒体推波助澜,一时间,媒体上的张纪中真有点“黑老大”的感觉了。
事隔多年后的今天,张纪中说到这些,长叹一声:“压力当然有,但我最终要的是结果。剧要拍得不好,你有一百个理由也没用,你不可能去和观众解释。当它没有挽回余地的时候,你一定要做一个决断。因为这个决定只有你来做,没有人会替你做。我也不想得罪人,但你不得罪人,你最终对不起的是你自己的作品,最终伤害的是投资人、观众、工作人员,包括你自己。你只有一个人没伤害,就是这个对象。所以,有的时候你得想什么是根本。”拥有权力,也承担责任,这就是“老大”。
老大还常常像“周扒皮”,剧组要收工了,他一看,这光线还可以啊,再拍一会儿!在拍《射雕英雄传》时,剧组在海滩拍戏,他在周围山上看景,随身带着望远镜,时不时往沙滩望一望:“哎,你们怎么停啦,抓紧啊!”剧组人诚惶诚恐:主任怎么知道我们歇了?
冬天,在九寨沟拍《神雕侠侣》,日短夜长,一天中午,张纪中看看天,和导演赵箭商量:这天黑得这么快,咱们中饭就别吃了吧?事后赵箭气得到处跟人“投诉”:“居然想叫我们中饭都别吃,省下时间拍戏!”
对一个庞大的剧组来说,真的是 “时间就是金钱”,每天哗哗流出的十几万可都是真金白银,因此只要一开机,进度对张纪中来说就是头等大事。为了进度,“老大”有时也必须忍气吞声做些退让:有的演员明明是要出去玩,却骗他有活动必须参加。当事后知道真相,按“老大”的脾气,应该立马把她开了,但张纪中忍了。有演员遇到骑马的戏害怕,便装病不起,张纪中也忍了,为什么?进度要紧。他称之为“小小不言的妥协”,“戏拍了这么多,我不可能换人。但这事我心里记着呢”。做老大是需
要成熟的,而这种成熟的代价往往却是无奈,外加一点苦涩。
再大的腕儿,也别想在张纪中这里讲价。“我这里是戏抬人,不是人抬戏。”这是张纪中的口头禅。“来这里就是拍戏,戏好了,你的名气自然就大了。我做的就是给你提供这个条件。至于你要有其他非分之想,那走人!”
这份气魄也许是其他所有制片人梦寐以求的,但只有张纪中做到了,许多名演员愿意拿比别处少得多的报酬跟他拍戏,图的就是戏好。和张纪中私交不错的尤勇在《射雕英雄传》中演欧阳锋,他对着张纪中无奈长叹:“哥,看来在你这儿发财是甭想。”
张纪中清楚,他老大的地位是来自于“戏好”,所以他老大的责任就是要确保“戏好”。为此,他没少耍老大的“威风”,逼着创作人员拿出最好的东西来。中国最优秀的词作家易茗,曾以《少年壮志不言愁》、《好汉歌》、《好人一生平安》等佳作而蜚声南北,但在他这里却被逼得直发无名火。原本为《笑傲江湖》创作的歌词“黄尘古道,一剑独自飘飘……”已然引来了专业人士一片喝彩声,而张纪中依然觉得“不够好”。他追求的是“极好”——— 既要有高度,又不能生涩,还不能顺口,不能太大众,又要大众……易茗只能继续苦熬八个月,几易其稿,直到最后自己都不知所措了,才有了后来的“笑傲江湖”:“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声水远山高,正义不倒,会盟天下英豪,无招胜有招。英雄肝胆两相照,江湖儿女日渐少,心还在,人去了,回首一片风雨飘摇……”据说《水浒传》的《好汉歌》也是这样逼出来的。
夜里临睡前,张纪中总要做他最后一道功课:签字。手边一叠本子,是宾馆服务员送来的求签名的,另一叠是等待他签字报销的发票。他先龙飞凤舞地把名签了,然后开始仔细审查发票。他看到了一张明显有问题的发票——— 数额改过了。皱着眉,他在发票上写了几个字:请不要污辱我的智商!气呼呼地把它推向一边。还是他的一贯风格:铁腕,不留情面。
“我一不贪钱,二不玩女人,我怕什么!”这也是张纪中常挂在嘴边的话。无欲则刚,其实这正是张纪中行走娱乐江湖多年老大地位不倒的独门秘籍。试想,他当制片人十几年,得罪的人大概是难以计数了,稍有不慎,便是自取灭亡。但他没有,十几年来,他过手的钱成万上亿,他身边永远美女如云,诱惑不可谓不大。不图钱不念色,在普通人看来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但在永远是诱惑和欲望交织的娱乐圈,张纪中的坚守,却成了他屹立不倒的独门武器。
老大的凡性
据说,起用李亚鹏,最初是张纪中读初中的女儿的提议。未经证实。
但熟悉张纪中的朋友们知道,尽管面对滔天舆论时,张纪中会像钢铁般坚硬,但张纪中并非是不可改变的。常常,身边人的一句话,会让他作出重大的改变,或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这种很不“老大”的淳朴,说明了张纪中骨子里还是一个凡夫俗子。
张纪中曾耐着性子一条一条回陌生观众的短信。
尽管吃尽了记者们的苦头,但遇上记者来访来电,张纪中从来不说“不”,且有问必答,从不摆谱、甩脸子,只要有时间,便不厌其烦地回答、解释。这种长者般的胸怀和慈爱,在张纪中身上是十分突出的。
但张纪中在接待记者时其实是十分谨慎的,他十分清楚:记者写得越多,对扩大剧的影响越有利,让你们去写吧!媒体说他是炒作高手,张纪中振振有词反驳:我从来没请你们来采访,怎么说我炒作呢。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张纪中不拒绝炒作。这应属于张纪中作为“老大”的一点小小的狡黠。
张纪中一直承认,他制作的戏中,有两部“烂”戏,一部是《蓝色妖姬》,一部是《永乐英雄儿女》。这两部戏他几乎没管,所以质量连他自己都看不上眼。那为什么拍呢?为了弟兄们。从《水浒传》开始,就有一批同仁风里来浪里去,几乎365天都随着张纪中上高原、下湿地,保证这一干兄弟的生计也就成了“老大”的责任。张纪中喟叹他每年电视剧拍摄量必须在七十集以上才能让弟兄们都有饭吃。
在亲朋好友眼里,张纪中是一个大孩子,爱玩,善良,率性,没有心机,总是自信,总是快乐。
让亲人头疼的是,对待自己的生活,他经常粗心到令人哭笑不得。每拍一次戏,他都会丢一堆衣服。但可能下次拍戏,打开封存的道具仓库,嘿,他的衣服在这里!站在巨人肩膀上没有金庸,就没有今天的张纪中?
上个世纪90年代,当大侠金庸激动地看过央视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之后,在这两出戏里,他看到了真正的东方侠义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终于意识到,真正能够领会并诠释自己小说的人,还是存在于中原大地上。
1999年,金庸以象征性的“一元”版权费将《笑傲江湖》交由央视改编,成为与张纪中携手的第一步。正式开拍后的2000年4月和8月,金庸又两次亲临拍摄现场,与主创人员及演员谈天。
对于张纪中来说,也许并没想到76岁高龄的金庸会成为他的“真命天子”。这使得张纪中定下心来,“就这么拍!”——— 既要有观赏性、娱乐性,又要让专家看了叫好,把央视版《笑傲江湖》拍成金庸的经典武侠艺术片——— 真正的中国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在无锡的外景地,金庸开了口,对扮演东方不败的演员茅威涛十分满意。在接下来的看片会上,金庸面对宜兴玉女山庄的天然景观、刚出壳的小鸭、演员等,不时点头、微笑。
对着剧组,金庸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惊叹不已的话:“你改得好的地方,我可以把小说改过来!”
金庸笑着对张纪中说:“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笑傲江湖》,我非常满意。比《三国演义》、《水浒传》还要好。”——— 在金庸心里,唯有能拍摄《三国演义》、《水浒传》之人,方有真正的资格担当金剧的制作。
2001年,江苏电视台与金庸签下了《天龙八部》的拍摄版权,几日之后,金庸致信江苏电视台,希望《天龙八部》的制作还是由张纪中承担。审慎的江苏台在谈遍了海峡两岸所有制作班子之后,不得不承认金庸的眼光,还是得让张纪中来拍!
没有张纪中,就没有金庸的“第二春”?
张纪中曾经说过,要把金庸的作品拍个“一干二净”。如果真能做到,也算是前无古人的壮举了。金庸的作品让张纪中体会到了做侠客的酣畅淋漓之感。在翻拍了金庸的几部作品之后,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无论媒体如何评价这段关系,张纪中已然和金庸携手并肩走过了四个春秋,在金庸武侠剧的热潮渐趋退却、网络游戏改拍剧蔚然成风的21世纪,因为张纪中的重拍,金庸的名字先后四次被重新叫响,同时也成为2003年那一场华人世界瞩目的“华山论剑”的重要触发点。
金庸认为,在改编方面,《射雕英雄传》港台版本的金庸剧对原著改编较大,虽然1983年翁、黄版的“射雕”也称得上是经典,而内地版却是最尊重原著的。在拍摄质量方面,内地版更是比83版、94版精良许多。对张纪中剧组拍摄的《神雕侠侣》,金庸表示支持,希望在质量上能继续让他放心。
在金庸眼里,张纪中的性格很豪爽,有侠客之气,很能和他谈得来。而面对媒体的纷纷传言,张纪中坦言:“我们没有仇,我们通过拍戏,成为很好的朋友。金庸先生跟我形成的关系,已经超出了拍戏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金庸先生还很希望我再拍下去。”对于原著情节的升华和延续,他说:“我对金庸的看法很在意,好些修改想法都及时跟他讲了。拍《笑傲江湖》时我们沟通少,现在熟悉了,说得就多了。”
张纪中也曾非常反对金庸修改《鹿鼎记》。在作品修改会上,张纪中毫不犹豫地对金庸说,“您现在是以查良镛的身份来修改30年前金大侠的作品,用现在的眼光回过头看以前的作品肯定不顺眼,改编味儿就变了。我清楚您不想让大家把韦小宝当作英雄式的人物,这点我一定遵从。但是坚持按旧版本拍摄是因为它更有教育意义。”一会儿,张纪中下意识地为金大侠披上外套。金庸也欣然接受了张纪中关于《鹿鼎记》的建议。
后来,张纪中到香港办事,金庸夫妇足足陪了他三天,吃遍香港的美食。
张纪中8月8日新浪网采访自述
新浪娱乐讯从1998年开始策划《笑傲江湖》,到今天即将拍摄的《倚天屠龙记》,在整整十年中,张纪中已经连续拍摄了七部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在巨大的争议声中,成为收视率的翘楚。如他自己所言:“收视率证明了一个观众群,起码它是拥有大量观众群的类型剧,这就是十年来内地武侠剧的进步。”在即将拍摄《倚天屠龙记》之际,笔者专访了张纪中,他对自己这武侠剧十年有了一个回望性的阐述。

⑵ 张纪中简介

张纪中,年5月23日出生于山东菏泽。导演、制片人,监制、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会员。

1987年,张纪中拍的第一部电视剧《百年忧患》,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89年,由张纪中担任导演的《有这样一个民警》获得第十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

2003年,由张纪中担任制片人的《射雕英雄传》获得新浪2003年年度人气电视剧金奖。2004年,由张纪中担任制片人的《天龙八部》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2007年,张纪中凭借《神雕侠侣》获得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制片人”奖。

(2)张纪中导过的电影扩展阅读:

1951年,张纪中出生于北京。相当一段时间,他梦想成为一名演员,为此先后报考过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山西艺术学校,但都因为“政审”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父亲曾经是资本家,国统区代县长。

1968年底,张纪中到山西原平县落产,成为一名知青。1972年,他报考了忻州地区文工团。在“政审”之前,张纪中获准提前去剧团试用,做的最多的工作是在门口检票。

在过去的七个月里,他最担心的是依然过不了“政审”关。但命运很快给了他答案,因为拒绝军管会主任的妻子无票进场,他还没等到“政审”就被轰出了剧团。张纪中这才明白,“列宁和卫兵”的故事只能发生在苏联。

1974年,经历了六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张纪中终于通过了“政审”,成为轩岗煤矿的一名教师。

在这期间,他先后教过历史、语文、农业基础知识、生理卫生,还当过班主任。轩岗煤矿有一个业余文艺宣传队,所有的成员都是矿工,知识分子张纪中自然成为宣传队的中坚力量。

他是宣传队的导演、编剧,作曲、指挥,同时还兼管着外联和后勤。——这其实也是日后的制片人的工作了。

1978年,“可教育好子女”张纪中如愿以偿地进入陕西省话剧院,这年他已经27岁,离开北京已经整整十年。

1983年,因参演《杨家将》,张纪中认识了该剧摄像张绍林,他们的内心都不满足于当前的现状,充满了理想,相约共创未来。

1988年,山西电视台和山西省教委拟共同投资拍摄电视剧《百年忧患》,因拍摄资金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迟迟未能开机。

这时,张纪中自告奋勇以制片主任的名义参与其中,关键问题居然迎刃而解。于是,张纪中担任制片主任、张绍林导演的电视剧《百年忧患》很快开机,他们牛刀小试就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百年忧患》开始了张纪中的制片人之路,他和张绍林先后合作了《刑警队长》《有这样一个民警》《好人燕居谦》等电视剧,均获当年飞天奖。

在多方尝试后,张纪中终于给自己找准了定位:他没有演员的灵性,也没有编剧的恒心,也没有导演的专一。

所以,他既不适合当演员,也不适合当编剧,也不适合当导演——最合适的位置就是制片——无论是制片人还是制片主任。

“反正事无巨细,任何困难麻烦,都由这个人来处理这个人来管,这个人就应该是我。制片人是把我所有性格弱项化腐朽为神奇的一项职业。”

之后的张纪中就开始了他制片人的传奇之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