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海菲兹
1. 求世界知名的~~!!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蒂博(1880-1953),法国小提琴家。
海菲兹(1901-1987),犹太血统美籍俄国小提琴家。
米尔斯坦(1904- ),美籍俄国小提琴家。
d·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前苏联小提琴家。
谢林(1918- ),墨西哥籍波兰小提琴家。
里奇(1918- ),美国小提琴家。
斯特恩(1920- ),美籍犹太血统的小提琴家。
格鲁米欧(1921-1986),比利时小提琴家。
科岗(1924-1982),前苏联小提琴家。
拉宾(1936-1972),美国小提琴家。
阿卡多(1941- ),意大利小提琴家,指挥。
帕尔曼(1945- ),当代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
朱克曼(1948- ),当代著名小提琴家。
郑京和,韩国著名青年小提琴家。
克雷默(1947- )前苏联小提琴家。
穆特(1963- ),德国女小提琴家。
还有帕格尼尼,中国的薛伟,吕思清,盛中国等
世界知名钢琴家
贝多芬、莫扎特、舒曼、大施特劳斯、小施特劳斯、
肖邦、海顿、舒伯特、马赫、李斯特、
比才、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
布里顿、车尔尼、德彪西、狄盖特、福斯特、
格什文、格里格、西贝柳斯、柯达伊、卡尔·奥尔夫、
罗西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威尔第、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
普契尼、帕格尼尼、维瓦尔第、韦伯、斯美塔那、
圣桑、马勒、穆索尔期基
2. 星星小夜曲 简介
曲名:星星小夜曲 (serenade deletoile)
作者:曼努埃尔·玛利亚·庞塞 (墨西哥的一个音版乐家。这原来是权一首歌,后来改编了)
演奏者:理查德克莱德曼 (这人就不多说了……)
作于1914年。这是非常著名的一首小曲,有如作者庞塞的代名词。此曲本来是歌曲,由于曲调极为迷人,所以被改编成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独奏曲,以及改编成管弦乐曲。
原歌曲是单纯的二段式小品,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十分优美;本曲音域宽广,经常通过女高音来表现,“星星满天”的感觉油然而生。由著名小提琴家海菲兹所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在原曲基础上加入了不少转调频繁的变奏旋律,从而增强了原作的感染力。本曲目前仍是许多当代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3. 参加学校的艺术节,演奏什么小提琴曲目比较好啊请各位多多投意见啦~谢谢!
音乐小品吧,
还要看你会什么,准备了什么,还有有无伴奏,和演出音效,这版些权都是选曲要考虑的
克莱斯勒《爱的喜悦》《爱的悲伤》《美丽的罗斯玛林》《前奏与快板》《柯莱利主题变奏》……
海菲兹 《霍拉舞曲》
蒙蒂《查尔达什》
爱尔加《爱的致意》
《匈牙利5号舞曲》
《幽默曲》
《春之歌》
……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良宵》
《夏夜》
《新春乐》
《舞曲》
《丰收渔歌》
《思乡曲》
《庆丰收》
《新疆之春》
《渔舟唱晚》
《苏北之春》
……
流行,有伴奏吗?
这个很重要
单独的一把小提琴是不好演奏什么流行音乐的,演奏也只是能演奏出主弦律,你会觉得连节奏点都没有而只有主弦律的音乐好听吗?一把小提琴演奏流行音乐主弦律是不饱和的,整个演出会显得很空很浅,所以在艺术节只用一把小提琴演奏流行音乐主弦,是不合适的
如果有钢琴等给你伴奏,那就可以了。演奏什么都可以,最近流行的,还是经典的老歌,都随便你了
4. 世界著名古典大师名版收藏的曲目
1、奥芬巴赫《快乐的巴黎人》
2、罗西尼《古怪的玩具店》
CD2
海菲兹演奏的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1-3 柴可夫斯基:《D大调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海飞兹/小提琴,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
4-6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海飞兹/小提琴,孟许指挥波士顿交响
07 柴可夫斯基:《小夜曲》
08 柴科夫斯基《华尔兹》
CD3
范.克来本帕格尼尼狂想曲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孔德拉辛/指挥
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
1 拉赫曼尼诺夫:帕格尼尼狂想曲
2 布拉姆斯:第2号钢琴协奏曲
CD4
海菲兹大全全系列贝多芬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1-3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孟许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4-6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CD5
卡尔萨斯帕弗洛早期录制的大提琴小品精选
1.巴赫:托卡塔 慢板
2.鲁宾斯坦:旋律 F大调
3.舒伯特:瞬想曲
4.萧邦:夜曲
5.间奏曲
6.加布里埃尔福莱:摇篮曲
7.格拉纳多斯:西班牙舞曲
8.圣-桑:动物狂欢节-天鹅
9.达维德·波佩尔:大提琴与钢琴作品
10.乔瑟琳 高达:摇篮曲
11.希勒马赫:Gavotte tendre
12.萧邦:钢琴前奏曲作品
13.达维德·波佩尔:大提琴与钢琴作品
14.瓦格纳:Loed an den Abendstern/Evening
15.斯甘巴第:小夜曲作品
16.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
17.达维德·波佩尔:冥想曲
18.舒曼:晚歌
19.德布西:小步舞曲
20.麦克道威尔:浪漫的大提琴协奏曲
21.巴赫:英国组曲
CD6
舒曼大提琴全集
大提琴:伊瑟利斯、女高音:费莉西蒂洛特、管风琴:大卫金恩、钢琴:艾森巴赫
艾森巴赫 指挥 德意志室内爱乐管弦乐团
1-4 舒曼:大提琴与管弦乐协奏曲OP.129
5 巴吉尔:优美慢板 大提琴与管弦乐协奏曲
6-8 舒曼:幻想曲 大提琴与钢琴
9-10 舒曼:柔板与快板 大提琴与钢琴
11-15 舒曼:民谣风格乐曲
16 舒曼:奉献乐 女高音、管风琴与大提琴
17 舒曼:silent track
18 舒曼:大提琴协奏曲 协奏曲华彩终乐章
CD7
奥尔夫布兰诗歌/访问录
女高音:露奇亚 波普 男中音:翰曼 普雷艾亨 指挥 慕尼黑广播公司管弦乐团
1-25 布兰诗歌 也称“博伊伦之歌”
26-28 (采访录)奥尔夫亲自谈论他的三部作品创作心得。
CD8
海菲兹流浪者之歌 小品集(炫技曲)
小提琴:海飞兹
指挥:斯坦伯格/所罗门
演奏:RCA胜利交响乐团
1-4 拉罗:西班牙交响曲
5-7 圣桑:哈瓦的回忆
8-11 萨拉萨提:流浪者之歌
12 肖松:音诗
13-15 圣桑:引子与回旋曲
CD9
拉赫玛尼诺夫演奏的肖邦钢琴作品集
1-4 第二奏鸣曲
5 夜曲
6 圆舞曲
7 圆舞曲
8 第三叙事曲
9 玛组卡舞曲
10 圆舞曲
11 玛组卡舞曲
12 夜曲
13 华丽大圆舞曲
14 华丽圆舞曲
15 “小狗”圆舞曲
16 圆舞曲
17 圆舞曲
18 谐谑曲
19 “小狗”圆舞曲
20 圆舞曲
21 圆舞曲
CD10
霍罗维茨演奏的肖邦钢琴作品集
01 第一号诙谐曲
02 马祖卡舞曲作品59第三号
03 马祖卡舞曲作品41第一号
04 马祖卡舞曲作品50第三号
05 夜曲作品9第三号
06 夜曲作品15第一号
07 第四号叙事曲
08 马祖卡舞曲作品63第二号
09 马祖卡舞曲作品63第三号
10 圆舞曲作品34第二号
11 夜曲作品72第一号
12 马祖卡舞曲作品7第三号
13 波兰舞曲-纪想曲
14 第二号灰谐曲
CD11
詹姆斯.高尔韦 巴赫组曲
长笛:詹姆斯.高尔韦
小提琴:郑京和
1-3 巴赫:E小调协奏曲
4-7 巴赫:G大调第四三重奏奏鸣曲
8-11 巴赫:C小调三重奏奏鸣曲
12-18 巴赫:第二组曲
CD12
巴赫三首长笛奏鸣曲(詹姆斯.高尔韦)
长笛:詹姆斯.高尔韦
小提琴:莫妮卡·赫盖特
1-4 G大调三重奏鸣曲 BWV1038
5-8 无伴奏长笛组曲
9-12 G大调三重奏鸣曲 BWV1039
13-15 长笛与助奏拨弦古钢琴的奏鸣曲
16-19 音乐的奉献 三重奏鸣曲
CD13
卡尔菲利普三首长笛协奏曲
长笛:詹姆斯.高尔韦
指挥:法尔伯(Joerg Faerber)
乐队:符腾堡协奏团
1-3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G大调长笛协奏曲
4-6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A大调长笛协奏曲
7-9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D小调长笛协奏曲
CD14
朱利安-布里姆 西班牙音乐
恩里克·格拉纳多斯(1867-1916)
1 多斯:献礼(选自《青年的故事》)
2 戈雅的美丽少女(《(古风)西班牙短歌集》)
3 西班牙舞曲,第4(《乡村舞曲》)
4 诗意华尔兹
5 西班牙舞曲 伊撒克·阿尔贝尼兹(1860-1909)
6 第202号作品,船歌
7-10 第47号作品,西班牙组曲
11 科尔多瓦
CD15
萧斯塔科维奇芭蕾 组曲1-3 爵士组曲1-2
乐队: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季坦科
1-6 芭蕾组曲1《黄金时代》
7-12 芭蕾组曲3
13-15 爵士组曲第一号
16-23 爵士组曲第二号
5. 请告诉我一些有关小提琴家[沙拉张]的详细介绍
琴坛骄女——萨拉·张
1991年,EMI唱片公司为一位年仅九岁的少年小提琴家推出了她的首张专辑,在当时引来不小的轰动,人们普遍为小提琴界又出现了一位年少有为的人物发出惊叹,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更对她的演奏做出如此评价:“我想她是我听过的最美妙、完美、理想的小提琴家”,虽然这段感想可能也充满了同样从神童之路走来的大师对后辈的关爱与提携,但不可否认她的出色演奏才是打动大师并发出由衷赞美的决定因素。时光飞逝,在距离首张专辑发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位当年的神童正一步步向着一位成熟的音乐家迈进,这些年她更是当之无愧的“琴坛骄女”,无论演出合约还是唱片的发行,都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她便是美籍韩裔小提琴家萨拉·张
1981年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韩国人家庭的萨拉·张,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起,就不得不称为一个奇迹。学习还不到三年,便得到与指挥家梅塔及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在林肯中心著名的“艾弗里·费雪大厅”演出的机会,更意想不到的曲目竟然是帕格尼尼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那次合作由于时间匆忙,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排练,就正式演出了,但小萨拉倒是毫不畏惧,她近乎完美的发挥让梅塔这位见多识广大师也啧啧称奇,自那之后也不断给她很多机会与帮助。正是由于那次成功的演出,也是她引起了美国小提琴界的“教母”、朱丽亚音乐学院著名教授多萝西·迪蕾的注意,将其收为学生。众所周知,从迪蕾的班中曾走出了帕尔曼、祖克曼、沙哈姆等数不胜数的小提琴家,都大有作为,迪蕾的班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就好比是培养小提琴人才的源头,使很多小提琴学习者仰慕。年幼的萨拉·张能得到迪蕾的教导,自然又向成功迈出一步。迪蕾对这位才气横溢的学生关怀备至,萨拉·张所有的专业课几乎都由她亲自指点(迪蕾班上的学生多达数十位,有很多其实只在她那里挂名,多半的课都是由她的众多助教指导的)。与此同时,迪蕾还尽可能多地为她寻找演出机会,使她在还不满十岁时就与费城、芝加哥、匹兹堡等知名乐团合作,指挥也均是穆蒂、列文、扬松斯这样的大牌。可以说,萨拉今日的成功与这位名师曾今给予的殷殷关切是密不可分的。自1991年起,她成为EMI唱片公司的专属艺术家,走上了职业演奏家的道路,当然在此后数年中也仍然接受着恩师的教导。这些年来,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的音乐场所,1997年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首演更为她带来了不同凡响的声誉,之后她又先后到肯尼迪中心、柏林爱乐大厅亮相。她平均每年在EMI公司推出一张新作,成为该公司中录音制品最畅销的音乐家之一。由于她在首张录音中的出色表现,1993年《留声机》杂志授于她“年度最佳青年艺术家奖”,六年后,她又得到了“艾弗里·费雪”大奖。与很多同行相比,萨拉的艺术之路颇为顺畅,自幼成名、名师指点、多位艺术前辈对她厚爱有佳,并没有参加任何比赛便已获得成功,似乎幸运之神始终对她特别眷顾。
萨拉的录音曲目主要包括了很多重要的协奏曲和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小品与少数室内乐作品。虽然这其中的水准也是参差不齐,但总体还是让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以下几款萨拉·张演奏的小品专辑,无疑是她大部分唱片中是最有吸引力的,而且这几张唱片中的曲目包罗万象,音乐内容丰富多彩,萨拉演奏中的很多优点及一些缺点在这其中便已显而易见。
很多老一代小提琴演奏大师所热爱的小品,如今已渐渐被年轻一代遗忘,很多演奏家总认为这些作品分量太轻,不能显示自己的实力。殊不知,演奏这些小品无论是对自己乐感的培养还是音乐素养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有时一首小品要演释的生动也并不比演奏一首协奏曲或奏鸣曲容易。相比之下,萨拉·张对这类可口的“甜点”倒是情有独衷,已先后出版三张以此类作品为主题的专辑,据悉她的下一张录音仍由克莱斯勒创作与改编的一些小品所组成。
1999年发行的那张《首演独奏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到目前为止萨拉·张给我带来最多惊喜的一张唱片。记得我第一次是在电台的节目中欣赏到这张唱片的,她完美的音色让我难以想像这是一们九岁孩童的演奏,难道是又来了个少年梅纽因?这样的好奇令我对她兴趣大增,当即找来这张唱片一聆全貌。
虽然是一张小品专辑,但看的出,在曲目选择上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试图让听众在短短一小时中,对少年萨拉·张各方面的音乐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萨拉在录音时虽然还是个在使用1/ā4学生琴的孩子,但她对音乐把握的分寸感及演奏中时刻闪现的灵气已远非一个同龄人所能及。在《旋律》《爱的致意》《安慰曲》《夜曲》等抒情乐曲中,她良好的乐感及自然、纯真的音乐流露把人深深打动。而在演奏帕格尼尼的《随想曲》(分别为E大调第一首与E小调第十五首)、埃尔加《任性的女子》等高难度技术性作品中,她也是那么的轻而易举,让人很是羡慕。当然,她在这张唱片中所演奏的《卡门幻想曲》,每一段落都活灵活现,技术片段干净利落,音乐完全发自她的内心,没有一丝做作。同样的作品,当我于去年聆听她现场演奏时,已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音准的失误姑且不论,单是看她靠脚打拍子便知道她心中的音乐少了很多,但愿那只是因为她不在状态吧。所以,如果你想了解“神童”时期的萨拉·张,这张唱片是必不可少的。
在推出多张协奏曲唱片后,萨拉·张再次出版了一张小品专辑《纯朴的萨拉》,这距她录制首张唱片已有五年,其中的演奏一如既往地可爱,音乐的流露就好比专辑的标题纯朴、真诚。开场的《精灵之舞》精神抖擞,让人眼花缭乱。帕格尼尼的《如歌》、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格鲁克的《旋律》等作品由她奏来音色迷人、格调高雅,音乐处理细腻,很经得起推敲。而诸如《霍拉舞曲》《木屐舞》《引子与塔兰泰拉》等一些“琴王”海菲兹的拿手好戏,在这位年轻的后生手中同样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让人不禁佩服
《冰与火》是萨拉·张在EMI公司推出的第十一张唱片,这时的她已是一位红透半边天的国际级小提琴明星了,在此张专辑中与她合作的是著名男高音多明戈(在此他的角色是指挥)与柏林爱乐乐团,他们共同演释了多首大众喜闻乐见的由管弦乐队伴奏的通俗小提琴名曲。
相比前两张完美的小品专辑,这张唱片就不是那么具有说服力了。《卡门幻想曲》虽然技术水准依然上佳,但总觉得音乐已比不上她自己幼年那么自然,当时音乐中的那些神韵也已有所削弱,这一方面可能因其自幼便给人们带来太多惊喜,是我们对她抱以太大的期望,另一方面或许是她的职业演奏生涯开始的太早,之后正常的学习生活难免会被打乱,缺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奏中的弊端也开始一点点的有所暴露。拉威尔《茨冈》中,很多变换多彩的节奏特制,在她的演奏中也很难寻觅踪迹,让人多少有些感觉乏味。令人欣慰的是,在演奏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贝多芬《F大调浪漫曲》、马斯内《沉思》、德沃夏克《浪漫曲》时,萨拉·张又让我们听见了从前的她,高贵、恬静,音乐中充满着美妙的幻想。
在萨拉·张所录下的十多首协奏曲中,也有着很多可圈可点之作。帕格尼尼《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与萨瓦利什及费城交响乐团合作)是当年为她赢得“神童”美誉的作品,为此她在签约EMI的第二年就将它录制成唱片。她的演奏沉着、自信,昂首挺立,慢乐章清新、直率,而且她很懂得如何使音乐柔和、悦耳,末乐章更令人眩晕。整部作品的演奏充满着对人们听觉的诱惑力。这也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少年时期梅纽因的演奏。萨拉·张演奏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与科林·戴维斯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从第一个音符开始便激发起我的浓厚兴趣,每一个分句都处理得充满诗意和有想像力,听起来总是那么自然优雅。而且她避免了浓重的色彩,音色异常纯净。我尤其喜爱她演奏该协奏曲中的《小坎佐纳》,速度相比很多提琴家要慢些,音色很是真实和甜美,明暗对比尤其细腻。维厄唐的《A小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与迪图瓦及爱乐乐团合奏)自海菲兹之后,很难找到具有说服力的诠释,而萨拉·张却做到了。她的演奏在首乐章和柔板乐章美丽动人的抒情主题时柔情万种,令人着迷。简短的终曲也是那般的热情奔放。她的门德尔松、德沃夏克的协奏曲均是上佳的演释,这其中只有西贝柳斯协奏曲略显逊色。
这几年中,萨拉·张也经常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演奏家一起演奏室内乐,相信这对提高她自身的音乐修养又能有很大的帮助。真诚地希望这位“琴坛骄女”能够“骄”而不“傲”,成为一位跨世纪的弦乐大师。
6. 有关小提琴的一些问题。。。
巴赫《b小调管弦乐组》《马太受难曲》《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维瓦尔第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克罗采》
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钟”》《魔鬼的颤音》
舒伯特《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门德尔松《E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艾尔加 小提琴小作品《爱的致意》
拉威尔《茨冈》
7. 爱的致意的专辑《爱的致意》
专 辑:爱的致意
歌 手:薛伟
语 言:纯音乐
公 司:百代唱片
日 期:2004.04.00
薛伟 小提琴
迈克.杜塞克 钢琴
秦立巍大提琴
范玮卿 古筝
首批限量豪华精装版 小提琴大师-薛伟 百代首张发烧天碟
音乐:19首名曲真空管极度HiFi录音
影像:DVD跨时空震撼书画面:海非次与薛伟四首推介作品MV及幕后制作大曝光
名琴:价值连城的意大利传奇古琴 斯特拉迪瓦利和瓜奈利同时亮相
量册:EMI著名乐评人Jameson亲自主笔、权威点评,艺术影像尽显音乐家迷人魅力
“我完全被他的表演吸引住了,印象中没有哪张唱片或哪场音乐会比他的演奏更出色、更动人”-- 《古典唱片》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一位将无与伦比的技巧力度与广东阔多变的表现力结合得天衣无缝的演奏家”-- 《卫报》
“一种罕见有的能量、辉煌的旋律音色与完美技巧的结合” -- 《时报》
“薛伟善于把握机会,他的演奏以快速的柔弦和与激情四射的起音相辅相成的飞快速度而激动人心”-- 《Fanfare》
“极富力与他新的编排,当代最杰出小提琴家之一的演奏充满炫技和深厚的音乐完整性” -- 《留声机》评理查.斯劳斯&;克里斯托弗.黑丁顿的小提琴协奏协奏曲
薛伟-生于中国的薛伟8岁开始学琴。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深造,师从林耀基教授,周彬佑教授,陈新之教授。
薛伟自1981年、1982年、1983年先后成为全国小提琴比赛、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及日本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获奖者后,于1985年在当时伦敦市长、米德兰银行和克莱恩沃斯。本森的资助下移居英国,入伦敦市政厅音乐学院随耶夫拉.尼曼学习。
1986年,薛伟获得第八届莫斯科柴可夫基国际比赛银奖;仅两周后,他又成为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的金奖得主,不仅如此,他还包括了最受观众欢迎奖、最受乐团欢迎奖以及最佳奏鸣曲演奏奖。同年,他当选为英国LPO/先锋年度青年独奏家。1989年,薛伟成为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薛伟几乎与英国所有主要乐团合作过,如:伦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爱乐乐团、BBC交响乐团及英国室内乐团。他还与包括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合作,在整个欧洲及远东地区巡回演出。
薛伟为如ASV,RCA,HUGO,BMG (Ellite)等知名唱片牌录制大量专辑。他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由简、格格弗法搞拒的、“无法抗拒的”、“令人折服的” ,并称赞他:“可能是本年度最热门的小提琴家!”
近年来,薛伟的事业扩展到演奏以外的领域,在排得满满的演出计划之外,他还开设大师班课,并担任了许多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
在与EMI (百代)唱片公司独家签给后,薛伟将很快录制8张协奏曲与独奏的专辑。
薛伟拉小品的CD印象中已录了好几张了,从早期在ASV到雨果,每家唱片公司都留下不止一张类似的专辑,不过每次都有不俗的评价。去年,他在签约SONY不久,还没出唱片的情况下突然转投EMI还曾引起传媒一阵炒作。想不到过档大公司的第一张唱片还是小品,可见小提琴小品的魅力有多诱人。
小提琴小品篇幅短小,演奏时间通常短的分把钟,长的10来分钟,但触景抒情、表现瞬间的情感印象却往往能别出心裁另开新天地。这些小品有的充满了让演奏家寝食难安、听者目不暇给的艰深技巧,有的旋律如歌意境函深浸透着迷人的情趣,还有的将某些景物模仿得惟妙惟肖…… 可以说,每首小曲都是一个意趣盎然的世外桃源。因此许多小提琴家,无论是大师还是新秀都对演奏小品乐此不疲。尤其是作为返场曲目,在一部协奏曲之后来一段小品使场音乐会起到一个余音绕梁的功效。
薛伟从前录制的小品唱片既有以经典曲目作号召的《名琴·名曲》,也有全部由中国作品组成的、极富民族特色的《乡梦》、《红色经典》等专辑。而在这张由EMI唱片公司最新出版的专辑——《爱的致意》里则兼顾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特色的乐曲,综合了炫技作品、沙龙音乐、舞台和电影音乐改编曲以及中国民乐的新编版本,可说是雅俗共赏。在制作和包装上就极尽豪华,除了用礼品盒的包装外,还附送一张唱片幕后制作花絮的DVD、一本精装彩页画册和一本包括CD全部曲目的精美总谱。使音乐不但可听,还可看、可读。演奏乐器是两把价值连城的意大利古琴——斯特拉迪瓦利和瓜奈里,CD是用24bit 96khz的HDCD格式录音,珍贵的名琴加上优异的录音技术使唱片的还原更保真、音乐更完美。
薛伟是当今华人中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早年在国内曾师从林耀基教授,后入伦敦市政厅音乐学校随耶夫拉·尼曼学习。1986年获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第二名,接着又在伦敦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夺得金奖,1989年成为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授。除了教学他还积极开展演出活动,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并和多家唱片公司合作录下了许多唱片,其中有不少获得乐评家和听众的好评。英国《留声机》杂志评论他演奏理查·斯特劳斯和黑丁顿的小提琴协奏曲录音时认为是:“极富魅力与创新的编排,当代最杰出小提琴家之一的演奏充满炫技和深厚的音乐完整性。”而《古典CD》对他演奏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的评论是:“我完全被他的表演吸引住了,印象中没有哪张唱片或哪场音乐会比他的演奏更出色、更动人。”《卫报》则称他为“一位将无与伦比的技巧力度与广阔多变的表现力结合得天衣无缝的演奏家。”
薛伟的演奏风格秉承浪漫主义的传统,演奏时全情投入,精神与音乐合二为一。他的乐感敏锐、对作品的处理十分细腻,使音乐非常有灵气,这一特点在演奏小品时更为突出。点题曲目《爱的致意》是英国现代作曲家挨尔加题赠给新婚妻子的一首小品,音乐绮丽婉转、甜蜜温馨,旋律优美动人极富歌唱性,让人一听倾情。同类型的乐曲本片中还有克莱斯勒的《美丽的罗丝玛琳》、《晚祷歌》、格鲁克的《旋律》、莫扎特的《柔板》等都是历久不衰的经典小品,薛伟弓弦下那迷人的音色、煽情的手法令人心醉神迷、满室粲然。电影有着极大的传播威力,电影《辛特勒名单》主题曲和音乐剧电影《剧院魅影》插曲“唯一的请求”都因电影而很快变得家喻户晓。这两首曲子当然都很动听,选择这样的曲目也能使唱片的受众面更广,不过所用技巧就略嫌简单了些,对薛伟这样的演奏家却应该有一些更高难度、更刺激的曲目才会更过瘾。听薛伟演奏的《霍拉舞曲》就能够体会到一种酣畅淋漓、举重若轻的感觉。这首乐曲原作者是罗马尼亚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第尼库的作品,经过小提琴大师海飞兹的改编后顿弓技巧被发挥得更绝妙,炫技性更强。不过在这里,各种令人瞠目的高难技巧在薛伟翻飞的弓弦下竟似如履平地、游刃有余,舞蹈节奏的快速乐句他都能交代得清清楚楚,没半点拖泥带水。类似作品中,佰雷的《无穷动》也是炫技味十足,全曲从头到尾都是连绵不绝的快速十六分音符旋律,中间没有一个换气的空隙,有颇高的技巧难度。薛伟那一气呵成、了无疑滞的演奏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这些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作品外,这个专辑还特意挑选了几首平常难得一见的冷门作品,如戈达的《摇篮曲》、迪亚贝里的《拨弦间奏曲》赫伯特的《圆舞曲》、德斯普拉奈斯的《序奏曲》等,这些冷门曲目的乐谱据说有的是从英国图书馆的箱底里翻出来的。这些尘封已久的作品其实也有不俗的意蕴,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而被埋没而已。其中有一首是罗马尼亚作曲家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的《叙事曲》,音乐哀怨缠绵、如泣如诉。这位作曲家今天知道的人可能不很多,他是罗马尼亚国歌的作曲者。七十年代国内曾放映过一部他的传记电影,以致他的名字在大陆人中风靡了好一阵子,现在四十岁以上的乐迷应该听到这首曲子便会找到当年的感觉。
专辑还有两首中国小提琴作品改编曲——杨善乐的《夏夜》和古曲《鱼舟唱晚》。《夏夜》原本就是为小提琴写的一首独奏曲,除了曲调本身富有民歌要素,还吸收了二胡的一些演奏技法,现在改用古筝伴奏,中国风格更为突出。而古曲《鱼舟唱晚》本身就是古筝独奏曲,也曾广泛被改编为各种乐器及组合的演出版本,黎国荃改编的一个小提琴独奏版本就十分受欢迎。这个小提琴与古筝合奏版将小提琴的抒情歌唱与筝的古朴典雅结合在一起,可说别有一番趣味。不过古筝这种拨弦乐器音量较小、鸣响时值短,声音一弱便被穿透力较强的小提琴盖过。因此,将两种制作工艺和审美指向差距如此之大的乐器做搭配是否恰当自是见仁见智。
无论如何,这是一张曲目通俗、编排别致、人见人爱的小提琴专辑,它绝对能让人在美妙琴声中不觉时光流逝。 01 爱的致意 (爱德华.爱尔加)
02 辛德勒名单 (约翰.威廉姆斯)
03 美丽的罗斯玛琳 (弗里茨.克莱斯勒)
04 摇篮曲 (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 (本杰明.戈达) (李祖英改编)
05 无穷动 (塞西尔.伯雷)
06 柔板 (弗里德贝格改编) (沃雨夫风.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07 叙事曲 (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
08 美丽的夜晚 (阿.巴赤曼改编) (克洛德.德彪西)
09 晚祷歌 (马蒂尼风格) (弗里茨.克莱斯勒)
10 拨弦间奏曲 (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 (汪闵华改编) (安东尼奥.迪亚贝利)
11 夜曲 (海菲兹改编) (弗雷德里克.肖邦)
12 圆舞曲 (维克多.赤伯特)
13 旋律 (弗里茨.克莱斯勒改篇) (克里斯托弗.维利巴雨德.冯.格鲁克)
14 序奏曲 (柔板)(季瓦德.纳希兹改编) (乔凡尼.安东尼.德斯普拉奈斯)
15 小广板 (保尔.克莱格尔改编) (彼特罗.纳尔第尼)
16 唯一的请求 (选自剧院魅影) (安德鲁.劳埃德.威伯) (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 (奚其明改编)
17 霍拉舞曲 (罗马尼亚民间舞曲) (格里高拉斯.迪尼库)
18 夏夜 (小提琴和古筝) (杨善乐) (祁瑶改篇) (古筝:祁瑶)
19 渔舟唱晚 (小提琴和古筝) (莫凡改篇) (古筝:范玮卿)
8. 请简介一下俄国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谢谢!
出生地1908年9月30日,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生于黑海边上的港口城市敖德萨。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是个书商,业余喜欢拉拉小提琴,弹弹曼陀林以自娱;母亲是敖德萨歌剧院合唱队队员。在家庭的影响下,奥伊斯特拉赫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听了妈妈唱的歌剧片段,常会模仿着哼上几句。他的音乐天份引起了以擅长教育儿童闻名的小提琴家斯托利亚尔斯基的注意。这位奥尔的弟子把他带到自己的班上学琴,这一年奥伊斯特拉赫才满5岁。入学"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结束之后,斯托利亚尔斯基办了一所敖德萨戏剧音乐学校。1923年,奥伊斯特拉赫考入该校,在斯托利亚尔斯基班上同时学习小提琴和中提琴。1924年他举行了生平第一场音乐会,演奏了巴赫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考试拉的作品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塔蒂尼《魔鬼的颤音》奏鸣曲,安东·鲁宾斯坦的中提琴和钢琴奏鸣曲。挑选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协奏曲作为毕业汇报的曲目显示了他的眼光和胆量,当时这部作品尚未确立稳固的地位。他十分喜欢作品中闪烁的机智。获得大师指点1927年,在欢迎普罗科菲耶夫访问敖德萨的音乐晚会上,奥伊斯特拉赫当着曲作者的面拉了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的谐谑曲乐 章。当时身为荣誉贵宾的普罗科菲耶夫坐在最前排。"当我演奏的时候,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在结束的时候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但他没有参加鼓掌,而是迈着大步走上舞台,没有注意观众的喧哗和兴奋,立即要求钢琴家把座位让给他,坐下来转身对我说,'年轻人,你完全没有像要求的那样去演奏。'他开始向我表明和解释自己音乐的特性。真是糟心透了…… "
许多年以后,当我已经成为普罗科菲耶夫的近友时,我曾经向他提起了当年敖德萨音乐会的情景。令我吃惊的是,他记得一切以至许多细枝末节--节目单的准确内容,加演的次数,和他一起在宴会上表演《丑小鸭》的奇什科,还有'不幸的年轻人'。这个人,如他表现的那样,受到作者的如此'非难'。'您猜,这个年轻人是谁?'当知道这个人就是我以后,普罗科菲耶夫显然感到不好意思。--'噢!您说什么!'我立即看出,他是一位多么 和蔼可亲的人啊。"
1927年夏天,奥伊斯特拉赫应邀赴基辅演奏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在作者的亲自指挥下,他和乐队两度合作演奏了这部杰作,取得辉煌的成功。格拉祖诺夫十分赞赏他的艺术处理。频繁获奖1935年,他荣获全苏音乐演奏家比赛第一名。随后,他开始了向国际乐坛的进军。几个月后,他在华沙亨利·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上荣获第二名;1937年,他在布鲁塞尔伊萨伊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击败来自21个国家的68名选手,荣登冠军宝座。艺业更上一层楼1928年,奥伊斯特拉赫移居莫斯科,得到莫斯特拉斯教授等音乐界著名人士的指点,艺业更上一层楼。30年代开始,他频繁到全苏各地巡回演出。1937年这次比赛评委之一的蒂博写道:"奥伊斯特拉赫的名字从今天起开始传遍全世界。世界各国都在盼望能够听到他的表演。"这次比赛的胜利不仅为奥伊斯特拉赫登上国际舞台铺平了道路,而且为他艺术风格的确立定下了方向。学习 模仿这一年,奥伊斯特拉赫在布鲁塞尔见到了对他的风格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两位前辈大师。他聆听了克莱斯勒的音乐会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克莱斯勒的演奏给了我永不磨灭的印象,他的非凡的才华、深刻的表演,征服了全场观众!"大约在 20年代末,奥伊斯特拉赫第一次在唱片上听到克莱斯勒,立刻在小提琴表演艺术上看到了一个新天地。他演奏了大量的各式小品,刻意模仿那位非凡的维也纳人的某些独特的演奏手法:揉指、表情滑育和叹息似的朗诵调。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些练习帮助他掌握了细腻的色彩变化和讲述作品内容的非凡技巧。许多人能够把大型作品拉得过得去、甚至很好,但是却演不好小品。究其根源就在于小品的内容清楚明白,表现力若不够就难以给听众一个明确的印象,听起来像练习曲一样。
所以,真正想攀登演奏艺术高峰的人,没有不重视小品的,它是对表达能力的严峻考验。奥伊斯特拉赫后来在大型作品中能够表达出层次那么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与他此时的锤炼密切相关。另一个影响是西盖蒂倡导的演奏非个性化倾向,要求演奏者以体现 作曲家的意图为最高目的,反对演奏者以过于强烈的个性特点诠释作品,它的正面效应不言而喻,但在以后的发展中,造成了技巧一概高超,音乐个性却过于干人一面的负面效果。
1938年6月,米亚斯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问世,这是奥伊斯特拉赫的表演艺术唤发大作曲家创作冲动的第一个例证。这是一部带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旋律的抒情杰作。乐思在设计得十分精巧的结构下尽情地流淌。特别是第二乐章似乎在回望着安定、幸福的往昔岁月,一股惆怅、惋惜之情掠过作者心头、米亚斯科夫斯基是一位被低估的做曲家、他的内心世界微妙敏感,对时代的不公正也许不像肖斯塔科维奇那样敢于仗义执言。但他是以自己委婉的方式来暗示不公正,有老年人夕阳无限好的心态。这部作品可以选择小提琴家费金的版本,演绎十分温暖(唱片编号:OlympiaOCD134)。演奏出现新的生机1940年问世的哈恰图良小提琴协奏曲,给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带来了新的生机。这部色彩斑斓的作品是亚美尼亚民间生活的一幅长篇画卷。奥伊斯特拉赫以柔和而又稠厚的音质浓墨重彩地再现生动逼真的生活场景。他的分句温柔细致,音色变化入微,技巧酣畅痛快。他的演奏是这部作品难以超越的典范。作曲家在他的激发下,指挥乐队配合得极其兴奋,把浓重的民族风味尽现眼前。进行慰问演出奥伊斯特拉赫在卫国战争期间,满怀爱国热忱到后方和前线慰问演出。1942年,他来到被围困的列宁格勒举行音乐会。战士、工人、海员和居民都来听他的表演。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之后,苏联人民这时候从音乐中得到了多么大的安慰!在演出过程中响起了空袭警报,但是没有人离开音乐厅,一曲奏毕,掌声如雷。演出结束时当场宣布授予奥伊斯特拉赫国家颁发的奖状,这时欢呼声响彻了整个大厅,这是对艺术家劳动的最好的报酬。
1945年,战争结束了,奥伊斯特拉赫与战后第一位访问苏联的美国小提琴家梅纽因合作,在莫斯科演奏了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这在当时是一件盛事,反响强烈。安排音乐会1946-1947年演出季来到了,他按照小提琴协奏曲的发展顺序安排了5场规模宏大的音乐会。第一场:巴赫(E大调)、贝多芬、勃拉姆斯;第二场:莫扎特(A大调)、门德尔松、埃尔加;第三场:肖松《音诗》、沃尔顿、西贝柳斯;第四场:塔涅耶夫《音乐会组曲》、格拉祖诺夫、柴科夫斯基;第五场:米亚斯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哈恰图良。从曲目安排上可以看出他有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所有重要的小提琴曲目统统掌握到 手的雄心。第一次西方演出奥伊斯特拉赫第一次到西方演出是1945年在维也纳。10年后,他来到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美国首演。克莱斯勒、埃尔曼。弗朗塞斯卡蒂、米尔斯坦、斯皮瓦科夫斯基、斯特恩、保罗·罗伯逊、施瓦茨科普夫、皮埃尔·蒙特这些音乐界的大人物都赶来听他的演奏。"克莱斯勒的在场使我特别激动。他聚精会神地听我拉琴,结束时,第一个站起来向我鼓掌……这一切好像在奇妙的梦中。后来,他又把他写的贝多芬协奏曲华彩乐段送给我。我从美国带回来的最珍贵的东西不是这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而是克莱斯勒送给我的乐谱。"事业蒸蒸日上奥伊斯特拉赫的事业蒸蒸日上。1958年他在巴黎和克路易坦指挥的法国广播学院管弦乐团录下了久享盛誉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唱片。这是温暖、缓慢、舒展的演奏。奥伊斯特拉赫是个很随和的人,从容不迫地细细品尝贝多芬的浪漫之旅。法国乐队以其懒洋洋的民族性格与其配合,相得益彰。这张唱片无论录音与演奏都不如传闻中的那么好。贝多芬的作品,奥伊斯特拉赫与钢琴家奥勃林合作录制的《小提琴奏鸣曲全集》更值得聆赏。《G大调第十奏鸣曲》的开始凄凉哀婉,带有吉普赛风味,颇合作者原意(这部作品原题献给一位吉普赛小提琴家,后因一个女孩子,贝多芬和他闹别扭,就转赠给罗德了)。《G大调第八奏鸣曲》温暖和煦,是二位好心人在宽解你的忧愁。
奥伊斯特拉赫对俄国、尤其是苏联小提琴作品的解释具有权威性。他的有声和文字资料,是后世小提琴家们研究揣摩的榜样。
编辑本段轶事奥伊斯特拉赫在和普罗科菲耶夫与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往中,曾有许多趣事。下述的一则,不仅颇能说明两位作曲家的性格,而且极传奥伊斯特拉赫之憨厚神态:"我那时正在准备普罗科菲耶夫的一首作品,其中一个音究竟应该有升记号还是没有,难于确定。我找到作曲家本人,请他解答。普罗科菲耶夫在钢琴上弹来弹去,一下子升半音一下子还原,越弹越糊涂,最后他大声嚷了起来:'你去问我的秘书吧!他大概清楚。'
"事情到此并未结束,有一回我遇到肖斯塔科维奇,就把这个 还没有得到解答的问题向他提出。肖斯塔科维奇同普罗柯菲耶夫的行事风格不同,他不在琴上弹,只是认真地思索片刻,然后做出非常肯定的判断:当然是有升记号的。'
"我不明白他判断的依据,仍存疑惑。过了一段日子,我又一次碰到肖斯塔科维奇,于是再向他提出那同一个问题。肖斯塔科维奇已经忘记上一回的事了。他还是认真地思索片刻,然后做出非常肯定的判断:'当然是没有升记号的。"'性格温厚 幽默奥伊斯特拉赫的性格温厚、持重,还常常喜欢开些善意的玩笑,他的幽默淡而有味。这些品格在他演绎的勃拉姆斯作品中反映了出来。1954年2月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在当时曾经引起巨大的轰动。评论家哈特纳克在所著《我们时代的小提琴大师》一书中赞扬这个版本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给予这部作品的宽广的幅度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他的揉指和滑音运用得如此细致小心,给这部刚健的作品增添了许多细腻的感情色彩变化。他的曲式结构交代得十分清楚,把美和力量完美地统一在一体。这个版本对当代小提琴家如何演好这部巨著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他后来和克雷姆佩尔合作的唱片在力量上有些松懈,似乎和名气稍小的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合作,他精神更放松,表达感情更自由。
1954年录下的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情形与此相仿。1878年,在3个月草率的婚姻破裂后,柴科夫斯基来到瑞士的日内瓦湖畔消愁散心,在这里,他逐渐地恢复了往昔宁静的神思。正好这时候,他以前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一个学生、小提琴家科泰克来陪伴他。科泰克拉了许多小提琴作品给他听,有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等,柴科夫斯基对其中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印象特别好。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写道;"您知道法国作曲家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吗?它是为小提琴与乐队协奏而写的,由五个连续的独立乐章组成,具有西班牙民间主题。这首作品令我十分满意。有许多清新、明快的气息,动人的节奏,美好而和声处理出色的旋律。它和我所熟悉的新法国学派的其他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拉罗就是属于新法国学派的,他和德里布、比才一样,不追求深度,但注意避免陈规旧套,寻找新形式和更关心音乐的美,而不像德国人那样遵守既定的传统。我今天十分满意地一连弹了它两次。"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激起了柴科夫斯基写作小提琴音乐的兴趣,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部协奏曲的写作。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比他后来和奥曼迪合作的版本出色。他的感情表达 更舒展自然,琴声出自肺腑,十分真诚感人。
部分名气较小的作品
除了这些鼎鼎大名的杰作之外,奥伊斯特拉赫还录下了塔涅耶夫的《音乐会组曲》和欣德米特的《小提琴协奏曲》这类名气较小的作品。
《音乐会组曲》是塔涅耶夫为小提琴和乐队写下的推一一部作品,题献给奥尔。作品由五个乐章组成。独奏小提琴以一连串音阶、琶音和颤音组成的辉煌狂想乐段揭开全曲,忧愁的旋律使我们联想到19世纪的俄罗斯还是个尚未废除农奴制的国家。第二乐章是轻巧的18世纪小步舞曲风范,带有宫廷气氛。在小提琴的高把位上,奥伊斯特拉赫发出了极其悦耳动听的琴声。第三乐章题名"童话",沉郁的小提琴带出一段温馨的轻摇,中间以后情绪逐渐激动,在小鼓的滚奏下,小提琴带着几分哀怨结束这个乐章。第四乐章"主题与变奏"篇幅最大,是全曲的青华所在,一个俄罗斯风味十足的旋律马上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它单纯、表情丰富,引出性格越来越复杂的变奏。第一变奏是技巧的变化,第二变奏雄浑有力,如同农民的健步,第三变奏是精巧的圆舞曲,婀娜的秀色在云鬓间闪动,第四变奏是急速活泼的急板,第五变奏是一首玛祖卡舞曲,矫健有力,最后一个变奏又回到了主题,小提琴在最高音区婉转吟唱,如同一只夜莺在诉说夜色之美,娓娓动听的旋律在静谧中消散。第五乐章采用了19世纪作曲家喜爱的意大利塔兰泰拉舞曲形式,热烈喧闹的场面和高超的技巧贯串始终,给全曲一个效果辉煌的结尾。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是目前此曲惟一的版本,的确也无须它求。
欣德米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作手1939年,是优美抒情的作品。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优美的世界:前此,人们似乎没有从这部作品中发现如此美妙的旋律,他的乐句的划分和转调的色彩明暗变化极其精细。作曲家分明被他的出色表现所感动,指挥乐队伴以激情投入的协奏。这个1962年的录音,是小提琴和乐队之间平衡的一个好样本。对指挥兴趣浓厚奥伊斯特拉赫除了演奏小提琴,对指挥也有很浓厚的兴趣。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乐队中演奏中提琴(先)和小提琴(后),体会过置身于宏大的音响中身心所受到的震撼。他有句玩笑话:"小提琴不能演奏G弦空弦音以下的音符,对我来说似乎是个耻辱。"他对浑厚、浓重的低音的爱好由此可见一斑。1962年,奥伊斯特拉赫首次作为指挥登台献艺。他的指挥动作也像他拉琴一样朴实自然,不过分夸张。小提琴家是这样来描述他在指挥领域的新奇发现的:"指挥乐队如同沿着一条美丽的河流顺流而下,突然间,我们发现大海就在前面。河岸渐次退向远方,你可以向四面八方了望,这时候有无限多的可能性摆在我们面前。"奥伊斯特拉赫指挥了许多苏联作曲家的作品,他指挥的勃拉姆斯交响曲也被认为很有特色,获得好评。
编辑本段演奏风格多样化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风格呈现出多样和逐渐演进的特点,宏大的气魄,巨大的音响,崇高的理想,真诚的感情,这些是他成熟期最具个性的标志。他的人情味使许多人觉得特别亲切,但也有人嫌其俗气。他的演奏特点通过自己大量的教学工作,对苏联、东欧甚至全世界的小提琴学者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中间好的一面不言自明,负面的后果也不容忽视。奥伊斯特拉赫开揉指忽冷忽热之肇端,即在同一个乐句中有些音符用揉指,有些音符不用揉指,两者没有中间的过度层次,也不是出于听觉或根据音乐的内在需要来使用。这种拉法跨越国界在当今许多年轻小提琴家身上相当普遍地存在。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由于本人修养高,能够把这点不足巧妙地掩饰过去,后继者却为此吃尽苦头。
编辑本段中国演出1957年秋天,奥伊斯特拉赫来中国进行访问演出。在北京演奏了巴赫的a小调、莫扎特的A大调、贝多芬、布鲁赫的g小调和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还有勃拉姆斯、弗朗克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几首奏鸣曲,以及其他许多中、小型乐曲。这些演奏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许多观众至今还能回忆起奥伊斯特拉赫当年美妙的琴声.
编辑本段部分名气较小的作品除了这些鼎鼎大名的杰作之外,奥伊斯特拉赫还录下了塔涅耶夫的《音乐会组曲》和欣德米特的《小提琴协奏曲》这类名气较小的作品。《音乐会组曲》《音乐会组曲》是塔涅耶夫为小提琴和乐队写下的推一一部作品,题献给奥尔。作品由五个乐章组成。独奏小提琴以一连串音阶、琶音和颤音组成的辉煌狂想乐段揭开全曲,忧愁的旋律使我们联想到19世纪的俄罗斯还是个尚未废除农奴制的国家。第二乐章是轻巧的18世纪小步舞曲风范,带有宫廷气氛。在小提琴的高把位上,奥伊斯特拉赫发出了极其悦耳动听的琴声。第三乐章题名"童话",沉郁的小提琴带出一段温馨的轻摇,中间以后情绪逐渐激动,在小鼓的滚奏下,小提琴带着几分哀怨结束这个乐章。第四乐章"主题与变奏"篇幅最大,是全曲的青华所在,一个俄罗斯风味十足的旋律马上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它单纯、表情丰富,引出性格越来越复杂的变奏。第一变奏是技巧的变化,第二变奏雄浑有力,如同农民的健步,第三变奏是精巧的圆舞曲,婀娜的秀色在云鬓间闪动,第四变奏是急速活泼的急板,第五变奏是一首玛祖卡舞曲,矫健有力,最后一个变奏又回到了主题,小提琴在最高音区婉转吟唱,如同一只夜莺在诉说夜色之美,娓娓动听的旋律在静谧中消散。第五乐章采用了19世纪作曲家喜爱的意大利塔兰泰拉舞曲形式,热烈喧闹的场面和高超的技巧贯串始终,给全曲一个效果辉煌的结尾。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是目前此曲惟一的版本,的确也无须它求。《小提琴协奏曲》欣德米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39年,是优美抒情的作品。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优美的世界:前此,人们似乎没有从这部作品中发现如此美妙的旋律,他的乐句的划分和转调的色彩明暗变化极其精细。作曲家分明被他的出色表现所感动,指挥乐队伴以激情投入的协奏。这个1962年的录音,是小提琴和乐队之间平衡的一个好样本。
编辑本段逝世由于过度劳累,奥伊斯特拉赫的健康状况在60年代后期趋于恶化,经常住院养病。1974年10月24日,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旅行演出期间,心脏病突发而去世。整个音乐界为此感到深深的悲痛。斯特恩说:"我感到不仅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同行,而且失去了一位亲兄弟。"好在他留下了大量精彩的唱片,虽然未能完美无缺地再现其神采,总可以让我们亲自领略其巨大的人格力量的感染。
编辑本段影响作为苏联小提琴学派的领衔人物,他对20世纪弦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苏联许多优秀的小提琴作品是在他的辉煌的演奏启迪下产生的,米亚斯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都把自己的杰作题献给他。在繁忙的演奏之余,他还担任大量教学任务,学生遍布天下,对培养新一代的小提琴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演奏影响所及,在今天许多人的演奏中还清晰可辨。
9. 音乐笔记 肖复兴
第一辑:来自波希米亚森林
在北京的基捷耶夫
肖邦之夜
阿卡多音乐会
重逢阿卡多
交晌的太阳
古典与现代
不会再有第二个你
离维也纳有多远——新年音乐会感想
三场新年音乐会
北京的观众
看《图兰朵》
巴塞罗那咏叹调
和马勒握手
单簧管,双簧管
偶遇德利布
伊索的筵席——听阿尔坎
小溪巴赫
那一晚忽然洞开的窗子
三十巴赫
巴赫笔记
聆听肖邦
勃拉姆斯笔记
永远的勃拉姆斯
德彪西札记
德沃夏克的鸽子
来自波希米亚森林——拜访德沃夏克故居
维也纳随想曲
母亲与莫扎特
我与莫扎特
失于莫扎特
感谢莫扎特
我和格里格
想念格里格
关于舒曼
可冷的马斯卡尼
蒙特威尔第的旋律
音乐:只能听不能看
冥冥中的音乐与人生
想起胖子库泊兰
仙人掌拉摩
光就是从那儿来的
设想舒伯特
梦幻中的蓝色
死与净化
罗西尼的秘密
音乐的良心——走近拉威尔
土地和音乐——解读威尔第
感受月光
爰之梦
第二辑:谁能把恋歌唱得依然动听
崔健的意义
听罗大佑
听蔡琴
杯旧之歌——还听蔡琴
流行音乐小探
我所理解的摇滚歌手
都是月亮惹的祸——听张宇
我站在原地踏步向前——听何勇
中断的琴声——听杜普蕾
今夜无法入睡——听莎拉·布莱曼
牛仔歌手——听约翰·丹佛
黄昏的曼托瓦尼
淮能把恋歌唱得依然动听——听老狼
听恩雅
天韵
民歌给予的情感和幻觉
石宝山听歌
剑川古乐
沃拉涅歌声
战火中的音乐会
远离古典
音乐的性别
并非音乐
小提琴之恋
第三辑:光就是从那儿来的
寻找贝多芬
最后的海菲兹
新泽西来的海菲兹
我与音乐(代后记)
描写音乐,其实是件蠢事,远不及在于难,从根本上说是不可能的。音乐本来就是“始圩词尽之处”,圣桑的这句名言是绝对正确的,如果语言和文字能够起到音乐的作用,音乐也许就不会在人世间产生了。但十年多来,我一直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别人说我在顽固地写着音乐的散文,我心里很清楚,与其说在写着音乐,不如说是在叙述着音乐在我心中的感受和感情,不过是在用音乐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我写音乐,就是在写自己。——肖复兴
一、内容简介:
我们常常引用圣桑的那句名言“音乐始于词尽之处”的后面,还有着这样的话:“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这种“心灵状态”,在我看来就是由感情所滋养出来的,情感.心灵一音乐,就是这样三位一体呈现出来的奇迹。我想这就是我能坚持十年来写音乐的原因吧?十年的日子并不算长,但什么事情能坚持十年,总会有其顽固的理由和原因的。
在本书中,收集了这十年来我所写的所有有关音乐的篇章,最早一篇《最后的海菲兹》写于十多年前的秋天,那情景还恍如昨日,灿灿的黄叶和灿灿的秋阳一起辉映在我的窗前。为使得这本书有更多更新的内容,我又在这个秋天里赶写若干。我将这些文字分为三辑,第一辑大多是听音乐会或听唱片的感受和感想;第二辑为有关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方面的理解和断想;第三辑写有关古典音乐的印象和感悟。当然,只是一点区分,它们之间是有着相通相关的联系,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重要的不在刻意的分类区分,而在于这些篇章里,有我十年深深浅浅的脚印和圣桑所说的那种任何词语都不能表达的“心灵状态”所谱就的情感谱线。
二、作者自述:
音乐在这个世界上,是和我们的人生最为自然地融和在一起的。可以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只有音乐与我们每人联系着。从我们刚刚出生不久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母奈的嘴里哼出的催眠曲开始,音乐就渗透进我们的生命之中,伴随著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如影相随,无所不能,无处不在。有时,我会想起小寸候最初学会笛子、二胡简单乐器时的激动,想那那时梦想小提琴而终于与小提琴失之交臂的感伤。也会偶尔想起年轻的时候常会用嘴吹出一些莫名其妙而自己认为美妙无比的乐曲,而且常常是随着那些乐曲马上从心中涌出和曲子相配的侍句,自己力自己编着一首又一首的歌曲(尤其是北大荒的寸候,一个人走在风雪漫天的旷野,可以肆元忌惮地吼唱)。只是那些曲子转瞬即忘,随风而逝,只剩下了形销骨立的诗句,像是风吹落花叶瘦削的枝干,没有了一点水分,心里面常会涌出不懂乐谱不懂音乐的遗憾和怅惘。
其实,我们每人的心中都会常常涌起这样自己谱就的乐曲,或这样属于自己音乐的感觉,让我们心里潜流的感情找到流淌的河床,只是我们不在意、不敏感,或缺少把握住的能力,而将杵多动人的旋律拱手交给了音乐家。从本质上讲,音乐就是这样天然自然,不带有任何功利,是属于情感和心灵的,而不是属于道德或社会学范畴,也不属于描绘和叙述方面。17世纪的一位自然科学家兼音乐理论家马林·麦尔生(M·Mersnne 1588——1648),曾经做过这样统计;用八度的八个音可以构成4O32O种结合,其中没有一个音符是重复出现两次的。也就是说人类有多少种情感,就会出现多少种音乐,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我们说不出的感情,音乐会替我们说出;哪怕再细微而复杂的感情,音乐里都有它们遥相呼应和感知的对应物。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确实是得天独厚的,音乐的力量存在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音乐能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响起清澈的回声。
我永远也难以忘记,十年前的初冬,我回老家为母亲下葬,当黄土开始掩埋只包融着母亲骨灰盒的简单的棺椁的时候,突然响起乡亲们的歌哭声,让我感到震憾。那是从心底里迸发出来的最原始的音乐,在冀中平原收割完庄稼后赤裸的土地上空回荡,一直飘散消失在远方在风中摆动的白杨树枝于后面。还能有什么比这歌哭声更能表达此时此刻的感情呢?
我们常常引用圣桑的那句名言“音乐始于词尽之处”的后面,还有着这样的话:“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这种“心灵状态”,在我看来就是由感情所滋养出来的,情感.心灵一音乐,就是这样三位一体呈现出来的奇迹。我想这就是我能坚持十年来写音乐的原因吧?十年的日子并不算长,但什么事情能坚持十年,总会有其顽固的理由和原因的。
在本书中,收集了这十年来我所写的所有有关音乐的篇章,最早一篇《最后的海菲兹》写于十多年前的秋天,那情景还恍如昨日,灿灿的黄叶和灿灿的秋阳一起辉映在我的窗前。为使得这本书有更多更新的内容,我又在这个秋天里赶写若干。我将这些文字分为三辑,第一辑大多是听音乐会或听唱片的感受和感想;第二辑为有关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方面的理解和断想;第三辑写有关古典音乐的印象和感悟。当然,只是一点区分,它们之间是有着相通相关的联系,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重要的不在刻意的分类区分,而在于这些篇章里,有我十年深深浅浅的脚印和圣桑所说的那种任何词语都不能表达的“心灵状态”所谱就的情感谱线。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也希望读者朋友们的批评。
还要说的是:应该感谢关鸿兄,他是二十年来的朋友,对我的创作和生活一直给予关心。这本书中许多篇章最初是发表在他所主持的《文汇报》笔会版上的,这本书中有他多年来对我的理解、支持和督促,是我们友谊的结晶。
再要说的是:编完这本小书之后,我忽然发现我要写的音乐家和他们的音乐还有好多好多,他们正聚集在我的心中和记忆中盘恒。我自己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坐下来的心态,争取写得好一些。
拥有美好的音乐,荡漾在美好的旋律间,真是世上最好的事情了。
1999年10月5日于北京
10. 星星小夜曲 SERENADE DELETOILE 的作者是谁
这个不好说,太早的曲子,
但是我知道 小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 李斯特,
这个也很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