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品文的定义是什么

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

相关知识点的阅读:

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文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小品文的名称并不始于明清。
小品一词,来自佛学,本指的是佛经的节本。小品是相对于大品而言的,是篇幅上的区分,而不是题材或体裁的区分。
小品一词后来运用到文学领域,同样也没有严格的明确的定义,凡是短篇杂记一类的文章,均可称之为小品文。

题材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可以说是小品文的主要特点。
尺牍、游记、日记、序跋、辞赋、小说等文体都可以是小品文。
小品文作为文体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主要在晚明阶段。
而小品文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晚明小品文的兴盛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社会风尚和思潮影响分不开的。
小品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
小品文中的讽刺小品,就是用幽默讽刺笔调,批判错误思想,抨击腐朽事物的杂文。

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分类
因内容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

详细说明
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在中国盛行于明清。在现代中国,20年代的小品文,是各式短文的统称,与美文、随笔、杂感、絮语散文大体相当。30年代前期,小品文盛极一时,多样竞荣,并出现对立的创作倾向和思想论争。林语堂等人推崇晚明小品文,提倡幽默小品文、闲适小品文,把小品文视为个人独抒性灵、消闲自娱的形式。鲁迅等人强调小品文的现实战斗性和审美愉悦感的统一,倡导生活速写、讽刺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和历史小品文,坚持和发展了现代小品文的现代化、革命化、平民化方向。此后,闲适性小品文趋于衰落,敏锐感应社会现实的小品文获得很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小品文的类别和风格日趋多样化。
小品文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几度兴盛,明代是小品文观念的成熟期,也是创作的旺盛期。明人的小品文观念奠定了后代小品文观念的基础,其创作风格也深刻地影响着后人。小品文从无一席之地到受到人们的追捧,是明代文学先驱们赋予小品文以精神魂魄,使其名正言顺,并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代有更替,人们对小品文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一直青睐有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作家,高举“闲适”文学的大旗,对明代小品文推崇备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探索和发展,小品文再度兴盛。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文学审美观念的成熟,小品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越发引人重视,小品文再掀热潮。一种文学样式的兴盛,必然会令人反思。之前学人有对小品文的名称、特点作探讨的,而对小品文的流变作探讨的文章则显得不足;对现当代的小品文发展有梳理,而对明代以前的小品文流变史则少探讨。文学的发展有着历史继承性,本文通过对明人与后人小品文观念的对比,重新界定“小文”、“小说”与小品文的区别,对后人过于宽泛的小品文概念作辨析,更加明确小品文的概念,以此探讨其源头,并对其流变史作一分析总结,希冀对当代研究有所裨益。

明朝前概况
据专家考证,“小品”一词,晋代已经出现。《世说新语·文学》中有:“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刘孝标注云:“释氏《辨空经》,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又有人认为后秦高僧鸠摩罗什对《般若经》的翻译,即这类佛经的简本通常称为“小品。”到晚明后期“小品”一词开始普遍地应用于文学,专指某种类型的作品,有用以名集者,如《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陈继儒)、《无梦集园小品》(陈仁锡)、《文饭小品》(王思任);亦有用以名各种选本的,如《苏长公小品》、《闲情小品》、《皇明十六家小品》。
小品文的体裁多种多样,有游记、速写、随笔、杂感(或称杂文),寓言、序、尺牍等。这些文体在古人看来,与诗文正统文学相比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故在古代分类的文体论中,不见有单独的“小品文”一类。中国的文体论,发轫于魏晋,盛于齐梁以后。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把文分为奏议、书论、铭诔;陆机的《文赋》将文体分为九类,即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属于“文”的有六种;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中也把文分为九类:诗、颂、赋、七、箴、铭、诔、哀、碑,属于文的有五种。至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著名的文、笔说,“无韵者笔也”,笔指各种散体文,他所列的二十种文体中,属于无韵文的有十种,还出现了“杂文”这一名称(不过它属于韵文),就是还没有“小品文”。梁·昭明太子的《文选》将诗文分为三十八类,属于散文的有二十一种;到了明代吴讷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入选的文体更广泛,分类更细密,前者共分文体五十九类,后者搜罗文体一百二十七类,还是没有提及“小品文”这一名称。
人们不禁要问:明代小品文如此兴盛,名称的应用如此普遍,为什么出现在明代的二部分类书却没有“小品文”的一席之地呢?分析原因:大约有三: 首先是诸家进行文体分类时,多以文章用途为依据,而小品文并非指专用的某一类文体,故无法单列。
其次,“小品文”一词的概念,外延模糊,从逻辑上讲,它与许多文体有交叉关系,与某些文体又多重合,比如刘基的《卖相者言》,既可归之于寓言或杂文一类,也可归之为小品文。
其三,“小品文”在正统文人看来“既不宜说理,也不易传道”,以致于“体裁与风趣,殊纤纤不足道”(陈炼青《论个人笔调的小品文》),故只能是小技、小道。传统的文学观念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应把明道宗经放首位,如《颜氏家训·文章篇》所言:“朝廷宪章,军旅誓诰,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行有余力,则可习之。”小品文是属于“行有余力”而可为之的文字;再与正宗的高文大册(如策论、碑传)以宏正典则为宗、高古浑朴的风格相比,小品文以随意抒发感情为目的,风格比较自由活泼,因此显得不够庄重、严肃,且明代的小品文作家,大多思想离经叛道,自创一种适性任情的文章风格,逸出封建正统文学的常规。而且小品文里面颇有带刺成分,正人君子又多有疮疤,唯恐被刺到痛处,所以小品文从内容到形式都为“正统文人”所不齿,所痛恶,斥之为“滥调浮辞,卑不足道”,所以“小品文”终究难登文章的大雅之堂了。
小品”一词始见于晋代,作为一种文体,它兴盛于明代,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明代小品文最盛,作家对小品文的看法,代表了当时人的观念,如袁中道对小品文特点的阐说,他在《答蔡观察之履》中自述:
生少也贱,幸免为世法应酬之文,惟模写山情水态以自赏适,终难列作者之林,……近阅《陶周望祭酒集》,选家以文家三尺绳之,皆其庄严整栗之撰,而尽去其有风韵者。不知率尔无意之作,更是神情所寄,往往可传者。托不传者以传,以不必传者易于取姿,炙人口而快人目。班、马作文,妙得此法。今东坡可爱者,多在小文小说,其高丈大册,人固不爱也。使尽去之,而独存其高文大册,岂复有坡公哉!
这里的小文即指小品文,小说指一则则小故事,多诙谐幽默,富有趣味,由此可见,小文与小说还是有区别的。明代袁宏道的好友江盈科也有《雪涛小说》,但他讲一则则小故事总是有寓意的,有明显的议论文字,与纯粹说小故事的“小说”有所不同,所以还是能归入小品文一类。
六朝小品中著名篇章最多的应推陶渊明,他的《五柳先生传》、《与子严等疏》都是绝妙好辞,前者诙谐风趣的自画对明代文人的自传文、自为墓志气在风格、手法上的影响很大,后者是一份给五个儿子的疏札,这篇文字虽有训戒、遗嘱的庄重色彩,但读来如叙家常,甚觉亲切。这种如叙家常的笔调对明人特别是归有光潜移默化的影响或多或少总是有的。其他如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杂贴》,陶渊明的《闲情序》、《游斜川序》,谢灵远的《山居赋序》,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等等,都是六朝有名的小品文。

明朝时期
小品文的发展到明代,明初是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宋濂的《龙门子凝道记》、《燕书》和刘基的《郁离子》继承了柳宗元寓言小品的传统,针砭时弊,揭露黑暗,锋利遒劲而又蕴含深沉,但他们这些作品大都是元末写的,明代开国以后就很少写“光芒卒不可掩”的寓言作品了。明初写寓言小品的作家还有贝琼、方孝孺、薛瑄等,但因明初屡兴文字狱,寓言小品文也失去了它应有的锐利锋芒。到明代中期,归有光如叙家常的小品对明代中后期的小品作家影响匪浅,但当时小品文还没形成气候,像祝允明、唐寅、文徵明等人只是偶而为之,并非自觉创作。到明代后期随着文学解放思潮的蓬勃兴起,晚明的小品文也形成了浩大的声势,文学先驱们有意创导,有理论指导,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作家队伍,有李贽、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徐渭、张岱、屠隆、汤显祖、陈继儒、赵南星、李日华,锺惺、王思任、冯梦龙等等,他们的小品文风格各异、体裁多样,在小品文这块艺苑中竞相争奇吐艳,并带动了整个文坛风气的改变。 晚明学者借用佛教中“小品”一词命名篇幅短小的艺术性散文,他们不仅在小品文的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将其发展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明代文学成就的标志,且总结出小品文与正统文学在写作动机上的“一饷之欢”与“千秋之志”的区别,在创作目的上“自娱娱人”与“明教载道”的不同,并指出其小中见大、寸瑜胜尺瑕的审美特点。

清代时期
晚明时的袁宏道的[西湖杂记]一书收录的作品初至西湖记、晚游六桥待月记、雨后游六桥记等,张岱的陶庵梦忆一书与[湖心亭看雪]等 清时的郑燮(郑板桥)的板桥题画一书。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周作人夏丏尊,徐志摩,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一书,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现代
现代陈之藩,余光中,琦君,余秋雨,侯文咏,高兴宇,蔡康永等
散文品种之一。“小品”一词在中国始於晋代﹐称佛经译本中的简本为“小品”﹐详本为“大品”。後遂以“小品”统称那些抒写自由﹑篇幅简短的杂记随笔文字。
20年代所谓“小品文”﹐又称作“小品散文”或“散文小品”﹐系泛指文学体裁中与诗歌﹑戏剧﹑小说并举的散文。30年代上半期﹐小品文盛极一时﹐报纸副刊纷纷开辟专栏﹐1932年 9月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是最早专门刊登小品文的杂志。当时﹐对小品文的范围﹐看法不尽相同。有的仍指包容各种体式的文学散文﹐有的侧重於指夹叙夹议的杂感随笔﹐还有的偏重於指抒情散文或指速写之类的叙事散文。一般来说﹐此时和以後所谓“小品文”﹐系指那些形式活泼﹑内容多样﹑篇幅短小的杂感文字﹐它夹叙夹议地讲一些道理或生动精练地叙述一件事情﹐其特点是深入浅出﹐言近旨远﹐讲究情趣﹐并往往有幽默感和讽刺力量。
当代
1934年以后﹐《人间世》半月刊﹑《太白》半月刊﹑《新语林》半月刊以及《文饭小品》月刊﹑《芒种》半月刊﹑《西北风》月刊等以刊登小品文为主的刊物竞相出现﹐同时出现了“科学小品”﹑“历史小品”和“幽默小品”﹑“讽刺小品”等名目﹐以至人们称1934年为“小品文年”或“小品文杂志年”﹐围绕什么是小品文﹐小品文的内容﹑写法和价值﹑倾向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林语堂提倡小品文“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人间世〉发刊词》)﹐林语堂﹑周作人写的那些闲适淡远的小品文即其代表。这种主张受到许多人的批评﹐鲁迅等人反对把小品文当作“小摆设”﹐强调它对社会现实的迅速反应和作为“匕首”﹑“投枪”的社会功能(鲁迅﹕《小品文的危机》)﹐鲁迅杂文中的许多篇章便是富有社会意义的小品文典范。

『贰』 明代小品文有哪些

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

顾名思义,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与“舂容大篇”相区别。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小品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与当时文人文学趣味发生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人们的欣赏视线从往日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转移到了轻俊灵巧而有情韵的“小文小说”,从而扩大了小品欣赏的读者群和创作的数量,一些小品文的选本和以小品命名的文集也随之出现。

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公安派袁氏三兄弟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如袁宏道的《晚游六桥待月记》有这样的记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馀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增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这是一篇赏玩杭州西湖六桥一带春景的游记,篇中不仅描绘了山水花草的美景,游春仕女的艳态,而且点出“花态柳情,山容水意”怡人心目的乐趣。作者将“山僧游客”看作是享受自然美景的对象,显示出清雅闲适的审美情调。

对个人游赏生活的投入和乐于在作品中给予表现,从另一个方面增强了晚明文人在生活中捕捉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了游赏小品的艺术价值,特别是一些表现自然美景与赏玩情怀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更趋雅致、自然。如袁中道《游荷叶山记》写荷叶山晚景:“俄而月色上衣,树影满地,纷纶参差,或织或帘,又写而规。至于密树深林,迥不受月,阴阴昏昏,望之若千里万里,

『叁』 科学小品文可以围绕什么主题来写

围饶生活中的小发明来写,这样更贴切

『肆』 小品文的介绍

小品文是种散文的流派,其内容经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经过反省思想传达给读者的版讯息,内容权题材不限。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文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小品文的名称并不始于明清。小品一词,来自佛学,本指的是佛经的节本。小品是相对于大品而言的,是篇幅上的区分,而不是题材或体裁的区分。小品一词后来运用到文学领域,同样也没有严格的明确的定义,凡是短篇杂记一类的文章,均可称之为小品文。

『伍』 给个小品的题材!

楼上呢个太无聊了、= =要求呢个多、太麻烦、要是我们的话、咸蛋超人+迪迦奥特曼+非正常人学校差不多了吧题材嘛、考试吧、

『陆』 小品文的简介

题材复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可以制说是小品文的主要特点。尺牍、游记、日记、序跋、辞赋、小说等文体都可以是小品文。小品文作为文体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主要在晚明阶段。而小品文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晚明小品文的兴盛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社会风尚和思潮影响分不开的。小品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小品文中的讽刺小品,就是用幽默讽刺笔调,批判错误思想,抨击腐朽事物的杂文。

『柒』 谁有道德小品文的例子,或者题材,急死了······

打伞
村子离城不远,七八里的样子。村边一条大道,县官偶尔下乡体察民情。那天张老财下地,在路边的一块地里锄草,专门雇了个人为他打伞。正巧县官坐着轿子经过,见张老财锄地还雇个打伞的,故意摆谱,十分生气:“我一个县太爷,也没雇人打过伞。”就命人把张老财打了一顿。张老财保证:“小人再也不敢雇人打伞了!”
县官走后,张老财心里很不服气:“你能坐轿,我为什么就不能雇人打伞?”就又雇了个人,专门张望县官来没来。

抉择

乞丐为填饱肚子四处奔波,风餐露宿。一富商对乞丐的遭遇深表同情,就把乞丐养了起来,让他住上舒适的房子,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谁知,好日子没过几天,乞丐便不辞而别,重新开始了四处乞讨的生活。有人问乞丐为何如此不识好歹,乞丐回曰:“过去我白天讨饭,夜里睡在破庙里,但梦的是山珍海味、绫罗绸缎;后来我吃的是大米白面,睡的是暖被热炕,梦的却是讨吃要饭。无功受禄,靠别人施舍,总不如自己讨要来的心里踏实!”

自责

某球迷,为了看世界杯赛现场直播,一连几晚可以不睡。一日其正观看一场进入4强的淘汰赛,突然停了电,该球迷走出家门,抱住电线杆号啕大哭。就是这样一位球迷,如今却一改其往日逢足球比赛必看的习惯,有国足参加的比赛,现场直播他一场不看。
知情者问其原因,该球迷颇感内疚:“不是我不想看,是怕我看了影响国足的战绩。凡是我看的比赛,国足没有一场获胜,这还不是因为我看比赛妨的?为了国足能够获胜,我只有舍弃自己的爱好。”

『捌』 儿童题材的小品

人物:(安出场顺序)妈妈
女儿
刘姥姥——第一个保姆
爸 爸——半个保姆
袭 人——第二个保姆
机器人——第三个保姆

道具:茶几,沙发,茶具,暖瓶,洗脚盆

妈妈上场。
妈妈:今日格点儿背,把把不开和,玩儿的点大,输了一块五。(进门咋呼)小保姆,小保姆,丫鬟——,丫鬟——!
女儿从沙发站起来:妈,你咋呼什么呀,你要我请的小保姆还没到位那。
妈妈坐到沙发里:我都四十多了,打了一天麻将,累得腰酸背痛,没人伺候着,悲哀呀!
女儿:你累什么累?我比你还累!
妈妈:你小孩子一个,知道什么叫累吗?给妈妈倒茶!
女儿:我给狗狗洗了澡,吹了风,穿衣服,扎小辫儿,喂牛奶,擦狗屎,拖狗尿,伺候狗狗累得我够呛,哪有功夫伺候你呀?
妈妈:这么说我还不如狗啊?
女儿:妈妈,这是你说的,可不是我说的呀。
妈妈:宝贝儿,妈妈的确累了,快给妈妈倒杯茶。
女儿:爸爸祖上是王爷,我就是格格,哪有格格伺候嬷嬷的?
妈妈:我有那么老吗?
女儿:难道你比女儿我还嫩吗?
妈妈:我女儿够嫩的,掐一把流水儿。
女儿:嘻嘻——
妈妈:宝贝儿,既然你爸爸是王爷,你是格格,那我就是福晋,快快伺候着。
刘姥姥进门,道万福:老帮子愿为福晋,格格效劳。
女儿:我请的是格格,怎么来了个嬷嬷?
妈妈:有个老帮子也比没有强。报上名来!
刘姥姥:大伙儿都叫俺——刘姥姥。
女儿:刘姥姥,我找的是袭人啊,你怎么来了?
刘姥姥:袭人在伺候宝二爷那,所以俺就来了,俺的手大脚大,干活利落——
妈妈:别说了,年龄?
刘姥姥:八十浪荡岁儿。
妈妈:性别?
刘姥姥翘首弄姿:当然是女性了,但我这副尊荣是不会和王爷发生暧昧关系的。
妈妈:那我就放心了,你被录用了。
刘姥姥:谢谢福晋,格格。
妈妈:倒茶!
女儿:果汁!
刘姥姥屁颠屁颠地倒茶水、果汁,送到妈妈和女儿面前。
妈妈:喂俺!
刘姥姥屁颠屁颠地端起茶杯。
女儿:先喂俺!
刘姥姥屁颠屁颠地端起果汁,跑到沙发后面,同时给母女二人喂下茶水和果汁。
妈妈、女儿:爽啊!
刘姥姥:福晋、格格还有啥吩咐?
妈妈:伺候洗脚!
女儿:洗脚伺候!
刘姥姥:哎!
屁颠屁颠地拿来大塑料盆,拿起暖瓶倒水,给母女二人脱去鞋袜,把二人的脚按在水里。
妈妈女儿抬起脚:想烫死我们呀!
刘姥姥:当年,在大观园里,都是小姐太太伺候我,没看过你们这么难伺候的,拜拜了您那!
扭动着屁股下场。
妈妈,女儿沮丧地瘫坐在沙发里:哎——
爸爸上场:王爷回府喽!(看了母女二人一眼)还不快快伺候着?
妈妈:潘金莲不在家,没有伺候武大郎的。
爸爸:嗨!反了你们啦!
女儿站起来撒娇地:老爸呀,你的宝贝女儿都快饿死了,做饭去吧。
爸爸:我上了一天班,还要伺候游手好闲的你们,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儿?
妈妈:王爷,你就别抱怨了,谁叫你做的饭好吃来着那?
女儿:就是嘛,格格我最爱吃您炒的菜了,王爷,请吧——
撒娇地推着爸爸。
袭人进门,道万福:小女子愿为王爷、福晋、格格效劳。
爸爸抢先一步拉着袭人的手殷勤地:王爷愿为小姐效劳。
妈妈:嗯哼!
爸爸吓得跑到一旁,木讷地站着,眼光在袭人身上打转。
妈妈:报上名来!
袭人:小女子袭人是也,乃宝二爷的贴身丫鬟,做保姆是我的长项哎。
爸爸:太好啦!
妈妈瞪了一眼,爸爸吓得不出声,木讷地站着。
妈妈:性别?
袭人翘首弄姿卖弄风骚:福晋看不出俺是漂亮女孩儿吗?
妈妈站起来摸着袭人的脸:盘儿够靓的。
袭人:谢谢福晋夸奖。
女儿拉着袭人得手:太好了,我有伙伴儿了。
爸爸兴奋地:对对对,我早想给宝贝女儿找个伙伴儿了。
妈妈:是想给自己找个伙伴儿吧?!
爸爸吓得低头。
妈妈:说,你为什么不伺候宝二爷,跑的我家来了?
袭人:宝二爷和宝钗登记结婚了,用不着俺了,所以俺就到您家来了。
妈妈:哦,袭人啊——
袭人:细听福晋吩咐——
妈妈:你都会做什么?
袭人:炒菜做饭,洗洗刷刷,铺床叠被,绣花描红俺都会。
妈妈:那好,袭人,你就伺候俺们洗脚吧。
袭人:好的,福晋——(拿起暖瓶,往洗脚盆里添水,用手试了一下温度)请吧。
妈妈,女儿,把脚放进盆里。
爸爸过来,脱掉鞋袜,也要把脚放进去。
妈妈把爸爸推倒在地。
爸爸只好呆呆地看着。
妈妈的脚在水里泡着。
女儿用脚撩动着水花儿。
妈妈:袭人,给我搓脚。
袭人:哎——(蹲下搓脚)
女儿:我先来。(把脚丫子放在袭人脸上)
袭人把女儿的脚按在水里,一只手给妈妈搓脚,一只手给女儿搓脚。
女儿:好舒服啊,不愧是宝二爷的贴身丫鬟啊。
袭人:谢谢格格夸奖。
女儿:袭人,你每天都给我搓脚,工资加三百,怎么样?
爸爸:我也加三百。
袭人:谢谢格格。

『玖』 给个关于孝心的小品题材啊

让他一人他仍然然后覆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