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品范文
A. 一篇科学小品文
星期天,写完了作业,我闲着没事干,便想吹肥皂泡玩。我兑好肥皂水,把塑料管浸入装有肥皂水的小瓶子里蘸了一下,再用嘴轻轻一吹,一串一串的泡泡便从塑料管里飞了出来,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我越吹越起劲,吹了一次又一次,肥皂泡也不停地冒出来,好像下起了一场肥皂泡雨。忽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串串的肥皂泡总是先轻飘飘地向上升起,一会儿又慢悠悠地落下来。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肥皂泡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吗?
我向妈妈提出了这个问题。妈妈想了一会儿,说:“这个……我想和热气球的原理一样吧。”真是这样吗?我知道热气球能飞上天是因为燃料燃烧产生了热空气,可肥皂泡里有热空气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把家里的书都翻遍了,终于在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当我们吹肥皂泡的时候,肥皂泡里就充满了我们吹进去的气体。除非是在很热的天气里,否则我们呼出的气体总要比空气温度高。热空气的质量较轻,所以刚吹出的肥皂泡就会向上升;但是时间一长,肥皂泡中的气体温度下降,热空气的体积缩小,肥皂泡就逐渐比空气重,只好慢慢地落下来了。
哈哈,原来我的呼吸,就是肥皂泡的“燃料”啊。
B. 科学小品文范文
星期天,写完了作来业,自我闲着没事干,便想吹肥皂泡玩。我兑好肥皂水,把塑料管浸入装有肥皂水的小瓶子里蘸了一下,再用嘴轻轻一吹,一串一串的泡泡便从塑料管里飞了出来,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我越吹越起劲,吹了一次又一次,肥皂泡也不停地冒出来,好像下起了一场肥皂泡雨。忽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串串的肥皂泡总是先轻飘飘地向上升起,一会儿又慢悠悠地落下来。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肥皂泡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吗?
我向妈妈提出了这个问题。妈妈想了一会儿,说:“这个……我想和热气球的原理一样吧。”真是这样吗?我知道热气球能飞上天是因为燃料燃烧产生了热空气,可肥皂泡里有热空气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把家里的书都翻遍了,终于在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当我们吹肥皂泡的时候,肥皂泡里就充满了我们吹进去的气体。除非是在很热的天气里,否则我们呼出的气体总要比空气温度高。热空气的质量较轻,所以刚吹出的肥皂泡就会向上升;但是时间一长,肥皂泡中的气体温度下降,热空气的体积缩小,肥皂泡就逐渐比空气重,只好慢慢地落下来了。
哈哈,原来我的呼吸,就是肥皂泡的“燃料”啊。
C. 科普小品文好题材
科普小品文就是用小品的形式来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生动又严谨,通内俗又科学容是它的主要特点。因为它一般是由某科学领域的专家信手拈来,文字不多,形式自由,所以得名“小品”,又因为它企图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说明枯燥深奥的专业知识,因而冠以“科普”。好的科普小品总是笔调轻松,诙谐活泼,并且努力追求所属专业与其他领域的共通处为己任,这也是它深刻性的所在。
D. 求一篇科学小品文 600字
我是电
我是电,我是电,哈哈!我唱着欢快的歌儿来啦!
喂!小朋友,我的本领可不小,人们缺我就会恼!也许你认为我在吹牛吧!我啊,既不是吹牛,也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是千真万确的,如果你不信,就听我来讲讲:你们生活在缺我不可的时代。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我,咳!那简直是不堪设想的。城市会瘫痪,工厂得停工,电灯不能亮,电车开不动,广播成哑巴,电视无图像,就连你那宝贝的电动玩具,也动弹不得了呀!……一切的一切似乎都缺我不可。你说是吧?你们看,在努力实现“四化”的今天,工人使用着机器在做工,农民用抽水机、水泵来排灌,潜水艇能用雷达来操纵,飞机、大炮的神威由电脑遥控……有了我,技术革命显神通;有了我,自动化好威风。你知道高士其爷爷夸我些啥?他夸我是在“永不疲倦地为人民服务”,这可夸得我心里乐开了花。
也许,你觉得奇怪了,我有这么大的能耐,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上帝创造了我,还是从石缝里蹦出了我?不!都不是。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富兰克林的人发现了我,后来又有好多勤奋的人们,利用科学的方法,把“火爷爷”、“水奶奶”、“太阳妈妈”的能量转化给我,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目前,葛州坝水电站是我国发电能力最强的一座,听说它的发电能力可达270万千瓦,此外,还有三峡、龙羊峡等大型水电站正在积极筹建……总而言之,聪明的人类可利用很多的办法和途径来创造我,让我来为人类服务。
呵!想起来了,还得向你介绍介绍我们电的两大家族:那就是正电荷家族和负电荷家族。你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所产生的电荷,是正电荷,那么,许许多多正电荷的团体,便是正电荷家族喽。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所带的电荷便是负电荷,许多负电荷组成的团体,当然就是负电荷家族了。还得提醒你,我们有一个特别古怪的脾气:同一家族的内部,彼此勾心斗角、互相排斥,而不同的两个家族之间却能和睦相处,互相吸引。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同电相斥,异电相吸”。
我通常是脚踩着铜丝前进的,我的行走可快呐!最快时1秒钟就能飞奔30万公里,只有光伯伯的速度才能和我相媲美。
但是,有的时候我也十分苦恼。人们如果不小心碰上了我,轻则会麻木,重则会身亡。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我呀,是人们利用我时粗心大意,触上我的。可是不懂我禀性的人总是说:“他是触电死的!”“这个该死的电真害人!”唉!“黑锅”叫我一个人背着,真倒霉!那些粗心的人们又不先检讨检讨自己。喂!事先我可打过招呼:你们在用我时,线路可千万不能接错;我穿的橡胶皮衫也千万别弄破;我那家用器具还多了一根“尾巴套”,那便是地线,使用时通入地下,那安全性就大多啦!如果使用我时万一碰上了我该怎么办呢?第一,切断电源。第二,给碰上我的人进行人工抢救,使他起死回生。
小朋友,话又说回来了,我的功总是大于过的吧!特别是线路出故障时,人们点着蜡烛总是恼火地说:“怎么现在还不来电!”可是当我和人们又重逢时,总会听到千家万户欣喜欲狂的声音:“电来了,电来了……”接着是电灯亮、嗽叭响、电视唱……我心里那美滋滋甜丝丝的劲儿就甭提了,我禁不住又会唱起那支快乐的歌。
E. 请问哪里有科技小品范文
所谓“科技小品”,就是指带有人文色彩、富有情趣的自然科学类文章。
“科技”,是指文章内容以反映总结自然科学的成就为主。这类文章大都是前沿性的科技动态或边缘性学科,代表着当前最新的科研成果,体现着科技发展动态。“小品”,一是指这类文章多运用的是文艺性笔调,有趣味性、人文性,像《南州六月荔枝丹》《沙尘暴》;二是指这类文章内容是科学普及性的,不是专业知识的教科书;再者,文章篇幅短小,千字左右。“鉴赏”是说阅读的主要目的不只是学习掌握文章所介绍的科技知识,重要的是理解欣赏文章的表达思路、方式方法、语言运用等。高考选这类文章也不是考科技知识,而是考查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和运用。科技小品毕竟是科技知识的介绍,文章常常运用一些新的概念,长句较多,内容集中,信息密度较大,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不过,仍然属于说明文的范畴,我们沿着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思路,即说明的对象、介绍的要点、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修辞手法运用、语言特点等去顺藤摸瓜,就不难获得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一、概括说明要点、对象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文章的核心,确定这个核心是理解鉴赏的关键。科技小品的说明对象多是事物和事理,事理说明文的观点一般在文章的首段,或是每一段的前边几句话,它起着概括全文或全段的作用,把每一段的观点串联、概括起来,就能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1.分析、概括题目。
科技小品常以说明对象作题目,如《铜奔马正名》《沙尘暴》。阅读正文前对题目作些分析和推测,有益于把握全文的说明要点。如“铜奔马正名”,大体应该说明的主要内容是“铜奔马”原来叫什么名字、正确的名字应该是什么、为什么要正名、依据是什么等。推测“沙尘暴”要说明的应该是什么是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作用、危害和防治等。带着这些推测去阅读对应原文,能迅速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果需要补添题目,就要概括科技短文的主要信息,留意首尾段落中的关键信息,筛选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举例意图,把主要的信息浓缩为一句简洁的话。
2.对应观点和例子。
一篇科技小品往往包容着几种信息和观点,引用不少例子、列举条条依据,有时观点和例子在行文中有较远的距离。这要求我们阅读时把例子和观点一一对应起来,由例子去寻找观点、由观点寻找依据。字数最多的例子,说明的往往是最主要的观点。高考命题者也常常在观点和证据之间设题,用观点例子相互交叉、张冠李戴来设置干扰。理清观点和例子、总观点和分观点,便于把握全文、为理解鉴赏作好准备、减少做题的阻力。
3.确认指代词的含义。
常用的指代词如“这”“那”“这些”“那些”“它”“它们”“此”等,作者为了行文简洁,常用这些代词替代文中的各种信息、观点、例证等,依据语境选取最接近代词的句子或内容,确认每一个代词的含义,并弄清不同代词之间的关系,如并列、交叉、包容等,才能正确认定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观点。指代多是承前指代,如果把指代的内容代入原文,可以读通的一般是所代的内容;有时指代的内容比较多,代入原文都可以读通,甚至能够理解通顺,就应该考虑最接近代词的内容,还可以与本段小论点对照,选择最接近论点的内容。如果指代内容含有修辞手法,就须推知修辞的具体含义。
二、理清说明的层次思路
科技小品文,一般段落较少,而段内层次较复杂。理清段内的层次,弄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必要步骤,是进一步理解鉴赏的基础。阅读要边读边勾画,标出说明的观点句,各段的小观点,各种不同的认识主张以及所持的依据。推断句子之间、段落层次间的关系,用双竖线隔开。阅读说明文,主要运用逻辑思维,可以把内容简化、量化、表格化,从而使之清晰化,内容、观点、论据一目了然。如《铜奔马正名》文章先提出铜奔马定名一直未惬人意,最近定名更为不妥,定名“飞燕骝”最恰切。观点明确,论据充实有力,言之凿凿,层次清晰,下语准确。再如《沙尘暴》,文章先提出问题,指出沙尘暴的性质、特点、作用,然后从几方面分析其在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意义,再分析造成危害的原因,列举危害表现,最后提出劝告。
三、分清内容类别
科技小品虽然字数少,但内容繁杂,容量大,特别是一些重点段落,有时读上三四遍,仍然不得要领。这要求我们学会分类,理清头绪。
可以按原文明确提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进行分类。如《铜奔马正名》作者认为定名为“飞镰铜马”不妥,列举了大量证据和理由,我们可以分为4类:①撰作时代晚,有冗杂虚构之病,不足为据;②是人是兽是禽,含义难定,不足为据;③武威铜马写实,不同神话,虚实合一,牵强附会,不足为据;④飞镰铜马分指两物,混淆概念,不足为据。也可以按所驳对象分类或按照提示语进行分类。许多科技小品,开头或段落中间有许多明示的或隐含的提示语,可作分类的标志。如《沙尘暴》第3段“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土壤分布和补充”为一类,“水循环”为一类。还可以按照正面反面分类。一些对比性的科技小品,最适合从正反分类。
四、分析理解长句
科技小品多用有复杂附加成分的长句,一个句子中压缩了大量的内容,如一种事物或事理的时间、范围、性质、状态等,或用多个句子作修饰限制成分。这些长句往往是我们理解全文的障碍,也是命题人设置考点之处。理解长句的有效方法,是划分主谓宾定状补,分解句子的内容成分,分成不同层次,化大为小。先提取主干,确定主谓宾,因为它们是句子的中心;然后确定提取状语,注意每一个状语的位置;再确认提取定语,注意定语的排列次序,句子强调的内容往往是靠近中心词的部分。分解长句一般采用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办法,在分解句子的基础上,把握各层次的含义,从而理解句意。
五、敏感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
因为科技小品内容繁杂、长句多,表达要求准确、区分细微、分寸得当,所以词语的选择运用讲究精确细致。对一些词语的理解要养成勾画圈点的习惯,提高敏感度,把握其具体的含义。
1.关联词。
常见的关联词有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惟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高考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障碍,如把原文的充分条件说成必要条件、把因果关系表述成条件关系等。
2.副词。
科技文在表述科技成果时经常用“已经”“将来”“或许”“可能”“设想”等词语,要分清已成事实或未成事实,弄清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3.否定词。
科技文常用来表否定意义的词有“不”“非”“没有”“否决”“推翻”“拒绝”“无条件”“严禁”“取消”等。其中要注意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思,如果一句话中否定超过三个,先取出两个否定变为肯定,再理解全句的意思。还要弄清一些表否定词语的确切含义,如“绝对”是“无任何条件的、不受限制的”。“无条件”是“无要求限制”。
4.表示相反的词语。
注意科技文一句话中,表达内容上的相反。常用词语如“降低”“缩小”“成反比”“截然相反”“不同于”等。首先要具体理解表相反词语的意义,具体到一句话要仔细分辨词语的细微差别,如果两句话表达的内容不同,要把原句仿写下来,对照主谓宾的区别,如“满月的时候地球两极的气温有所升高,但中纬度地区情况截然相反”。理解“截然相反”可仿写“满月的时候中纬度地区气温有所降低”。
5.比喻词。
由于科技文表达意思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常常用比喻修辞手法或词语的比喻义,理解时要找出“本体”,如“‘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借用了美国50年代在全国修建的高速互联公路”一句话中:“信息高速公路”的意思不是“互联的公路”而是“互联的信息网络”。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六、熟悉考题干扰设置方法
1.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即所设置的选项不是从全文主旨去理解内容,而是背离主旨,抽取只言片语,组合成貌似正确的理解,误导考生作出错误选择。2.夸大范围。
命题者常夸大的是事物的范围、作用、程度,或者任意扩大概念外延等,引诱考生落入圈套。
3.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故意缩小范围,缩小作用程度,或任意缩小概念外延来代替整体,误导考生。
另外,“偷换概念”“乱设因果”“衍生他意”“错误整合”等都是常用的设题方法,要我们在日常训练中,逐项了解熟悉,以帮助判断。
七、掌握大体解题思路步骤
1.准确把握题目要求。
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如“意义”“解释”“作用”“原因”“证据”“推断”“主要的”“根本的”“属于”“不属于”等。
2.找准对应区域。
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不难迅速找准区域。不过有的选项涉及信息不止一处,考生常常只找一点,丢掉其他。这要求我们建立“多点意识”,找准找全对应点。
3.分析比较原文和选项。
对原文和选项的内容文字做仔细的分析比较,从句式、陈述对象、句意侧重、范围大小、程度轻重等方面辨析异同,利用命题者设题常用干扰方法知识帮助判断选择。
4.回头确认。
初步确定选择项后,再次对照题干要求,验证选项正误。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在不断往复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首选保证阅读的“质量”,每一次都是认真细致的,不是匆匆浏览,一带而过。每次阅读做题后,都要反思,不能只靠感觉,在多次阅读实践中积累感性认识,不断领悟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升能力。
科技小品:向大海要淡水
--------------------------------------------------------------------------------
金羊网 2004-09-12 14:29:43
www.ycwb.com
作者:鲁余
现在不仅北方(特别是西北干旱地区),就是在雨量丰沛的东南沿海地区,许多城市及海岛,也存在缺水问题,除了大力倡导节约用水外,根本出路在于寻找和扩大淡水资源的来源。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利用高科技使海水淡化是化解水危机的重要出路之一。
据科学家研究,海水的平均含盐量约占3.5%,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氯化钠(食盐),其次是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硫酸钾、碳酸钙等等。
陆上的淡水又从何而来?除了极少部分可能是原始自然存在的(主要是深层地下水)外,绝大部分也是由海水转化而来。海水中的水分与盐分的冰点与蒸发点各不相同,海水一结冰,这冰是淡水冰,因此南北两极附近海上的冰山和浮冰都是淡的。特别面广量大的是海洋在太阳光的直晒下其表面不断蒸发,海水中的水分变成水汽上升到空中,这些水汽通过大气环流带到陆地上空,形成积雨云,然后降下淡水(雨水或雪)。所以陆上淡水的源头归根结底可以说是来自海洋。
人们自然会想到:如果能直接把海水淡化,那么淡水危机不是可纾解了吗?科技界早就投入研究。
海水淡化就是将海中的盐分分离以获得淡水。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国际上就研究出闪蒸法、电渗析法和反渗析法等,并投产使用。最先使用的是闪蒸法(蒸馏法),它是将海水在加热设备中加热到150℃,再送入扩容蒸发器进行降压处理,然后冷凝成淡水。此法还可带动蒸汽涡轮机发电。沙特阿拉伯就用此法解决淡水来源,但它的成本高。
目前国际上最看好、成本低且适合较小水厂采用的是反渗析法(膜法),它是用高压使海水通过一个能滤掉盐分、杂质和其他有害离子的屏膜,渗析出淡水。此法在全球海水淡化总量中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有人总对淡化水有点不放心:是否有对人体有害物质存在?对此专家们解释说,海水淡化其实与纯净水制作工艺一模一样,一般细菌难以通过屏膜,完全可以放心饮用。淡化水的成本与自来水相当。
我国天津早就用反渗析法进行海水淡化。浙江的海岛县嵊泗,七成多的老百姓生活用水全靠海水淡化。它的前景广阔美好。
F. 科学小品文600字
蚂蚁 蚂蚁这个动物界中微不足道的小家伙,说起来本领却不小呢。 你是否注意过,外出觅食的蚂蚁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它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老根据地”。蚂蚁是靠什么来辨识方向的呢?靠识记周围和天空的景物。有人曾做过实验:用圆筒围住一群行进中的蚂蚁,遮住四周,让它们只看得见天空,这群蚂蚁可就像在热锅上似的团团转了。除了四周和天空的景物能帮助蚂蚁辨识方向外,它们还有一个自身的“法宝”,这就是蚂蚁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掉队的蚂蚁根据这种气味就能确定方向。如果用樟脑一类怪气味的东西放在蚂蚁走过的路径上,那么后来的蚂蚁就会因寻不到同类的那种特殊气味而迷失方向。 说蚂蚁是个大力士,你一定不信。那么我们就请大象、骏马、黑熊来和蚂蚁举行一次负重比赛,以其单位体重可拖运货物重量大小作为评定胜负的标准。比赛结果出人意料:体魄雄伟的大象垂头丧气,它只能拖走比自身重四五倍的货物;英姿勃勃的骏马也无精打采,它也只能拖动相当自身体重五倍的东西;那傲慢自大的黑熊更不得不甘拜下风了,它所能拖动的东西还不到自身重量的五倍……而蚂蚁却轻而易举地扛起了超过自身体重十几倍的东西,赢得了“金牌”。 蚂蚁还是一个小小气象员哩!在秋天里,蚂蚁越往高处爬,说明这年的冬季就越冷。许多地方的农民还常常念叨“蚂蚁上树,满天风雨”“蚂蚁下山,必有干旱”之类的农谚。这些谚语反映了一定的科学道理,能提醒我们及时做好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 说到这,你也许会惊叹不已,真没想到小小的蚂蚁竟有这么多的奥秘。其实蚂蚁身上还藏着许多未知数呢,这将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发现,利用蚂蚁为人类服务。
请点赞。
G. 科普小品文
黎明,葵花就露出笑脸,迎接旭日东升;中午,花盘也跟着太阳慢慢地转向南方;傍晚,太阳西下,它又面向西方和夕阳依依惜别;午夜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悄悄地转回东方,准备迎接第二天朝阳的升起。“葵花向阳”已成为人们的美谈。
葵花为什么总是向阳呢?这其实是由光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向光运动。原来在阳光作用下,向日葵的生长点内发生了细胞电极化,向阳面获得负电荷,背阳面就产生了正电荷。带负电荷的生长素就趋向于带正电荷的背面细胞,因而造成背光面生长素多,生长就快,向光面生长素少,就生长得慢,这样就产生了向光弯曲,所以太阳转到哪个方向,葵花就朝哪个方向了。
进一步探索和掌握这种运动规律,有利于人工方法调节植物生长因素,有效地控制植物的生长,促进农业增产。
H. 给篇科学小品文范文 !!
变幻多彩的地球
陶世龙
原载1961年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
人有各种料子做成的衣裳,穿起来有的凉爽,有的保暖。
地球也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烂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变易。地球特有的大气、水和生物,使它成为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色彩丰富的行星。
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起着冬天暖和、夏天凉爽的作用。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温度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了,起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加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在沙漠中,昼夜间温度的差别常常达到摄氏好几十度。
黄色衣裳的这种作用,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况。
大气是地球最重要的一件外衣,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拦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了,而晒不到太阳的地方又太冷了。宇宙飞船便可经历这种奇妙的境界,飞船在阴影处的温度可低到接近-273℃。在高空中,尽管还未飞出大气圈的外层,但那里空气已稀薄到接近地面上人工制造的真空,不能起到吸热保暖的作用了。
空气中含的水蒸气多,吸热能力就强,所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
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得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冰雪所掩盖,穿起了白色的衣裳。
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这就使温度更低了。
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至于那种面积广大的终年积雪的地区,更是冷空气的制造厂,广泛地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
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我们要使它穿得合适。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也正在做。植树造林、合理密植就是在加紧织造绿色的衣裳;修水库扩大水田则是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穿上蓝色的衣裳;这些工作的结果又都使黄色的衣裳逐渐减少。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将要进行。在宇宙飞船上天以后,我们对那看不见的最重要的地球的外衣——大气,也将了解得更清楚。将来也有可能控制它、改造它。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