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小常王寨村垃圾
大家都知道以前赵本山大叔一直都是央视春晚的台柱子,用一个个精彩绝伦的小品陪观众度过了许多个喜庆的跨年晚会,但是近几年他的身体条件每况愈下,据说还曾经因为彩排太辛劳晕倒了,所以近几年他较少再出现在舞台上,而是用心的教导培养新生的小品演员。
赵本山的徒弟有很多,但是较出名的也就是小沈阳、宋小宝、文松等人,而小沈阳又是这批人里最早成名的。2009年,他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与赵本山、毕福剑、丫蛋,搭档演出小品《不差钱》而一战成名,同年《2009小沈阳全国演笑会》启动,到2010年1月31日共在20个省、4个直辖市、3个自治区、70座城市演出103场,可谓红极一时。
小沈阳大红之后,他的欲望也在加强,同时在影视圈和乐坛都开辟了自己的道路,网友们经常会看到他出现在影视节目、综艺节目里,据说,当时他的年收入达到了上亿元人民币。然而这几年小沈阳似乎又在娱乐圈里消失了,大红的他似乎突然就不红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看宋小宝就知道了。
2011年,宋小宝靠本山大叔引路走进春晚而开始走红,同年,他与沈春阳合作主演悲情戏《樱桃》,在剧中饰演葛望,并凭借该剧获得了第四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获最佳男主角奖和第八届华鼎奖当代类最佳男演员奖。
2014年8月,他凭借电视剧《樱桃红》获得第十三届华鼎奖“中国当代题材电视剧最佳男演员奖”。
2015-2016年,他更是小品佳作不断,比如《表白》、《以貌取人》、《送礼容易退礼难》、《吃面》等,给观众带来了非常多的惊喜。
不仅如此,宋小宝更是在2017年的多档综艺节目中有着上佳的表现,《笑声传奇》、《喜剧总动员第二季》都是喜剧界的王牌节目,最重要的是宋小宝还自编自导了一部喜剧巨制《发财日记》也在不久的将来与大家见面,一个始终谦卑、努力,又有才华的好艺人,长红,那是必然的!
反观小沈阳,自从他走红之后就一直在消费自己的人气,出演了很多节目,但是一直再也没有拿的出来的代表作,真是相当让人惋惜了,也难怪他越来越不红了。
② 从红极一时到消失匿迹8年的小沈阳,近况如何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小沈阳,2007年拜师于赵本山门下,多次登上央视春晚,以幽默风趣的小品深得人心,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
尤其是他2009年在央视春晚上表演的小品《不差钱》更是让他名声大噪,火遍全国。
也难怪他说自己掉粉太快,毕竟他淡出喜剧圈这么久,再加上没有创新的作品,自然就无法被观众记住。
有一次,贾玲问小沈阳为什么不演小品了,他说《不差钱》的起点太高了,后面演的作品都无法超越,无法突破自己,如果没有好的小品,他都不会再演小品。
他直接把责任推给《不差钱》,而不是耐下心来学习,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他的师兄师弟运气没他好,但现在都发展得比他好。
当然了,我没有批评他的意思,只是客观地分析他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原因,同时也希望他能沉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的演技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
③ 沈阳打掉酒托团伙大概多少人
2015年9月一天,因为工作关系,小李来到沈阳。在沈阳北站等车期间,小李因为无聊用微信搜索附近的人,进而认识了一位叫陈雪的姑娘。对方自称21岁,是大四学生,在沈阳一家服装公司实习。
聊天中,女孩的照片看起来清纯靓丽,小李有些动心。两人聊得异常火热。聊了一会儿,陈雪提到要和小李见面吃饭。小李也正有此意,希望借机将陈雪发展为自己的女朋友,遂马上答应了。
小李按陈雪指示来到大东区南卡门路附近见面。两人相见,小李有些失落,眼前的陈雪远没有照片上漂亮。犹豫之下,小李询问陈雪原因,陈雪笑着说照片是经过美颜处理过,所以才有些差异。
陈雪十分开朗健谈,几句话就打消了小李的顾虑。两人边说边走,经过一家KTV时,陈雪提意要去唱会儿歌。进入KTV包房,陈雪熟练地拿起菜单一口气点了两瓶红酒和果盘、小零食。服务员很快就把东西送了上来,陈雪酒量不错,还没等小李怎么喝,一会儿就喝完了一瓶。
诈骗红酒果盘消费4000多元
一会儿,服务员进入包房借送水果之际,告诉小李一共消费2100元,让小李先埋单。小李要过消费小票,一看吓了一大跳儿:一瓶红酒699元,10多片香蕉片80多元。小李刚要和服务争执,陈雪一脸不好意思地询问“是不是自己点多了?”
见状,小李有些不好意思,也不敢明说,极不情愿地刷卡结了账单。随后,陈雪又提出有两个小姐妹呆着没意思,正好在附近,想让她们一起过来玩。小李碍于面子没说什么。很快,两个年轻女孩走进了包房,不容分说又点了两瓶红酒和许多果盘,玩得不亦乐乎。
最后,小李看大家玩得差不多了,遂喊来服务员买单。服务员刚报完4000多元,小李就火了,认定KTV欺诈,和服务员吵了起来。陈雪等三个女孩过来劝架,说“钱不够,大家帮凑凑!”与此同时,四五个男保安赶了过来把小李拉到另一间包房吓唬小李,“不给钱别想出这个门。”
无奈之下,小李用信用卡支付了钱款,剩余的几百元由陈雪帮助结了账。走出KTV包房,小李就想报警,却被陈雪拦劝住了下来。随后,陈雪接了一个电话,说有点事儿需要马上回学校一趟,就匆忙与小李分开了。当小李再想联系陈雪时,却发现对方杳无音讯了。小李感觉不对,怀疑可能上当受骗了,就向公安机关报了警。
侦破千名男子被骗千万元
其实,小李只不过是数千名被害人中的一位。原来,在小李报警之前,大东警方已经陆续接到针对这家KTV的类似报警,已经组成专案组,全力侦办系列820特大酒托诈骗案。
大东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透露,这起案件涉及被害人员数千人,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彭某等53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经审查明,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彭某开办了KTV、酒吧后,雇佣魏某某作为经理,董某等4名男子作为聊天键盘手,张某某作为保安,刘某等8名女青年为酒托女。
在2015年9月至10月期间,魏某某作为经理,伙同服务员王某某、酒托女郝某、颜某某,在沈阳市铁西区肇工街十一路某KTV从事诈骗活动。
他们由键盘手在沈阳站、沈阳北站、太原街、中街等地通过微信搜索附近人寻找男子为作案目标,通过陌陌、QQ微信等社交平台冒充年轻女性聊天,并以”交友”,”一夜情”的名义获取被害人个人信息。
然后,聊天键盘手将相关信息交给经理,由经理将被害人个人信息告知酒托女,再由酒托女与被害人联系,将被害人骗至沈阳市大东区南卡门路某KTV、沈河区西顺城街某KTV消费。十多元低价进来的葡萄酒分别标注成了399元、699元、899元不等的价格进行销售。
事例 她数月获利3万多元
办案人员透露,案发后,许多被害人不敢前来报案,即使有证据证明其确为该案的被害人,也都因当初受骗时怀有发展一夜情等不良想法,害怕被他人知道而不敢承认被骗。
酒托女刘某原本在工厂上班,因吃不了苦转行做了酒托。酒托女带被害人消费,故意点些葡萄酒、果盘等。酒托女每次带人消费都会按消费额的25%拿回扣。刘某作为酒托女,仅仅几个月就获取三万多元。
大东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彭某等多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瞒真相,骗取他人钱款,其行为均构成诈骗罪。彭某作为总负责人,负责租赁店面、雇佣经理、聊天键盘手、酒托女、保安、服务员,并收取被害人被骗款项,按比例分配给员工,在共同犯罪中起组织、领导作用,是整个犯罪的核心。
魏某某作为经理的地位作用仅次于彭某,均为主犯,应按照共同犯罪的全部罪行处罚。键盘手、服务员、保安、酒托女,系经理以外的主犯,应按照其参与诈骗的实际数额处罚。
最终,彭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1万元;魏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7万元。孙某、刘某等10名酒托女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他涉案人员均受到了法律制裁。
④ 姑娘总是玩手机情绪不好,学习一落千丈,沈阳哪里有治疗心理疾病的
自己经常玩手机,女儿玩怨有心理疾病,你也是个奇葩父母。你自己都管不住自己,女儿才多大,她有多大的自制力。思考自己吧
⑤ 我住沈阳宗人府北向,谁知道这个宗人府是怎么来的
清朝时,那里曾经是“宗人府”———“惩治犯罪,主持正义”。直到建国初期,那里还曾是“沈阳第二监狱”。
沈河区正义社区位于承德路11-6号,王书记介绍说:“早先,我们这里有一条胡同,叫正义胡同,而这一带在清朝就有记载了。”
正义社区老户,69岁的张守汉老人告诉记者:“正义社区所管辖的范围,有个辽宁精密仪器厂,那个厂子的位置前身是监狱。”
张老说:“长辈曾经讲,清朝时,这里是‘宗人府’,满族宗亲犯罪都被送到宗人府处置。从清朝末期到民国,再到伪‘满洲国’,正义社区所在地成了‘奉天第二监狱’,一直是关押犯人的地方,直到1958年‘大跃进’,才改成了工厂。”
“从清朝时的正义胡同、正义里,延续到现在正义小区、正义社区,我们经常跟老人探讨社区名字的事儿,正义的名字,与主持正义、惩治犯罪有关。”王书记这样说。
关于正义社区名字的推测,同样得到了民俗专家、沈阳市文史馆研究员齐守成的认同。
齐老介绍说:“辽宁精密仪器厂的位置,原来叫沈阳市第二监狱,早在清代叫奉天大狱,也就是关押犯人的地方。取名‘正义’也是和现在社区所在的位置有关,主要是体现法律上的公正、公平,惩治犯罪、主持正义
⑥ 沈阳悍匪孙德林案件回顾:连续杀害24人,死刑场上面不改色!结果怎样
案件发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犯罪嫌疑人孙德林自1988年起,在12年时间里先后带领帮凶劫杀70余人、死亡24人,劫款300余万元,直到1999年10月30日被警方逮捕押回沈阳等待审判。面对审判面不改色的孙德林在见到他的女儿时,这个被誉为无情的杀人恶魔流出了悔恨的泪水。
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家庭圆满的孙德林走上了这条违法犯罪的道路,请随同小编走进沈阳悍匪孙德林案件,一起探寻案件背后的真相。
写在最后
小编想说,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在做出选择前,我们需要思考许多。
孙德林直到人生中的最后一刻,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才发现自己后悔了,后悔做出这么多的恶行,但是死于他手的那些受害者是铁打的事实,孙德林最终仍要受到法律最公正的制裁。
⑦ 扶不起的”阿斗”,小沈阳从爆红到失意到底经历了什么
小沈阳大家没有不熟悉的,2009年春晚小沈阳因为一个小品《不差钱》火遍了大江南北,沈阳的形象停留在了2009年春晚,他难以跳出来那个角色带给他的热度,在大家仍旧对他充满期盼有很更好的作品出现时,最终却让观众大失所望,观众对他的期待便没有那么高那么热烈了。小沈阳在缺少了强大后台的支撑,他的发展变得愈发困难。与此同时,同门师兄弟出演火爆,他们锋芒毕露,势头盖过了小沈阳,人们追求质量越来越高,小沈阳拿不出优秀的作品,自然而然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这些年小沈阳基本上没有什么新作品,只是通过参加各种的综艺节目提升人气。对一个艺人来说,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小沈阳的唱功是不错,能飚吓死人的高音,但是音乐代表作没有,影视代表作也没有,于是乎,现在已经慢慢被观众淡忘了。
⑧ 小沈阳被雪藏了吗
小沈阳没有被雪藏啊,他现在不也是经常出现在荧幕上吗?其实他就是没有什么新作品了。
⑨ 有没有人知道沈阳市铁西区人大代表对离职员工赶尽杀绝的事情
沈阳市铁西区人大代表对其离职员工赶尽杀绝
2013年9月9日,博宇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在沈阳,民营贸易企业)通过传真给沈阳高鼎炉料有限公司(民营贸易企业),沈阳熹鼎冶金材料有限公司(民营贸易企业)发文,告知其离职员工陈某,齐某,芦某,王某,马某,周某在原单位曾经签属过保密协议,随后几日二公司先后收到博宇的律师函及博宇董事长于某(民营企业人大代表)携律师来访,通知二单位必须马上劝退上述六名员工。
当日,二公司与六名员工约谈,六名员工有的反映没签属过保密协议,有的记不清了。因为六名员工已经有人从原单位博宇离职二年以上,其他几人有离职一年以上的,有离职几个月的,但六人共同反映,从未接受过博宇的保密协议补偿,六人认定即使曾经签属过保密协议,但未接爱到离职补偿,原保密协议已经失效。
当日,二个公司考虑再三,二个公司强行以博宇有保密协议为由开除我们六名员工,并没有支付我们9月份工资。
事后二个公司委派张某去博宇要保密协议,博宇以保密协议属商业秘密为由,没有拿出保密协议,也就是说张某索要保密协议无果。
在开除我们六名员工后,博宇给同行业发传真,发告知书通知全体同行业(贸易企业),以后招人要先与博宇核对,确认是否为博宇离职员工,否则一旦发现追究法律责任。并在告知书中强调要起诉高鼎和熹鼎公司。
在被高鼎与熹鼎开除之后,我六人先后找到沈阳市长热线与沈阳铁西劳动仲裁委员会,最终一纸诉状至铁西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历时三个月仲裁委裁定高鼎与熹鼎开除我们六人违法,劳动合同必须继续执行。仲裁委裁定博宇保密协议失效,理由是在我们六人从博宇离开后,从未接到任何形式补偿。
在我们被高鼎与熹鼎开除之后的三个月里,博宇安排其在职员工,没日没夜的电话骚挠,我六人先后在沈阳于洪迎宾花园派出所及铁西启工派出所报案。在此期间不光骚挠我们个人,还骚挠我们的家属,电话声称我们六人违法,签属保密协议,离职后去同行业工作。高鼎与熹鼎在此期间给我们打电话,说二个单位每天最少接到博宇1000多个电话骚挠,并且二个单位已经报案。骚挠电话如出一则,主要是要追究我们六人责任,高鼎与熹鼎起连带责任。
在电话骚挠过程中,由于我们六人家属年势已高,其中我父亲被吓卧病在床一月有余,已经报案。
在我们向二个派出所报案过程中,派出所曾给予协调,但是始终没有制止住这种电话骚挠行为。我们接到的骚挠电话对方员工我们都认识,都说是不得不打电话骚挠,是公司老总于某安排的,不打电话就会被开除。
事至今日,沈阳铁西仲裁委的裁决书还没有发放到我们手上,高鼎与熹鼎,没有重新录用我们。
我们在此期间经常去高鼎与熹鼎打听结果,高鼎与熹鼎承诺,在此期间我们六人所受损失,由高鼎与熹鼎承担。
今天是2013年12月13日,高鼎与熹鼎又打电话说,沈阳市铁西工商局稽查大队来访,据说被人举报,举报理由是由于高鼎和熹鼎曾经录用过我们六人,够成不正当竟争和商业秘密等等。
我们六人现在已经被赶尽杀绝,整日担心吊胆,我们曾经在金属贸易行业从事多年,如今再重新选择别的行业实属困难。而且我们六人实在是委屈和不幸。
我们六人现在需要有关部门给予解决下述问题:
1我六人即使与原工作单位博宇签属所谓商业保密协议,但离开后未收到任何补偿,我们是否可以去博宇同行业工作,博宇的保密协议是否生效。
2.我们真实反映博宇大楼在高压电线下,原楼层为六楼现又接出一小层,我们质疑在高压线下建楼是否违法,后接的楼层是否违法。请有关部门查实。
3高鼎与熹鼎,在未见到博宇保密协议下,就凭对方律师函开除我们是否违法。
声明:我们六人分别为陈某,齐某,王某,马某,芦某,周某,我们现联名举报,我们反映的问题是真实的,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来查证。
如果相关部门不给我们解决,我们就集体去博宇大楼跳楼。
2013年12月13日
⑩ 我听说在沈阳有一个特别有名的鬼楼,叫做艳粉鬼楼
“沈阳鬼楼”身世
“鬼楼里住的不是‘鬼’,而是‘黑户’。”
记者调查得知,31号楼和33号楼的开发单位原是沈阳一家集体经济房屋开发公司。这两座楼是该公司开发的永善里小区二期工程,当时分别命名为1号楼和2号楼。居民们说,因为资金问题,盖楼时前后换了多个承建商,从1984年一直盖到1992年。中间几度停顿,甚至有鸟类在楼上筑巢。
33号楼旅馆的邓先生说,两座楼盖好不久,因为欠资问题,债主们就将开发商告上了法庭,法院随即将33号楼三层及以上房屋查封。此时整座楼的水电煤气等尚未开通,因此,这其实是一座“烂尾楼”。楼上并非因为“闹鬼”导致住户搬走,而是根本就没有人住过。
33号楼一层二层则被原永善里商店所占用,这也是整栋楼仅有的已使用楼层。邓先生曾是原永善里商店的员工,据他称,当初集体经济公司盖这座楼时,原永善里商店动迁,开发商承诺大楼盖好之后将一二层返还给商店,后来却暗中将其转卖给别人。通过打官司,商店最终讨回产权。另有当地居民称,在打官司中间,已经在外8年的永善里商店实在等不及,大概是在1993年,于一天晚上将楼门砸开,强行入住,并自行安装水电煤气等开始使用。
永善里商店隶属原铁西区副食品公司,该公司于1998年改制,永善里商店不复存在,更名为“贞观商场”,后再度更名为“瑞祥商店”,大概因为不景气之故,商店只占用一楼部分房间,其他房间则用来出租,去年又在一楼辟出一部分开了家旅馆,二楼部分由台球厅改造为客房。
7月14日,记者征得旅馆同意,从二楼一道门一路爬上,终于探得“鬼楼”的真面目。该楼基本设施已经安装完毕,但显然未经使用。地上已经积了一指厚的尘土。有几套房的房门上贴着沈阳市中级法院的封条,时间为1993年。
邓先生称,打了多年官司,33号楼最后被判给了几家单位。结果谁都没法用,一直空着。
当地居民对空置15年的“鬼楼”深感惋惜,“这楼其实质量不错,要是归个人的话,谁会让它白白空着?”
31号楼由于最后的承建商接盘,卖了好几年,该楼所有的42套房均成功售出。但与33号楼一样,当时也没有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住户们经数年上访,于1999年通了电。但由于承建商老范跑了,大部分房子至今也没有拿到房产证。“沈阳鬼楼里住的不是‘鬼’,而是‘黑户’。”蒋凡林说。
传言追溯
晚上偶有灯火,便被议论为“鬼火”,窗户被人打碎后发出怪声,便被议论为“鬼哭”。
多位永善里小区的居民认为,33号楼闹鬼的说法,是由于当年永善里商店与开发商的纠纷,商店个别人放出的谣言,目的是阻止开发商卖楼。如果这种说法属实,那事情的发展着实出人意料,因为随着永善里商店入住,他们自己也成为“鬼楼”传闻的受害者。
巧合的是,在此期间,相邻的31号楼的确出过几件事:楼刚盖好的时候,围墙倒塌压死了一个人;住户装修时,工人因为偷懒,将拆下的墙皮从窗户扔下,不慎将一捡拾者砸死;一名精神病人在楼道中过夜,结果被冻死。
这几件其实并无联系的事件,成为“鬼楼”传言的催化剂。
沈阳鬼楼“闹鬼”的原因也渐渐被归结为两种:一说是这里原来曾有一座庙,盖楼时把庙拆了——事实上当地确有一座庙被拆除,但离鬼楼至少有二百米远;一说这里曾是一片坟地,盖楼时将坟地平了——事实上当年铁西区到处都是坟地,绝非这两座楼所处地带独有。
由于物业公司未曾接手,导致31号楼的楼道一直脏乱不堪,甚至一度没人出面在楼道里装个灯泡,此外加上楼层结构有些特别,楼道内显得颇为阴森可怕。
“沈阳鬼楼”名声既已传出,于是有“探险者”不断造访,居民们被骚扰得不耐烦,渐渐对来访者颇没好气。一楼商场的王老板干脆将33号的楼门紧锁,上了三把锁,上书“仓库重地”字样。从31号楼通往33号楼的一个窗户也被砖块堵死,且通道内立起一道两米高的铁丝网。这一切使得33号楼越发神秘。
在媒体公开报道之前,过往的出租车司机们成为鬼楼说法最好的传播工具。司机汪勇十年前对“鬼楼”就有耳闻。“那时候年轻,”他说,“我专门上去‘练胆儿’。”汪勇承认,那次他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灵异”现象,但还是感觉“不对劲”,他上楼的时候很慢,下来时倒是飞快,“一只脚落地,我听到两下声音,你说怪不怪?”
惊现女尸
去年,为了防止33号楼上的玻璃掉下砸伤路人,城管人员便架梯上去,将楼上的窗户全部拆除,如此一来阳台裸露,不明就里的人更加确信楼里无人居住,鬼楼传闻因此又找到根据。
“没鬼?没鬼好好的楼怎么会空着?”汪勇指着车窗外的33号楼说。
至于31号楼与33号楼究竟哪个是“正宗”的鬼楼,一直没有定论。按所谓“灵异”现象发生地而言,应该是31号楼,因为只有这座楼有人居住;然而真正空着没人住的却是33号楼。最后经过一番过滤,大概是空置无人住这一因素起了作用,33号楼成为真正的“沈阳鬼楼”。不过这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一旦定性为“鬼楼”,一些牵强附会的根据总会出笼,而且很快能找到市场。
一位居民称,33号楼上由于久无人住,一度成为孩子们玩耍和乞丐定居的地方,晚上偶有灯火,便被议论为“鬼火”,窗户被人打碎后发出怪声,便被议论为“鬼哭”。
“沈阳鬼楼”遭恨?
能在此处买得起楼的,大都是当时的“暴发户”。而此楼周边那时却还是棚户区。传闻一出,“鬼楼”便很快成为穷人对楼内富人表达不满的载体。
“鬼楼”传闻的扩大与沈阳市著名的“苏老板”也有关系。苏老板原名苏英奇,据说是磨豆腐出身,曾干过警察。后来下海经商,发家后买下了“鬼楼”对面的一座7层楼。在33号楼出名之前,这座楼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据当地居民说,苏老板的楼集典当、餐饮、洗浴、娱乐于一体,整个楼装饰得富丽堂皇,像一个宫殿。然而苏老板被认为国内最早从事非法集资的代表人物,他以三分利息为诱饵,吸储高达数十亿元。在一些老干部的举报下终于案发,苏潜逃到国外。
将钱借给苏老板的债主们便把那座楼当成讨债对象。每当周末,便有不少白发老人打着标语、横幅到楼前聚集抗议,多年持续不衰,成为当地一景,一直到前年拆除方休。
严格说来,31号楼其实与苏老板的楼并无联系,然而曾经发生的几起死亡事故却成为两者的纽带。在传言中,事故中死去的人变成了苏老板的女秘书———债主们找不到苏,便找到其一位女秘书,最后逼其从“鬼楼”上跳下,从此鬼楼不时传出女人哭声。
记者调查,苏老板根本没有过一位跳楼的女秘书。
在现实中,或许唯一能将鬼楼和苏老板楼联系起来的是路官派出所。该所原驻地是在对面苏老板楼旁拐角处,31号楼刚刚建成的时候,苏老板将对面的那整座七层楼买下,派出所迁到了31号楼一层。
“沈阳鬼楼”遭恨
派出所的存在显然为鬼楼的传言大餐提供了更多的佐料,当年派出所那次普通搬迁被解读为给鬼楼“镇邪”。去年,在此办公十多年的派出所迁走,又有人反过来说:没镇住邪。上面所提的“灵异事件”,睡觉移位的当事人也一度变成派出所的民警们。
派出所搬走之后,原在31号楼的办公用房分配给铁西区市容办公室,此后,人们便可以经常看到执法人员将一车车的查抄物品拉到此地。“这下我们这楼就更遭人恨了。”“鬼楼”的一位居民感叹道。
这位居民说,鬼楼名声传出,“遭人恨”是原因之一。那时也正是下岗工人数量渐增的时候。铁西区出名,除了出过一位女歌星艾敬,另外因为这一带有着大量的国有企业。
沈阳鬼楼辟谣行动
“打那以后,连续好些天都有成群结队的人来参观。我们这鬼楼的帽子算是戴牢了。”
鬼楼传闻渐渐引起了媒体的注意。事实上,早在六七年前,沈阳当地几家媒体均曾派出记者“暗访”鬼楼,并最后作出鬼楼无鬼结论。然而在辟谣的同时,此前仅通过口耳相传的鬼楼,也因此愈加声名远扬。
影响最大的一次报道是在2002年11月,由沈阳当地影响力颇大的辽沈晚报发起。为戳穿谣言,该报派出由其一位“明星记者”领衔的4名记者到鬼楼特别体验了三天两夜,最后以《“鬼楼”无鬼》的标题作了整整一版的报道。
五年过去,31号楼一楼的谭阿姨对这篇报道记忆犹新。“打那以后,连续好些天都有成群结队的人来参观。我们这鬼楼的帽子算是戴牢了。”
2006年11月21日,“鬼楼”又迎来一批“辟谣者”。发起这次活动的是辽一网的项目经理阿阳。去年10月,他在网上偶然发了一篇关于鬼楼的帖子,结果一下走红,不仅网民反应强烈,连央视“走近科学”栏目的记者也打来电话询问。阿阳再接再厉,又在网上发帖号召到“鬼楼”探险,以配合央视原本打算要做的这期节目。
此时,“鬼故事”正在网络上盛行,但大都难找到真正依据,像沈阳鬼楼这样有着确切地址和实物依据的,堪称是“鬼故事”中的“精品”。
报名探险者共三十多人,其中还有几位是政府机构的干部。在供电所上班的一位网友将单位用的梯子贡献出来,事后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探险那天恰恰是农历传统的“鬼节”。然而此次规模空前的鬼楼探险活动却中途失败。因为爬楼惊动了楼下的商店服务员,他们果断地报了警。结果,这次志在辟谣的探险活动演变成一出闹剧。当地一家媒体报道了此事,并以专家口吻称此举属“荒诞行为”“不值得提倡”。此外,当地的交通台也报道了网友们的探险,鬼楼遂再次声名远扬。
沈阳鬼楼辟谣行动
“沈阳鬼楼”难拆?
“谁要受谣言影响拆这座楼,谁就是败家子。”
困扰居民们多年的鬼楼传言,本有望于去年被彻底打破———有关部门曾打算将这座楼拆掉重建。
去年3月份,原路官派出所的办公室住进了几个人,门口贴出了“拆迁办”字样,开始对楼上户主进行登记摸底。
楼上还贴出一份“紧急通告”,通告中称31号楼和33号楼“经查是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筑物,现决定依法进行处理”,落款是铁西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当地媒体也对此作了报道,“全沈阳都知道鬼楼要拆了”,31号楼居民老黄说。然而调查摸底之后,此事却又归于沉寂。至今没有消息。
5楼住户蒋凡林去年曾接待过前来摸底的工作人员。据他回忆,当时曾问工作人员,好好的楼为什么要拆?对方回答是因为与对面新建的楼“不协调”,“我说胡扯,我是学美术的,这楼怎么个不协调法?”最后蒋老汉在意见表上写道:谁要受谣言影响拆这座楼,谁就是败家子。
未经证实的消息说,鬼楼拆迁搁浅的原因,主要是两座楼皆属高层,占地面积太小,开发利用价值不大,加上住户又较多,补偿费用偏高,鲜有开发商愿意接手。此外,由于房地产业向来讲究“风水”,将来新盖的房子会不会因为“鬼楼”传闻卖不出去,也是一个未知数。
实际上,早在5年前的媒体报道中,亦曾提出要“抢救31号楼”。报道中称,铁西区委、区政府及区房产局表示将“力争尽快解决该楼遗留的问题。”然而5年前即“力争”解决的问题,如今仍旧搁置。
搁置的结果则是谣言的再次盛行。好事者再次以既定的“鬼楼”逻辑加以解释:你看确实有鬼吧?要不政府能不敢拆?
沈阳鬼楼“身份”难定
沈阳市沈辽中路33号楼自1992年建成以来,至今无人居住,空置多年的楼房也成为“鬼楼”谣言的最好载体。目前这座楼到底归谁仍然是谜。
据31号楼多名住户介绍,去年3月份,沈阳市铁西区曾组织有关部门研究31号楼和33号楼的动迁事宜。7月17日,记者来到沈阳市铁西区城建局咨询此事,一楼办公室一位王姓工作人员称对此并不知情。
记者调查发现,去年3月1日,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铁西分局曾贴出一份《紧急通告》,通告称31号和33号商住楼是“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筑物”,“决定依法进行处理”,联系人为“张福”。
7月20日,记者找到城管局铁西分局,该局党委办公室一位赵姓负责人承认通告是该局所发,但对动迁一事却并不知情,张福也并非该局工作人员,建议记者到区拆迁办公室问。铁西区拆迁办公室孙主任则说,他确实在区有关会议上听到“鬼楼”动迁消息,但此事因故暂停。
7月23日,记者再次来到铁西区房产局,得知“张福”正是该局工作人员。他称,去年区里确实一度打算对两座楼进行动迁,但调查摸底时发现,两座楼都有产权单位,31号楼还住了人,动迁也就没能启动。至于33号楼的产权,张福称归三家单位,分别是兴业银行沈阳分行、沈阳市木材公司和一家供暖公司。
张福的说法与31号楼旅馆老板老黄的说法吻合。
记者找到兴业银行,结果该行办公室一位于姓工作人员称“兴业银行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不良资产。”
记者又通过114电话查询到沈阳市木材公司,结果电话打过去,对方称已经不是木材公司。变成了“沈阳市物资租赁公司”。记者到该公司咨询,被告知木材公司至少三年前就搬走了,现在是否存在还不知道。问了一圈下来,33号楼还是“无人认领”。
“沈阳鬼楼”一居民非正常生活
15年前,老黄从老范手中买下31号楼一层的那间店面房时,根本没有料到以后会生出这么多事来,用老伴谭姨的话说,“一进来就倒霉,一直倒霉到现在。”
老黄原在沈阳市政管理部门上班,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做服装生意,赚了些钱,成为当时所谓的“暴发户”之一,那时都是单位分房,买商品房还是桩新鲜事,31号楼的买主们,大都是像老黄这样的有钱人。
老黄后来查证,“老范”原是沈阳市法库县农村的一个包工头,后来发了财,便挂靠到沈阳建筑设计装修工程公司,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工程处”。老范最后同意接手31号和33号两座,但不曾想他因此踏进一个漩涡。1992年,两座楼完工之后,由于没钱支付工程款,集体经济公司便将31号楼委托老范卖,用卖楼的部分资金来抵。农民出身的老范显然是一个天才的销售商,31号楼所有42套房子全部成功卖出。
老黄分两次交齐近30万元的购房款,然而住进后才发现,房子还没通水通电,煤气暖气更不用说,此外,房子还办不下房产证。
老黄不止一次地找老范,老黄不知道,当时老范把大伙买楼的钱拿去做生意了。而且,还赔了。等到老黄着了急,老范已经不见踪影。于是大伙只能自己想办法,经过努力,31号楼于1999年开始正常用电。
“鬼楼”的传闻越来越凶,老黄开始没当回事,但明显感到生意不好做。开旅馆之前,老黄先后在这里开过餐馆和浴室。开餐馆时,因为是开在了“鬼楼”,没人敢来;开浴室时,由于水费太贵,加上其他原因,也赔了。老黄说,这些年来,一层的五六家商铺,除了一个开游戏厅的,没有一家能挣着钱。
老黄再次见到老范是在2000年左右,当时老黄正在门口照顾生意,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四五年前那个衣着光鲜、头戴礼帽的老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络腮胡子、拄着拐棍的老头。原来,老范得了脑血栓,自知来日不多。这次是特意来看一眼自己亲手盖起的这两座楼。
至此,老黄也就彻底绝望了。他开始感叹自己命运不济,和其他一些生意人一样,在店里供起了财神和菩萨。去年动迁的消息传出,老黄心情颇为复杂。他从动迁办公室贴出的通告上惊讶地发现,自己花了近30万元、住了13年的房子,竟然是一座“违法建筑”。不过工作人员后来告诉老黄,即使是“违法建筑”,政府也会作出一定补偿。老黄遂又对动迁有所期待。
老黄特意嘱咐记者不要写出他的名字,尤其是他的旅馆的名字。“你们是外地报纸,要是外地人也知道我这儿是‘鬼楼’,生意就没法做了。”
沈阳鬼楼在沈阳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在里面住的不是鬼是黑户,也没有存在什么真正的鬼火。这一切的传言估计是心里害怕的人传出来的谣言,是谣言更成就了这样一座鬼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