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丽华小品
『壹』 评价柳志雄
柳志雄:二人台剧作第一“编”
都说从事文艺创作就是选择了一条冷清之路。此话对于一个浅尝辄止的艺术投机者确实是这样,真正能走上这条路并“登堂入室”的人少之又少;而视艺术创作为生命,且为之倾注近乎一生的卓绝探索者,则是另外一种局面,他的付出终会赢得人们的掌声,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我所熟识的柳志雄老师就是后者,他从事戏剧创作横贯近四十年,由他编剧的各类大中小型戏剧作品逾百部,生命与戏剧已然融为一体,很难简单剥离开来。他用不懈地创作实践,一步步坚定地走向戏剧艺术殿堂,为地方戏剧——二人台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被专业人士赞誉为二人台剧作第一“编”。
让我们一起回味柳志雄老师在戏剧艺术之路上的瞬间精彩片段,体会一个戏剧创作者的一路艰辛与带给我们的深深感动。
赴京赶考
2011年7月初,由柳志雄创作的大型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成为全国32台优秀现代戏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剧目,我有幸与同事们一道随同柳老师赴京观摩演出。
在与柳老师同行的路上,我明显可以感受到他心情很激动,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兴奋,同时还有一些微微地忐忑不安,用他的话讲,这次犹如赴京赶考。我对此深有体会,写了这么多年戏,在如此高规格的展演中,作品上演后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确实很牵动他的心。从他如临大考的紧张状态中,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戏剧创作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性。在赴京路上的这段时间,柳老师一定回溯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其中难免有冷暖自知的感触,当然更渗透着多年坚持、厚积薄发,并获得成就的满足感。
7月5日和6日,《花落花开》两次登上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舞台,演出过程中观众随着情节的推进或轻轻叹息、或由衷鼓掌、或会心微笑,纷纷为剧中人的不平遭遇而落泪,为好人终有好报的幸福结局而欢欣鼓舞。整部戏中人性的光辉得以普照,道德的力量得以体现,向善与仁爱的优良文化传统得以张扬,这一过程就像对传统美德的一次探秘与重新发现。由于具备现实基础,所以显得并不高蹈与说教,反而很容易将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潜入观众的内心。在观众席,普通观众和专家学者一致起立鼓掌,对剧作予以热情肯定。在此气氛下,意味着《花落花开》迎来了成功,柳志雄历经五年打造,先后七易其稿所付出的努力,有了最有力的褒奖。
我回头看到了柳老师,他长舒了一口气,面带着微笑,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许多。
雏鹰展翅
1974年,柳志雄18岁。高中毕业后,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托克托县文化馆举办的一次文艺创作学习班,期间编写了二人台小戏《唱新风》,文化馆的老师看后很是震惊,极力推荐刊登在县文化馆的油印刊物《双河文艺》上,之后他又创作了儿童歌剧《小鹰展翅》。令人惊喜的是,这两部作品同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这给了他莫大地鼓舞,也从此注定了他与戏剧创作的不解之缘。
柳志雄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农民,之后做过乡民办教师、公社文化站文艺辅导、县乌兰牧骑专业作者等。贫瘠的故乡曾是二人台艺术的发源地,那里有着捡不尽的方言俚语、录不完的民歌山曲,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戏剧创作的种子在他心里不停萌发,他如饥似渴地从家乡的风土人情中汲取营养;从鸡鸣狗叫中发现灵感;从民歌山曲中提炼素材;从方言俚语中升华语言。
1979年是柳志雄创作年表中不容忽略的一年。这一年在极左思想禁锢下,他冲出樊笼,创作了反应“文革”期间,酿成人间悲剧的中型歌剧《不能抛弃她》。该剧于1980年参加呼和浩特市乌兰牧骑汇演,在乌兰恰特演出时盛况空前,现场观众被剧情感染得一塌糊涂,哭声连成一片。演出结束后,好多人都想见见这位编剧,谁曾想编剧原来是个刚满25岁的小年轻。获得较大声誉的同时,他也遭到了政治风波的重创,差点被扣上“新生右派”的帽子。面对随天而降的巨大压力,他没有被击垮,也没有放弃对戏剧创作的坚持。
1982年,柳志雄通过卓绝的努力,创作出反映农村生活的大型二人台现代戏《两家人》,1983年,该剧由托克托县乌兰牧骑演出,在呼和浩特市戏剧调演中大放异彩,柳志雄荣获惟一的优秀剧本创作奖,之后获得自治区首届文学艺术创作萨日纳纪念奖。至此,雏鹰由展翅继而一飞冲天。
专业之路
1985年夏天,鉴于柳志雄在戏剧创作上的突出成绩,加之呼和浩特戏剧界各位老师的大力举荐,他被调入呼和浩特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所(原戏剧创作研究室),担任专业创作员,从此减少了生活的纷扰,走上了专业创作之路。就在当年,他创作出反映农村改革题材的大型歌剧《大雁沟》,该剧在创作上勇于突破陈规,在内容表意上注入了新观念,在戏剧形式方面采用新手法,为丰富、发展呼和浩特市戏剧风格流派,作了开创性尝试。随后,该剧在1986年呼和浩特市首届“昭君杯”戏剧歌舞大奖赛中,摘得剧本创作奖桂冠,引起业内高度关注。
柳志雄在进行舞台剧创作的同时,还以极大热情涉足其它门类艺术的创作。成绩最大的是在自治区、市两级电视台举办的“农家乐”、“文艺天地”、“骏马迎春”、“为了母亲的微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30余台电视文艺晚会上担任主创,为我区著名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武利平、亢文斌、任粉珍等创作小戏、小品节目100余个,其中《打麻将》、《多余》、《听广播》、《<借冠子>后传》等更是屡次亮相荧屏,在老百姓中具有极好的口碑。
柳志雄从事专业创作以来,除了创作出数量、质量可观的各类戏剧、小品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大量的歌词、唱词及曲艺类文艺作品,逐渐成长为复合型专家。在创作实践中,他渐渐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剧作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在戏剧语言上颇见功力,对二人台串语的运用有一定突破,具有诙谐风趣、生动活泼的特色,形成一种合韵上口、流畅明快的美感,从而丰富了剧本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增加了人物的个性化和戏剧节奏感。
“云中”豪情
1992年,改革的春潮席卷中华大地,下海经商一时成为潮流。在此大背景下,柳志雄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而曲折的道路——与托克托酿酒公司(云中酒业前身)联姻,创办企业文艺团体,旨在介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的同时,拓展自己的戏剧创作新领域。
经过柳志雄与企业同仁的苦心经营,一个集宣传、演出、服务于一体,融戏剧、歌舞、锣鼓于一炉的新型艺术团体——奋进艺术团(后更名为“托王艺术团”)诞生了。在企业文化的濡染下,他的创作热情被彻底激发,短时间内创作并排演了《张婶教子》、《中秋月儿圆》、《酒香引来天外仙》等10多个戏剧、小品,以及《托王集团之歌》、《思念》、《塞外风谣》等30多个曲艺、歌词作品,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崭新的精神风貌,仿佛酿酒工人的豪情都传递到了他的身上。这个时期的他豪情满怀、诗意蓬勃,企业的气质与他的个人性格完美结合,催生出别样瑰丽的花朵。
1993年10月,奋进艺术团带着全区企业界重托和文艺界厚望,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文化节。在文化节上,由柳志雄总编导的“云中花”大型综合文艺晚会,充分展现了“西口”古道风土人情和黄河古镇地域文化,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演出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也受到了到场观看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最终荣获了特别奖,同时,由他作词的民间歌舞《旧曲新翻唱云中》荣获优秀创作奖和优秀表演奖。这些荣誉的取得,很大程度地鼓舞了企业员工士气,客观上成为了潜在的生产力,企业与文化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作用。
在家乡酒厂办企业文化期间,柳志雄是充实的,骨子里的浪漫情怀在缓缓发酵,最后尽情地释放了出来,这是他艺术之路最自由无碍的一段时光。这一时期的艺术实践,为他今后更多戏剧作品的问世做好了有益的铺垫。
跨越巅峰
2001年是柳志雄回归戏剧的一年,也是他整装待发、跨越巅峰的一年,很多重要作品在这之后犹如雨后春笋,纷纷露头。
2002、2003年,由他编剧的《最后一头驴》、《投诉热线》、《青山路弯弯》连续两届荣获全国戏剧最高奖——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奖编剧奖。我区已故著名戏剧评论家查洪武先生对《最后一头驴》赞赏有加,认为该作品放在全国曲艺界都堪称小品中的典范,用寓言的形式结构故事,用讽喻的手法揭示主题,开创了小品新境界。可惜评论全文遗失,作论人已故去,每当提及此事,柳志雄老师都表示出深深地惋惜。
2004年,柳志雄在晋蒙陕冀四省区电视振兴二人台系列活动中担任专家组重要成员,在大奖赛中发现了二人台新星詹丽华和王占昕,之后享誉二人台艺术界的小戏《叔嫂情》和呱嘴《二人台唱成万人台》就是为他们而量身定制。在随后的晋京汇报演出中,这两个节目赢得满堂喝彩,在场的专家及文化官员无不对柳志雄的作品交相称赞,称其为二人台剧作第一“编”。细想之下,以他的作品数量之巨和影响之广,这样称谓也不足为过,诚乃实至名归。
2005年12月,柳志雄创作的二人台小戏《叔嫂情》,在珠海举办的“首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大赛中,摘取优秀剧目奖和观众最喜欢的剧目奖,同年,还获得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精品奖,2006年又荣获第八届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荣誉奖。原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现任中宣部副部长的申维辰曾高度评价《叔嫂情》,称其在二人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07年,他创作的小品《寻找“老扶贫”》再次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入选剧目奖和观众最喜欢的剧目奖,2008年,在首届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上获剧目金奖和优秀创作奖。
认真欣赏柳老师的戏剧作品,不难发现他作品中有一个重要的共性,即浓厚的“悲剧意识”。我和他就此问题多次探讨,他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悲剧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他说,悲剧性决定了人在不能实现的追求中寻找自我,使人在精神上变得高尚,使他们从日常生活的琐碎贪求中解放出来,所以悲剧远比喜剧的社会与现实意义更大一些。通过这段对话,我更深地理解了柳志雄老师。他在长期的文艺创作实践中,已经自觉提升了对戏剧的价值评判标准。他没有停留在戏剧艺术的表层,而是永不止步地向戏剧的内核开掘,如此精神,令人钦佩。
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柳志雄的艺术探索能开放出更加奇妍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