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写小品

小品文也叫做「随笔」,取其「兴之所至,信笔而写」的意思,是一种形式自由、亳无拘束的文体,通常字数约在一千以内,故称「小」;表现的内容以实际的生活片段,以及自生活片段引发而来的感触与联想为主。

由於它的格式自由,所以无论书信、日记、札记、游记、传记、读后感等体裁,记叙、抒情、论说、描写、刻画、摹拟等手法,几乎没有不能采用,也没有不可包容的;因为它表现的是实际生活的片段,所以材料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说俯拾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是用以培养写作能力,磨鍊写作技巧的最佳门径。

习作小品文,首先不能贪多。经邦济世的题目不可能写成小品文,学术研究的论著也无法以小品文的方式表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大小不能相容。所谓「小庙坐不下大的菩萨」;千字以内的短文,又哪能发挥多少道理?

小品文容纳不了全盘的事实,所以必须注意事物的细微末节,以显现它专注、深入的特色。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利用竹柏在月光下的投影所造成的幻觉作联想,用譬喻的形式表达,集中全力在「月下景物」的经营。这便是「以小见大」、「以部分显现全体」的小品文作法。

小品文在「质量」上是算小的,但是在「分量」上却不能不重,否则便成抢救「车薪」的「杯水」,见不著效用,徒遗笑柄一把而已。小品文是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精兵」,它的战争最高指导原则是直指中心、冲其要害。所以小品文应有明确的主旨,以便将全篇的文字,统一归属在它的旗下。徐志摩在「志摩日记」开头说的「数大便是美」一语,即为统领这一篇文章的中心。

写作小品文,字数不求多,但求别人读了印象深刻,所以要注意使用「描写」的方法。描写就是照著事象的发展状况,将它重现在笔端,相当於画画时使用的「描绘」。吴均的「与宋元思耆」第二、三两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就是这种写法;给人的感觉是具体、鲜活,如在目前。其效果与仅作印象式的叙述,相差不以道里计。

小品文不管用以记叙、抒情或论说,其目的都不外在抒发作者对实际生活的感触,所以小品文里「感想」绝不能少。每篇有全文的总感想,每段有各段的小感想,甚至每句都寓有个人的寄托在。梁启超所说的「笔锋常带感情」,放在小品文身上尤其确当。

练习小品文从日记与书信入手最好。一个人每天的生活,必有几笔可记,拣取精要发挥成篇,便是日记式的小品文。若将上述材料的「独白」形式,改为「倾诉」方式,便是书信。有了倾诉对象,情意的付托将更为具体、实在。这是书信式小品文的优点。

写作小品文,是文学创作的开始。我们可以藉它练习精细事物的描写,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利用它短小精悍的形式,培养在有限篇幅中,清晰表达情意的能力。等我们的小品文写得成功了,它不但能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兴味所在,藉著短文的扩大,我们也许因而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呢。

http://203.64.26.204/yll/03/0306/86.htm

中国的小品文,据说起源于南北朝,最初乃是专指佛经的节选本与缩写本。小品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出现则是在晚明,原因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以“小品”命名的文集,如王思的《文饭小品》、陈继儒的《晚香堂小品》等等。确实,这一时期出现的小品文大家张岱、袁宏道、钟惺等人已足以撑起小品文在晚明文学界流行的大旗。
至于外国的小品文,首创者已被公认为16世纪的法国作家蒙田,蒙田一生中创作过许多小品文。
因为小品文在中国起源于佛经的节选或缩写本,因为小品文在外国起源于富于浪漫气息的法兰西,对于这种文体的大致面容,我们不用言传也定能意会了。
从篇幅上说,小品文的特点首先自然是短,这是我青睐小品文的一个重要原因。短者数十字、几百字,长者上千而绝不过万。因其简洁,因具经济,可随手拿起,随意阅读,也可随便放下。小品文可说是最符合节奏紧张的现代生活,最符合闲适格调下的心灵需要,最符合人们快节奏下的文化需求欲的文字。
但篇幅短并不是小品文唯一的标志。在我看来,小品文之为小品文,除掉短小,一是要有散文的品格,一是要有高尚的品位。比诸一般的散文,小品文的质量标准显然要求得更高。如果没有值得品味和赏鉴的意义,而只有取悦于人的特点,便算不上真正的小品文。
作为散文大类中的一种文体,小品文可说是散文大家族中个性最突出、格调最明朗、特色最鲜明的一种文体,它以轻灵、散淡、秀丽、集中为美的特征,兼富言以载道或独抒性灵的特质,注重素朴优雅与谨严自然,力求活泼的、多样化的个性风格与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的语言特色。小品文中不一定要求处处都有隽永的语句,但一定要有精悍而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引人入胜、撩人情思的本领,追求的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文化境界。它不必以哀感顽艳的故事供人消闲,不必以抑扬铿锵的韵律让某某人于微醉后“含情凝睇,缓缓歌之”。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小品文“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小品文实际上表达着大文化,或者说构建着大文化。所以,小品文对作家的要求就十分苛刻。古人奉“小摘短拈”、“清味自悠”、“天趣横生”等为小品文之圭臬,这样的要求表明着小品文作家在小品文的写作上,不论在技术还是构思上都需要真正的天生丽质。难怪郁达夫先生成名后撰文评说小品文时说:“原来小品文字的可爱的地方,就是细、清、真三点。”可谓智者历经小品文兴衰变幻之后的内心感悟,也可算作小品文创作的艺术三味。钟敬文先生说做小品文要有两个主要的元素,即情绪和智慧。说到底,小品文作家需要有作小品文的潜质。
http://www.ztdaily.com.cn/ReadNews.asp?NewsID=13615&BigClassName=%C8%CB%CE%EF%D7%A8%B7%C3&BigClassID=12&SmallClassID=11&SmallClassName=%CE%C4%BB%AF%D3%E9%C0%D6&SpecialID=0

小品文赏析
范文:
一、
现在人们在榜下选女婿,称作“脔婿”,这句话大概起源于袁山松。这种做法特别没有道理,其中有许多心中极不愿意,而被贵族权势所逼,终于推辞不掉。

有一位刚刚中榜走红的年青人,很有风度,被有权势的豪门大族看中,派了十几个仆人把他请到家里,年青人高高兴兴地来了,也不推辞。到了以后,有许多人围观。不一会儿,出来一位很有地位的大官,对少年说:“我只有一个女儿,样子长得还不算丑,愿意许配给你,行吗?”少年鞠躬感谢,说:“我是贫寒出身的人,能够高攀豪门,这是我的荣幸,不过待我先回家与我妻子商量商量,你看怎么样?”围观的人都大笑着离开了。

二、温峤自为媒
温峤妻子去世了,他的堂姑一家因战乱逃散,家中只有一个女儿,既漂亮又聪明,堂姑嘱咐温峤帮忙找个婆家。温峤想自己把她娶来做妻子,于是回答说:“好女婿难得找,像我温峤这样的条件怎么样?”姑姑说:“遭乱流落之人,只求能大致活命,使足以安慰我的晚年了,哪里还敢奢望像你这样的条件呢?”过了几天,温峤来告诉堂姑说:“已经找到一家,门第大致还可以,女婿自己正当着大官,总的来说不比我温峤差。”因此送来一个玉镜台作为聘礼,姑姑非常高兴。已经举行了婚礼,互相行礼的时候,新娘子用手掀开盖脸的纱布,拍掌大笑着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果然如我所料!”因为作为聘礼的玉镜台是温峤做刘越石长史的时候,到北边征伐刘聪时得到的。
http://www.wbfans.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9&ID=15447

Ⅱ 写一片关于动物的科学小品文

这篇旅鼠之谜很有名的
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因纽特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但转了半天却一无所获。却突然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不对,知道出来得不是时候,便仓皇逃窜。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它跑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钻,我急中生智,摘下帽子把它扣住了。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取出时,突然过来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笑眯眯地问道 :“你捉到了什么好东西?”
“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不。”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真的?”我惊叫起来,“这就是北极旅鼠?除了颜色深一点之外,它看上去与我们家乡的田鼠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我仔细地端详着它那黑色的绒毛和尖尖的嘴巴,近乎自言自语地说。
“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并自我介绍说,“我是丹尼斯,从纽约来的。”

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是纽约动物协会的成员。
他坐到草地上,抓起那只旅鼠,很内行地让它张开了口,露出了尖利的牙齿:“它们虽然是哺乳动物,但在所有动物之中,甚至也包括昆虫在内,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它们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生12个幼崽。更加有趣的是,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直直地望着我。
“意味着它们繁殖得很快呗。”我半开玩笑地回答说。
“繁殖得有多快呢?”他追问道。
“这……”我无言以对了。
“让我们算笔账你就知道了。”他把老鼠放进一个纸袋里,从背包中取出了本子和铅笔,“一对旅鼠从3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中生了7窝,每窝12只,一共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也就是儿子和女儿。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40天后,第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一共可以有1512只。这是第三代。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只,一共可生5胎,为2160只。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一生可以生出6480只。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25920只,第六代为93312只,第七代为279936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872只。你看看,从3月份的2只,到8月底9月初就会变成967118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50万只

旅鼠图片[4]
!天哪,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把推算的结果摆在我的面前,用手指着那些数字说。
我迟疑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于是自己动手,重新推算了一遍,所得的结果竟然和他的完全一致。“是的,”我喃喃地说,“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看着我惊讶的表情,他显得有点得意。
“幸好它们只是一些小老鼠,如果再大一点,例如是兔子或者山羊之类,还不把地球上所有的草都吃光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不会的,大自然是要进行干预的。”他把本子收了起来,望了一眼那个盛老鼠的纸袋子,“实际上,旅鼠并非每年都大量繁殖,而是有节制的,并且有丰年和歉年之分,大约四年左右一个周期。在平常年份,旅鼠只进行少量繁殖,使其数量稍有增长。而在歉年或叫做小年当中,它们的计划生育很严,甚至可以使其数量基本上保持不变。只有到了丰年,当气候适宜和食物富足时,它们就像听到一声令下,齐心合力地大量繁殖起来,使整个种群的数量急剧地膨胀。一旦达到一定的密度,例如一公顷有几百只,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吵吵嚷嚷,永无休止,停止进食,似乎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似的。这时的旅鼠不再胆小怕事,见人就跑,而是恰恰相反,在任何天敌面前它们都显得勇敢异常,无所畏惧,具有明显的挑衅性,有时甚至会主动进攻,真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更加难以解释的是,这时候,连它们的毛色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灰黑变成鲜艳的橘红,使其目标变得特别突出。所有这些奇怪的现象加在一起,惟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释是,它们千方百计地去吸引像猫头鹰、贼鸥、灰黑色海鸥、粗腿秃鹰、北极狐狸甚至北极熊等天敌的注意,以便多多地来吞食它们。这与自杀没有什么区别.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敢死队差不多。”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我却怎么也笑不出,陷入了迷惘的沉思。在这个星球上,一切生物都在为了生存而竞争,而那些可怜的旅鼠怎么会想方设法去自杀呢?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去大量繁殖,不就可以避免这种悲剧!

旅鼠
丹尼斯大约猜透了我的心思,收敛了笑容,认真地说:“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但是,无论怎样地暴露自己,因为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多,而天敌的数量却总是有限的,要靠这种方法来减少数量收效甚微。因此,它们似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显示出一种非常强烈的迁移意识,纷纷聚集在一起,渐渐地形成大群,开始时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到处乱窜,就像出发之前的乱忙.正在做着各种准备似的。但到后来,不知是谁一声令下,也不知道是由谁带头,它们忽然朝着同一个方向,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而且往往是白天休整进食,晚上摸黑前进。沿途不断有老鼠加入,队伍愈来愈大,常常达数百万只。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前赴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决不绕道,更不停止。一直奔到大海,仍然毫无惧色,纷纷跳将下去,被汹涌澎湃的波涛吞没,直到全军覆没为止。这就是所谓‘旅鼠死亡大迁移’。”说到这里,丹尼斯似乎也感慨起来,两眼眺望着远处的天边,仿佛是在自言自语,“真是滑稽可笑!真是不可思议!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
“它们这种大迁移是不是因为发生了大饥荒,而试图去寻找一块水草丰美的新领地而误入歧途呢?”
“不像。”丹尼斯摇了摇头,“旅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这些植物遍布北极草原,即使达到每公顷250只的密度也还是地广鼠稀,不可能发生严重的饥荒。而且,它们不是偶然的来一次大逃亡,而是周期性的,每隔几年就来一次,而且沿着一定的路线,所以不大可能是因为饥饿所致。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们在迁移途中即使遇到食物丰美的地区也不停留。由此可见,导致它们大迁移的原因决不是因为饥荒,而是另有他图。”
“我还是觉得难以置信,也许它们只是聚在一起,到处乱跑,而把大海当成它们经常穿越的小河沟也说不定。因为它们的视力很差,鼠目寸光,看不到远处的东西,所以很难把大海和小河沟区别开来。”
“不!不!”他坚定地摇摇头,“有人专门研究了各地旅鼠迁移的方向,结果发现,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奔向大海。例如,瑞典和挪威中部的旅鼠是往西奔向大西洋,而挪威北部的旅鼠则是往北奔向巴伦支海。奇怪的是,还没有发现哪个地方的旅鼠是往南迁移的,其实只要它们稍微往南走一点,就可以找到食物丰富且气候温和的天堂。由此可见,它们似乎是按照某种严格的指令行事,明白无误地都把大海看作自己最终的归宿。”
“还有一个问题,”我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的话,“如果所有的旅鼠都这样匆匆忙忙地跳进大海去自杀,那么它们不是早该断子绝孙了吗?”
“这一点你就放心好了,它们还不至于傻到那种地步。”他笑了笑,似乎早就料到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它们要进行大迁移时,总是忘不了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并担任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这看上去真是天意。”
“那么,旅鼠为什么会有如此超强的繁殖能力而过一段时问又要来一次集体大自杀呢?”我终于提出了这一问题。
“不知道。”他耸了耸肩膀,“这是动物学中,特别是有关动物行为的研究中一大难解之谜。”
“有什么假说吗?”我仍不甘心。
“没有。”他摇了摇头,“因为这些行为如此稀奇古怪,以致人们连可能的假说也提不出来。”说着,他站起身来,拍了拍沾在身上的草叶和尘土,“许多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对北极的旅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总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但是都失败了。因此,我虽然没有对旅鼠进行过专门研究,我知道的这些只不过是道听途说,但我总是觉得,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
我们边走边谈,慢慢地往海边走去。刚刚走到悬崖的边缘,他却突然大叫一声,纵身就要跳下去。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我一把揪住了他的背包带。这回轮到他哈哈大笑了,他笑得弯下腰去,顺手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真认为我会像旅鼠那样不顾一切地跳下去吗?决不会的。在旅鼠的奥秘还没有弄清楚之前,我自己却先跳到海里去自杀.岂不是比旅鼠还要荒唐滑稽?”笑了一阵,他忽然若有所思地说:“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Ⅲ 小品文怎么写

小品文也叫做随笔,取其兴之所至,信笔而写的意思,是一种形式自由、亳无拘束的文体,通常字数约在一千以内,故称小;表现的内容以实际的生活片段,以及自生活片段引发而来的感触与联想为主。

由於它的格式自由,所以无论书信、日记、札记、游记、传记、读后感等体裁,记叙、抒情、论说、描写、刻画、摹拟等手法,几乎没有不能采用,也没有不可包容的;因为它表现的是实际生活的片段,所以材料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说俯拾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是用以培养写作能力,磨鍊写作技巧的最佳门径。

习作小品文,首先不能贪多。经邦济世的题目不可能写成小品文,学术研究的论著也无法以小品文的方式表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大小不能相容。所谓小庙坐不下大的菩萨;千字以内的短文,又哪能发挥多少道理?

小品文容纳不了全盘的事实,所以必须注意事物的细微末节,以显现它专注、深入的特色。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利用竹柏在月光下的投影所造成的幻觉作联想,用譬喻的形式表达,集中全力在月下景物的经营。这便是以小见大、以部分显现全体的小品文作法。

小品文在质量上是算小的,但是在分量上却不能不重,否则便成抢救车薪的杯水,见不著效用,徒遗笑柄一把而已。小品文是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精兵,它的战争最高指导原则是直指中心、冲其要害。所以小品文应有明确的主旨,以便将全篇的文字,统一归属在它的旗下。徐志摩在志摩日记开头说的数大便是美一语,即为统领这一篇文章的中心。

写作小品文,字数不求多,但求别人读了印象深刻,所以要注意使用描写的方法。描写就是照著事象的发展状况,将它重现在笔端,相当於画画时使用的描绘。吴均的与宋元思耆第二、三两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就是这种写法;给人的感觉是具体、鲜活,如在目前。其效果与仅作印象式的叙述,相差不以道里计。

小品文不管用以记叙、抒情或论说,其目的都不外在抒发作者对实际生活的感触,所以小品文里感想绝不能少。每篇有全文的总感想,每段有各段的小感想,甚至每句都寓有个人的寄托在。梁启超所说的笔锋常带感情,放在小品文身上尤其确当。

练习小品文从日记与书信入手最好。一个人每天的生活,必有几笔可记,拣取精要发挥成篇,便是日记式的小品文。若将上述材料的独白形式,改为倾诉方式,便是书信。有了倾诉对象,情意的付托将更为具体、实在。这是书信式小品文的优点。

写作小品文,是文学创作的开始。我们可以藉它练习精细事物的描写,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利用它短小精悍的形式,培养在有限篇幅中,清晰表达情意的能力。等我们的小品文写得成功了,它不但能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兴味所在,藉著短文的扩大,我们也许因而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呢。

中国的小品文,据说起源于南北朝,最初乃是专指佛经的节选本与缩写本。小品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出现则是在晚明,原因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以“小品”命名的文集,如王思的《文饭小品》、陈继儒的《晚香堂小品》等等。确实,这一时期出现的小品文大家张岱、袁宏道、钟惺等人已足以撑起小品文在晚明文学界流行的大旗。
至于外国的小品文,首创者已被公认为16世纪的法国作家蒙田,蒙田一生中创作过许多小品文。
因为小品文在中国起源于佛经的节选或缩写本,因为小品文在外国起源于富于浪漫气息的法兰西,对于这种文体的大致面容,我们不用言传也定能意会了。
从篇幅上说,小品文的特点首先自然是短,这是我青睐小品文的一个重要原因。短者数十字、几百字,长者上千而绝不过万。因其简洁,因具经济,可随手拿起,随意阅读,也可随便放下。小品文可说是最符合节奏紧张的现代生活,最符合闲适格调下的心灵需要,最符合人们快节奏下的文化需求欲的文字。
但篇幅短并不是小品文唯一的标志。在我看来,小品文之为小品文,除掉短小,一是要有散文的品格,一是要有高尚的品位。比诸一般的散文,小品文的质量标准显然要求得更高。如果没有值得品味和赏鉴的意义,而只有取悦于人的特点,便算不上真正的小品文。
作为散文大类中的一种文体,小品文可说是散文大家族中个性最突出、格调最明朗、特色最鲜明的一种文体,它以轻灵、散淡、秀丽、集中为美的特征,兼富言以载道或独抒性灵的特质,注重素朴优雅与谨严自然,力求活泼的、多样化的个性风格与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的语言特色。小品文中不一定要求处处都有隽永的语句,但一定要有精悍而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引人入胜、撩人情思的本领,追求的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文化境界。它不必以哀感顽艳的故事供人消闲,不必以抑扬铿锵的韵律让某某人于微醉后“含情凝睇,缓缓歌之”。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小品文“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小品文实际上表达着大文化,或者说构建着大文化。所以,小品文对作家的要求就十分苛刻。古人奉“小摘短拈”、“清味自悠”、“天趣横生”等为小品文之圭臬,这样的要求表明着小品文作家在小品文的写作上,不论在技术还是构思上都需要真正的天生丽质。难怪郁达夫先生成名后撰文评说小品文时说:“原来小品文字的可爱的地方,就是细、清、真三点。”可谓智者历经小品文兴衰变幻之后的内心感悟,也可算作小品文创作的艺术三味。钟敬文先生说做小品文要有两个主要的元素,即情绪和智慧。说到底,小品文作家需要有作小品文的潜质。

Ⅳ 找一篇科学小品文

[例文]
我是电
我是电,我是电,哈哈!我唱着欢快的歌儿来啦!
喂!小朋友,我的本领可不小,人们缺我就会恼!也许你认为我在吹牛吧!我啊,既不是吹牛,也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是千真万确的,如果你不信,就听我来讲讲:你们生活在缺我不可的时代。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我,咳!那简直是不堪设想的。城市会瘫痪,工厂得停工,电灯不能亮,电车开不动,广播成哑巴,电视无图像,就连你那宝贝的电动玩具,也动弹不得了呀!……一切的一切似乎都缺我不可。你说是吧?你们看,在努力实现“四化”的今天,工人使用着机器在做工,农民用抽水机、水泵来排灌,潜水艇能用雷达来操纵,飞机、大炮的神威由电脑遥控……有了我,技术革命显神通;有了我,自动化好威风。你知道高士其爷爷夸我些啥?他夸我是在“永不疲倦地为人民服务”,这可夸得我心里乐开了花。
也许,你觉得奇怪了,我有这么大的能耐,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上帝创造了我,还是从石缝里蹦出了我?不!都不是。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富兰克林的人发现了我,后来又有好多勤奋的人们,利用科学的方法,把“火爷爷”、“水奶奶”、“太阳妈妈”的能量转化给我,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目前,葛州坝水电站是我国发电能力最强的一座,听说它的发电能力可达270万千瓦,此外,还有三峡、龙羊峡等大型水电站正在积极筹建……总而言之,聪明的人类可利用很多的办法和途径来创造我,让我来为人类服务。
呵!想起来了,还得向你介绍介绍我们电的两大家族:那就是正电荷家族和负电荷家族。你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所产生的电荷,是正电荷,那么,许许多多正电荷的团体,便是正电荷家族喽。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所带的电荷便是负电荷,许多负电荷组成的团体,当然就是负电荷家族了。还得提醒你,我们有一个特别古怪的脾气:同一家族的内部,彼此勾心斗角、互相排斥,而不同的两个家族之间却能和睦相处,互相吸引。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同电相斥,异电相吸”。
我通常是脚踩着铜丝前进的,我的行走可快呐!最快时1秒钟就能飞奔30万公里,只有光伯伯的速度才能和我相媲美。
但是,有的时候我也十分苦恼。人们如果不小心碰上了我,轻则会麻木,重则会身亡。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我呀,是人们利用我时粗心大意,触上我的。可是不懂我禀性的人总是说:“他是触电死的!”“这个该死的电真害人!”唉!“黑锅”叫我一个人背着,真倒霉!那些粗心的人们又不先检讨检讨自己。喂!事先我可打过招呼:你们在用我时,线路可千万不能接错;我穿的橡胶皮衫也千万别弄破;我那家用器具还多了一根“尾巴套”,那便是地线,使用时通入地下,那安全性就大多啦!如果使用我时万一碰上了我该怎么办呢?第一,切断电源。第二,给碰上我的人进行人工抢救,使他起死回生。
小朋友,话又说回来了,我的功总是大于过的吧!特别是线路出故障时,人们点着蜡烛总是恼火地说:“怎么现在还不来电!”可是当我和人们又重逢时,总会听到千家万户欣喜欲狂的声音:“电来了,电来了……”接着是电灯亮、嗽叭响、电视唱……我心里那美滋滋甜丝丝的劲儿就甭提了,我禁不住又会唱起那支快乐的歌。
[评析]
这是一篇介绍电的基本知识的科学小品文。从表现形式讲属自述式。全文用第一人称,将电人格化,以电自己的口吻讲述电的有关知识。
开头先作自我介绍,口气亲切,使用了叙述性语言,读起来自然,不知不觉中了解了电的用处,可以说跟我们的生活一刻也不能分开。
接着讲了电是怎样产生的,介绍了各种发电的形式。首先介绍电的创始人富兰克林,然后讲电的发展,用“火爷爷”、“水奶奶”、“太阳妈妈”等拟人手法,介绍了火力、水力、太阳能发电的不同类型,用“爷爷”、“奶奶”、“妈妈”,讲述了电的发展史。
然后又用电的两大家族,介绍正电和负电的知识,先举例区分正负极电的办法,再强调正负极电互相排斥,即“同电相斥,异电相吸”的特点,从而介绍了电的知识,及应注意的事项。这里用了“勾心斗角”、“和睦相处”、“家族内部”、“家族之间”等词语,体现了拟人的写法,也把应该掌握的电的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作了说明。在简略介绍导电的材料及电的速度之后,又强调用电时不能粗心大意,要注意用电常识。最后又照应开头,结束全篇。
全文形式活泼,语言轻松自然,结构严密,层次清楚,是一篇文艺笔调很浓的科学小品文。有关说明文的其它知识,在阅读中也要有所思考,比如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等等。
例2:
鲶鱼救活沙丁鱼
很久以前,在挪威的一个小镇,人们靠捕鱼为生。
小镇紧靠着大海,因产出沙丁鱼而小有名气。在那里,渔船归航抵港时,只要沙丁鱼是活着的,一定会被抢购一空,卖个好价钱。活的沙丁鱼,吃起来味道鲜美极了。
遗憾的是,由于每次出海的时间比较长,少则两三天,多则六七天。等到归来时,沙丁鱼已经死去的死去,烂掉的烂掉。也正因为如此,活着的沙丁鱼才格外惹人垂涎三尺。
人们想尽招儿,尝试着让沙丁鱼存活,但是无人成功。没有什么办法,大伙儿除了失望,只能望“鱼”兴叹。
有一天,一位老渔民照例准备出海打渔。出发前,可爱的小孙子嚷着要他多带回一些沙丁鱼。小家伙一定是好久没吃上沙丁鱼了,牙根直痒痒的。
忙碌了几日,老渔民捕获了不少的鱼,当然少不了孙子点名要下的沙丁鱼。他喜出望外,驾船火速返航。谁知才到半途,沙丁鱼便不再鲜活了,懒洋洋的潜在水中,一动不动。
老渔民一边察看着鱼舱,一边心里暗暗着急。他无计可施,只得按照土办法,挑出那些死去的鱼。他看见一条挺肥美的鲶鱼飘浮在水面,猜想它肯定快要死了,于是捞起来打算扔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鱼儿忽地一跃,挣脱他的手掌,掉进了装着沙丁鱼的鱼舱。
老渔民顺利归航了,回到阔别多日的家。他不敢相信,到达岸口时,原本以为那些沙丁鱼已经死去了,然而它们竟然都是蹦蹦跳跳的。他大感意外,仔细地想了想,不停地琢磨,觉得事出有因。经过反复研究,他终于发现了存活沙丁鱼的秘密。
鲶鱼救了沙丁鱼
有谁会想到,竟然是鲶鱼救活了沙丁鱼呢?
人们费尽心机,想让沙丁鱼存活下来,无不失败。人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鲶鱼做到了。
事情是这样的。
大家都还没有忘记那条鲶鱼吧,它起先也是躺在自己的舱内的,正在悠然自得,被老渔民误以为快要死去,于是从水中抓了起来,而它挣脱了他的手掌,掉进了沙丁鱼舱。
那个时候,大部分沙丁鱼原本是昏昏欲睡的,没想到竟然有异类分子跑了进来。顿时,鱼群中一片喧哗。鱼儿们纷纷骚乱了,显得一点也不安分。它们睁大眼睛,神经绷得紧紧的,快速在舱内游动,打量着眼前的外来客。
不知过了多久,鲶鱼还是没有离去。沙丁鱼根本不认识它,它们素不相识。于是沙丁鱼像炸开了锅似的,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看它的那副样子,肯定不怀好意,我们可要小心一点。”一条大沙丁鱼禁不住叫出了声。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有一条鱼,它能怎么样。”体型硕大的沙丁鱼嗤之以鼻。
“不管怎样,大家还是小心一点。”又有沙丁鱼发出倡议。
沙丁鱼哪里知道,其实鲶鱼是无辜的,它被迫离开住处,来到这个陌生之地。鲶鱼忐忑不安,惶恐不已,不敢丝毫懈怠,它担心沙丁鱼发起攻击。
一路上,两军对峙,彼此你盯着我,我瞪着你,谁也没有松懈。沙丁鱼想要驱逐眼前的入侵者,解除心头不快。而鲶鱼又苦于无路可退,只得硬着头皮呆在那儿……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老渔民歪打正着,借鲶鱼救活了沙丁鱼。
鲶鱼效应
鲶鱼救活沙丁鱼的故事,简单地说明一个道理,不妨称之为鲶鱼效应。
在长期保持固有关系的群体环境中,加入陌生身份的人,会引起群体人员的瞩目,带来刺激性因素,促进环境氛围的活跃与改变,这就是鲶鱼效应。
作为一种自然规律,鲶鱼效应普遍存在着。对于人而言,同样如此。
譬如,在偏僻闭塞的小山村,人们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汽车。有一天,一个人驾着一辆小汽车,来到了小山村。猜想一下,最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人们是对那个驾车的人充满兴趣,还是左看右瞧着那个人驾着的小汽车呢?勿庸置疑,众人的焦点肯定在小汽车。大家兴致勃勃地打着转转,要么左看一下,要么右瞧一下,都想弄个明白,小汽车到底是什么怪物。
如果同样还是那个人,驾着同样的那辆小汽车,经常来到小山村。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又会是什么呢?毫无疑问,人们会向那个人了解小汽车。诸如问他在哪儿买的,买了多长时间,花了多少钱,感觉如何,怎么驾驶……
鲶鱼效应之所以存在,主要来源于新鲜感、陌生感、安全感及危机感,这是生物共有的心理活动。就像鲶鱼与沙丁鱼那样。当鲶鱼来到沙丁鱼当中,抬眼看看,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同类伙伴,内心油然升起一股陌生感,担心自身安全。换了沙丁鱼发现异己时,它们则认为对方不怀好意,一定是来惹事生非的,心里产生了危机感。鱼儿们有些紧张,加速游动。结果呢,水自然活起来了,鱼跟着就不死了。
多来几条鲶鱼
鲶鱼效应大有推广应用的实际价值,它能增强组织的生命力。
很多公司惯于使用鲶鱼效应,来刺激组织职员,例如日本三泽之家公司就称得上是高手。经过长期观察,三泽之家公司发现,大多数企业由三种类型人员组成。一类是不可能缺少的精英,约占二成;一类是埋头苦干的人物,约占六成;一类是终日无所事事、拖企业后腿的败家子,约占二成。如何减少第三类人,增加第一第二类人呢?公司总裁三泽千代治的办法就是学以致用,大力开展‘鲶鱼效应’,故意经常从外聘用一些头脑聪明、干劲十足的年轻人,组成公司的主力军,甚至包括常务董事一级的重量级人物也位于其列。这样一来,公司上下都有一种危机感,担心会失去手中的饭碗,因而干起活来,格外有精神。三泽千代治曾说:“其实人也是一样。由于人员长期固定,公司缺少新鲜感和竞争力,大多数员工容易产生惰性。外来人员加入公司,可以制造一种紧张气氛与危机环境,企业也就跟着有活力了。”
瞧一瞧,鲶鱼效应的威力竟然如此强大,大到可以激活一个组织。如果是多来几条鲶鱼,岂非更好。

Ⅳ 一篇科学小品文

星期天,写完了作业,我闲着没事干,便想吹肥皂泡玩。我兑好肥皂水,把塑料管浸入装有肥皂水的小瓶子里蘸了一下,再用嘴轻轻一吹,一串一串的泡泡便从塑料管里飞了出来,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我越吹越起劲,吹了一次又一次,肥皂泡也不停地冒出来,好像下起了一场肥皂泡雨。忽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串串的肥皂泡总是先轻飘飘地向上升起,一会儿又慢悠悠地落下来。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肥皂泡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吗?
我向妈妈提出了这个问题。妈妈想了一会儿,说:“这个……我想和热气球的原理一样吧。”真是这样吗?我知道热气球能飞上天是因为燃料燃烧产生了热空气,可肥皂泡里有热空气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把家里的书都翻遍了,终于在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当我们吹肥皂泡的时候,肥皂泡里就充满了我们吹进去的气体。除非是在很热的天气里,否则我们呼出的气体总要比空气温度高。热空气的质量较轻,所以刚吹出的肥皂泡就会向上升;但是时间一长,肥皂泡中的气体温度下降,热空气的体积缩小,肥皂泡就逐渐比空气重,只好慢慢地落下来了。
哈哈,原来我的呼吸,就是肥皂泡的“燃料”啊。

Ⅵ 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以自述和评述的方法写一段科学小品文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当太阳光经过大气层被散射之后,照在云层上,就会呈现出鲜红和金黄色的彩霞。早霞,说明西方有云层发展,而且白天时空气一般不稳定,未来天气将转阴雨;而晚霞,说明云层已经东去,而且晚上一般对流作用减弱,未来天秘将转晴

Ⅶ 动物科学小品文

蜜蜂
暑假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一路上我发现蜜蜂飞来飞去,于是我让爸爸停车,我下去观察蜜蜂。一只蜜蜂落到时花丛,我轻轻的走过去看它,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小腰,一对翅膀晶莹剔透。蜜蜂有两根触角,好像两根天线,不停地左右摆动,加上黄色和黑色的铠甲,还有它的武器--------针,真像一个漂亮的武士。
蜜蜂的触角 有什么用呢?这的主要作用是能够闻出各种花的香味,找出花蜜。我想知道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可怎么也看不懂。爸爸说:“蜜蜂的嘴里有一根小细管,蜜蜂采蜜的时候,把小细管伸进花蕊里,吸取花蜜。”我又仔细看了一会,怎么好多蜜蜂后足的大腿上有两团花粉?花粉怎么粘到蜜蜂后腿上的呢?原来蜜蜂后足外侧有一条凹槽,周围长满了又长又密的绒毛,组成一个“花粉篮”。当蜜蜂在花丛中往来穿梭采花粉时,那毛茸茸的脚就粘满了花粉,然后有“花粉梳”将花粉梳下来,收集到“花粉篮”中,最后用蜜将花粉固定成球状。看来蜜蜂在采蜜的同时还采集花粉呢!
有一次,在姥姥家的屋檐下,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蜜蜂窝。于是我拿了一根很长的竹竿捅了一下,马上跑加家。一大群蜜蜂飞来了,寻找招惹它的人,如果你不招惹它,它也不叮你。我等了一会,蜜蜂飞走了,我就去拾蜂巢,可是不小心被藏在蜂巢里的蜜蜂叮了一口,我想以后我再也不招惹蜜蜂了。蜜蜂平时也要保护自己的巢。我捡起蜂巢,用牙签把里面的蜜挑出来放进嘴里,啊,真甜!比平时妈妈给习的蜂蜜好吃多了。
蜜蜂是辛勤的劳动者,不仅在酿蜜,也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们酿造甜蜜的生活。

Ⅷ 作文:仿照《奇妙的田螺》这篇课文的写法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写一篇科学小品文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Ⅸ 以惊喜的发现为题写一篇科学小品文

惊奇的发现
我们在生活中有无数的发现,每次的发现都需要通过实践而得出结论回.使我印象最深刻答的发现是—壁虎的尾巴会“掉”!
我喜爱科学,特别是动物类,所以,我经常捉一些小动物来“研究”。一天,我吃完晚饭后,发现一只壁虎在墙上,它的舌头一伸,便吃掉了一只一只蚊子。我想:这壁虎多有趣,捉它回来“研究”一下吧!于是我便行动起来,我瞄准目标,一步一步地接近小壁虎,当我正要伸手去捉它时,它却一下子逃了,以我的性格是绝不会放过它的,于是我就穷追不舍,把房间的门都关了,要与小壁虎“决一胜负”,我们大战了数十回合,我看准机会,一手按住小壁虎的尾巴,谁知它却使出“金蝉脱壳”。掉了尾巴就向柜底奔去。我捡起它的尾巴说:“想不到你身手敏捷,但始终都败在我手下。”我喜出望外,马上告诉爸爸:“我战胜了小壁虎,这是我的战利品!”爸爸定睛一看,笑着说:“傻孩子,这并不代表你赢,是你输了,小壁虎根本没有死,是你自作聪明。”我问:“为什么?”爸爸说:“因为壁虎的尾巴掉了可以再生出来,就想蝾螈的肢 、螃蟹的足那样可以再生。”
科学世界无奇不有,只要我们平时用心发现,用心观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