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小品
人好,心善啊..,美其次吧
B. 成语故事编小品
草船借箭
(剧本)
第一幕
地点:周瑜大营
人物:周瑜、诸葛亮
周瑜(轻蔑地):诸葛亮,水战急需弓箭,本都督限你10天造10万支箭。
诸葛亮(气愤):竟对本相公如此无礼,你小子欠揍呀?10天,你想打败仗啊!3天就够了!
周瑜(目瞪口呆):3天?诸葛先……生,你发热了吧!?
诸葛亮(得意洋洋):你才发热了呢,咱们打个赌,如果我赢了,打你屁股;你赢了,你打我屁股。
周瑜(怀疑):好吧。
第二幕
地点:诸葛亮的帐篷
人物:鲁肃、诸葛亮
鲁肃(责备):我的诸葛先生哟,你夸下那么大海口,是不是想被人打屁股呀!
诸葛亮(胸有成足):你以为我开玩笑呀?告诉你我的秘密——气象卫星。
鲁肃(惊呆了):没想到你有这玩意!
诸葛亮(得意):我早已知晓,后天晚上有雾,我设计:将20只船上扎满稻草人,敌军以为我军偷袭,夜晚雾定不敢冒进,便会放箭,这样10万支箭不就轻而易举地自己来了吗?
鲁肃(十分佩服,连连夸奖):诸葛先生真行,令人敬佩!
诸葛亮(谦虚):过奖了,过奖了!
第三幕
地点:江面
人物:诸葛亮及蜀军高级将领、兵卒,曹操及其所有将士
诸葛亮(命令):起航,目的地——曹营!
曹操小兵(报告):报——,东吴起兵进攻我军。
曹操(从床上跳下):真的吗?!快,令水陆两军射箭手,击退他们!
诸葛亮小兵(报告):报——,所有稻草人身上已插满弓箭!约十万余支。
诸葛亮(命令):返航,谢曹丞相赠箭!
曹操(哭):哇哇!白白地把十万余支箭给了他们,呜呜……
第四幕
地点:周瑜大营
人物:周瑜、诸葛亮
诸葛亮(兴奋):都督,你要的十万支箭全部造好,请都督清点。
周瑜(异常惊讶):真的?!
诸葛亮(高兴):都督好像忘记了一件事儿?
周瑜:什么事?
诸葛亮:咱们打赌啊,都督忘了吗?
周瑜:恩……,等一下,我溜——
诸葛亮:你小子敢跑,看我不逮住你……
C. 春暖花开成语故事
春暖花开
chūnnuǎnhuākāi
[释义] 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形容美丽的景色。比喻事物得以顺利发展的良好环境或机遇。
[语出]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正音] 暖;不能读作“nǎn”。
[辨形] 暖;不能写作“缓”。
[近义] 大地回春 百花齐放
[反义] 天寒地冻 冰天雪地
[用法] 用于良好的时机;美好的时光。一般作主语、分句。
[结构] 复句式。
[例句]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的季节;正是努力学习的大好时机;
D. 有关需要说话技类的电影电视剧,小品类,小说或是成语故事
清尘浊水
释源:曹植《七哀》诗。其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解:这是一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一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平视获罪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刘帧传》:“帧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帧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帧。”
说解:依封建礼制,臣面君自当伏拜,既赐平身乃敢平视。刘帧平眼正视曹丕夫人——后来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后以“平视获罪”比喻对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隐诗《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后两句“虽然同是将军容,不敢公然仔细看”,即暗中反用刘帧平视甄夫人而获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诗”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成诗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惊奇》:“适间秋千词,虽是流丽……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才高八斗
释源:五代·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宋缺名《释常谈》于此亦有记述。
说解: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辞。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如《平鬼传》:“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作“八斗才”。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司马昭之心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五月已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裴注:“《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说解:高贵乡公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如《毛泽东选集·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盖自汪精卫倡言反共亲日以来,张君励、叶青等妖人和之以笔墨,反共派、顽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源:《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解: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扇火止沸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拨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注:“《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日:‘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掾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众;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说解:沸,沸腾,指开水。原意是用扇风助火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处事方法适得其反。
穷途之哭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浮瓜沉季
释源: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说解:浮瓜沉李,本谓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后指用冷水果解暑,或为消夏乐事之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水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苏轼《答苏伯固三首》:“位计龙舒为多,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迅风振秋叶
释源:《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毗对曰:‘……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说解:迅,迅疾。振,摇落。迅风振秋叶,即急风横扫秋叶,形容气势之强,不可阻挡。又作“秋风落叶”,乃引申用法,形容一扫而光。宋·洪迈《夷坚乙志·齐先生》:“诸公见其高门华屋,上干霄汉,三年之后无一瓦盖头矣……虽蹇驴亦无有矣,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盗窃的人。后泛指窃贼。苏轼《东坡志林》三:“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人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数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E. 成语故事编小品!满分200
草船借箭
(剧本)
第一幕
地点:周瑜大营
人物:周瑜、诸葛亮
周瑜(轻蔑地):诸葛亮,水战急需弓箭,本都督限你10天造10万支箭。
诸葛亮(气愤):竟对本相公如此无礼,你小子欠揍呀?10天,你想打败仗啊!3天就够了!
周瑜(目瞪口呆):3天?诸葛先……生,你发热了吧!?
诸葛亮(得意洋洋):你才发热了呢,咱们打个赌,如果我赢了,打你屁股;你赢了,你打我屁股。
周瑜(怀疑):好吧。
第二幕
地点:诸葛亮的帐篷
人物:鲁肃、诸葛亮
鲁肃(责备):我的诸葛先生哟,你夸下那么大海口,是不是想被人打屁股呀!
诸葛亮(胸有成足):你以为我开玩笑呀?告诉你我的秘密——气象卫星。
鲁肃(惊呆了):没想到你有这玩意!
诸葛亮(得意):我早已知晓,后天晚上有雾,我设计:将20只船上扎满稻草人,敌军以为我军偷袭,夜晚雾定不敢冒进,便会放箭,这样10万支箭不就轻而易举地自己来了吗?
鲁肃(十分佩服,连连夸奖):诸葛先生真行,令人敬佩!
诸葛亮(谦虚):过奖了,过奖了!
第三幕
地点:江面
人物:诸葛亮及蜀军高级将领、兵卒,曹操及其所有将士
诸葛亮(命令):起航,目的地——曹营!
曹操小兵(报告):报——,东吴起兵进攻我军。
曹操(从床上跳下):真的吗?!快,令水陆两军射箭手,击退他们!
诸葛亮小兵(报告):报——,所有稻草人身上已插满弓箭!约十万余支。
诸葛亮(命令):返航,谢曹丞相赠箭!
曹操(哭):哇哇!白白地把十万余支箭给了他们,呜呜……
第四幕
地点:周瑜大营
人物:周瑜、诸葛亮
诸葛亮(兴奋):都督,你要的十万支箭全部造好,请都督清点。
周瑜(异常惊讶):真的?!
诸葛亮(高兴):都督好像忘记了一件事儿?
周瑜:什么事?
诸葛亮:咱们打赌啊,都督忘了吗?
周瑜:恩……,等一下,我溜——
诸葛亮:你小子敢跑,看我不逮住你……
(幕落)
周瑜和诸葛亮正在商量与曹操水军作战之事
鲁肃来了
诸葛亮的船靠近曹营
嗖!嗖!嗖!十万余支箭都插在稻草人身上,雾也快散了
F. 成语故事改编小品
{1} 写出"铁杵成针"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正确答案是李白。
我的学生有以下五花八门的答案:
老奶奶(果然有个老奶奶)
一个诗人和他的妈妈(老奶奶是李白的妈妈?)
铁杵(果然是主角,无语……)
铁杵和针(……汗!)
{2} 写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正确答案是赵括。
学生的答案:
赵刮(……还算好)
一个大将军的儿子(的确是……这样的啊……)
孙子(我呸,侮辱孙子)
朱和亮(嗯?是……"诸葛亮"么?)
{3} 题目的要求是根据提示写成语:"蚊子找蜘蛛---"应该写"自投罗网"。
看看学生们都写了些什么:
蚊子找蜘蛛---不安好心(这个这个,谁跟谁啊?)
蚊子找蜘蛛---莫名其妙(的确是有点……)
蚊子找蜘蛛---找死!(还有一个感叹号!强悍的孩子!)
{4} 题目要求如上,"螃蟹过街---",应该写"横行霸道"。
答案有这些:
螃蟹过街---七手八脚(你告诉我,手在哪里?)
螃蟹过街---人人喊打(……可怜的螃蟹……)
螃蟹过街---乱七八糟(W#$%@#$%,我也觉得有点乱七八糟!)
{5} 解释"老手"这个词中"老"的含义,正确答案是"熟练的,有经验的"。
结果,有几个学生这样写:
粗糙的(大概是深受《妈妈的手》这一类作文的启发。)
不嫩的(老了,自然就不嫩了……你以为是在炖猪手啊?)
打游戏打得好的(对这种小孩,我还能说什么?)
1. 某次考试考语文,我的同桌在默写下句的时候突然灵感来了——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要求补后句,他补了句:恰似一道红×卷上留(原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老师毫不客气得在卷上打了个×,他还沾沾自喜说:“原来我的灵感好灵的!”
2.也是语文考试默写下句,题目是:玉不琢,不成器,结果我们班一强人答:朋友妻, 不客气,第二天家长就被叫到学校了
3.又是语文考试默写下句,题目:长江后浪推前浪,某人答:一代更比一代浪.结果自然是家长,又见家长 。
4.还有一次,题目是:“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句,偶一同学答曰:吸烟喝酒伤身体,末了还在后面加个感叹词---啊!!!
5.考试有一题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接下句。有一同学这样写道:“金钱美女一大堆。”结果不言而喻。
6.上句:穷则独善其身。一同学接下句:富则妻妾成群。
7.一次老师提问:“烈士暮年,下句什么?” 偶没听过这句,听成“烈士墓前”了于是张口就说“黄泉路上”全班晕倒 。
8.语文老师提供的材料名句默写:后宫佳丽三千人,某生接:铁棒磨成锈花针
9..初中的时候有一回考语文,之后我和另外几个同学被老师叫去帮忙改其他班的试卷。有一个名言题,吾生也有涯,有个学生接了一句对仗特工整的:尔死也无边。
10.忧劳可以兴国,对曰:闭目可以养神 。
11.蝉噪林愈静, 对曰:狗叫人更欢。
12.初中的时候考历史,问"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是什么?" 我一同学答到:笑一笑,十年少,少娶妃子多睡觉。
13. 有次考语文,问:“春风吹又生”的前面是什么? 答:斩草不除根。(那几天看武侠小说看多了)
14.一次诗词填空:天若有情天亦老。学生:人不风流枉少年。
15.问:身无彩凤双飞翼,答:落毛凤凰不如鸡。
16. 问:洛阳亲友如相问,答:就说我在岳阳楼。
17.“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的翻译。很多学生翻译成:十四万人把衣服脱了,发现没有一个是男的。
G. 有什么成语故事可以演小品4到5人
指鹿为马这类根据故事而来的成语都是可以的。
H. 两个人表演的成语故事小品
1} 写出"铁杵成针"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正确答案是李白。
我的学生有以下五花八门的答案:
老奶奶(果然有个老奶奶)
一个诗人和他的妈妈(老奶奶是李白的妈妈?)
铁杵(果然是主角,无语……)
铁杵和针(……汗!)
{2} 写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正确答案是赵括。
学生的答案:
赵刮(……还算好)
一个大将军的儿子(的确是……这样的啊……)
孙子(我呸,侮辱孙子)
朱和亮(嗯?是……"诸葛亮"么?)
{3} 题目的要求是根据提示写成语:"蚊子找蜘蛛---"应该写"自投罗网"。
看看学生们都写了些什么:
蚊子找蜘蛛---不安好心(这个这个,谁跟谁啊?)
蚊子找蜘蛛---莫名其妙(的确是有点……)
蚊子找蜘蛛---找死!(还有一个感叹号!强悍的孩子!)
{4} 题目要求如上,"螃蟹过街---",应该写"横行霸道"。
答案有这些:
螃蟹过街---七手八脚(你告诉我,手在哪里?)
螃蟹过街---人人喊打(……可怜的螃蟹……)
螃蟹过街---乱七八糟(W#$%@#$%,我也觉得有点乱七八糟!)
{5} 解释"老手"这个词中"老"的含义,正确答案是"熟练的,有经验的"。
结果,有几个学生这样写:
粗糙的(大概是深受《妈妈的手》这一类作文的启发。)
不嫩的(老了,自然就不嫩了……你以为是在炖猪手啊?)
打游戏打得好的(对这种小孩,我还能说什么?)
1. 某次考试考语文,我的同桌在默写下句的时候突然灵感来了——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要求补后句,他补了句:恰似一道红×卷上留(原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老师毫不客气得在卷上打了个×,他还沾沾自喜说:“原来我的灵感好灵的!”
2.也是语文考试默写下句,题目是:玉不琢,不成器,结果我们班一强人答:朋友妻, 不客气,第二天家长就被叫到学校了
3.又是语文考试默写下句,题目:长江后浪推前浪,某人答:一代更比一代浪.结果自然是家长,又见家长 。
4.还有一次,题目是:“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句,偶一同学答曰:吸烟喝酒伤身体,末了还在后面加个感叹词---啊!!!
5.考试有一题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接下句。有一同学这样写道:“金钱美女一大堆。”结果不言而喻。
6.上句:穷则独善其身。一同学接下句:富则妻妾成群。
7.一次老师提问:“烈士暮年,下句什么?” 偶没听过这句,听成“烈士墓前”了于是张口就说“黄泉路上”全班晕倒 。
8.语文老师提供的材料名句默写:后宫佳丽三千人,某生接:铁棒磨成锈花针
9..初中的时候有一回考语文,之后我和另外几个同学被老师叫去帮忙改其他班的试卷。有一个名言题,吾生也有涯,有个学生接了一句对仗特工整的:尔死也无边。
10.忧劳可以兴国,对曰:闭目可以养神 。
11.蝉噪林愈静, 对曰:狗叫人更欢。
12.初中的时候考历史,问"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是什么?" 我一同学答到:笑一笑,十年少,少娶妃子多睡觉。
13. 有次考语文,问:“春风吹又生”的前面是什么? 答:斩草不除根。(那几天看武侠小说看多了)
14.一次诗词填空:天若有情天亦老。学生:人不风流枉少年。
15.问:身无彩凤双飞翼,答:落毛凤凰不如鸡。
16. 问:洛阳亲友如相问,答:就说我在岳阳楼。
17.“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的翻译。很多学生翻译成:十四万人把衣服脱了,发现没有一个是男的。